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南平市 > 武夷山市旅游

    武夷山市旅游景点介绍

    武夷山紫阳书院
      紫阳书院在武夷山五曲隐屏峰下。始建于宋淳熙十年(1183),称武夷精舍,南宋末年扩建,称紫阳书院,明正统年间改称朱文公祠。宋朝理学家朱熹曾在此讲学达十年。初建时有仁智堂、隐求斋、寒栖馆、晚对亭、铁笛亭等建筑物。现仅存止宿和隐求室的部分建筑。书院各处石壁上,留有许多诗文手迹,尢以朱熹亲笔题勒“游者如斯”和人陈省在晒布岩刻下的“壁立万仞”为著。武夷精舍在武夷山的隐屏山下,是南宋理学家朱熹于淳熙十年(1183年)亲自擘划、营建的一所书院。这是武夷山的一大建筑,人称“武夷之巨观”。构筑武夷精舍的缘起应追溯到淳熙五年(1178年)。这一年初秋,朱熹与妹夫刘彦集、隐士刘甫共游武夷时,只见九曲溪旋绕曲折,隐屏峰下云气流动,顿觉耳目一新,因而萌发出“眷焉此家山”和“仙人久相招,授我黄素书,赠我双琼瑶,茅茨几……[详细]
    武夷山水帘洞
      武夷山水帘洞为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于章堂涧之北。进入景点处,有一线小飞瀑自霞滨岩顶飞泻而下,称为小水帘洞,拾级而上,即抵水帘洞。洞顶危岩斜覆,洞穴深藏于收敛的岩腰之内。洞口斜向大敞,洞顶凉爽遮阳。两股飞泉倾泻自百余米的斜覆岩顶,宛若两条游龙喷射龙涎,飘洒山间,又像两道珠帘,从长空垂向人间,故又称珠帘洞。水帘洞是武夷山最大的洞穴,高、宽各一百多米。洞门前终年流淌的两股清泉,从一百多米高的岩顶飞泻而下,如悬挂的两幅珠帘。水帘洞内,轩爽敞亮,可容数百人。岩壁上摩崖石刻比比皆是,“活源”两字最为著名。洞口外磴道的右侧,是碧绿沉翠的浴龙池。岩壁上这“活源”二字,系清光绪壬午陛用总兵浙江象山协副将楚南余宏亮所题写。相传活源取自朱熹《观书有感》一诗:“半庙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详细]
    龙川大峡谷
      龙川大峡谷坐落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内,这里峰峦叠翠,繁花掩映,珍禽异兽,叠泉流瀑。诸多景致为一体,耳闻鸟鸣泉吟,目染峻山清涧。从跨入景区起,就进入了盆景和瀑布的世界。古木参天,藤萝盘绕,集千年的灵气而形神兼俱,美轮美奂的瀑布顺着怪石嶙峋的山体银链垂空,飞花溅玉,在阳光的照射下衬着丹霞的山体折射出迷人的七彩光晕,美不胜收,宛如仙境。武夷山如林的自然景观中,她独树一帜,桀骜不训!在青翠的群山中潇潇洒洒的流淌着武夷山的诗情画意。沐浴着这迷人的山水,我们享受着无际的绿,在最原始浪漫的情趣中,我们溶入了大自然,与山水同醉。龙川的红岩是与武夷山整个丹霞地貌是一致的,因其地貌的复杂性及受流水常年的侵蚀与切割,近1公里内百米落差的瀑布有2处,大小瀑布、山洞、隐潭、石洞十余处。龙川大峡谷的红岩是由于中生代未期燕……[详细]
    架壑船棺
      在武夷山的大藏峰、白云岩、大王峰等处,迄今尚遗存有架壑船棺与虹桥板等古物。经考古工作者考察,所谓“架壑船棺”是古时候聚居在武夷山一带古越族人葬俗的遗物——一种形制奇特的棺柩。船棺外形分两类:一类为两头翘起如船形;一类方形其状如盒,俗称“函”。所谓“虹桥板”,也就是用来支架船棺或架设栈道的木板;在三千多年前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武夷山的先民们又是怎样把一具具船棺吊上悬崖绝壁间的洞穴里进行安葬,至今仍是个谜;地址:南平市武夷山市武夷山风景区九曲溪第四曲类型:古迹游玩时间:建议10-15小时电话:0599-5131890官方网站:http://www.whwy.org/开放时间:7:30-17:30门票信息:无需门票。包含在武夷山门票内……[详细]
    145、虎啸岩
    虎啸岩
      导游:从九曲溪二曲溪南的“境台”旁,过石桥,穿田垅,翻小岭,就可抵达虎啸岩下;岩壁镌有“虎溪灵洞”四个大字,这里附近有著名的“虎啸八景”,分别为白莲渡、集云关、坡仙带、普门兜、法雨悬河、语儿泉、不浪舟、宾曦洞,其中语儿泉有如小儿牙牙学语,泉水甘冽,驰名远近;位于二曲溪的南面,海拔510米,该岩四壁耸峙,形似伏虎,中有巨洞,山风穿过会发出呼啸之声,故而得名。虎啸岩陡峭凌空,又泉石兼具,是武夷山屈指可数的佳境之一;虎啸岩位于二曲溪南,怪石崔嵬,流水迂回,是一个独具泉石天趣的佳境。虎溪灵洞4个大字高勒于岩上。虎啸之声,来自岩上的一个巨洞,山风穿过洞口,便发出怒吼,声传空谷,震撼群山。虎啸岩有极目皆图画的美称,是一条新兴的旅游热线。主要景点有天成禅院和虎啸八景。天成禅院建在虎啸岩的悬崖下,这里千仞悬……[详细]
    146、大王峰
    大王峰
      大王峰又称纱帽岩、天柱峰,因山形如宦者纱帽,独具王者威仪而得名。位万年宫西侧,雄跨九曲溪口,是进入武夷山的第一峰。海拔530米,上丰下敛,气势磅礴,远远望去,宛如擎天巨柱,在武夷三十六峰中,向有“仙壑王”之称。相传战国时,魏王子骞在峰南建魏王城,并在峰顶炼丹,此峰便叫魏王峰。该峰伟岸孤峭,形似天柱直耸云空,故亦称天柱峰。雄峰威镇东南,群峰仿佛向它供拜,又被称为“仙壑王”。宋时,大王和玉女的爱情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此峰便成了大王的象征,由此而改名大王峰。峰顶古木参天,有天鉴池、投龙洞、仙鹤岩、升真观遗址诸胜。南壁悬崖峭壁,仅南壁一条狭小的孔道,可供登临峰巅。这是一条直上直下的裂罅,宽仅尺许,中凿石级,可拾级盘旋而上。裂罅越高越窄,有的地方登临者需侧身缩腹,手足并用而过。峰腰有张仙岩,相传是汉代……[详细]
    华东第一漂
      桐木溪源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黄岗山和青龙大瀑布,为九曲溪的源头之一,是武夷山最清澈纯净的水源,距风景区20公里;桐木溪漂流也称“华东第一漂”,为橡皮艇漂流,漂流河段全长12华里,整个漂流过程约需一个半小时,惊险刺激。起点为自然保护区,终点靠近青龙川、桃源峪。水流湍急,险石挡道,上下颠簸,最高落差2.8米;有四、五个落差极大的地方,全程都要紧抓皮艇,惊险不断,乐趣无穷,游武夷山年轻人必去之处;网友提示:一定要带全身替换衣物,那里买衣服就不划算了;福建武夷山……[详细]
    148、大竹岚
    大竹岚
      大竹岚位于先锋岭西南侧,四面高山中间盆地,古代有出省官道横贯其间。此地历史上曾是人口稠密的村庄,解放战争时期人口大量外迁流散,余下数户在解放初期迁出合并于坳头村。境内观音坑、十八跳、斗米岭等遗址流传着美丽动人的神话。步入大竹岚,置身于竹海中,领略竹之风韵,顿觉心旷神怡。大竹岚昆虫种类繁多,种群数量甚大,享有“昆虫世界”的美誉;福建武夷山……[详细]
    149、换骨岩
    换骨岩
      介 绍 耸峙在幔亭峰北。道书记载:“学仙者,当于天台注名,武夷换骨”,即-道士要在这儿换骨后才能羽化登仙; 岩上有云虚洞,方广数丈,内有“仙女梳妆楼”遗迹。右侧有三峰比肩而立,楚楚动人,即三姑石;福建武夷山……[详细]
    150、灵岩
    灵岩
      介 绍: 灵岩是一座高数百尺、长约百丈的巨岩。岩底有伏羲洞、风洞、灵岩洞等3个并列的岩洞,沿岩洞穿进灵岩深处,抬头仰望,可见天光一线从岩顶泻下,宛如碧虹跨空; 裂罅将巨岩一分为二,如巨斧劈开,狭不盈尺,为山中一大奇观;福建武夷山……[详细]
    151、仙掌峰
    仙掌峰
      仙掌峰,在六曲,巨石浑然一体,上有痕迹如掌印,因名。又似匹匹白练自峰顶垂下,故又名晒布岩。每当夕阳西斜,奇峰倒映水中,如万丈垂练随风飘洒,极富神韵,此峰有许多景点,被辟为天游景区。传说:晒布岩半壁有几道深深的痕迹,如同红润的掌印,相传这是仙人留下的。在很久以前,九重天上的织妇女,每天都要背着锦囊,唱着歌儿去采集五彩云锦,配上一缕缕金丝银线,织成一匹匹绫罗绸缎,献给王母娘娘。一天早晨,负责挑担送布的赤脚大仙,挑着云锦来到武夷山,被神奇的碧水丹山迷住,便放下担子去游玩。等他听到天宫的击鼓声时,才想起锦担,一看糟了,绫罗绸缎已被晨露打湿。于是,他把一匹匹锦抖天,晒在岩壁上,一直垂到六曲溪边。大仙用手将锦缎抚得平平整整,没想到红日高照到中了午,锦缎被晒化了,溶进了光滑的岩壁里,就连大仙按云锦的手印也……[详细]
    152、挂墩
    挂墩
      介 绍: 挂墩是世界生物模式标本产地,在此仅脊椎动物标本就达50多种,并有以挂墩命名的生物物种,如挂墩鸦雀(武夷山特有种)、挂墩角蟾、挂墩鳞毛蕨等。在英国大不列颠自然博物馆有许多采集自中国挂墩的生物标本。 挂墩不但生物物种繁多,而且风景迷人。挂墩瀑布高40米,宽6米,从陡壁上飞泻而下,挂如帘,断似雾,飘若雪,直入深潭,响声震耳,飞雾湿衣。挂墩一线全长3.5公里,古道蜿蜒、陡峻而幽深,道旁古树参天,树叶茂盛,如天然棚室;挂墩旧时有三个居民点,依海拔高度不同分为上挂墩、中挂墩、下挂墩。在中挂墩还有一处1872年法国神甫建造的古教堂遗址,法国神甫一方面在此传道,一方面进行生物科学考除察活动,后这座教堂迁往桐木村三港。 这里彩碟飞舞,鸟声嘤嘤,虫声唧唧。溪边自然散生着许多珍稀濒危的植物,如香果树、黄……[详细]
    武夷山黄岗山
      黄岗山是武夷山脉的主峰,位于福建武夷山市和江西铅山县交界处,海拔2158米,是中国大陆华东最高峰。西北侧为武夷山脉第二高峰独竖尖,西南侧为福建第二高峰香炉峰。在黄岗山的南麓和北麓均设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江西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岗山具有世界同纬度带现存最典型、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亚热带原生性森林系统,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因此于1999年作为武夷山的组成部分列为世界遗产。黄岗山是闽赣两省界山,山顶立有两省界石,至高点2160.8米位于江西境内。距南平武夷山市区约40公里,距离上饶铅山县约60公里。因山顶生满萱草俗称黄花菜八九月开花时节,山岗遍染金色,故名黄岗山。1979年,国家将黄山冈周围保存完好的林地列为武夷山自然区,是地球同一纬度上仅有的一片生物多样……[详细]
    154、灵岩洞
    灵岩洞
      介 绍: 武夷山著名的七十二洞之一。位于灵岩的最右侧。一线天从洞后壁之外横贯而过。洞高7米,长宽各10数米,洞顶不与岩罅即一线天贯通,左洞壁也不与风通相接,它单独成穴,独具一格。相传葛仙曾祛妖于洞内,并创建灵岩庵于洞前,但早已废圮。后人在毗邻之风洞内镌有“首或妖岩”三字。灵岩洞的石隙中曾有岩水浸注,消莹碧绿,色如青玉,人称圣水井。今水源无存;福建武夷山……[详细]
    155、鹰嘴岩
    鹰嘴岩
      鹰嘴岩位于福建武夷山北天心景区,从古崖居往西行约数百米,便可看见一座形似雄鹰的巨岩。鹰嘴岩是一座浑然一体的巨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宛如一只展翅欲飞、搏击长空的雄鹰。尤其是钩形的“鹰嘴”上生长着一株古老的刺柏,给鹰嘴岩增添了神韵和飘逸,令人惊叹称绝。因此,她又被称为是武夷山最奇特的岩峰。鹰嘴岩是一座浑然一体的巨岩,光秃秃的岩顶,东端向前突出,尖曲如喙。出奇的是,钩形的“鹰嘴”上竟然生长首一株枝干虬屈的古老刺柏,给鹰嘴增添了几分飘逸,几许神采,从岩顶直削而下的岩壁,光润莹洁,白里透红,而微微拱起的岩脊却是一片苍黑,隐隐约约地现出一条条裂纹,犹如丰满的羽翼。伫立在章堂涧旁仰望鹰嘴岩,只见它兀立峰巅,翘首蓝天,势欲振翅高翔,搏击苍穹,无比雄伟壮观。相传这鹰嘴岩本是在武夷山-的一只……[详细]
    156、云窝
    云窝
      云窝可以说是武夷山最美的地方之一。它位于五曲和六曲的北岸接笋峰和仙掌峰之间,依山临水,奇峰林立。每当晨昏,这里常有云雾飘绕,故名。此外观云的最佳时间在春末秋初的早晨和傍晚。云窝有上下云窝之分,背岩临水,响声岩、丹炉峰、晚对峰、天游峰、隐屏峰等环列于四周。磊落的岩峦之下,隐藏着许多洞穴,冬春时节常有缕缕烟云从洞中逸出,在峰石间卷舒。此外还有铁象石、伏虎岩、聚乐洞诸胜和叔圭精舍、水云寮、幼溪草庐等遗址;山下有紫阳书院,当年朱熹即是在此讲学。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3年)兵部侍郎陈也省隐居此地,构筑幼溪草庐和宾云堂、栖云阁等处,现仅存岩间题刻。云窝的溪对面有响声岩,游人在这块石头前呼叫欢笑均能听见回声。岩上有不少名人题刻。岩下有一块墨鱼石立于溪边;墨鱼石右边有一块石头横插于溪中,形成一个险滩,名为……[详细]
    朱熹旧居
      导游: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从15岁起就迁居到闽北,住在崇安(今武夷山市)一带,由于他在武夷山附近生活了四十多年,因而武夷山被人们视作为朱子理学的发祥地。朱熹曾作过一首《九曲棹歌》,对武夷山九曲的风景作了生动的描绘;;朱熹旧居紫阳楼位于五夫镇府前村,内有半亩方塘、灵泉古井及朱子樟(相传为朱熹手植),在紫阳楼附近还有朱子巷、兴贤书院、兴贤古街、朱子社仓(朱熹用以救荒赈灾的粮仓)等古迹;福建武夷山……[详细]
    武夷山自然博物馆
      自然博物馆位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三港,1987年由国家林业部和福建省林业厅共同投资兴建,建筑面积1673平方米。1990年2月,开始馆内的展出设计和施工,同年12月18日正式开馆展出,陈列展出面积1300平方米;武夷山自然博物馆以“浓缩、再现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自然面貌”为目标,以“森林生态系统”为轴线,采用卫星图象、浮雕、立体全景画等表现手法,分3个展厅展出。第一厅为自然环境厅,采用卫星图象、浮雕、彩色灯光照片、实物标本等与图表相结合,展示了武夷山保护区的历史演变和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植被等概况。第二厅为生态景观厅,采用全景画和立体表现手法,浓缩再现了武夷山保护区典型的中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景观,选择植物垂直带谱明显的武夷第一峰——黄岗山为模本,配以鸟声和虫鸣、蝉声等,表现武夷山保护区……[详细]
    遇林亭窑址
      遇林亭窑址,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窑址之一。位于位于武夷山市星村镇北约5公里的遇林亭,紧邻风景秀丽的莲花峰,分布面积近6万平方米。这里有一条小溪自南往北流过,沿溪有6座小山岗,堆积着数以万计的匣钵和碗垫,有的深达3-5米。四周层峦叠嶂,中有小溪注入崇阳溪,有古道通往武夷山市区。废窑堆积自南而北分布于8座山丘上,范围约6万平方米,堆积层厚1至5米。该窑发现于1959年,以后多次复查。局部受破坏,大部分保存良好。1958年全国文物普查被发现后,于1961年5月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全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发掘地段内,发掘清理了宋代两座半地穴平焰斜面龙窑,其中一座长73.2米,另一座长达113.1米。两座窑基宽均为2米.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古窑址之一。经发掘出……[详细]
    朱熹纪念馆
      导游:朱熹纪念馆位于武夷宫古街北端,宋代六大宫观之一的冲佑观原址。冲佑观始建于唐天宝七载(748年),史称名山巨构。1200多年以来,历经兵燹、火毁,屡经修复、重建。20世纪80年代末,有关部门投资百万,在冲佑观法堂重建宫宇,辟为朱熹纪念馆,是全国最大的纪念著名理学家朱熹的建筑物;朱熹纪念馆位于福建省北部武夷宫古街,为仿宋宫殿式建筑,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南北长约35米,东西宽约25米,占地约875平方米,由前厅、两廊、庭院、展厅等组成。纪念馆高悬“朱熹纪念馆”横匾,5个大字庄重而苍劲有力。殿前大门两侧悬挂3幅抱柱联,一幅是赵朴初撰并书,联曰:“千古敏以求,性天学述二程子;三字‘不远复’,心地功行九曲溪。”一幅为清康熙御笔:“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规。”还有一幅是中国……[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