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南省 > 南阳市 > 邓州市旅游

邓州市十大旅游景点

1、花洲书院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推荐1
花洲书院
  乍提花洲书院,也许知道的并不多,因为它毕竟没有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等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声名显赫,但倘提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则人们一定会耳熟能详,花洲书院虽在名气上不能和四大书院相比,但也是我国古代很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书院创始花洲书院始建于宋代庆历年间,北宋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范仲淹任邓州知州期间创建了书院内讲学堂——春风堂、藏书楼、斋舍,并在书院东侧创建百花洲,重修览秀亭,构筑春风阁,花洲书院因百花洲而得名。公元1045年,范仲淹谪知邓州,为学风不兴而忧心忡忡,感到百花洲一带环境幽静,景色宜人,是理想的治学场所,于是在百忙中谋划,创办花洲书院。并且,公余到书院讲学。一时邓州文运大振。范仲淹的儿子、官至观文殿大学士的范纯仁,以及官至崇文院校书的张载,曾任邓州知州的韩维,均“从师范仲淹学于花洲书院”。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任叶县尉。曾到花洲书院瞻仰范公遗迹。作诗云:“范公种竹水边亭,漂泊来游一客星。神理不应从此尽,百……[详细]
推荐2
唐王四桥
  唐王桥横跨邓(州)淅(川)两县市,原名叫普济桥,距今400多年历史。《明嘉靖南阳府志》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封二十三子朱慬为唐王,封地南阳。为便于西达顺阳游猎和前前往香严寺祭祀而建造,故名“唐王桥”。该桥原为拱形苏河桥,后毁,改为8墩9孔半河桥。桥身及桥头堡均为青石条和方格体石块砌成,至今保存基本完好。邓州境内有四座明代唐王桥,即穰东镇的九龙桥、白牛镇的阜民桥、文渠镇的得子桥、九龙镇的普济桥。均是明代唐藩王朱槿后裔朱宙永由南阳唐王府西去淅川香严寺拜佛时所建的石桥,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据《明嘉靖南阳府志》记载,明太祖朱元璋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将其第二十三子朱槿封为唐定王。明嘉靖四十二年,唐王朱槿后裔唐顺王朱宙永西去淅川香严寺拜佛,一路车马难行,便在沿途建筑石桥,其中在邓州境内建四座,即上述四桥。每座桥上都有帝王才能用的龙头石雕,是保存下来基本完整的帝王系列御用石桥。四座明代唐王桥,不仅是帝王御用桥,也是惠民桥。几百年来,诸桥为邓州人民渡河过路提供了极大便利。但由于年久失……[详细]
推荐3
八里岗遗址
  八里岗遗址八里岗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古文化部落遗址,坐落在河南邓州市东约3公里处湍河南岸八里岗西北的坡状高岗上,距今约6800年,文化层厚3-5米,面积近九万平方米。八里岗遗址1957年发现并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9月25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秋至今,北京大学文博学院考古系与南阳文物研究所联合对八里岗遗址进行了七次发掘,揭露面积5000余平方米,出土了大量的遗迹和遗物,收获颇丰。其中1994年的发掘因发现了仰韶文化中晚期长排连间套房房屋基址而被评为当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发掘中发现了大量有价值的遗迹遗物,计有:房基66座,墓葬150余座,灰坑窖穴千余个、文物标本万余件。揭示遗址的文化层堆积自下而上依次为:仰韶文化早期、中晚期,屈家岭文化中后期,石家河文化——龙山文化晚期地层。发掘工作主要在遗址的中心区进行,共清理窖穴、灰坑500余座,房屋遗迹48座,墓葬120余处,获得了大……[详细]
推荐4
岑彭墓
  岑彭墓封土呈高台状,方形,边长25米,高4米,面积600余平方米,四周为耕地,此墓原来形制很大,后由于取土雨淋遗留至今状。岑彭为东汉光武帝云台二十八宿之一,字君然,南阳棘阳 (今邓州市小杨营乡砖桥村)人。岑彭与前队式(王莽时新朝官称,即副太守)严说共守南阳,守数月,城中 粮尽人相食时,乃投降。更始诸将要杀,为稍有政治眼光的刘演(刘秀兄、字佰升)所保留,并归刘寅所部。更始败,引河内太守韩歆同归光武。彭为反正投降之人,全凭自己攻城夜战之功取得光武之信任。其较大的功绩为:说朱鲔以洛阳降;从光武击败邓奉、董欣;先后歼击延岑、秦奉并逐之入蜀;从光武北击隗嚣;又与大司马吴汉并取西蜀,作战计划与大司马不一致,彭取水陆并进,司马欲弃水就陆进兵,上 书请定于光武帝,帝报彭曰:“大司马习用步骑,不晓水战。荆门之事一由征南公(时岑彭已为征南将军)为重而已”。于是岑彭水陆并进,直抵成都附近,公孙述以杖击地惊曰:“是何神也”。足见彭进兵之神速。建安12年(公元36 年)公孙述派刺客诈为亡奴,降,夜 刺害于彭。《后……[详细]
推荐5
彭而述墓群
  彭而述家族墓群是包含有彭而述,彭始抟墓在内的彭氏家族墓,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解放后,墓葬封土被平,神道及附属物被毁,古树被伐。1994年4月彭桥镇在修筑商城路时,于路北侧发现了彭而述墓,出土了墓志铭等文物,从墓志铭内容可知,该处即是彭而述家族墓群,现存碑刻10通,御砚一块、御匾“公明尽职”一块,御筵课读图(即跪师图)等文物。彭而述,彭始抟(彭而述五子),分别是明初、清初,出生于邓州彭桥较有名望的人物。彭而述字子钱,号禹峰,明崇祯年间的进士,清官阳曲县令,至清代,历任两湖提学佥事,贵州巡抚,云南右布政使,广西参政,贵州按察使,云南左政使等军政要职。康熙四年(1665年)告老还乡时病逝,归葬故里。彭始抟,字直上、号方洲,而述第五子,康熙年间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检讨御史,侍讲学士,少詹事,内客学士兼礼部侍郎,经筵讲官,教习官吉士等职,因官清政廉,康熙曾御赐“公明尽职”二匾。传任经楚讲官时,因严教雍正帝而获赐“御筵课读图,(即跪师图),雍正10年(1732年)葬于家乡。彭而述墓群位于邓州……[详细]
推荐6
福胜寺塔
  在豫西南邓州市大十字街西南方,耸立着一座古老建筑———福胜寺梵塔。当地民谚云:“邓州有座塔,离天一丈八。”这座塔因1986年从其地宫中发现一批由金棺银椁组成的佛祖葬具等稀世珍宝而闻名遐迩。福胜寺塔建于北宋天圣十年(公元1032年),初建时为13级,高20余丈,后为兵燹所焚。现存的梵塔共7层,高36.7米,通体呈八棱圆锥状。梵塔造型简洁,比例适度,是一座庄严古朴的楼阁式密檐浮雕砖塔。塔檐由青砖砌成,塔身周围,每面都有用砖浮雕的佛龛群,约有1300多块佛龛。这些佛龛上,浮雕着天王、菩萨、金刚、罗汉、黄巾力士等佛法神像,造型奇特。佛龛的边缘和拱门的周围,饰有各种蔓草花纹。传说塔底中间有一深井,名为“海眼”,里面有一对金鸭子遨游其中,常嘎嘎作响。1988年在修复塔基时,发现这是一座地宫,并从中发掘出金棺银椁等稀世珍宝。金棺银椁放置在玉质石函内。银椁为长方形,安放在须弥座椁床上。椁之前方竖两根檐柱,其上承托仿木结构的房顶,上有脊兽、瓦垄、瓦当、滴水、封檐板等,雕刻精细,精美绝伦。银椁盖为七棱形,其……[详细]
推荐7
张仲景故里
  张仲景故里位于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东南 。张仲景故里穰东镇张寨村东南现立高3米,宽0.65米的“医圣张仲景故里”碑一通,1993年,穰东镇政府划该镇仲景路东端6600平方米,作为张仲景纪念地。外围筑1.5米高透景护拦墙,纪念地内建张仲景纪念塔及医圣宫。塔为齿形四柱,自下而上,逐渐收敛交合为顶。塔顶有转盘彩灯两层,共计塔高30米。塔内耸立10米高的医圣汉白玉塑金雕像,医圣右手握《伤寒杂病论》,左手持中药灵芝。像前设敬拜医圣台。医圣纪念塔下,建医圣宫两层。一层为地宫,占地300平方米,内设医圣:从小立志、茅山求教、研究中草药、针炙八卦传统治疗、发明人工灌肠术、发明人工呼吸术等20尊学习、创作、发明塑像,宫壁皆绘汉画图。医圣宫第二层,建筑面积80平方米。内设医圣长沙大堂行医塑像五尊,晚年著《伤寒杂病论》塑像两尊。一宫壁记载医圣故里简介及医圣宫简介。宫外围,三面建仿古式单层仲景医院。医圣雕像正面一侧,设左右石梯,可拾梯而上至宫顶纪念塔,石梯有石柱、石狮、石栏板构成。两梯下端正中立“医圣故里碑”一通……[详细]
推荐8
涅阳城遗址
  涅阳城遗址涅阳故城,位于邓州穰东镇西北1.5公里张砦村一带。东起叶胡桥,西至赵河(涅水),北起玉皇店,南至赵河店,面积约200000平方公尺。城垣遗迹明显可见。历年来出土有汉砖、汉瓦、汉五铢钱及残陶器等。《水经·淯水注》载:“涅阳,汉初置县,属南阳郡。因在涅水之阳,故名。”《前汉书·地理志》和《后汉书·地理志》载:汉高祖刘邦封吕腾为涅阳侯,因以置县。莽新时,改名前厅。东汉复称涅阳。安帝刘祜封其妹为涅阳公主。西晋时,属南阳国。隋文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改名课阳。唐代此县废。《明嘉靖南阳府志》载:“穰东古城在州东北六十里。世传古穰城即汉穰县也,今穰东铺即其地。在南阳、邓城之中。”《九域志》:“邓州穰有穰东镇。”《金史·地理志》“邓州穰,镇四,其三曰穰东,宋、金皆为镇,非汉穰县。”《元和志》:“邓州理穰,汉旧县。又云,南阳县西至邓州一百二十里穰东镇,在南阳、邓州中各六十里,则此非穰汉县故城也。”“邓州志谓此为涅阳故城。”《括地志》:“涅阳故城在邓州东北六十里。”据此可知,今穰东镇并非汉稂县……[详细]
推荐9
邓州霍去病墓
  霍去病墓,位于邓州市张村镇南冠军村西,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墓紧靠冠军中学,其东为学校操场。墓底平面呈园形,高7米,底直径30米,原来范围较大,后当地群众在西侧和南侧拉土,范围逐渐缩小,墓顶已为平地,周围种有树木。明《嘉靖邓州志》记载:“霍去病墓州西北四十里冠军城内”,即指此墓。霍去病(公元前140—前117年),西汉名将,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他是西汉名将卫青(卫皇后弟)的外甥,十八岁为侍中,善于骑射,屡次跟随大将军卫青攻打匈奴,由于他勇猛善战,称他为“骠姚校卫”,“骠姚”就是勇壮有力,行动迅速的意思。前123年,立战功被封为“冠军侯”,食二千五百户。前121年,封为骠骑将军。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同时分两路出兵进功匈奴,霍去病带兵由代(今河北蔚县)北行二千多里,大败匈奴右贤王,追击匈奴到瀚海,夺取了大沙漠以南的大片土地,他共六次出击匈奴,解除了西汉初以来匈奴对汉王朝的威胁。汉武帝曾要为他建造府地,他拒绝说:“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可惜他只有二十四岁就病死,武帝为了显示他的战……[详细]
推荐10
杏山楚长城
  邓州杏山楚长城位于河南省邓州市杏山旅游区杏山山区,此处属杏山村委会管理。邓州杏山楚长城分布于杏山山区的几个山头之上,主要有大山、朱连山、严山、老君山、清泉山等,主峰朱连山海拔470米,其余山峰海拔在200—400米之间,杏山山脉主向呈东西向,山脉之北是丹江库区。邓州杏山楚长城总长度约30公里,长城墙体在数个山头蜿蜒延伸交汇,形成平面近似圆形状的大山寨。另在每个山头之上还设有小山寨,其中面积在5000—20000平方米的大型山寨内有数排整齐分布的石屋遗迹(其中朱连山山寨内有石屋四排近百余间)应是兵营遗址。目前已知的大型山寨有三处,分别分布于朱连山、严山、大山山顶,小型山寨或关堡遗迹约有60处。邓州杏山楚长城的现状:长城墙体及山寨内石屋墙体均于自然山体之上用青毛石片(块)干砌而成。长城墙体的宽度在2.3(底)—1.0米(顶)之间,现存残高在0.1—2.6米之间。石屋墙体厚约为0.4米左右,高1—3米不等,石屋分单间和套间,有的设有窗户。以朱连山山顶山寨为例:山寨呈东西向长方形,周长约2200……[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