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旅游

福建省红色旅游景点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旧址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旧址安俊公厅厦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坑头片24、25号。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并得寸进尺,频频挑起事端,进犯我华北地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慨,全国各大城市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日侵略大--,要求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但国民党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重兵“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各红色苏区。为了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掩护红军主力战略转移,中革军委决定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1934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的红7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7月6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在中央代表曾红易、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率领下,由瑞金出发北上,经长汀进入宁化,在曹坊上曹、下曹宿营,……[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领导机关旧址(芝山红楼)
  芝山红楼,又称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芝山南麓的胜利西路118号。红楼原为美国教会创办的寻源中学的校长楼,1932年4月20日,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后,毛泽东同志曾居住在这里。建筑为三层砖石结构楼房,占地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其中陈列室面积400平方米。楼坐北朝南,底层为地下室,墙体用条石垒砌而成,二、三层为砖木结构,红砖砌墙,故有“红楼”之称,小巧美观,引人注目。楼内有7个房间,二层西南侧带有前廊,罗马拉式拱顶,三楼有凉露台,平面布局较合理,有明显的西式风格,楼前有广场,后有花园庭院,四周筑围墙,正面和东侧围墙上留有工农红军攻克漳州时书写的革命标语和口号。纪念馆馆藏丰富,有文物近千件。既有闽南地区革命活动的大量党史资料,又有红军攻克漳州照片、红军……[详细]
东坑联络站旧址
  东坑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秀屿区月塘乡砺山村东坑自然村。1930年9月,中共莆田总行委决定将沿海革命据点秘密转移到忠门东坑村,并相继派王于洁、苏华、陈建新、黄国璋、潘涛等同志到东坑村从事党的组建工作,继续发展人民游击队和农民赤卫队。东坑村康梅1927年参加革命,负责党的地下联络工作。当党的活动据点转移到东坑后,其家成为莆田沿海重要的交通联络站,莆田(闽中)党组织领导人和游击队伍经常驻在康梅家中,生活费用大部分由康梅一家负责供给。1932年2月,康梅的大儿子康金水参加了游击队,1938年康梅的二儿子康国强(原名康金兆)也加入革命队伍。1934年4月,康梅同志在革命斗争中表现突出,由陈建新、王鹏二人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入党的还有康乌戈、秦柏两位同志。同年5月,中共莆田县委机关驻地遭到国民党宪……[详细]
漳浦红楼(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军部旧址)
  漳浦红楼位于漳浦县绥安镇新路尾教堂边,是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军部旧址。1932年4月20日,中央红军东路军攻占漳州,1932年4月24日,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根据毛泽东主席建立闽南苏区的指示,解放漳浦,在漳浦广大城乡开展打土豪、分田地斗争,并成立漳浦县革命委员会和乡苏维埃政权,形成靖和浦革0据地。其时,第3军军部设在该楼,军长徐彦刚、政委葛耀山,时任东路军总政委的聂荣臻也到漳浦指导创建苏区的斗争,住在此处。中央红军东路军第3军军部旧址新路尾教堂建于19世纪初期,原为基督教会办的女校教学楼,由红砖块砌成,又称红楼,为二层砖木结构,建筑面积598平方米。新路尾教堂解放后收归国有,改革开放后落实宗教政策归还教会,2007年由政府拨款修缮并向教会租赁,开辟为漳浦县革命历史纪念馆,由“中国革命伟人”、……[详细]
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石碑
  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福清市高山镇高山村公园内。1947年,中共福清县工委及其所属的龙高、东张、琯口3个区工委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准备开展自卫游击战争,以东张灵石山据点作为中共闽浙赣区党委城市工作部的指挥中心。4月,龙高区工委集中武装人员准备攻打高山镇,但行动因联络上的失误而夭折。龙高武装暴-动-夭折后,国民党保安队在高山地区、灵石山“清剿”,大肆捕杀共产党游击队。全县有100多位共产党员、游击队员被国民党保安队抓捕,被杀害50多位,福清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摧残。为纪念1947年龙高暴-动-和龙高地区为革命牺牲的革命烈士,中共福清县委、福清县人民政府于1957年7月建成此碑。碑占地面积240平方米,坐北向南。碑身棱形,高8米,顶缀五星。正面刻“龙高革命烈士纪念碑”,碑座长方形,长2.74米,宽2……[详细]
红军驻地遗址
  红军驻地遗址峨嵋峰位于泰宁县新桥乡峨嵋峰上。1934年3月19日,国民党军攻击泰宁县城,县城保卫战正式打响。红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与杨尚昆、林彪、聂荣臻、罗荣桓等奉中革军委之命,率红1军团第1、第2两师、红3军团第4、第5两师及红5军团第13师由江西南丰洽村赶往泰宁增援,正在行军途中,因敌众我寡,守城部队被迫撤离,县城陷于敌手,红军部队只得开赴泰宁新桥的峨嵋峰一带警戒。3月22日,新桥反击战开始。红军集中了5个师又2个团的兵力。敌军方面投入了3个师又1个团,从3月22日至27日共6天中,红军组织了大小8场战斗,虽然未能达到阻止敌第3、第10两路纵队会师新桥的预期目标,但也迟滞了国民党军合围建宁的行动,为红军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新桥反击战结束后,敌军开始分段构筑碉堡,并无……[详细]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观音阁位于泰宁县杉城镇水南村金富街罗汉寺内。1933年8月18日,红军东方军自连城北上进驻泰宁期间,准备实施第二阶段作战计划。红军东方军司令部就设在泰宁城区金富街的罗汉寺内。与此同时,朱德总司令和周恩来总政委率领的红一方面军司令部(总部)也从江西东移,经建宁抵达泰宁。此时,为加强东线战场的力量,红一方面军总部抽调驻黎川的红6师和驻泰宁的红21师61团编入红军东方军系列。8月23日,红61团离开泰宁,会同红6师在闽赣军区司令萧劲光的指挥下,攻占将乐的万安进而围困将乐县城。红军东方军主力则攻克洋口、峡阳、沙县,包围顺昌、延平,取得节节胜利。红军东方军首次入闽作战,共歼国民党军8个团,俘敌7800多人,缴获-支7500余支,以及大量物资,并在苏区筹款百万,使泰宁与闽北苏区连成巩……[详细]
河龙红军兵站旧址
  河龙红军兵站旧址伊氏宗祠位于宁化县河龙乡河龙村上伊自然村(乡集镇所在地)。1933年7月,红军东方军取得泉上土堡战斗胜利,解放了宁化东北片。为加强党对新区的统一领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是月22日决定增设彭湃县(今宁化县安远乡),是年8月设立河龙区(今宁化县河龙乡),隶属彭湃县。河龙位于宁化与彭湃之间,南距宁化县城30公里,北距彭湃县城15公里,西南距江西石城县城约60公里(经岩岭),是闽西通往闽北的必经之地。国民党军队进犯中央苏区,地处中央苏区东北战略前沿区的建宁、泰宁是其必犯之地。中央主力红军从中央苏区战略中心区(瑞金、长汀)、纵深区(宁化、石城)驻地前往建、泰作战,作战后撤回休整,必经河龙。中革军委为确保这一交通线安全畅通,于1932年12月在河龙伊氏宗祠设立红军兵站,主要负……[详细]
红军古佛堂塔战斗遗址
  红军古佛堂塔战斗遗址位于将乐县古镛镇和平村附近的莒峡山上。1934年1月2日,中革军委命令红9军团接替红7军团在将乐的防务,要求“第9军团的主力应在将乐城周围的山地选筑堡垒”。古佛堂塔成为红9军团构筑保卫将乐县城堡垒的重要防御阵地之一。1934年3月4日,国民党东路军汤恩伯部第4师为了策应第88、第89两师进攻将乐,从顺昌向将乐移动。红军及时侦破了敌军的进攻部署,决定利用黄坑口、积善、漠俚、下村、古佛堂塔山(即莒峡山)一带的有利地形布设阵地,迎头痛击来犯之敌。红7军61团事先在积善和古佛堂塔山等处选择好阵地,构筑工事。3月6日下午3时许,国民党军第88师到达古佛堂塔山、蔗厂和水南附近时,受到重创,只好停止前进。《红色中华》第162期以“将乐城旁击溃白匪一团,给进犯的敌人以迎头痛击”为标题报道……[详细]
中共罗源县应德支部遗址
  中共罗源县应德支部旧址位于罗源县白塔乡应德村。1930年,罗源人张瑞财经-中共连江-县委书记杨而菖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1931年5月,罗源县党员人数发展到10多人,在应德成立中共罗源县应德支部,即罗源县第一个党支部。隶属中共连江-县委领导,由张瑞财担任党支部书记。1932年3月,改组为中共罗源县特别支部。9月底全县党员发展到30人,先后建立应德、飞竹、小善、沙坂等6个支部和4支游击队。12月,改组为中共罗源县工作委员会。1934年6月,中共福安中心县委与连江-县委召开联席会议,成立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把原-罗源、连江-2个工委合并成立中共连罗县委。9月底,中共闽东临时特委领导人叶飞决定连罗两县党组织分开,正式成立中共罗源县委,并组建独立营。1935年3月,全县苏区沦陷,党组织被迫转入地下斗……[详细]
红军长征第一村
  二万五千里长征零公里处、红军长征第一村--钟屋村位于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中屋村。松毛岭战斗指挥部旧址暨红军长征出发地之一。建于清初。占地面积314平方米,厅堂式建筑。1934年9月,为保卫苏区,掩护红军主力转移,红九军团、红二十四师和近万名闽西地方武装在中央苏区“东大门”松毛岭阻击数倍于已的国民党军“围剿”,浴血奋战七天七夜。9月30日,红九军团等撤离阵地,在中屋村观寿公祠前举行誓师大会,告别乡亲,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美国著名作家埃德加,这位被毛泽东同志称赞为写中国革命最成功的外国作家,在《西行漫记》一书中,有一句关于长征的话:“从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开始,一直到遥远的陕西北道路的尽头为止。”这个“福建的最远的地方”就是--长汀钟屋村。钟屋村,距长汀城43公里,是长汀县南大门,当年中央苏区的东大门……[详细]
奇袭涵江交通银行遗址
  奇袭涵江交通银行遗址位于莆田市涵江区涵西街道保尾路23号。1944年1月,为防备国民党顽固派的“清剿”和解决经费困难问题,中共福建省委向闽中特委下达在两个月内筹款150万元的艰巨任务。特委领导人黄国璋、蔡文焕接受任务后,立即召集有关人员反复讨论研究,最后决定把筹款目标定在位于涵江保尾街的交通银行上。特委决定采取智取,由黄国璋化装冒充国民党稽查军官,带领随从到银行突击稽查。方案确定后,特委挑选13名智勇双全的战士化装成轿夫、护兵、客户等参与行动。2月29日下午,黄国璋化装冒充国民党稽查军官坐在由两个“轿夫”抬的竹轿上,在4名“护兵”的簇拥下招摇过市,抵达涵江交通银行。下午4时半,银行铁门刚关上,职员们开始紧张地结帐。先从小门混进银行的蔡文焕和郭永星出其不意地缴了两名行警的-。黄国璋下轿后,带领……[详细]
明溪彭德怀旧居杨家大厝
  彭德怀旧居杨家大厝位于明溪县雪峰镇三元巷40号。1933年7月,按照中革军委的战略部署,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以红3军团为基干的红军东方军进入宁清归苏区作战。在围攻宁化县泉上土堡的同时,于9日首先克复明溪县,解放了明溪、清流全县和宁化东北大片土地。明溪县的-民团头子叶大增、严明汉等连夜逃往邻县。红军东方军进入明溪后,在县城内设政治部和司令部,彭德怀住在东门城内的杨家大厝(今为县雪峰镇三元巷40号)。红军东方军在宁清归地区作战期间,彭德怀、滕代远将清流、明溪一带的情况向苏区中央局及红一方面军的领导报告,并建议派人到明溪和清流苏区恢复工作。7月20日,周恩来、朱德根据彭德怀向苏区中央局及红一方面军领导的报告,致电项英,指出“东方军占领清流、归化多日,350公里内犹无巩固的革命政权,请令福建省委、省苏……[详细]
连江县革命委员会成立旧址
  连江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地旧址大王宫位于连江县长龙镇洪峰村义澳自然村。1933年春季,连江地区开展的春荒分粮废债抗捐斗争,有力地震慑和摇撼了地主阶级在乡间的统治地位,昔日穿长袍马褂威风凛凛的“老爷”在农会面前成了可怜虫和“稻草人”,使得农民看到了共产党和游击队是真心为穷人谋利益的,也深切地体会到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斗争的力量,这为实现工农武装割据,创建红色政权奠定了基础。1933年3月,连江-县各区、乡革命群众产生的代表大会在长龙山面游击区义澳村大王宫隆重举行,成立了连江-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政权——连江县革命委员会。这也是全闽东地区11个县最早诞生的工农红色政权。大会正式选举革命委员会委员18名,选举主席林嫩嫩(烈士)、副主席及隶反、军事、文化、粮食、土地、财政委员等。县革命委员会下辖山面区革命委员……[详细]
福建学生联合会旧址
  福建学生联合会旧址谢家祠位于福州市鼓楼区吉庇路北侧60号(原22号)。1919年5月4日,北京爆发一场声势浩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当天下午,北大等13所大专院校3000多名学生在天安门反对北京军政府与德国签订“二十一条”割让山东给日本的--条约,北洋军阀政府派出大批--逮捕学生,引起全国公愤。5月7日,为支持北京五四运动,福州各校学生8000余人在南校场(今五一广场)举行--,上街----,声援北京学生--,高呼“惩办卖--”“释放被捕学生”“废除二十一条”“-日货”等口号。福建督军李厚基派出军队、-上街制止,见到学生声势浩大,不敢镇压。院校的学生们为了坚持长期斗争,--结束后,成立福建学生联合会,以吉庇路22号的谢家祠为“-”会址。并组织成立全闽学生日刊社和日货调查部,……[详细]
龙岭地下革命斗争隐蔽处
  龙岭地下革命斗争隐蔽处傅示祖厝位于泉州市鲤城区金龙街道龙岭社区爱国路。1934年,党在龙岭村建立地下交通站,任命村民傅示(又名陈氏)为地下交通员。同年,国民党军第9师李延年率部进驻泉州,残酷“清剿”红色据点,许多革命同志被迫隐蔽起来,等待时机,傅示家即陈氏四房祖厝便成为党的一个隐蔽处。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始,泉州地下党领导人粘文华、辜仲钊、朱汉膺、吴天亮等都曾到此隐蔽过。他们一方面继续坚持革命斗争,宣传革命道理,另一方面想办法扩充革命队伍,共发展地下群众30多人。在极端困难的岁月,傅示一家人为确保隐蔽同志的安全和生活保障,联络其他地下党人日夜严守家门,并带领地下群众到山上拾麦穗、挖地瓜等供隐蔽同志充饥。1947年4月开始,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先后指派颜嘉祥、谢光握、郑秀治、黄奕明到龙岭开展革命活动……[详细]
安溪革命烈士纪念碑
  安溪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泉州市安溪县凤城镇北面凤冠山。1933年,在中共安溪中心县委领导下,安(溪)南(安)永(春)德(化)革命斗争迅猛发展,1933年5月1日举行游击队成立周年大会,并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闽南游击队第二支队(简称红二支队),8月24日成立第一个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苏维埃政权——官桥区革命委员会,8月25日成立安南永德苏维埃政府,引起国民党当局的恐慌。9月8日,安溪国民党当局通过混入红二支队的原民军副营长、股匪头目王观兰,在蓬莱温泉青云楼设下圈套,制造了震惊八闽的“青云楼事件”。安南永德苏区党、政、军主要领导和骨干陈凤伍、李实、李世全、黄福廷、傅有智、骆招全、唐光华等12人被捕遇害。为纪念在“青云楼事件”中牺牲的12位革命烈士,1958年5月,中共安溪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决定在烈士牺牲……[详细]
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旧址
  闽南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旧址(青年路东坂后基督教堂)位于漳州市芗城区新华西路216号东坂后基督教礼拜堂。现在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这一旧址原是中华基督教堂,清同治十年(1871年)底,漳州堂会从石码母会分出,在这里正式成立东坂后堂会,并建小礼拜堂于此。三年后,漳州基督堂会日渐发达,会友增多,旧堂无法容纳,于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今址兴建了可容纳500多人的大礼拜堂。1923年美国基督教会出资重建,建成现存的建筑。整座建筑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坐北向南,钢筋混凝土结构,水泥瓦屋面,有地下室,居中修仿哥特式钟楼,楼成四方体,方锥形楼顶,锥尖竖十字,四角为方形朝天柱,柱头是小方锥。整座建筑物现在至今保持完好。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1932年4月24日,经过紧张有序的筹……[详细]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
  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位于泉州市晋江内坑镇五峰公园内。1927年1月,中共泉州特支成立,揭开泉州近代革命新篇章。尔后中共晋南工委、泉州中心县委擎旗播火,革命烈焰燃遍戴云山麓、晋水两岸,铸就“红旗不倒”的历史丰碑。为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成立以来,革命先辈在血与火的战争年代用鲜血乃至生命谱写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动人传奇的斗争故事,在中共晋江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各级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2007年12月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在内坑镇五峰公园落成。中共泉州中心县委历史纪念馆展馆面积1000多平方米,拥有浮雕、多媒体、图片和实物展示等各种表现形式,分三个展区,由“泉州建党工农运动”、“红四军入闽武装斗争兴起”、“中共泉州中心县委成立”、“组织华侨千百万复兴民族一条……[详细]
坝头联络站旧址
  坝头联络站旧址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龙华镇红旗村坝头自然村。1943年4月,国民党建阳警备司令部根据部署,抽调兵力分四路“会剿”中共福建省委驻地——闽北和建松政地区,形势日趋严峻。此时闽中地区的局势相对安定,为继续领导全省各地的抗日反顽斗争,省委决定将省委机关南迁闽中地区,于是自1943年9月开始,福建省委机关工作人员陆续从闽北出发,在省委政治交通员苏华和闽江沿线交通站的周密安排掩护下,经福州安全转移到闽中。为确保省委机关在闽中的安全,闽中党组织先后派出一批干部分赴各地,开辟隐蔽据点,建立交通站、联络站。要求每隔三五里建立一个小分站,十里八里建立一个大站。仙游龙华磨头村(今红旗村)坝头联络站就是当时由仙游傅德标、陈尧建立的。坝头联络站建立后,蔡文焕、许集美、黄国珍、洪瑞英、俞洪庆、刘祖丕、林萱等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