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慈溪市旅游

慈溪市旅游景点介绍

石塘山烽火台
  从伏龙山向东眺望,可以看到不远处的石塘山山顶上的烽堠遗迹,它就是2003年被慈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的石塘山烽火台。石塘山烽火台是慈溪市目前保存较好的一处明代抗倭遗迹。 石塘山烽火台设在石塘山顶端,台高4米,纵面呈梯形,底部各边长11米,上部各边长6.8米,有东西长3米、南北宽2.5米、深0.6米的凹槽,槽之西有一缺口,为烽堠守兵的出入通道。该台四周陡峭,树木繁茂,从下仰望,高耸的墩基明显可见。 明洪武十七年,倭寇频频侵扰浙东沿海,所到之处杀人越货,无恶不作,百姓深受倭患之苦。《明史·日本传》载:“时两浙皆被倭,而慈豀焚杀独惨,余姚次之。”为解救百姓于水火,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奉命在宁波、温州、台州等沿海一带设所建卫,在三北督建了观海卫、三山所、龙山所及三山、向头、淞浦巡检司……[详细]
伏龙山摩崖石刻
  伏龙山在杭州湾南缘,慈溪市龙山镇境内。据民国《镇海县志》记载:“伏龙山一名箬山,其山跨东海西海之门,宛若龙头龙尾之形,又若龙赴海之状,因名伏龙山,内有刺史门、石坛、乳井,有千丈岩、海眼井、自满仓、玉莲岩。其麓即龙山镇,上有伏龙禅院。”早在唐宋之际,伏龙山已是东南形胜,备受青睐,王安石、苏东坡、黄震、戚继光、李叔同等大批历代达官显贵、名人雅士,在此登高望海,歌赋题咏,留下了许多不朽之作。2003年12月被慈溪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石刻位于伏龙山北侧半山腰。从仙人桥西行数十米,崖壁间“渐入”二字首先映入眼帘,望文思义,已渐入悬崖险境,或意曰“佛门胜境”。第二则凌空绝壁之处横刻的“莫退”二字,好像是在告诫观摩者,要克服艰险,不要退缩,此语颇具佛教哲理。第三则位于悬崖之上,高达8米,直……[详细]
慈溪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
  慈溪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纪念碑筹建于1990年,至1991年4月与1993年夏分别竣工,1995年清明节正式对外开放。 纪念馆坐落在慈溪市浒山街道峙山公园西侧脉云山北坡,建筑面积858平方米。北楼大门额镌刻原国防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的“慈溪市革命烈士纪念馆”馆名,底层为瞻仰大厅,正中置陈列前言,东西两侧内墙用浮雕,反映了各个时期的革命斗争史实和英雄人物形象。二楼设三个展厅,主题陈列分辛亥革命、党的创立和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五个时期。还陈列有介绍革命先驱马宗汉、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和浙东工农红军第一师师长费德昭等49位先烈生平事迹的图文资料,以及郑侠虎、戚乾炳、蒋子瑛等42位革命烈士在解放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革命生涯,并陈列了记录498位慈……[详细]
吴锦堂墓
  1926年1月14日,吴锦堂先生在日本神户养和山庄与世长辞,享年72岁。弥留之际,吴锦堂先生一再嘱咐子孙将他的遗体运回祖国,葬在家乡。1929年农历四月初十,其子启藩等将灵柩经上海、宁波从水路辗转运至慈北,在金仙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营葬仪式。回顾他“不欲以多金为子孙计”的懿行硕德,慈北广大群众扶老携幼,自发前往送行致哀。吴锦堂先生墓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的白洋湖畔,由墓园和墓庄二部分组成,占地面积1,354平方米。墓前湖堤横贯东西,东接金仙寺,西邻湖口村,东南近杜湖,西北是漾塘,适居锦堂先生生前造福乡里的重点水利工程中心。墓园平地起墩,四周条石砌筑,形成一块南北长38.3米,东西宽25.4米,高于路面的长方形大平台,其正面为石栅栏,东西北置水泥栏杆。进大门入墓园,墓道左右置抱鼓石,墓前外明堂石……[详细]
吴锦堂故居和墓
  吴锦堂名作镆,清咸丰五年(1855年)生于今慈溪市观海卫镇东山头村。1882年经乡人介绍去上海谋业,1885年东渡日本经商,由于恪守信用,稳步发展,终于立足商界。1890年在日本神户创立“怡生商号”,从事中日间棉花、大豆、火柴、水泥等物资贸易,数年间获利颇丰。日俄战争爆发,吴锦堂通过认购日本军事公债和运输军需物资而获巨利。辛亥革命前后,吴氏已成为东亚水泥株式会社等多家公司的大股东,拥资数百万,跃升为日本阪神“财阀”之一,并任神户中华会馆总理。吴锦堂故居是锦堂侨居日本神户时所建,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东山头村,为硬山顶砖木结构六柱七檩二层楼房。总体为五开间布局,明间4.4米,次间3.8米,前设檐廊,梢间与面宽5.1米、进深3.3米的两间厢房连接,形成三明二暗的建筑格局。天井石板铺砌,面积39平方米……[详细]
86、袁韶墓
袁韶墓
  越国公袁韶墓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解家村,北临里杜湖,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枢密使越国公袁韶墓,县西北五十里,杜湖山双峰之麓。”袁韶,字彦淳,鄞县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年)进士,嘉泰中为吴江丞。嘉定四年召为太常寺主簿,累迁户部侍郎、户部尚书、临安府尹,理讼精简,里巷呼为佛子,平反冤狱甚多。绍定初拜参知政事,出为浙西制置使,端平初提举洞霄宫卒,后以郊恩,累赠太师越国公。《宋史》、《嘉靖府志》、《鄞县县志》、《中国人名大辞典》均有传。袁韶墓规模较大,当地俗称王坟。陵墓依山而建,砌台阶,建明堂,筑石亭。神道自西向东长约一里许,沿途设石牌坊、华表柱;墓前依次排列文臣、武将石翁仲各一对,石马、石羊、石虎各一对和拴马石一个,气势恢宏壮观。1958年大跃进之后建里杜湖水库时,当地把石牌坊、华表柱和陵……[详细]
它山古迹
  它山古迹位于慈溪市观海卫城北浪港山。浪港山在当地称卫山,在明代此地是内辅郡邑、外控倭患的东南重镇。它山古迹东西横跨卫山两峰之山坳间,坳内有岭称它山岭,上有它山殿与古迹毗邻。岭墩有镇峰塔(又名它山塔),面向它山古迹拔地而立,两者近在咫尺。它山古迹全部采用条石错缝叠砌,中间开设类似城门的拱形通道。通道高2.9米,宽2.7米,拱顶刻太极图案,拱门南额书“它山古迹”,北额书“表海安澜”。它山岭穿拱门而过,二侧巅峰烽堠对峙。古迹总体布局大气古朴,俨如关隘。 它山古迹铭刻“嘉庆岁次二年四月中浣重修”,始建何时至今尚未发现明确记载。据《嘉靖观海卫志》、《重建镇峰塔碑记》等记,明初信国公汤和营建观海卫城时,认为城北浪港山二峰对峙,中凹为垤,按方位正当城之乾方,乾方无峰,不是财殚货竭,便是生灵涂炭,因而建……[详细]
孙家境孙氏祠堂
  孙家境祠堂位于慈溪市横河镇孙家境村。民谚“横河孙家境,纱帽八百顶”,形象地道出了在孙家境显现的地域文化奇迹。据说昔日横河孙氏高官府第比比皆是,于是皇帝颁旨赐孙家一个“境”字,规定官员凡踏入孙家村境内,都必须文官下轿,武官下马,因此横河孙家境的“境”字成了一项殊荣。历代以来,孙氏家族成员居官显赫,政绩卓著。南宋淳熙进士、烛湖先生孙应时,弟子史弥远任太师左丞相兼枢密使,别人争相附势,他却超然自避,高风亮节令后世敬仰。明江西巡抚、忠烈公孙燧,矢志维护朝纲,被宁王朱宸濠所害,赠礼部尚书,谥忠烈,并赐祠南昌。忠烈公季子孙陞,嘉靖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品德高尚,赠太子少保,谥文恪。文渊阁大学士孙如游,辅光宗,赠少保,谥文恭。东阁大学士孙嘉绩,义师扶大明,赠太保,谥忠襄。令人称道的还有文恪继妻杨文丽,育子个……[详细]
桑家大厅
  桑家大厅位于慈溪市匡堰镇樟东村,南至上林湖越窑遗址约2公里,古代属上林乡。从北宋庆历七年谢景初首筑大古塘起,这一带已由滩涂变成沃壤。南宋庆元六年岑氏先祖六二公从慈溪车厩(今属余姚)携其子孙到此卜宅定居,世代相延遂成望族。樟树村因村中原有一棵数人合抱大樟树而闻名乡邑,以巨樟命名的还有樟树庙、樟树凉亭,至今耄耋咸集,古风犹存。岑氏家族重农桑、读经诗、做学问,历代以来人才辈出。有南宋太学博士秘书省校书郎岑全,族人敬称“秘书公”;元延祐进士岑良卿,任绍兴路同知,累官至奎章阁学士,尤令乡人称道;曾为州郡守叶恒创筑大塘石堤作出卓著贡献的栲栳山人岑安卿,学识渊博,被诸儒私谥贞元先生;还有修会稽、余姚二志的岑原道,著《锦囊清事集》的明洪武翰林院典籍岑宗鹗,著《雪崖集十八卷》的岑琬,著《延禄斋诗集十二集》的岑……[详细]
90、洞山寺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洞山寺
  洞山寺位于慈溪市掌起镇任佳溪村,地处灵绪湖南缘的崇山峻岭间,据《镇海县志》记载,该寺始建于五代后梁开平初,北宋祥符中请额曰“幽栖洞山”,清乾隆八年僧觉性重修。另据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洞山寺田山碑》记载:“寺创建于三国赤乌年间。”洞山寺石塔位于寺北的岗阜上,为楼阁式六边形仿木结构。塔原有基座,共七级,今残存五级,残高4米。塔身用石块雕凿层层砌叠,逐级收缩,每面刻浅龛,内雕菩萨或佛像,或袒胸和悦,或怒目威武,或手执法器,或脚踏莲花,或跏趺莲台,神态不一,显示出深厚的佛教文化内涵。塔身每层压腰檐石,腰檐的板瓦翼角雕工清楚,坡度平缓。全塔结构简洁,轮廓清秀,出檐比例得当,充分展现出宋代石塔典型的艺术特色和历史风貌。白云洞横贯山坳,属券顶石砌结构,与宋代石塔相距咫尺。该建筑既作山门,又关合山之……[详细]
虞世南故里遗址
  据《慈溪县志》记载,初唐名臣、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虞世南系慈溪鸣鹤人。其故宅位于鸣鹤解家自然村村北的定水寺,距越国公袁韶墓约350米,东临里杜湖,西依青龙山,北邻白虎山,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贞观年间,虞世南为官长安,逝后诏陪葬昭陵,子孙皆迁居长安,故宅遂改为寺院,定名为清泉寺,寺中原藏有世南遗像、唐代人誊写的《大藏经》及颜真卿提笔的碑石等物。岁久寺坏,宋嘉熙年间由袁韶出资修缮。据传,寺前有一井泉潆洄泛滥,袁韶夫人见之将金钗投入,井泉遂波平涌止,于是更名为定水寺。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春,山南楚悦公高足来复禅师主持重建,时贤朝贵、逸士高人皆来此聚会,寺院称盛一时。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曾遭倭焚,后又重建,“文革”期间被拆毁。1982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根据大量文献资料,……[详细]
金鸡岙青瓷窑址
  金鸡岙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匡堰镇倡隆村,在金鸡岙浪网山南坡。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从地表散布的遗物判断,该窑址属东晋时期。窑床方向朝南,地表遗物散布面积2,000平方米,堆积断面厚度为1米,部分堆积被唐代窑址瓷片堆积叠压。器物种类丰富,有四系罐、盘口壶、鸡首壶、碗、钵、盏、盆、洗、盘、砚、唾盂、尊、槅等,并清晰地展现出器物的演变过程:碗、钵、盆、洗等器物由平底发展到假圈足,再进一步转变成足底边缘有一周凹弦线的假圈足;胎从含沙粒较多、表面粗糙,发展到含沙粒较少、表面致密细腻;施釉从半釉变为底部露胎,再发展到满釉;釉层从透明度较差、不均匀,发展到玻璃质感强、润泽、均匀。器物釉色以青釉为主,也有青黄、青绿和黑釉。器表装饰比较简单,以粗弦……[详细]
枫树湾青瓷窑址
  枫树湾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里杜湖西岸的窑头山东麓,南面靠近栗子山青瓷窑址。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该窑址由唐、北宋的五处窑址连成一片,面积约6,160平方米,其中唐代窑址3处,北宋窑址2处。这5处窑址均分布在湖岸,局部被湖水所淹,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唐代制品以坦腹浅圈足碗为大宗,还有瓜棱壶、胆囊壶、翻沿深腹罐、钵、玉璧底碗等;釉色以青黄居多,也有青灰等色;器表以素面为主,少数刻划有荷花等图案,有的罐耳上印“上”、“文”、“太”等字款;少量器物用匣钵装烧,器形规整,釉色滋润,光泽感强。北宋时期的制品以大小各异的喇叭口圈足壶为大宗,有少量碗、瓶、盘、高足杯、灯盏、盏托等器物;釉色灰暗,以青灰居多,还有青黄等色,有些器物不同部位……[详细]
瓦片滩青瓷窑址
  瓦片滩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匡堰镇倡隆村栋树下,东距上林湖约2公里。窑址遗物堆积丰厚,散布面积大,瓷片俯拾即是,故称“瓦片滩”。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1986年8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该窑址地表瓷片散布面积4,800平方米,断面堆积厚度1.7米,从采集到的标本判断,其烧造时间为五代至北宋时期。产品丰富多彩,做工精致,造型优美,不拘一格。器物有碗、罐、壶、钵、盘、盆、洗、盏、盒、灯等,碗有敞口斜腹环底碗、翻沿弧腹圈足碗、曲口斜腹圈足碗、直口深腹圈足碗,盘有葵口平底盘、敞口平底盘、翻口平底盘、曲口圈足外撇盘、敞口圈足外撇盘、敞口浅圈足盘、卧足盘等。胎骨灰白,细腻,坚密。釉色以青黄釉居多,青绿、青灰次之,釉层均匀,透明度好,晶莹润泽。器表装饰以素面为主,刻划花次之,花纹主……[详细]
马宗汉故居
  马宗汉故居位于慈溪市宗汉街道,是一幢颇具三北民居特色的清代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穿斗抬梁式的高平屋,坐北朝南七开间,有前廊,整幢建筑平面呈凹字形。其中明间宽4.6米,次间宽3.7米,梢间宽4米,尽间宽3.7米,进深10.5米,左右各有厢房两间,其中东厢房已毁。屋顶龙骨砖压脊,镂花砖作饰,屋檐瓦当,饰莲花如意,山墙檐壁,粉灰塑白,门窗木格雕花,透光通风。宅前有青石铺就的天井,面积约110平方米。故居一直是马宗汉生前的栖身之地,西次间为其新婚用房。兄弟俩分家后,长房宗汉得西首,明间留作公用。“文革”期间,明间被拆,同时,以烈士之名命名的“宗汉公社”,也一度更名为“东方红公社”,直至1981年才得以恢复。1987年,烈士牺牲80周年时,政府出资修复明间,辟为“马宗汉烈士纪念室”,并由书法大师沙孟海题……[详细]
卫山烽火台
  卫山位于慈溪市观海卫城北一里许,县志称浪港山,又名西陇山。山本濒海,船在此避风浪,遂以浪港得名。宋元之际设寨驻军,此地已被视为要塞。明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在此筑城置卫。浪港山蜿蜒翔舞,连亘数里,自然成了卫城之天然障庇,因此当地习称卫山。 卫山烽火台在卫山之巅,是古代军事上重要的通讯报警设施。观海卫下辖龙山、三山二所,明代沿海孤山峰顶多设烽火台,卫山烽火台即为总台。据《嘉靖观海卫志》记载:“总台卫北一里,西至西龙尾二里,东至向头堠三里,五所(卫内分前后左右中五所)发军人十名守之。”卫山烽火台四周陡峭,堆土全部采用山土夯筑,平面呈长方形,上下呈梯形,底部边长14米、宽10米,顶部边长7米、宽5米,墩高4米,墩顶有长3米、宽2.5米的燃烟坑,坑西侧留缺口,以利人员登高或燃烟堆薪时通风之用。 198……[详细]
龙山所城
  龙山所城位于慈溪市龙山镇境内,明御倭苦战地石塘山和伏龙山之间。据慈溪、镇海二县县志记载,明洪武二十年信国公汤和以定海县龙头场石塘团之址筑城凿池,建北门。永乐十六年都指挥谷祥将城增高八尺,再建东南西三门,上冠以楼,外罗月城,浚子池于城之外。城周围三里一十七步,高二丈五尺,宽二丈,环置敌楼警铺各二十,雉堞八百五十六,东南西三门之外构吊桥。城中建有所署、城隍庙、旗朵庙等,设正千户、副千户、镇抚、百户官员十六名,旗军一千一百二十名。龙山所明代属观海卫管辖,连同三山所组成一卫二所、水火相济的防倭体系。嘉靖年间倭寇骚扰,遍海为患。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四月,倭船23艘、倭贼1600余人登劫鸣鹤场,又倭船8艘、贼众千余登劫临山、三山。越数日,二股贼寇合攻观海卫、龙山所,被官兵击溃,于是转攻慈溪县治。时……[详细]
慈溪市革命烈士陵园
  慈溪市革命烈士陵园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慈溪市观海卫镇白洋村湖口湖西山北坡,始建于1958年1月,1966至1982年间进行了3次改建,1985年慈溪县人民政府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建,总占地面积约5,300平方米,是慈溪目前规模最大的烈士陵园。 陵园由大门、广场、纪念碑、烈士墓群等组成。大门主体高4.6米,通宽8米,用青石砌筑,顶部用琉璃瓦覆盖,呈廊檐式,额书“革命烈士陵园”六个大字,右侧门柱刻“为有牺牲多壮志”,左侧门柱刻“敢教日月换新天”。内门右为烈士生平陈列室。 瞻仰广场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地面由方形青石铺筑,可容纳200人左右列队瞻仰。纪念碑位于广场南端正中,高3.1米,宽1.2米,碑基高1米,宽2.6米,由青石砌成,护栏为钢筋水泥结构,总体形状呈拜台式,纪念碑正中刻毛泽东手书:“革命……[详细]
99、石公馆 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石公馆
  1945年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撕下了和谈的假面具,公然向全国各个解放区和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进攻。为贯彻执行党中央由防御转为-的战略部署,1945年,浙东游击纵队奉命北撤,国民党反动派乘势而入,-再度笼罩三北大地。面对中共慈镇县工委领导开展的武装游击斗争和群众斗争,国民党反动派对三北地区发动疯狂的政治、军事清剿,一时狼烟四起,岗哨林立。为了粉碎敌人的清剿计划,中共慈镇县工委在宓家埭地下党员宓信官的配合下,在梅山北坡找到了一个天然石洞,并利用该洞穴既能隐蔽疏散、又便于联络的有利条件,辟其为中共慈镇县工委的秘密办公地,在此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四明特工委组织部长薛驹同志也曾到该洞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指示。慈镇县工委的领导人为革命栖身于此,乐观地把石洞称为“石公馆”。从1947年冬到全国解放前夕,……[详细]
石马弄青瓷窑址
  石马弄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白洋村,在白洋湖西岸南部。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同年5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瓷窑依山而建,中间低落,两侧隆起,堆积丰厚,瓷片散布面积为10,000平方米。窑址的北半部为唐、五代遗存。产品以翻沿、坦腹、宽矮圈足碗为主,并有玉璧底碗、莲口碗、盘口壶、瓜棱执壶及各类罐、钵、簋、灯等;釉色以青黄居多,釉层均匀,滋润,透明度好;纹饰有荷花、团花等,刻划线条疏朗挺拔;装烧工艺采用匣钵装烧,部分产品采用瓷质匣钵涂釉密封烧成,品质极佳;有的碗底和窑具上划“吉”、“记”字款。出土的部分碗、壶等器物与宁波市和义路出土的一批精美的器物相同。窑址南半部为北宋时期的遗存堆积。器物有碗、罐、壶、盘、盏、盏托等,但制作粗糙,釉色灰暗,器表以素面为主,有少量装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