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广东省 > 韶关市 > 乐昌市旅游

    乐昌市旅游景点介绍

    湘南暴动军事会议旧址(乐昌杨家寨)
      湘南暴-动-军事会议旧址(乐昌杨家寨)位于韶关乐昌市梅花镇。1928年1月7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到达杨家寨,当晚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军事行动,揭开湘南暴-动-序幕。1928年1月6日,朱德、陈毅率领八一南昌起义军余部从乐昌长来渡过武江,沿王坪、大洞等山区向湘粤边境的梅花大坪杨家寨挺进。起义军于7日到达杨家寨并在该村宿营,司令部设在杨家寨贤官阁的文奎楼上。当晚,朱德、陈毅在杨家寨文奎楼召开了军事会议,研究决定今后的军事行动。参加会议的有王尔琢、蔡协民、龚楚、胡少海、李光中(宗)、杨子达等人,会议听取了乐昌、宜章党组织负责人李光宗、杨子达等人关于乐昌、宜章和湘南的情况汇报。分析了湘南的形势,利用蒋介石和军阀唐生智正酣战于湘北,湘南敌军势力较弱,宜章没有军队防守,秘密参加革命的胡少海身份尚……[详细]
    五山红军长征临时指挥所旧址
      五山红军长征临时指挥所原址为五山镇五山学社的中山书院,始建于清代。民国时期曾作为当地的乡公所。属泥砖瓦结构,共2层,房4间,占地面积111平方米。……[详细]
    龙虎隘古道
      龙虎隘古道(含龙虎隘古道、龙虎隘、古亭)位于湖南省汝城县井坡乡界头村-乐昌市五山镇青岭隘口子-地前坳-岭背-青岭村,支线为地前坳-江西排-塘坳-松子岭村,通往五山、廊田、乐昌。是“湘粤古道”的重要通道。……[详细]
    国立中山大学乐昌办学旧址
      国立中山大学乐昌办学旧址位于广东省乐昌市坪石镇,1940年至1945年国立中山大学迁址到乐昌分散在武江两岸办学,理学院在肖家湾村委会塘口村、文学院在陈家坪村委会罗家头村、校本部、研究院、先修班在老街居委会,工学院在三星坪村委会、法学院在武阳司村委会等地。国立中山大学乐昌办学旧址包含塘口村国立中山大学理学院旧址(朱氏宗祠)、国立中山大学天文台遗址、裴家湾国立中山大学先修班旧址门楼、和平街国立中山大学研究院旧址广同会馆、铁岭国立中山大学文学院旧址、三星坪村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旧址(朱氏宗祠)、三星坪村国立中山大学工学院旧址(沈氏宗祠)、三星坪古道(含新村凉亭、三星坪码头、八里排普济亭、寨子下村观音岩桥)、武阳司古道(含长岗岭乐善亭、董水头村粤楚停骖亭)。以上抗战时期办学旧址,既是华南地区学术抗战史……[详细]
    薛岳故居
      薛岳故居,位于广东省韶关乐昌市九峰镇小坪石村和乐城西石岩两地,为薛岳所建别墅。占地面积1771平方米,包括薛岳故居、薛岳家居、薛氏家祠、伯陵堂四处,其中薛岳故居308平方米,薛岳家居面积468平方米,薛氏家祠414平方米,伯陵堂面积889平方米。薛岳故居、薛岳家居、薛氏家祠、伯陵堂,都体现建筑学上的中西合璧。薛岳故居不但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更是一处不可多得的抗战教育基地。对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做好新时期涉台文物的保护工作,促进旅游开发,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薛氏家祠位于薛岳故居后右侧,两者相隔约5米。为周围廊式歇山建筑,占地面积414平方米。薛氏家祠的整体平面结构为长方形,四周有回廊,大厅内有四个大石柱,厅内挂着薛岳几幅身着戎装的照片。祠堂门口有5级麻石台阶,前方正中……[详细]
    五山梯田
      五山梯田也叫上黎家梯田,位于乐昌市五山镇。五山梯田随山势由北向南延伸,层峦叠翠,一年四季节景色各异。在春耕播种的季节里,那层叠弯曲镶嵌着边框的片片“镜面”,在朝、夕阳光的照耀下,金色浮光在微风中舞动,人在其中,仿佛置身于水梦幻晶光境界里,-;盛夏里,层峦叠翠的绿茵梯田勾勒出玲珑小巧千姿百态的天然盆景;金秋,金黄色的稻谷描绘出美妙绝伦的金黄色乡村风景画,景象非常壮观。五山梯田始建于明朝,完工于清朝,岁月早已过去几百年,辛勤的客家儿女年复一年在这里耕耘,繁衍,年年岁岁演绎着特有的农耕文化与大地艺术、纸马表演、采茶戏、花鼓剧,山歌是这里的传统艺术,传流民间造纸在农村仍有作坊,竹制的农具和家用杂物也是其特色。这里的梯田分布在300-1000米之间,一层层从山脚到山顶,一块连着一块,一层接着一层,大大……[详细]
    大坪南昌起义军和红七军革命活动旧址
      大坪南昌起义军和红七军革命活动旧址(本体为新书房、杨氏宗祠、文昌阁)。1927年8月1日,南昌起义失败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其中一支部队1200人来到湘赣边区活动,1928年1月7日到达梅花大坪村杨家寨,部队在大坪村文昌阁、杨氏宗祠、新书房等地宿营,并在杨家寨召开军事会议,史称“杨家寨军事会议”,会议作出了“智取宜章”的决定,初步拟定了湘南起义的战略方针。朱德、陈毅领导的智取宜章(年关暴-动-),它揭开了湘南起义的序幕,在中国革命发展史上有着重大的意义。……[详细]
    应山古村
      应山古村,位于广东省乐昌市,村中全为白姓人家,全村一百多户人家,古村有600年的历史,因为这里曾经是乐昌的必经之路。村落主要建筑以清朝为主,古建筑排列整齐,建筑风格独特,以青砖瓦房为主,路面全部石板铺垫,屋梁雕刻精美,顶墙彩绘有人物花鸟图案画,栩栩如生,建筑群保存得比较完好,目前还保留部分明国时期的名牌号。应山古村始建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至今已有600年历史。因昔日南北走向的乐宜古道和东西走向的湖广古道在村口重合,从而成为古道上的一个重要驿站。有意思的是,它不同于南雄梅关古道上的珠玑巷,有百家姓氏,而这里则只有一个大家族白姓。据说白氏祖先原籍湖南长沙,因先祖宋元丰年间考中进士,官拜通直大夫而授广西玉林州知事。卸任归里后途经黄圃,看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传至白氏第十三世后南迁岭南,在这里建……[详细]
    五汪谭氏宗祠
      谭氏宗祠位于广东韶关乐昌长来镇五汪村,是为纪念紫金光禄大夫谭必而建造。谭氏宗词为长方形院落,祠内建筑面积177平方米。分门楼、前厅、殿堂三部分,门楼为庑殿顶牌坊式建筑形制,面阔3间11.4米,进深3间14米,始建年代失考,现存建筑为清乾隆年间重修。砖木结构,青砖砌二面坡硬山顶,覆黛瓦,博风板精美明净,阔3间2进,11.4米,进深21.5米,面积199平方米建筑。前半部分正面开三门,全木构牌坊式中门,四只精雕花草图案门簪,侧门均二枚雕花门簪。进深2.5米,二侧由三根石灰岩础木柱呈三角形撑架起“冖”形门面,卷草吻。三根平行龙头横梁向二侧伸出的横梁曾精雕翔龙舞凤图案(皆在“文革”时铲净,铲者灭顶)。穹形飘棚,雕花檐梁,雕蛇形图案脊檩;两侧月梁中央雕双凤护仙花图案,两端龙头;瓜柱两侧垫板雕卷草纹,顶……[详细]
    朱家紫阳书院
      紫阳书院--广东省乐昌市秀水镇朱家村.紫阳书院屹立在乐昌市秀水镇朱家村河滩南畔,是当地较大宗祠。此书院于20世纪40年代初建,50年代改为朱氏宗祠。坐南向北,俯视涓流潺潺的辽水,背倚苍翠如黛的仙人顶。据说,“紫阳”为“朱子之学”,大理学家朱熹的父亲朱松曾在皖紫阳山苦读,后朱熹将其作“听事堂”,称“紫阳书堂”,朱氏以此为书院名,旨在倡导先祖学道。祠堂长约30米、宽15米、面积1716平方米,巍峨耸立。主建筑拴在祠内中轴线上,分前楼—中厅—上房,两侧为厢房、套间,上下二层,共34间。前楼二层墙脊弧形拱翘,逐层递减,且面饰浮雕,两边雕蛟龙。正脊浪纹曲线绕成,自然流畅。角翘飞禽,气势非凡。墙顶牙纹,方柱檐,下设平箕。门额嵌“紫阳书院”匾,顶正中竖镶“梯凤阁”石匾。上房(后厅)与中厅装饰同出一辙,柱角……[详细]
    背坑张氏三公祠
      背坑张氏三公祠位于韶关市乐昌市长来镇安口村。年代:清2019年4月19日,背坑张氏三公祠被公布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桂花书院
      云岩镇桂花书院,位于出水岩村庄左边山脚下,书院坐南向北。砖木板瓦结构为一层楼房。面阔一间5米,进深二间10多米,通高约8米,面积130多平方米。左前为大门,中轴线排列,内有天井,课室1间,四面厢房6间,包括宿舍,厨房,杂房等。山顶风火式山墙,扇形瓦珰勾头滴水。四周有窗,以利于学童读书采光。曾有明末遗臣李秉中先生,在桂花书院执教十多年期间,他呕心历血,倾力传播中原文化,为珠岩廖氏培养了大批文人仕士,先后几十位学生考取了功名,有官至礼部尚书、省巡抚、县令、榜眼、探花等为朝廷效力。……[详细]
    青莲山森林公园
      青莲山是一座仙山圣地,明末清初时,曾被称之为南粤三大名山之一(乳之青莲、仁之丹霞、惠之罗浮),坐落在广东粤北山区乳源大桥红云与乐昌云岩地区交界处,原属乳源县管辖,后划回乐昌云岩,海拔700多米,距乳源大桥红云十里地左右。青莲山原名天门峰,崇祯末年,南赣副都御史李秉中隐居于此山,他亲自鸠工扩建梵刹,因敬慕唐朝诗人李白,以他的号取名“青莲”。如今青莲山已建成森林公园,登青莲山观云海和落日,风景独好。……[详细]
    西京古道乐昌段
      西京古道乐昌段位于韶关市乐昌市坪石镇、梅花镇、云岩镇。西京古道,也称宜乐古道、西京路,始建于西汉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是汉武帝时期岭南各地通往京都的必经之道,因历史悠久堪称古京城通往岭南地区的“高速公路”而得名。韶关西京古道主要位于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和乐昌市境内,南起乳源洲街古道,北至乐昌梅花镇鹧鸪塘古道。西京古道逢山开道,遇水搭桥,沿途村庄密集,古桥梁、古凉亭、古村宅、民居今仍历历在目。2018年,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把西京古道(乐昌精华段)列为南粤古驿道18条精华线路之一,进行重点打造。西京古道(乐昌段)精华段起点为梅花客运站,游客从梅花驿经357县道进入洞背村,自洞背村祠堂东侧进入鹧鸪塘古道。鹧鸪塘古道始于洞背村,由北往南途经桃李坑村,终于草鞋岭村。随后,游客可从草鞋岭村经357县……[详细]
    红七军指挥部旧址
      红七军指挥部旧址位于乐昌市梅花镇的莲花祠。坐北朝南,为砖木结构,硬山顶建筑,面积约100平方米。 1931年2月1日,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总指挥李明瑞,政委邓小平率领红七军从广西经湖南进入广东,转战粤北的连山、连县、阳山、乳源、乐昌、仁化等县。在乐昌,红七军进驻梅花村,55团、58团指挥部设在莲花祠。次日,国民党军以4个团的兵力扑来。经过激烈战斗,为了保存实力,红七军撤离梅花村,退入大坪、湖洞一带。2月4日,进入江西中央苏区。 1978年乐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旧址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师部旧址位于乐昌市老坪石镇共和街78号。是一座二层楼房建筑,建于清末。坐西朝东,面阔一间3.67米,进深三间29米。建筑面积210平方米。 1928年1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军一部分经江西、湖南到达广东仁化、乐昌,改番号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进驻乐昌县坪石。不久,国民党第二十四师师长许克祥以4个团的兵力向朱德部进攻。朱德率领部队在武阳司三星坪一带迎击敌人,俘敌700余人,缴获步枪2000多支,手枪100多支,重机枪10多挺,迫击炮8门,战马13匹,军用物资一批,取得了重大胜利。 1978年乐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乐昌文峰塔
      乐昌文峰塔位于乐昌市乐城镇塔岗岭。始建于宋毁于元。原为砖塔,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韶州知府符锡重建,改石砌。为八角七级楼阁式石塔,高约19米,檐角翘起,石雕吻兽装饰。首层每边长2.4米、壁厚2.1米,一至三层设有拱形门,四层以上不开门窗,仅在塔壁上打凿出壸门,第四层的壸门额上雕童子像。塔刹石质,葫芦形。1987年乐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云祖仙庙
      云祖仙庙在乐昌市两江乡凰落村云祖峰顶。为拱券式无梁殿。拱圈石用纵联砌置法构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乾隆年间二次重修。面阔一间5.5米、进深一间8.4米。拱顶至地面高3.45米。门额上置一石匾,阴刻“云祖仙”三字。庙内两壁镶砌碑刻25通。……[详细]
    老虎头山遗址
      老虎头山遗址位于乐昌市城区西北2公里处。考古年代属青铜时代。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内涵可分两期。第一期文化有陶器釜、鼎、罐、豆、纺轮等,陶器纹饰有绳纹、曲折纹、漩涡纹、方格纹、附加堆纹。石器有镢、锛、凿、铲、镞、戈、砺石等。文化特征与石峡遗址第三期文化基本相同。属青铜时代早期,即夏商时期。第二期文化陶器有瓮、罐、器座等,纹饰有编织纹、夔纹、云雷纹、乳钉纹、篦点纹、锥刺纹等。石器有斧、三棱镞、砺石、铸铜石范等,其中有铃范和钩范。文化特征与石峡遗址第四期文化相近,大体相当于西周春秋时期。1987年乐昌县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铁屎岭矿冶遗址
      铁屎岭矿冶遗址 位于长来镇五汪村附近东北方向的铁屎岭一片山岗坡地上,是北宋年间粤北较大的冶铁遗址之一。遗址东西长450米,南北宽120余米,面积约5.4万平方米,跨越几座山岗坡地,至今仍存大量的铁矿石和炉渣。遗址内堆积高达3米~5米厚度的铁矿渣,从中发现一批宋代瓷片,有青花釉、印花青釉、刻花、冰裂纹饰,颜色多以粉青、月白色为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