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红色旅游景点

晋绥日报社旧址
  晋绥日报社旧址时代:1940年地址:吕梁市兴县高家村镇高家村村内晋绥日报社旧址位于兴县高家村镇高家村村内。《晋绥日报》(原名《抗战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为了统一根据地宣传工作,中共晋西区党委于1940年9月18日创办了机关报——《抗战日报》,贺龙亲笔为之书写了“人民呼声”的题词。《抗战日报》于1946年7月1日改名为《晋绥日报》,内容主要是社论、国际国内新闻、地方消息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指导地方的工作。晋绥日报社下设部、总编室、采访通讯部、采买供给部和印刷厂。晋绥日报社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推动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宣传阵地。晋绥日报社是晋绥日报宣传精神文化的物质依托,是统一根据地宣传工作的载体,是有特色价值的爱国主义教育……[详细]
清徐县烈士陵园
  清徐县烈士陵园位于清徐县清源镇平泉村、北营村之间。1948年6月17日至7月21日,为了保卫晋中麦收、解放晋中人民,徐向前率华北军区第1兵团发起晋中战役,共歼敌正规军七万余人、非正规军三万余人,俘阎锡山野战军赵承绶以下将官16人,毙敌师长以上军官9人,歼敌主力第7集团军总部及5个军部、9个师部、2个总队部,解放了孝义、汾阳、文水、交城、清源、晋源、徐沟、忻县、榆次、太谷、祁县、平遥、介休、灵石等14座县城,为解放太原做好了充分准备。1958年,为将分散在全县各乡镇的烈士遗骸集中埋葬、供后人凭吊,始建清徐县烈士陵园,主要安葬在晋中战役中牺牲的革命先烈。陵园共安葬烈士476人,其中前面主墓区安葬的是6名团级军队干部和4名正、副县级干部,还有排以上干部117名、无名烈士90名。1996年,此处被山……[详细]
阳曲县委、县政府旧址
  阳曲县委、县政府旧址位于阳曲县大盂镇原上村南巷,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抗日战争时期,阳曲县东西两山分属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和晋西北 (晋绥)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以同蒲铁路为界,铁路东成立晋察冀阳曲县抗日民主县佐公署 (习称东阳曲县),同年改称东阳曲县抗日民主政府,驻今阳曲县温川乡麻黄沟,隶属晋察冀边区第一专署;同蒲铁路西成立晋绥阳曲县抗日民主政府(习称西阳曲县),县政府驻今古交市阁上乡狮子村,隶属晋西北第八专署。1948年8月1日,太原区党委、区行政公署成立(后更名为晋中区党委、晋中区行政公署)。为了更好地支援太原解放战役,东、西阳曲县合并,华国锋任合并后的中共阳曲县委书记,张天槐任合并后的阳曲县政府县长。合并后的中共阳曲县委隶属中共太原(晋中)区党委第一地委,阳曲县政府隶属太原(晋中)……[详细]
太原解放纪念馆
  太原解放纪念馆位于太原市东山牛驼寨,其前身是牛驼寨烈士陵园,建于1959年,1988年改扩建,占地面积9.3万余平方米,分为纪念碑区、展览区、陵墓区三部分。整体建筑雄伟壮观、跌宕起伏、错落有致,给人以肃穆之感。纪念碑区由凯旋门,太原解放纪念碑主碑、副碑等建筑组成,徐向前元帅手书“太原解放纪念碑”鎏金大字装点丰碑。展览馆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展出428张历史照片和120多件实物,反映了太原战役的全过程。1994年9月6日,徐向前元帅铜像落成。该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太原革命烈士纪念碑造型独特,形似巨大钥匙的碑上镌刻“解放太原纪念碑”鎏金大字,碑高49.424米,寓意大原解放的日子,与暗红色的钥匙碑一起象征太原获得解放从此通往幸福之门。题词下悬挂着直径为8米的不锈……[详细]
阳曲县烈士陵园
  阳曲县烈士陵园位于阳曲县城西北角。为安葬解放太原战役中牺牲在太原市境内风格梁、虎儿梁等地的烈士,1960年春,在阳曲县城西南处修建了阳曲县烈士陵园,安葬在解放太原战役中牺牲的、全国17个省、市的革命烈士1214名,其中有名烈士676名、无名烈士538名。1988年3月,徐向前元帅为陵园题词“为解放太原而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1995年,阳曲县委、县政府将搬迁陵园列为双拥重点工程,1998年主体工程完工并进行了搬迁。新建陵园坐北向南,主体建筑为东西对称的单层仿古建筑,总体布局分四个院,有展示抗日战争时期阳曲县人民生活和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战斗场景的抗日战争陈列馆、展示解放太原时指挥员指挥战斗和战士攻城场景的解放战争陈列馆。1988年此处被太原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革命烈士纪念建筑重点保护单位,1998……[详细]
太原黄坡烈士陵园
  黄坡革命烈士陵园太原市黄坡革命烈士陵园位于万柏林区义井村西。1959年春,根据太原市委的精神,河西区政府将太原战役牺牲时散埋于姚村、晋祠、晋源、小井峪等11个乡36个村的革命烈士,集中安葬于黄坡,建成了黄坡革命烈士陵园。陵园安葬着407位革命烈士,其中有抗日战争时期牺牲的八路军某部团参谋1位、解放太原战役中牺牲的革命烈士402位、新中国建设中为保卫人民生命财产牺牲的解放军战士4位。2009年兴建大型花岗岩浮雕“解放太原战役纪念墙”,浮雕图案分“战前动员”、“外围战斗”、“分化瓦解”、“攻克太原”4部分,用44幅相对独立、彼此联系的画面,形象地再现了解放太原战役的全过程。1991年,黄坡烈士陵园被公布为区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太原市委、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详细]
梅洞沟烈士陵园
  梅洞沟烈士陵园位于古交市邢家社乡新华村梅洞沟自然村北300米处。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向太原前线发出“将外围据点再攻占若干,并确实控制机场,即停止攻击,进行政治攻势”的指示,太原战役前委命令晋中军区3个独立旅投入西山作战。在西山作战中,晋中军区部队付出了较大的伤亡代价,独三旅第42团两个主力营伤亡过半,第43团1营伤亡七十余人。1949年1月19日,阎军对晋中部队西山一线阵地进行反扑,守卫位于古交、太原交界处的狼坡山的晋中军区 “秦河部”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连续击退阎军的反扑,保障了兵团炮兵阵地的安全。战斗结束后,晋中军区部队将西山作战时牺牲在梅洞沟附近的烈士就近存棺后暂厝于古窑洞内。2007年11月,有关部门在梅洞沟发现暂厝于6眼古窑洞中的六十多个烈士棺木,古交市委、市政府决定暂……[详细]
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
  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40年地址:吕梁市柳林县孟门镇石安村1940年1月,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孟门镇石安村成立,下设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旧址、财政局旧址、司法科旧址、税务科旧址、公安局旧址等机构。抗日战争期间,石安村为离石的抗日指挥中心,组织发动群众建立了抗日救国各救会组织,以抗日救国为宗旨,动员全县人民抗战,先后有2200余名青壮年参加了中共领导的抗日军队,为保护延安和晋绥分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45年9月中旬县政府机关迁出石安村。离石县抗日民主政府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一块可靠巩固的抗战大后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组织领导抗日反顽、减租减息、土地改革等,把一个穷乡僻壤的晋西建成了一处沸腾着抗日救亡的热潮、回响着--涛声的一个团结、民主、进步的抗……[详细]
贺龙路居
  贺龙路居地位于阳曲县北小店乡北小店村,建筑面积120平方米。1937年8月22日,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红二方面军所属部队和陕北红军第27军、第28军及独立第1师、第2师、赤水警卫营和总部特务团1个营改编为第120师,贺龙任师长,肖克任副师长,周士弟任参谋长,关向应任政训处主任,甘泗淇任副主任。9月,贺龙率120师渡过黄河进至忻州以北地区,10月,率部挺进同蒲路北段配合忻口战役,师部驻扎在五寨。太原失陷后,八路军总部指示第120师在太原附近开辟游击战争,并担负开辟晋西北根据地的任务。11月中旬,贺龙率部经岢岚去岚县。期间路经阳曲北小店镇,贺龙在“永泉昌”商号住了两天,临走时留下第715团第3营,帮助北小店成立战地动员委员会,同时发动组建游击6中队,在岔上组建游击7中队。旧居建筑形……[详细]
李连寿烈士墓
  李连寿烈士墓位于阳曲县北小店乡梁庄村东。李连寿(1916-1943),阳曲县北小店乡梁庄村人。12岁跟随在太原做买卖的舅舅在太原校尉营小学上学,1931年考入太原国民师范,1935年入上海大学学习钢铁冶炼,1937年毕业分配到太原炼铁厂任技术员。1937年11月,他回到家乡成立了战地动员委员会。1940年后,李连寿先后任西阳曲抗日民主政府公安科长、财政科长和建设科长。1943年阴历七月,李连寿到龙王堂村征收粮草,因汉奸告密被日军抓捕,关押到太原日军司令部监狱。在狱中,李连寿受尽了敌人的严刑拷打和精神折磨。但他坚贞不屈,在狱中墙上写下了“七月廿三遭奇祸,关口连日送宏部,日复锅巴三缺水,光闻臭气睡自由”的诗句。1944年农历八月,年仅27岁的李连寿被敌人在狱中折磨致死。李连寿牺牲后,族人将其遗体……[详细]
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机关旧址
  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机关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42年地址:吕梁市兴县蔡崖乡蔡家崖村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机关旧址是抗日战争时期晋西北政府及军区所在地,军区司令部驻扎在蔡家崖牛家大院。1942年晋绥军区司令部驻扎蔡家崖,军区主要所属机关及附属机关在此办公。该旧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248平方米,建筑面积835平方米。现存为清代遗构,共有三院,均为砖砌。晋绥边区政府及军区机关旧址作为抗日战争时期重要的政府及军区所在地,是抗战相持阶段领导边区人民进行艰难抗战、开展大生产、加强基层民主政权建设重要的实物见证。晋绥边区党政军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蔡家崖-和战斗时间最长的将近十个春秋,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晋西北地区的民主建政工作及生产-建设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详细]
八路军总司令部北村旧址
  八路军总司令部北村旧址(并入武乡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第六批国保)时代:1938年——1939年地址:潞城市店上镇北村1938年10月至1939年7月8日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太行,开辟华北抗日根据地,辗转56个村庄后,-总司令由长治市郊区移驻北村。是八路军总司令部东征第一次长期驻扎的地方,而后转移武乡县砖壁村。-总司令、彭德怀副司令、左权副总参谋长、0中央北方局书记-、129师师长-、政治委员-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的游击战争和“反围剿”、“反磨擦”斗争,为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北村旧址现保存6个院落,共有房屋175间,分别是总部、北方局、缮食科和警卫连、总部军法处、鲁艺驻地,占地面积约4800平方米。……[详细]
郑村烈士陵园
  郑村烈士陵园位于小店区黄陵街道办事处郑村社区西峰街25号。1948年10月5日,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发起小店镇之战,拉开了太原解放战役的序幕。10月15日,小店镇之战结束后,解放军挥师北上,由南北插入东山西侧的孟家井,以切断东山之敌归路。经过两昼夜战斗,完成了切断东山之敌归路的任务,粉碎了阎军经营多年纵横数十里的坚固防御体系。1960年,太原市人民政府决定建立郑村烈士陵园,将孟家井、王虎梁、北格等地散葬的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烈士的遗骨迁此安葬,奠基树碑。烈士墓分布于墓区北部,建有墓冢1265座,共安葬烈士1531名,其中280名无名烈士分葬于后排14座大墓中。1988年,此处被公布为区文物保护单位,被太原市政府公布为市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太原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
  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坐落于长子县城北关外的北高庙遗址上。因该庙坐落在古城北,地势高昂,故统称为“北高庙”。 北高庙顶部海拔1080米,为全城制高点,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本侵略军占领。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部队于1945年8月22日抢占长子,占据北高庙,9月13日,作为上党战役主战场之一的“北高庙攻坚战”在此打响。为了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缅怀先烈业绩,中共长子县委、县民主政府于1946年元月将“北高庙”辟为革命烈士陵园。在这里铭记着2328名烈士的英名,掩埋着部分先烈的忠魂。1991年薄一波为北高庙题写了“长子北高庙烈士陵园”的门匾。1997年、2006年进行了改陈扩建。为山西省重点革命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
黎城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
  上党战役指挥部旧址(第五批省保)时代:1945年8月-10月地址:长治黎城县县城正街天主教堂北侧上党战役时,邓小平曾在这里作战前部署。指挥部旧址,坐西朝东,并列两个单元,皆为两进院落,北院后为二层出厦楼房七间,南北两侧也为二层楼房各三间,中有过厅七间,前有南北厢房各三间,邻街房包括门楼七间,俗称开裹三。南院布局形制相同,规模比北院略小,门楼已改建,正房、过厅、邻街都为五间,称五裹三。两院皆保持清末民初地方民居建筑风格,总计房屋54间,占地面积1652平方米,正楼位于最西端地势最高处,突出了重要地位。两侧由南、北厢房等建筑组成。院落整体排列有序,房屋错落有致。民居建筑做法朴实、简约,保持了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的特征,真切的表现了时代风格。……[详细]
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
  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总部离开五台山区,开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走后,聂荣臻留下建立晋察冀军区。现在台怀以南15公里的金岗库还保留着晋察冀军区总司令部旧址。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五台县南茹村。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总部在-总司令率领下于9月22日到达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翌日,到达五台县城。五台县举行了欢迎大会。-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当日下午,总部驻南茹村。-和彭德怀等同志在这里战斗40余天,他们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创建了五台游击队。一二九师曾路居五台东冶镇,一二九师副师长-回到久别的故乡,在东冶沱阳学堂作了抗日救国的演讲。后来,就在南茹村指挥了著名的平型关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等战役。2013年5月,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岳烈士陵园
  太岳烈士陵园   太岳烈士陵园位于沁源县城十字街西北。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太岳区党委为纪念在中国革命战争中牺牲于太岳革0据地的先烈,建造了这座烈士陵园。   陵园于1949年8月1日奠基动工,同年12月15日正式竣工。陵园座北向南,可分三个部分。进入园门,两侧是古色古香的二层小楼,正面是屏风。屏风开左右两门,供行人通行,屏风后小广场北面是纪念堂, 从纪念堂两侧大门入内,院中高耸着烈士亭。烈士亭坐落在9级台阶之上,呈方型,每面四柱通天。亭高三层。登阶入亭,居中是烈士纪念碑一通,四壁是-、安子文、刘开基等同志的题词。-同志的题词是“为抗日战争和为解放战争而牺牲的烈士们永垂不朽”。在烈士亭前左右两侧建有两座纪念亭。亭的台基低于烈士亭,为四柱四门方型结构。左边的叫“光荣亭”,是为纪念抗……[详细]
汾西县抗日游击队活动旧址
  汾西县抗日游击队活动旧址位于汾西县对竹镇刘家庄村,时代为1937年——1946年,类别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马王庙、义和桥、贾在中等29个革命故居及民居院落,游击支队医疗驻地(野火台28孔土窑洞),七沟八梁一面坡上零星分布的土窑洞67孔。汾西县抗日游击队活动旧址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以刘家庄马王庙文物本体外墙为界,北向外延伸600米;东向外延伸260米;南向外延伸270米;西向外延伸740米。南北长约929米,东西长约1020米,面积941093平方米。建控地带:以保护范围为界,北向外延伸1020米;东向外延伸467米;南向外延伸260米;西向外延伸250米。南北长约2200米,东西长约1735米,面积4121734平方米。……[详细]
八路军总部办事处故县旧址
  八路军总部办事处故县旧址八路军总部办事处故县旧址(第四批省保)时代:1937——1946年地址:长治市郊区黄碾镇故县村1937年11月8日,-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率八路军总司令部挺进上党后,办事处就驻扎在故县村二仙庙内。先后有电话局、抗大一分校等机关在此进行办公和抗日活动。1946年,八路军前方总部在此创建了太行根据地第一个军工铁厂——-铁厂(现长治钢铁厂前身),当时日出铁200吨,造炮弹100多发,为解放战争作出过较大贡献。铁厂迁走后,中国人民解放军7016厂又将二仙庙作为建厂筹备场地多年使用。二仙庙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坐北朝南,分上下两进院落,现存正殿、耳殿等殿宇40余间,占地面积为2000平方米。……[详细]
陈毅路居地(兆峰兵站)
  陈毅路居地(兆峰兵站)位于古交市原相乡兆峰村。抗日战争时期,晋绥八分区负责保障延安和各根据地之间的交通安全,担当着接送过往干部、文件、物资等任务。这条交通线在八分区境内不仅要经过汾河、同蒲铁路、太汾公路等日军的-线,还要通过近百里行程的平川敌占区。为了完成繁重的护送任务,八分区在兆峰等地设立兵站,由武装部队组成的交通队接待、转送过往干部和物资。1943年11月8日,毛泽东电请新四军代理军长陈毅到延安参加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4年2月11日,陈毅一行由太行二分区同蒲支队护送过汾河进入晋绥八分区,因气候寒冷,有人冻坏了脚,陈毅一行只得以牛车代步。在八分区交通队的接应下来到古交兆峰兵站。在兵站,陈毅触景生情,怀古喻今,写下《过汾河平原》。……[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