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 > 忻州市 > 代县旅游

    代县旅游景点介绍

    上阳阁遗址
      上阳阁遗址,位于代县峪口乡上阳阁村南。东西约500米,南北约600米,分布面积约30万平方米。遗址地处滹沱河南岸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呈缓坡状分布,西临季节河。文化层厚0.5~1.6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灰陶、夹砂灰褐陶和泥质灰陶片,器表有绳纹、篮纹或为素面,可辨器形为翁和敛口罐;汉代的泥质灰陶片,其纹饰有戳印纹,器形不详。1984年在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太和岭口老爷庙遗址
      太和岭口老爷庙遗址,位于代县雁门关太和岭口村北。寺庙已毁,仅存基址。遗址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72平方米。时代为清代。200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太和岭口遗址
      太和岭口遗址,位于代县雁门关乡太和岭口村东。东西约200米,南北约400米,分布面积约8万平方米。遗址地处七里河东岸台地,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状分布,东、北侧临沟。文化层厚0.3~0.6米,采集有夏代的夹砂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和附加堆纹,可辨器形为斝、盆和罐;东周时期的泥质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弦纹或为素面,可辨器形为壶、盆、豆和器盖等。(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沱阳钱币窖藏遗址
      沱阳钱币窖藏遗址,位于代县枣林镇沱阳村东北约200米处。1980年出土,分布面积120平方米。窖穴东西长15米,南北宽8米,深1.2米。出土有战国布币62枚,分为两种:一种为平首、方肩平裆晋阳币;另一种为平首、圆肩弧裆安阳币,县博物馆收藏。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西村堡址
      西村堡址,又称枣林堡址,位于代县枣林镇枣林西村中。平面呈“L”形,周长1320米,分布面积约6.63万平方米。 四面墙体残存,东墙残长150米,南墙残长500米,西墙残长120米,北墙残长440米,基宽1.2~5.8米,顶宽0.6~2.8米,残高0.9~5.5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07~0.18米。现存角楼2座。属明代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下社堡址
      下社堡址,位于代县峨口镇正下社村东。平面呈长方形,东西47.4米,南北66.1米,分布面积3133平方米。四面墙体残存,基宽5.2~5.7米,顶宽1.2~2.8米,残高2.4~6.2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07~0.13米。南墙正中辟有堡门。属明代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选仁遗址
      选仁遗址,位于代县峪口乡选仁村东。东西约500米,南北约600米,分布面积约30万平方米。遗址地处滹沱河南岸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开拓平坦。未发现文化层堆积,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和篮纹,器形不详;汉代的泥质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或为素面,可辨器形为罐。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雁门关堡
      雁门关堡,位于代县雁门关雁门关村中。平面呈不规则形,南北宽约200米,东西长约500米,现存东墙残长约200米, 西墙残长约250米,南墙残长约300米,北墙残长约50米。基宽4.5~5米,顶宽0.5~3米,残高0.5~6米。墙体为土、石、砖混筑,外侧包砖。有东、北二座城门,东城门砖券顶,拱内侧高4.4米,外侧高约5.2米,门道内侧宽约3.4米,外侧宽约4.5米,进深21米。包砖、基石俱存,南门额书“天险”二字。北门砖券顶,拱内侧高约5米,外侧高约4.2米,门道宽约3.3米,进深约21米,包砖、基石俱存,门额书“地利”二字。北城门外设一瓮城,东北向开一城门洞,残存部分东墙,其余墙体无存。雁门关关城内现无人居住。属明代遗存。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详细]
    阳明堡址
      阳明堡址,位于代县阳明堡镇堡内村四周。相传始建于宋治平年间(1064-10670,明代增修。平面呈长方形,东西约500米,南北约300米,分布面积约15万平方米。现存东墙残长50米,南墙残长60米,北墙残长10米,底宽1.9~4.6米,顶宽1~2.1米,残高0.6~4.2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08~0.17米。属宋代、明代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永和堡址
      永和堡址,位于代县枣林镇西马村中。现存平面呈方形,东西约150米,南北约150米,分布面积约2.25万平方米。东、西、北三面墙体断续残存, 基宽0.6~3.8米,顶宽0.4~2.6米,残高2.1~6.2米。墙体夯筑,夯层厚0.08~0.17米,夯层中夹有碎石。现存东门1座,角楼1座。东门石匾题有“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款,属明代遗存。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宇文堡址
      文堡址,位于代县阳明堡镇宇文村东北。平面分布不详。东墙、北墙断续残存,东墙残长48米,北墙残长20米,占地面积173平方米。基宽1.6~3.5米,顶宽0.4~1.8米,残高0.6~6.1米。墙体土质夯筑,夯层厚0.14~0.22米,夯层中夹卵石较多。时代不详。为县境内三十九堡十二联城之一。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枣林遗址
      枣林遗址,位于代县枣林镇枣林东村东约200米处。东西约800米,南北约600米,分布面积约48万平方米。遗址地处滹沱河支流胡峪河两岸台地, 地势开阔平坦。文化层厚0.3~1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篮纹和戳印纹,可辨器形为瓮和鬲;东周时代的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或为素面,可辨器形为盆、罐和鬲。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紫府庙遗址
      紫府庙遗址,位于代县峨口镇峨西村东南。创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碑载,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重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修葺。庙毁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现仅存遗址,为清代遗存。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379平方米。遗址西侧崖壁上题有“山壁拱秀,间出奇英”摩崖石刻1.6平方米,楼烦觉山道人书。遗址内现存清铁钟1口,清功德碑2通,民国功德碑1通。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东留属墓葬
      东留属墓葬,位于代县枣林镇东留属村东南约600米处。俗称杨七郎墓。杨七郎即杨业第七子杨延兴,宋代将军。其事迹多见于戏曲、演义中。墓区东西45米,南北108米,占地面积4860平方米。地表现存黑石垒砌封土1座,底径6.3米,高3.6米。墓前立碑1通,上刻“宋赠武勇将军延兴杨公神墓”,清嘉庆二十年(1815)款。时代不详。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相传雍熙年间,宋太宗乘辽国更换皇帝之际下令北伐收复失地,当时分兵三路从雁门关向北挺进,第三路为潘美所统帅。战争开始后,三军节节取胜,尤其是杨业所率部队更是所向披靡,先后收复了云州、应州、朔州等地,但到五月其它两路军战事不利,连连败退。此时,辽国肖太后和耶律贤统兵十万抵达雁门关,杨家父子终因寡不敌众被围……[详细]
    堡内李家宅院
      堡内李家宅院,位于代县阳明堡镇堡内村中。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029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南房、过厅、正房(仅存基址),两侧为门楼、东西配房。过厅砖砌台基,基宽11.05米、深8.95米、高0.4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无廊式结构,装修已改。(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代县报恩寺
      报恩寺,位于代县聂营镇聂营村中。据现存碑载,建于元延佑四年(1317),清代屡有修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878平方米。 中轴线上建有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耳殿。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4.95米、深8.4米、高0.55米。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前坡歇山、后坡硬山,五檩前廊式结构,前檐明、次、稍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寺内存元碑1通,清碑2通。200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陈家堡戏台
      陈家堡戏台,位于代县新高乡陈家堡村东。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东向西,占地面积64平方米。石砌台基,基宽9.4米、深6.8米、高1.1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后廊式构架。(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西北街城隍庙
      城隍庙,位于代县上馆镇西北街村城隍庙街。据清光绪《代州志》记载,创建于明代,清顺治七年(1650)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337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和后殿,两侧为东西配殿,现存为清代遗构。后殿砖砌台基,基宽18米、深10.8米、高0.6米。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七檩无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有四扇六抹格扇门,稍间施有四扇四抹格扇窗。庙内现存清维修碑1通。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代县慈云庵
      慈云庵,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南街村鲍家巷。据碑碣载,创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清嘉庆十一年(1806)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590平方米。 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观音殿和大雄宝殿,东侧为僧舍。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1.8米、深9.5米、高0.3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前檐明、次间施四扇六抹格扇门。庵内现存明竭1方,清碑2通。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大地戏台
      大地戏台,位于代县滩上镇大地村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西向东,占地面积52平发米。砖砌台基,基宽8.3米、深6.3米、高1.3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前坡歇山、后坡硬山,五檩后廊式构架,台内设有彩绘板壁。(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