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丽水市 > 景宁县旅游

景宁县旅游景点介绍

  景宁北溪桥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东坑镇汤北村北溪自然村上村村中,年代为中华民国十二年(1923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文物构成:木拱廊桥一座。为景宁县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何村永平桥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东坑镇何村东坑溪下游,年代为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文物构成:木拱廊桥一座。为景宁县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章坑怀胜桥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东坑镇章坑村大会堂对面,年代为清同治四年(1865年),类别为古建筑。文物构成:木拱廊桥一座。为景宁县第三批(2011年9月)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章坑杨春桥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东坑镇章坑村西北侧小溪上,年代为清代,类别为古建筑。文物构成:石拱桥一座。为景宁县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杨斜石枧坑桥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东坑镇杨斜村半岭村西侧溪涧上,年代为清代嘉庆十四年,类别为古建筑。文物构成:木拱廊桥一座。为景宁县第七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徐山永镇桥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红星街道岭根源村徐山自然村公路边,年代为清同治三年(1864年),类别为古廊桥。文物构成:木拱廊桥一座。为景宁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潘氏节孝坊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鹤溪街道包凤村包凤新村口山脚处,年代为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类别为古墓葬。文物构成:墓一座、牌坊一个。为景宁县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桂山石印题刻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鹤溪街道鹤溪村石印山公园半山腰,年代为清康熙四十八年,类别为摩崖石刻。文物构成:石刻一方。为景宁县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严氏节孝木牌坊
  严氏节孝木牌坊位于景宁县大漈乡小佐村东南侧,年代为清。梅氏节孝坊,位于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小佐村,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为儒童严起尚之妻梅氏孺人立。梅氏节孝坊,主体木结构,坐东北朝西南,三间八柱,重檐悬山顶,高5.3米,面宽7.8米,进深5.1米。梅氏节孝坊,四周设石基土墙,夯土地面。面阔三开间,进深三柱五檩,穿斗式结构。木构柱子用料粗大,檐口梁枋、牛腿木刻精美,雕工细致,花卉、人物、吉祥动物、云纹等等主题雕刻得栩栩如生。明间自下而生依次设下枋,花枋,上枋。下枋较宽,中间有墨书“为儒童严起尚之妻梅氏孺人立”十三个字,下面左右设雀替承托,以减少下枋跨度,雀替为镂空雕刻的云龙。花枋正面中间阳刻“节孝”二大字,左右两边均竖着阳刻请旨的地方官员名录,右边刻:“總督閩浙等處提督軍務兼理糧……[详细]
景宁孔庙
  景宁孔庙位于景宁县鹤溪镇,年代为清。景宁孔庙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于县城西北里余,呈对称式结构,占地990平方米。后几经迁建至现在的地方,距今已有564年。在近现代史中,景宁孔庙曾灾难重重、几经风雨。2009年,景宁畲族自治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全面修缮孔庙。遵循历史文化记载,结合原来孔庙风貌,精心设计与施工。从2010年10月28日开工,筹建修复了义路、礼门、棂星门(照壁)、泮池、状元桥、东西庑(厢房)、大成门和大成殿等建筑。并将发掘出土或者保存的古代文物归位安置。工程历时一年,至2011年竣工。景宁孔庙修茸一新,矗立在鹤溪街头,朝晖夕照,红墙青瓦,雕栏画栋,气宇轩昂。背负石印青山,胸怀沐鹤之溪,与鹤溪古城、小街楼肆等浑然一体,熠熠生辉,再现古鹤溪之物泽天华。景宁孔庙是丽水市范围内唯一一座……[详细]
温州畲乡古道
  温州畲乡古道起讫(途径)地点:西起景宁东坑镇,途径泰顺县石角坑,至文成县铜岭山森林公园终点达文成县西坑畬族镇。总长度:35公里概况及主要特点:文成县畬乡古道始建于明清时期,旧时是文成县西坑畬族镇及周边村村民通往景宁县、泰顺县的重要交通要道。该古道沿途森林、村庄、山坡、梯田等自然景观,空气清新、环境幽雅。森林植被主要由毛竹、杉、松、茶叶等组成。……[详细]
敕木山村畲族民居
  敕木山村畲族民居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年代为清。相传宋高宗南渡时,山神汤仙女显厥灵异,运木于朝以资国用,高宗大喜,降敕褒封,山因之名,村以山名,故名敕木山村。村落依山而建,建筑呈阶梯状布置,民居建筑简陋朴素,房屋墙基低矮,多为泥墙,内墙以薄木板构筑,居室狭小,为畲族传统的建筑形式。今敕木山村以蓝、雷两姓畲民聚居,唐永泰二年,雷姓畲民迁居景宁叶山头村,明万历四十年,蓝姓畲民从福建罗源迁入澄照乡,清代中期再迁入敕木山村定居,是畲族民风民俗保存较完成的代表村落。2011年1月7日,被公布为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梅家老屋门楼
  梅家老屋门楼(鹤溪镇大众街21号·清)梅家老屋建筑占地面积380平方米,坐北朝南,三合院布局,整体建筑自南向北依次为门楼、天井、厢房和主屋组成。天井以卵石铺砌图案,主屋面阔五间,进深六间,前檐带东西两厢,面阔二间,进深一间。门楼为砖雕三间四柱三楼,门楣有“宣城衍庆”及精美瑞兽祥草的砖雕,整体保存较完整,对研究景宁清代砖雕门楼的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详细]
潘家老屋
  潘家老屋(鹤溪镇大众街44-48号·清)坐北朝南,三合院,清道光10年(1830),潘氏老屋建筑占地面积约440多平方米。老屋门楼为砖雕三间三楼,门楣有“爱得我所”,脊饰堆塑精美。主屋面阔五间,进深七间,悬山顶,明间梁架为穿斗式,前檐带东西厢房,面阔二间,进深三间。天井,用鹅卵石铺砌成梅花图案。建筑整体保存较完整,对研究景宁清代建筑风格,具有一定的文物保护价值。……[详细]
鹤溪潘家大屋
  潘家大屋位于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鹤溪镇东南老城区(鹤溪镇百岁门戏台后15—16号)。始建年代不详,约建于明代,建筑坐北朝南,建筑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整体建筑通面宽20.50米,通进深51米,占地面积1045.5平方米。前后三进,四合院式布局,自南向北依次为门楼、门厅、轿厅、正堂。第一进由门楼、天井和门厅组成,门楼门眉上砖雕三爪龙与仙鹤,门前有旗杆石,天井以卵石铺砌图案,门厅面阔五间,进深两间,屋面檐口瓦当精美,硬山顶,施封火山墙,后檐隔墙二小门通往二进;第二进为轿厅,前檐带两开间东西厢,与西侧厢房相通的垂花门,面阔进深均为一间,轿厅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悬山顶,明间为三进正堂之通道;第三进为正堂,前檐带三开间东西厢,后檐带两廊,正堂面阔五间,进深两间,悬山顶。门厅、轿厅、正堂明间梁架……[详细]
小佐古村
  小佐村位于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西南六公里处,与标溪、雁溪乡接壤,素有“江南第一梯田”美誉。“改庄姓严”的严氏后人,小佐始祖千七公,从严州至龙泉柱平乡鸡婆岭后景宁大漈,几经周转,长途迁徙,最后选择了定居于“泽沛渣溪”之地小佐村,子孙繁衍,耕田兴业,遂成村落。小佐村朝落山形似笔架,畈中三峦成品字形,一转一个弯,秀色娇姿,构成文人书案状。当年,这里人文荟萃、名贤辈出,严氏族人曾出一门五贡生,有全省会考第一、雅峰书院主持、清代诗人严用光、清代景宁三大书法家严品端等,均是景宁历代名贤中的杰出代表。此外,严品良、严瑜等均在景宁从事教育和水利兴业,在景宁历史上写下了灿烂的一页。清道光十七年(1837)圣旨敕建的节孝木牌坊,八柱三间三楼式,雕饰着精美的垂柱和牛腿,不过也已遭受偷盗,牌坊的额枋正面有浙闽总督落……[详细]
吴布古村
  吴布村,距景宁县城东北16.9公里,取吴村、布袋后两村名第一字得名。”据吴村的老人介绍,400多年前这里只有3户人家,一户由附近的郑山头村迁入,另外两户是兄弟俩,他们沿着广东——福建——包凤,最后迁入吴村。吴村原本是吴姓人的村庄,后来由于各种原因,吴姓人陆续搬出村庄,村名却一直沿用了下来。现在的吴村全村村民均姓雷,是纯正的畲族村。吴布村较完整地保留了畲民原生态生活模式,传承和保留了畲族的炼火、织彩带、唱山歌、着传统服饰等生活方式,被形象地称为“生活着的畲族博物馆”。站在山腰,放眼望去,田间的房舍、袅袅的炊烟、劳作的人群,恰似一幅浓郁的山水田园画。群山绵延,田布山间,人在其中,顿觉心清气爽,如入世外桃源。自驾:景宁高速出口—庆景青公路—郑坑乡吴布村。……[详细]
景宁金仙寺
  金仙寺,旧址位于浙江省景宁县城,鹤溪镇金仙路中段(即景宁农场)。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初名回向寺,旋改崇仙寺。宋咸平元年(998)重建,治平二年(1065)改称金仙寺。1314年建浮图塔于左寺,塔身七层,中空,每层铺木板,楼梯旋转而上,顶置万斤铁顶。明、清间屡加修建。清同治十一年(1872)浮图塔焚于火,铁顶坠地,只剩塔身,光绪后殿宇倾圮,现无存。殿堂于20世纪50年代改建农场,如今仅存“放生池”一口,后殿靠山一处残墙仍依稀可见,还有小量的柱石与断头石板在遗址四周。如今,金仙路原寺院四周大片农田及山地,被新建成景宁气象局和“金农”居民区,远远看去是一片现代繁华都市景象……民间传说景宁金仙寺建于唐贞观年间(627-649年)。1314年建浮图塔于左寺,塔身七层,中空,每层铺木板,楼……[详细]
东坑下桥、莲川大地桥
  东坑下桥、莲川大地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年代:清公布时间:2005年3月16日木拱廊桥。东坑下桥东北西南走向,建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689年),桥长29米,拱跨21.80米;莲川大地桥东西走向,建于清嘉庆8年(1803年),桥长41.50米,拱跨31.10米。两桥结构基本相同,均由木拱架和廊屋两部分组成,木拱架单孔,外观呈八字形,由上下两层系统组成,其“三折边”、“五折边”、“剪刀撑”及端竖排架的木撑拱构架已趋成熟,比较科学地解决了廊桥受力的问题。廊屋造型简朴,通体鳞叠铺钉“风雨板”,梁架用九檩四柱,五架抬梁,较为简素,两次间多设桥凳,供行人休憩之用。景宁现留存古代木拱廊桥17座。东坑下桥和莲川大地桥是其中历史较为悠久,跨度较长,造型优美的木拱廊桥,保存现状基本完好,是研究木拱廊桥重要的实物……[详细]
寨山烈士陵园
  景宁畲族自治县寨山烈士陵园,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是我县弘扬革命烈士精神的重要场所和教育基地。陵园内有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红军挺进师烈士遗骨、闽东红军独立师烈士遗骨、追击国民党败军李廷年部牺牲的人民解放军烈士遗骸和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为国捐躯的景宁儿女烈士遗骨。为了纪念这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先烈,1952年,在县城西郊寨山建立革命烈士纪念塔。上世纪70年代,纪念塔因风化倾倒重新修建,1988年将纪念塔扩建为烈士陵园。1995年,寨山烈士陵园被列为丽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3年12月,景宁县政府投资100余万元,启动寨山烈士陵园修建工程,对烈士墓室、纪念碑、地面护栏、灯光绿化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的修缮。该陵园是景宁人民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每逢清明节、建军节、建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