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长沙市 > 望城区旅游

    望城区旅游景点介绍

    21、洞阳寺 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洞阳寺
      洞阳寺,又叫黑麋峰寺,始建于唐玄宗年间(712-755),位于长沙市望城区黑麋峰顶,传与八仙之一吕洞宾有关,是道家三十六小洞天中的“洞阳隐观天”,明万历四年(1576)被改为洞阳古刹。公布时代:清代保护级别: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编号:430122—0093公布地址:望城区桥驿镇洞阳村类别:古建筑公布机关:长沙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7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向自建筑外墙基各至30米处……[详细]
    洗笔泉石刻
      洗笔泉石刻所在地书堂村属亚热带气候,春季温凉多雨,夏季炎热湿润,秋季高温干旱,冬季寒冷干燥,一年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适中,年平均气温16.9°,降水量1411毫米,无霜期274天。其地形以丘陵为主,山地突兀,土地肥沃,植被良好,水资源充沛。地下蕴涵丰富的花岗岩矿石资源。据清嘉庆《一统志》载书堂寺在长沙北50里书堂山,唐欧阳询及其子通读书此山寺即书堂故址。“洗笔泉”三字相传为欧阳询所书,石刻前有一小水池,山上有一股清泉从此流过,相传为欧阳询习书洗笔之处。据清嘉庆《一统志》载:书堂寺在长沙县北50里书堂山,唐欧阳询及其子通读书此山寺即书堂故址。“洗笔泉”三字为隶书,相传为欧阳询所书。刻在一块长约1.8米,宽约0.6米天然花岗岩上。石刻前有一小水池,山上有一股清泉从此流过,相传为欧阳询习书洗笔……[详细]
    临水戏台旧址
      临水戏台旧址位于靖港镇保健街99号,南临小河,系“中华民国十年宁乡八埠公建”,花岗石结构,长16米,宽4.7米。戏台东、西、南三方均有花岗石护栏,共有方形栏柱11根,栏柱柱头除转角处为兽形外,其余为南瓜形,栏柱尺寸:宽0.23米,高0.87米柱头尺寸:兽形柱头高33厘米,南瓜形柱头6瓣高8厘米;栏柱之间以花岗石板相连,石板临江面皆阳刻有花、鸟、兽等各种图案。花岗石板尺寸为:长1.2米,宽0.43米,厚0.145米。保健街戏台北侧为“宁邑杨泗庙”,戏台原与庙相连,临水而建,看戏者均坐于船上,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为长沙仅见。“宁邑杨泗庙”既是一座供水运工人祭拜、祈求平安的寺庙,同时又是当时宁邑从事水运船主聚会的一个场所,该庙虽多次改作他用,但现在整体结构仍基本完整,庙内原有一木戏台,后“宁乡八埠……[详细]
    湖南和平解放秘密电台工作旧址
      湖南和平解放秘密电台工作旧址公布时代:1949年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编号:430122—0103公布地址:望城县桥桥驿镇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公布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11年0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发[2011]21号)文件《关于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保护范围:以外墙墙基为起点,四向各至3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100米处。……[详细]
    黑麋峰古寺
      黑麋峰古寺在长沙市文保单位名录中叫洞阳寺,说是明代的,市级。古寺位于望城区桥驿镇峰,始建于唐玄宗年月(712年一755年),始为黑麋古观,属道家36洞天之十四位,供奉刘仙姑、周真人,建筑面积约 400平方米。前、中、后殿,麻条石结构,现仅后殿的麻条石是古物。明万历四年(1576)改建为洞阳古刹,明万历四年(1576),清同治三年(1864)扩建。……[详细]
    毛主席手迹展览馆
      毛主席手迹展览馆,这里收藏了大量的毛主席各个时期的书法作品,俗话说,字如其人,毛泽东的书法龙蛇飞舞,大气磅礴,豪放酣畅,因为其书法风格独具特色,因此自成一体,称为“毛体”。我们馆还珍藏了毛主席的几件代表作,如《沁园春•长沙》、《清平乐•六盘山》等。本馆不仅收集到了毛泽东、郭沫若、周恩来、-等书法大家的书画真迹,收集到了贺龙、朱德、彭德怀等30多位不以书法闻名的先辈们极其珍贵的书法手迹,有的甚至是平生唯一流传墨迹,使我们不仅可以品味、欣赏先辈的书法艺术,还可以在领略书艺的同时,缅怀先辈的人格魅力和传奇人生。……[详细]
    陶承故居
      陶承原名刘桃英,1893年生于靖港。上世纪20年代她的先生欧阳梅当时在湖南省担任总工会秘书长,1927年长沙“马日事变”后转移至武汉,陶承携带子女,随梅先生一起投身于革命,之后以自己的一生经历写了一本书《我的一家》,发行600多万册,成为进行革命传统、革命理想的优秀教材,后被北京电影制片厂改编成电影《革命家庭》,由于她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革命事业,因此被誉为“革命母亲”。1986年7月11日,病逝于长沙。陶承故居位于靖港古镇保健街,是一栋土砖老式房。……[详细]
    靖港中共湖南省委旧址
      中共湖南省委旧址,位于古镇保健街。湖南是天下建立共产党构造最早的地域之一。靖港及其周边地域的刘畴西、周炳文、何章杰、周以栗、郭亮、李灿英、袁仲贤、谭希林等,都是在20世纪20年月初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晚期党员。旧址为民国风格的建筑,对联“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是出自毛主席的作品。中共湖南省委旧址是原地下省委在靖港设立的临时办事处。1927年,长沙城发生了“马日事变”,大部分党组织和工农团体遭到破坏,一万多名中共党员和工农运动骨干被-,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转入低潮。1930年11月,中共湖南省委机关几经转移后迁到靖港这栋屋内,当时这里是一个米厂,驻守机关的是省委委员王首道的夫人王绍坤和她的妹妹王绍兰,两人公开的身份是望江楼鞋厂的女工(当时省委书记是宁迪卿,王首道是省委主要负责人之一)。后来省……[详细]
    靖港铁器文化馆
      中国靖港铁器文化馆是一座展现靖港铁器锻造历史的专业文化场馆,全馆分一个展区和四个陈列区,展示区技艺传承的打铁现场展示,让非遗传统手工绝技映入眼帘,一览靖港历史的独特魅力,四个陈列区收集古今铁器余两百件,分别为军事、商旅、农耕和船舶铁器陈列区,是靖港辉煌冶炼铸造史的集中展现,透过靖港铁器文化馆,呈现出一个由天然良港、繁荣商埠、军事重镇、农业强镇沉淀下来的千年古邑靖港。……[详细]
    靖港皮影艺术馆
      皮影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历史悠久,相传起源于汉、发展与唐、盛行于宋,明清时期流传各地。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皮影艺术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在电影、电视产生以前,它是世界上首创的集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光影艺术于一体的独特艺术,也被誉为“最早的-”。靖港皮影艺术馆占地近300平米,分为两层,一楼主要是展示厅,二楼主要是表演厅和互动厅。演出时间:周六、周日:上午10:00——10:30 11:00——11:30下午14:30——15:00 15:30——16:00周一至周五:上午11:00——11:30 下午15:00——15:30……[详细]
    靖港八元堂
      八元堂在靖港镇保健街90号,为一座两层的楼房,会馆式建筑,占地1200多平方米。 站在不宽的街道上看八元堂遗址,已经很难领略它的独特之处。麻石砌就的台阶上,两根木柱支撑着临街楼道。石质大门框里装着钉有铁环铁扣的木门。两个雕花窗子在大门的一左一右排列着。除此以外,就是那经历了风雨的青砖墙,断垣颓壁,只能供人想象昔日的繁盛。 走进大门,油黑色的木板壁使人感到这里是木的世界:有些陡的木楼梯,有些晃的木扶手,有些暗的木板房。下楼稍走几步,就可以看见一个有红色小鱼游动的坍池,它仿佛是在告诉人们,后面还有天地。穿过园门,先是觉得头上有些压抑的感觉,原来是到了戏台下面。移十余步,便觉豁然开朗,青砖铺就的大坪使人眼睛一亮。回眸一望,一座小巧玲珑的戏台映入眼帘。台前横梁上的龙凤雕刻得栩栩如生,两根方形石柱……[详细]
    靖港紫云宫
      靖港古镇繁荣久盛,各种宗教都曾在此传播发展,因而镇内寺庙甚多,这些寺庙不但满足着人们精神需求,同时也是建筑精品,文化财富,给靖港古镇留下了多姿多彩的景观。靖港的寺庙之中,以紫云宫最称翘楚。 紫云宫位于靖港古镇东头,沩水入湘江之北侧,始建于清乾隆年间,主祀民间传说中的平浪王杨泗将军,又称杨泗庙。同时也祭祀儒、道、佛三教和民间诸神。可说是集宗教、民间信仰和本地神仙于一体的复合庙宇。紫云宫宫殿檐牙高啄,铁马叮咚,琉璃瓦盖,金碧辉煌,全部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正殿房屋结构为两进半。在庙内东侧,竖有石碑两块,刊刻捐款人姓名。 庙宇的整个建筑布局是坐北朝南,中间轴线连接,正殿雄伟高大,两侧配殿对称,颇具匠心。进出大庙,并排分设左、中、右三座圆拱石门。东侧门内,石人石马,鞍镫俱全;正门前两尊石狮,……[详细]
    靖港从善育婴堂
      靖港从善堂、育婴堂同创于清光绪元年(1875)。是年底,为便于管理而合二为一,称靖港从善育婴堂,堂址设在靖港镇紫云宫大庙后的沙围子堤下。白手起家的靖港从善育婴堂能长期平稳经营和持续发展,除社会历史原因之外,主要依赖当地徐氏门庭中徐菕、徐崇立的达官关系及当地大小官绅的护持。清光绪前,徐菕在朝廷充事,为官候选盐提举,职封二品。对于名留乡闾的地方善事,徐菕“乐于兹事”。光绪初元,他邀户部主事袁锡龄出面,并以两人名义呈请地方备案,在靖港创办从善事业。获准后即通过湖南巡抚、湘岸督销总局从靖港淮盐交易中每年获得1000两的定额常年活动经费。光绪八年(1882),徐菕说动同僚湖南巡抚卞宝弟的支持。卞宝弟在派员视察靖港之后,于是年底以清光绪皇帝的名义题制“诚求保赤”巨匾,赐挂靖港从善育婴堂庭,以官方名义进行……[详细]
    靖港慈善堂
      慈善堂系清末江西人谭某所创的民间会道门组织,具有慈善性质,后由其信徒传人湖北、湖南等地。湖南省的李作圣、邓家辉深得其道,招收信徒范贻风等多人,在长沙市玉泉山首先设场,取名觉化慈善堂,并聘请长沙县(今望城县)新康名儒严石渠、袁松崖等编撰圣教文稿,礼文楷模等书,作为醮典科仪。文中词句极其华丽,深得当时学者赏识,因之慈善堂声名大振,信仰者日益增多。民国初年,慈善堂由城市发展到县乡,在今望城县的靖港镇设有能化慈善堂。能化慈善堂的最后一任掌堂师(司教)是靖港人张春生。慈善堂设于紫云宫的第四进,南依新庙巷子,从大门进入,便是一块宽敞的大坪,坪内有两株大樟树,树干粗大,树冠遮阳蔽日,郁郁葱葱,树上长年有数百只“背褡子”(一种白鹭)栖息,在空中飞翔,构成一幅美丽的图景。从大坪进入,是慈善堂坛场和司教、佩教、……[详细]
    靖港天主教堂
      天主教于1930年前后传入今望城,首先在靖港传播,并建教堂于靖港,隶属长沙教区,由英国修会出资建造。初来靖港传教的何神甫,30多岁,身材魁梧、肥胖。何神甫来靖港后,竭力宣扬天主教以博爱为怀,引人戒恶,劝人向善;扬言天主教的红十字会能保护教徒安全,得到教会的施舍和恩惠。惯于信奉观音、关圣和杨泗将军的靖港及其附近的居民听后为之心动,纷纷改信洋教,信徒与日俱增,至1945年,受洗者50人。1946年,南斯拉夫神甫明文德(音)接替何神甫的教务工作。1948年圣诞节,长沙一主教来靖港讲读圣经,居住在今望城县新康、沱市、乔口、宁乡县双江口、湘阴县茶壶潭、樟树港等地的善男信女闻风而至,从新庙(紫云宫)台子到教堂门口都是跪接的信教者,约500余人。按照天主教教规,信男信女须每日早晚各念经一次,每星期的小斋期……[详细]
      宁乡会馆又名八元堂、八音堂,坐落在古镇保健街。清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由宁邑八埠捐建,作为当时宁乡船坞工作人员驻扎办公之场所。会馆是明清建筑艺术一个难得的标本,内有20多平方米的木楼戏台,台前为露天大厅,可容数百人--。宁乡会馆为靖港昔日的民间戏剧艺术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清末民初活跃在长沙湘剧舞台上的著名演员易益春、著名湘剧生行演员杨福鹏等都曾在宁乡会馆的戏台演出过。如今的宁乡会馆内辟有老照片博物馆,陈列靖港每个时代的老照片。戏楼上演的升平歌舞则再现古镇昔日的炫目繁华。……[详细]
    靖港江西会馆
      靖港古镇的外地会馆除宁乡会馆外,还有一座江西会馆。江西与湖南两地关系可谓极其密切。明朝洪武年间,朝廷实行“江西填湖广”的人口大迁徙,很多江西人来到湖南,特别是在湘中地区开创基业。至今,在湘中地区的大部分居民都可以把先祖追溯到江西。湖南人和江西人互称“老俵”,便是这种亲缘关系的见证。数百年来,江西人多往湖南经商,在湖南城镇中,几乎都有江西商人的同乡会和会馆。作为商贸重镇的靖港,江西人更是往来频繁,人数众多,还有很多江西人久恋靖港,在此定居。清朝道光年间,一个姓匡的江西人外出卖秤,游走到了靖港。看到这里街上人多,河里船多,便借地方住下来。此后,他在靖港落籍、开店、发财。消息传到江西,引发了一波江西人来靖港创业的热潮。到清朝末民国初,精明的江西人在靖港开的秤铺有匡记、刘记、肖记等五家,药铺有易寿堂……[详细]
    李朝斌墓
      李朝斌墓时代清代保护级别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公布编号430122—0007公布地址望城县星城镇马家河社区类别古墓葬公布机关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1.01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2011年01月24日,湖南省人民政府(湘政发[2011]21号)文件《关于公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公布:保护范围:以墓外缘为起点,四向各至50米处。建设控制地带:四向各至保护范围外50米处。……[详细]
    “谷山砚”采石场遗址
      “谷山砚”采石场遗址位于望城县黄金镇金山桥社区谷山西北一处山坳里,由四处大小、深度不一的采石场,以及石料堆积场组成。四处采石场平面呈东西向分布,总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其中,主采石场占地面积500平方米,坑深20米,整体形制略呈梨型。四周山体均为陡峭的绝壁,青色岩层上布满了条状细密的凿痕,遗址南向区域为开采石料形成的深潭,北向区域为废弃的石料堆积,遗址中心区开凿有狭窄的甬道与外界沟通;主采石场两侧另分布有大小不一的采石场3个,西南向采石洞深15米,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大部分区域为碎石回填;东向采石洞深5米,占地面积约5平方米;北向采石洞地势较高,坑深5米,占地面积约10平方米。长沙“谷山砚”历史悠久,为湖湘地区“四大名砚”之一。据长沙市文物局专家介绍,新发现的该处遗址最早可追溯到宋代。……[详细]
    西汉长沙王室墓
      长沙王室墓时代为西汉。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坡古坟垸,这些诸侯王室墓对于研究西汉诸侯葬制及西汉长沙国的经济、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1974至1978年,考古工作者在湘江西岸的陡壁山、象鼻山发掘了两座西汉大墓,根据葬制及出土文物断定,这一带为西汉长沙国吴氏家族的王室墓地。1975年发掘的陡壁山汉墓,为岩坑竖穴,葬具为一大型木构建筑,由题凑、外椁、椁室、前室、棺室和套棺等组成。外椁长7.6米,宽5.8米,残高1.8米。套棺三层,内棺长2.07米,宽0.74米。此墓在唐代即被盗掘,仍出土300余件器物,有漆木器150余件、玉器40余件,玛瑙水晶器20余件,及铜、陶、石器等。二方鸟篆白文“曹撰”,一方小篆白文“妾撰”。葬制为梓宫、便房、黄肠题凑,故墓主应为西汉长沙国诸侯王妃。1978年发掘的象鼻山1号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