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红色旅游景点

闪坑村烈士纪念碑馆
  永嘉县岩坦镇闪坑村,地处永嘉县北部革命老区,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刚建立时,该村的戴宝传、戴显汉、戴时松、戴家云等一批青年即参加了革命斗争。1938年,该村戴寿椿、戴成波等一批青年毅然参加皖南新四军4支队。1939年,谢用卿到该村发展党员,建立党支部,指派谢用鲁任党支部书记。 1942年,中共瓯北县委宣传部长徐寿考驻此进行革命活动。翌年,中共瓯北县委书记胡景瑊也秘密转移到此开展革命斗争。丽水地区党的领导人傅振军及中共缙云县委书记李文辉也曾到此与胡景瑊会面,研究永(嘉)、青(田)、丽(水)、仙(仙居)、缙(云)边区抗日反顽斗争问题。1945年3月2日夜,国民党顽固派派兵袭击屿北,屿北武装民兵奋起自卫反抗,闪坑村也组织武装民兵赶赴屿北,参加武装斗争。解放战争时期,闪……[详细]
浙南红军游击队成立遗址
  1932年3月,共产党员叶廷鹏等在麻步镇渔塘凤山头陈体昌家成立了浙南红军游击队,队长叶廷鹏,副队长黄先河、徐岩夏。浙南红军游击队的根据地在平阳北港的麻步、渔塘、朝阳山、凤林、包垟和钱库(今属苍南县)及瑞安公阳一带。在中共浙南委员会领导下,浙南红军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在1935年至1936年期间,吴毓、陈铁军、陈急冲、黄耕夫、杨进、董启文、王泰然、傅狂波、张炽昌等先后从北京、南京等地来到浙南参加革命,使游击队得到迅速发展。1935年6月,陈铁君任队长。此后,游击队多次主动向国民党反动统治主动出击,取得辉煌战果。红军游击队在艰苦的条件下,不断地打击敌人,为民除害,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斗志,也扩大了游击根据地,有力地支援了红军挺进师和闽浙边临时省委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围剿”的斗争。 1937年3月……[详细]
红军山洞医院旧址
  1937年2月,挺进师政委刘英、师长粟裕率领挺进师一部在峰文与国民党军队进行3天的激烈战斗之后,实行了战略转移。转移过程中,刘英、粟裕将30多位红军重伤病员托给双溪口村党支部。双溪口及青皮坳、天门下、灵家山、董家坪、山后、隔后等村的党支部先后加入救护伤病员工作,将伤员安置在石厝洞、内鹿洞等17个隐蔽山洞疗养。面对敌人的重兵围剿,当地群众克服重重困难保护这些伤员,村民陈成赞还为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同年9月,红军伤病员痊愈归队。新中国成立后,粟裕大将高度评价双溪口村党支部书记黄明星等创建山洞“医院”的事迹,指出“我们的后代应该继承他们的业绩,无愧于这些平凡而伟大的无名和有名的革命英雄。” 红军山洞医院旧址,位于泰顺县峰文乡双溪口村。1991年7月,泰顺县委、县府为了纪念这段不平凡的历史,在环境优……[详细]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大屯旧址
  1938年元旦过后第三天,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和闽浙边临时省军区司令部移驻山门乡大屯村。省委机关办公地点设在大屯村东南面贫苦农民郑永盛的平房里。教导队随省委驻在大屯,负责保卫工作和培训军队干部。省委机关的油印室、收发报机组、缝纫组、军械组、红军食堂等分设在大屯村其他群众家里。当时,这个只有几十户人家的小山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住上了红军。2月底,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副书记兼组织部长曾山与龙跃、余龙贵从南昌出发,一路辗转,于3月5日抵达平阳山门,来到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地大屯村,并于当日在此召开闽浙边临时省委会议。刘英代表临时省委作了工作汇报,曾山在会上传达了中央和东南分局的指示。 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驻大屯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大屯村。大屯村在山门镇北侧半山腰,海拔400多米,东邻凤卧,西北与文……[详细]
文成县革命烈士墓
  文成是一块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土地,是浙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革命时期,文成县青年赵刚、郑敬衡、周定、郑嘉义等人在北京、杭州等地接受马列主义教育,并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文成(当时属瑞安县西区)是浙南农民-区域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文成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为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有278名烈士英勇牺牲,其中有一部分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他们用自己的鲜血浇铸了共和国的基石。 文成县革命烈士墓,位于文成县大峃镇珊门村。1954年春,为了缅怀革命先烈,文成县人民政府在大峃镇珊门村官山上建造了革命烈士墓,1985年进行扩建。新建烈士墓园占地面积11854.8平方米,建筑面积1165平方米,有3座前墓和1座后墓,合计336穴,安眠着自土地革命战争以来为革命事……[详细]
庆元县革命烈士陵园
  庆元有着悠久的革命斗争历史,从1933年到1949年,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红军挺进师等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先后在庆元频繁活动,革命前辈的足迹踏遍了庆元的古道和廊桥,其中不乏许多著名的战斗和事件在这里发生,同时也有许多革命烈士长眠此地。1978年,庆元县委、县政府修建了庆元县革命烈士陵园缅怀先烈。该陵园坐落在县城西北的石龙山上。园内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墓、“凌云阁”革命文物陈列室、“丹心亭”等主要景点,占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烈士陵园大门上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会长叶飞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该陵园内安葬了185位革命烈士,烈士纪念馆内保存着600余件革命文物和烈士遗物。该陵园十分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管理工作。加强革命史志教育服务,先后收集制作了反映庆元革命斗争的照片、图片等……[详细]
岙垟革命纪念亭
  1926年冬,岙垟村(今高翔村)农民积极开展革命活动,并建立了农会组织。1927年秋,建立了以李振声为书记的村党支部,先后发展了20余名党员。1928年春,中共永嘉县委转移到岙垟村。郑馨、王屏周、王金娒、李振声等县委领导人以此为立足点,开展革命活动并组建农民赤卫队,发动武装-。1930年4月30日夜,在陈文杰指挥下,赤卫队300余人举行“五一”大-,捣毁了新桥警察所,缴获一批0弹药,烧毁地主契据。此举引起了国民党当局的极度恐慌,派出省保安团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使得岙垟村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自1927年至1932年间,该村先后有共产党员李振声、李日芳、李锦和、李振斌、周秀聪、李岩斌等人牺牲。后来,幸存的部分党员和赤卫队员继续进行革命斗争,有些加入红十三军,转战浙南各地。 岙垟革命纪念亭……[详细]
平阳暴动指挥部旧址
  1928年1月,省委特派员郑馨到温州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后,中共永嘉、瑞安、平阳县委相继建立。从此,浙南地区农民运动迅速发展,一些地方开始组建区级党组织和成立农民赤卫队。同年6月,永嘉、瑞安、平阳等县组织召开党的负责人联席会议,决定举行永、瑞、平三县联合-。根据联席会议总体部署,平阳成立了-领导小组,设攻城指挥部于万全练川下薛村(今属郑楼镇)的宋家洋房内,并集合了江南、万全等地农盐民武装1000多人,由叶廷鹏、吴信直等率领,于27日夜分东南西北四路进攻县城。-队伍以红色系颈为标志,口令“红师”,约定以县城西门黄氏宗祠放火为号,午夜发动进攻。由于劣绅告密走漏了风声,各路-武装尚未到达预定地定,敌人已调部队出城,与农民-主攻队伍激战。激战中,叶廷鹏左肩中弹,为避免更大损失,-队伍被迫撤退。次日拂……[详细]
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县级市)梁弄镇狮子山。1942年9月,中共浙东区委提出“坚持三北,开辟四明”的方针后,谭启龙、何克希、张文碧等率区党政机关和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第四支队挺进四明山。1943年4月攻占四明山重镇梁弄后,中共浙东区委和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迁至梁弄,至此,梁弄成为浙东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据不完全统计,从1941年5月第一批浦东武装南渡三北至1945年8月底北撤前,浙东游击纵队在各地武装力量和广大群众的配合下,作战643次,攻克上虞、南汇两座县城,摧毁敌伪据点110余个,毙伤日伪军官兵3672人,俘敌伪5525人。1945年9月浙东新四军奉命北撤后,留下少数干部和地方武装人员坚持四明山斗争。1947年初,中共四明工委成立,5月重建四明山武装三支队。1……[详细]
《平报》社遗址
  抗战全面爆发后,在外地求学的平阳学生纷纷返乡,联合本地进步教员和知识青年,在中共浙南特委和平阳县委领导下,成立了平阳青年抗日救亡团(简称“抗日救亡团”)。抗日救亡团于1937年8月14日出版《战报》,11月1日更名为《平阳日报》,12月3日又更名为《平报》。为了使《平报》取得合法身份,《平报》向国民党浙江省政府申请注册,请国民党浙江省政府主席黄绍竑题写刊头,国民党平阳县县长徐用及开明士绅等10余人任理事,国民党左派人士黄强为发行人。《平报》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报道八路军、新四军抗战消息,介绍陕甘宁抗日民主根据地的民主政治,刊登本地新闻。它起到了鼓舞人民群众抗战斗志的作用,深受爱国进步人士的爱护和广大群众的欢迎,发行量2000多份,发行范围从浙南地区扩大到福鼎、福安等地,但是同时也引起了国民党顽……[详细]
陈安宝烈士陵园
  陈安宝烈士陵园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横街镇凤凰山。1995年9月,路桥区人民政府为烈士修建陵园,时任国家主席李先念-为陈安宝烈士墓题写了“抗日阵亡将士名留青史”碑文,张爱萍题额“陈安宝烈士陵园”。陵园占地面积2800平方米,正面镶嵌着巨幅将军面像铸铁浮雕,面像浮雕左下是一巨型铁拳雕塑;面像浮雕右下面是8发-,象征8年抗战;陵园右边是张爱萍将军题词碑刻:“为国捐躯,名垂青史”,左边是郑洞国将军题词碑刻:“气壮华夏,国魂永存”,陵前另有朱德、刘少奇题词碑刻。从陵道向上,是陈安宝墓。墓的右前方矗立着高10米的墓碑,为三棱柱式,上刻有--题额“抗日名将陈安宝之墓”。整个陵园气势恢弘,庄严肃穆。陵园右后方建有亭子,造型奇特,其下建有陈安宝烈士纪念馆,馆内陈列分三大部分:“取义成仁,为国捐躯”,介绍陈安……[详细]
浙南特委第九次扩大会议旧址
  瑞安西部山区牛栏坑自然村,地处海拔500多米,与梅山、李山相毗邻,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属梅山游击区,是中共平阳县委、浙南特委的常驻地之一。1940年5月开始,中共平阳县委派员到牛栏坑建立交通联络点,发展党组织。1942年平阳县委转移到梅山地区后,在牛栏坑建立瑞平区委。1944年浙南特委从青景丽地区迁回瑞安后,牛栏坑成为特委常驻地之一。1948年4月7日至5月25日,浙南特委第九次扩大会议在牛栏坑郑作北家召开,会议由特委书记龙跃主持,特委委员、候补委员,所属各县县委书记,特委机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军队负责干部参加了会议,邻近十一户群众把自家房屋让出来供与会人员住宿。这次会议总结了游击战争的开展情况,通过了《关于军队建设的决定》等文件,提出了今后斗争的六大任务等。 浙南特委第九次扩大会议旧址,位……[详细]
卓兰芳烈士纪念馆
  卓兰芳烈士纪念馆位于奉化市松岙镇海沿村。 卓兰芳是浙江工农运动的先驱,曾任中共浙江省委第四任书记,是宁波人民的杰出代表,是共产党员的光辉典范。为弘扬他不畏艰险、立志救国,对党的事业衷心耿耿,在敌人面前不折不挠,宁死不屈的崇高精神。卓兰芳家乡松岙镇党委政府对卓兰芳故居进行了全面整修,并将它扩建成纪念馆。 纪念馆在宁波、奉化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界人士的重视关怀下,已于2004年3月落成并对外开放。总占地面积达11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572平方米,比原故居面积增加四分之三。 纪念馆正面中西合璧,围墙高耸,大门飞檐翘角,左右接待室和值班室庄重典雅、舒适美观。中央草坪中矗立卓兰芳烈士半身雕像,庄重肃穆、形象逼真,故居老屋,朴素整洁,陈列烈士生前的桌、椅、床等生活用具。原有风貌得到充分保护。故居北……[详细]
孝丰革命烈士陵园
  孝丰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安吉县孝丰镇城东。建于1984年6月。1988年,被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命名为“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孝丰革命烈士陵园占地64亩。主要由烈士纪念碑、烈士公墓、纪念馆、粟裕大将铜像、将士英烈亭、垂芳亭、红军亭、忠魂亭等纪念设施构成。其中,新四军天目山反顽战役纪念馆建筑面积350平方米,分上下两层,三个展厅,通过400多幅图片资料、100件实物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天目山三次反顽战役的战况。近年来,陵园每年聘请12位老新四军、老干部担任义务辅导员,向群众、学生讲党史、国史、军史、革命斗争史、天目山战史,共讲60场次;每年请中小学生穿新四军衣服在纪念馆担任义务讲解员共讲150场次。目前,烈士陵园已成为该县开展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国防教育、党史教育、……[详细]
浙南特委和瑞安县委青训班旧址
  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温州地区学生-频频发生,一大批进步学生和爱国知识青年纷纷涌向浙南游击区,投奔革命。浙南特委、瑞安县委非常重视对知识青年的吸收和培训工作,于1947年至1949年期间,先后在南坑炉等地举办了5期青训班。每期青训班学习培训时间为2个月左右,学员有20至40人不等。培训形式以上课为主,课堂上既讲授军事知识,又讲授政治和全国解放战争形势,教员一般由特委、县委或部队负责人兼任,教材自编。除课堂讲授外,军事训练也是培训学习的重要形式,学员们白天要学习出操列队、擒拿格斗、瞄准射击等,晚间要参加放哨或行军等实践活动。经过青训班培训的知识青年和学生被分配到部队或各级党组织中去,既充实了部队、机关和地方组织,又提高了部队、机关和地方工作人员中的知识分子比例。 浙南特委和瑞安县委青训班旧……[详细]
浙南地委第十次扩大会议旧址
  1944年1月,中共瑞安县委进驻永峰乡坳后村(今属桂峰乡坳后村),在此发展党员,建立了党支部,后又向永峰乡的河上垟、板寮、黄林、桥头炉等地发展,开辟了桂峰根据地。从此,坳后成为瑞安县委以及浙南特委常驻地之一。1949年初,随着全国三大战役的基本结束,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摧毁。为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渡江和解放浙南全境,1949年3月9日至4月13日,浙南地委在坳后村张氏宗祠召开第十次扩大会议。会议由地委书记龙跃主持,地委委员和候补委员、部分县委和支队负责人、地委机关各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前阶段工作,确定了今后工作总方针和具体任务,通过了《关于接收和管理城市的决定》等一系列文件,充实了地委领导成员,调整了部分县委辖区,增设了部分新县委委员等。 浙南地委第十次……[详细]
新四军驻闽浙边后方留守处遗址
  1938年3月,新四军驻闽浙边后方留守处在平阳北港水头街三桥堂成立,主任黄耕夫。留守处以公开合法的身份进行活动,做了大量工作。一是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以平阳山门救亡干校学员为主,组织了一支10多人的新四军流动宣传队,以演戏、演讲、座谈等形式,深入浙南城乡,开展宣传工作,扩大了共产党和新四军的影响;二是与国民党地方当局交涉,使瑞、平、泰等县监狱里的“政治犯”得以释放。三是动员、输送一批进步知识青年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和皖南新四军教导队学习。四是承担党组织对外交通联络的任务。 1938年10月10日,国民党温台-司令部查封了新四军驻温州通讯处,中共浙江省委出于抗日大局和安全考虑,主动关闭了新四军驻闽浙边后方留守处。 新四军驻闽浙边后方留守处遗址,位于平阳县水头镇平阳二中校园内。该处原为……[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成立旧址
  浙南红军游击总指挥部成立后,为了与浙西武装力量联合“-浙江”,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和中共永嘉中心县委决议,1930年5月3日在永嘉县五氵束鸟村四分祠堂商议建立红十三军军部事宜,决定先将各县的红军游击队集中枫林整训,5月9日攻打枫林。攻入枫林后,红军战士在枫林镇的勉园召开大会,会议宣布将浙南红军游击队统一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简称红十三军),正式成立红十三军军部,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军部设在永嘉县五束鸟村。此后,军部陆续下设参谋处、教导处、经济处、秘书处、直属警卫队、教导队等。同时,将西楠溪三十多支红军游击队编为红十三军第一团,团长为雷高升、政委为金国祥,下辖3个大队。嗣后,又将瑞安、黄岩、仙居、青田和缙云等县的部分游击队编入红一团建制,红一团的人数达3000之多,是红十……[详细]
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
  1939年,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平阳凤卧乡召开。大会总结了抗战以来浙江党的工作,部署了今后一个阶段的任务;通过了《关于目前抗战形势和浙江党的任务的决议》等11个文件,选举产生了新的浙江省委,选出了出席党的七大的浙江代表、候补代表。中共浙江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浙江党组织召开的唯一一次全省代表大会,在浙江党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为纪念省一大在平阳召开这一光辉历史,中共平阳县委、县人民政府集资兴建了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 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冠尖山半山腰省一大旧址附近。该馆于2006年12月开始建设,2007年8月3日建成开馆,总投资230万元,总建筑面积569.4平方米。其中展厅为266.7平方米,多媒体值班室160平方米。陈列馆陈列内容丰富,……[详细]
乐清县民主政府成立纪念碑亭
  随着全国解放战争形势的迅速发展,乐清和括苍地区的敌我斗争形势也发生了重大转折,游击队主动向敌军据点发起攻击,除几个集镇和部分平原区外,广大农村游击根据地和游击区已联成一片。1948年8月,中共浙南特委决定建立乐清县行政筹备委员会,逐步开展民主建政工作。1949年5月8日,乐清县民主政府在雁西乡上马石村宣告成立,县委书记叶龄银兼任县民主政府县长。 10日,乐清县城宣告解放。12日,县委、县民主政府机关移驻虹桥镇。26日,进驻县城。9月1日,县民主政府改称县人民政府。 乐清县民主政府成立纪念碑亭,位于乐清市雁湖乡上马石村。1993 年,该村在当年民主政府成立旧址附近,建成八角重檐石亭,取名“上马亭”。上马亭是一座石结构的亭子,分上下两层,檐角上挑,由8根柱子支撑亭身,7根石条连接成石凳。亭内立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