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红色旅游景点

二野渡江司令部旧址
  渡江战役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司令部(简称渡江战役二野司令部)旧址,位于桐城市北大街桐城中学校园内。1949年4月19日,司令部由舒城移此。作战室设在中学图书室内,此系一幢高台基的近代建筑,面积231平方米,座西朝东,抬梁式砖木结构,下为砖石垒砌台基。面阔一间,进深三间,四周设回廊,宽1.2米,回廊设16根木柱,垫以四方石柱础。砖砌隔墙,东设大门,南北墙各设五个券窗,两旁设边门。西墙设两个券窗。梁架结构露明,五根硕大七架梁,四角用扒梁与之连接。屋顶四坡水,小瓦铺盖。现辟为“二野渡江司令部展馆”,向海内外开放。据《二野大事记》和二野司令部《阵中日记》记载:4月15日二野在此召开师以上干部会议。-传达0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号召部队:“用最大力量,进行渡江作战准备和加政治思想工作”。4月17……[详细]
金寨县列宁小学
  金寨县列宁小学位于金寨县汤家汇镇瓦基村境内。民国19年(1930年)春,苏维埃政权创办。校匾为六区一乡列宁小学校。创办时有4个教学班,1个早晚识字班,适龄儿童和成人均可免费入学。教师4人,学生百余人。学校由苏维埃政府管理,校长由乡苏维埃主席兼任,共青团支部受委托领导学习工作,成立学生公社,下设总务、教育、卫生、宣传、音乐5股。学生学文化、学政治、学军事,参加劳动,站岗放哨,开展政治宣传活动。吴尚慈、周百莲均在宣传活动中不幸被捕,英勇牺牲。民国21年秋,国民党军进犯大别山,列宁小学停办,大部分学生参加红军长征,校舍被焚,仅存前幢瓦房6间。农民程德燊(音:shen)和周百龙机智地保存了六区一乡列宁小学校校匾。1957年,瓦屋基小学与四道河小学合并,迁入列宁小学旧址,复名为列宁小学。1961年,该……[详细]
茶壶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四顶山风景区内有座茶壶山,山名因主峰状如茶壶而得,山高不过百余米,却因山脚下看到一座纪念碑而醒目,这里长眠着半个世纪前牺牲的50位革命烈士。这些烈士来自全国14个省市,大多因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受伤,后经当时位于此地的战地医院治疗无效牺牲。1951年,我省决定组建第一康复医院,收治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战争中受伤的革命战士。由于当时刚刚建国,短时间内很难在一个地方建设一个大型医院,有关负责人就看中了六家畈的古民居。于是,从1951年到1956年,先后有1000多名伤员在此疗伤。有50多名经治疗无效后牺牲。有10多位烈士因伤势太重,没办法说出自己的籍贯和姓名。当地0在茶壶山脚下为这些烈士修造了纪念碑,碑高8米,墓碑用大理石雕刻而成,碑文-: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详细]
芜湖市烈士陵园
  芜湖市烈士陵园坐落在市区东麓,与风景秀丽的神山森林公园相毗邻,占地66亩,共划分为纪念碑陵墓凭吊区、烈士事迹纪念馆、中心广场、接待管理办公等四个主要功能区。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1949年5月,刚刚成立的芜湖市人民政府指定神山北麓的林地为“革命军人公墓”。1953年4月,正式将公墓辟为革命烈士和病故军人公墓,是安徽省较早的革命纪念建筑物之一。1992年8月,正式成立“芜湖市烈士陵园管理处”。1994年4月,烈士陵园一期工程竣工,工程项目建有20.25米高的“人”字形纪念碑以及烈士墓椁。墓内安放着39位不同革命时期英勇牺牲的烈士骨灰。2005年3月,规划修建二期工程,包括占地1600平方米的烈士纪念馆、1200平方米的中心广场和200多平方米的报告厅。2006年7月1日,新的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详细]
皖东烈士陵园
  皖东烈士陵园原名半塔烈士陵园,隶属于安徽省来安县民政局。半塔烈士陵园2009年10月应安徽省民政厅提议,经国务院批准,更名皖东烈士陵园,历史上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就发生在这里。皖东烈士陵园是为了纪念在半塔保卫战中和抗日战争中牺牲的革命烈士所建。陵园位于安徽省来安县城东北30公里半塔镇,地处安徽省和江苏省的交界。陵园坐落在半塔镇西北部,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头道光山上,全园占地面积260亩。皖东烈士陵园始建于1944年3月,后因新四军北撤而中止,1958年续建后对外开放。陵园1999年被安徽省政府批准为“安徽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4年被安徽省军区命名为“国防教育基地”,2006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先后又被安徽省委宣传部,安徽省军区推荐申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详细]
吴山庙起义纪念碑
  1996年11月,合肥市委、市政府在吴山镇隆重--,纪念吴山庙武装起义七十周年。为缅怀革命先烈,教育后人,决定建吴山庙武装起义纪念碑,并于1997年10月建成。纪念碑位于吴山集镇街道与炎刘路口西南吴山庙武装起义旧址。纪念碑最下方有七级台阶,寓意起义七十周年时所立;台阶上是花台,花台上立有一块石碑,上为《吴山庙起义碑记》,碑记介绍了吴山庙武装起义情况及其历史意义。通过花台再登上5个台阶,便是主碑,外观形似蜡烛,高约5米。这其中的两个“5”与“武”谐音,表示武装起义;蜡烛外形象征吴山庙武装起义点燃了合肥人民武装革命暴-动-的星星之火。纪念碑正面碑文“吴山庙武装起义纪念碑”由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纪念碑后面是一段高0.7米、长5米的半圆环石墙和高0.9米的四根圆柱。“半圆环”表示为合肥地区,“四根圆……[详细]
双河集农民暴动纪念馆
  2005年底,双河集农民暴-动-纪念馆建成,该馆占地5亩,其中纪念馆展厅占地1亩左右。纪念馆分为四个展厅,第一展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1926年9月中共合肥北乡党支部建立经过和双河集农民暴-动-的始末;第二展厅,正中悬挂着崔筱斋烈士的大幅遗像,两边悬挂着崔筱斋当年手书的对联,遗像下方设有10米长、1.5米宽玻璃展柜,展柜存放双河集农民暴-动-的遗物,有-、土炮、大刀、长茅和部分历史信函等;第三展厅,以图表形式,展出长丰地区党组织的发展、变化、壮大的过程;第四展厅,展出一些知名人士为纪念肥北支部和双河集农民暴-动-的书法作品。纪念馆前面的院落,正中拟塑立崔筱斋烈士铜像和县政府建立的“双河集农民暴-动-纪念碑”。院落四周栽满长青松柏。在纪念馆东北侧,重修了崔筱斋烈士墓。每年在清明节、党的生……[详细]
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
  萧宿铜灵边区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93年,位于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大门左侧,占地60多亩,主体分为大门、碑标、碑廊、题词、纪念碑五个部分。萧宿铜灵边区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连接豫东、皖东北两大战略区的重要通道,亦是敌我必争的交通命脉。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以孙象涵为首的边区爱国青年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解放战争中萧铜边区人民抚育的第二十五团萧铜独立团和萧铜总队等子弟兵在解放战争中先后编入华东、中原野战军,参加了淮海战役、抗美援朝和入藏平叛,南征北战,屡建功勋。……[详细]
淮海战役魏沟口狙击战遗址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开始后,华野大军围住了国民党黄伯韬兵团,徐州国民党军队处在进退维谷之境。刘汝明、李延年兵团北上增援,被我军迎头淮海战阻止,蒋介石急令黄维兵团速从豫西赶往徐(州)蚌(埠)一线,计划南与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会师,北解徐州之围,东救黄伯韬之命。11月14日下午至18日,黄维兵团在阜阳颍河渡口一带遭遇解放军豫皖苏军区独立旅编制的警备团(俗称老三团)二营某连的顽强阻击,发生激烈交战。直至11月18日凌晨全部撤退,我军完成了阻击任务,主动离开颍河东岸。阜阳渡囗阻击战的成功,迫使黄维兵团迟迟不能到达淮海地区,粉碎了蒋介石的计划,不仅11月22日黄伯韬兵团全军覆灭,11月22日黄维兵团的司令部、四个军、一个快速纵队的12万人马,也在蒙城双堆集遭到全歼。2008年4月4日,清明节当天,……[详细]
蒙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
  蒙城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坐落在古老的万佛塔东侧,三面环水,占地3000多平方米,始建于1966年,重建于2007年,建筑面积440平方米,英明录719人,布展20名烈士事迹,陈烈46件遗物,骨灰存放15名,另外还有周元墓碑一座占地109平方米。馆内有3名管理人员,1名馆长,2名讲解员。 纪念馆展厅内布置古朴庄重。进入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毛泽东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东墙上方是会师场景,西墙是冲锋陷阵,有毛泽东题词及20位烈士的大幅照片和说明材料。彭雪枫、周元、罗会廉、过家和、宫坚、杨子仪、卢锡璜、尚志中、李季臣、蔡恩铭十位烈士是抗日战争时期的烈士;张全贵、张迪东、无名小英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烈士;孙廷芳、马建军、候立廷、于晓辉、刘卫东、李继东、马连超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烈士。展厅内还布有曹圩……[详细]
桐城烈士陵园
  桐城烈士陵园,在市城区西门外求雨岭南麓。烈士塔前身为“桐城烈士墓”,原建于北门钓鱼台山顶。1962年,桐城县人民政府改“烈士墓”为“烈士塔”,并移建于今址。烈士陵园的整体布局,依山面城,坐北朝南,总面积为30000平方米,四周筑乱石围墙,其中一条4米宽林荫道,通向35级宽阔台阶,直登塔台。塔台呈长方形,面积1700平方米,周环水泥钢筋栏杆,边沿 植以翠柏。基台为正方形,面积130平方米,四周亦环以水泥钢筋栏杆。烈士塔高10米,方体梯形。正面镌刻“烈士精神永垂不朽”八个大字,东侧镌“光荣归于为国家为人民为革命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们”,西侧镌“革命烈士的光辉事迹永远为人民所景仰”,系书法家愿安徽省委副书记张凯帆手迹,均行书阴刻。塔后身10米处,为塔台后壁,中嵌水泥质弧行塔碑一座,隶书阴刻碑文。烈士塔……[详细]
刘家集烈士陵园
  刘家集烈士陵园  位于县城东北12.5公里,刘家集大街西侧60米处。陵园占地面积3600平方米。碑祭后边南北五排,每排东西5座,共计25座烈士墓葬。1948年5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豫皖苏区十一团(曾用龙山部队代号),分析敌情后,按照六分区电令北返,打击敌新编七十四师,配合华野大军即将开始的豫东战役。途中暂住刘家集镇刘染、戴庄、张庄、徐庄一带。-新编七十四师驻望疃董集踞点1200余人,向我驻地搜索进犯。苏区十一团团-观察敌情后,立即命令部队从三面阻击敌人。经过一白天的激战,终以取得胜利。为纪念在战斗中牺牲的革命烈士,1983年利辛县人民0于刘家集南头建一烈士陵园。由于陵园占地面积较小,已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1999年利辛县0决定将陵园迁移新址。该烈士陵园为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清明节,广……[详细]
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刘氏支祠集成堂
  抗日工作团驻地旧址——刘氏支祠集成堂位于岳西县中关乡沙村。刘氏支祠集成堂位于安徽岳西县中关乡秋千村杨口组。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坐西南朝东北,共房屋64间,占地1000平方米。平面布局为一轴三进两厢四合院式,左右带跨院(实为包屋),中、后厅七架抬梁,前轩后单步,单檐双坡面、硬山顶,马头墙,小青瓦,清水墙,檐口粉白灰,饰人物花草图案。为典型皖西南古建筑,其建筑风格和手法个性鲜明,环境优美,疏朗有致,高大雄伟,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该祠建成初期只开展刘氏族务活动,1938年6月初,岳西县委会派王榕率第31抗日工作团进驻,成立动委会、沙村特支。解放战争时期,此地也是红色根据地。馆内,布置有二十多间展室,分别挂上了人物图像简介、图片、文史资料等,展柜内摆放文物,设立抗日工作团史迹和沙村革命事迹两部……[详细]
蔡永祥纪念馆
  蔡永祥纪念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四顶山脚下,蔡永祥的家乡大蔡村。此馆建于1966年,为砖瓦结构平房,共14间,建筑面积237.5平方米。因年久失修,无专人看护,已出现部分墙体开裂,屋瓦脱落,门窗腐烂,现已成为危房。本次挽救性修复将投入40万拟按原馆风格进行修建。主要是纪念馆屋面翻新、墙体维修、门窗更新、道路、广场、台阶、围墙、排水等。整个修建工程拟于九月中旬竣工结束。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据悉,展馆修复后,由文化部门牵头到杭州蔡永祥生前所在部队对蔡永祥生平等进行复制后对展馆进行重新布置。同时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讲解人员,并纳入县级财政供给事业单位管理。……[详细]
金寨红25军、红28军军部旧址
  金寨县红25军、红28军军部旧址于2009年5月6日“立夏节、六霍起义”胜利80周年之际建成并对外开放。红25军军政机构旧址以丰富翔实的史料,全面展示红25军的辉煌历程。红28军旧址是以红28军建立、重建、再建为主线,突出红28军重建及其战斗过程。红25、28军合编旧址:位于金寨县汤汇乡豹迹岩村胡氏祠。胡氏祠1934年4月红25军和红28军顺利会师后,在这里完成了整编。后红军由徐海东等指挥,于1935年9月16日胜利到达永坪镇与刘志丹领导的红26军、红27军会师,成为长征到达陕甘根据地的第一支红军,被誉为“长征先锋”。旧址现有房屋12间,至今保存有极为珍贵的红军标语。其中一侧墙上写着“活捉匪首刘镇华”的标语,署名是“红28军政治部”。在胡氏祠的另一侧墙壁上,还有这样的红军标语:“坚决恢复皖西……[详细]
中共鄂豫皖区委员会旧址
  中共鄂豫皖区委员会旧址位于金寨县花石乡白水河村汪家老屋。中共鄂豫皖区委员会旧址原为当地汪姓老屋建于清晚期,坐西向东,青砖小瓦结构,四进五十余间。现存门楼,厅堂共九间。1938年6月,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由桃岭随新四军兵站迁此,书记彭康,组织委员先后有郑维孝,黄岩,刘顺元,喻平等,领导六安,寿县,太湖三个中心县委和舒芜特委工作。1939年2月,中共安徽省工委会撤销,成立中共鄂豫皖边区委员会书记郑位三,委员彭康、张劲夫、何伟、方毅、张体学,李丰平、桂蓬、黄岩、郑维孝、程坦等,区党委机关驻此,隶属中原局。1939年至1940年期间,统一领导鄂豫皖边区抗日运动。1939年7月,新四军军长叶挺,参谋长张云逸来立煌巡视工作也曾驻此。……[详细]
王稼祥故居
  地处安徽泾县西南桃花潭镇厚岸村,距县城48公里。故居徽派风格,馆名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纪念馆由序厅、展厅、游客中心三部分组成。故居1986年被定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批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重点红色旅游景点。景区由王稼祥故居纪念馆、故居、东台书院等景点组成。王稼祥故居纪念馆位于王稼祥故居前,建筑面积1130㎡,徽派风格,馆名由全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题写。纪念馆由序厅、展厅、游客中心三部分组成。走进纪念馆大厅,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尊王稼祥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汉白玉雕像,他面色沉静、目光有神凝望着远方,眉宇之间微蹙,左手拿着《申报》,右手握着拳头,表现了他投身革命的勇气、决心和对未来前途的思索与展望。《王稼祥生平陈列展》的主题是“永远的稼祥”。展厅共由六部分组成:……[详细]
蚌山建桥烈士纪念广场
  蚌山建桥烈士纪念广场建桥烈士纪念广场位于淮河铁路双桥西侧圈堤,原建桥烈士纪念碑处。该广场是在建桥烈士纪念碑原址的基础上扩建而成,面积约2722平方米,规划采用规则对称的布局以体现纪念广场的庄严、肃穆。广场在总体布局上分为3个区:入口广场区、主体广场区和安静广场区。烈士广场图二其中入口广场区包括入口小广场及走向主体碑前广场的层叠台阶过渡部分;主体广场区包括碑前广场、外广场及纪念碑花池;安静广场区包括碑后休闲平台及周边绿化。碑前广场是游园主体,用棕、黑、灰3种颜色的花岗岩铺成同心圆图案,西侧栽种乔木和培植草坪,绿化区域有小径通向碑后平台,以作集体瞻仰、市民小憩、锻炼休闲的场地,平台东侧栽种高大的乔木与铁道隔离。……[详细]
中共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
  皖浙赣省委驻地旧址在休宁县汪村镇石屋坑村,原为农户张志周家,1924年建,长11米,宽9米,占地面积99平方米,共3层,整个建筑面积约160平方米。1936年4月,中共皖浙赣省委成立后,省委机关即在此房办公。屋内有暸望台2处,二楼为省委书记关英等人住处,三楼为省委小印刷厂。以石屋坑村为中心,皖浙赣省委、皖南红军独立团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争,在当地革命群众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给予国民党-派以沉重的打击。在附近的葛藤坞、野猪塘、螺丝宕、平鼻岭等密林中,至今还存留当年农民团和赤卫队建立的秘密棚、红军医院和红军开挖的战壕。与旧址相隔50米处的红军屋,是当年红军开会、休息和训练的地方。……[详细]
利辛县烈士陵园
  利辛县烈士陵园利辛烈士陵园原名路集烈士纪念碑,位于县城20公里处的路集。这里埋葬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国捐躯的祝聚民等七位烈士的遗骨。他们在硝烟滚滚的战场上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1984年县人民0出资兴建,2003年12月县人民0出资重修扩建并命名为利辛县烈士陵园。整个陵园长110米,宽90米,纪念碑高10米,气势恢宏,古朴庄重,依“山”傍水,松柏掩翠,满园馨香。既有陵园之凝重肃穆,又有园林之秀丽清新,集瞻仰、游览两种功能于一体。原安徽省委副-、省人大主任王光宇为纪念碑题词: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原省人大副主任郑锐为陵园题写了园名。是利辛县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