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慈溪市旅游

慈溪市旅游景点介绍

路甬祥旧宅
  在车水马龙的浒山解放街东端,有一条小巷继续东延。沿小巷稍走几步,便有一扇朝南穿堂大门。穿屋而入,别有天地,一幢类似北方四合院式的老宅映入眼帘。不会有太多的人知道,这里就是中共中央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著名工程学家、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的出生地。这闹中取静、貌不惊人的四合院,如今是慈溪市人民医院的宿舍,而在当年却意义非同一般。北边一排主楼为二层楼房,门阔窗宽,斜坡屋顶上耸立的三扇0窗分外醒目,特色鲜明,区别于慈溪民间传统住宅,这便是当年路甬祥的父亲路念慈先生创建的浒山医院旧址。庭院东边、南边各有一排平屋,墙基上约一尺高的大青石平整细腻,完好如初;西边是一幢二层楼房。宽阔的天井以青石板铺地,西侧一株参天樟树,浓荫蔽日,东侧一口水井,风貌依旧。当年路甬祥在这里度过了他美好的童年时……[详细]
徐福纪念馆
  徐福纪念馆 三北镇有一条街,不是车水马龙的闹市,却寄存着两千多年前的一个梦境。到达蓬山寻访遗迹的人从山上下来,顺道到这条街上,去延续他们的追忆,寻访徐福的旧梦。这是一幢二层楼的建筑。青灰色的墙上嵌着一块黑色的花岗石,上 书“徐福纪念馆” 五个镏金大字。门前是一片空地,种着几株樱花,这房子的主人是一位日本女人,名叫田岛孝子。她之所以选择在达蓬山下造这么一座纪念馆,为的是了结心中的一个夙愿。 据说徐福这个人物,在日本人的心目中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这是因为,日本的农耕、蚕桑、医药、冶炼甚至造船、航海等技术,都是徐福从中国带去的。徐福为日本古代的文明和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而联结两端的两地,就是日本的九洲和中国的慈溪。经过多年的苦苦寻觅,日本学人终于找到了徐福的成功启航地——慈溪达蓬山,于是,在达蓬……[详细]
虞氏天叙堂
  在慈溪市龙山镇境内伏龙山下,有一幢灰墙青瓦,气势恢宏,堪称玉楼琼宇的豪门巨宅,矗立于绿野村坊之间。这就是虞洽卿为其母而筑的老宅——天叙堂。天叙堂坐西朝东,一条波光粼粼的河流从门前经过,光洁的青石板,把河塘及路面砌得平整有序,一扇悬有铁环的朱漆大门镶嵌在高耸的大墙中间。整幢楼房占地13700平方米,错落有致的亭台阁榭,曲径通幽的天井花园,集中西建筑的精华于一体,构造奇特,令人叹为观止。 天叙堂通面宽59米,通进深94米,分相对独立的两部分,共由五进房屋组成,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使得整个布局主次分明,气韵生动。前三进始建于1916年,为传统的木结构建筑,由照壁、大门、厅堂、后楼、厢房组成,民族文化的精粹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凸现。无论是梁坊、牛腿还是斗拱,门楣都有凤凰牡丹、岁寒三友、三国演义的故事等传统……[详细]
24、白路岭
白路岭
  慈溪城区西南,山如翠屏环峙,由阳光隧道而西,凉帽山、施家山蜿蜒连绵,山岙风景胜处,林壑幽深,修竹竿竿,依山筑有黄墙紫瓦的殿0宇,这就是白路岭。白路岭,又称白雾岭、白路岭墩。去白路岭,可出峙山公园西便门,沿山脊林间小径顺势而下,一路日影斑驳,松涛阵阵;也可穿越城西的湾底、施山,依香樟成行、绿阴幽幽的村河边大道,至岭北坡“莲华光邦”的四柱石牌坊山门而上。缘石级攀登白路岭墩,右顾有采石后遗留的山岩峭壁,左观是扶疏草木,透过密密匝匝的树枝,隐约可见潺潺流溪。山岭腰际,还有供观光的游人和朝山进香的善男信女休憩的六柱亭。灵峰寺在白路岭墩,规模并不大,却颇有特色。寺之门向北,入门是大肚弥勒,出南门有天井,其右是坐西向东自成院落的观音阁,左边是屋向朝南的两进大殿。后进重檐歇山顶的大雄宝殿,正中三佛为阿弥陀佛……[详细]
25、蛇打滚
蛇打滚
  伏龙山又名箬山,海拔282米,因位于海边且四周平坦,其突兀的造型和陡峭的曲线,竟给人以巍峨和奇崛的感觉。山巅有一个群峰环绕、翠屏掩护的天然盆地。这里老树参天,古迹众多,环境幽静,风光旖旎,自古就以“竹、坞、烟、云、管、江、潮、汐”等八景著称,构成以伏龙寺为中心,以莲花池、仙人桥、千丈岩、蛇打滚、摩崖石刻等为拱卫的系列景观。而山上王安石、苏东坡、戚继光、李叔同等历代名人的造访,山下土生土长的虞洽卿、林汉达、张静庐等人日后的发展,以及“千年水底蛇,口吐白莲花” 的民间传说,又为它注入了无穷的人文内涵和魅力。在这些景点中,最富有传奇色彩和瑰丽想像力的要数蛇打滚了。蛇打滚又称“石坛”,位于伏龙寺北侧200米处的巅峰,千丈岩南端。关于石坛有一则民间传说:相传伏龙寺莲花池的深渊里潜伏着两条蛇精,一雌一雄……[详细]
26、伏龙寺
伏龙寺
  伏龙寺始建于唐咸通三年(862年)。当时伏龙山四周皆海,鉴诸禅师发现此山状如蛟龙,云浮雾缭,并离南边的大陆和达蓬山不远,便看上了这块能兴旺佛业的风水宝地。于是系缆攀缘,凭着一个佛门弟子对信仰的执著,风餐露宿,披荆斩棘,终使一座宝刹耸立于山巅。这座净土宗早期的禅院,依托山势,递进而上。结构严谨,主次分明,充分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鼎盛时,梵宇集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圣殿及左右两厢偏殿等六十余间,营林面积达700多亩。可惜这样一座千年古刹在1941年毁于日寇兵燹之中。 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曾多次造访,抗倭名将戚继光在寺前曾留下名1129885393.gif诗,弘一法师在寺内完成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墨宝《佛说阿弥陀经》16页。这些内容都已成为伏龙寺迷人的文化积淀。伏龙寺与寺前的莲花池,两者唇齿相依……[详细]
达蓬山佛迹洞
  在达蓬山巅的悬崖绝壁处,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山洞。洞门口有两块峭立的巨石对垒,游人伛偻而入,洞内豁然开朗。抬头仰望,四围峭壁高丈余,天顶洞开,古树遮阴。低头寻觅,石壁上有一天然足印,脚趾分明,相传这就是佛迹,山洞也由此得名。关于这佛迹的来历,有两种不同的传说。一说是徐福所留。据说当年秦始皇遣徐福东渡三神山,求取长生不老之药。徐福上山后,见这个洞浓荫蔽日,洞口又对着浩瀚东海,就将此洞作为-之处。数月之后,他奉命出海,临行前对秦始皇说,我在洞内留1129884843.gif有一个脚印,待这个脚印涨平之日,就是我徐福归来之期。说完,返身入洞,单腿一蹬,飞身来到船上。秦始皇入洞一看,果然有一深深的足迹,于是就派人驻守洞中,期待着这脚印的平复。两千多年过去了, 脚印仍清晰可见,徐福当然就再也没有回来过。一……[详细]
五磊寺塔林
  五磊寺塔林位于寺西天峙峰剩日弯,这里翠篁幽深,云气缥缈,是五磊寺历代高僧安息之处。走近印度来华高僧、三国时梵僧那罗延尊者塔座,但见莲瓣雕饰千姿百态,整个外形自上而下略呈抛物线型,显得既稳重又流畅,碑铭“吴开山那罗延尊者之塔”古朴粗犷,显出神秘的气氛。相传那罗延圆寂后,五磊山天峙峰祥光烛天,钟梵隐然,赤脚观音,手执净瓶,向五磊山诸峰倾倒“净水”。现虎洞坑西坡绝壁尚有线条画形式莲花一朵,造型逼真,莲花右上方岩壁中,嵌一巨型佛脚,佛脚北端上方,又有立体形宝石莲一朵,瓣厚实,栩栩如生。三处佛迹在美丽的神话故事和大自然的巧妙组合中,为五磊寺旅游胜地又添一多彩景观。塔林思古意悠悠,五磊寺僧塔林那罗延尊者、谛闲大师、月西法师三墓塔,均镌塔铭,追塔主前世功德。据《五磊寺志》载:天台宗第四十三世谛闲大师二度在……[详细]
29、月亮池
月亮池
  与五磊寺前万工池(放生池)同誉为“日月宝池”的月亮池,位于寺西墙外翠篁径中,因池形如月亮而得名,是五磊寺内著名的古迹之一。明代阮震亨《上五磊奉拙岩和尚》有“月涧悬相照,风铃音自鸣”之句。月亮池的水源,出自两处,一是象王峰东南麓的象眼泉,二是牛角峰、夏凉峰之间的清凉泉。两泉分别注入寺前万工池,过池西流过藏云溪,经止翠桥进入月亮池。据传,月亮池和万工池都是五磊寺始建时所掘,因位处象腹,纳百川之灵气,故饮用此水能祛病驱邪,使人耳目清亮。池前古木参天,松涛竹浪,五磊钟楼与万工池前真照亭、七如来塔相映衬,景景相辅,益成美趣,成为游人赏景休闲的好去处。月亮池的环境宁静而安逸,空气清新宜人,沁人心脾。周围竹林满坡,翠荫浓密。月夜,青光照碧池,雾霭漫林际,使“红尘市上方惊梵”之游客,意净而心明。漫步池边竹径……[详细]
30、望海亭
望海亭
  五磊山古望海亭位于牛角峰巅,清郑辰在《五磊山记》中云:“环标秀出,罩落群山。下视千峰,云升霞举。夜半日出,吞吐虹涛。”现新建望海亭,位于五磊寺东北山口外的百步岭顶。它像一颗翠涧绿珠,镶嵌在万山峰岭。正如姚江陈伯含诗云:“万山山下云如海,一望空天上有亭;何必数椽容我足,自然长啸任人听。” 古望海亭,为粗刻简陋石亭,伴着它孤独亭影的是那罗延尊者结庐静修的祖师洞,荒凉寂寞,后来终于湮没。后寺院僧众在其址围栏栽树,稍具景观,但不出数年,围栏又遭废圮。今移置新亭,精雕细镂,堂皇古朴,游人望之,“烟云吞吐,其伟壮也”。登亭“听涛”,这里云雾中透出绿油油一片。这雾也与别处不同,一缕缕的,缓缓流动着,掬手可捧,但数米之外,却是连天接地,显得特别凝滞、平稳。坐在亭中,云雾在周围蒸涌起伏,打在脸上,恰似四溅的浪……[详细]
31、祖师洞
祖师洞
  被称为“岩居陋室”的祖师洞,是五磊寺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位于五磊山牛角峰巅。相传三国吴赤乌年间,印度来华高僧那罗延尊者在此洞中静修。原来有一只粗制石香炉,现已散失,仅存洞口所垒之石块。古人有“穷岩绝壑开新基,牛角峰巅放晚参。催落山泉作钟磬,祖师洞岩云有声”之句,把个祖师洞描绘得有声有色。祖师洞朝北,须由望海亭旁攀援而上,洞边岩石苍秀,形如城门,口部苔痕浓绿,藤蔓四布,洞底平坦,容人直立;崖顶古树虬枝相互缠绕,其中有一古虬老根,斜抱巨石,凌空险挂,势欲坠却甚牢固,洞左突出一钟崖,敲之嗡嗡声萦绕。当晨雾冉冉升起或霏雨迷漫时,洞前一片乳白色,形成云叠雾、雾绕云的景色,衬上洞旁茂木成林,秀竹摇曳,即成一幅浓墨重彩的丹青。而最精致的,当数洞顶右侧,有数个垒石天窗,每当阳光斜照时,光线如集束金针直射洞口……[详细]
横河七星桥
  地处城区南边4公里横河古镇上的七星桥,是慈溪境内最著名的古石拱桥。七星桥长25米,宽3米,结构精巧,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桥跨三孔,用料简省,可减轻对桥基的压力,且雨季利于泄洪。而其中孔跨径6.5米,又便于行舟。七星桥桥面设计更是精妙,南北各28级的石阶,供行人上下,斜铺的长条石,方便车辆通行。桥高7米,望柱护栏,人就泰然。桥墩横铺条石,中嵌直墩柱受力,上设龙首水漏,雨天排水,美观实用。“明镜高悬辉腾两夹,长虹斜销气吐三环”。“三台镇浪左川右泉,七星横恒南镜北镇”。桥柱东西两联写出了桥之三昧。七星桥古韵悠悠,方志上说是清道光年间乡人孙式鉴重修,其实,明嘉靖志已有记载,历史至少应在500年以上。以往慈北、姚北快船、航船,山货海鲜稻麦棉盐果蔬都要经这里通姚江达宁波。七星桥承袭中国石拱桥古老的建筑工艺……[详细]
桥头镇走马楼
  位于桥头镇小桥头村的九十九间走马楼,始建于清代中期。这座深宅大院原为余姓豪宅,前后共五进,分别为门楼、明间、正厅、衣言堂和后进。其中门楼已经倾圮,明间和正厅也已缺失,惟有衣言堂和后进保存完好。除门楼外,其余各进均为四开间,在正厅与衣言堂之间的天井中,有一隔墙,上有砖砌阙楼,正面有“履绥元吉”四字,背面是“萼华凝瑞”,均为砖雕而成。隔墙的上部,有彩绘图案,仍清晰可见。衣言堂是整幢建筑中最具艺术性的一进,不但在梁枋上有雕刻精致的花木纹图案,而且在门的内侧的裙板上,大小不等的5只蝙蝠栩栩如生。在腰板上,还有博古画案,都是浅浮雕之作。这些浮雕图形为建筑物的时代确定提供了依据。据老人们介绍,这幢房子的第一位主人,是从事木材经营的商人。木材堆放场地,在房子的西南方,叫树行漕。当年每逢十多只洋船泊于门前的……[详细]
范市河头村
  一条两米宽的石板路平坦而整洁,路的两边全是一排排古老的建筑。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街道,也没有五光十色的店铺,到处充满着世外桃源般的祥和与安谧。 走入村口不远,有一口方方的池塘。池塘的中间铺上了几块石板,这是周围居民淘米洗菜的地方。这口池塘虽然面积不大,但池水清可见底,当地人叫养藕塘,据说原先这池塘里有荷花生长。再往前有一右折的小弄,叫水沟弄,缘因小弄边有一条小溪。这淙淙的溪水长年不竭,滋养着这里的每一户人家。水沟弄并不长,但别有韵味,两旁古色古香的老式住宅,至今仍透出重重的历史回音。在水沟弄与长街的交汇处,有一口小井,名曰方井。关于这方井,还颇有一番来历。据说在数百年前,当地的一位方姓青年娶了一位任姓姑娘。这位姑娘出身名门,家富万贯,嫁到夫家后,自命不凡,目空一切。丈夫劝说道,你十里红妆,百物……[详细]
陈家车子屋
  在掌起镇陈家村的快船江畔有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民国时期建筑,当地人称之为车子屋。车子屋占地10余亩,院墙之四周围有数层郁郁葱葱的高大水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绿化保护区。院墙两头马头墙高耸,墙头檐下绘有彩画。正门朝南,门楼上石雕已毁于“文革”时期。步入大门,便有照壁大屏相挡,转过屏障,是一个十分宽敞的正方形大天井,因由100块石板铺成,人称百块明堂。天井四周皆有走廊相通,风雨无阻。东西两厢各有3间楼房,正中一排共有7间二弄楼房,3间在中,左右走廊边各有两间。正中是厅堂,左右是走廊,直通后排平房。正堂前有走廊和东西墙门。墙门之外有天井。二楼楼梯设在左右走廊内,楼房四周间间有过道可通行。楼上楼下设计讲究,通道上道道有门,随开随关,可保安全。大天井四周屋檐柱梁撑拱皆雕有花卉图案,但总体装饰已呈现出民国时……[详细]
掌起文昌阁
  掌起镇碧波澄澈的快船江与陈家河在陈家村形成了一个十字交叉口,在这十字河的西南角,有一座临水而筑的三层尖顶楼阁,翘檐欲飞,造型优美,这就是远近闻名的掌起文昌阁。文昌,又名文曲星,其原型是创造文字的仓颉,后被人尊为主宰功名之神,旧时多为求功名的读书人所崇祀。文昌阁原名水阁亭,为晚清乡人陈邦瑞所建。说起陈邦瑞,掌起人无人不晓。他是掌起桥陈家村人,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勤奋好学。18岁中秀才,第二年乡试中举人,3年后,光绪庚辰年(1880年)进士及第。经殿试取为二等,授内阁中书职。陈一生经历洋务“新政”、甲午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及辛亥革命,身居高位却为官清廉,刚正不阿,深受乡人爱戴。相传,陈年轻时欲为赶考的学子辟一聚会之所,曾与乡里7个秀才筹集资金,发起了崇盟会,又名文昌会。造起了楼阁,塑了一个文……[详细]
下梅林庙
  下梅林庙,坐落在龙山镇邱王村村东,是个庙中有庙的奇庙。“奇庙”因纪念抗倭英雄戚继光而得名。内庙称“少保胡公庙”,设在殿宇内。少保,即戚继光;胡公,即胡宗宪。庙宇东首堂屋是“少保殿”,塑有戚继光神像及其心爱坐骑,一匹两蹄腾空的红鬃烈马。1129883340.gif 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倭寇进犯宁波等地,史称“慈溪焚杀独惨,余姚次之”。翌年八月,倭寇800余人由浙西窜犯浙东,强占海防要地龙山所。已任浙江都司佥事和参军的戚继光率军配合其他几路明军与倭寇作战,但明军一触即溃,在这关键时刻,戚继光急忙跳上一块石头,一连三箭,将3个倭酋射倒,这才转败为胜。几个月后,戚继光又在龙山与倭寇展开血战,再次取得胜利。从此倭寇再也不敢骚扰慈溪三北一带了。 龙山人民为感恩戚继光,在邱王村建庙纪念。但好事多磨……[详细]
灵湖和灵龙宫
  灵湖古称灵绪湖,虽然面积不大,但其纤姿娇影却令人百看不厌。“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这里山、水、云娴静而优美,每当晴空万里、云淡天高之际,你站在湖堤上,从水光粼粼的倒影中,可以领略到周围山景的美色和晴日的浮烟。灵龙宫是屹立于灵绪湖东岸的一座古建筑。这里的碧山蓝水与气宇轩昂的灵龙宫构成了一幅妙笔丹青。灵龙宫是清代道光年间的建筑,至今保存完好。整座灵龙宫由宫门、戏台、大殿和左右厢房组成,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对龙的信仰和祈求龙的保佑是民间的传统习惯,故在这敬奉神龙的场所内,常年香火不绝,特别是每年的端午节前后,前往灵龙宫的善男信女更是蜂拥而至,他们上香祈祷,-祝1129882990.gif福,希望能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祛邪灭灾,国泰民安。古代的工匠在这里留下了不朽的杰作,尤其是那座戏台和大殿……[详细]
徐福庙遗址
  徐福庙建在巍巍达蓬山东麓的凤浦岙徐家村,庙中塑有徐福像,上挂着一块一米长、半米宽的黑底金字匾,上 书“徐福之福”,可惜金字匾已被毁。庙周围环境清幽、空旷,虽无达蓬山腹地的“飘忽滂,激怒,雷声,回穴错迁”的粗犷,也无达蓬山腹地的奇洞怪石、危岩峭壁、红枫绿荆、深壁低谷的俊美,但也是个白瀑落潭、涧水冲石、青松翠竹的山岙,潺潺流水和阵阵林涛又告诉人们:这里是个出海东渡蓬莱的绝佳港湾。 徐福,《史记·秦始皇本纪》作“徐市”,秦代方士,齐国人(今江苏赣榆),字君房,世代为医,自幼熟读《黄帝内经》,精通祛病延年的妙药。公元前209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东游至重峦叠翠、峻奇幽雅的达蓬山,被达蓬山的奇异风光所陶醉,便欲求长生不老之药,遣方士徐福率3000童男童女去东海蓬莱求取仙药,徐福入海采药不成,东渡东瀛(今……[详细]
秦渡庵遗址
  在达蓬山南坡腹地竹林深处的秦渡庵遗址前,立着一块花岗岩石碑,上 书“秦渡庵” 三个遒劲的大字,这是自称徐福后裔的日本前首相羽田孜的手迹。 秦渡庵遗址地势平缓,环境清幽,翠竹藤萝,浓荫蔽日,鸟语花香,流水潺潺,是个安顿歇息的好地方。相传秦时徐福曾扎营安寨于此,命人砍柴、搭篷,开掘饮水池。至唐初,徐氏后人在此建造东渡庵一座,以作纪念。年深日久,古庵废圮,只剩下殿堂之墙脚、汲水池。古庵因纪念秦人徐福,故称秦渡庵。虽然古庵的确切历史已模糊难考,但遗址的几段残阶、几块基石依然还在,更有一方保存完好的石砌水池沉静如镜,终年不竭,似在向后人诉说那遥远的往事。中国古代称为“庵”的,一般指小草屋,可见秦渡庵的规模不会很大。在这僻冷而清静的山岙中,有这么一座小庵系住远航的历史之舟,可见古人在骨子里对历史的怀念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