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福建省 > 三明市 > 宁化县旅游

宁化县红色旅游景点

泉上土堡战斗遗址
  泉上土堡战斗遗址位于宁化县泉上镇罗李村土堡自然村李氏城堡。1933年7月1日,以红3军团(暂缺第6师)和红19师组成的红军东方军从江西乐安、广昌等地分两路挥师挺进宁化,于7月5日在宁化以西地区完成战略集结。7月5日晚红军东方军发布作战命令,以红5师为先头梯队、红4师为后梯队,急速挥师泉上,对泉上土堡之敌实施战术包围。泉上土堡位于泉上罗里,扼宁、清、归三县要冲,是赣东南经宁化通往闽中腹地和闽西通往闽北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当时泉上土堡内住120多户李氏人家,国民党军第52师307团及宁化等县地方-武装1200余人龟缩在土堡内。不仅威胁附近根据地的安全,也是红军东方军东向出击的极大障碍。红军东方军根据敌我双方态势,决定采取“围点打援”战术,先消灭泉上土堡及增援的国民党军,继而达到彻底消灭……[详细]
宁化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暨中共宁化县委、宁化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宁化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暨中共宁化县委、宁化县苏维埃政府旧址刘氏家庙位于宁化县淮土乡淮阳村南大街97—102号。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宁化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巩固宁化苏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加快了宁化建党建政步伐。1931年10月,中共宁清归工委从曹坊上曹迁驻淮阳刘氏家庙,筹备召开宁化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1931年11月,中共闽粤赣省委委员、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张鼎丞亲率工作团进驻宁化淮阳,指导建党建政和建立地方武装工作。在张鼎丞的亲自指导下,宁化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宁化县淮阳区淮阳乡(今淮土乡淮阳村)刘氏家庙顺利召开,张鼎丞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出席这次大会代表100多人(其中妇女代表2人),大会选出执行委员30多人、主席团成员15人,大会选……[详细]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凤山街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旧址凤山街位于宁化县淮土乡凤山村。1934年2月下旬至3月下旬,国民党东路军汤恩伯、孙元良、王仲廉、李默庵部相继攻占沙县、将乐、泰宁、归化,红7军团、红34师及其他红军部队被迫向西退守建宁、宁化一线。是年5月中旬至6月初,国民党东路军孙元良部、第52师、第3师相继攻占建宁、永安、连城,红1、红3、红7、红9军团从东北一线向南退守宁化、石城、长汀、宁都、兴国一线。6月后,国民党东路军蒋鼎文部由永安、连城一线向长汀、宁化进逼,国民党北路军陈诚部的第三路军由广昌进取石城,国民党第六路军薛岳部从龙冈向古龙冈推进,对中央主力红军实行分割“围剿”。长征出发前夕,驻守宁化的中央主力红军约1.4万人,占中央主力红军总兵力的16%强,其中,红3军团第4师及军团医院驻守宁化淮土凤凰山(今淮土乡……[详细]
禾口区扩红指挥部旧址
  禾口区扩红指挥部旧址董氏民宅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立新村五组下八社自然村(镇集镇所在地)。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为粉碎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更大规模的军事“围剿”,中央多次要求各地猛烈扩大红军。1933年9月,中共宁化县委、武层县苏维埃政府作出决定,9月份全县扩红2500人,要求各区、乡掀起扩红突击运动高潮,努力完成扩红任务。中共禾口区委、禾口区苏维埃政府根据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决定,在区委、区苏维埃政府所在地立新董氏民宅设立扩红指挥部,组织区乡干部成立扩红突击队深入各乡村,开展扩红竞赛活动。组织宣传队、文艺队、鼓动队、劝导队进村入户,层层发动,广泛宣传。广大赤卫队队员、党团员热情高涨,踊跃报名参军。赤少队也整排、连、营、团成建制加入红军。仅1933年9月上旬至10月下旬,一个半月完成扩红……[详细]
中共彭湃县委、彭湃县苏维埃政府(后期)遗址
  中共彭湃县委、彭湃县苏维埃政府(后期)遗址位于宁化县安远乡安远村横街21号(今安远乡人民政府企业办公楼及乡政府食堂)。1933年7月,红军东方军入闽作战取得泉上土堡战斗胜利,解放了宁化东北片。为加强党对新区的统一领导,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46次会议决定增设彭湃县,并成立中共彭湃县委、彭湃县苏维埃政府,王珍等2人先后任县委书记、袁锡林等4人先后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下设内务部、财政部、粮食部、土地部、劳动部、教育部、文化部、军事部、裁判部、保卫局等工作部门,县苏维埃政府先期设在巫坊区巫坊乡(今宁化县湖村镇巫坊村)陈氏宗祠,1934年5月迁驻安远区安远乡原国民党安远区公所(今宁化县安远乡安远村横街21号),期间由方志纯任县委书记、祝维恒等2人先后任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彭湃……[详细]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旧址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司令部旧址安俊公厅厦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坑头片24、25号。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国东北三省,并得寸进尺,频频挑起事端,进犯我华北地区,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无比愤慨,全国各大城市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反日侵略大--,要求国民党当局停止内战,共同抗日,但国民党却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继续重兵“围剿”共产党领导的各红色苏区。为了打破国民党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掩护红军主力战略转移,中革军委决定组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1934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的红7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7月6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在中央代表曾红易、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率领下,由瑞金出发北上,经长汀进入宁化,在曹坊上曹、下曹宿营,……[详细]
河龙红军兵站旧址
  河龙红军兵站旧址伊氏宗祠位于宁化县河龙乡河龙村上伊自然村(乡集镇所在地)。1933年7月,红军东方军取得泉上土堡战斗胜利,解放了宁化东北片。为加强党对新区的统一领导,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于是月22日决定增设彭湃县(今宁化县安远乡),是年8月设立河龙区(今宁化县河龙乡),隶属彭湃县。河龙位于宁化与彭湃之间,南距宁化县城30公里,北距彭湃县城15公里,西南距江西石城县城约60公里(经岩岭),是闽西通往闽北的必经之地。国民党军队进犯中央苏区,地处中央苏区东北战略前沿区的建宁、泰宁是其必犯之地。中央主力红军从中央苏区战略中心区(瑞金、长汀)、纵深区(宁化、石城)驻地前往建、泰作战,作战后撤回休整,必经河龙。中革军委为确保这一交通线安全畅通,于1932年12月在河龙伊氏宗祠设立红军兵站,主要负……[详细]
红军独立第7师2团驻地旧址张氏家庙
  红军独立第7师2团驻地旧址张氏家庙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石壁村上圩、火烧坪,省道307线从南侧经过。1932年8月,红军独立第7师在宁化县城成立,由陈树湘任师长、范世英任政委,辖两个团,每团4个连,共700余人,第1团由宁化城关、曹坊、禾口、淮阳的游击队改编而成,由邱国元任团长,第2团由独立7团改编而成,由石壁人张瑞标任团长,隶属福建军区。其中第2团主要驻防在石壁村上圩张氏家庙(上祠)、火烧坪粉厅厦等处。独立第7师在宁清归地区打击地方刀团匪-武装斗争中打出了军威,令敌闻风丧胆,当地群众广为传诵一首顺口溜:“红独7师,猛如雄狮,当者披靡,顽抗伏尸。”1933年3月,独立第7师在上杭石圳编入红19军55师;1933年6月,在上杭旧县红19军整编为红34师,时归属红12军建制,编入红一方面军战斗序列。红……[详细]
中共三黄支部旧址
  中共三黄支部旧址风车庙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三黄村。1929年4月下旬,根据中共福建省委对闽西对敌斗争工作指示“尽可能向新的区域发展(如宁化等县)”,中共长汀临时县委指派中-员、省立七中(设长汀)学生徐赤生(曹坊根竹人,宁化第一个中-员)回宁化开展革命活动。徐赤生回宁化后,首先在曹坊进步青年、觉悟农民中发展农会会员,组建秘密农会,接着在县城连岗中学进步学生中发展党团员,成立地下党团组织。为了让革命火种迅速播撒宁化全县,在徐赤生、包浩(中-员)的指导下,宁化地下党决定把建党工作重点转移到农村,党员分头到有关乡村开展革命活动。徐赤生、曹国昂(连岗中学入党的曹坊籍中-员)回到曹坊后,吸收了一批农会骨干加入党组织,于是年8月下旬,在三黄风车庙成立中共三黄支部,由廖毓金任支部书记、马良才任组织部长、刘家祥任……[详细]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
  棠地河战斗遗址暨革命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水茜乡棠地村河下塅坳子山上。1934年10月,中央苏区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第五次“围剿”,中央主力红军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至1934年12月,宁化、泉上、彭湃苏区相继沦陷,闽赣省转入游击战争。1935年1月31日,中共闽赣省委、闽赣省苏维埃政府、闽赣军区1000余人从归化枫溪原计划转战安远,在途经水茜棠地河下塅时,遭到国民党军第52师的合围伏击,红军部队拼死突围成功,但伤亡百余人,另有中共宁化县委书记张荷凤等六七十人被俘,全部被敌杀害。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棠地大队于1958年10月在棠地河下塅战斗旧址西南260米处建成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棠地革命烈士纪念碑的建立,成为当地群众凭吊革命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棠地革命烈士纪念……[详细]
水茜革命烈士纪念碑暨“邱山惨案”旧址
  水茜革命烈士纪念碑暨“邱山惨案”旧址位于宁化县水茜乡邱山村南凹坪。1934年12月,宁化、泉上、彭湃苏区相继沦陷。国民党-派对苏区实行血腥--,勾结地主、恶霸和团匪,疯狂镇压苏区人民,大肆捕杀红军战士、苏区干部和革命群众,成千上万的红军战士、苏区干部和群众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1934年12月,泉上县巫坊区石下乡(今湖村镇石下村)红军后方医院的百余名红军伤病员和医护人员转移至泉上县店上区邱山乡(今水茜乡邱山村)时,当地刀团匪将手无寸铁、完全失去抵抗能力的红军伤病员及医护人员全体刺杀活埋在南凹坪,制造了骇人听闻的“邱山惨案”。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邱山大队于1966年8月在邱山惨案南凹坪原址北侧20米处建成邱山革命烈士纪念碑,成为当地群众凭吊革命英灵、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详细]
闽赣军区司令部遗址
  闽赣军区司令部遗址位于宁化县安远乡里坑村里坑50号。1934年5月底,宁化、彭湃(今宁化县安远乡)、泉上(今宁化县泉上镇)、清流、归化(今明溪县)5县由福建省苏维埃政府划归闽赣省苏维埃政府管辖。5月16日,建宁县城陷于敌手,已危及到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在建宁驻地的安全。1934年6月,由中共闽赣省委书记、闽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闽赣军区司令员兼政委邵式平率机关从建宁县伊家区都上乡(今建宁县伊家乡都上村)迁驻彭湃县安远区里坑乡(今宁化县安远乡里坑村),闽赣军区司令部设在该地。8月,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分别迁驻宁化县城、泉上、彭湃,1935年3月撤出宁化县境。在此期间,宁化苏区成为闽赣省苏维埃政府后期革命斗争活动中心。闽赣省苏维埃政府机关在迁驻宁化苏区期间,指挥所属红军部队及地方武装,在宁、清、归……[详细]
中共武层区委、武层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中共武层区委、武层区苏维埃政府旧址余氏宗祠位于宁化县济村乡武层村西面约500米处。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宁化成为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强党对宁化苏区的统一领导,1931年11月,在淮阳区淮阳乡(今淮土乡淮阳村)刘氏家庙成立中共宁化县委、宁化县苏维埃政府,宁化苏区进入全盛发展时期。1932年1月,设立武层区,下辖武义、上畲、黄京、陈家、茶湖岗、肖家、新田、武层8个乡,并成立中共武层区委、武层区苏维埃政府,肖九雍等4人先后任区委书记、李荣根等4人先后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下设内务部、财政部、粮食部、土地部、劳动部、教育部、军事部、裁判部、工农检查部、贫农团等工作部门,在武层余氏宗祠办公。中共武层区委、武层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打土豪分……[详细]
鸡公山战斗遗址
  鸡公山战斗遗址位于宁化县安远乡东桥村下坪自然村。由于中共临时中央“左”倾错误执行者的错误领导,导致第五次反“围剿”战争节节失利,中央苏区日益缩小。1934年5月16日,中央苏区东北战线咽喉要地建宁县城失守,至6月上旬,红1、红3、红7、红9军团被迫从东北一线向南退守宁化、石城、长汀、宁都、兴国一线。1934年6月1日,红9军团一部400余人从建宁方向退守彭湃县芒东桥区(今宁化县安远乡东桥村)鸡公山,并在鸡公山等地设置阻击阵地,阻击国民党军第94师进攻。3日上午9时许战斗打响,3000多敌军在迫击炮和重机-火力掩护下,向鸡公山红军阻击阵地发起猛烈进攻,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敌我双方伤亡惨重,遗尸遍野。战至下午5时许,红军除少部分突围成功外,大部分壮烈牺牲,血染鸡公山。鸡公山系武夷山脉中段鸡公山支……[详细]
中共彭湃县安远区委、安远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中共彭湃县安远区委、安远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张公庙位于宁化县安远乡集镇所在地偏东北安远村。1933年7月,红军东方军入闽作战取得泉上土堡战斗胜利,解放了宁化东北片。为加强党对新区的统一领导,1933年7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46号会议决定增设彭湃县,是年8月设立安远区,下辖安远、里坑、岩前、张坊、后溪、伍家坊6个乡,并成立中共安远区委、安远区苏维埃政府,林观音妹、谢木生先后任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区委书记不祥),下设内务部、财政部、粮食部、土地部、劳动部、教育部、军事部、裁判部、工农检查部、贫农团等工作部门,在安远张公庙办公。中共安远区委、安远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组织动员广大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发展经济、参军参战、支援前线,为彭湃苏区的扩大巩固作出了重要贡献。1……[详细]
秘密农会旧址
  秘密农会旧址曹氏宗祠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上曹村上曹自然村。1929年4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指示中共闽西特委,对敌斗争工作尽可能向新的区域发展(如宁化等县)。根据省委指示,中共长汀临时县委指派中-员、省立七中(设长汀)学生徐赤生(曹坊根竹人,宁化第一个中-员)回宁化开展革命活动。徐赤生回曹坊后,利用亲友、同学关系,积极宣传革命思想,提高群众思想觉悟,很快发展了曹延勋、曹正刚、曹国昂、曹盛仁、曹罗保等进步青年、觉悟农民为首批农会会员,并以禁,-戒烟为名,于4月下旬在上曹曹氏宗祠办起了同福社,实为秘密农会,成为宁化第一个秘密农会。农会成立后,在觉悟农民中不断发展农会会员三四十人。农会计划于6月在曹坊发动第一次农民武装暴-动-,因暴-动-计划泄密受挫。曹坊秘密农会的成立,为翌年夏举行曹坊农民武装暴-动……[详细]
北山革命纪念园
  北山革命纪念园景区座落于城区的北山公园内,面积5万平方米,它集古宁化微缩风景和革命历史文物于一体。现保存为数可观的革命历史文物和革命遗迹,如庄严雄伟的革命烈士纪念碑,无声的诉说着当时宁化11万人口就有1.3万人参加红军,0.33万人为革命牺牲壮烈故事;气宇轩昂的毛泽东《如梦令·元旦》铜雕,深动地再现了1931年毛泽东率红四军在宁化写下了光辉的《如梦令·元旦》词篇时,那战马啸啸,红旗猎猎的动人场面;革命纪念馆内陈列着的梭标长矛、土枪土炮、号角大刀等革命文物和众多革命烈士英勇业迹的介绍,则无不令人肃然起敬。还有明代鲤鱼跳龙门壁雕、古宁化微缩景观寿宁屋桥等。园内湖光山色,树影婆娑,融古代建筑与现代园林于一体,风采别具。……[详细]
石壁红军烈士纪念碑
  石壁红军烈士纪念碑位于宁化县石壁镇石壁村干山排,一条小路从纪念碑前经过,与石壁烈士陵园路相接,省道307线从北侧约350米处经过。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石壁优秀儿女为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毅然告别亲人,踏上革命征程,先后有数百人参加革命,经历次战争,大部壮烈牺牲,新中国成立后仅列入国家民政部在册烈士就有90名,是三明市革命烈士最多的村。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宁化县老区办、石壁镇人民政府于2001年10月建成石壁红军烈士纪念碑。纪念碑为砖石混结构,坐南朝北,主碑高1.5米,碑堂通面阔4.6米、通进深7米,占地面积35平方米,由碑座、1个主碑、2个侧碑及3级台阶组成,大理石主碑身正面阴刻行书“烈士忠魂千古”六个大字。石壁村委会于2008年1月铺设石壁烈士……[详细]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
  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敬湖公祠位于宁化县曹坊乡下曹村庄下,省道205线从西侧约200米处经过。1934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将寻淮洲、粟裕等领导的红7军团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7月6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6000余人,在中央代表曾红易、军团长寻淮洲、政委乐少华、参谋长粟裕率领下,由瑞金出发北上,经长汀进入宁化,在曹坊上曹、下曹宿营,抗日先遣队一部宿营下曹庄下敬湖公祠内。为响应中央号召,宁化筹备大批物资支援抗日先遣队,再次扩红数千人,随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宿营地旧址系曹氏后裔宗祠——敬湖公祠,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667平方米,清代所建客家典型古建筑,为抬梁穿斗式前厅带戏台砖木混合结构,下厅两侧厢房木结构部分霉烂,上厅左内壁尚存2条红军标语,整体建筑保存较好。红军北上抗日先……[详细]
石下红军烈士墓
  石下红军烈士墓位于宁化县湖村镇石下村(集镇所在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湖村境内建立了县、区、乡苏维埃政府和党群组织,常有红军部队驻防和行军作战途经湖村,设有多家红军医院和兵工厂,在建立和保卫新生红色政权、保护红军医院和兵工厂的对敌战斗中,许多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苏区干部牺牲。为缅怀革命先烈,传承革命历史,发扬革命传统,湖村镇人民政府将多处掩埋的红军战士、游击队员和苏区干部牺牲烈士遗骸,重新集中掩埋在该址,于1999年4月建成红军烈士墓。烈士墓建成后,成为后人凭吊革命英灵、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石下红军烈士墓为水泥底瓷砖面,坐北朝南,墓高约8米,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由墓前通道、前大坪、中墓台、两侧高台阶、墓体、墓碑、石栏杆等组成,平台四周有栏杆围筑,左右两边各有19级台阶。基座正面……[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