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德化县旅游

德化县旅游景点介绍

毛票故居
  毛票故居位于德化水口镇毛厝村。1943年,永德大特派员吴天亮以卖故衣为名来到毛厝村,进行秘密的革命工作,先后发展了毛票等一批中共地下党员。毛票旧居——岐山堂遂成为吴天亮秘密开展抗日救亡宣传的据点之一。1943年8月,毛票被选送到闽中特委在仙游上湖底举办的骨干学习班学习。学习结束后,与省委委员黄扆禹、永德大特派员吴天亮等回到毛厝,遵照省委指示,建立岐山堂地下交通联络站,然后开辟德化至大田武陵安的地下交通路线。11月间,吴天亮、毛票等人到大田武陵把林大藩的队伍接到毛厝。随后,黄国璋、郭永星等8位同志也来到毛厝。毛厝村成为仙、德、永、大地区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之一,岐山堂也一度成为游击队的重要交通站,为1944年省委机关南迁坂里打下基础。1944年3月省委机关迁移德化坂里时,毛票负责内外交通联络、生……[详细]
戴云纵队宴林口战斗战场遗址
  戴云纵队宴林口战斗战场遗址位于德化县盖德乡林地村。1947年春,戴云纵队遵照闽浙赣边区党委的指示,从莆田出发向戴云山脉运动,准备在戴云山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游击队在挺进戴云山途中,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游击健儿英勇杀敌,战胜疲劳和饥饿,绕过敌人的--线,翻山越岭,于7月14日下午,纵队近百人由永春呈祥进入德化县锦福乡三福保,黄昏时到达上林保的暗林口(现盖德乡林地村)。纵队指战员经过持续战斗和昼夜转移行军,已极度疲劳,正准备安顿下来,突遭徐登云、肖梦球率领的国民党县自卫队的埋伏袭击。敌人火力猛烈,暗林口桥被--,戴云纵队直属支队在此与国民党-派武装展开了一场血战,虽经激烈战斗,游击队还是被分割成三路。黄国璋、林汝南等纵队机关领导和毛票带领的第三中队,从上林店仔处向上林水尾转移;高祖武、许集……[详细]
中共德化支部旧址
  中共德化支部旧址位于德化县龙浔镇丁墘村豹尾堂。早年丁墘村是德化县城西南隅的一个小村落,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由于经济落后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德化县建立第一个共产党支部的所在地和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地点。1926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为结束北洋军阀统治,发表了《北伐宣言》。从此,何应钦率领国民革命军东路军筹划入闽。在广州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唐生夫妇,于同年秋返回厦门,受中共厦门总干事会指派到德化,以找伤科拳师治伤为名,秘密开展革命活动。住在城关塔雁街后“吉记”染布店的郑信贵处,以助理店中帐目、协助店员工作为掩护,不断向郑信贵灌输革命思想。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与郑信贵感情甚笃。此后,唐生又结识了丁墘村农民张顺月,关系逐渐密切,便到张家住下,受到张顺月的关心和照顾。唐生在熟悉和了解情况的过程中,或秘密召开……[详细]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德化水口坂里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位于德化县水口镇昆坂村。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陈列馆,主馆内容主要反映的是省委机关南迁坂里的历史事件。1943年秋,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对闽北地区的进攻,时在闽北的中共福建省委面临的形势日益恶化,机关活动非常困难,为了打开局面,摆脱困境,中共福建省委遵照党中央关于“隐蔽精干”的重要指示,做出了省委机关南迁坂里的战略决策。坂里地处德化县与仙游、永泰三县交界处,山高林密,是一个比较偏僻的自然村落,这里民风纯朴,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中共省委机关在打通了地下交通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于1944年3月,省委机关和闽中特委机关陆续由永泰青溪转移到德化坂里牛寮沟。5月初,省委主力武装“顽强支队”30多人,在闽江特委书记黄扆禹、省委常委左丰美、省委纵队队长叶良运率领下,经古田、渡闽……[详细]
山后连氏祠堂
  山后连氏祠堂位于德化县国宝乡格头村,年代为明。简介:建于明正德初年(1508),坐南朝北,由主楼、赞楼、阳庭、品字池等组成,建筑面积585平方米。主楼为二层“吊脚楼”,面阔五间,进深14米,穿斗式梁架,悬山顶。该祠堂为我省罕见的吊脚楼式明代木构建筑。2013年,山后连氏祠堂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祠堂周边各外延20米。……[详细]
66、厚德堡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厚德堡位于德化县水口镇祥光村,年代为清。简介:建于清中期,依山而建,前低后高,整体呈长方形布局,东西长47.65米,南北长50.24米,外墙高约5米,由石埕、堡墙、下厅、天井、厢房、走廊、排水通道等组成,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石拱门高3.27米,门额上镌刻着“厚德”两个浑厚遒劲的楷书。堡内有三进五开间全木结构、单檐硬山顶、穿斗式带厢房结构的三层楼房,后轩周匝用木栏杆围护。楼房与厢房之间有宽2.39米的环堡排水通道。靠堡墙内侧设贯通式跑马道,周长约300米、宽约3米。堡前有旗杆石,堡外墙正面开一座大门,侧翼一个小门。堡正面两侧各有角楼一座,全堡底层不开窗户,顶层开设有栅栏窗棂的小窗。保护范围:堡墙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厚德堡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67、永革桥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革桥位于德化县上涌镇曾坂村,年代为清、民国。简介:又名山茶桥、永寿桥,建于清乾隆十二年(1774),桥呈南北走向,廊屋为抬梁穿斗混合式木构架,双坡悬山顶屋面,桥墩为花岗岩砌就,桥面原为五节连接的木板,长度30多米,经常被洪水冲垮。1948年民众捐资,邀请名匠设计施工,设计图样以寿宁县廊桥形制为基础,建成后的桥长26.95米、宽3.82米、桥身高6.5米、拱跨19.15米,两端石台阶连接村道。拱架由纵横交错的杉木杆件搭接而成,全桥不用一根铆钉连接。桥上架设屋亭,桥身两翼有两层雨披,内设木凳。保护范围:桥四周各向外延伸20米。2018年,永革桥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辽田尖窑址
  辽田尖窑址位于德化县三班镇三班村、永春县介福乡紫美村,年代为青铜时代。简介:青铜时代斜坡式龙窑,出土物以原始瓷器为主,少量陶器。器型有尊、罐、钵、豆、纺轮等,器物胎呈灰色或黄白色。共发现八条窑炉遗迹,火膛破坏严重,仅窑室与火膛交接处尚存两段窑壁;窑室平面近似长方形,从前部向尾部逐渐收窄,前部内宽1.24米,中部内宽1.16米,尾部内宽1.11米。保护范围:遗址四周各向外延伸30米。2018年,辽田尖窑址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脉,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东南的石牛山麓,与永泰、仙游交界昆坂村,海拔900多米,四面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是一个环境条件极为恶劣的偏僻村落,1944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及所属的武装力量从永泰青溪转移到昆坂村坂里牛寮沟,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全省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是闽南唯一一处省委旧址,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曾燃烧过熊熊的革命之火,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位于德化东端,与永春、仙游、尤溪交界的水口镇坂里村,曾是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1943年秋,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对闽北地区的进攻,时在闽北的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活动非常困难,为了打开局面,摆脱困境,中共福建省委遵照党中央关于“隐蔽精干”的……[详细]
德化国宝云龙谷水利风景区
  国宝云龙谷位于中国瓷都德化的中部略偏西南,省道206线旁,距城关15公里,交通便捷。景区按“一带四区”布局,即峡谷游憩带、田园体验区、宗教观光区、休闲度假区、生态探险区,总面积5000亩。景区内有1200多种高等植物、100多种大型真菌、100多种内陆栖脊椎动物,呈现出戴云山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是天然的森林氧吧;神奇的九龙溪、神匠的溪中怪石、复杂的原始森林、巧夺天工的大小酒瓮,孕育了旖旎的峡谷风光;荷花、樱花、睡莲、映山红、枫叶、紫薇等四季花草,构成一幅美丽的诗画山水世界;佛岭古村、明代抗倭古堡、云龙宫、朱熹遗迹,保存着浓厚的乡土人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日月亭、情人潭、鳄鱼滩、雄狮赐福,传唱着古老的情歌;古朴的民俗物品、新奇的植物迷宫、趣味的农耕体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和聪明才智;德化……[详细]
岱仙湖水利风景区
  岱仙湖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位于德化县东部的水口和南埕两镇,总面积35平方公里。风景区以水口和南埕两镇的溪流为主线,将岱仙湖休闲区(涌口水库)、岱仙瀑观光区、漂流探险区和温泉度假区等四个区域贯穿成“一水带四区”的景观组合。“四区”紧密连接,资源互补,是集湖静、瀑绝、溪险、泉奇等特色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岱仙湖水利风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山水风光和深厚的人文景观,被水利部水利风景区评审委员会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这是我省在此次评审中惟一获评的一家,也是德化继“一区两园”获得国字号生态品牌之后,又戴上的一顶“国字帽”。岱仙湖休闲区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中心,水库与山地风光相接、自然与人文资源并举。船岛山、下狮山、背腰里内湖、大云山内湖、葫芦坑内湖、虎尾山农田,给岱仙湖自然风光增添无限魅力;龙山宫、无事亭、烈士纪念……[详细]
德化陶瓷博物馆
  德化县陶瓷博物馆是福建省第一家资料齐全的陶瓷专业馆,是德化县弘扬陶瓷文化、展现精湛的陶瓷工艺和悠久的陶瓷历史的一个重要窗口。德化县陶瓷博物馆位于德化县浔中镇学府路17号,毗临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占地面积50亩,大楼建筑面积5700㎡,为框架结构两层仿古建筑,内设六个展厅及学术报告厅、资料室、库房、监控室等。该大楼自2003年10月动工建设,于2006年10月完工并对外开放。博物馆一楼大厅镶嵌有一幅长13米,宽2.6米,由520块德化白瓷制作而成的高浮雕壁画。博物馆一楼三个展厅固定陈列《德化陶瓷史话》,面积1400平方米,展览以实物为主,配合图片、模型、场景展示,共展出藏品1000多件。该陈列以历史发展为主线,比较系统地表现德化县古今瓷器的发展面貌和伟大成就,分为“水土宜瓷、千年窑烟”、“宋……[详细]
73、南埕村
南埕村
  南埕村位于德化县东部,距德化城关33公里,坐落于天平城(苏十万抗元遗址)下,桃仙溪与芹溪交汇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和,交通便利,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桃仙溪从村中穿行而过。泉州市惟一的国家级森林公园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同时也是国家地质公园)的11万亩森林资源中有7万亩在南埕镇辖区内,其中在南埕村境内的有1.7万亩。境内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丰富,主要有桃花岛、桃仙溪、石龙溪、万亩亚热带藤本植物园、大洲宫、瀑布群等。现已开发桃花岛农业观赏园、桃仙溪竹筏漂流、石龙溪皮划艇漂流、苏十万抗元遗址考古、塔兜温泉等诸多生态旅游项目。2006年9月,南埕村在全市24个参评点脱颖而出,以高分荣膺首批“泉州市十佳魅力乡村”。动静相宜山水之间乐漂流南埕村的石龙溪全长12公里,流域内原始森林……[详细]
74、国宝云龙谷 AAA
国宝云龙谷
  国宝云龙谷,距离城关十几公里左右,是在泉州,或者到德化旅游的避暑地之一。主要景点比较富有农家特色,有樱花岛,连心岛,梨花岛,酒老翁生态探险区等。景区按“一带四区”布局,即峡谷游憩带、田园体验区、宗教观光区、休闲度假区、生态探险区,总面积5000亩。景区内有1200多种高等植物、100多种大型真菌、100多种内陆栖脊椎动物,呈现出戴云山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是天然的森林氧吧;神奇的九龙溪、神匠的溪中怪石、复杂的原始森林、巧夺天工的大小酒瓮,孕育了旖旎的峡谷风光;荷花、樱花、睡莲、映山红、枫叶、紫薇等四季花草,构成一幅美丽的诗画山水世界;佛岭古村、明代抗倭古堡、云龙宫、朱熹遗迹,保存着浓厚的乡土人情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日月亭、情人潭、鳄鱼滩、雄狮赐福,传唱着古老的情歌;古朴的民俗物品、新奇的植物迷……[详细]
洞上陶艺村
  洞上陶艺村,位于世界瓷都•德化县三班镇蔡径村,距离城区2公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的传统龙窑柴烧和手工制作保护示范基地,当代艺术创作、交流、展示等艺术文化活动的文创基地,以及国内外美术院校师生和陶艺爱好者的培训实践基地和众创空间,先后被授予泉州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福建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洞上陶艺村四周群山环绕,苍松翠竹掩映,环境优美静谧。古老的柴烧工艺、素淡典雅的古瓷、自然开放的创作室,宾至如归的乡村客栈,至今有400多年历史的月记窑依然还冒着窑烟,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没有机械轰鸣的烦躁,只有古朴的自然气息。来这里创作的艺术家,只需拎包入驻,便能享受洞上陶艺村提供的吃、住,以及创作、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技术、设备等贴心服务,还能与异地艺术家面对面交流学习。在这里……[详细]
碗坪仑古窑址
  碗坪仑窑址坐落在德化县城以西约5公里的一处山丘上,周边约1500平方米的范围之内,堆积着厚约2米的匣钵和瓷器的遗存物。经发掘发现两座龙窑残基和数以千计的标本。据专家研究认定,碗坪仑窑址系北宋晚期至元朝初年的古窑遗址。碗坪仑宋窑包含有北宋和南宋两个时代的堆积。北宋产品有碗、盘、粉盒、碟、洗、壶、钵、瓶等,尤以碗、盘、粉盒的数量最多。这些产品造型优美。坯体口薄底厚,圈足宽矮规整,近底露胎,器表带有“竹丝”状的拉坯旋纹;胎质白而精细,坚实致密、火候较高。其中大型碗、盘的烧制成功,表明德化瓷当时的成形技术已达到一定的水平。釉色以白为主,还有少量影青和灰白釉。釉汁温润柔和。有莲花、牡丹、云水、卷草、缠枝花卉、菊花,葵花、鱼、雁等二十几种花纹。其中印花最多,刻划花纹次之。印花以花模压印,多装饰于壶、盒、……[详细]
77、天花寨
天花寨
  天花寨,在杨梅乡西乾村村部的后山。这座山高峻挺拔,山颠状似花,因山峰巅高人云霄,人们把它称为天花峰,这是这座山最早的名称。后来当地人在那山颠中心的小土墩上建一仙亭,供奉神仙,人们遂把这座山称为“天花亭”。民国元年(1911年),苏亿义军在天花亭建立大本营。同时鸠工兴建寨堡。该寨墙沿着山巅边沿落基,用乱石砌成,墙高5一10米,悬崖部位还来不及筑墙。寨内原建天花亭处扩建为义军大本营的指挥中心,名为中营,东、西、南、北均建营房,称为东营、西营、南营、北营,各营设指挥官,号为中营营长、东营营长……,整座寨可住一千余人。寨中有水井,在西南方向依天险之处放一寨门,作为出入的唯一通道,因此,天花亭被称为天花寨。民国二年(1913年)正月,义军会总苏亿在桂林战斗中不幸身中两弹,遂撤回大本营天花寨固守。天花寨……[详细]
78、和尚寨
和尚寨
  据传说,很早很早以前有很多和尚在九仙山鹫岭边筑寨练武,因此,当地的老百姓把和尚居住的山寨称为“和尚寨”,把寨西侧的一片沼泽地称作“和尚寨坂”。据《铭山周氏族谱》的有关记载,“和尚寨”和“和尚寨坂”的地名明代前就出现了。而今“和尚寨坂”已筑为池。和尚寨就在林木茂密的鹫岭(九仙岭)边水池左边的山峰上,寨墙均为石砌,墙基完整无缺,基高为l一2.5米,呈椭圆形,寨内地面平坦,长23米,宽14米。这个古寨的选址具有独特之处,整座寨仅有北门可通行,东南是悬崖峭壁,西侧是沼泽泥潭,外人无法靠近。可是寨中偏在南端绝处放寨门,那是因古战略家“绝处逢生”的理论而立的,在临危时,一二百人可在南寨门化整为零,几分钟内遁入悬崖-之中,使敌人感到无踪无迹。该寨枕山依水而筑,东南方兀立在悬崖陡壁之上,西北侧寨外辟练武场。……[详细]
79、大兴堡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兴堡
  大兴堡,俗称“大兴土楼”,巍然屹立在德化县三班镇三班村,距镇址后房街约一箭之遥,北枕大兴山之险,西南望天马山之雄,南以大云溪为襟带,东扼五德公路咽喉,系乡人、邑庠生、大富户郑展枢(公元1679—1758年)于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端月所鼎建。堡民系硕杰郑氏族人,多从事农业和陶瓷业。大兴堡大门坐西面东,为单檐歇山式之石木结构,建筑规模宏大。平面呈长方形。城墙东西最长为64.5米,南北最宽为56.96米,高l0.2米,上为歇山顶屋檐。全堡占地面积约364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4036平方米。城墙底部垒砌溪石,高达4.5米,宽达3.6米;上部运用传统的“大墙板”夯筑三合土墙(黄土、小沙石、石灰等),高5.7米,厚0.43米,四周开有40余个铳眼,眼口稍趋下倾, 眼高0.72米,宽0.5……[详细]
80、永嘉寨
永嘉寨
  永嘉寨位于赤水镇西南部,双髻山南麓,海拔l106米,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永加村许岱二、许岱八联合易姓倡建,用于抗拒倭寇入侵和躲避匪乱。该寨石砌而成,规模宏大,寨墙内高平均2米多,外高平均2.5米,寨基宽3米多,东面长72米,南面长45米,西面长50.5米,北面长55米,建就不等边四方形大寨,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系德化县西部较大保存较完好的寨堡之一。寨东、北群城门各l座。东门为正门,北门外有古井一口,厚深100多米,为寨内居民食用的水源。原寨中座西向东覆盖屋宇,寨四角安置土火炮四门,0“破四旧”时皆被毁没。南面寨墙有石阶可上,可供守寨乡勇观察敌情和在城墙四周行走。民国13年(1924年),“-”东路讨贼军团长许振光曾一度带兵住守该寨,并在该寨石墙上加筑土墙2米多高,四周置有枪眼、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