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郑州市 > 荥阳市旅游

    荥阳市旅游景点介绍

    汪沟遗址
      汪沟遗址位于荥阳市城关乡汪沟村南,面积74万多平方米。该遗址的东、西部岗地断崖上发现有房址和排列整齐的柱洞;东部和南部崖壁上发现有较多灰坑分布,灰坑中含有人骨、兽骨、残石器以及大量陶器残片等;地表面上散存有大量红烧土块以及陶器残片等。遗址的陶器主要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粗红褐陶为主,亦有少量细泥黑陶和红陶。纹饰以绳纹为主,次为磨光素面与彩陶,可辨器形有盆、罐、钵、尖底瓶、鼎、碗、豆等生活用具。汪沟遗址是荥阳地区众多聚落遗址中最为中心的、面积最大的一处仰韶时代聚落遗址,对于认识新石器时代社会内部结构、人口地理分布区域、氏族形成和发展及文明起源有着极其重要的学术价值,必将推动中国上古社会历史文化研究的深化。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石柱岗经幢
      石柱岗经幢位于郑州市荥阳市豫龙镇石柱岗村西,又名《朱氏宗族图记》,通高6米余,座高1.4米,为八棱柱形,每面宽0.26米,基础为须弥座,座刻覆莲狮子。经幢四面刻-,另四面刻“朱氏宗族图记”6个大字,其余小字漫漶不清,落款隐约有“大金”字样。经幢上刻八角流苏华盖,华盖之上刻仰莲并立四方柱,其三面各刻一佛,幢顶仿屋檐,其上有四节云盘基火焰宝珠顶光。经幢是一种带有宣传性和纪念性的艺术建筑。佛经或佛像起先书写在丝织的幢幡上,为保持经久不毁,后来改书写为石刻,刻在石柱上,因刻的主要是《陀罗尼经》,因此称为经幢。经幢由幢顶、幢身和基座三部分组成,主体是幢身,刻有佛教密宗的咒文或-、佛像等,呈八棱形。石柱岗经幢保存较好,能真实反映经幢的特性。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蒋寨遗址
      蒋寨遗址位于荥阳市豫龙镇蒋寨村南部。该遗址东西长850米,南北宽400米,面积约30万平方米。2004年8月发现,遗址时代为西周。以前修索河路曾发掘了一部分。在公路的两边断崖上发现有文化遗迹和遗物,2004年12月发掘,试掘5×5探方一个。遗迹有墓葬、灰坑,遗物有陶鬲、陶盆、陶罐等。陶片以泥质灰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红陶较少,纹饰有绳纹、弦纹、附加堆纹等,可辨器形有鬲、盆、罐等。石器较少,有石斧、石锛等,磨制器。该遗址为一处大型西周早期文化遗址,西周时期遗址在郑州地区较少见,蒋寨遗址文化层堆积较厚,遗迹遗物非常丰富,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荥阳关帝庙遗址
      关帝庙遗址位于荥阳市豫龙镇关帝庙村南300米。遗址的时代为商代,面积约69000平方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文物普查时发现。2006年8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发掘。2006年7月,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遗址进行发掘。房子为半地穴式,墓葬为圆扁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二层台、腰坑等,灰坑、窖穴壁较规则,斜直壁外张,口小底大,呈覆斗形。遗迹有灰坑、墓葬等,出土遗物有石器、陶器、少量青铜器,陶器代表器物为鬲,圆唇、仰折沿、盘口,绳纹较粗,鬲足内勾。墓葬为圆扁长方形竖穴土坑墓,有二层台、腰坑等。陶器代表器物为鬲,圆唇、仰折沿、盘口,绳纹较粗,鬲足内勾。石器代表为石镰、石刀等,皆为磨制。骨器代表为骨簪,圆锥形,个别首端刻鸟首形,磨制。蚌器代表为蚌镰,刃部成锯齿状。关帝庙遗址是一处大型商代聚落遗址,为……[详细]
    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碑
      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碑位于荥阳市索河街道办事处广场南荥阳市文物保护管理所院内,东汉熹平四年(175)11月立石。残高1.85米,宽0.97米,厚0.21米,圭形首,两侧有六虬龙,额题篆书《汉循吏故闻熹长韩仁铭》10字,分两行,隶书,凡8行,每行19字,无篆书姓名,此碑是研究东汉熹平年间政治,特别是“党锢之祸”的实物资料,其隶书字体疏朗,遒劲流利,是汉隶的一个流派,一向被书家珍重,就其书风言,前人早已将其归类于“清劲秀逸,无一笔尘俗气”。碑文既是书法佳品,也是两篇汉代公文,是研究东汉公文文体和书法艺术的珍贵资料。第一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韩凤楼故居
      韩凤楼故居,位于郑州市荥阳市索河街道办事处城关行政村南关自然村(东临村中大街),建于1918年。该院坐西向东,所存房屋中,后院正楼最有特点,为砖木结构,硬山式屋顶,正面屋檐下装饰木雕花卉图案,二层屋门外铺设木板走廊和安装木护栏,两墙角嵌雕刻精美的砖雕墀头,整体风格具有民国时期的荥阳地方建筑特征。韩凤楼(1885—1956),字五峰,荥阳老城南关人,清监生,曾留日学习军事5年。回国后,参加云南反清起义,历任贵州、云南、四川讲武堂堂长及靖国军左翼总司令等职务。在云南讲武堂任职时,朱德、叶剑英曾在该堂学习。卸职返乡后创办学校,介绍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并拒任伪职,成为开明士绅。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民国初期的历史上,韩凤楼参与了许多重大历史事件,具有一定影响力和传奇色彩。韩氏宅院,可以说是荥阳老城众多古民……[详细]
    董天知故居
      董天知故居,位于郑州市荥阳市索河街道城关行政村南街自然村,坐东向西,初建于明清,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原有建筑分为前后2个院落,共有房屋7所(均为硬山式),曾经年久失修,房屋破损严重。2005年7月,荥阳市人民政府拨巨款,对故居进行复建,初步恢复了故居的原有面貌。复建后的故居,布设了董天知事迹展览,共有3个展室。2009年6月,被郑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董天知(1911-1940),原名大文、旭生,河南荥阳县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参加革命活动。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被捕入“北平军人反省分院” (即草岚子监狱)。1936年8月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同年10月被中共中央北方局派往山西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37年9月抗日救亡先锋总队总队长,后任……[详细]
    高村西司马遗址
      西司马遗址位于荥阳市高村乡司马行政村西司马自然村北,面积约800000平方米。2005年发现并进行发掘,是以夏代村落遗址和商周墓地为主要文化内涵的遗址。遗址文化层厚2~3米,所见遗迹主要为灰坑,墓地中除少量为战国墓外,多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墓葬。这些墓葬已清理发掘80多座,均为竖穴土坑墓,排列有序,多经夯打,部分有二层台或腰坑,随葬品以陶器、海贝为主,个别有铜器和蚌器,墓主人多为平民。西司马遗址晚商至西周早期墓地的发现与发掘,为研究夏代特别是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第四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成皋城遗址
      成皋城遗址位于荥阳市汜水镇虎牢关行政村,其平面形状呈梯形,西北长,东南窄。西城墙和南城墙保存较好,大体为西北——东南方向,长约700米,城墙最高处10米以上,一般高2~5米,宽一般20米左右,最宽处约40米,用素土夯筑而成。城内发现有灰坑、文化层和大片建筑基址分布,文化层厚约2~5米。出土陶器中,有的戳印有“公”、“左(右)司工(空)”等文字。成皋城因长期控扼古代中原东西方交通要道,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成为兵家高度重视和必争之地及著名的军事重镇。如《史记》曾有“绝成皋之口,天下不通”、(楚汉战争刘邦)“与项羽战荥阳,争成皋之口,大战七十,小战四十”等记载,充分说明了成皋城在军事斗争中的特殊地位。两汉、魏晋、北朝等历史时期,成皋城还长期是成皋县、成皋郡等行政建置的治所,成为管理一方行政中心的长……[详细]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位于荥阳市京城街道办事处平庄行政村扁担王自然村西南,经幢高约7米。整体分作幢顶、幢身和幢座三大部分。其中幢顶由宝珠、云盘和仰俯莲台等组成。幢身有上、下两段,上段的主体为小八角形石柱,立于仰莲台上,其上四面开小龛,内均浮雕一坐佛;下段亦立于仰莲台上,主体为八棱石柱,高2.1米,每边宽0.185米,上刻《佛说父母恩重经》和《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在上、下两段幢身之间,置有华盖,上雕兽头、缨络和宝相花。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形体较大,结构复杂,造型优美,保存完好,为金代佛教石刻建筑代表作品。2019年10月7日,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幢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无缘寘公禅师塔
      无缘寘公禅师塔位于荥阳市贾峪镇洞林寺行政村寺河自然村西侧岗上,建于明洪武年间,塔高10余米,为鼓腹瓶形实心喇嘛塔,用青砖抹白灰砌成。塔由塔座、塔身和塔顶三部分组成,塔座为精雕的仰覆莲座,八棱五级叠涩,由下至上逐层缩小。每层中间镶嵌着刻有各种图案的青砖,中部塔身为塔之主体,近似瓶状,上鼓下收,在其南侧中上部,镶嵌一块石匾,上刻“重开山无缘寘公禅师塔”等字。塔顶由圆台形石相轮和塔刹构成,塔刹上有石质的华盖、宝瓶和宝珠。此塔保留了浓厚的印度佛塔建筑的特色,并且造型优美,建造考究,体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平,对研究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发展、演变情况以及佛教建筑的特点和洞林寺的历史等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二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寨子峪遗址
      寨子峪遗址位于荥阳市广武镇寨子峪村北。面积9万多平方米,是一处龙山时代的遗址。遗址地处黄河南岸,上层为白土,下层为红胶泥的三级台地。一级台地的断岸剖面发现有文化层,而且在文化层中采集到有石铲,二、三级台地的断崖上发现有灰坑,灰坑中采集到的陶片纹饰有绳纹、弦纹,可辩器形有罐、鼎、钵等。因平整土地和建盖民房对遗址破坏严重,地表极难发现遗物。遗迹主要为灰坑,有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包含物较丰富,有较多的陶片、兽骨等。陶器分泥质和夹砂灰陶两种。器形有罐、盆、钵、小罐、杯、甑等,器物以素面为主,少量上饰有弦纹、方格纹和篮纹等。尤其是出土的一件龙山文化时期石铲,石质较好,近似玉质,磨制精美,长24厘米,上宽9厘米,下宽10厘米,厚1厘米。该遗址为龙山晚期文化遗存,而且文化层堆积较厚,这为以后研究中原……[详细]
    平陶古城址
      平陶城位于广武镇南城村南部。城墙仅存北墙大部和东墙北段,城址东西长约700米。该城涵盖了商及春秋、战国和汉代时期,在城址内的断崖上发现有文化层及遗迹墓葬、灰坑、陶窑等,在地表散落有陶盆、陶罐、陶豆及陶板瓦、陶筒瓦残片等。在陶罐上发现有戳印的“平陶禀(廪)陶”、“平兆用器”等东周陶文,说明当时可能设有工官管理的制陶作坊。20世纪90年代这里发现过一批灰坑、陶器等遗迹遗物,说明在城址始建之前这里就曾经有过商代聚落存在。另在城址东南部的下面曾发现有商代早期文化遗存,出土过商代铜爵、铜鼎等铜器。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点军台遗址
      点军台遗址位于荥阳市广武镇南城村东南。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200米,面积约6万多平方米。1951年春,夏鼐到广武镇进行试掘,后发掘700平方米。文化层一般厚4米左右,最厚处达6米以上。遗址文化内涵丰富,可分四期。出土有成排的房基,乱葬坑、陶器、灰坑等。出土的生活用具以陶器为主,分泥质和夹砂两大陶系。点军台遗址对中原地区的史前聚落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第二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沟遗址
      陈沟遗址于荥阳市广武镇陈沟村北200米。遗址分布于敖顶的三个山头,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时代为新石器时代。1934年5月21日至30日,河南古迹研究会陈云路、郭宝钧等人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文化层最厚处达8米,遗址内涵丰富。在地表和断崖上,发现有大量泥质红陶、夹砂陶、石器等遗物,以及大量红烧土块。在西山头南部断崖处,有一处陶窑暴露。在三个山头断崖发现有多处灰坑,成人墓和瓮棺葬。在东部山头文化层中发现多处房基和红烧土柱础。因平整土地和种植农作物,地表遗物破坏严重。陶窑为椭圆形,顶已塌,窑壁已烧成红烧土,较坚硬,窑内填土为红烧土块。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纹饰以绳纹为主,另有磨光素面、彩陶等。可辩器形有盆、罐、钵等。陈沟遗址文化层堆积厚,遗迹遗物丰富,对研究郑州地区乃至整个黄河流域新石器文化……[详细]
    秦氏旧宅
      秦氏旧宅位于荥阳高村乡中部的油坊村,村中原有秦氏先人自清代前期起陆续修建的豪宅10余处,楼、房100余所。现存楼、房仍有40多所,较好的大院5处。5处院落中,现存楼、房7所以上者3处,院落基本完整者2处。1号院: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分为前、后两节,俗称前客厅后楼院。由7所主体建筑构成典型的二重四合院式封闭建筑群,建筑面积700余平方米。前院由4栋均为一层的房屋和大门楼组成。具体为倒座、左右厢房和正房。后院由3栋三层的楼房和前院客厅构成。主楼通高约13米。3号院:俗称南大宅,位于油坊村西南,北依村中大街,为一处三进式四合院落,也是油坊住宅群中现在院落最多的一处。坐南向北,除中院正房和倒座已毁外,现存前院正房、左右两厢房、大门楼,中院左右两厢房,后院正房和两厢房等楼房共9所,占地面积800多平方……[详细]
    黄河彩虹谷
      黄河彩虹谷景区是一处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生态采摘、水上游乐、温泉养生、特色食宿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度假基地。黄河彩虹谷景区位于荥阳市广武镇邙岭,交通便利,自然风光优美。景区以休闲农业为特色,打造了彩虹大道、七彩花田、风雨彩虹、七彩莲花台、旱滑水滑、动漫水世界、水上拓展、沼泽逃生、窑居院、紫藤长廊等多种游乐休闲设施设备。另外,项目还设有垂钓、采摘、餐饮以及不同大小的多功能会议室等娱乐、休闲项目。地址:郑州市荥阳市广武镇邙岭开放时间:8:30-17:30交通 自驾:1、郑云高速广武站右转-古广路(向西)-广武镇政府向北三公里;线路2、江山路(向北)-炎黄快速路(向西)-往广武镇张庄村方向。……[详细]
    李商隐公园
      李商隐公园位于荥阳市市区东部310国道和中原西路之间商隐路东侧,占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公园以李商隐墓地为依托,以中国传统园林特色为基调,以李商隐诗歌文化为背景,十步一景,景中含诗,体现了荥阳的人文历史特色。虽然李商隐的一生就像他所在的那个晚唐一样风雨飘摇,但他的诗歌成就却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颗珍宝。景点位置郑州市荥阳市商隐路……[详细]
    59、洞林湖
    洞林湖
      洞林湖位于荥阳市东南20公里处,湖水清清、波光粼粼、青山幽幽,或垂钓、或划船,是一个放松心情,休闲娱乐的好去处。门票 免费景点位置河南省郑州市荥阳市贾峪镇……[详细]
    中原影视城
      中原影视城位于河南省郑州荥阳市广武镇樊河村东北角,郑州江南春温泉度假酒店北100米的邙山深处的一个小山坳里,因其规模宏大被省领导视为中原影视城建设的第一大工程,与焦作影视城、黄河滩影视基地、鸡公山影视基地相比较,位居中原影视城之首。 中原影视城共投入3000万元,一砖一瓦地建成的。该影视基地大体是民国风格的,由三大部分组成,即一个拥有三道街区、占地23000平方米的“三河镇”城镇建筑群和“风铃寨”、一号摄影棚和二号摄影棚,另外还有水陆两汇的码头。 “风铃寨”是一组上世纪20年代的乡村民居建筑群。将来,《大河儿女》中的三个家族,都住在这里。目前建成的是一期工程,未来这里将成为河南省广电局陆续开拍的“两影六剧”的主要场景和摄制工作生活园区,打造“中原第一影视城”。地址:郑州市荥阳市广武镇樊河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