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红色旅游景点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成立于1958年,占地面积15470m2,以革命旧址为原状陈列宣传毛泽东在才溪革命实践活动的专题纪念馆,有馆藏品1100余件,包括两处毛泽东才溪调查会址(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区工会)和两处革命旧址(光荣亭、列宁台)以及才溪“九军十八师”陈列室,是典型的前方后圆客家民居。毛泽东才溪乡调查陈列室共10个展厅,展线长350米毛泽东曾三次到才溪乡开展调查,1933年11月下旬,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央通讯排的警卫战士,第三次来到才溪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此次到才溪,是处在第五次反围剿、反--斗争的时候。当时,党内王明左倾错误路线给中国革命事业造成越来越大的损失,革命处于紧要关头。为了挽救中国革命,毛泽东同志长途跋涉,从江西瑞金来到才溪作深入的社会调查,了解中央苏区有名的才溪乡是怎样把落后……[详细]
    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
      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福州市著名风景名胜区鼓山脚下。纪念馆占地30亩,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1998年11月竣工并对外开放。整座建筑融中西建筑风格为一体,以内广场为中心,组织起序厅、陈列厅、半景画馆、办公楼、文物库房等空间序列。馆体建筑具有福建土楼的风格。大门两旁叠落水池中耸立着两组现代艺术铜雕,分别为《曲折》、《崛起》,寓意着福建人民在曲折中奋进,在探索中崛起,给人以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力感。大门横楣上镶嵌着大型花岗岩浮雕《迈向新世纪》,浮雕由“奋斗”、“胜利”、“腾飞”、“辉煌”等画面组成,象征着八闽儿女艰苦创业,孜孜探索,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建设的光辉历程和美好前景。内广场为圆形,广场直径20米,抬头上望与蓝天白云直接相通,采天人合一的意境。内广场上竖立着一座高7米的大型铜……[详细]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地处“闽中屋脊”戴云山脉,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东南的石牛山麓,与永泰、仙游交界昆坂村,海拔900多米,四面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是一个环境条件极为恶劣的偏僻村落,1944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及所属的武装力量从永泰青溪转移到昆坂村坂里牛寮沟,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全省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是闽南唯一一处省委旧址,有着光辉的革命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福建省著名的革命老根据地之一,曾燃烧过熊熊的革命之火,谱写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光辉灿烂的历史篇章。位于德化东端,与永春、仙游、尤溪交界的水口镇坂里村,曾是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旧址。1943年秋,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对闽北地区的进攻,时在闽北的中共福建省委机关活动非常困难,为了打开局面,摆脱困境,中共福建省委遵照党中央关于“隐蔽精干”的……[详细]
    红军第207团旧址
      红军第207团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澳东村桥头自然村。红军第207团旧址由澳柄宫(驻地)、澳柄桥(哨卡)、陈列馆(新建)组成,占地4000平方米。澳柄宫位于澳东村澳柄桥北端,建于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是奉祀建澳柄桥“祖师”的宫庙,清代重建,20世纪80年代重修。坐北朝南,单进合院式,土木结构,悬山顶。中轴线上依次分布前殿、天井、大殿,两侧为宫房。大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柱,抬梁式木构架。左宫房面阔二间,右宫房面阔三间。左山墙存有红军标语:“活捉匪首蒋介石”。澳柄宫当时是莆田城区通往广业(白沙、庄边、新县、大洋4个乡镇辖区总称)山区的必经之路。澳柄宫作为中共领导莆田革命据点,1926年莆田山区第一个党支部、1928年莆田第一支工农游击队均在此成立。1930年6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详细]
    东沙抗捐暴动旧址
      东沙抗捐暴-动-旧址位于莆田市城厢区东海镇东沙村。1932年春二十九路军入闽之后,福建的各小军阀顾虑自己早晚会被挤出所占据的地盘,便加紧对当地民众的剥削,-捐是苛捐杂税中最大宗的一项。1932年全省-捐派额为1200余万元,莆田、仙游两县为360万元,占全省30%。-捐的苛勒使农民不堪承受,小规模的抗捐暴-动-在莆仙各地时有发生。其中东沙人民举行的抗捐暴-动-,因遭到省防军第三旅旅长何显祖的武力镇压而酿成惨案。1932年2月,何显祖要东沙村缴纳烟苗捐42000元,可一直延到8月初还不肯缴纳。何显祖见东沙群众竟敢抗不遵命,赫然大怒,于8月17日呈请福建省政府主席方声涛批准,悍然派江湘营进驻东沙东邻的西厝、东蔡等村,并限“即缴清,否则剿办”。当地一些地主、富农欲向何妥协,但何提出征捐面积要增加4……[详细]
    福州市双虹小学革命史迹陈列馆
      福州市双虹小学革命史迹陈列馆位于福州市台江区菜园墩42号。双虹小学创办于1928年。它的前身是创建于清朝中叶的双虹书院,1933年曾一度改名为劳动小学;后为避免暴露政治倾向,仍恢复原名。福州解放后,改称沧洲小学。2001年,经批准复名为双虹小学。双虹小学是一所富有革命传统的学校,是福州地区较早燃起革命火种的地方,并成为中国共产党在福州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据点。1926年冬,当国共两党合作组建的北伐军进军福州时,台江后洲一带的林亨元(曾任全国政协委员、法制委员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常委)、郑太初、阮宝清、林春钦、王仰前等参加了国民党,并组织了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取“以天下为己任”之义,命名为青年任社,推选林亨元为社长、林春钦为组织部长、郑太初为宣传部长,社员有蔡训忠、王书锦、王仰前、阮宝清等20多人。……[详细]
    长校村李洪养住宅红军标语旧址
      长校村李洪养住宅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长校村主村南门头。1931年1月中旬,红12军34师101团(团长杨遇春、政委连勋)进驻清流里田、长校一带协助福建省委工作团开展工作,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和开展分田、分地运动,并在长校一带先后建立起荷坑、茜坑、留坑、下谢、黄石坑、长校和江坊等乡苏维埃政权,其中长校乡苏维埃政府和红军101团团部就设于李日长兄弟住宅(现为李洪养宅)内,直至1932年3月101团随红军东路军东征漳州离开清流止。嗣后,红12军所部、由福建红19军改编的红34师等部红军在此活动时,亦曾先后将指挥机关设置于此。独立第7师第9师等部也曾长期频繁在此活动留存于此的标语,就是在这一时期所写,留存的红军标语分别处在大厅内、外墙正面和外墙左侧(现洗澡房处)三个地方,除外墙左侧的标语已无法……[详细]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德化水口坂里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位于德化县水口镇昆坂村。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陈列馆,主馆内容主要反映的是省委机关南迁坂里的历史事件。1943年秋,国民党顽固派加紧对闽北地区的进攻,时在闽北的中共福建省委面临的形势日益恶化,机关活动非常困难,为了打开局面,摆脱困境,中共福建省委遵照党中央关于“隐蔽精干”的重要指示,做出了省委机关南迁坂里的战略决策。坂里地处德化县与仙游、永泰三县交界处,山高林密,是一个比较偏僻的自然村落,这里民风纯朴,有着较好的群众基础。中共省委机关在打通了地下交通线,做好群众工作的基础上,于1944年3月,省委机关和闽中特委机关陆续由永泰青溪转移到德化坂里牛寮沟。5月初,省委主力武装“顽强支队”30多人,在闽江特委书记黄扆禹、省委常委左丰美、省委纵队队长叶良运率领下,经古田、渡闽……[详细]
    中共闽浙赣省委太平山联络总站旧址
      中共闽浙赣省委太平山联络总站旧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太平山山仔里16号。1944年,为贯彻中共华中局关于“掩蔽精干、积聚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坚持武装斗争和白区工作相结合的原则,中共福建省委和中共闽江工委决定在福州设立地下交通联络站,加强与各地委的联络。经过周密考察,最终选择了在省委机关负责电台工作的高振洋胞兄高振云的潭尾街同和杂货行作为据点。省委先后派出苏华、饶刚生、陈德义、魏雪馨、陈辉明等人来福州负责联络和开展城市工作。1946年上半年,发展了宋子云、高振诚加入组织。不久,由于对敌斗争的需要,联络总站移至宋、高的家乡太平山(山仔里)。此后,太平山(包括潭尾街、山仔里)交通联络总站成为党在恢复城市工作时期接待和掩护省委、地委主要领导干部的来往、住宿,并负责他们保密保卫的常设机构。联络总站建立……[详细]
    中共福州地委活动地暨方尔灏故居遗址
      中共福州地委活动地暨方尔灏故居遗址位于福州市北大路北后街13号(原为北后街大营房)。方尔灏,1904年出生于福州,祖籍浙江绍兴。他少年时有志气,读书勤奋,15岁进入福州扬光中学修习法语。五四运动爆发,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方尔灏受到革命思想熏陶,积极投入--,参加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在福州设立-署的斗争。1922年春,方尔灏转入福州二中高中部学习,随后与陈任民、叶敏修等发起组织进步社团——“民社”。12月,与陈任民等人创办《冲决》周刊,陈任民任主编,这是在福州出版的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刊物。从此,福州--开始有组织地展开。1923年,方尔灏与陈任民、陈聚奎、江削伍等人在民社的基础上,又组织了民导社,阅读和传播《向导》《先驱》等革命刊物。翌年1月,青年学社福州支社和民导社合并,组成……[详细]
    陈平山烈士墓和纪念碑
      陈平山烈士墓和纪念碑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樟脚村。陈平山,1904年出生于涂岭乡樟脚村犁壁岭一个穷苦的基督教徒家庭。1925年秋末,前往广州投考黄埔军校,被录取于第五期步科。入校后,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春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他偕同学破狱而出,参加暴-动-。在激烈的战斗中,头部负伤,仍英勇杀敌。广州暴-动-失败后,起义部队转战到达海陆丰革命根据地。1928年2月,他奉命回福建,在漳州与中共福建省委接上关系。尔后于漳州、厦门两地,宣传、发动劳苦大众投身革命。6月,因叛徒的出卖,被敌逮捕,囚禁于漳州镇台街法院监狱。在狱中备受拷打,全身血肉模糊,因刑重罹病。他通过入狱治疗医师的协助,与党组织取得联系。党组织派人将他营救出狱。出狱后,福建省委改派他参……[详细]
    闽中海上游击队抗日据点旧址
      闽中海上游击队抗日据点旧址位于莆田市秀屿区黄瓜、南日、乌丘等沿海岛屿。1940年7月,国民党莆田当局调动保安团摧毁忠门王厝村的抗日办事处,中共莆田县委被迫转移到平海湾的南日、黄瓜等岛屿创建新的抗日基地。鉴于在国统区斗争环境的险恶,为了保存和发展抗日武装力量,闽中党组织根据党中央关于“隐蔽精干”的总方针,决定组织游击队打入海上伪军“福建和平救国军”内部进行隐蔽斗争。盘踞在莆田沿海各岛屿的是仙游人张逸舟为司令的“福建和平救国军”第二集团军。由于伪军内部派系林立,为了争夺地盘,各自都想扩充自己的实力,这为游击队打入伪军内部提供了可乘之机。1940年冬,中共莆田县委派戴天宝、陈文通以同乡和“绿林朋友”的身份打入驻在乌丘岛的伪第二大队张天真部,分别担任张天真的副官和中队文书。在了解伪军情况后,戴天宝介……[详细]
    新桥反击战遗址
      新桥反击战遗址位于泰宁县新桥乡新桥村北瑶际蓬。1933年10月,国民党军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五次“围剿”。12月15日夜,国民党军攻占泰宁与黎川交界的德胜关后,中革军委不得不下令红军主力撤回泰宁,开始转入防御阶段。1934年3月22日,红5军团第13师抵达新桥之后,立即抢筑工事并派红38团1营赶到泰宁与黎川交界的巫寮、盐隘两个山口,扼制自黎川德胜关南下的国民党北路军第3纵队,以打破国民党东、北两路军会师新桥的计划。3月23日起,国民党军以五、六倍优于红军的兵力,发起猛攻,经几次拉锯战后,突破我防线,于3月25日拂晓,国民党东路军第10纵队4师10旅一部及24团开进新桥,开始向红1军团第1师1团两个营守卫的瑶际蓬高地发起攻击。国民党军在重武器掩护下,向红军阵地压迫前进。红1师放弃瑶际蓬第一座山……[详细]
    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旧址
      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旧址位于福州市台江区中平路151号(原79号)。1945年夏,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成立闽江工委,派庄征到福州开展城市工作。当时担任交通员的张章淦曾利用其叔父张依铀在闽轮修造厂当工人之便,在工人中积极开展活动。苏华等鉴于闽江航线在沟通福州与闽北的南平、古田、建瓯根据地等方面的重要性,十分重视在闽江轮船公司内部发展组织,并要求梁宝通注意发展船上的党员。根据上级指示,梁宝通先后在“开封”“西藏”“兰州”号客货轮上当助机,将伊立惠、陈梅惠、姚连香3人吸收为中共党员。-1946年经批准成立党支部,梁宝通为支部书记。闽江轮船公司党支部成立后,在团结带领群众反对国民党-派的斗争中,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党支部先后发展党员18名。闽江轮船公司地下党支部是抗战胜利初期中共福建省委直接在福州产业工人中……[详细]
    凤际中共闽中特委旧址
      中共闽中特委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凤际村宁里自然村。1936年7月下旬,常太游击根据地遭到国民党军的疯狂“清剿”,为了摆脱困境,中共闽中特委决定游击队暂时撤出,转移到常太北面广业区的白沙、庄边一带老基点村隐蔽,但因这些地方距离常太较近,非久居之地,刘突军等决定到莆田北面和永泰交界的地方去开辟一块新区。宁里地处莆田和永泰交界处,是国民党--从不光顾之地。1936年9月,方子明按照中共闽中特委指示,在这里开辟新的地下据点,并把活动区域从宁里逐渐扩展到永泰的凉伞山、寨下、旗插安等村。10月底,闽中游击队从山溪转移到宁里、旗插安隐蔽休整。中共闽中特委决定把这里建成稳固的游击根据地,于是派出工作组,深入各村做群众工作,组织农会,发展党员,建立支部,使游击队在这里牢牢扎下了根。1937年2月,中共闽……[详细]
    永泰县革命烈士陵园
      永泰县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永泰县城东南面塔山上,右边是中共福建省委旧址纪念碑,与联奎塔隔山相望。永泰县是中国共产党地下游击活动地区之一。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年代里,永泰许多优秀的共产党员和游击队员,英勇地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为了永远纪念先烈的革命精神和丰功伟绩,激励全县人民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1964年,中共永泰县委、永泰县人民政府决定修建永泰县革命烈士陵园。1965年2月,永泰县革命烈士墓竣工。烈士墓阔5.39米,深3.03米,高3.15米,系大青石与花岗石砌成的圆顶方形陵墓,陵墓背面为半圆形。墓前有墓台,墓台上有精磨而成的石案,墓台两边是精磨的青石栏杆围护,栏杆高0.5米,墓台前有三级台阶,两边有雕刻精美的两只小石狮守护,墓台高0.455米,墓台面积14.56平方米。墓碑为一块光滑如镜的……[详细]
    泉上土堡战斗遗址
      泉上土堡战斗遗址位于宁化县泉上镇罗李村土堡自然村李氏城堡。1933年7月1日,以红3军团(暂缺第6师)和红19师组成的红军东方军从江西乐安、广昌等地分两路挥师挺进宁化,于7月5日在宁化以西地区完成战略集结。7月5日晚红军东方军发布作战命令,以红5师为先头梯队、红4师为后梯队,急速挥师泉上,对泉上土堡之敌实施战术包围。泉上土堡位于泉上罗里,扼宁、清、归三县要冲,是赣东南经宁化通往闽中腹地和闽西通往闽北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当时泉上土堡内住120多户李氏人家,国民党军第52师307团及宁化等县地方-武装1200余人龟缩在土堡内。不仅威胁附近根据地的安全,也是红军东方军东向出击的极大障碍。红军东方军根据敌我双方态势,决定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先消灭泉上土堡及增援的国民党军,继而达到彻底消灭……[详细]
    红军攻城遗址
      红军攻城遗址位于沙县风岗街道滨河路城区。1934年1月2日,中革军委电示红3军团于3日开始向福建西部的沙县地域进发,并于10日协同红7军团遂行进攻闽敌卢兴邦部及占领沙县任务。8日下午,彭德怀发布《三军团向沙县前进的命令》,以第5师、军团直属队、第6师为右纵队,取道龙湖、夏阳,于10日达到富口宿营;第4师为左纵队,取道龙湖、铜岭、白莲、瓦溪,于10日到达夏茂宿营。沙县城东南两个方向有沙溪和东溪作为天然屏障,县城设有东南西北9个城门,四周筑有近4700米又高又厚的城墙,十分坚固。当时,城内守敌是国民党军卢兴邦部新编第52师第10团全部、第11团之1营、炮兵营之一部,共约两个团的兵力。他们为了加强防御,将城外30米内的建筑物全部拆除,形成开阔地,又环城挖了一条1米多深、2米多宽的护城壕。此外,他们……[详细]
    郑金照烈士故居
      郑金照烈士故居位于莆田市常太镇常太村梧坑小组。郑金照(1911—1936),曾用名李逵。1926年秋考入福建省立莆田高级中学,在校期间参加了党领导的反帝大同盟组织,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10月转为中共党员。-是年9月中旬,中共莆田县委决定成立“莆田各界反帝援助林案委员会”,组织开展反帝爱国斗争,郑金照作为委员会5个成员之一,与郭寿銮等带领学生、工人和农民登上英商泰利公司的“驾鳌”轮,揪出买办分子进行游街示众,并捣毁设在涵江宫下街的国民党特种消费税局和勾结英商的陈湖泉豆饼行,政治影响较大,受到福建省委的通报表扬。1930年3月,郑金照在他的母校省立莆高领导学生开展声援印度和朝鲜的独立运动,国民党-当局对这一运动加以镇压,悍然下令逮捕并-杀了莆田学生会领导人陈文奋、林春晖,校方也……[详细]
    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
      福州马尾船政文化遗址群以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心,包括中坡炮台、昭忠祠、英国领事分馆、轮机车间、绘事院等多所船政遗址;展现了近代中国科学技术、新式教育、工业制造、国防建设、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东西方文化交流等方面的丰硕成果;折射出立志进取、积极作为、虚心好学的传统文化神韵,形成独特的船政文化。它是中国近代工业的重要发源地,被誉为“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先后被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及国防教育基地。马尾地处福建闽江下游出海口,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自古是福州母城的水上门户,近代被辟为五口通商口岸。1985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14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早在1866年左宗棠、沈葆桢在这里创办福建船政,这是近代中国创办的第一家专业机器造船厂,由此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建船厂、造兵舰、制飞机、办学堂、……[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