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红色旅游景点

    上林亭伏击战旧址
      上林亭伏击战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石东村上林亭自然村。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福建当局加紧对共产党及其武装力量的军事围攻和经济--,妄图消灭福建党组织。为摆脱经济窘迫局面,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武装筹款。1946年初,省委获悉国民党福建省银行近期将调运一批现钞去厦门,决定武装截钞,并把截钞任务交给中共闽中特委完成。为此,闽中特委从莆、福、永等地抽调13位精干武装人员组成截钞突击队,由黄国璋和叶良运亲自率队前往江口上林亭伏击。1月28日上午,闽中地下交通员黄梅英在渔溪发现目标,便迅速赶回江口向闽中特委书记黄国璋报告。黄国璋听取报告后,立即召集突击队商讨作战方案,随后把突击队伍带到事前侦察好的江口上林亭地段埋伏下来。当日下午3点多,国民党运钞队进入伏击圈后,突击队予以猛烈攻击。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战,……[详细]
    长岭战斗旧址
      长岭战斗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郊尾镇长岭村长岭自然村。1936年5月,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二支队合编后,中共闽中特委决定打破敌人对莆仙边游击根据地的--,以摆脱被动局面,继续开展游击战争。经过侦察,选择位于福厦公路莆田、仙游边界地段的长岭国民党军据点作为袭击的首个目标。这里驻扎一个排,扼守交通要道,过去游击队很少在这里活动,所以敌兵麻痹,防守不严,为游击队突袭提供有利条件。为了保证战斗顺利,闽中工农游击队第2支队政委刘突军事前派出2名游击队员前往长岭,摸清了敌情。6月中旬,由刘突军率领20多名精干队员,连夜从莆田常太根据地出发,抄小路于次日凌晨来到长岭。当游击队靠近敌兵驻地璘井宫时,发现除了一个哨兵,其余的都在睡觉。游击队员首先切断敌人电话线,并占据有利地形埋伏。刘突军亲自率领几名队员,迅速解……[详细]
    中共莆田县委反叛斗争旧址
      中共莆田县委反叛斗争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院里村园里自然村。1934年4月,闽中党组织的上级机关——中共福州中心市委遭到国民党破坏,市委书记陈之枢、委员练文澜等人被捕叛变,成为可耻的叛徒。随后,这些叛徒带领国民党宪兵四处搜捕中共地下党员,破坏中共地下党组织。叛徒的魔爪从福州伸到莆仙、厦门等地。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仙游县委及莆仙两县的共青团组织先后遭到破坏,莆仙党团的一些重要干部如陶耐存、傅韵簧、江家茂、关庆霖、王德华等被捕叛变,到处诱捕革命同志,给党组织和游击队的生存和斗争带来极大的威胁。为打击叛徒的嚣张气焰,以中共莆田县委书记潘涛为代表的一批坚定的共产党员决定在各基点村组织“打狗团”,发动群众,惩治叛徒。原团莆田中心县委书记关庆霖“自新”后,带便衣特务到江口院里小学搜捕地下党员王福等人,……[详细]
    建泰独立团游击战遗址
      建泰独立团游击战遗址金铙山位于泰宁县大龙乡铙山村。1931年6月,国民党军在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又调集国民党军23个师又3个旅共30万军队,开始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这时候,毛泽东签署了第三次反“围剿”总动员令,红军主力千里回师赣南。7月9日,驻守泰宁的红6师奉命收拢部队,准备开赴建宁集结,回师江西兴国。在撤出泰宁前,红6师将部分干部群众分散隐蔽到乡下,并安排部署地方游击队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红--移。7月12日,红6师回师江西兴国参加反“围剿”战斗。中共泰宁支部和县、区革命委员会及游击队的部分干部群众,与开赴泰宁的建宁游击队100余人合编为建泰独立团,转移到两县交界的金铙山一带进行游击斗争。从1931年7月至1932年10月,建泰独立团在长期艰苦的环境中始终坚持……[详细]
    江口列宁小学旧址
      江口列宁小学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江口镇丰美村东田自然村。1928年底,国民党在莆田全面清党,并宣布取消农会组织,禁止群众运动。就在中共莆田县委领导力量受到削弱,革命形势趋于低潮的困难情况下,王于洁被省委指定接任莆田县委书记,县委委员有陈天章、吴梦泽、王纪修、郭寿銮、郑珍、郭晓云(女)、陈兆芳、吴承斌、陈光潜等。县委研究把工作重点从城区转移到农村,斗争方式由合法转为地下。县委领导成员分头深入基层整顿、巩固和发展组织,并把原来用国民党名义组织的合法农会改组为秘密的农民同盟会。陈天章和王纪修分别在江口和东泉各创办一所列宁小学(挂名作私塾),作为地下交通站和培养青少年革命骨干的基地。江口列宁小学校址设在东田村福展宫,江口区委委员欧文华任校长兼授课,教师有汤文铸、蔡朝阳等,陈天章也经常到校指导办学并亲……[详细]
    大安闽北分区政府礼堂
      大安红色旅游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之一,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享有“闽北红色首府”和“红旗不倒”的美誉。大安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条件,拥有着一段辉煌的历史。早在1928年,这里就组织了“大安民众队”开展农-动。1929年出兵参加了第二次上梅-。1930年先后建立了“0大安区委”和“大安区苏维埃政府”。1931年9月至于1935年1月这里是闽北苏区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中心,闽北苏区成为受到毛泽东主席赞扬的“方志敏式的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安成为闽北苏区“红色首府”。大安村地处福建省武夷山市最北部闽赣交界分水关南麓.境内的分水关是武夷山“九大”雄关之首,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这里距市区22公里,福汾省道由此穿街而过,交通十分方便。红色旅游景点……[详细]
    苏维埃粮食合作社旧址
      苏维埃粮食合作社旧址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溪口社区花墩桥街42号。1933年,随着建宁苏区土地革命斗争的深入发展,苏维埃政权建设日趋完善。8月2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宁都召开北部11县经济工作会议。建宁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毛泽东作了《粉碎第五次“围剿”与苏维埃经济建设任务》的报告。报告指出:革命战争的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要求各级苏维埃政府主席团、国民经济部和财政部的同志,要把发展合作社,调剂粮食,发展生产,发展贸易工作,经常地放在议事日程上面去讨论、去督促、去检查。中央政府准备发行300万元经济建设公债,100万元给红军作战费,200万元给合作社、粮食调剂局和对外贸易局做本钱。建宁县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详细]
    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遗址
      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遗址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溪口社区的溪口大桥西桥头省道富下线(溪口街)东侧与大桥下游濉溪河西岸之间。1931年5月31日,红一方面军第二次反“围剿”在建宁取得完全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部进驻建宁。6月,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在建宁组建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总队长王诤,政委伍云甫,总队下设侦察电台和5个无线电分队,总队部驻杨家屋,并在此开办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总部无线电台设在青云阁。6月2日下午7时,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总部电台,在建宁第一次收到了江西兴国总后勤部办事处发来的电报,当时在建宁红军总部电台值班的是曹丹辉和伍云甫,这是红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无线电通信,结束了红军没有无线电通讯的历史。建宁也因之成为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发祥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及总部电台随红一……[详细]
    福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纪念碑
      福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纪念碑位于梅列区洋溪镇洋溪中学内。1939至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福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从福州内迁,在洋溪设立校区。这期间,全省约有1000名学生先后考入这所学校,来到这里就读。因战时经费支出不足,一切因陋就简。学校借用民房作宿舍、教室,用竹蔑糊泥作墙,以树皮代瓦,校舍四面通风,无法避风雨。宿舍全是统铺,上下两层,用竹片编作竹床,一个房间住几十个人。尤其日军侵占福州期间,经济来源断绝,每日只能供糙米六小两,以两餐稀粥解饥。在此困境中,有十几位学生病逝,但全体师生仍刻苦求学。当年的洋溪乡亲对福建省立福州初中办学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许多村民腾出房子供学校办学。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当地村民的支持,使这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当年全省会考成绩福建省立福州初中总是名列第一……[详细]
    高士其故居
      高士其故居位于福州市鳌峰坊东口南侧,背靠于山,为明代迟清亭旧址。始建于明代,坐南向北,四面风火墙,前后五进,面积2500多平方米。高士其故居1号花厅原有四进,除第一进为三开间住房外,二、三、四进为假山、鱼池、花园0,迟清亭即建在此。清道光年间后,多被改为住房。民国初期,高士其父亲高赞鼎在花厅二进鱼池东侧建一幢双层小楼,它是高士其青少年时期的住房。花厅现仅存两进,占地面积仅四百平方米。3号主座前、后共五进,入石框大门为首进,穿斗式木构架,硬山屋顶。三面环廊,厅堂三开间,中间为厅,两旁有前、后厢房,左厢房为其父高赞鼎、母何吟阁住房。二、三进同样是三开间,有插屏门隔成前后厅,厅两侧为前后厢房,前后厅都有天井,前天井两侧有披榭。四进也是三开间,双层楼房,楼上供佛,五进为倒朝三间排,已圮。每进都有小门……[详细]
    湖源中央红军东方军旧址群
      湖源中央红军东方军旧址群位于沙县湖源乡圳头村、城前村,年代为1933-1934年。简介:由圳头村双凤堂、修文堂、燕诒堂、瑞庆堂和城前村张氏宗祠组成。1933年8月,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滕代远率领中央红军东方军进击沙县,成立了13个区、乡苏维埃政权。1934年1月,东方军再次进击沙县,并于1月25日攻克沙县,成立沙县苏维埃政府,沙县成为中央苏区县。2月25日,红军撤离沙县后,东方军红七军团19师在闽西北地区迂回游击。5月29日,驻扎在湖源乡的红七军团19师与国民党军80师239旅在湖源乡南洋岐高地发生遭遇战,并取得了胜利。红军活动范围遍及湖源乡,先后有红七军团19师、红军九军团、红军三军团、五区中队等多支部队在湖源乡驻扎。圳头村双凤堂、修文堂、燕诒堂、瑞庆堂和城前村张氏宗祠等古厝的竹筋泥墙上至今……[详细]
    云和诏县委成立地旧址
      云和诏县委成立地旧址位于云霄县和平乡通贝村乌山十八间。1934年10月,红三团六连指导员卢胜奉命率部挺进乌山,开辟了以云霄半岭、桥头为中心的乌山革命根据地。1935年秋,从浮凤苏区实施战略转移的潮澄饶红三大队、特务大队及饶和埔县委仅存的三位县委老前辈也先后来到乌山,与卢胜部会合。为加强对云和诏三县交界地区的领导,1935年10月,闽粤边特委常委何鸣在乌山十八间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云和诏县委,任命蔡亚民(蔡蔚林)为书记,陈耀潮兼任组织部长,陈老诏任宣传部长,原潮澄饶县委书记调特委工作,任特委驻云和诏特派员。1936年2月,蔡亚民因在肃反中受疑而出走香港,由特派员张敏兼任县委书记。云和诏县委隶属于闽粤边特委,下辖7个工作区,共建立了100多个支部,发展了500多名党员。云和诏县委直接领导下的乌山革……[详细]
    悬钟岭战斗旧址
      悬钟岭战斗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瑶山村西福自然村。1949年7月28日,国民党军组织“清剿”大洋,妄图歼灭闽中支队司令部。闽中支队司令部领导得到情报后,与解放军先遣队领导共同研究确定反“清剿”作战方案,确定以游击队1个中队配合解放军1个排守在百丈岭,阻击从东部进犯之敌;游击队2个分队配合解放军1个班,坚守大洋北部屏障南岭,使敌军无法逾越,以保障背部安全;游击队1个分队和解放军1个班在十八踏脚阻击从西部仙游来犯之敌;游击队1个中队和解放军1个排预伏在悬钟岭,迎战从正面进攻的莆田敌军。闽中工委机关工作队配合大洋区委负责组织群众做好转移和后勤保障工作。7月29日,反“清剿”战斗打响。解放军先遣队和游击队在南面悬钟岭抢先占领有利地形,正面迎击一支由莆田自卫队、涵江交警队和江口陈维金的“紫建队”三……[详细]
    忠山乡农会旧址
      忠山乡农会旧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西南部的先贤祠。1934年4月,红7军团在经历了明溪铜铁岭战斗后,南下经三元岩前、忠山过贡川,并以忠山、贡川等为后方基地,攻打永安县城。在此期间,红7军团留下一个连队,驻在忠山村。这支红军小分队担任向东警卫的任务,并在忠山村做宣传、打土豪,很快把觉悟了的群众发动起来,组建了党支部、农会和苏维埃政府,党支部书记邓天赐,主席邓天赐,副主席杨平志,秘书兼文书余次铰。党支部、农会和苏维埃政府组织起来后,多次在先贤祠内开会,在前大坪召开群众大会、发放打土豪的粮食和猪肉给群众,动员青年参加红军,组建忠山赤卫队,开展分田地运动,协助红军消灭星桥一带大刀会组织,组织群众为攻打永安县城积极支前,胜利后运送战利品到中央苏区。红7军团小分队离开后,由红军独立第9团指导党支……[详细]
    晋江市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队伍诞生旧址——尤氏宗祠
      晋江市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队伍诞生旧址尤氏宗祠位于内坑镇砌坑村御里路29号。1933年8月,中共晋南县委委员、官桥区委书记尤大斧在砌坑村尤氏宗祠成立赤卫队,共有19人,掌握-和鸟-19支,尤大斧兼任队长,这是晋江市第一支农民武装队伍。在此基础上,翌年4月,尤大斧、吴永乐在中共晋南县委领导下,组建晋南武装队,拥有15人-。1935年3月,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即红二支队)支队长尹利东、政委李剑光率30多名精干游击队员转战晋南时,在南安岭兜与中共晋南县委研究决定,将晋南武装队扩编为晋南游击队,队长尤大斧,政委傅文煌(后叛变),副队长王美,政治部主任王村生,拥有50多人-。扩编后的晋南游击队在晋南地区发动群众,镇压地主恶霸、土豪劣绅和不法奸商,积极开展“五抗”斗争,击退国民党军队和地方民团……[详细]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水茜乡棠地村河下塅坳子山上。1934年10月,中央苏区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至1934年12月,宁化、泉上、彭湃苏区相继沦陷,闽赣省转入游击战争。1935年1月31日,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闽赣军区1000余人从归化枫溪原计划转战安远,在途经水茜棠地河下塅时,遭到国民党军第52师的合围伏击,红军部队拼死突围成功,但伤亡百余人,另有中共宁化县委书记张荷凤等六七十人被俘,全部被敌杀害。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棠地大队于1958年10月在棠地河下塅战斗旧址西南260米处建成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建立,成为当地群众凭吊革命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棠地革命烈士纪念……[详细]
    中共莆田县委旧址
      中共莆田县委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拱辰街道濠浦社区四亭自然村。1926年,在涵江中学当工友的四亭村村民张伯庭,在党组织的引导下,开始参加革命活动。1927年,张伯庭回到家乡配合党的干部在四亭、郊下一带发动农民,建立农会,团结一批拥护革命的农民群众,开辟了一个比较稳固的革命基点,在此后20多年的革命岁月中,这里一直是莆田县内地与沿海联络的重要革命据点。1938年3月10日,中共闽中工委委员、陆军第八十师独立大队大队长刘突军等人在莆田被捕,全城--。工委书记黄国璋得知消息后,立即派人通知等待在他家准备开工委扩大会的同志,马上疏散撤离,转移到四亭村张伯庭家会合。同年3月11日,闽中工委在四亭村张伯庭家交通站开会,紧急决定立即派当地交通员到城里通知集中社桥头饭店等待开军属会的同志分散撤离。之后,黄国璋……[详细]
    将乐中央苏区县纪念馆
      将乐中央苏区县纪念馆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滨河北路32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将乐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彭德怀等曾经在将乐战斗和生活过。红1、红3、红5、红7、红9军团以及红军东方军等部队指战员,都曾经纵横驰骋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在这里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发动将乐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参军参战,建立地方武装,为红军筹粮筹款。将乐人民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为红军反“围剿”和实现战略大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过巨大牺牲。将乐县是1933年6月至1934年2月红军东方军开辟的新苏区。2008年,中共将乐县委、将乐县人民政府为进一步宣传将乐苏区革命斗争历史,弘扬苏区精神,修建了“将乐·中央苏区县纪念馆”,并于当年9月18日……[详细]
    长校村李岳亮住宅红军标语旧址
      长校村李岳亮住宅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长校村主村靠长校学校的小河旁。1931年1月中旬,红12军34师101团(团长杨遇春、政委连勋)进驻清流里田、长校一带协助福建省委工作团开展工作,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和开展分田、分地运动,并在长校一带先后建立起荷坑、茜坑、留坑、下谢、黄石坑、长校和江坊等乡苏维埃政权。嗣后,红12军所部、由福建红19军改编的红34师等部红军亦曾先后在此活动。该建筑原为一邹姓老中医住宅,红军伤病员常于此处接受治疗,此处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医院。留存于此的标语,亦是在这时期所写,标语位于旧宅正厅左侧墙面、左侧横屋墙面及下厅左厢房外墙。共有5版10幅,分别为:A版2幅,内容是“扩大红军”、“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落款为“红军”;B版2幅,内容是“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反对……[详细]
    东泉圆通寺军事会议会址
      东泉圆通寺军事会议会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东泉村溪南自然村。1930年3月,中共莆田县委先后发动了北高、黄石暴-动-和江口缴-行动,取得了武装斗争的胜利,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为加强武装队伍建设,同年4月,陈天章、陈兆芳等决定把江口和沿海暴-动-的游击队拉到广业东泉与王纪修等领导的广业农民自卫队会合,并在东泉圆通寺召开军事会议,确定以澳柄、东度、夹漈为根据地,发动群众,组织农协,扩大武装,逐步向整个广业山区拓展,创建广业红色区域。6月,中共福建省委书记罗明到莆田巡视工作后,决定派军事干部黄琬到莆田主持军事工作。根据莆田总行委的统一部署,8月中旬,黄琬、陈天章、王纪修等在东泉圆通寺再次召开军事会议,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23军207团,团长黄琬,首批报名参加红军的有50多人。同时决定在澳柄……[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