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旅游

内蒙古自治区博物馆景点介绍

蒙元文化博物馆
  蒙元文化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一家民办博物馆,于1998年开始筹建。蒙元文化博物馆位于呼和浩特金川开发区,占地面积132,000平方米。以整体搬迁的形式将呼和浩特旧城改造时拆除的明清建筑800多间移到馆内,以反映三百多年前呼和浩特的城市旧貌。馆内藏有蒙元时期印章、符牌、服装、金银器、石雕、陶瓷、绘画、兵器等文物5,000余件,涵盖了蒙元时期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科技等诸多领域。尤其是蒙元时期的纳石失织金锦和各类丝、毛织品藏品丰富了我国馆藏服装纺织品的种类,填补了部分历史时期服装纺织品收藏的空白。蒙元时期无论是在世界史上还是在中国历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中国馆藏文物中,蒙元时期的文物数量很少。蒙元文化博物馆以其独特和极具价值的藏品,极大地丰富了我国蒙元时期的历史文物收藏。现该……[详细]
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
  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始建于2003年,以蒙古文“汗”字(帝王之意)的造型,堪称当代蒙古族典型建筑之一,是国内外唯一专题收藏、研究、展示蒙古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馆内珍藏的成吉思汗以来的蒙古历史文物和精美独特的民族器物,为继承和弘扬蒙古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基地。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坐落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景区,是以蒙古历史文化为主题,以旅游景区为依托,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的博物馆,由内蒙古东联旅游集团投资建设,2005年6月18日正式开馆,建筑面积5800平方米,总投资5000多万元,是内蒙古大型民族文化专题博物馆之一。蒙古历史文化博物馆,由“走向世界的历史伟人”、“亲切的关怀”、“成吉思汗陵变迁”、“成吉思汗陵园建设”、“神秘的成吉思汗祭奠”、“守灵人达尔扈特”等六……[详细]
辽中京博物馆
  宁城县辽中京博物馆是1988年在县管理所文物陈列室基础上建立的,博物馆设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辽中京遗址内,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200平方米。博物馆建立以来,先后举办了宁城出土文物、辽代文物、古生物化石、辽宋人物腊像等陈列展览,同时还举办了宁城社会经济成果、国防教育、书画作品等展览以及兄弟旗县博物馆馆藏文物精品展30余次。2006年国家文物局将辽中京博物馆列为“县级博物馆展示服务提升项目”。展示服务提升后的辽中京博物馆突出了地方特色,有“草原青铜器”、“古都辽中京”、“契丹风云录”、“白垩纪遗踪”等4个专题陈列。草原青铜器展,从兵器、礼器、车马具、生活生产用品、装饰品等几个方面全面展示了我国北方青铜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面貌。古都辽中京展,以辽墓觅踪、古都雄姿、辽塔探密、市井生活……[详细]
内蒙古龙源博物馆
  内蒙古龙源博物馆位于敖汉旗四家子镇热水汤村,与国家AAA级景区敖汉温泉城毗邻。北距新惠镇42公里,南距辽宁省朝阳市58公里,西距赤峰市130公里。内蒙古龙源博物馆是首家以“内蒙古”冠名的民营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史前文化私人博物馆。由赤峰龙源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于2013年开发建设。馆区总占地面积33350平米,总建筑面积23551平米,总投资1.6亿元,建设有博物馆、龙源酒店、玉石工艺品展馆、玉石工艺品加工厂、玉石工艺品展销一条街、创研培训中心等。龙源博物馆是北京大学中国精算研究发展中心艺术品投资学研基地、清华艺术品鉴赏与收藏高级研修班考察活动点和赤峰学院历史学院考古教学实习基地。龙源博物馆内收藏有古生物化石和新石器时代(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青铜时代(夏家店下层文化、……[详细]
牧民根雕博物馆
  牧民根雕博物馆骏马、骆驼、雄鹰、牛羊、马鞍、马头琴……在乌审旗嘎鲁图镇巴音嘎查牧民达布的家里,摆满了形态逼真的根雕作品。2006年,达布又在自家草场建设根雕博物馆,他想借此留住心目中的草原,并唤醒人们保护生态的意识。达布的家乡乌审旗在毛乌素沙漠腹地,过去这里生长着茂密的鼠李树,如今大多都枯死了。生长在干旱地区的鼠李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树种。为了给它赋予新的生命,达布选择根雕作为自己的职业。“我的灵感是在放羊的时候突然蹦出来的。”今年36岁的达布憨憨地说。达布在牧场上放牧羊群,无聊的时候便经常盯着那些形态各异的鼠李木枯树干和被风吹雨淋露出地面的枯死的树根,想像着它们曾经的枝繁叶茂。他雕刻的第一件作品是一只啄木鸟。现在看来,那件作品是那么的粗略,只是有一点点的形似而已,但从那件作品之后,他一发不可收……[详细]
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
  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由蒙古族收藏家斯琴塔娜女士投资兴建,著名建筑设计师张鹏举先生担纲设计,从设计到落成,历时两年,于2012年7月建成开馆。坐落于呼和浩特市如意开发区滨河东路,占地面积18亩,分为三层框架式结构,建筑面积为9600平方米。该博物馆是呼和浩特市首家民营博物馆,也是呼和浩特市的重点文化工程项目。博物馆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草原文化和中国古近代历史文化为主题,主要开展馆藏文物及近现代书画展览,相关领域研究、专题学术会议及文化交流等活动。斯琴塔娜艺术博物馆该博物馆占地18亩,成三层框架式结构,建筑面积9600平米。包括展览陈列区、藏品保管区、文宝技术区、艺术研究部、教育部等9个分区。展览陈列区展出了中国传统绘画、中国当代油画、中国唐卡艺术及中国辽代壁画中一大批极具艺术价值及影响力的作品……[详细]
萨满文化博物馆
  萨满文化博物馆投资1200多万元的萨满文化博物馆于2005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建设在2007年6月份完工,萨满文化博物馆总高为26.5米,其中萨满铜像高21米,展馆建筑面积740平方米。萨满文化博物馆处在青山碧水之间,景色怡人,集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蒙古、满、朝鲜、锡伯、赫哲八个民族的萨满文化展品于一身,博物馆共分为六个单元进行展示,搜集制作了26件萨满服饰及萨满神偶、神鼓、图片、文字资料等300余件,并以丰富的展品、生动的文字说明、大量图片资料充分向人们述说着人类远古的文明。北方少数民族的原生态信仰文化。萨满文化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化现象,中国北方民族历史上发生和发展的原初信仰属于这一文化范畴。萨满文化与氏族血缘制度和狩猎、游牧文化的生产力有着密不可的联系,并与他们的历史文化有……[详细]
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
  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内藏有一件极其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迄今国内外首次发现的“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语金质圣牌”。在该馆二层展厅里就陈列着“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语金质圣牌”的相片图册。该博物馆是公益性质的公共服务场所,常年向社会免费开放。该博物馆以实物陈列和影像资料相结合的形式,展示中国北方民族以及蒙古民族游牧文明。该博物馆共有三层展厅,其中第二层晨厅“马背颂”是主展厅。有匈奴时期的青铜刀、青铜带饰、青铜箭镞、龙纹铜酒杯、精美的黄缎绣花香囊、元代金带饰、元代交钞以及迄今国内外首次发现的“元代八思巴字蒙古语金质圣牌”等。展出了蒙古民族在长期的游牧生活条件下所创造、使用过的各种民俗实物。一件件历经沧桑的民俗实物,展示着马背民族昨天生产、生活的历史画面,为参观者诉说大草原往日的传奇故事。第一层“毡乡情”展厅……[详细]
翁牛特旗博物馆
  翁牛特旗博物馆位于翁牛特旗乌丹镇清泉路与滨水街交汇处,东临清泉路,北临滨水街。由陈列展厅区、文物库房区、观众服务区、业务办公区等部分组成,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历史类博物馆。其前身是文化馆文物组,1984年6月从文化馆分出,成立翁牛特旗文物管理站,并于1996年正式对外开放。2000年8月,更名为翁牛特旗博物馆,现归属于翁牛特旗文化旅游体育局管理。翁牛特旗博物馆新馆建设项目工程于2011年10月开工建设,2013年11月竣工,2014年4月16日新馆正式免费对外开放。博物馆共有四个文物展厅,一楼展厅《见龙在田》:分为“文明之光”、“草原青铜”两个单元,主要展示翁牛特地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文物,突出翁牛特旗是最早孕育中华文明的地区之一,以及在北方草原文化史……[详细]
敖汉旗博物馆
  敖汉旗博物馆位于新惠镇惠文广场北侧,使用面积3000平方米。馆内现藏文物5000余件,文物标本10余吨,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112件,二、三级文物400多件,并有100余件属全国珍贵文物,是全国优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博物馆辟有展厅面积2000平方米,分为五个陈列厅:第一、二展厅为“史前通史陈列”,主要展现小河西文化(距今9000年)、兴隆洼文化(距今8000年)、赵宝沟文化(距今7000年)、小河沿文化(距今5000年)。第三陈列厅展现的是“八千年原始聚落”,根据考古资料,复制兴隆洼人狩猎、渔猎及农耕的生活场景。第四陈列厅是“画笔下的大辽风情”,展出辽墓壁画真品50幅。第五陈列厅是“马背上的帝国风云”,展出辽、金、元三代文物精品100余件,再现契丹王朝的雄风、蒙元帝国的辉煌。在众多的古文化遗址……[详细]
米仓县旧址博物馆
  米仓县政府旧址位于三道桥镇杨家河畔,总占地面积2100平米,建筑面积708平米,整体建筑由正房、东西房、大门及倒座组成的四合院。2016年杭锦后旗投资800万元实施米仓县政府旧址恢复工程。历经一年多的工程建设,文物本体抢险加固和展陈布置初步完工,已具备开放条件。米仓县政府旧址博物馆主要展示杨家河开挖相关史料、米仓县政府部分办公场景和有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内容,博物馆共陈列文物、实物及图片1000多件,侧面反映了米仓县的历史沿革和风土人情。2017年8月6日,杨家河开挖百年纪念暨米仓县旧址博物馆落成揭牌仪式在三道桥镇举行。1917年开始,杨满仓、杨米仓先生祖孙三代带领穷苦百姓历时13年,克服了艰难困苦,修建了全长64公里、灌溉65万亩耕地的杨家河。百年来,杨家河哺育了杭锦后旗大地,挡住了太……[详细]
巴林右旗民俗博物馆
  巴林右旗民俗博物馆位于大板镇大板街东段北侧清代古建筑群—康熙行宫院内,总建筑面积4700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400平方米。2003年,由旗人大常委会原主任那·恩和筹建。2005年,旗政府出资征集文物,2006年6月正式开馆。2011年5月经自治区文物局正式批准成立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以蒙古族民俗文物为主体的旗县级国有民俗博物馆。2014年10月,被国家旅游局批准为2A级旅游景区。自2006年开始,实现全天免费开放,年均接待参观者20000人次。目前,馆藏文物2000多件(套)。经专家鉴定,51件(套)被确定为珍贵文物,其中,国家二级文物14件(套),三级文物37件(套)。巴林右旗民俗博物馆以巴林民俗为主题,展现了浓缩的巴林右旗生态变迁史与草原文明发展史,包括巴林右旗三百年沿革、农林畜牧、……[详细]
内蒙新州博物馆
  内蒙新州博物馆成立于2010年8月,内蒙古民办博物馆协会理事单位,赤峰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旗级文明单位。新州博物馆是敖汉旗第一家民办博物馆,敖汉境内的辽代武安州遗址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最早建立的头下军州,史上又称新州,故采其建立最早、历史承载厚重之意,取名为“新州博物馆”。新州博物馆藏品一万余件(套),其中珍品300余件套,涵盖了敖汉境内发现的小河西、兴隆洼、赵宝沟、红山、小河沿等5种史前文化至辽金元明清时期得文化遗存,文化系列完整,地域特色鲜明。新州博物馆成立以来,积极参与文化和社会建设,受到地方政府的表彰奖励。2013年开始建设博物馆新址,2014年10月投入使用。新馆总建筑面积9360平方米,展厅面积5120平方米,内设6个展题。其中“敖汉部落”是一个具有浓郁地方历史文化特色的专题展,意……[详细]
克什克腾旗博物馆
  克什克腾旗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经棚镇。克什克腾旗博物馆成立于1984年4月1日,是由原旗文化馆文物组发展而来。隶属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文化与体育局。克什克腾旗博物馆设在清代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修建的庆宁寺内。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占900多平方米。该馆曾出版《克什克腾旗文物志》及发表几十篇考古学术性文章。博物馆是一幢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二层楼建筑,设有博物陈列馆,展示出历史文物、革命文物、动植物标本、矿产标本及本地区轻工产品等;出土文物展,陈列古生物化石标术,新石器时代的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和小河沿文化器物,早期青铜器文化的夏家店下层文化、夏家店上层文化及辽、金、元、明、清文物。“克什克腾旗历史文物展”是克什克腾旗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详细]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
  鄂伦春民族博物馆鄂伦春民族博物馆位于阿里河镇中心地带,建筑面积2800多平方米,分设有鄂伦春民旗博物馆、鄂伦春自治旗50年成就展馆和鲜卑民族博物馆。鄂伦春民族博物馆内,分为-猎民、攫取经济、传统工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五个部分,以实物形式直观地展现了鄂伦春民族在定居前的生活模式及狩猎文化。鄂伦春自治旗50年成就展馆,用鄂伦春自治旗成立50年里,各阶段发展变化的图片,一目了然地把鄂伦春自治旗50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展现出来,每张照片均配有文字说明,同时为鄂伦春旗今后的发展规划出蓝图。鲜卑民族博物馆里陈列着鲜卑民族的生产生活用具,再现2000多年前鲜卑民族的生产生活方式及经济状况。鲜卑属东胡一支,秦末汉初之际,匈奴与东胡发生战争,东胡败,一支退居乌桓山,历史上称为乌桓族,一支退居在大鲜卑山称之为鲜……[详细]
扎兰屯市博物馆
  扎兰屯市博物馆扎兰屯市博物馆位于市区北部,国家4A景区吊桥公园南侧,建于1905年,同吊桥同期修建,为砖瓦结构二层小楼。小楼闪檐飞角,雕木镂花,属斯拉夫建筑风格,原为中东铁路沙俄贵族消遣娱乐之处。1955年后曾为0布特哈旗委、0扎兰屯市委办公处。1955年后曾为0布特哈旗委、0扎兰屯市委办公处,1988年后为扎兰屯市政协办公处,2005年5月维修后作为博物馆。博物馆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80平方米,展览面积400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000余件(套),博物馆分为历史展厅、中东铁路展厅、民族服饰展厅、成就展厅4个展厅。展厅内风格各异,厅内造型与馆藏文物浑然一体。扎兰屯市博物馆作为公益性博物馆、纪念馆,决定从今年国际博物馆日——2008年5月18日开始,正式对全社会免费开放,将可实现……[详细]
额尔古纳民族博物馆
  额尔古纳民族博物馆(内蒙古俄罗斯民族博物馆)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拉布大林办事处哈撒尔路215号。占地面积3800平方米,建筑面积7900平方米。内设“额尔古纳古代历史展厅”、“俄罗斯民族民俗展厅”、“额尔古纳近现代展厅”、“城市规划展厅”、“国家矿山公园展厅”、“俄罗斯文物展厅”六个主题展厅。参展文物925件套。各展厅以丰富的馆藏陈列,图文并茂的展览形式,声、光、电技术及浮雕、雕塑等多元融合的表现手段,全面展示了额尔古纳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鲜明独特的民族民俗文化魅力、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额尔古纳千百年来的历史变迁、文明发展均浓缩在这部“百科全书”之中。作为一个面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公益机构,额尔古纳民族博物馆立足于本土文化,以传承蒙源、俄罗斯族民俗文化,打造全国首个俄罗斯民族……[详细]
敕勒川博物馆
  敕勒川博物馆位于土默特右旗政府所在地——萨拉齐镇,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1.8万平方米,于2011年10月28日正式建成开馆,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座以区域性历史文化为背景的博物馆。敕勒川博物馆共分历史厅、革命史厅、民俗厅、成就厅、临展厅、城市产业未来厅以及共享序厅7大展区,馆藏汉、北魏、唐、辽、金、元、明、清各类文物真品、图片书画以及民俗物品3800余件,全景展示了敕勒川地区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的各类代表性文物,多角度、多层次展现了敕勒川文化多姿多彩的历史脉络,重点演绎了敕勒川地区悠久而厚重的游牧文化、农耕文化、西口文化、黄河文化和土右旗的二人台戏曲文化;立体展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右旗60年建设的辉煌成就,精彩再现了敕勒川地区魅力无限的民俗活动。……[详细]
敕勒川民俗博物馆
  敕勒川民俗博物馆位于土默特左旗台阁牧乡达尔架村。1990年7月8日正式开馆。呼和浩特地区自明代中叶以来,逐渐形成蒙汉杂居、农牧并举的经济形态。建国以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许多古老的民族民俗文物渐趋消失。为了抢救这些民族民俗文物,对后代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蒙古族老干部、原内蒙古博物馆馆长文浩在自己家乡住宅基础上兴建了这座博物馆。馆舍院落内有正房5间,收藏和展出各类文物400余件,有反映各民族婚丧嫁娶的风情,有农牧业和商业活动的历史,有各种农具、用具、书本、帐册、车辆等实物,有刺绣、窗花等民间工艺品等。敕勒川民俗博物馆富有浓郁的地方风土民情,古朴无华,特色鲜明。很值得中外游客到此一游。……[详细]
内蒙古酒文化博物馆
  内蒙古酒文化博物馆是内蒙古地区最早的企业博物馆。馆内保存着不同朝代,内蒙各地与酒密切相关珍贵文物,它的镇馆之宝---汉代古酒更将河套酿酒史追溯到了西汉时期,也为华夏酒源地找到了实物证据。内蒙古酒文化博物馆位于杭锦后旗河套酒业工业园区内,属自治区级博物馆,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家企业博物馆,面积1150平方米,总投资120万元,于2002年8月建成。门厅以汉代古典建筑为特色,雄伟、挺拔;馆内以“金樽美酒、骏马天骄—内蒙古酒文化”为主题,分为“草原酒艺、千秋传统”,“容酒器具、容尽沧桑”,“饮酒器皿、赏心悦目”,“酒风酒俗、民族豪情”,“佳酿飘香、情系九州”五个单元,概括了内蒙古酒文化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具有鲜明的草原民族性格豪迈的特色,成为宣传和展现内蒙古民族地区酒文化的专门场所。2004年10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