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北省 > 十堰市 > 丹江口市旅游

丹江口市旅游景点介绍

101、天柱峰
天柱峰
  天柱峰是武当山的主峰,海拔1612.1米,其巅峰拔空峭立,犹如一根宝柱雄屹于众峰之中,有“一柱擎天”之名。天柱峰又名金顶,因顶上有金殿而得名。天柱峰是武当山的主峰,其巅峰拔空峭立,犹如一根宝柱雄屹于众峰之中,有“一柱擎天”之名。天柱峰危石孤立耸峭,有裂隙隐约而下,似一尊倒扣的酒坛,又名酒坛峰,左为更衣台,右为晚对峰,溪北有隐屏峰。传说:远古的时候,武夷山九曲溪畔住着一位善良的老农,人们称他为“田父”。他酿的米酒,三天三夜都飘着酒香。一日八仙云游到武夷山,忽闻酒香扑鼻,于是,寻香到了田父家中畅饮,并且一连几日不肯离去,铁拐李更是喝上了瘾。等到赴瑶池的蟠桃宴会时,铁拐李不喝瑶池玉液,而是拿出随身带的葫芦独自喝起武夷山米酒来。异香熏飘天庭,引得众仙馋涎欲滴。王母命铁拐李和酿酒大仙到武夷山买酒,田父……[详细]
102、太子岩
太子岩
  介绍:太子岩实际是一个洞穴。洞口高约10米,宽15米,深12米,洞崖宽广,洞底平坦,方石铺地。洞正中有元代初年建造的小型石殿,结构严谨,玲珑别致。石殿侧置“太子岩”石额一方,是考察洞崖开拓年代的佐证。 殿内供太子童年塑像,神态自若。洞后宽阔,石冷袭人,其中有池,甘泉常年不涸。洞前石栏回折,雕刻精巧。洞顶水丝如帘,藤蔓飘垂。洞下有红墙屹立于半山峦中的遗址。 洞周围还有玉清岩、太清岩、水帘洞、老龙洞、金指头王爷坟等胜景。在太子岩处,还可仰视三公峰、五老峰、灶门峰、福地峰、香炉峰等等。这些山峰,有的如宝剑,有的如城堡错列,千姿百态,令人感叹大自然的神笔。湖北十堰……[详细]
三道天门
  介绍:从朝天宫上金顶要经过三道门,便是武当山上著名的一、二、三天门。所见的三座天门,朱墙翠瓦,飞檐彩壁,基座精雕,掩映在翠流彩云之中,屹立于天险之上,琦玮壮丽,蔚为壮观。进入一天门,有文昌祠遗址。祠旁有一石拱桥,名叫摘星桥,又名会仙桥,为明朝所建,桥长13.7米,宽4.7米,方石砌筑,饰以石雕望柱石栏。沿石阶直上,登完号称“三百六十步”的“天梯”,二天门便在眼前。进入二天门,山峰更奇,景色更佳。时常白云飘飘,伸手可揽;各种奇兽出没,珍禽闹林。门内有巨石,裂纹如剑迹,相传为真武试剑处,人称“试剑石”。从二天门到三天门,距离虽短,磴道却陡险碰鼻,景致更为神奇。进入三天门,香风爽心,彩霞拂面,忽觉天低地深,似乎进入清虚仙境,有“欲唱一曲歌,恐惊星斗落”之感。地址:十堰丹江口市武当旅游经济开发特区永……[详细]
武当山南岩景区
  武当山南岩风景区,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36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明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有宫殿、道房、亭台等大小房间150间,赐额“大圣南岩宫”,到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大到460间。存石殿,南天门,碑亭,两仪殿等建筑。南岩,又名“紫霄岩”,因它朝向南方,故称做南岩。它的全称是大圣南岩宫,是武当山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结合得最完美的一处。据记载,在唐朝,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就曾在南岩修道,至今这里还留有他作的一首诗。在元朝,武当高道张守清在前人的基础上“凿岩平谷,广建宫廷”,使南岩的建筑“隐林中之煊赫,耸层楼十二……”而且当时南岩的道人已多达一千人。因为张守清修建南岩,宏扬武当道教的巨大功绩,当时的皇帝赐封他为“体玄妙应太和真人”。史书上盛赞当时的南岩是“分……[详细]
武当山清微宫
  清微宫是明大修武当时首建的八宫之一,在武当山古建筑群中居重要地位。清微宫初创于唐宋,元代已颇具规模。明永乐十年敕建玄帝殿、山门、廊庑等31间,赐额“清微天宫”。明嘉靖年间再次扩建,殿宇道房达300余间。清微宫在武当山道教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这里曾经高道云集,是武当道教重要的讲学传道的场所,也是游方道士和金顶太和宫养老道士清修的地方。如今清微宫建筑早已毁损殆尽,现在我们目光所及之处是当年清微宫的遗址,范围近千亩,由此可见它当年的盛况。湖北十堰……[详细]
106、磨针井
磨针井
  道教宫观。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距玄岳门约十公里的登山道旁。相传昔年净国王太子得到玉清圣祖紫虚元君的启示,入武当山-学道,因意志不坚,欲出山还俗,一日走到这里,遇见一姥姆坐在井边砺磨铁杵,太子甚感奇怪,上前问道:“磨铁杵何用?曰:“磨针”,太子吃惊地说:“那不太难了吗!”,对曰:“铁杵磨绣针,功到自然成。”太子顿时恍然大悟,遂转回继续-,功德0,得道成仙,后来人们便称此为磨针井,并在此处修建了一些建筑物。磨针井原有建筑已毁,现存殿字为清代成丰二年(1852)重建,主体建筑祖师殿,为三开间殿堂,殿内原奉真武大帝青年塑像,殿壁满绘《真武修真图》,图面生动地绘述了真武大帝入山-的传说故事,线条古拙雅朴,色彩陈淡苍然,山水树木有致,各种人物栩栩如生。殿前立有二根铁杵,均粗似碗口,乌黑光亮;殿旁……[详细]
107、凌虚岩
凌虚岩
  介绍: 凌虚岩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非常有名岩洞,这里清丽幽深,与世隔绝,是一个悟道修行的绝佳之处。宋元时期这里就有建筑,明永乐十年又敕建殿宇,以奉玄帝、文昌帝君、祖天师、孙思邈、陈抟等,并钦选道士焚修香火。 现凌虚岩内存有一座仿木石殿,石殿的造型风格与元代有许多不同之处,应该是宋代建造的。石殿内原有九尊塑像,但现在只剩下三尊了。 从凌虚岩透过浓密的树林望去,隐隐可见一青石建筑,那就是武当山有名的诵经台。凌虚岩在道教历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明代文学家吴承恩在《西游记》第十七回“孙行者大闹黑风洞”中就提到了凌虚岩。而真正使凌虚岩声誉大震的是我国著名道人陈抟曾在这里修行并著书立说。湖北十堰……[详细]
108、老营镇
老营镇
  导游:老营镇即武当山镇,是游览武当山的必经之地,也是游览武当山风景名胜区的集散中心。介绍:老营镇位于武当山北麓,海拔180米左右,为武当山风景区管理局所在地。明代大建武当山道场时,这里曾是工匠居住地,故称为老营。自明代以来这里流传着两句顺口溜“南岩景致紫霄杉,到了老营不想家”,可想当时繁荣景象。如今,电气化的襄渝铁路和汉十公路横贯镇东西,交通便利。湖北十堰……[详细]
武当山黄龙洞
  武当山黄龙洞,位于武当古神道通往金顶的路上,在紫盖峰悬崖之中。洞内空气干而不燥,润而不湿,四季清幽凉爽,是历代-之士向往之地。黄龙洞实际上是一个天然的岩屋,经历代修建,这里有了黄龙殿、真武阁、药王殿、神泉亭等建筑。洞里有一泓泉水,四季不竭。传说有一条黄龙在此得道升天,黄龙为谢此地的养育之恩,留下一颗仙丹。据说,仙丹使这里的水清洌甘甜,能治愈百病。武当山药草资源极为丰富,七叶一枝花、江边一碗水、头顶一颗珠、天麻、五灵脂、金钗等名贵药材在武当山均有出产。明代大医学家李时珍到武当山采药时曾在此居住,他还在黄龙洞中修改《本草纲目》,并将武当山名贵药草800多种载入书中。黄龙洞是和武当医药联系在一起的。武当山历来有“十道九医”之说,这和他们长期探寻长生之术有关。在黄龙洞下方的神道上,有一木结构亭子,一……[详细]
110、遇真宫
遇真宫
  遇真宫位于武当山镇东4公里处,属武当山九宫之一,位于山麓,海拔174.7米,背依凤凰山,面对九龙山,左为望仙台,右为黑虎洞,山水环绕如城,旧名黄土城。此宫周围高山环抱,溪流潺潺,大树参天。明代初期张三丰在此-,永乐年间皇帝命令在此地敕建遇真宫,于永乐十五年竣工,共建殿堂、斋房等97间。到嘉靖年间,遇真宫已经扩大到396间,院落宽敞,环境幽雅静穆。时有殿堂、斋堂、廊庑、山门、楼阁等大小建筑二百九十六间。现存宫墙较为完整,长697米,高3.85米,厚1.15米,顶残破。由前至后,有琉璃八字宫门、东西配殿、左右廊庑、斋堂、真仙殿、山门等。院落宽敞,道房幽雅。现存大殿为砖木结构,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四周饰斗栱,后檐毁,现封檐。面阔进深均为3间,面阔20.30米,进深11.15米,高11.23米。单……[详细]
武当山五龙宫
  武当山五龙宫共建有宫观庙宇850间,规模一度庞大,被列为武当山建筑最早的八宫之一。南宋时,战争频繁,五龙宫道教建筑在百年之中,三罹兵火在历朝的战火中,五龙宫大部分被焚毁。五龙宫为白云观底层建筑,由正殿、两廊、观音楼等组成,富丽堂皇。五龙宫往上依次建有四道天门,再往上的真武殿是白云观主体建筑,面宽五间,屋宇高大。真武殿前左右分别建有钟、鼓楼,钟鼓嘹亮清脆,隔河对岸山西境内也清晰可闻。据旧志及有关碑文记载,唐贞观年间(627——649年),均州守姚简奉旨上山祷雨,后就其地建“五龙祠”。宋真宗时(998——1022年),赐额“五龙灵应之观”,后废于“靖康之祸”。本山道士孙元政重修,又废于金末兵火。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诏改其观为“五龙灵应宫”。元仁宗赐额“大五龙灵应万寿宫”。元末毁于兵火。明……[详细]
武当山大岳太和宫
  道教著名宫观。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天柱峰山腰紫金城南天门外。建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时有殿堂道舍等建筑五百一十间;现仅存正殿、朝拜殿、钟鼓楼、铜殿等。正殿额题“大岳太和宫”,殿内仅存真武大帝铜铸像及四大元帅、水火二将、金童玉女等塑像,殿门两侧各置铜碑一座,一是明代嘉靖二十九年(1550)敕建苍龙岭雷坛设金像之御碑,一是明代嘉靖三十一年(1552)遣工部左侍郎陆述等人致祭碑;殿前是朝拜殿,左右是钟鼓楼,钟楼内悬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所铸造铜钟一口;殿前一岩,形如宝莲,故名“小莲峰”,上刻“一柱擎天”四字,并嵌有李宗仁游武当山之题诗碑刻,岩顶崇台之上置有铜殿一座,其高2.9米,宽2.7米,深2.6米,铸造于元代大德十一年(1307),原在天柱峰巅,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移……[详细]
武当山老君岩
  介绍:     老君岩是武当山发现的雕凿年代最早也是唯一的一座石窟。石窟正中凿刻太上老君像。老君像座姿端庄,呈天盘-状,面部虽已被人损坏,但观其整座石塑,带有鲜明的唐代石雕风格。   在老君岩石窟的左边还有一摩崖石刻群,上面有“太子入武当”、“蓬莱九仙”等石刻。这样大面积的石窟及摩崖石刻,同时又汇集了宋、元、明、清四朝代不同的文字,这对研究武当山宗教及历史是难得的实物。    老君岩现存遗址面积约2000平方米,它当年所营造的是道教最高尊神居住的环境,即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的寓所,也被称为“三清境”。 湖北十堰……[详细]
武当山太子坡景区
  太子坡又称复真观,位于武当山主要的登山道之旁。相传净乐国太子15岁入山修道之初就住在这山坡上。看点:五云楼结构奇特,一根木柱支撑十二根横梁,故有“一柱十二梁”之称,是我国古建筑中的绝作,全国未见有相同的构造。介绍:太子坡的建筑基本是按《真武经》中真武太子修真的故事布局的,明永乐十年修建,清康熙年间曾三度重修,现基本保持当年规模,是武当八宫二观之一。现有殿宇2000平方米,是武当山上较大的建筑群。门额上刻有“太子坡”三字,进门后有长里许的云墙依山而筑,沿着山势逶迤起伏,名“九曲黄河墙”,经过四道“天门”,才进入观中,观内有祖师殿、龙虎殿、皇经堂、五云楼、太子殿等建筑。最高处为太子殿,内供真武童年塑像,殿前有观景廊,这里是眺望金顶的绝佳方位,在云雾中可感受一下“人从天上回”的意境。太子坡,亦名复……[详细]
115、龙头香
龙头香
  在武当山南岩“天乙真庆万寿宫石殿”外绝崖旁的一座雕龙石梁。石梁悬空伸出2.9米,宽约30厘米,上雕盘龙,龙头顶端,雕一香炉,因此号称“天下第一香——龙头香”。龙头香对面为礼斗台和风月双清亭遗址。龙头香四面崛起一峰,悬岩万仞,直刺中天,大有欲飞之势,自然景色绝佳,其上建有梳妆台和飞升台。飞升台前豁出一石,名叫试心石,石下悬岩千丈。相传真武大帝居住武当-42年,得道升天,曾在此梳妆更衣,故亦名“更衣台”。龙头香是古代工匠采用圆雕、镂雕、影雕等多种手法凿刻的合并为一体的两条龙,造型浑然,两条龙仰视吞噬着一团火球,跃跃欲飞,让人叹为观止。在万仞峭壁上悬空伸展的两条龙传说是玄武大帝的御骑,玄武大帝经常骑着它们到处巡视。龙头香又名龙首石,建于公元1314年(元朝延祐元年)。在过去,有些香客为了表示自己的……[详细]
武当山紫霄宫
  始建于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是武当山上保存较为完整的宫殿古建筑群之一。自东天门入龙虎殿、循碑亭、十方堂、紫霄殿至父母殿,层层殿堂,依山叠砌,其余的殿堂楼阁,鳞次栉比,两侧为东宫、西宫,自成院落,幽静雅致,再加上四周松柏挺秀,竹林茂密,名花异草,相互掩映,使这片古建筑更显得高贵富丽。紫霄殿面阔五间,重檐九脊,绿瓦红墙,光彩夺目,其额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绘,藻井浮雕有二龙戏珠,形态生动,宛若真物,由于彩绘,也使得全殿显得光彩夺目,富丽堂皇。殿前的平台十分宽阔,雕栏重绕,雄伟壮观。殿内供有玉皇、真武、灵官诸神像,形象生动,栩栩如生,雕刻手法细腻、逼真。殿后的父母殿,崇楼高举,秀雅俏丽,与紫宵殿相映成辉,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高超艺术。紫霄宫,原建宫殿、廊庑、斋堂、亭台等860多间,赐额“太元……[详细]
武当山玉虚宫
  明永乐年间,国家“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在武当山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皇家庙观,而玉虚宫则是整个建筑群中最大的庙宇。明朝著名文学家王世贞为此不禁发出“玉虚仿佛秦阿房”的赞叹。玉虚宫在湖北省丹江口市境内的武当山主峰西北。全称玄天玉虚宫,因明清两代,此地常有军队扎营,故俗称老营宫。该宫始建于明代永乐十一年(1413),嘉靖三十一年(1552)维修。原为五进三路院落,东中西三院共建有宫门、龙虎殿、朝拜殿、年殿、父母殿、启圣殿、元君殿、无梁殿、望仙台、御花园及祠、堂、庙、坛、楼、阁等各种建筑二千二百余问;前后崇台迭砌,结构严谨;左右殿宇重重,楼台毗连;其间玉带河穿插,曲屈萦围;四周朱墙高耸,环卫宫院;原是武当山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道教宫观,清代乾隆十年(1745)大部分建筑被毁。现存建筑有宫墙和宫门,宫墙状……[详细]
118、静乐宫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静乐宫
  丹江口市引资7000万元,使消失了48年的武当山古建筑群“八宫之首”——净乐宫重现人间。业已竣工的净乐宫将于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举行道教开光仪式。届时道人入住,正式对外开放,这里将成为武当山道教圣地最重要的景点之一。背景:净乐宫建于明永乐十六年(公元1418年),原有宫殿、廊庑、亭阁、道房大小房屋520间,建筑风格具有皇家园林雍容华贵的气派,有“小故宫”之称。1958年建丹江口水库时,净乐宫两座国内罕见的巨型赑屃御碑及800余件精美的石构件拆运至丹江口市城郊。2002年,丹江口市金岗水库旁全面实施净乐宫复原工作。净乐宫包括大石牌坊、大殿、龙虎殿、父母殿、龟碑亭和广场等,建筑面积达63000平方米。它再现了当年净乐宫的宏伟气势,成为丹江口南水北调工程地上文物搬迁复原的范例。素有小故宫之称……[详细]
武当山金殿
  武当山主峰天柱峰顶上的武当山金顶,是武当山的精华和象征,也是武当道教在皇室(明朝朱棣)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标志。金顶景区包括中观、黄龙洞、朝天宫、古神道上的一天门、二天门、三天门和太和宫的金殿、皇经堂、紫金城、朝拜殿,以及元代古铜殿等古代建筑。这里保存着大量的各朝代制造的像器、供器、法器等文物珍品。这些都是中国古代建筑和铸造工艺的灿烂明珠,是中华民族智慧和古代科技水平的历史见证,是无价之宝。武当山金殿俗称“金顶”,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顶端,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建筑物。金殿面阔、进深各三间,高5.54米,宽4.40米,深3.15米,是铜铸鎏金、仿木构建筑,重檐叠脊,翼角飞翘,殿脊装饰有仙人禽兽,造型生动逼真。下设圆柱十二根,宝装莲花柱础,斗拱檐椽,结构灵巧精美……[详细]
渗世玄岳
  武当山古建筑群建筑之一。明代牌坊。位于湖北省武当山特区玄岳村。是武当山列为明皇家庙观最重要的标志性建筑。“治世玄岳”石坊,俗称“玄岳门”,耸立在武当山北麓的一豁口处,相传进入此门即为朝山“神道”。 牌坊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清乾隆二十年(1755年)修缮。坐西朝东,四柱三问五楼仿木结构石牌坊。宽14.5米,通高11.9米。柱顶架龙门枋,并以鳌鱼或卷草花牙子雀交替支撑,正楼于明间龙门枋上,左右立柱支撑,中嵌矩形横匾,两面均双勾嘉靖皇帝敕额“治世玄岳”四字,楷书,字径0.80米见方。其上置单额枋,枋上置六攒七踩斗拱承楼顶,次间各分两层架设边楼、云板。枋柱高6.4米,下承。墩石。额、枋、柱、栏分别采用浮雕、镂雕和圆雕手法刻仙鹤游云、八仙及花鸟图案。 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点文物保护……[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