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红色旅游景点

石壁红军烈士纪念碑
  石壁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石壁村干山排,一条小路从纪念碑前经过,与石壁烈士陵园路相接,省道307线从北侧约350米处经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石壁优秀儿女为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毅然告别亲人,踏上革命征程,先后有数百人参加革命,经历次战争,大部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仅列入国家民政部在册烈士就有90名,是三明市革命烈士最多的村。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宁化县老区办、石壁镇人民政府于2001年10月建成石壁红军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为砖石混结构,坐南朝北,主碑高1.5米,碑堂通面阔4.6米、通进深7米,占地面积35平方米,由碑座、1个主碑、2个侧碑及3级台阶组成,大理石主碑身正面阴刻行书“烈士忠魂千古”六个大字。石壁村委会于2008年1月铺设石壁烈士……[详细]
西际乡党支部、农会旧址
  西际乡党支部、农会旧址锡光堂位于三元区莘口镇西际村。自1933年起,在江西瑞金人、共产党员的帮助下,西际村锡光堂的余宁助开的“余宁助客栈”成为红军联络站,余宁助、余和顺等成为红军联络员。1934年5月,红9团一部来到西际,打土豪做宣传。在红军的帮助下,西际成立了农会。农会主席由余宁助担任,副主席是武斗士,秘书是余和顺,文书是张本瑜。农会积极分子余宁助、余和顺之后加入了共产党,于是建立了西际乡党支部,余宁助任西际村党支部书记。还成立了赤卫队,队长由武斗士担任。西际乡党支部和农会多次在锡光堂召开会议,商议支援红军事宜。在党支部和农会的带领下,西际周边一带柳城、沙阳、黄沙、莘口的村民,为红军送盐送米、看护伤员、传递情报,并把西际村陈朝绍等青年送进红军队伍,为建立西际一带红色区域做出贡献。西际乡党支……[详细]
中共闽南特委遗址
  中共闽南特委遗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钟山镇南湖村上岭自然村。1939年7月,中共福建省委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将莆田、泉州、福清三个中心县委合并成立中共闽南特委,由李刚任书记,苏华(女)、蔡文焕、陈金来、林阿朗、何素清(女)、方子明为委员,加强对闽中地区的领导,以推动这一地区形势的发展,与闽北根据地形成犄角之势。1942年上半年,中共闽南特委决定在仙游开辟新的根据地,先后派邱子国、黄国珍、蔡文焕等人到仙游。邱子国等会到仙游后,在葫芦坵等地开辟新的据点,建立联络站,发展-员;在坝下恢复党组织,建立了几个交通站,并与兴太根据地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同年4月,因受长乐“江田事件”的影响,中共闽南特委机关撤到莆仙永边根据地,驻在仙游南湖乡的上岭村,在牛鼻山上设无线电台设。同年7月,中共闽南特委根据省……[详细]
东度列宁小学旧址
  东度列宁小学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白沙镇东泉村圳顶自然村。1928年底,在中共莆田县委领导力量受到削弱、革命形势趋于低潮的困难情况下,王于洁被福建省委指定接任中共莆田县委书记,县委委员有陈天章、吴梦泽、王纪修、郭寿銮、郑珍、郭晓云(女)、陈兆芳、吴承斌、陈光潜等。县委经过研究决定把工作重点从城区转移到农村,斗争方式由合法转为地下,县委领导成员分头深入基层整顿、巩固和发展组织,并把原来用国民党名义组织的合法农会改组为秘密的农民同盟会。陈天章和王纪修还分别在江口和东度各创办一所列宁小学(挂名作私塾),作为地下交通站和培养青少年革命骨干的基地。东度列宁小学校长王纪修,学员黄国榆、王肇锴等50余人,派林则蕴负责教学。该校旨在传播马列主义,培养革命接班人,专门吸收贫苦农民、农会会员和红军游击队员子女入学……[详细]
漈川苏维埃学校遗址
  漈川苏维埃学校遗址位于莆田市常太镇马院村漈川自然村。1930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在第二次党代会上提出“造成泉属、莆田的赤色区域”的斗争任务,要求莆田党组织深入农村发动群众,组织地方暴-动-,开展苏维埃运动。莆田党组织在邓子恢的领导下,于同年12月9日在新县外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后遭到国民党地方当局的重兵“围剿”,外坑苏维埃政权被摧毁,斗争转入低潮。1931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撤销莆属特委,恢复莆田县委和仙游县委。并提出“莆仙党当前的中心任务是扩大拥护苏维埃政权运动,打破群众的失败观念,接受斗争中的教训,扩大土地革命的影响。”为了打开斗争局面,莆仙两县委按照省委指示,重新整顿各地的基层党组织,发展革命的新生力量,并决定到山区的广业、常太开辟新的根据地。1932年,中共莆田县委派陈建新到常太……[详细]
中共闽南(闽中)特委旧址
  中共闽南(闽中)特委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社硎乡田利村葫芦坵。中共闽南特委(1943年2月改为闽中特委)于1942年初派邱子国、蔡文焕等到仙游芦坵等地开辟新据点,之后,特委机关从常太迁驻仙游,长达三年多时间里,在社硎乡田利罗木坑、葫芦坵活动,驻落尾石洞里。1943年2月,建立中共葫芦坵支部,支部书记林玉潮,组织委员林玉苍,宣传委员罗子烈,党员有林柳、林全、罗阿尾、罗文星、林榜、林玉照。同年3月,闽中特委机关迁驻钟山上湖底。同年8月,闽中特委再次派蔡文焕到葫芦坵、罗木坑一带建立交通站,为省委南下闽中顺利转移开辟交通线。1944年6月25日中共福建省委在仙游西苑乡东湖村召开扩大干部会议时,获悉国民党兵前来袭击,立即向东北方向转移到葫芦坵、石湖底一带,之后沿着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行军路线,经莆田常太、……[详细]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敬湖公祠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庄下,省道205线从西侧约200米处经过。1934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的红7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7月6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在中央代表曾红易、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率领下,由瑞金出发北上,经长汀进入宁化,在曹坊上曹、下曹宿营,抗日先遣队一部宿营下曹庄下敬湖公祠内。为响应中央号召,宁化筹备大批物资支援抗日先遣队,再次扩红数千人,随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系曹氏后裔宗祠——敬湖公祠,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667平方米,清代所建客家典型古建筑,为抬梁穿斗式前厅带戏台砖木混合结构,下厅两侧厢房木结构部分霉烂,上厅左内壁尚存2条红军标语,整体建筑保存较好。红军北上抗日先……[详细]
永安抗战旧址群
  永安抗战遗址群位于福建省永安市,是第七批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入选第二批10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从福州内迁至福建中部山城永安,作为战时省会长达七年半(1938年5月—1945年10月)之久。在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一大批革命知识分子、爱国进步人士、热血青年和一些身份隐蔽的共产党员云集永安,组成了一支颇具规模的文化大军。他们以笔墨作刀枪,形成了声势浩大的抗日救亡舆论,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战文化活动,使得永安成为东南抗战文化的一面旗帜。永安抗战文化遗址群目前保存比较完整的有挹秀楼、渡头宅(羊枣被捕处);羊枣等12位文化人士囚禁处;文龙村复兴堡(中国国民党直属台湾党部);春谷山庄防空洞旧址(当年省主席陈仪、刘建绪公馆);刘氏……[详细]
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南安市诗山镇山一村诗山公园内。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由南安县人民政府建于1965年9月,2002年春由诗山镇人民政府重修。纪念碑为石材结构,由碑底和碑身两大部分组成。碑的底座呈正五边形,五角边有圆柱,边长2米。碑身高4.08米,平面五边均雕刻“死难烈士万岁”六个大字。纪念碑下埋葬着14位革命先烈的遗骸,他们分别牺牲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解放战争和解放初期的剿匪斗争。根据资料记载,安息在纪念碑里的革命烈士有姓名的是黄朝来(诗山吾丰)、李嘉宾(诗山红旗)、陈赤九(诗山联山)、柯连科(码头内柯)、叶老洗(女,金淘占石)、吕云元(诗山红星)、吕振鼓(诗山红星)、戴江山(码头亭里)、吕荣火(诗山红星)等9名,其他烈士都是外地人。诗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于1983年3月被南安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详细]
溪安地下革命活动点旧址
  溪安地下革命活动点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龙山村溪安自然村。溪安是闽中支队莆田县大队大队长张坤的故乡。1927年,溪安的陈贤、陈成、张霖等几位同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几年时间内迅速发展党员20多人,并积极配合上级党组织进行地下革命活动。张坤1934年参加抗日农会,开展减租减息运动,1935年参加闽中工农游击队,建立溪安革命活动据点。由于溪安地处荔林深处,便于突发时转移撤退,解放战争时期成为莆田(闽中)地下党和游击队的秘密活动据点和开会场所,苏华、黄国璋、林汝楠等常驻溪安进行地下革命活动。1947年7月,闽中游击纵队转战戴云山失利后,黄国璋、林汝楠从德化带一部分队伍返回莆田隐蔽。当时,莆田人民游击队指导员杨杞松隐蔽在溪安张坤家,但由于莆田县委书记徐阿禄被捕叛变,致使杨杞松被出卖而惨遭捕杀,……[详细]
共青团涵江区委旧址
  共青团涵江区委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涵东街道苍然社区宫下路156号。1928年春,中共莆田县委派郭寿銮到涵江中学(现莆田第六中学)开展--。郭寿銮在涵江中学担任庶务主任,他利用学生迫切要求参加党团组织的愿望发展积极分子,不久正式介绍黄祖储、陈燕贻等人入团,建立涵江中学第一个共青团支部。随后又陆续培养了一批富有斗争活力的骨干分子加入共青团组织。1929年夏,莆田县委贯彻福建省委的指示,把县委机关迁到涵江,加强对工人运动和--的领导。县委迁到涵江后,即在涵江中学成立团涵江区委,作为县委在涵江地区开展革命斗争的有力助手。涵江文墨斋书店联络站即是此期由共青团员戴梦全出面开设的,借出售书籍文具,掩护地下联络工作。共青团涵江区委旧址为涵江中学教学楼,系涵江商会会长陈杰人先生创建,于1927年底完工。因校区……[详细]
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旧址
  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旧址余氏家祠位于三元区莘口镇西际村。自1933年起,在福建军区独立第7团、第9团的带动下,中共三元区西际村支部和农会的党员干部群众从大田、永安、泉州等处零散购买食盐等物资,存在余氏家祠内,达到一定数量后,通过柳城村溪口渡口,沿西际——竹洲——楼源——忠山——星桥——明溪线路,转运到明溪、清流、宁化、瑞金等中央苏区。西际村余氏家祠逐渐成为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为护送物资,西际还成立了赤卫队,保卫重要物资的安全和运送。直到红军长征前后,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为中央苏区运送大量紧缺物资,为中央红军军事斗争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旧址余氏家祠为明代建筑,现保存完好。该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为穿斗式硬山顶木构建筑。整座家……[详细]
闽中游击纵队驻地旧址
  闽中游击纵队驻地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钟山镇湖亭村院前自然村。1947年7月初,闽中游击纵队(亦称戴云纵队),转战戴云山时,在南安诗山遭到国民党保安队和南安、安溪、自卫队共1000多人的包围,敌众我寡,游击队腹背受敌。为了掩护主力部队跳出包围圈,纵队参谋长罗迎祥带领警卫班狙击敌人,在战斗中罗迎祥壮烈牺牲。突围出来的游击队在转战途中被敌人分割成3路,其中一路由黄国璋、林汝楠带领撤回莆田,经过仙游钟山何岭街,在南湖寺休整,生活由罗迎祥的胞弟罗迎怀负责安排。由于何岭街一带情况复杂,为了避免暴露,又把队伍转移到湖亭村的龙屺院(也叫龙纪寺)隐蔽。当地群众为了保护游击队,把自己穿的衣服换给游击队员穿上。经过休整,这支队伍最终安全撤出仙游,回到莆田常太根据地。1949年7月1日仙游鲤湖乡人民政府成立后,乡政……[详细]
中共莆田中心县委旧址
  中共莆田中心县委旧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新度镇东埔余村尾厝5组。1934年4月8日,中共福州中心市委在福州台江区洋中亭地下交通站开会时被宪兵破获,市委书记陈之枢等集体被捕叛变。多次到莆田巡视工作的市委巡视员练文澜也被捕叛变,随后,带着宪兵到莆田破坏莆田中心县委及其下辖的仙游县委以及莆仙两县共青团组织。在王于洁、潘涛领导下,莆田党组织积极开展打叛肃奸斗争和进行思想整顿,莆田的革命形势逐渐好转。同年9月,重建中共莆田中心县委,王于洁任书记,潘涛、林阿郎、郑金照、陈建新、黄国璋为委员。中心县委机关设在渠桥(现称新度镇)东埔余村余瑞龙家,从此,在王于洁领导下,莆田中心县委积极开辟新的活动据点,坚持游击战争。1935年5月,中共闽中特委成立后,莆田中心县委建制取消,重建莆田县委,机关驻地由东埔余迁至东宋村……[详细]
林畲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
  林畲中共闽粤边特委机关旧址位于诏安县官陂镇林畲村豆畲自然村,年代为1937-1946年。简介:原为豆畲张氏祖祠,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736-1795),2012年重修,为一进带两厢的悬山顶式建筑,建筑面积289平方米,占地面积760平方米。1929年东江红军48团在大革命失败后从广东转移至豆畲村避敌。1930年起中共饶和浦诏县委领导和机关干部多次到豆畲休整并经常在张氏祖祠召开会议,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乌山根据地党和红军的隐蔽指挥所。1935年10月饶和浦诏县委改组为云和诏县委。1937年7月的月港事变后,原云和诏县委领导全部牺牲,同年8月中共闽粤边特委书记何浚派卢叨到豆畲村重建闽粤边特委和云和诏县工委。1941年云和诏县委机关设在张氏祖祠内,1944年在此成立闽南政保队。2018年,林畲中……[详细]
三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暨红军标语房
  三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暨红军标语房位于大田县建设镇建设村45号。1934年5月,三民乡在红9军团帮助下,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林英火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当时的乡苏维埃政府就设于此。1934年7月17日,执行护送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任务的红9军团一部2000多人,在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率领下,经大田桃源、永安青水、大田建设、奇韬进入尤溪。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渡闽江,红9军团完成护送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渡过闽江的任务后,于8月10日起陆续往大田县的东佳、文经、桃舟、三保和永安青水等地返回。红军曾居住在大田县建设镇建设村民林景地民居中,村民林景地热情接待红军,并悉心照顾负伤战士。红军居住期间,在民房内留有18幅用毛笔书写的红军标语,至今字迹仍清晰可见。三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暨红军标语房原系建设镇建设村林景地……[详细]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干部扩大会议旧址——洪祖正故居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干部扩大会议旧址洪祖正故居位于晋江市英林镇埔顶寮村路沟路3号。1947年1月12日,中共闽浙赣区党委作出《关于发动爱国游击战争的决定》。随后,全省各地区纷纷开展爱国游击战争。同年8月28日,区党委总结各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失利的经验教训,并作出《闽浙赣人民斗争特点与闽浙赣人民游击战争的指示》。1947年11月到1948年1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在英林镇埔顶寮村洪祖正故居召开干部扩大会议。集中学习刘少奇在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黄国璋在会上传达省委“八二八”指示精神,许集美、朱义斌、郑种植分别总结泉州中心县委开展“武装斗争”、“建立隐蔽根据地”、“党的建设”等方面工作情况和经验。会上对工作区域进行重新划分和具体分工,同时决定把中共沿海区委划归闽中地委直接领导,并改称为中共运伙……[详细]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
  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马尾区马限山东南麓及山顶。清光绪十年七月初七(公元1884年8月23日)中法马江海战爆发,惨烈的此役让驻扎马尾港的福建水师全军覆没,七百多位将士壮烈牺牲。马江海战炮台、烈士墓及昭忠祠是三处紧紧连在一起的与中法马江海战关联的文物景点。昭忠祠,落成于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前后两进,内祀中法马江海战殉国736位将士英灵。1920年重修添建戏台、0、花厅、回廊等,并在西侧另建一座两层木结构追思阁供人歇息之用。1984年辟为马江海战纪念馆……烈士墓,位于昭忠祠南侧,为中法马江海战阵亡将士安葬处。马江海战一结束,沿岸军民自发组织打捞阵亡将士遗体,就近掩埋于此。因时间先后形成九冢,冢前各立“忠冢”石碑。1920年合九冢及马尾船厂……[详细]
清流朱德旧居豫章公庙
  朱德旧居豫章公庙位于清流县里田乡里田村。1930年1月,古田会议胜利召开之后不久,为打破国民党军对闽西苏区的第二次“三省会剿”,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4军从闽西古田出发,分路途经连城、清流、归化、宁化等县。其中,朱德于1月9日率红4军第1、第3、第4纵队由连城北团进入清流的李家寮,翻越鳌峰山后,经嶂下、留坑、江坊、长校等地抵达里田,当夜宿营于里田村。朱德就住在豫章公庙内。这天晚上,朱德还在庙里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研究制定奇袭妄图凭险阻止红军前进的锅蒙山守敌方案。翌日凌晨,趁天色未明之际,朱德指挥红军将士按既定方案向锅蒙山守敌马鸿兴部发起猛攻,经数小时激战,红军取得战斗胜利,共歼敌600余人,并缴获大量-支弹药。战后,红军马不停蹄地向宁化挺进,并一鼓作气攻占了宁化县城。朱德旧居豫章公庙始建于宋仁宗……[详细]
红3军团司令部遗址
  红3军团司令部遗址乐氏祖厝位于沙县青州镇管前村,距村部约200米。1934年1月,中革军委命令:“三军团于11日袭取沙县,同时断其退路而歼灭之。”12日,红3军团开始进攻沙县县城,红5师担任主攻,红6师担任助攻,红4师置于沙县东北部的青州,阻击延平来援之敌。14日,获悉延平敌约一个师增援沙县,红3军团于半溪横庵司令部发出命令,决定围城打援,以一部兵力围困县城之敌,继续坑道作业,主力于15日置于青州、芹山地域。敌援军第4师已先期占领青州有利地形,红4师迂回敌侧背实施攻击,经激烈战斗,击溃敌200多人。16日,为了临近战场指挥侧击支援沙县之敌,红3军团司令部移至青州管前乐氏祖厝。彭德怀、杨尚昆于管前司令部签发了《三军团关于先期攻取沙县同时准备侧击援敌的命令》,将红4、红5、红6师的主要兵力集结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