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郑州市 > 新郑市旅游

新郑市旅游景点介绍

61、子产墓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子产墓
  子产墓,位于新郑市观音寺镇和长葛市后河镇交界的陉山山顶,现存墓冢高5米,周长50米,以红石块堆砌而成。立有“子产墓纪念”碑,墓东有子产祠。原庙与柏早毁,庙围墙基础轮廓尚存。近年,群众自发重建子产庙,坐西向东,大门三间,南北各有配殿三间,坐西正殿五间,正殿内塑有子产坐像。子产是我国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内修法度,外应诸侯,政绩突出,影响深远,因而他的墓葬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价值和瞻仰价值。第七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王垌遗址
  王垌遗址位于新村镇王垌村北300米略偏东。王垌遗址面积5.5万平方米,包含有仰韶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存。上世纪七十年代王垌村修建水渠对遗址进行局部破坏。2003年5月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调查,调查中发现有二里头文化遗存,采集到有罐、盆、器盖、豆、缸等陶器残片。根据东部断崖文化层判断,厚约1~2米,文化堆积丰富,上部为耕土层,二层为扰土层,下有二里头文化层和仰韶文化层,现场采集陶片,可辨器型有罐、盆、鬲、大口尊等,还采集有仰韶文化石铲残片。根据钻探调查,初步判断东部文化层有堆积较厚,西部较薄,现场采集陶片可辨器形的有:仰韶时期的彩陶罐、罐、杯、高领罐、小口尖底瓶,泥质夹砂灰陶,彩陶罐为红衣黑彩,还采集有石铲残片。二里头时期的鬲、缸、罐等,泥质灰陶,纹饰主要有绳纹、附加堆纹。王垌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详细]
63、郑州园博园 AAAA
郑州园博园
  郑州园博园以园林景观为主。位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苑陵路以北、滨河东路以东,占地面积1785亩。重点建设了具有浓郁中原传统文化风情的轩辕阁、华夏馆、儿童馆、同心湖、华盛轩、豫园等山水园林景观。同时吸引国内外92个城市(港澳台3个、国内城市71个、国外城市18个)和2个国际设计师规划建设室外展园,集古今国内外造园艺术之大成,国内展园重点突出以北京为代表的皇家园林,以苏州为代表的私家园林,以广州、厦门为代表的岭南园林,国际展园汇聚了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等五大洲15个国家18个城市,集中展示世界各地具有代表性的园林艺术文化,94个展园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园林风格。用时参考2小时门票 门票60元;有工作日优惠票55元;1.4m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免票入园;开放时间 2017……[详细]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
  河南省科技馆(新馆)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象湖规划区(金水大道以北,锦绣路以东,象湖西南角),占地130多亩,建设规模10万平方米,匡算投资16亿元。河南省科技馆(新馆)建设项目选址位于郑州市郑东新区白沙园区象湖湖畔(金水大道以北,锦绣路以东,象湖以西),规划用地面积134.4亩,建设用地面积81.68亩。秉承“具备国际视野,彰显中国气质,富有河南特色,符合大众审美”的建设理念,以“国际一流、国内领先”为建馆目标,坚持“适用、经济、绿色、美观”的建筑方针,着力打造立足河南、服务中原、辐射全国的特大型、智能化、智慧型科技馆,使其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科学传播中心,提升公众科学素质的科普教育基地,激发青少年科学兴趣的创新实践基地,促进创新型河南建设的科技交流基地,打造成为河南省会郑州的新地标和科技文……[详细]
新郑枣乡
  新郑是大枣的故乡,大枣是新郑的象征。新郑种枣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8000多年的裴李岗文化时期。春秋名相子产执政时,郑国都城内外街道两旁已是枣树成行。在汉代,人们已经认识到大枣的药用价值,新郑民间发现的汉代铜镜上就刻有“上有仙人不知老,渴饮礼泉饥食枣”的诗句。到了明代,新郑枣树种植已形成相当规模,明代十大才子之一的高启留下了“霜天有枣收几斛,剥食可当江南粳”的诗句。新中国以来,枣树面积已发展到15万亩,品种达30余个,除灰枣和鸡心枣这两个优良品种外,还有六月鲜、九月青、结不俗、酥枣以及反季节的雪枣、冬枣等优良品种。“八月十五到,遍地红玛瑙”。金秋是大枣收获的季节。在这里,你可以摘大枣、拔花生、吃农家饭、住农家院,享农家乐趣,还可以游览中华古枣园、黄帝观枣台、万亩红枣园、森林公园等景观,亲身体验……[详细]
新郑古城遗址
  古城遗址位于新郑市龙湖镇古城村东北300米处,遗址东西长403米,南北宽319米,面积12.5万平方米。包含有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存。2003年5月中华文明探源研究调查,调查中又新发现有龙山文化和二里头文化遗存,采集到有鼎、罐、瓮等陶器残片。遗址断崖暴露文化层1~3米,可见灰坑、房基、窑址、红烧土堆积等,文化层及地表散存陶片及石器。其中房基有叠压现象,最多者四层相叠压。采集到的石器有斧、铲等。陶器残片可辨器形的有鼎、罐、瓮、钵等。该聚落遗址一直延续至龙山文化、二里头夏文化时期。古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至夏代先民居住遗址。遗址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具有非常重要的保护和研究价值,为研究新石器时代仰韶、龙山与二里头文化承袭关系及学术问题方面提供依据。第五批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居易故里
  白居易(772—846年),字乐天,河南新郑县东郭宅人,他少时聪明好学,16岁时就吟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千古佳句。29岁时中进士,历任秘书省校书郎、左拾遗、左赞善大夫、江州司马、苏杭二州刺史、刑部侍郎等职。白居易在文学上积极提倡新乐府运动,他写的《秦中吟》和《新乐府》中的许多篇章,为人们喜闻乐见,妇孺皆知。……[详细]
68、新郑博物馆 AAA
新郑博物馆
  【地理位置】位于新郑市区黄帝故里西侧300米处,占地8091平方米,建筑面积2138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是河南省县(市)级规模最大、馆藏文物最多的博物馆。1997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介绍】博物馆的主楼坐北向南,为两层歇山式仿古建筑,长43.2米,宽16米,高16米。主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屋顶上层两坡,下部四坡,全部用琉璃瓦勾彻,金碧辉煌,雄伟壮观。主楼两侧,各建卷棚式厢房11间。主楼正前方有高脊飞檐式仿古大门,与主楼相直辖市。大门外两侧,各立一尊石狮,高2米。庭院内道路整洁宽畅,草坪四季长青,满院花香四溢。庭院正中央,立一尊国家级珍贵文物青铜莲鹤方壶(仿制品),东边依次树新郑古器出土纪念碑,唐代尊胜陀罗尼经楼、唐代妙法莲花经幢;西边依次树清代重修新……[详细]
郑王陵博物馆
  郑王陵博物馆位于郑韩故城东城区西南角即市区文化路南端,总规划面积270亩,内有有春秋墓葬3000余座,大中型车马坑18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长宽均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4座。这片地一旦开挖,地下的墓地之间密集度连将一头牛的地方都没有。目前一期工程已经完成,占地面积为54亩,主要内容为“已发掘的一号车马坑展示厅、三号坑车马坑展示厅、郑公中字型大墓、郑国大夫墓部分大中型墓葬马坑地上展示区、眺望台、休闲广场、廊架及反映东周时期文化特色的景墙。其中,1号车马坑于2001年4月发掘,内葬多种豪华实用车辆20辆和许多马骨;郑公墓和郑大夫墓仍在发掘之中。郑王陵内有有春秋墓葬3000余座,大中型车马坑18座,其中6米以上的大型墓近180座,长宽均超过20米的特大型墓4座。这片地一旦开挖,地下的墓……[详细]
黄帝古枣园
  新郑是红枣的故乡。根据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碳化枣核证明新郑红枣已有八千年的历史。新郑红枣以核小肉厚,香甜可口、药补共济而誉满海内外。黄帝古枣园位于河南新郑市孟庄镇栗元史村西南方,面积约680多亩,相传为轩辕黄帝带领群臣栽植枣树的地方。至今仍有树龄在500年以上枣树有568棵,均系明朝初年栽培。其中一株胸围3.1米,树龄600多年,且枝叶茂盛,硕果累累,被国家林业部专家测定为目前全国最古老的枣树,人称“枣树王”,并称这样的古树园在国内实属罕见。被列入保护的还有“枣树二王”、“八仙树”、“将军树”、“合欢树”、“公主伞”、“二仙亭”、“黄帝观枣台”等景点。新郑是红枣的故乡。根据裴李岗遗址出土的碳化枣核证明新郑红枣已有八千年的历史。新郑红枣以核小肉厚,香甜可口、药补共济而誉满海内外。“八月十五到,遍地……[详细]
71、郑风苑
郑风苑
  【地理位置】郑风苑景区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区东部风光旖旎的郑韩故城之畔,溱水之滨,长1.2公里,占地面积1000余亩(水域面积200亩),有郑风苑、郑声苑、历史名人苑和游乐园四大部分组成,主要有乐水亭、郑风阁、郑国东门、荷花仙子像、郑声苑、琴瑟宫、九曲流英、历史名人苑等景点。【详细介绍】该景区于2002年7月建成开放。苑内河桥路相连,林水亭相映,吃住游相配。镌刻有《诗经·郑风》的奇石,形态各异;汇聚中国南北方名品的荷花,千姿百态,亭亭玉立;气势恢宏、妙趣横生的壁泉飞瀑,使人犹处深山峡谷;造型别致的情侣小屋,令青年男女留连忘返;儿童乐园中欢声笑语,乐趣无边;钓鱼台上宁静安逸,遮荫避雨;亭台轩榭造型各异,古朴典雅;“东周列国志石栏”堪称中华一绝;在琴瑟宫要以欣赏到2000多年前的郑国风情舞蹈表演及编……[详细]
72、始祖山 AAA
始祖山
  始祖山,古称具茨山,位于新郑市区西南15公里处的辛店镇境内,面积约12平方公里,山青水秀,风景如画,黄帝文化遗迹遍布山野。2000年7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山顶的轩辕庙等景点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公布为全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3年始祖山被河南省林业厅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2005年被批准国家级森林公园。始祖山主峰风后岭海拔793米,相对高度540米,远远望去,好似一尊轩辕黄帝像,伟岸挺拔,眉眼毕现,蔚蔚壮观,令人肃然起敬。风后岭南坡和东坡为数百米高的悬崖峭壁,奇峰怪石林立,构成高峻雄伟的山岳风景。同时,山坡上丛林密布,果园飘香,山半腰的青岗庙水库,水平如镜,清澈见底,西坡的黑龙潭、玉女池,溪水潺潺,波光潋影,妩媚动人,形成山、水、泉、林融为一体的秀丽景色。近年来,全市累计……[详细]
华阳故城
  华阳故城位于新郑市区北20公里的郭店镇华阳寨村周围一带。平面呈南北长方形,各面城墙中部均有折曲,周长2300余米,面积约36万平方米。华阳故城内北高南低。群众在平整土地时发现有建筑台基、灰坑、水井等遗存。城内外不断出土战国时期的陶器和铜镞等遗物。在西城墙缺口处,曾发现许多人骨,似是古代战死者的遗骸。华阳故城春秋属郑,战国归韩。秦灭六国后堕城毁门,华阳故城遭到严重破坏。隋代伊斯兰教徒入住城内。唐以后对城墙整修,局部增高并增加马面设施。宋时,相传周世宗柴荣女柴郡主每年前来祭奠其父,都在此城内卸下佩饰和凤冠,换上素服前往。因此,华阳城又叫卸花城。清咸丰年间华阳寨村建清真寺,整修南门,门上刻青石门额“古华邑”。华阳城自古就是很重要的城邑。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苑陵故城
  苑陵故城位于新郑市北18公里的龙王乡龙王村西北部。东至岗河,西临鸿雁河,北靠高岗。故城分为东西两城,清乾隆四十一年《新郑县志》载:“今县东北三十五六里,有二城相连,其西苑陵,东则制城也。与《左传注》、《汉书》、《水经注》之说相符。”东城即制城,西部被古城寨村占压,中部偏东有新椿公路南北穿过,东部被古城寨村委会和村民晒场占压。现东城东、南、北三墙无存,部分地段存有墙基。在东墙与南墙相交的拐角处,地上现存少量的夯土墙体,高约1.5米,宽3米。苑陵故城四周城墙以东墙、北墙保存较好,西墙、南墙保存较差。整个城墙夯筑而成,在北墙的东段中部和西段中部及东墙南北两端筑有马面4个。据《元和姓纂》记述,商代商王武丁曾封其子文于苑(即苑陵)为侯爵,世称苑侯。秦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秦始皇十七年(公元前230年……[详细]
凤台寺塔
  凤台寺塔位于市南关凤台寺旧址上。此塔东向,为六角九级叠涩密檐式砖塔,平面作六角形,通高19.1米,无基座。整个塔身一般用长39厘米,宽19厘米,厚5.5厘米和长40厘米,宽19厘米,厚6厘米的青灰条砖一顺一丁垒砌而成。外壁全用水磨砖、白灰浆砌筑,灰缝约0.4厘米。塔身自第一层向上宽度逐渐内收,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塔身外形略呈抛物线形状。新郑县旧志记载,凤台寺建于宋大观三年(1190年)。而塔门楣上刻有“太原温考□谒朝假以元丰四年七月十二迁葬祖父母、父母于县西南七□里耿村九龙之原”字样,则凤台寺和塔应建于元丰四年(1081年)以前,距今近千年。1986年11月2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新郑卧佛寺塔
  卧佛寺塔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市区西关卧佛寺旧址内,双洎河从其西侧流过,创建于隋开皇十年(590年)。卧佛寺旧时为新郑名胜之一,卧佛寺历经数百年的营建,特别是自洪熙至于成化40年间大规模的建设,佛寺规模臻备,殿宇栉比,佛塔高耸,成为规模庞大的著名寺院。抗日战争中,寺内绝大部分建筑毁于日军,仅存有孤塔矗立和部分经幢、石造像幸存。塔为南向,七级楼阁式砖,平面作八角形通高15米,基部周长16米。塔基现埋于明台之下,从暴露部位看,塔基应为须弥座状,其详情不明。第一层每边宽1.8米,塔下基座被明台覆盖,其详细情况不明,整个塔身一般用长28.5厘米,宽13厘米,厚6.5厘米的青灰砖垒砌而成。壁面砖与砖间用白灰浆粘合,灰缝较细。壁内每砖间用黄泥碜白石灰浆粘合。塔的外形,自第一层以上的宽度逐层收敛,每层高度逐渐内……[详细]
望京楼遗址
  望京楼遗址位于新郑市区北6公里的新村镇望京楼水库附近。该遗址属夏、商时代遗址,面积约12万平方米,包含有偃师二里头、郑州二里岗文化内涵,遗物十分丰富而具有代表性,这对研究夏、商文化具有特殊的历史研究价值。从这里征集、采集的青铜器造型精美,铸造精良;玉器选料讲究,雕琢精细,具有代表性,不仅为夏商时期文化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还反映了这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同时望京楼遗址地理位置特殊,距商代的都城郑州不足40公里,应为商王朝的畿内之地,因而对郑州商城具有重要的研究学术价值。2006年6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人和寨遗址
  人和寨遗址位于新郑市区西部约7.5公里的辛店镇人和寨村西。该遗址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一处包含龙山文化、新砦期文化、夏、商文化以及夏商城址在内的多时代遗址,其历史至今已长达4千多年之久,这在中原地区的古聚落和古城址中都具有其独特性。郑州地区的龙山文化遗址并不少,但龙山中期文化遗存却并不很多,这里的龙山中期文化可称是较为丰富的一处。郑州地区的古城址也已发现多处。新砦期文化和二里头文化以及商文化共存的城址仅有新砦城址,该城址的发现为第二处,它为解决龙山文化与新砦期文化以及二里头文化的承袭关系,特别是新砦期文化的分布状况,及其不同地域特征,与文化性质等诸多学术问题,都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重要意义。在晚清至民国时期,人和寨村民因取土修筑寨墙对遗址中部有一定程度的破坏。今遗址东部被人和寨村庄所压,其余……[详细]
金钟寨遗址
  金钟寨遗址位于新郑市区北15公里的新村镇金钟寨村东。该遗址在1985年4月文物普查中发现。遗址南边是沟,东临黄水河,面积约10万平方米,20世纪70年代平整土地时遗址上部被挖去1米多,现存文化层1—3米,内涵相当丰富。出土石器有斧、铲等,陶片中可辨的器形有鼎、鬲、罐、盆等。纹饰主要有绳纹、方格纹,另外还出土有鹿角、蚌壳等。为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2003年5月,在调查中又新发现新砦二期文化遗存,主要分布在东半部,文化堆积较厚约1—2.5米左右,还发现有灰坑等遗迹。采集有罐、瓮、碗、澄滤器、三足盘、器盖等陶器残片。金钟寨遗址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包含有龙山文化、新砦二期文化遗存,遗物十分丰富而具有代表性,对研究河南龙山文化遗址的文化内涵、时代与分期,特别是龙山文化晚期遗存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200……[详细]
郑韩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郑韩故城位于今新郑市区周围,双洎河(古洧水)与黄水河(古溱水)交汇处。平面呈不规则三角形。城垣周长20公里,城内面积16平方公里,城墙用五花土分层夯筑而成,基宽40—60米,高15—18米。北墙外侧有数处马面建筑,是全国最早的新型城墙防御设施。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将国都东迁至洛阳,史称东周。郑国随着周朝东迁,也从陕西棫林迁到洛阳以东,灭虢国、郐国,在此建都,为了区别在陕西的旧郑国,取名新郑。公元前375年,韩灭郑,从阳翟(今禹州)迁都新郑。公元前230年秦灭韩,郑韩两国先后在此建都达539年之久。郑韩故城内文物遗迹星罗棋布,目前发现城门遗址4处,在城内南北走向有一隔城墙,把故城分为东西两城。西城内分布有韩国宫城和宫殿区、缫丝作坊遗址。东城内分布有郑国宫庙遗址、祭祀遗址、铸铜遗址和韩国铸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