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慈溪市旅游

    慈溪市旅游景点介绍

    三北敌后抗日第一战纪念碑
      1941年4月,日本侵略者连陷绍兴、镇海、宁波、慈溪、余姚等地,并开始向乡村扫荡,斗争形势日益严峻。为粉碎日寇“扫荡”计划,建立三北敌后抗日革命根据地,1941年5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浦东抗日武装分批挺进三北敌后。5月10日,中共浦东工委派姜文光、朱人侠率领“淞沪五支队”一个班和受浦东工委暗中控制的汪伪五十团一个排共50多人组成先遣队,在姚北相公殿登陆。6月16日,中共浦东工委委员、军事部长、“淞沪五支队”教官蔡群帆和第四大队大队副林有璋率领“淞沪五支队”二个中队共130余人相继集结相公殿。6月18日下午,驻庵东日军第五师团大桥施国部的一个小队37人至相公殿骚扰抢劫。我抗日武装迅速在相公殿附近埋伏,对日军突然发起猛烈攻击。此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日军16人,并缴获了一批武器弹药,打响了浙东敌后抗日……[详细]
    栗子山青瓷窑址
      栗子山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里杜湖西岸西埠头村栗子山南坡,小坝东侧。窑址因建筑小坝遭到破坏,局部被湖水所淹。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同年5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从地表遗存判断,此处为北宋窑址,堆积面积达8,000平方米,断面厚度约2.5米,暴露窑床残长4米、宽2.6米,窑壁用长30厘米、宽16厘米、厚5厘米的砖头叠砌而成。器型以双耳执壶和侈口弧腹圈足碗居多,还有四系罐、瓶、盒、灯盏、器盖等;釉色较灰暗,有青灰、青黄等色,釉层薄而缺乏光泽;有的碗内底和壶腹部饰有刻划花,刻划线条粗糙呆板,常见的花纹有牡丹花、菊花、缠枝花等,还有印花,主要装饰在壶的耳部,形状各异,纹样繁多;不见匣钵,器物均为明火装烧。从制品的胎、釉、装饰和烧造方法等方面观察,此时的制瓷工艺已明显地……[详细]
    小姑岭青瓷窑址
      小姑岭青瓷窑址位于慈溪市匡堰镇倡隆村,在古银锭湖东部的小姑岭东南麓,南与鲤鱼山相望,东与象鼻山毗邻。窑址上树木茂盛,花草丛生,前有一池,因而俗称“大池墩”。1982年文物普查中发现,同年5月慈溪县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窑床方向朝西南,瓷片散布面积约2,000平方米,暴露的堆积断面厚度为1.2米,从采集的标本来看,该窑址的烧造时间为南朝。产品以碗、罐、壶为主,同时还烧造钵、盘、盏、盅、砚、高足杯等。器物胎骨灰白,较厚,含沙粒,有分层现象;釉色以淡青釉居多,也有青灰、青黄,普遍开细片纹;釉层薄,质感较差,有剥落现象,满釉器制作较规整,半釉器粗糙。装饰方法刻划兼用,以弦纹、莲瓣纹为主,还有水波纹等,弦纹主要饰在碗、钵、壶等器的口沿和罐的肩部,莲瓣纹饰在器物的内底和外壁,有单瓣和重……[详细]
    古卧床桥
      古卧床桥又名护龙桥,位于掌起镇戎家村村南、快船江与古窑浦的交汇处,南北横跨快船江上。据光绪《慈溪县志》记载:“古卧床桥,县北四十里,黄文洁卧其上读书,故名。国朝道光六年里人戎开华捐资修建,光绪三年重修。”由戎金铭《重建卧床桥记》可知,此桥原为泥桥,后易为石桥;宋时桥名涂上颜色,辗转讹传为护龙桥。此桥系单孔石桥,全长10.7米,宽4.22米。桥面由四块条石铺砌,东西两边设有栏板、望柱,东栏板题额“古卧床桥”,西栏板额书“护龙桥”,南北八字形踏道。两侧桥门柱顶额栏下各雕一对龙首,造型十分生动。桥门柱石上均有刻联,两联均为行楷,字体遒劲,颇有大家风范。 古卧床桥是慈溪境内所知始建时代较早、保存较好、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纪念性建筑,陈邦瑞、戎金铭等清代慈籍文人都为此桥撰文作传。追溯古卧床桥的渊源,……[详细]
    105、灵龙宫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灵龙宫
      灵龙宫俗称龙廷,位于慈溪市掌起镇任佳溪村,东接灵绪湖,南临龙廷河,西隔路与沙湖庙相邻。1954年以前此地属镇海县灵绪乡,据《镇海县志》记载:“灵龙宫在任家溪,祀石陡龙神,向在沙湖庙内附祀,清道光间,于庙东南隅又建龙宫,祈祷甚验。”灵龙宫青砖黛瓦,古朴雄伟,中轴线上有宫门、戏台、大殿以及左右厢房五个单元,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宫门为五开间硬山顶楼房,明间与戏台衔接,东西梢间和两侧三开间厢楼相连。戏台为歇山顶,四周以云形昂作装饰,台内顶部用八角形藻井,由八组斗拱层叠而成,结构严谨。宫门、戏台、厢楼三者巧妙组合,素栏楼台,韵味典雅。后进为主建筑大殿,平面呈正方形,面宽三开间,重檐歇山顶,廊沿装饰卷篷式抬头轩,雀替、月梁上雕刻着双凤、花卉等富贵吉祥图案,展示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大殿东西二壁描绘着“云……[详细]
    逍路沿徐氏旧宅
      逍路沿徐氏旧宅位于浙江省慈溪市逍林镇逍路沿村许家浦江东岸,为坐北朝南西洋式砖石结构院落建筑,由南北二院组成。北院主体为三开间三层主楼,前后设天井,西侧带埠头;南院西部为二开间二层侧楼,东部为一狭长天井,天井内设凉亭,掘水井,筑花坛。院落外墙呈折尺形布局,总占地340平方米。由主楼西侧的临河埠头,向东穿过横弄入北院门,门楣刻有“厚德载福”四个大字,表达了徐氏积善行德的家风。此洋房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近代宁波帮代表人物之一、上海医药界巨子徐之萱先生为其母所建。洋房建筑融中西建筑元素于一体,是一处中西合璧式建筑精品,不但具有较高的科学艺术价值,更承载着徐之萱先生艰苦创业、德行兼备的遗德,体现了宁波帮慈溪商人注重孝道的传统风尚。2011年1月由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鸣鹤新五房
      新五房位于慈溪鸣鹤古镇鸣兴村新五房弄1号,岳庙江以东、街河以北。该建筑坐北朝南,呈矩形,由照壁、门厅、主楼和东西厢房组成的正院及东侧跨院组成。总占地面积约1670平方米。照壁呈内八字;门厅为双坡顶,面阔五开间;主楼为九间两弄重檐硬山顶二层楼;东西厢房均为四间一弄重檐硬山顶二层楼;主体建筑东侧为跨院,由前后进偏房、南侧二间小平房及古井组成,前进偏房为三间一弄重檐硬山顶二层楼带北侧二间小平屋,后进偏房为六开间小平房,前后进天井处有古井一口。新五房为清晚期建筑,由鸣鹤叶氏五房后人所建造,其主楼东次间为语言文字学家胡吉宣的旧居。土改后,供十余户人家居住。新五房用材比较考究,工艺精湛,柱、枋多用披麻捉灰,砖石花窗雕刻精美,布局规整,保存较好,在浙东地区晚清建筑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11年1月,由浙江……[详细]
    108、双河堰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河堰
      双河堰,又名双河塘,俗称漾塘,原为慈溪余姚两县分界线,今为慈溪东河区与中河区的水位节制堰坝。堰坝呈南北走向,宽3.3至5.8米,全长960米,南与东横河东端相接,北至镇龙闸,东西为烟墩漾塘。东河上连杜湖、白洋湖,下通鸣鹤、观城以东内河;西河西接东横河,下经洋浦入海。两河西高东低,水位落差约0.5米。历史上,慈溪和余姚两县共用一河,因游源诸地隶属余姚,地势高于慈溪,如遇连续暴雨,余姚上林之水泛溢,直淹慈溪鸣鹤等地,数万亩农田则一片汪洋,乡村农舍如同泽国,百姓屡遭水患侵扰。慈余两县为使百姓免受水灾之苦,共同创建了抗御性水利工程——漾塘,把一条大河自南向北分隔成东西两半。唐景隆元年(707年)邑人又创两闸于漾塘,“南曰双河”,“北曰洋浦”,双河之名由此而来。宋乾道九年,里人曹闶捐钱二千缗,倡率乡豪……[详细]
    童家岙遗址
      童家岙遗址位于浙江省慈溪市横河镇童岙村北部、大埠头自然村东北部的田畈中,总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1955年当地村民在挖掘塘泥时发现此处地下有兽骨、鹿角、陶器等遗物,1979年经浙江省考古所试掘,出土了一批锛、斧之类的磨制石器和釜、贮火尊、罐、钵、器盖和支脚等陶器,从文化特征上与河姆渡第四文化层较接近,部分出土遗物具有第三文化层的特征。据推断遗址时代约在距今六千年至七千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期间,慈溪市普查办于2009年3月对遗址进行了较大范围的钻探,发现遗址地表下110至260厘米大致属于文化层,最大厚度约1.5米,往四周逐渐减薄。文化层以夹杂较多砂粒和有机质遗物的灰褐色土为特征,东西和南北分布范围各约200米,大致分布于大埠头村以北、眺头以南、梅湖江以……[详细]
    杨贤江故居
      杨贤江故居位于长河镇贤江村,此地原名分江市村,1995年为纪念杨贤江诞辰100周年被命名为贤江村。杨贤江(1895—1931),字英甫,笔名有李浩吾、李膺扬、柳岛生等,是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杰出的青年运动领导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故居为坐北朝南砖木结构五开间小平房,东西各有侧房两间,平面布局呈凹字形。该建筑造型简朴,保存完好,内部参照杨贤江早年在此生活时的样式布置:明间为厅堂间,右侧墙壁悬挂1951年余姚县人民政府赠送给杨贤江家属的“人民功臣”匾一块;两边次间分别为杨贤江和其父母的起居室;东西梢间为厨房和缝纫间;东西侧房为书房和安放农具的杂物间。杨贤江出生于一个成衣匠家庭。1912年秋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受经亨颐、李叔同、夏丏尊等师长影响,立志教育救国。1922年5月加入……[详细]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
      龙山虞氏旧宅建筑群(简称虞氏旧宅)位于龙山镇山下村,该建筑系宁波帮代表人物虞洽卿赴上海经商发迹后在家乡营造的中西合璧庭院,整个建筑融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建筑艺术于一体,规模宏大,风格独特,工艺精湛,代表了当时建筑工艺所能达到的较高水平,是我国优秀的近代建筑。虞氏旧宅坐北朝南偏东22度,现存主体建筑共五进,通面宽59米,通进深94米,占地面积5546平方米,建筑面积5670平方米,前三进始建于1916年,建成于1919年。1926年动工兴建后二进,1929年竣工。前后两部分建筑由一条长59米、宽3.6米的通道相隔,形成相对独立的两个整体。建筑布局以一条中轴线贯穿始终,左右对称,错落有序,层次分明,形分气连,过渡自然,是近代建筑中中西合璧的成功范例。前三进承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第一进牌式门楼。正立面……[详细]
    浙东区党委旧址
      浙东区党委旧址--1941年4月,余姚沦陷,中共上海党领导的第三战区凇沪游击队第五支队约900人,分七批南渡杭州湾,进入“三北”(余姚、慈溪、镇海三县北部)。1942年7月,成立中共浙东区委员会,书记谭启龙,委员何克希、杨思一、顾德欢。8月,建立三北游击司令部,后改为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由何克希任司令员,谭启龙任政委,统一整编浙东的抗日武装。1943年4月,攻克梁弄。8月,区党委和司令部进驻横坎头村和梁弄镇,形成以四明山腹地梁弄为指挥中心的浙东抗日根据地。从1941年5月至1945年9月底,浙东区党委领导浙东广大军民,进行了大小战斗643次,克复南汇、上虞两县城,攻克大小据点110余个,解放同胞400万,毙、伤、俘日伪军9000余人,取得了辉煌战绩,为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增添了光辉的一页。浙……[详细]
    中共浙东区委成立旧址
      中共浙东区委成立旧址,位于观海卫镇昌明村,原系清光绪年间在杭州经营烟草(化妆品)的商贾宓彰孝的第一、二进宅院。因宓彰孝在杭的店号叫“宓大昌”,故当地群众称该院落为“宓大昌”。 旧址由大门、主体建筑和偏房组成,总占地面积2,53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670平方米。大门坐东朝西五开间。主体建筑坐北朝南略偏西,由头门、正厅及厢房组成,通面宽35.65米,通进深29.3米。偏房在主体建筑西侧,坐西朝东,呈梯形布局。 1941年“皖南事变”发生后,全国抗日战争的形势发生了急剧变化。党中央、毛主席审时度势,作出了在我党力量薄弱地区增辟战略单位的战略部署。中共华中局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于1942年派谭启龙到三北主持浙东工作,并陆续增派何克希、顾德欢等到三北充实领导力量。1942年7月18日,浙东……[详细]
    锦堂学校旧址
      锦堂学校旧址位于观海卫镇、吴锦堂故居旁边,为爱国华侨吴锦堂为振兴中华、启迪民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在家乡独资创建。学校整体工程规模宏大,建口字形教学楼一幢,共计104间及杂平房19间,还辟有操场、花园、蓄水池、学堂河,历时3年,耗资23万余银元。浙江巡抚呈光绪皇帝的请赏奏折中称其为“浙江私立学校之冠”。今留存下来的为主体建筑、欧式风格口字形二层教学楼。建筑每间进深6.6米,前有檐廊1.6米;中间正方形大天井栽花植树,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幽雅的学习环境;楼上木地板、铁护栏、梁柱间以拱形装饰;屋顶披小青瓦,墙体青砖错缝平砌,白灰嵌缝。吴锦堂先生的办学目的是富国强民。此校虽建于晚清时期的封建社会,但欧式风格的校舍、先进的教育设施、新颖的学科设置及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理念,令国人耳目一新。学校开设了……[详细]
    115、鸣鹤古镇 AAAA
    鸣鹤古镇
      鸣鹤古镇位于浙江宁波慈溪东南部,东距宁波50公里,北临329国道,建于唐开元年间,迄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三北一带的古老集镇之一,也是慈溪市唯一遗存的具有典型江南古镇风貌的古镇,有着“鹤皋风景赛姑苏”的美誉。鸣鹤古镇依白洋湖而建,并紧临五磊山风景区,是名副其实的山水古镇。古镇内的河流由西向东流经全镇,河上横跨着明代时期的古桥七座,沿河建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明清住宅,这些住宅多为豪宅,是鸣鹤叶氏经营国药业发家致富后所建。盐仓走马楼是我国南方四合院群体中很有个性特色的古建筑。沈氏旧宅堂内依然保存着子孙中举的捷报,捷单上挥之不去的书卷气息,正是古镇文化得以积淀和延续的见证。有着1700多年历史的浙东第一古刹——五磊寺和创建于梁大同年间的金山寺,都临近这座小镇,伴随寺庙的晨钟暮鼓和悠扬的诵经声,古镇……[详细]
    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
      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西侧,总面积63.8平方公里,区域属于中国八大盐碱湿地之一庵东滩涂,是世界级观鸟胜地。该项目是由全球环境基金(GEF)和世界银行合作支持下东亚海陆源污染消减基金的第一个项目,是集湿地恢复、湿地研究和环境教育于一体的湿地生态保护和旅游区。项目区内湿地类型丰富,包括沿海滩涂、离岸沙洲和塘内围垦湿地,具有绝佳的地位位置和生态价值。湿地公园一期占地面积5000亩,总投资近3亿元人民币,于2010年6月18日正式对外开放。宁波杭州湾国家湿地公园共分为五个功能区域,分别是湿地教育中心和展示区、涉禽和游禽活动区、处理湿地区域、水禽栖息地区域、鹭鸟繁殖地及有林湿地区域五个功能分区。有“长廊曼回、溪影花语、天鹅戏晖、乌篷樵风、碧沙宿鹭、蒹葭秋雪、麋鹿悠游、镜花水月、林光……[详细]
    峙山公园
      慈溪市区以南约半公里处有一个峙山公园。它因园内有双峰并峙而得名,面积达23公顷,是宁波市范围内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它始建于1985年,由上海同济大学和杭州园林设计院规划、设计,经一年多时间紧张的施工营建,于1987年元旦对外开放。全园以联结双峰的山脊为界,分为南北两片:南片以游憩为主,园林建筑遵循传统手法,古朴典雅;北片以游乐为主,建筑注重时代气息,与不远处的市区街景相协调,相衔接。为此,园内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加以在景观设置上充分利用了地形起伏跌宕的自然条件,错落有致,疏密相间,有接有引、有露有藏,而植被配置又能以原有的松、竹、枫和杨梅为基调,进行适当的抽补调整,达到春夏秋冬各有特色,从而使整个公园成了一个美的世界。峙山两座对峙的山峰上分别建有啸风亭和震旦亭,供游人休憩和远眺。站在此处北望,……[详细]
    118、栲栳山
    栲栳山
      在慈溪上林湖南首,有一座奇山,海拔较高,山上绿树成荫,涧中飞瀑轰鸣,那便是栲栳山(又称仙居山)。有诗为证:“清泉绕溪流,嶙峋岩石怪;传说多神妖,明灭照寒沙”。不过,栲栳山名称的由来却无从知晓,单从字面上理解也只是一鳞半爪,山名栲栳,有一番讲究,前人有诗,道是“绣成要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说绣花姑娘是用自己的巧手绣出精美之作来招引黄莺的。然而栲栳山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全是大自然的神工造化,绝无半点人工凿痕,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原始而朴素。山分东西两峰,长年白雾茫茫。两峰间有一谷,谷底涧水湍急,这就是栲栳溪。循着两峰之间的栲栳溪攀附上去,由于地处山谷口,涧水特急,老远就能听到流水声。在大山弄口的左侧,本来有座寺院,曰隆庆院,建于梁大同年间,现已倾圮。右侧岗上有一圆形大石突兀而立,人称棋盘……[详细]
    宁波杜白二湖(姊妹湖)
      如果说上林湖是以其清秀的风光和旅游资源丰富而著称,那么杜湖、白洋湖则以其钟毓神秀和众多历史文化遗迹而闻名。慈溪人对杜白二湖情有独钟,称为三北大地两颗熠熠闪辉的明珠。杜湖与白洋湖,其实相距仅200米之遥,杜湖在东,白洋湖在西,因此也有人称其为“姊妹湖”。如果沿着白洋湖往西而行,就会发现原来上林湖同杜白两湖相距也不过隔了几道山峦,真是湖光灵气,遥相呼应!杜湖,作为慈溪市的第一大湖,它的面积有3700多亩,初来乍到的游客一定不相信有这么大。如果有兴去游一番,那原来的看法就会大大改观。其实,杜湖跟杭州西湖一样,也分里湖与外湖两个部分,只是因为两湖中间有条5公里长堤相隔才会产生杜湖并不大的错觉,可是,如果放眼远眺,依然浑然一体。沿着湖堤西行,湖的南边是连绵的群山,北边是十里长堤,树木葱茏,山峰掩映,烟……[详细]
    达蓬山摩崖石刻
      在南凌云路南段,露岩峭壁有摩崖石刻。内容为梵文音译嘛呢叭咪哞,为佛教密宗语,即-教六字真言。计长6米,高1.2米,年代无考。新筑平台,置石桌、石凳,供游人小憩。达蓬山摩崖石刻由佛迹洞摩崖题刻和秦渡庵画像石刻组成。佛迹洞位于达蓬山磨坊岗南部,洞口朝西南。洞深10米,宽5米,洞南壁下部留有一只硕大的天然左足迹,此足迹与普陀山“观音跳”的右足迹有异曲同工之妙。相传唐天宝元年,僧达慧在洞中结庐修行时发现此足迹,以为佛迹,遂称之为“佛迹洞”。佛迹洞东壁刊摩崖题刻三则:第一则题刻文:“巍巍达蓬,跨海之东,古留佛迹,今逢慧公。自来十载,苦志潜踪,达摩面壁,仿佛宇风。乃辟石洞,乃肇大雄,梵音振起,海音聿通。指挥花落,入定云封,佛迹维异,师行维崇。余聆其铎,语语透宗,虎溪相过,敢附陶翁。游佛迹洞谒慧初大师,率……[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