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红色旅游景点

    胡也频故居
      胡也频故居位于福州市乌山道山观路弄4—5号。胡也频(1903~1931年),乳名培基,学名崇轩,侯官(今福州市区)人。少进崇德小学、乌山师范学校学习,家贫辍学到祥慎金铺当学徒。民国9年(1920年),考入上海浦东中学,后往天津大沽口海军预备学校学习轮机。又到北京投考大学,未被录取,住在公寓里,开始创作诗和小说。民国13年,发表短篇小说《雨中》。不久,为《京报》副刊《民众文艺周刊》。翌年,发表《雷峰塔倒掉的原因》。民国14年夏,结识丁玲,结为情侣,蛰居西山碧云寺附近。这时期,他写了不少充满伤感的诗作,后收入《也频诗选》。民国16年,出版短篇小说集《--》。同年冬,认识冯雪峰,接受马克思主义。翌年,重到上海,进入中央日报社《红与黑》副刊,出版短篇小说集《活珠子》《往何处去》,以及诗集《诗稿》和戏……[详细]
    宁里红军学校旧址
      宁里红军学校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凤际村宁里自然村。抗日战争初期,中共闽中工委(闽南特委)机关仍设在宁里,直到1941年9月迁到长乐南阳村。闽中党组织领导游击队在宁里开荒种地,建窑烧炭的同时,于1938年至1940年秋举办红军学校,轮训莆田、仙游、福清、长乐、永泰、泉州等县、区干部,巩固和发展基层组织。1938年8月,闽中工委在宁里红军学校举办10多人的训练班,参加训练班的人员来自莆田、仙游、福清、长乐等地,其中妇女占大部分。1939年2月20日,莆田中心县委在宁里举办党员干部训练班,培训支书及一部分区委,为期两星期。学习的课程有统一战线、党的工作、军事常识等,蔡文焕、张伯庭、杨杞松负责组织学习。50多名学员以草棚为课堂,住山洞、睡草垫,生活虽很艰苦,但学习的热情却很高涨。1940年2月……[详细]
    “宝坑内事件”旧址
      “宝坑内事件”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鲤城街道北宝峰社区宝坑内自然村。在长期革命斗争岁月中,仙游革命基点村宝坑内先后发生了两起进步群众被捕的重大事件。1936年5月,中共仙游地方组织在城东的宝坑内村召开党、团扩大会议,研究--、农会组织和抗捐斗争等事项。由于叛徒告密,被国民党仙游县-局和县保安队包围,林步云、何庆烈以及当地的农会积极分子10余人被抓捕,还被抄走两部油印机和一部分抗日宣传品。随后,国民党-局又在城区各学校拘捕进步学生数十人,并通缉罗迎祥、黄明等人,制造了轰动一时的仙游“宝坑内事件”。仙游革命再次转入低潮。1947年4月,中共闽中地委在莆田组建了闽中游击纵队(即戴云纵队)后,即向仙游县境转移,以便向戴云山脉挺进。沿途继续征兵以扩大武装力量。中共仙游县工委组织了20多人参加戴云纵队。5……[详细]
    三台龙交通站旧址
      三台龙交通站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园庄镇东坪村三台龙自然村。1935年7月,中共惠安特支书记曾炉与何邦基等在三台龙建立隐蔽据点,交通站设在林兜家中。1937年7月下旬,曾炉按照闽中工委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指示,把设在林兜家的三台龙交通站升建为闽中工委交通站,由林兜负责。此后,三台龙交通站成为泉州中心县委经晋江北部通往闽中工委机关和解放战争时期闽浙赣省委的一个联系五县(晋江、惠安、南安、莆田、仙游)的秘密交通站。1941年1月,惠安特支书记曾炉被捕获释后到该交通站养伤。1944年,晋江、南安等地的张尚楚、陈佑时、林拱震、蔡韩等欲北上加入新四军,由王经贤引路来到该交通站住宿一段时间。中共惠安区委特派员刘祖丕及朱汉膺、曾炉、庄昌文等先后于1944年五六月间在这里活动,开展隐蔽斗争。1947年11月13……[详细]
    迎接朱德总司令进城遗址
      迎接朱德总司令进城遗址分别位于泰宁县杉城镇梅桥行政村大马絮自然村村口小河边(泰宁通往邻县江西省黎川县的古县道旁)的大马絮三里亭及泰宁县城古城墙的北大门——朝京门。1932年10月,为粉碎国民党军发动的第四次“围剿”,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治政委员周恩来等签发了“建黎泰战役计划”。10月16日,周恩来、朱德率红一方面军各军团从广昌分5路向建、黎、泰挺进。19日,红22军乘胜收复泰宁县城。22日,红22军继续向邵武推进,追歼国民党军周志群余部。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率部进驻县城,接替红22军驻防。在红军三次解放泰宁的历史上,这是红军第二次解放泰宁,泰宁苏区进入恢复和发展阶段。之后,泰宁县革命委员会、中共泰宁临时县委、城市区委和区革命委员会,以及共青团、少先队、总工会等群团组织得到迅速恢复和建……[详细]
    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
      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文林路将军山东南麓。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建于1979年,占地130余亩。陵园主体建筑群由福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碑、烈士墓、军人墓、长安堂和办公楼等组成。建筑面积4941平方米,依山而建,居高临下,气势雄伟,庄严肃穆。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园大门的两侧门择榕城“三山”为特征,从正门沿332级台阶拾级而上,首先进入福州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为三层楼式,平顶重檐,厅周四廊,雄伟壮观。该馆于1995年建成开馆,全馆陈列面积285平方米,以雕塑、油画、图志和烈士遗像、遗物、革命文物图片等资料为主,反映福州人民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以史育人,展示先烈的丰功伟绩。纪念馆的首层为序厅,由前言、领袖题词、大型浮雕和革命烈士英名录组成。正面墙上镶嵌大型古铜色的浮雕:上部为福州“三山两塔……[详细]
    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
      设在杨桥东路17号,原为辛亥革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的故居。1991年11月9日辛亥革命福州光复80周年纪念日,正式对外开放。现在该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青少年德育基地。纪念馆占地面积614平方米,馆内陈列《福州辛亥革命史》。纪念馆门口左右分立福建省级和福州市级的两块文物保护单位石碑。正门属木结构,门内石板铺地,靠墙处点缀假山,周边花木扶疏,古朴生香。迎面照壁上是宋庆龄的题词:“辛亥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进入第二道门为石门框结构,坐西朝东。左右两旁的回廊墙壁上,这里共镶有10面号称福州“十杰”的影雕碑石,是为国捐躯的林文、方声洞、林觉民等10个福州籍黄花岗烈士的遗像。主座建筑为穿斗式“三间排”深七柱的一进房屋。这座大房子是林家的祖业。光绪十二年(1886年),林觉民就在这里诞生,在这里度过……[详细]
    闽中工农游击队驻地遗址
      闽中工农游击队驻地遗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庄边镇山溪村留坑自然村。1936年7月下旬,为了摆脱国民党对常太根据地的“围剿”,闽中工农游击队带领根据地部分群众撤出莆仙边游击根据地,转移到庄边的赤石一带山区隐蔽,不久,转移到山溪,进驻山溪宫休整。游击队一面进行整训,严明红军游击队纪律,以提高游击队员的政治素质,同时组织发动群众进行抗捐税、反抽丁斗争,扩大政治影响;一面搞好--工作,游击队派人与山溪附近的岐山、上院、黄龙等地的大刀会组织进行谈判,晓以民族大义,进行抗日救国宣传,最终达成协议,建立统一战线,共同对付国民党-派。与此同时,说服引导山溪村民消除宗派矛盾,组建一支抗敌保乡的赤卫队,积极配合游击队开展游击斗争。同年10月,国民党永泰县政府得知山溪有游击队活动,便派保安队跨境进剿山溪,被游击队击退……[详细]
    苏华故居
      苏华故居位于莆田市涵江区萩芦镇官林村头份自然村。苏华(1908-2008.4),原名黄德馥,涵江区萩芦镇人。在教会学校学习,中学毕业后当小学教员。1926年后,积极投身革命斗争,广泛发动群众,参加大革命运动。193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莆田县委秘书、县委委员,负责妇运工作。1933年冬,调福州中心市委工作。1934年4月,市委被破坏后返莆田工作,任县委妇委书记。三年游击战争期间,先在莆田沿海地区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斗争,后到常太及莆(田)永(泰)边游击区做群众工作及后勤工作。1937年2月,闽中特委主要领导人被捕牺牲后,被选为新建的中共闽中工委委员,着力协助工委书记刘突军做政治思想工作。1938年6月,福建省委决定把闽中工委分为莆田、福清、泉州三个中心县委,被任命为中共莆田中心县委书记……[详细]
    叶飞故居
      叶飞故居位于南安市金淘镇占石村,年代为民国。简介:始建于清中晚期,为闽南传统民居建筑,建筑面积约480平方米,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单进两落五开间东连护厝,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灰瓦屋面。1919年叶飞的父亲带其回乡在此居住。叶飞(1914-1999),原名叶启亨,1929年参加革命,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任福州军区司令、海军司令、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共产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叶飞将军逝世后,在泉州和南安市委、市政府重视下,于1998年初开始修建叶飞将军故居,2001年6月建成并举行开馆仪式。陈列馆共分为六大部分:一、家乡、家族、童年;二、投身革命;三、烽火岁月;四、心系海防;五、建设祖国;六、余热生辉。馆内陈列着叶飞将军……[详细]
    袭击黄石镇第三区署战斗遗址
      袭击黄石镇第三区署战斗遗址位于莆田市荔城区黄石镇黄石社区玉塘街。1936年5月,中共闽中特委在莆(田)、永(泰)边的后溪召开会议,讨论闽中工农游击队第一支队撤出罗汉里根据地后下一步的斗争策略。会议认为由于第一支队支队长魏耿叛变,加上根据地群众受国民党军队的严重摧残,福永边游击根据地一时难以恢复,第一支队余部不宜再回原处坚持斗争,决定两个支队合编为一,以常太根据地为依托,在莆仙一带继续坚持游击战争。于是,第一支队开往常太漈川与第二支队合编,加强了常太根据地的武装力量。但由于常太通向平原地区的出口被国民党驻军--,游击队在根据地的活动受到限制。为了摆脱困境,刘突军等决定避实击虚,把游击活动推进到莆田平原和沿海腹地。同年6月中旬,游击队突袭长岭敌军营地取得胜利,极大地鼓舞了游击队员的斗志,刘突军因……[详细]
    桂阳游击队旧址
      桂阳游击队旧址张王庙位于建宁县黄埠乡桂阳村新街97号正对面8米处。中央苏区第一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红军部队进入建宁、南丰、广昌一带筹款。1931年1月至3月,红军从南丰傅坊和广昌陈庄等方向进入建宁西北地区的里心、芦田、宁家源、水南桥、岩上、桂阳、陈余、贤河等乡村,击溃各乡地主武装保卫团,宣传党和红军的纲领政策,开展打土豪分浮财、筹粮筹款、扩大红军、发展革命积极分子等工作。在桂阳村群众中很快发展积极分子100余人,组织了农会。又在桂阳、陈家排、田螺上等村农会的骨干中,组织起建宁县首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色地方革命武装桂阳游击队。首批参加游击队有张国维、李克雄、张小于、张运贵、张贵明、刘南丰等30余人,分为3个班,张国维任队长,夏小喜任指导员。为了扩大宣传,桂阳游击队于2月21日在桂阳街中心……[详细]
    延平八角楼旧址
      位于延平区王台镇中心的八角楼,原名魁星楼,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是王台的八景之一,所谓“八角凌霄”。1933年7月,以彭德怀为司令、滕代远为政委的“东方军”,为实现东方一翼的胜利,挥军东征。8月中旬,东方军完成了第一阶段在闽西的作战任务后,向闽北挺进,攻占了沙县的夏茂、南平的王台、峡阳和建瓯的洋口(现属顺昌县),击溃了敌五十六师刘和鼎部的三个团,控制了沙县、南平、顺昌三县的边界地区。东方军既是一支英勇善战的部队,又是一支宣传鼓动队。攻占峡阳、洋口后,红军战士随即走上街头,广泛发动群众,宣传土地革命,并在领导群众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等斗争的基础上,建立了峡阳、洋口革命委员会。两地工人运动,也在这时发展起来,有80%的工人参加了各行业工会。工农群众踊跃报名参加红军,短短的一个月中,报名参……[详细]
    中共莆属特委旧址
      中共莆属特委旧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霞瑶村霞瑶自然村。1930年11月,中共莆属特委机关从白沙澳柄乡转移到新县外坑乡,驻霞瑶村。在特委书记邓子恢的领导下,红军游击队在霞瑶、外坑开展土地革命,积极发展革命积极分子,壮大队伍,同年12月成立外坑乡苏维埃政府。外坑苏区形成后,政治影响迅速扩大。周围群众纷纷要求红军到他们村斗霸。为此,特委决定由乡赤卫队留守外坑、霞瑶,保卫红色政权,红军主力向外出击,扩大苏区。从12月中旬,红二支队先后到白云、泗洋、梅洋、水办、南坛、金芝等地打土豪、分浮财,得到各地贫苦农民的热烈拥护。外坑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红军游击队活动范围的扩大,引起国民党地方当局的极大震动,特别是国民党海军陆战队连续两次进犯苏区被击退后,于12月27日由驻军旅部纠集正规军和地方武装近千人,分三路……[详细]
    红军万安桥战斗遗址
      红军万安桥战斗遗址位于建宁县濉溪镇的建宁县城东门楼东侧,跨濉溪连接县城主城区与城东河东片区,东西走向。1931年5月31日,红军在第二次反“围剿”攻打建宁城的战斗中,战斗至当日午后,红军已攻占城北溪口青云岭、城西龙堡山和南门以南地区,切断了敌人向南逃往宁化、归化的道路,进至建宁城下。15时许,红3军团第4师从溪口塔下渡濉溪绕至县城对岸包抄,攻下东山,在东山组织火力--敌人仅剩的从县城逃往泰宁的唯一大道万安桥。随后,城北、城西、城南的红军突入城内,敌人向万安桥溃退,企图逃往泰宁,遭东山红军--,多被击毙或落水溺亡,18时红军攻占建宁城,至此,红军取得第二次反“围剿”的完全胜利。1934年5月16日,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建宁保卫战,红军在此阻击从东面进攻建宁县城的国民党东路军汤恩伯纵……[详细]
    琅尾港抗日伏击战遗址
      琅尾港抗日伏击战遗址位于长乐区玉田镇琅峰村。1941年4月19日,日军马(尾)营(前)地区守备司令中岛中佐,率日兵100多名,分乘两艘汽艇从营前往蕉岭视察。长乐抗日游击队得知消息后,当日中午在大溪村制定伏击方案,决定挑选48名熟悉地形、英勇善战的游击队员,组成敢死队,配备一挺捷克式机-、40多支-和一批手-,下分3个战斗小组,埋伏在日艇必经的琅尾港南岸橘树林里,伺机袭敌。日军中岛中佐视察工事后,率所部返航,第一艘日艇首先驶入游击队的伏击圈。霎时,我方游击队机-、-齐射,几十颗手-一齐向日艇倾泻。日军遭此意外袭击,乱做一团。敌艇遭重创下沉,日军急忙跳水逃命。此时正值河水初涨,水浅泥深,日军穿着长靴,一入河便深陷污泥之中,无法自拔,成了活靶子。随后的另一艘汽艇慌忙在佑林村靠岸盲目还击,游击队员早……[详细]
    厚福地下交通站遗址
      厚福地下交通站遗址位于长乐区潭头镇厚福行政村过透自然村。1933年5月,连江红军迅速壮大,国民党加紧对红色区域的--,部队的给养与-械供给发生困难。为了解决运送-械问题,闽中红军游击队第1支队派谢四妹、陈灼司到长乐厚福乡开辟海上交通线。谢四妹在厚福乡过透村找到了可靠忠厚的贫苦农民林迟迟,接着又发展林永灶、林永栋、林地地、林春嫩、林琛琛等7人,组织了运输队,用林迟迟的“扒蛤”船为连、罗红军运送-枝弹药。1933年9月,经谢四妹、陈灼司提议,连江县委同意,陈灼司陪同陈咸恒、杨依好来到厚福乡检查工作,在林迟迟家宣布正式成立交通站,林迟迟任站长。他们还在古槐设立接头点,与福州、闽侯连成一条红色交通线。当时运送任务很重,约每半个月运送一次,其中有-、-、机关-和迫击炮,采用麻袋包装,放在舱内掩盖以鱼虾……[详细]
    翁良毓故居遗址
      翁良毓故居遗址位于福州市衣锦坊雅道巷55号。翁良毓(1905~1926年),字子濯,号一赤,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民国10年(1921年),考入省立福州师范学校。民国12年,到上海,受到李大钊的教导。同年秋,福州成立“民导社”,出版《民导报》,以福州师范学校为阵地,积极参与编写油印小报宣传马列主义,成为福建学生联合会的骨干。民国13年,创办职工小学,专收工农贫苦子弟入学。民国14年,当选福建学生联合会副理事长,组织各校学生掀起-日货运动,捣毁日货商店,惩办--奸商。同年3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7月,当选福州支部组织委员兼工农委员。同月,开设“福州书店”,销售进步书刊,并作为团组织的地下交通联络点。9月,福建学生联合会成立“收回教育权运动委员会”,翁良毓发表文章,痛斥帝国主义侵略罪行。……[详细]
    攻打古邑乡公所战斗旧址
      攻打古邑乡公所战斗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游洋镇游洋村桥头自然村。经闽中支队司令部同意,古邑游击队于1949年4月上旬决定攻打古邑乡公所和开展破仓分粮斗争。游击队员分别深入梧椿、天马、金石、黄龙等村发动群众配合游击队的行动。4月11日,由中队长陈兰苑带领两支游击小分队,假装为过路的农民,三五成群集合在梧椿西林山上。傅德标派出几个游击队员在古邑乡公所对面的一座山上设立了观察哨,密切注视乡公所的动静。一切准备就绪,当天黄昏,第一小分队的游击队员向古邑乡公所挺进,路上呼喊口号,群众也呐喊助威,一起涌向乡公所。乡公所的伪职人员闻风而逃,游击队趁势攻下古邑乡公所。但驻在乡公所附近的古邑自卫队,凭借坚固的碉堡,向乡公所方向开-射击,游击队与自卫队展开激战,持续一个多小时。这时,吴国庆带领第二游击小分队赶来增……[详细]
    车本乡苏区消费合作社旧址
      车本乡苏区消费合作社旧址位于漳浦县石榴镇车本村。 车本村位于靖和浦三县交界,只有20多户人家的山村,是漳浦县建立最早的革命据点村之一。1932年,中央红军攻克漳州之后,以车本、龙岭、小山城为中心的靖和浦革0据地初步形成,并得到巩固和发展。1934年,车本村正式成为闽粤边特委和靖和浦中心县委机关驻地,后方机关看守所、军医院、军机处、枪械修配厂、兵站均设在车本大山,车本村成为闽南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其时,靖和浦苏区从闽南革0据地中心区域发展成为领导闽粤边革命斗争中心区域,-军连续以一个师以上兵力长期对靖和浦苏区实行军事“围剿”和经济-,给苏区的军需民用造成极大的困难,为了打破敌人的军事和经济-,在0闽粤边特委的领导下,靖和浦苏区一方面集中红军游击队,消灭反动武装力量,开辟新的革0据地,一方面仿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