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 > 河曲县旅游

    河曲县旅游景点介绍

      河曲县烈士陵园位于河曲县西口镇南元村,年代为1949年,忻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宗说寺
      宗说寺位于河曲县沙泉镇赵家沟村翠峰山顶,年代为清,忻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下养仓观音庙位于河曲县刘家塔镇下养仓村,年代为清,忻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前大洼大庙位于河曲县刘家塔镇前大洼(窊)村,年代为清,忻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河曲慈云寺
      河曲慈云寺位于河曲县沙坪乡葛真龙村,年代为明,忻州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黄河西口古渡景区
      西口古渡位于山西省忻州市河曲县城西端,对岸右边是内蒙古准格尔旗大口渡,左边是陕西省府谷县大汕渡,两渡口均为进入河套的入口。西口古渡整体景区包括古戏台、禹王庙、牌楼和广场。历史上可追溯到汉唐,也是明长城边口的大渡码头,清代、民国时期,这里是晋西北水陆物贸集散码头,“南来的茶布水烟糖,北来的肉油皮毛食盐粮”,作为晋、陕、蒙水陆通衢之地,水通河套宁夏,陆走并州京津,船筏急流,繁盛异常。从这里,走西口大移民迈出第一步,辉煌的晋商传奇、近代河套地区农垦开发,由此拉开序幕。而今,往昔岁月的印迹只能在民歌中找到它的影子,当年送别了无数亲人的古渡口,如今已成为河曲人休闲娱乐的场所之一,每年七月十五的河灯节在禹王庙前举办盛大的祭祀仪式,“河曲河灯会”成为充满浓郁黄河黄土风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8年,……[详细]
    陈六坡遗址
      陈六坡遗址,位于河曲县旧县乡火山村西约500米处。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约200米,面积约2万平方米。遗址位于临河台地上,地形较为平缓。文化层厚度约1.5米,地表有泥质灰陶残片等。据遗物分辨应为汉代遗址。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城子梁遗址
      城子梁遗址,位于河曲县巡镇五花城堡村北约2.5公里处。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10万平方米。遗址区处于丘陵台地上,南高北低。文化层厚约0.5~2米,采集有东周时期的泥质灰陶绳纹和夹砂灰陶绳纹等残片。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化保护单位。……[详细]
    崇福寺遗址
      崇福寺遗址,位于河曲县前川乡星佐村南。始建与毁弃年代不详,现存明成化(1465--1487)碑1通,清乾隆十年(1745)至同治七年(1868)重修碑及功德碑5通,分别记述修建过程和募捐情况。寺址坐北朝南,南北长约50米,东西宽约30米,分布面积约1500平方米。现殿堂建筑均毁。……[详细]
    船湾遗址
      船湾遗址,位于河曲县文笔镇船湾村东约150米。东西长约4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遗址区处于黄河东岸台地上,地势平坦。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泥质灰陶篮纹、夹砂灰陶绳纹等残陶片。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翠峰山遗址
      翠峰山遗址,位于河曲县赵家沟乡赵家沟村西南约1000米处。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9万平方米。遗址区平面呈椭圆形,北高南低,文化层厚约1.5米。地表采集有属新石器时期泥质灰陶残片,上施篮纹;另有属东周时期泥质灰陶残片,上施绳纹。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大沙坪遗址
      大沙坪遗址,位于河曲县旧县乡纸房沟村北约500米处。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2万平方米。遗址所在区域为丘陵台地,北高南低,呈梯阶状向南下降。地表采集有属于汉代的泥质灰陶残片,上施弦纹,抹绳纹等。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东铺路遗址
      东铺路遗址,位于河曲县土沟乡东铺路村南约1公里处。遗址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800米,面积约48万平方米。地势起伏不平。在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泥质灰陶残片,器表施绳纹等。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高峁遗址
      高峁遗址,位于河曲县楼子营镇高峁村西北1公里处的台地上。南北长70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约为35万平方米。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文化层厚约1米,采集有新石器时期属龙山文化泥质灰陶绳纹、篮纹等残片。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河湾遗址
      河湾遗址,位于河曲县楼子营镇河湾村北约500米处。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河湾遗址地势平坦。采集有汉代泥质灰陶折沿盆和卷沿罐等残片。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灰沟遗址
      灰沟遗址,位于河曲县旧县乡纸房沟村北约1000米处。东西长约350米,南北宽约320米,分布面积约11万平方米。遗址位于临河台地,地势凸凹不平。地表遗物稀缺少,采集有属于东周时期的泥质灰陶残片,器表为绳纹。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科村北遗址
      科村北遗址,位于河曲县文笔镇科村北约1公里处。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200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区处于黄河南岸台地上,呈缓坡状,南高北低。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泥质灰陶、红陶绳纹、夹砂灰陶篮纹等残片。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科村南遗址
      科村南遗址,位于河曲县文笔镇科村南约100米处。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100米,分布面积约4万平方米。遗址区处于村南大沟南岸台地,北高南低。文化层厚约1米。地表采集有战国时期的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等残片。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明长城遗址河曲段
      明长城遗址河曲段,从偏关县南下,起点在偏关县天峰坪镇寺沟村西南330米处,向南进入河曲县,沿黄河屈曲而行,经刘家塔镇、楼子营镇、文笔镇,止点为文笔镇唐家会村西南2100米处。海拔800~900米之间。墙体黄土夯筑。共存墙体25段,全长约5.5万米,沿线存关6座,堡11座,烽火台55座。据《明史》、清光绪《山西通志》记载,现存长城遗址是明代成化、嘉靖、万历时期(1465-1520)修筑。1986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历代长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该段长城包含在内。……[详细]
    南梁遗址
      南梁遗址,位于河曲县文笔镇科村南约500米。东西长约500米,南北宽约200米,分布面积约10万平方米。遗址区地势平坦。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遗址区中部建有砖厂,现新建有汽车驾驶学校。地表采集有龙山文化时期的夹砂和泥质灰陶片,其纹饰有绳纹和篮纹。1984年,河曲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