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红色旅游景点

马站烈士陵园
  苍南马站镇是我党革命活动较早的地区之一,一批革命志士为了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了纪念先烈教育后人,当地政府于1960年10月建造了马站烈士陵园,1990年3月重修。该陵园建成后,市、县领导多次来陵园举行纪念吊唁活动。每年前来祭奠的各界人士近万人次。 马站烈士陵园,位于苍南县马站镇桥头村园山仔。陵园坐西北朝东南,占地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521.5平方米。从山脚登上宽约1米、长200米用石板铺砌成的山路,到了陵园门台,可见门额上 书有“烈士陵园”四个大字。圆形的陵园围墙内,竖立着原浙江省省长周建人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碑后并列着3个半圆形的墓穴:中间是24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之墓,安葬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一军188、189团在解放福州战斗中牺牲的战士;左首是……[详细]
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临时代表会议旧址
  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临时代表会议旧址在梁弄镇东北的原正蒙学堂。正蒙学堂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是由黄守斋先生创办的一所著名学校,校名目正蒙,有“蒙以养正,匡扶正义”之意。校舍分前后两进,座北朝南,依次为月宫形大门、天井、前进七开间平房,天井,东西厢房,后进五开间平房,后进小厢房各五间,四周围以围墙。旧址建筑用材较小,结构装饰都较简单,属于清末比较典型的一般民居。1945年1月21日至31目,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浙东敌后各界人民临时代表会议”在正蒙学堂隆重举行。出席会议的有政府方面、军队方面及会稽、四明、浦东、三北和鄞、镇、奉沿海地区的代表、文化新闻界的代表等一百零一人。会上,谭启龙、何克希、连柏生分别作了政治军事和行政报告,并通过了施政纲领。大会选举了浙东行政委员会,产生了浙东参议会。会后……[详细]
仙降革命斗争史迹陈列室
  1927年春,仙降地区建立中共仙降支部,同年筹建南区农民协会。1928年4月,成立了中共南区区委,领导农会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同年6月,仙降农民武装参与了永、瑞、平三县农-合武装-(史称“仙降农民第一次武装-”)。1929年组建了南区农民赤卫队,次年改为南区游击队。1930年5月,南区游击队配合红十三军攻打了平阳县城,同年7月发动了仙降农民第二次武装-。1937年初至抗日战争初期,仙降的涨岙、新安等地是闽浙边临时省委和中共瑞安县委的活动据点。解放战争时期,仙降作为党的斗争前沿阵地,在为浙南特委、县委机关及部队运送给养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仙降革命斗争史迹陈列室,位于瑞安市仙降镇横街村的孙氏宗祠,距瑞安市区10公里。1998年,为了纪念仙降地区革命斗争历史,对青少年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仙降镇委……[详细]
徐岙革命烈士陵园
  1928年6月,徐岙村民杨岩斌、徐岩星分别组织了上百名农民武装队伍参加永嘉、瑞安、平阳3县农-合大-。7月,中共钟山区委成立。在区委领导下,徐岙农民运动更加轰轰烈烈地向前发展。1929年11月13日,钟山区委和西内区委一起组织了84个村庄4000余农民参加的武装-,与省保安队和地方反动民团展开激烈战斗,捣毁了昆阳公安分局。翌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在永嘉西楠溪宣告成立后,徐岙多数青壮年参加红军。他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与骄横残暴的国民党反动派展开殊死的搏斗,许多红军战士英勇牺牲。部分英烈遗骸今葬于徐岙革命烈士陵园。 徐岙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永嘉县徐岙乡徐岙村。初建于1958年4月,1988年与1992年分别进行修缮,占地200平方米。陵园坐北朝南,前是公路大道和粮……[详细]
浙南革命委员会和浙南红军游击队成立旧址
  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员将革命工作的重点由城市转向农村,推动城郊和西楠溪地区农民运动的发展。农村普遍成立农民协会,纷纷建立农民武装,并时常发起-。1929年11月,西内和钟山两区84个村庄4000农民大-,中共永嘉中心县委决定因势利导,发展游击队,公开组织红军,推翻豪绅地主阶级的统治,并提出:“要赶快成立革命委员会,以指导机关。” 1929年11月19日,浙南革命委员会和浙南红军游击队在永嘉西内区溪下白龙五石金氏宗祠成立。浙南革命委员会是浙南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李振声、雷高升为主要负责人;浙南红军游击队由西楠溪各地武装农民队伍整编而成,下设4个中队,共计360人,雷高升为负责人,它是浙南地区第一支红军游击队,为后来浙南游击总指挥和红十三军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浙南革命委员会和浙南红……[详细]
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始发地山门街旧址
  1938年3月18日上午,粟裕率新四军第三支队第七团队(原红军挺进师)400余人,从平阳山门街出发开赴皖南抗日前线。部队出发那天,山门万人空巷,欢送子弟兵出征。人们为红军送了一程又程,一直把子弟兵送至十里之外的梅岭亭。粟裕大将在他的《粟裕战争回忆录》中写道:“三月十八日,我们由平阳山门街出发,欢送人群饱含深情。浙南游击区的革命群众,三年来哺育了我们游击队的成长,不少人以自己的生命换取了我们的新生。现在,新的革命使命在召唤我们,大家都要为新的任务而战斗了,这样的分别又是很有意义的。” 红军挺进师北上抗日始发地山门街旧址,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麓南侧,是平阳的革命老区,这条老街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约三四百年。街道东西走向,长300多米,宽约4米,原为卵石路面,木质店铺。街中有一溪渠穿过,终年水流……[详细]
蔡雄烈士纪念馆
  蔡雄(1907-1927),字思牟,瑞安塘下海安人。1922年秋考入温州省立第十师范。在校时与金贯真等进步同学就认真研读《向导》、《新青年》、《共产党宣言》等刊物。1923年,与同学金贯真、苏中常共同组织“宏文会”、“血波社”等新文学研究团体(朱自清先生担任指导),宣传新文化新思想。1924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26年转为共产党员,是温独支主要成员之一。任温州学生救国联合会领导人和共青团温州支部书记,领导全区-。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政变,温州国民党反动派于4月15日实行“清党”。5月18日,蔡雄在温州城区小南门被捕,遭受毒刑,双臂和大腿被打断,仍一身傲骨,视死如归。23日深夜,反动派将血肉模糊、奄奄一息的蔡雄装入箩筐,抬到温十中操场,秘密杀害。 蔡雄烈士纪念馆,位于瑞安市塘……[详细]
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
  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海曙区集仕港镇后屠桥村,1994年11月18日被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后屠桥革命烈士陵园是为纪念1944年4月后屠桥战斗中壮烈牺牲的陈行知等37位革命干部、战士而建造。1944年4月,我浙东游击纵队第五支队四中队转移至后屠桥宿营。由于伪保长告密,受国民党数百名顽伪军两面夹击,游击战士奋起还击。终因寡不敌众,除3名战士负伤突围,其余37人壮烈牺牲。1951年,党和人民政府在烈士战斗过的土地上树立了一块纪念碑。1955年、1994年,鄞县人民政府先后拨款在原址扩建革命烈士陵园、建立后屠桥革命史迹陈列馆。陵园占地面积2300平方米,烈士陵墓呈圆形拱顶,墓前左右侧筑有纪念碑亭,碑石正面镌刻“抗日牺牲将士永垂不朽”10个大字,背面镌刻当年战斗简况。另一座碑亭碑石上镌有烈士陵园扩……[详细]
重建四明山革命武装旧址
  草茅庵,位于余姚市洪山乡余鲍陈村约2.5公里的山岗上。是一座较为典型的庵堂建筑,座东朝西,九开间木结构正殿,通面阔32.75米,通进深8.9米。抬梁式梁架,硬山屋面,系清末建筑。草茅庵是四明地区迄今为止保存较好,建筑特色较浓厚的一处宗教建筑。更是浙东革命斗争史上著名的草茅庵重建革命武装旧址。1947年5月上旬,中共四明工委在洪山乡孔岙召开重要会议,决定发动群众,建立武装。5月15日夜晚,由中共四明工委主持召开了建军大会,宣布重建革命武装。顾德欢、陈布衣、朱之光等同志参加了这次会议。部队番号对外称“三五支队第四中队”,对内番号为“四中队”,部队建立了党支部。后来这支部队经过多次战斗,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四明山地区的主力革命武装,为浙东革命作出了贡献。草茅庵建军,重燃了浙东人民反抗蒋介石-统治的熊……[详细]
朱洪山烈士墓
  朱洪山烈士墓与1952年初建,墓依山而筑,南临慈湖,这里明山秀水相映,苍松翠柏成荫。 朱洪山烈士,生前任中共慈溪县委委员,鄞慈县办事处主任,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后勤部副部长和留守处主任等职。他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为革命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新四军游击纵队北撤后,朱洪山同志继续领导群众进行对敌斗争,不幸于某日深夜,在鄞西遭敌包围而牺牲。其他如龚显、盛杏英、郑侠虎和王阿玉等四烈士,生前均在慈溪县一带从事革命工作,先后牺牲于解放前,毛绍品、冯友聚和于学成三烈士,生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在解放宁波的战斗中英勇捐躯。 解放后,为了纪念以上八位烈士,慈溪县人民政府喝慈城镇人民委员会于1951年、1952年、1963年,分别建造此墓。 朱洪山烈士墓在1997年、1998年经江北区民政局规划改建后已迁移安葬了……[详细]
平阳县革命烈士公墓
  1927年至1949年,全县(含苍南县)有1000多位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舍生忘死,前仆后继,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平阳县烈士墓仅是其中226位先烈的安息之地。 平阳县革命烈士公墓,位于县城坡南汇头,背靠凤山,坐北朝南。墓前有古樟,墓后有池沼亭阁。公墓建于1956年,占地面积1485平方米。公墓的中央耸立着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12米,顶端镶嵌一颗红五星,正面镌刻“为国牺牲永垂不朽”朱红大字,背面刻有“为人民革命事业英勇牺牲的烈士永垂不朽”。碑正中是原中共浙南委员会书记叶廷鹏烈士墓,旁边有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成员游馥、中共平阳县委书记吴信直、中共鼎平县委书记陈伯恭、代理书记欧阳宽、中共浙江省委-部副部长吴毓、茅山抗日根据地宜兴县官村区长林心平、“浙南刘胡兰”郑明德等烈士之墓。红十三军和平……[详细]
平阳革命活动地凤林小学旧址
  凤林小学是党领导平阳革命活动的重要基地。1930年冬,共产党员叶廷鹏和黄先河、黄美迎,到平阳凤卧一带开展革命活动,结识了凤林小学校长郑海啸。1933年6月,叶廷鹏、黄先河在凤林小学介绍郑海啸入党,同年冬,在该校成立凤林党支部。此后,平阳地下党许多重要会议都在该校召开。中共平阳县委的许多传单、标语也在该校油印或书写。该校聘请的教师,都是共产党员和社会进步人士。教师们白天教书,晚上则忙着开展党的工作。他们经常到邻近的冠尖、玉青岩、樟垟、马迹和山门的大屯、西山及晓坑等村庄开展宣传,有时利用星期天到几十里外的公阳、龙尾、吴小垟等地去做群众工作和发展党员,创造了良好的群众基础,使得这些地方后来都成了浙南游击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阳革命活动地凤林小学旧址,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创办于1930年,原……[详细]
乐清湾海上游击根据地旧址(纪念碑)
  乐清湾海上游击根据地旧址位于海山乡,纪念碑立于大青岛。 1945年6月,中共瓯北中心县委根据革命斗争形势,组建了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海上大队,在大队长兼政委郑梅欣率领下挺进乐清湾,建立了以大青岛为中心的乐清湾海上游击根据地。在长达四年坚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海上大队转战于玉环、温岭、乐清、洞头、瑞安和福建沿海一带,抗敌顽、打海匪、筹经费,不断发展壮大。解放战争期间打退国民党军队多次“清剿”,积极配合了浙南陆上革命斗争,推动了玉环、温岭解放的历史进程。 乐清湾海上游击根据地旧址南及芦浦,北临温岭,东至楚门,西望乐清。根据地所在的大青岛是乐清湾30多个岛屿中的一个,面积约0.8平方公里。1995年7月,在大青岛上建成乐清湾海上游击根据地纪念碑。主碑由浙江省政协原主席刘枫题词,碑座“启迪后……[详细]
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驻王坛旧址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平阳县委机关进驻王坛村,并经常在该村洪氏宗祠举行较大的活动。县委书记郑海啸和县委机关工作人员分散住在群众家里。其中郑海啸住在一群众的灰间(即存放焦泥灰的屋子)里。 1948年底至1949年上半年,县委先后在王坛举办了3期知识青年训练班(简称青训班)。首期青训班学员主要来自平阳、温州、瑞安等地,约40人,编为4个小组。班主任苏松,副主任卢声亮。第二、三期班主任为卢声亮。通过学习培训,青年学员的思想理论和政策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革命意志得到了磨练,并走上了革命道路,为平阳解放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49年4月,县委在王坛召开扩大会议,调整了各区委领导班子,成立了城镇工委。同月,县委在王坛与国民党浙保六团的代表会谈,商洽该部起义事宜。 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驻王坛旧址,……[详细]
牛塘会议旧址
  945年2月初,浙江省保安司令部命令驻在仙居的浙保第四团第二大队开往乐清,部署对抗日游击根据地自武装抗日以来的第一次“清剿”,并阴谋吃掉所谓被“-”了的乐清县国民兵团警备第四中队(简称警四中队)。浙保四团第二大队在芙蓉镇调集永嘉县两个自卫中队、乐清县自卫大队、警备第二中队和温台护航大队的一个中队,兵力约计1000余人,计划于26日凌晨分五路向抗日游击队的驻地泽基、南充、张庄等地发起进攻。乐清县委获悉情报后,于2月22日夜将游击队迅速拉到国民党顽固派包围圈外的四都乡牛塘村。次日,乐清县委在牛塘召开紧急会议,分析了面临的形势,研究了对策,最后决定借顽固派的屠刀即将猛劈过来的时机,策动和领导警四中队举行抗日武装起义,同时收缴国民党乐清县自卫大队枪械,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反戈一击。会议还决定,由叶龄银……[详细]
雪峰村革命历史展示馆
  雪峰村位于缙云西部最高峰——雪峰山下,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早在1930年,雪峰山区贫苦农民揭竿而起,建立了“永康工农军雪峰山游击队”,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打击封建地主反动势力。而后建立地方党组织、浙江壮丁-自救军第三总队,并相继成为浙东路南党组织、浙东人民解放军第二游击纵队路南军分区、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等的重要机关驻地和后勤基地。1987年,“雪峰人”又以其不凡的创业之举令人们瞩目,开始长达13年的一钎一凿修公路,刻凿他们对幸福追求的壮举,修通了通往山外、长10公里宽6米的“幸福路”,同时也将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自强不息、坚韧不拔”的精神篆刻在了巍巍群山。2007年在省、市、县党史办的高度重视下,于当年建立了“雪峰村革命历史展示馆”,馆内陈列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详细]
卓恺泽烈士墓
  卓恺泽烈士墓,位于奉化市松岙镇山下村朱夹岙山,1987年2月被奉化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卓恺泽(1905——1928年),奉化松岙镇后山村人。1919年入宁波省立四中,受“五四”运动影响,积极参加校内外的进步活动,加入宁波知识界的进步团体“雪花社”。1923年,考入华北大学,任学生会干部,编辑墙报,宣传马克思主义。同年8月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2月转为中共党员。曾先后编辑过《政治生活》、《中国青年》,担任过团北方区委委员兼宣传部长、中共上海闸北区委书记、浙江省委委员、团中央委员、团浙江省委书记。1928年4月,被任命为团中央特派委员兼团湖北省委书记。他在-下毅然冒险去武汉,不幸在武昌召开秘密会议时被捕,牺牲时年仅23岁。1956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烈士。 烈士墓在……[详细]
一门六烈士墓
  胡从点(1891~1936)、胡从登(1897~1936)、胡从昆(1899~1935)、胡从通(1902~1935)、胡从威(1908~1936)、胡从慎(1917~1936),同胞兄弟,文成县金星乡岩门村人。1930年5月,中国共产党在浙南组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此时,在青田一带帮工的文成县金星乡岩门村人胡从登、胡从昆、胡从通三兄弟商量,一起报名参加了红军,被编入红一团当战士。不久,从登奉命回家乡宣传革命,发展红军队伍。从登在家乡活动期间,正值中共瑞安县委书记郑贤塘和西区区委书记周醉樵在这一带发展党组织、建立苏维埃政府。从登积极配合他们开展工作,因此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岩门村党支部书记。1935年春,以粟裕为师长、刘英为政委的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进入浙西南地区。从登参加了挺进师……[详细]
中共瑞安小组成立遗址
  1926年,林去病、叶子午受中共温州独立支部指派回家乡瑞安发展党组织。他们到瑞安后,先后吸收进步知识青年戴义、徐泽民、郭演九、陈明达4人入党,并于同年11月在瑞安城区小东门外两面河东北侧的话桑楼成立了中共瑞安小组,这是瑞安地区最早建立的中共党组织,归中共温州独立支部领导。此后,林去病等人进一步在城区和农村发展党员,先后建立城区、莘塍、肇平垟和仙降党支部。1927年2月,瑞安党组织扩大后,中共瑞安小组改建为中共瑞安特别支部,其办公地点仍设在话桑楼。话桑楼成为瑞安党组织的重要活动场所。 中共瑞安小组成立遗址话桑楼,又名飞云阁,位于瑞安市玉海街道小东门街,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由居官退闲的黄体芳等人兴建。此阁面阔五间(14.7米),进深七架(11.5米),共两层,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详细]
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驻梅溪磨石坑旧址
  1936年,中共党员陈仰富、黄美迎、黄美金等到磨石坑宣传革命道理,秘密发展党组织。1939年冬国民党顽固派掀起-0后,北港地区成为敌人重兵“围剿”目标,中共平阳县委机关驻地被迫转移。因为磨石坑群众基础好,地势险要,郑海啸便率县委机关来到这里驻扎。他们以磨石坑为立脚点,将周围山村和毗邻的瑞安曹村的南岙、中坑等地,发展成为一大片秘密游击基地。县委机关驻在磨石坑牛场内,郑海啸住在牛场内东侧旗杆墓山海拔约400多米的半山腰的陈选、李柏红屋内。1941年至1947年间,国民党军队4次“清剿”磨石坑,烧毁房屋58间,其中包括陈送、李柏红的5间草房,抓捕党员、群众157人次,杀害13人。 平阳县委机关驻梅溪磨石坑旧址,位于平阳县梅溪乡与瑞安曹村南岙交界处(今属梅溪乡东北部山区的联丰行政村)。该地两侧高山,……[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