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旅游

三明市红色旅游景点

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旧址
  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旧址余氏家祠位于三元区莘口镇西际村。自1933年起,在福建军区独立第7团、第9团的带动下,中共三元区西际村支部和农会的党员干部群众从大田、永安、泉州等处零散购买食盐等物资,存在余氏家祠内,达到一定数量后,通过柳城村溪口渡口,沿西际——竹洲——楼源——忠山——星桥——明溪线路,转运到明溪、清流、宁化、瑞金等中央苏区。西际村余氏家祠逐渐成为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为护送物资,西际还成立了赤卫队,保卫重要物资的安全和运送。直到红军长征前后,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为中央苏区运送大量紧缺物资,为中央红军军事斗争和中央革命根据地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旧址余氏家祠为明代建筑,现保存完好。该建筑坐南朝北,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为穿斗式硬山顶木构建筑。整座家……[详细]
三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暨红军标语房
  三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暨红军标语房位于大田县建设镇建设村45号。1934年5月,三民乡在红9军团帮助下,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林英火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当时的乡苏维埃政府就设于此。1934年7月17日,执行护送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任务的红9军团一部2000多人,在军团长罗炳辉、政委蔡树藩率领下,经大田桃源、永安青水、大田建设、奇韬进入尤溪。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渡闽江,红9军团完成护送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渡过闽江的任务后,于8月10日起陆续往大田县的东佳、文经、桃舟、三保和永安青水等地返回。红军曾居住在大田县建设镇建设村民林景地民居中,村民林景地热情接待红军,并悉心照顾负伤战士。红军居住期间,在民房内留有18幅用毛笔书写的红军标语,至今字迹仍清晰可见。三民乡苏维埃政府旧址暨红军标语房原系建设镇建设村林景地……[详细]
清流朱德旧居豫章公庙
  朱德旧居豫章公庙位于清流县里田乡里田村。1930年1月,古田会议胜利召开之后不久,为打破国民党军对闽西苏区的第二次“三省会剿”,毛泽东和朱德率领红4军从闽西古田出发,分路途经连城、清流、归化、宁化等县。其中,朱德于1月9日率红4军第1、第3、第4纵队由连城北团进入清流的李家寮,翻越鳌峰山后,经嶂下、留坑、江坊、长校等地抵达里田,当夜宿营于里田村。朱德就住在豫章公庙内。这天晚上,朱德还在庙里主持召开了军事会议,研究制定奇袭妄图凭险阻止红军前进的锅蒙山守敌方案。翌日凌晨,趁天色未明之际,朱德指挥红军将士按既定方案向锅蒙山守敌马鸿兴部发起猛攻,经数小时激战,红军取得战斗胜利,共歼敌600余人,并缴获大量-支弹药。战后,红军马不停蹄地向宁化挺进,并一鼓作气攻占了宁化县城。朱德旧居豫章公庙始建于宋仁宗……[详细]
大田红军桥遗址
  红军桥遗址位于泰宁县大田乡谙下行政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大田乡是泰宁县轰轰烈烈开展土地革命红色区域之一。1933年2月至7月间,中共泰宁县委、泰宁县革命委员会因红一方面军主力奉命西移强攻南丰,转移到大田区坚持斗争。泰宁再次解放后,各区乡又开始了第二次分田运动,清算地主豪绅的罪行,把被地主豪绅--倒算回去的土地夺回来。大田乡农民生产的积极性更为高涨,农业生产获得好收成。面对大好的革命形势,地方-势力自然非常痛恨,他们伺机反扑。1933年11月29日,大田区石塘、赤坑等村的游击队员30多人配合红军到金龙山打土豪,经谙下村返回大田。在过桥时,遭到鱼川保卫团的突然袭击,10余名游击队员和3名红军战士牺牲。为了纪念革命先烈,人民政府把谙下桥改称为“红军桥”。红军桥原名谙下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详细]
红3军团司令部遗址
  红3军团司令部遗址乐氏祖厝位于沙县青州镇管前村,距村部约200米。1934年1月,中革军委命令:“三军团于11日袭取沙县,同时断其退路而歼灭之。”12日,红3军团开始进攻沙县县城,红5师担任主攻,红6师担任助攻,红4师置于沙县东北部的青州,阻击延平来援之敌。14日,获悉延平敌约一个师增援沙县,红3军团于半溪横庵司令部发出命令,决定围城打援,以一部兵力围困县城之敌,继续坑道作业,主力于15日置于青州、芹山地域。敌援军第4师已先期占领青州有利地形,红4师迂回敌侧背实施攻击,经激烈战斗,击溃敌200多人。16日,为了临近战场指挥侧击支援沙县之敌,红3军团司令部移至青州管前乐氏祖厝。彭德怀、杨尚昆于管前司令部签发了《三军团关于先期攻取沙县同时准备侧击援敌的命令》,将红4、红5、红6师的主要兵力集结到……[详细]
下谢村谢氏祠堂红军标语旧址
  下谢村谢氏祠堂红军标语旧址位于清流县长校镇下谢村谢氏祠堂。1931年1月,闽西红12军101团进入清流西南的长校、里田一带开展工作,帮助地方建党、建政。期间,红军一部进驻下谢,宣传、发动群众,下谢乡苏维埃政权因之成立。此后,福建军区独立第7师等部亦曾在此有过一个时期的驻防。下谢是清流分田分地运动的模范乡,1975年该村还曾发现《下谢村贫农团分配土地榜》等文物。下谢谢氏祠堂留存的红军标语即为当时驻军所书,标语主要在外墙右侧和后侧、正面共5幅,正面为识字歌:“放开喉咙唱山歌,唱熟歌儿能识字,认识文字真正好,能读会写也会算,唱歌要唱识字歌,□□□(以下还有3句无法辨别)。”右侧2幅内容是“深入土地革命!”“庆祝分田胜利!”及“男女平等,自由结婚”落款为“红军420独立团(宣)”;后墙一幅为“红军七……[详细]
嵩溪区苏维埃政府遗址
  嵩溪区苏维埃政府遗址位于清流县嵩溪镇嵩溪村老街上红卫路站背巷71号。原为嵩溪余氏祖厝,堂名都慰第。1932年,在红军和中共福建省委工作团的帮助、支持下,清流革命斗争形势迅猛发展,苏维埃政权建设如火如荼。同年6月,嵩溪成立区苏维埃政府,政府机关设于余氏祖厝都慰第,王子生(1932.6—1933.1)、邹太花(1933.8—1934.11烈士)先后出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区苏维埃政府下辖嵩溪、余坊、阳坊、青溪、青口、伍家坊、陈段、邱坊、林畲、麦园洞、曾坊、下石背、石下、孙坊等乡苏维埃政府,是清流苏维埃政权建设鼎盛时期的五个区苏维埃政权之一,也是当时辖域面积最广的区苏维埃政府。1934年11月24日,因国民党52师猖狂进攻,嵩溪区苏维埃组织力量全力抵抗后全体撤往清流城区,区苏维埃政权遂告消失。嵩溪区……[详细]
红军东方军战地医院旧址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旧址张氏祠堂位于明溪县夏阳乡御帘村。1934年1月初,红军东方军再次入闽作战。1月4日,红军东方军数万人从江西白水镇出发,经宁化的安远、泉上云集归化城,并分驻沙溪、龙湖、夏阳等地。为了配合红军东方军攻打沙县,宁清归军分区指挥机关从清流转驻归化城,并改组为归化警备区。1934年1月9日,红军东方军主力到达夏阳、御帘一带,并以御帘为依托和大后方,将指挥机关设在御帘村内张姓大祖屋,战地医院设在张姓祠堂“雍睦堂”内,指挥战斗和收治伤病员。1月25日,红军东方军攻克沙县后,司令员彭德怀、政委杨尚昆返回明溪夏阳乡御帘村,指挥调度部队。300余御帘村民响应号召到沙县挑运战利品。2月18日,红军东方军奉命返回广昌一带。红军东方军战地医院旧址张氏祠堂建于清朝康熙年间。该建筑坐北朝南,由围墙、院……[详细]
工农红军西际物资转运站旧址
  工农红军西际物资转运站旧址位于三明市三元区莘口镇西际村,年代为1933年。简介:原为余氏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年间(1368-1398),清乾隆重修,坐北向南,平面略呈长方形,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由前坪、前堂、天井、正堂、边厢、回廊和后轩组成,正堂面阔七间,进深七柱,明间抬梁、次间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自1933年起,在福建军区独立第7团、第9团的带动下,中共三元区西际村支部和农会的党员干部群众从大田、永安、泉州等处零散购买食盐等物资,存在余氏祠堂内,达到一定数量后,通过柳城村溪口渡口,沿西际—竹洲—楼源—忠山—星桥—明溪线路,转运到明溪、清流、宁化、瑞金等中央苏区,余氏祠堂逐渐成为红军西际物资采购站。为护送物资,西际还成立了赤卫队。2018年,工农红军西际物资转运站……[详细]
华枫区苏维埃政府遗址
  华枫区苏维埃政府遗址位于明溪县枫溪乡枫溪村。1932年3月,红3军团部分主力红军从均口经乌石段,分兵入驻夏坊、鳌坑等地。4月,在红军帮助下,华枫区(今枫溪乡)正式成立苏维埃政府,设在枫溪村张家祠,主席曾木水。区苏维埃政府辖枫溪、华山、小珩、官坊等乡苏维埃政府和区、乡赤卫队、贫农团等组织。4月15日上午,由夏坊新建的李德标和华枫乡小雅村的张代南为正副排长,夏坊、石珩(小珩)、枫溪、官坊的大刀会、保卫团组成的-队伍80余人围攻张家祠区苏维埃政府。驻守苏维埃政府的红军迅速组织反击,击溃匪军。1934年8月,随着主力红军的战略转移,区苏维埃政府停止活动,人员或编入红军队伍,或加入地方武装进入艰苦游击战争。归化县华枫区苏维埃政府遗址原为枫溪乡枫溪村张家祠,坐南朝北,平面呈长方形,民国初建,2层砖木结构……[详细]
武镇岭阻击战遗址
  武镇岭阻击战遗址位于建宁县城东面的濉溪镇器村村红星自然村后山一带,在雪山岽之北。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战争期间,红军在武镇岭阻击国民党军从东面向建宁县城进攻,是红军在建宁保卫建宁县城的东部重要防线。广昌战役后,红7军团第19师和公略步兵学校学生等部奉命回援建宁防守武镇岭,在禾达坳、寨下际坑、段寨坳、象山一带构筑工事,凭险据守。5月10日雪山岽战斗后,国民党军汤恩伯部第10师固守茅店袁庄一线,与雪山岽红军对峙;国民党军第88师、第89师和第4师30旅准备进攻武镇岭。5月13日6时,国民党军由茅店、袁庄向武镇岭推进,7时抵达前沿阵地,用-炮向红军阵地轰击,红军被迫向后撤至后山高地。国民党军继续向红军坚守的高地进攻,并用山炮、飞机轮番轰炸。中午,红军撤离阵地,武镇岭右翼高地全部被敌占领。与此同时……[详细]
石下红军烈士墓
  石下红军烈士墓位于宁化县湖村镇石下村(集镇所在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村境内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府和党群组织,常有红军部队驻防和行军作战途经湖村,设有多家红军医院和兵工厂,在建立和保卫新生红色政权、保护红军医院和兵工厂的对敌战斗中,许多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苏区干部牺牲。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湖村镇人民政府将多处掩埋的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苏区干部牺牲烈士遗骸,重新集中掩埋在该址,于1999年4月建成红军烈士墓。烈士墓建成后,成为后人凭吊革命英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石下红军烈士墓为水泥底瓷砖面,坐北朝南,墓高约8米,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由墓前通道、前大坪、中墓台、两侧高台阶、墓体、墓碑、石栏杆等组成,平台四周有栏杆围筑,左右两边各有19级台阶。基座正面……[详细]
闽北红军独立师地下交通联络站(桃源村陶氏祠堂)
  闽北红军独立师地下交通联络站(桃源村陶氏祠堂)位于安仁乡洞前村桃源自然村,地处安仁乡西北部,祠堂占地面积约300平方米,共2层,大门朝向正东南,主体建筑为砖混结构。从正门进入后为前厅,左右两侧各有一房间,宽度不足厅宽,左房间一边有楼梯通往二楼,右房间一边有侧门;进一门为厨房,左右直至房屋两侧,再进为祠堂大厅,无其余空间,上至屋顶,正前方为祭祀台,左侧有一侧门。从前厅左侧楼梯上二楼,中间为小厅,左右各一房间,地板为木质结构,二楼平面从大门开始,到厨房边为止,不足半个一层大小。该联络站为1935年初黄立贵率领的闽北红军独立师在安仁秘密传递军事情报和运送军需物质、生活用品的中转站之一,是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期间闽北红军独立师在将乐开展游击战争的重要活动地,多次帮助游击队传输重要情报,为解放安仁及将乐做……[详细]
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旧址
  大源乡革命委员会暨红13师指挥部旧址戴氏官厅位于泰宁县大源行政村下大源自然村。戴氏官厅是戴氏村民建造的在古驿道上专门接待过往宾客的一所民居。1931年6月红军第一次解放泰宁时,大源村就成立了红色政权——乡革命委员会,机构设在戴氏官厅,主席严广兹,财政委员林维录,粮食委员戴崇杰,同时还建立了农会、贫农团、赤卫队、共青团、儿童团等群众组织和地方武装,游击队长严良寿。在红军工作团的帮助下,大源乡革命委员会积极开展打土豪、分田地、废契约、筹款筹粮等活动。1933年10月,大源成立乡苏维埃政府。当年大源这个只有几百人的小山村就有数十位青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队伍。1934年3月,红5军团在此成立了13师师部,师长陈伯钧。红13师38团驻扎在大源村,战地指挥部设在戴氏官厅。红13师38团是新桥反击战的先头部……[详细]
红1军团司令部旧址
  红1军团司令部旧址位于建宁县溪口镇枧头村枧头新街。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60万兵力,向中央苏区发动了第五次“围剿”。当时,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执行“左”倾错误路线,采取“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战术,打阵地战、堡垒战,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节节失利,敌人步步逼向建宁。1934年1月至5月,红军在建宁的北线和东线相继开展了邱家隘、将军殿、驻马寨、雪山岽、武镇岭五大阻击战,以保卫中央苏区、保卫赤色建宁。期间,聂荣臻、林彪奉命率红1军团两次进入建宁参加建宁保卫战,并直接指挥了驻马寨阻击战,军团司令部设于溪口镇枧头村。建宁保卫战失败后,红1军团逐渐西撤。红1军团司令部旧址(枧头下新屋)为清代建筑,砖木结构,硬山顶,坐东朝西。正厅面阔5间,进深7柱,由门厅、一进天井、正厅、二进天井、上……[详细]
红军东方军被服厂旧址
  红军东方军被服厂旧址位于明溪县雪峰镇西大路163号。1933年7月,按照中共临时中央的战略部署,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以红3军团为基干的红军东方军进入宁清归苏区作战。在围攻宁化县泉上土堡的同时,于9日克复明溪县,解放了明溪、清流全县和宁化东北大片土地。明溪县的-民团头子叶大增、严明汉等连夜逃往邻县。红军东方军进入明溪后,在县城内设政治部和司令部,在西门蔡家设被服厂,在西门李家大厝设兵站,并在儒学街李家大厝、东门城内杨家大厝、西门外蔡家大厝设红军临时医院,收治了伤病员300余人。红军东方军被服厂旧址原为雪峰镇蔡家祖房,清代建筑,坐南朝北,平面呈长方形。中轴线上由北向南依次为院墙、院坪、下厅、天井、上厅等组成。房屋通面阔16.3米,通进深19.65米。占地面积约493平方米。主体建筑上厅面阔五间,进……[详细]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遗址
  红军东方军司令部遗址西郊横庵位于沙县凤岗街道西郊村,距村部东面约500米。1934年1月10日,彭德怀在富口荷山司令部下达进攻沙县城的命令。11日,红4师由夏茂出发,取道水头、罗溪、焦坑岭,进入县城东北之下杰、桦溪地区待命;红5师由富口出发,经鸡马寨,进入县城北之畔溪附近择地集结,并准备攻城器材,待命攻击;红6师主力集结于富口待命,并以通往沙县道路沿途的鸡马寨、十五里亭、上半溪等地分驻一连,以维持与沙县间联络;军团司令部随红5师行进。为了便于指挥,军团司令部于11日移至距离沙县县城约2公里的西郊横庵,做好攻取沙县城的准备工作。红军东方军司令部遗址西郊横庵始建于清代,由前空坪、主殿、两侧护厝等建筑组成,1958年被拆除。现存建筑于1982年由群众集资在原地重建,1986年扩建,建筑坐西朝东,占……[详细]
红7军团军团部旧址
  红7军团军团部旧址位于三元区岩前镇忠山村中路陈家大院旁民房内。1934年4月,红7军团留在闽西北苏区牵制敌军,支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在经历了明溪铜铁岭战斗后,由明溪南下经三元岩前、忠山过贡川,并以忠山、贡川等为后方基地,攻打永安县城。在此期间,红7军团军团部一度设在忠山村中路陈家大院旁民房,军团长寻淮洲、参谋长粟裕等红7军团领导人在此居住、办公、指挥战斗和开展苏维埃政权建设。忠山村建立了农会和赤卫队,组织群众为红军攻占永安城做好支前工作和战斗胜利后挑运物资,同时实行分田分地。至今民房大门左右墙上留下“欢迎当大刀会的工农回家来耕田!”和“不当刀团匪回家革命去呵红军临政宣”两条红军标语。忠山村红7军团团部原为忠山村一大民房。该建筑为明代民居,坐东朝西,通面阔12米,通进深25米,面积41……[详细]
红5军团司令部遗址
  红5军团司令部遗址位于建宁县濉溪镇复兴社区民主街13、15号之间。1932年10月中旬,红一方面军从江西广昌发起建(宁)黎(川)泰(宁)战役,红5军团作为战役总预备队,协助红1军团、红22军消灭建宁、泰宁敌人。10月18日,红军攻克建宁县城,红5军团司令部进驻建宁县城熊家岭艾家屋。10月下旬,红5军团第15军负责筹建中共建宁临时县委,由红15军军委宣传部代行县委工作。12月底,红5军团北出黎川,参加黄狮渡战斗。1934年1月至5月,红军投入重兵保卫建宁,红5军团参加了保卫建宁的邱家隘、将军殿、雪山岽、驻马寨阻击战,军团司令部仍驻建宁县城熊家岭艾家屋。5月16日,建宁县城失守,在建宁的红军主力部队向建宁西南和宁化县撤退,红5军团司令部撤离建宁县城。红5军团司令部遗址原为建宁县城熊家岭艾家屋,在……[详细]
治平革命烈士纪念碑
  治平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治平乡治平村马背岭崠。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治平境内建立了区、乡苏维埃政府和党群组织,常有红军和游击队活动,在建立和保卫新生红色政权的对敌战斗中,许多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苏区干部牺牲。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治平乡人民政府于1967年3月建竣治平革命烈士纪念碑。治平革命烈士纪念碑建成后,每年清明节治平乡组织师生前来祭扫,成为当地群众凭吊革命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治平革命烈士纪念碑为砖混结构,坐西朝东偏北,碑高2.76米,碑堂通面阔5.6米、通进深4.7米,总面积26.7平方米。由碑座、碑身、碑顶、四级碑堂及37级台阶组成,其中碑座长1.2米、宽1米、高0.44米。碑顶置五角星,碑身正面阴刻宋体“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背面为毛……[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