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旅游

    三明市红色旅游景点

    建泰独立团游击战遗址
      建泰独立团游击战遗址金铙山位于泰宁县大龙乡铙山村。1931年6月,国民党军在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失败后,蒋介石又调集国民党军23个师又3个旅共30万军队,开始向中央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这时候,毛泽东签署了第三次反“围剿”总动员令,红军主力千里回师赣南。7月9日,驻守泰宁的红6师奉命收拢部队,准备开赴建宁集结,回师江西兴国。在撤出泰宁前,红6师将部分干部群众分散隐蔽到乡下,并安排部署地方游击队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红--移。7月12日,红6师回师江西兴国参加反“围剿”战斗。中共泰宁支部和县、区革命委员会及游击队的部分干部群众,与开赴泰宁的建宁游击队100余人合编为建泰独立团,转移到两县交界的金铙山一带进行游击斗争。从1931年7月至1932年10月,建泰独立团在长期艰苦的环境中始终坚持……[详细]
    苏维埃粮食合作社旧址
      苏维埃粮食合作社旧址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溪口社区花墩桥街42号。1933年,随着建宁苏区土地革命斗争的深入发展,苏维埃政权建设日趋完善。8月20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宁都召开北部11县经济工作会议。建宁县苏维埃政府主席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毛泽东作了《粉碎第五次“围剿”与苏维埃经济建设任务》的报告。报告指出:革命战争的发展,要求我们动员群众,立即开展经济战线上的运动,进行各项必要和可能的经济建设事业。要求各级苏维埃政府主席团、国民经济部和财政部的同志,要把发展合作社,调剂粮食,发展生产,发展贸易工作,经常地放在议事日程上面去讨论、去督促、去检查。中央政府准备发行300万元经济建设公债,100万元给红军作战费,200万元给合作社、粮食调剂局和对外贸易局做本钱。建宁县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详细]
    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遗址
      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遗址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溪口社区的溪口大桥西桥头省道富下线(溪口街)东侧与大桥下游濉溪河西岸之间。1931年5月31日,红一方面军第二次反“围剿”在建宁取得完全胜利后,红一方面军总部进驻建宁。6月,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在建宁组建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总队长王诤,政委伍云甫,总队下设侦察电台和5个无线电分队,总队部驻杨家屋,并在此开办第二期无线电训练班,总部无线电台设在青云阁。6月2日下午7时,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总部电台,在建宁第一次收到了江西兴国总后勤部办事处发来的电报,当时在建宁红军总部电台值班的是曹丹辉和伍云甫,这是红军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无线电通信,结束了红军没有无线电通讯的历史。建宁也因之成为我军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发祥地。1931年7月,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及总部电台随红一……[详细]
    福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纪念碑
      福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纪念碑位于梅列区洋溪镇洋溪中学内。1939至1943年,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福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从福州内迁,在洋溪设立校区。这期间,全省约有1000名学生先后考入这所学校,来到这里就读。因战时经费支出不足,一切因陋就简。学校借用民房作宿舍、教室,用竹蔑糊泥作墙,以树皮代瓦,校舍四面通风,无法避风雨。宿舍全是统铺,上下两层,用竹片编作竹床,一个房间住几十个人。尤其日军侵占福州期间,经济来源断绝,每日只能供糙米六小两,以两餐稀粥解饥。在此困境中,有十几位学生病逝,但全体师生仍刻苦求学。当年的洋溪乡亲对福建省立福州初中办学也给予了极大的支持,许多村民腾出房子供学校办学。良好的校风、学风,和当地村民的支持,使这里造就了一大批优秀人才,当年全省会考成绩福建省立福州初中总是名列第一……[详细]
    忠山乡农会旧址
      忠山乡农会旧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西南部的先贤祠。1934年4月,红7军团在经历了明溪铜铁岭战斗后,南下经三元岩前、忠山过贡川,并以忠山、贡川等为后方基地,攻打永安县城。在此期间,红7军团留下一个连队,驻在忠山村。这支红军小分队担任向东警卫的任务,并在忠山村做宣传、打土豪,很快把觉悟了的群众发动起来,组建了党支部、农会和苏维埃政府,党支部书记邓天赐,主席邓天赐,副主席杨平志,秘书兼文书余次铰。党支部、农会和苏维埃政府组织起来后,多次在先贤祠内开会,在前大坪召开群众大会、发放打土豪的粮食和猪肉给群众,动员青年参加红军,组建忠山赤卫队,开展分田地运动,协助红军消灭星桥一带大刀会组织,组织群众为攻打永安县城积极支前,胜利后运送战利品到中央苏区。红7军团小分队离开后,由红军独立第9团指导党支……[详细]
    湖源中央红军东方军旧址群
      湖源中央红军东方军旧址群位于沙县湖源乡圳头村、城前村,年代为1933-1934年。简介:由圳头村双凤堂、修文堂、燕诒堂、瑞庆堂和城前村张氏宗祠组成。1933年8月,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滕代远率领中央红军东方军进击沙县,成立了13个区、乡苏维埃政权。1934年1月,东方军再次进击沙县,并于1月25日攻克沙县,成立沙县苏维埃政府,沙县成为中央苏区县。2月25日,红军撤离沙县后,东方军红七军团19师在闽西北地区迂回游击。5月29日,驻扎在湖源乡的红七军团19师与国民党军80师239旅在湖源乡南洋岐高地发生遭遇战,并取得了胜利。红军活动范围遍及湖源乡,先后有红七军团19师、红军九军团、红军三军团、五区中队等多支部队在湖源乡驻扎。圳头村双凤堂、修文堂、燕诒堂、瑞庆堂和城前村张氏宗祠等古厝的竹筋泥墙上至今……[详细]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水茜乡棠地村河下塅坳子山上。1934年10月,中央苏区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至1934年12月,宁化、泉上、彭湃苏区相继沦陷,闽赣省转入游击战争。1935年1月31日,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闽赣军区1000余人从归化枫溪原计划转战安远,在途经水茜棠地河下塅时,遭到国民党军第52师的合围伏击,红军部队拼死突围成功,但伤亡百余人,另有中共宁化县委书记张荷凤等六七十人被俘,全部被敌杀害。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棠地大队于1958年10月在棠地河下塅战斗旧址西南260米处建成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建立,成为当地群众凭吊革命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棠地革命烈士纪念……[详细]
    将乐中央苏区县纪念馆
      将乐中央苏区县纪念馆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滨河北路32号。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将乐是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彭德怀等曾经在将乐战斗和生活过。红1、红3、红5、红7、红9军团以及红军东方军等部队指战员,都曾经纵横驰骋在这块红色土地上。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红军在这里建立苏维埃政权,组织发动将乐人民打土豪分田地,参军参战,建立地方武装,为红军筹粮筹款。将乐人民从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为红军反“围剿”和实现战略大转移提供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过巨大牺牲。将乐县是1933年6月至1934年2月红军东方军开辟的新苏区。2008年,中共将乐县委、将乐县人民政府为进一步宣传将乐苏区革命斗争历史,弘扬苏区精神,修建了“将乐·中央苏区县纪念馆”,并于当年9月18日……[详细]
    长校村李岳亮住宅红军标语旧址
      长校村李岳亮住宅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长校村主村靠长校学校的小河旁。1931年1月中旬,红12军34师101团(团长杨遇春、政委连勋)进驻清流里田、长校一带协助福建省委工作团开展工作,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和开展分田、分地运动,并在长校一带先后建立起荷坑、茜坑、留坑、下谢、黄石坑、长校和江坊等乡苏维埃政权。嗣后,红12军所部、由福建红19军改编的红34师等部红军亦曾先后在此活动。该建筑原为一邹姓老中医住宅,红军伤病员常于此处接受治疗,此处被当地群众称为红军医院。留存于此的标语,亦是在这时期所写,标语位于旧宅正厅左侧墙面、左侧横屋墙面及下厅左厢房外墙。共有5版10幅,分别为:A版2幅,内容是“扩大红军”、“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落款为“红军”;B版2幅,内容是“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反对……[详细]
    雪山岽阻击战遗址
      雪山岽阻击战遗址位于建宁县城东面的濉溪镇大源村的廖家坊和圳头村的源尾、董家、际上之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红军在雪山岽阻击国民党军从东面向建宁县城进攻,是红军在建宁保卫建宁县城的东部重要防线。1934年4月底,国民党军汤恩伯部占领挽舟岭后,驻兵梅口、挽舟岭、茅店一线待命。5月8日,北线周浑元部占领将军殿。10日下午,汤恩伯令第10师从茅店运动至雪山岽发起攻击。红5军团第34师和红1军团第1师的一个团严阵以待。10日下午2时许,敌第10师占领江家店后兵分两路运动至雪山岽发起攻击。红军居高临下,严阵以待,待敌冲上半山腰时,从两翼用机-扫射,投掷手-,打退敌军冲锋。接着,红34师红军战士在机-掩护下,冲出战壕,追杀敌军。敌军急向茅店方向溃退,在洛阳堡被红军截击。红军毙敌1000余人,……[详细]
    闽北独立师游击队活动旧址
      闽北独立师游击队活动旧址普照寺位于将乐县古镛镇新路村附近的九仙山。1937年3月初,马长炎、黄立贵各率闽北红军独立师第2纵队一部和第5纵队在将(乐)泰(宁)建(宁)游击根据地会师。为适应斗争需要,黄立贵师长决定将第5、第6纵队合并为第6纵队,分别由黄立贵兼第2纵队队长,马长炎任第6纵队政委,坚持以将乐为中心,在将泰建游击根据地开展活动。第6纵队进入将乐正溪、孔坪村后,与中共将泰邵中心县委书记邱子明带领的游击队会合,驻扎在九仙山普照寺,配合当地党组织在万安、安仁一带镇压-分子,发展游击武装。6月底,国民党当局发现红军游击队在万安、安仁、大源一带活动,立即调第7师、第12师和邵武、将乐的保安队,兵分三路,分别从邵武的桥头和将乐的高唐、万安向游击根据地九仙山“围剿”,将黄立贵所率的第2纵队一部、马……[详细]
    水茜革命烈士纪念碑暨“邱山惨案”旧址
      水茜革命烈士纪念碑暨“邱山惨案”旧址位于宁化县水茜乡邱山村南凹坪。1934年12月,宁化、泉上、彭湃苏区相继沦陷。国民党-派对苏区实行血腥--,勾结地主、恶霸和团匪,疯狂镇压苏区人民,大肆捕杀红军战士、苏区干部和革命群众,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苏区干部和群众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1934年12月,泉上县巫坊区石下乡(今湖村镇石下村)红军后方医院的百余名红军伤病员和医护人员转移至泉上县店上区邱山乡(今水茜乡邱山村)时,当地刀团匪将手无寸铁、完全失去抵抗能力的红军伤病员及医护人员全体刺杀活埋在南凹坪,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邱山惨案”。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邱山大队于1966年8月在邱山惨案南凹坪原址北侧20米处建成邱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成为当地群众凭吊革命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详细]
    鳌龙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鳌龙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位于明溪县夏坊乡鳌坑村。1931年7月,红军就从建宁均口、蕉坑一带来到鳌龙。1932年3月7日,红3军团部分主力红军再次进入鳌龙开辟工作区,分兵驻夏坊、鳌坑、龙坑、苎畲、新地(新建)等地,红军进驻后,召开群众大会,宣传“十大政纲”,发动群众与土豪劣绅展开斗争,动员群众参加红军和组成赤卫队、农民协会,恢复巩固区、乡红色政权。同12月底,夏坊召开全区第一次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了归化县鳌龙区苏维埃政府,区委、区苏维埃政府驻鳌坑村关帝庙,区苏维埃政府主席胡东狗。鳌龙区苏维埃政府辖夏坊、苎畲、李沂、龙坑、新地源、高洋等乡苏维埃政府,以及区、乡赤卫队、贫农团等组织。1933年冬,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发动第五次“围剿”,泰宁等县城相继失守,这时,为牵制阻击敌人对中央苏区的进攻,中共泰宁县……[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驻扎地暨三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光裕堂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驻扎地暨三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光裕堂位于大田县建设镇建设村,年代为1934年。简介:建于1926年,坐东朝西,土木结构,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一进带两耳房两护厝建筑,建筑面积375平方米。1934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2000多名战员进驻三民乡开展革命活动。在此期间,红九军团指挥部设在光裕堂,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明、政治部主任黄火青等领导人在此居住、办公、指挥战斗。军团长罗炳辉亲自主持召开群众大会,号召农民群众起来暴-动-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组织农民协会、赤卫队,扩大苏维埃区域。在红九军团帮助下,成立了三民乡苏维埃政府,林英火任乡苏维埃政府主席,当时的乡苏维埃政府就设立在光裕堂。现建筑内还留存有红军战士驻扎期间所写的宣传标语“红军是工人农民自己的武装!……[详细]
    “十人读书会”活动旧址
      “十人读书会”活动旧址位于清流县城关东门外约200米的笔山脚下,省道204线旁的唐代寺庙金莲寺内。1949年3月,清流籍中-员王振邦等人受中共地下组织派遣,从福州秘密潜返清流开展地下工作。4月,他利用同学、同乡、同宗等各种关系,串联了陈建辉、邹圣基、陈建邦、曾家驹、张玉堂、王传三、罗槐高、曾承勋、邓福照等十余名进步青年在金莲寺召开秘密会议,商议成立中共地下-组织“十人读书会”,以“共同读书,追求进步,联络青年,组织游击,促进清流早日解放”为宗旨,深入城乡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抗租、抗捐、抗兵三抗斗争,并以读书会会员为核心,壮大党的组织和发展党领导下的地下武装,同时积极策反国民党清流县地方党政高层人士,直接促成了国民党清流县参议长黄乃升等人起义,为清流的和平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金莲寺为清流古八景之……[详细]
    毛泽东调查活动旧址
      毛泽东调查活动旧址万春桥位于明溪县城关乡坪埠村村部东北300米。1931年7月5日,明溪县建立了临时红色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归化县工农革命委员会。7月6日至9日,红一方面军大部队陆续进驻明溪县城,红军在明溪成立工作队,开展筹款等工作,又在城乡张贴布告,刷写标语,向广大贫苦民众宣传建立自己政权、深入开展土地革命的必要,并摧毁不利作战的障碍,如县城东边的城墙。其间,毛泽东、朱德等亲自视察指导新区域的革命工作。为了解明溪县情和乡风民俗,毛泽东到明溪当天就向县民众教育馆借阅了《归化县志》,还在四贤祠召开贫苦工人、农民代表座谈会。次日,毛泽东、朱德在坪埠村口柿子树下草坪召开群众大会。在明溪期间,毛泽东还在坪埠村的万春桥上,和老贫农拉家常,调查了解明溪商业、造纸和人民生活情况,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详细]
    赖坊村黄国民住宅红军标语旧址
      赖安村黄国民住宅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赖坊乡赖安村文昌巷23号黄国民住宅内。1934年7月,红9军团为护送红7军团北上抗日,途经清流的赖坊、沙芜等地强渡九龙溪进入罗坊一带,与红7军团一道对永安守敌实施钳形包围,给敌予极大震慑。同年八九月间,红9军团完成护送任务后沿原路再返赖坊,并在这里宣传、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现存于黄国民住宅中的红军标语,即为此一时期红9军团在此开展群众工作时所写,红军标语书写于其大厅内墙上。共有4个板块,其中依然清晰可辨的有3个版块,13条(幅)标语,其内容分别为:“粉碎敌人五次围剿。”“消灭蒋介石的主力军队。”“截断敌人的退路。”“断绝敌人的交通。”“欢迎-弟兄拖-到红军中来。”“欢迎-弟兄打土豪分田地。”“欢迎农民自动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士兵杀死你们--官……[详细]
    闽赣军区司令部遗址
      闽赣军区司令部遗址位于宁化县安远乡里坑村里坑50号。1934年5月底,宁化、彭湃(今宁化县安远乡)、泉上(今宁化县泉上镇)、清流、归化(今明溪县)5县由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划归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管辖。5月16日,建宁县城陷于敌手,已危及到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在建宁驻地的安全。1934年6月,由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邵式平率机关从建宁县伊家区都上乡(今建宁县伊家乡都上村)迁驻彭湃县安远区里坑乡(今宁化县安远乡里坑村),闽赣军区司令部设在该地。8月,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分别迁驻宁化县城、泉上、彭湃,1935年3月撤出宁化县境。在此期间,宁化苏区成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后期革命斗争活动中心。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在迁驻宁化苏区期间,指挥所属红军部队及地方武装,在宁、清、归……[详细]
    中共武层区委、武层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中共武层区委、武层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余氏宗祠位于宁化县济村乡武层村西面约500米处。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宁化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党对宁化苏区的统一领导,1931年11月,在淮阳区淮阳乡(今淮土乡淮阳村)刘氏家庙成立中共宁化县委、宁化县苏维埃政府,宁化苏区进入全盛发展时期。1932年1月,设立武层区,下辖武义、上畲、黄京、陈家、茶湖岗、肖家、新田、武层8个乡,并成立中共武层区委、武层区苏维埃政府,肖九雍等4人先后任区委书记、李荣根等4人先后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下设内务部、财政部、粮食部、土地部、劳动部、教育部、军事部、裁判部、工农检查部、贫农团等工作部门,在武层余氏宗祠办公。中共武层区委、武层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打土豪分……[详细]
    红军强渡长安渡口战斗遗址
      红军强渡长安渡口战斗遗址位于三元区城东乡长安渡口。为支持配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1934年5月27日,红7军团从宁化、明溪转战来到三元县长安、白沙、列西,对面城关、下洋一带已有国民党军80师两个营和-民团把守。红7军团19师和当地支部广泛发展群众,了解当地情况,决定筹集40多条船,发动群众支援几十名船工,兵分列西、翁墩、白沙、长安(现火车站)四路,强攻沙溪东岸列东守敌,强渡三元城并长安渡口是红军强渡沙溪河的重要一仗。红军经激烈战斗,攻占对岸,消灭敌2个营和民团。红军强渡长安渡口后的当天下午,在三元城关城南的太堡庙,把从当地地主、恶霸那里没收来的布匹等物资,都分给了贫苦农民。这次强渡沙溪河战斗是第五次反“围剿”期间中央苏区红军在东线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