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仙桃市旅游

仙桃市旅游景点介绍

上谕免赋碑
  上谕免赋碑(清):位于沔城回族镇七红村。此碑原来立在莲花池边禹公祠,现立在小莲花池东南角狄公亭边。碑为竖式,高1.7米,宽0.68米,厚0.14米。碑首和两缘浅刻祥云及双龙纹饰。碑文内容为乾隆旨谕蠲免沔阳历年因水灾所欠田赋。碑文共11行,计186字,楷书柳体。碑尾署“湖广总督镇国将军德沛、沔阳知州禹殿鳌敬敕,乾隆三年三月十六日”。碑完好无损,因自然风化,部分字迹较模糊。该碑是研究清代地方历史不可多得的见证物。2014年6月被公布为湖北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万家岭墓群
  万家岭墓群(晋-唐):位于剅河镇左脑村,面积约32000平方米,时代为晋至唐。该墓群分布在一高岭地,东西向,未经钻探,布局不明。在东部有一称“仙女山”的高台,高出地面近4米,直径40米,估计为一大型墓。当地村民在取土烧砖时,曾挖出一些小型砖室墓,距地表0.5米左右,遗物有四耳网纹瓮、青瓷罐、双耳罐等,是同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墓葬,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生活及丧葬习俗有非常重要的价值。2014年6月被公布为湖北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3、司马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马桥
  司马桥(清):位于沔城回族镇建兴门街。南北向跨于护城河上,总长20米,宽6米,高7.2米,为单孔建筑,拱型,呈半月状,孔的跨度达6米。整个桥身由条形青石砌垒而成,桥面两侧石栏上有浮雕图案:一边是人物、仙鹤、鹿等,一边是龙凤图案。在桥孔的顶端嵌有石匾,刻铭文“司马桥”三字,款署“光绪岁次庚寅众姓重建”,字体为阴刻楷书,在桥的北边竖立两头石象,南边为两只石狮。据传该桥始建于三国时代。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重建,曾经是沔阳古城护城河上的交通要道,至今仍在使用。2008年3月被公布为湖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排南城址
  排南城址(晋-唐):位于郭河镇官伟村,是南北朝到隋唐时期的重要城址,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地下遗物有筒瓦、花卉瓦当、青瓷残片。城北郊有大片六朝和隋唐古墓,出土青瓷器甚多。2008年3月被公布为湖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越舟湖遗址
  越舟湖遗址(新石器时代):位于张沟镇越舟湖渔场,是新石器时代的遗址。遗址面积约6万平方米,处于越舟湖岛地上,文化层厚0.4-1.1米,暴露出灰坑、柱洞、陶窑等遗迹多处。采集有石斧、锛、凿、铲、镞、网坠和陶片。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黑陶次之,有少量夹砂红陶。纹饰有篮纹、方格纹、弦纹及镂孔、彩绘。器形有鼎、豆、罐、杯、碗、甑及纺轮等。2008年3月被公布为湖北省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鄂中特委旧址
  中共鄂中特委机关旧址(1927年):位于杨林尾镇段湾村。1927年9月初,鄂中特委在此召开党员大会,由特委负责人邓赤中传达了党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制定了鄂中秋收暴-动-计划。9月10日成功地组织了沔南戴家场暴-动-,打响了鄂中地区武装斗争的第一枪。旧址为单体建筑,系一栋十柱三间的瓦房,坐北朝南,面宽11米,进深10米,占地面积120平方米,上有楼板,内有鼓皮(已拆)。原房保存基本完好。1987年在旧址门前修建了一座纪念碑。……[详细]
曹场墓群
  曹场墓群(汉-南北朝):位于通海口镇五七村,面积约12万平方米。分布在排湖西边平地上,南北向,原有几处大型封土堆自北向南排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农田水利建设中被铲成平地。当地村民挖沟时在30米范围内曾暴露出5座小型砖室墓,采集有硬陶网格纹罐、神兽纹铜镜、“五铢”铜钱等。1992年12月被公布为湖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沔城遗址
  沔城遗址(唐、清):位于沔城回族镇西南,大致为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800米。据《嘉靖沔阳志》记载,沔阳城始建于明初,由明指挥沈友仁于乙巳年(1365)完成。原有五门,到清末民初增加到八门。1938年,国民党拆城修筑工事,后128师继续拆城修筑工事。新中国成立后,修建沔阳县政府办公楼,大兴水利建设,修筑公路,至1968年城墙被彻底拆除。城址东南至西北基本走向未变,地下还埋没有部分砖砌城脚。城外东面为莲花池,其他三面为护城河,城址上面及周边古迹十分丰富。1992年12月被公布为湖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沔城风景名胜区
  沔城,是一座具有1400多年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古城,从南北朝西魏至建国初期,一直是郡、府、州、县治地,是江汉平原政治、经济、文化中枢之一,是一块闪烁荆楚文化光辉、开发前景广阔的旅游胜地。这里地理环境优越,交通十分便利。地处江汉平原腹部,南临东荆河畔,北依排湖岸边,距318宜黄高速国道30公里,省级公路横贯而过。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曾经孕育了一代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诞生了沔阳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造就了“金箭女神”杨刚和“新闻巨子”羊枣等一大批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留下了无数美丽的故事与动人的传说。这里名胜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特。四十八古井、四十八牌坊、四十八古庙之称,著名的有大汉陈友谅故居、诸葛亮读书台、狄仁杰问政处、唐朝复州城垣等。这里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丰厚。既是宗教文化的荟萃地,有……[详细]
复州故城
  沔城,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从南北朝西魏至建国初期,一直是郡、道、府、州、县的治地,为昔日沔阳政治、经济、文化的中枢。沔城历史上有三座城,这三座城的遗址成鼎足之势:一座在东南为复州城,建于唐初;一座在东北为江北城,建于宋初;一座在西面为沔阳城,建于明初。沔阳在宋朝以前称复州,故称复州城。明初建的沔阳城,有一部分城砖就是取自原复州城的城砖,砖上有“尉迟公监修”字样可为证。古老的沔城,曾有她的繁华市井:城墙巍然屹立,屋宇鳞次栉比;里城外城街道横,方圆十数里。然而,历史是严酷的。1938年风云突变,日寇入侵狂轰乱炸;1941年-128师师长王劲哉实行焦土抗战,纵火烧城,好端端的一座文化古城变成了一片废墟,千年胜迹,付之一炬。重建古城墙,既是几代沔城人梦寐以求的夙愿,也是沔城回族镇党委政府实施“……[详细]
71、沔州府
沔州府
  从南北朝西魏起,沔城一直是郡、府、路、州、县的治地。直到全国解放初期,沔城还做过三年的沔阳县治地。 沔州府,即州衙门,现为沔城高级中学所在地,位于西城古柏门内,占地六十亩。始建于明·洪武九年(1376)。临街有照壁高数丈,围以木栅。左右有东西角门,东角门整天开放,为-及民众出入之路; 西角门常年关镇,只有处决死囚,方开此门将犯人押出古柏门外河堤下行刑。照壁后为小院,有石狮两座分列,再进为八字形正门,上悬“仪门”匾额。门东为三班(皂班、壮班、捕班)房;西为男女监狱。中为大院,院后为正堂,堂中有大门高数丈,只有知州上下任或平时迎送宾客方可出入。左有侧门为一般人出入。正堂后为二堂,知州审询案件即在二堂。只有处决死囚方坐正堂。二堂两旁列为六房(吏房、户房、礼房、兵房、刑房、工房)堂后为知州签押……[详细]
72、迎恩楼
迎恩楼
  迎恩楼,座落在大、小莲池其间,四面环水,风景秀丽,是唐朝复州刺吏狄梁公问政处遗址。 狄梁公(607-700),即狄仁杰,字怀英,山西太原人。唐朝大臣,曾任宰相。武则天即位时,狄梁公犯颜直谏,阻止武则天乱杀无辜、欲把唐朝江山传给武氏家族,引起武则天不满。加之被来俊臣诬害,以致贬任彭泽令,转任魏州刺史、幽州都督、复州刺史。神功元年(697年)复相。后加封为“梁国公”。唐垂拱四年(688年),狄梁公来复州(今沔城)任刺史,非常注重农业,他根据复州水患濒繁的特点,动员百姓疏通沟渠,治理河道,兴建剅闸,防止渍涝;加固堤防,抵御洪水,因而保证了农业丰收。同时,他还大力振兴商贸,发展经济,做到了“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他还清理词讼,除暴安良。他常说:“为官者唯记三事:……[详细]
73、广长社
广长社
  广长律院又名广长社,位于大莲花池西南岸青林山上。律院创始人是高僧三昩和尚。建于明天启六年(1626)至崇祯二年(1629年),历时四载。原占地面积16000多平方米。庙山门墙高三丈,粉红色,上嵌四个金字“广长律院”,据说是明末大书法家董其昌手书。庙内铜铸佛像500多尊,泥塑菩萨110尊。石碑有40多块。广长律院是著名的丛林,是湖北三大律院之一,威名显赫赫,蜚声遐迩。清·乾隆《沔阳志》记载有三昧法师鼎建广长律院的碑记。此碑现嵌于广长律院山门墙中,心细者隐约可读全文。清咸丰年间,广长律院方丈为一进士:法名孚山、字小岩,江苏人,因参与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梁逃-外,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清廷杀害。他隐姓埋名在湖北汉阳归元寺落发为僧,后来沔城广长律院任方丈。孚山长老出生翰林,攻诗,住……[详细]
74、文圣庙
文圣庙
  文圣庙是一个古建筑群,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四月,六年二月竣工,九年定为州学。十年,知州金德复增饰之。以后屡有修建。光绪《沔阳州志》有一幅木刻圣庙全景图,可见全貌。图中圣庙占地半顷,坐北朝南,门前为外泮池,池后一条横贯东西的石铺官道,两头立有下马坊-“文官下轿,武官下马”。过道后为石砌大台阶,台阶上矗立棂星门-“太和元气”四个大字,左书“道冠古今”,右书“德配天地”。进门为内泮池,上架状元桥,过桥为大成殿,是供孔子牌位的地方,其后是崇圣殿,此外还有明伦堂、兴诗斋、成乐斋、射圃等附属建筑。整个圣庙殿宇恢宏,台阁峥嵘,其规模为沔城古建筑之冠。1994年12月,沔城成立儒学会,通过募捐集资,获海内外乡人资助人民币8万余元,其中旅台同胞向晴峰先生独捐4万元。1995年春,沔城儒学会向湖南省……[详细]
75、普佛寺
普佛寺
  普佛寺——刘备恩赐的甘露 普佛寺的前身为“甘露寺”,位于西门城外城曲。此寺三面环水,一面连路。寺院南有洗马池,东有康王桥和司马桥,西有西城古柏和孔明读书台,北有练兵场和歇凉亭,碧水环流,青松翠柏,一派壮观景象。 普佛寺建于三国时期。传说那时刘备、关羽、张飞在吴楚地界活动,行军的一天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忽见前面有一座凉,他们走进凉亭歇息时,刘备提议说::“为坚定兴汉灭曹、安邦立国的决心,应立一誓愿为好。”关羽、张飞一致赞同。并议定,到时修一座甘露寺以了此愿。这时,关羽见凉亭前面有一青石雕成的卧式青牛,随即挥动手中的青龙偃月宝刀,向那卧式青牛劈去,只听一声爆响,青石分为两段,以示盟誓决心。 当时由于曹操势力较大,刘、关、张只有借吴国荆州作安身之地,招兵买马,积……[详细]
陈友谅故居(玄妙观)
  游览汉王故里——陈友谅故居,共同揭开一代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神秘面纱。玄妙观就是荆楚大地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的故居。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将其改成了玄妙观。此观位于沔城南门正街,在1941年-一二八师师长王劲哉纵火烧城之前,有“一观十殿”之称。现在的玄妙观是1984年在原废墟上重建起来的,现已发展成为江汉平原闻名的道教中心。每年古历六月二十三、二十四日是雷祖寿辰,方圆百里的游人冒着酷暑前来叩拜,此时沔城车水马龙、香烟缭绕,甚为壮观。此次活动与上九日的文化庙会、开斋节、龙舟赛会被列为沔城四大盛会之一。大家看!前面这座红色琉璃瓦的飞檐门楼,就是玄妙观的大门。“玄妙观”下面的题字“大汉陈友谅故居”是武汉大学著名教授李国平题写的。作为大汉陈友谅故居,又为玄妙观平添了一份神奇的色彩。陈友谅生于元仁……[详细]
东沼红莲池
  话说沔城风景好,好就好在“东沼”,我们今天就去游览风景如画的东沼红莲池。 东沼红莲池又叫莲花池,位于古城东门,原先这里是一片沼泽地,长满了莲藕,明初建城墙取土烧砖,沼泽地变成了深池。而池又正好在城的东面,故名东沼红莲。它是两城八景中迄今仅存的一景,由大、小莲池组成,总面积1000面,其主要景点在小莲花池。小莲花池的北角是风景迷人的莲花岛,并以九曲桥连接至岸。小莲花池的西面是300米长的绿色文化长廊。一句句精典名句会让你感悟很多;一幅幅精美寻画会让你心绪飞扬,徜徉在绿色文化长廊之中,浓浓地文化氛围会浸透你的全身。大家请看,伫立在莲花池甲的那座绿顶红柱的亭阁,它是建在珠子台上的。说起珠子台,它可大有来头!传说有一次白龙太子在龙百住厌了,来到人间游山逛水,看到东沼红莲池的景致比龙万美得多,一……[详细]
沔城清真寺
  到沔城回族镇不得不去看一下回族镇的象征一一清真寺,去领略伊斯兰风情,感受穆斯林的真诚!沔城是湖北省唯一的回族镇,全镇回民近7000人,清真寺是河城回族镇的象征。建国前,沔城有清真寺两座:清真东寺位于七里城,建于明洪武年间;清真西寺位于红花堤,建于嘉仄年间。1938年秋,惨遭日寇飞机轰炸,1941年春又遭-一二八师焚毁,两所古寺成为废墟。我们今天参观的是1955年在清真西寺旧址上重足的一座清真亏。大家看这座具有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就是清真寺。清真寺主要由望星楼、礼拜殷、浴室三部分组成。是供穆斯林礼拜和回民办理宗教事务及重大节日的活动场所。回族主要信仰伊斯兰教,以认主、敬重、爱人、慈祥、览恕、顺从天命、致力和平为呆旨。以“五功”、“五典”为实践内容。《古兰经》就是伊斯兰教的根本经典,也是伊斯兰教国……[详细]
仙桃革命烈士纪念馆
  革命烈士纪念馆,也是沔阳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诞生地。它位于玉带河北畔,座落在东岳庙内。东岳庙,又名天齐庙,距今一千四百多年,是儒、佛、道三教合一的庙宇。沔阳县第一个党小组,就是于1924年2月在沔城东岳庙的三佛殿秘密成立的。由娄敏修、邓亦中、许炎生、刘金山、叶翠梧、王少先、邓翘如、颜天泽8人组成。党小组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革命活动:1925年3月,娄敏修、邓赤中在沔城主持了孙中山先生逝世追悼大会,并在会上讲了当时兰命形势,以及孙中山先生提出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4月,邓亦中、叶翠梧在沔城组织“青年学会”宣传了反帝、反封建;5月,许炎生在污城创办《晨报》,发动青年学生反对列强侵华,并焚毁了英美烟草公司沔城代销店;1926兰9月,沔阳县召开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宁央沔阳县委员会……[详细]
沔城诸葛武侯祠
  诸葛武侯祠,位于古城西门,建于汉建兴十二年,是后主刘禅为缅怀诸葛亮的功绩,降诏致祭,封诸葛亮为“忠武侯”,并令建祠于沔城,四时享祭。说沔城有个诸葛武侯祠,大家一定感到很疑惑吧!诸葛亮又不是沔城人,缘何有诸葛武侯祠在沔城呢?这里面确有一段动人的故事。汉献帝时,南阳有诸葛亮,才貌双全。前来提亲者络绎不绝,均被诸葛亮一一谢绝。襄阳城告老还乡的卢相国主动要将美貌女儿许配给他,也遭到同样拒绝。卢相国恼羞成怒,对诸葛亮一直怀恨在心。有一次,卢相国夏口探亲回襄阳,路经沔阳,与沔城名士黄承彦结识,得知黄的女儿长的奇丑,到了二十五岁,没人提余,卢相国计上心来,骗诸葛亮到沔城,在沔桌上心怀巨测地为其与黄承彦之女牵红线,并在当天将诸葛亮只身留宿黄家。是夜,黄承彦命了11人引诸葛亮下榻书房。当刚刚走近过道时,屋檐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