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瑜伽山摩崖造像
  瑜伽山摩崖造像 平山县县城西40公里南冶村西的瑜伽山上,现存摩崖造像三处,一处在香炉谷,一处在寺嘴,处在岭西的菩萨洞,大小佛像74尊。 香炉谷中的弥勒阁始建于唐末、金代重修,内依石崖雕善跏坐佛一尊,高8米,敷搭双肩袈裟,右摆吊搭于左肩上,衣纹流畅挺拔,面部圆润丰颐,姿态柔和,作说法手印,表现了高度的雕塑技巧。……[详细]
义和拳议事厅旧址
  义和拳议事厅旧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现代(1898年)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位于河北省威县固献乡沙柳寨村,是近代义和团运动旧址,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义和拳议事厅坐北朝南,面阔五间,15.5米,进深一间,5.7米。东、西分别为耳房和带抱厦的清式民居。明间前廊挂匾,上 书-“议和拳议事厅”。厅前有义和团首领赵三多塑像及纪念碑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八会寺刻经
  八会寺刻经龛位于河北省曲阳县西羊平村西北约100米的少容山顶。少容山,又称黄山,以盛产白石而著名。据县志载:八会寺创建于北齐时期,原有上阁、下阁、菩萨、资福、普同、圣寿诸院和钟、鼓楼。几经劫难,至清末已焚毁殆尽。1935年,著名的中国古代建筑专家刘敦桢先生曾对八会寺遗址及刻经石龛做过调查。当时尚存覆莲石柱础1件,石造像两尊和若干八角石柱。……[详细]
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
  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位于阜平县史家寨乡花山村。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中国共产党以阜平为中心创建了全国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9月,边区军民发扬延安精神,放手发动群众,在史家寨村及周围小山庄的黄土坡上开挖窑洞。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3月,窑洞修建基本完工,共挖土石窑洞400多个,建土坯碹窑100多个,成为当时晋察冀边区政府、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晋察冀边区党校、晋察冀日报社、边区公安局等边区党、政、军机关驻地。1983年,阜平县人民政府公布史家寨窑洞群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晋察冀边区政府及军区司令部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85、半截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半截塔
  半截塔,位于围场县半截塔镇东北角,半截塔完小小学校内,半截塔中学教学楼旁边,距县城37.5公里。塔基占地面100平方米,塔高40米,塔座为正方形,边长10米,高8米。该塔为空心圆形,系单体建筑,为砖、木、石结构。塔正面为圆形拱门,用青灰石精细加工,砌筑而成。塔座上砖砌三层,椭圆形塔身。每层正面均留拱门。塔身上端置宝珠形塔顶。半截塔为青砖砌筑的空心喇嘛塔塔,通高2203米,占地面积约100平方米。塔基方形,条石砌筑,边长1085米,高11米,分三层内收。塔身四层,首层塔身平面方形,四壁墙体向上略作收分。第二层塔身平面为方形抹角,立面略呈圆弧状。三、四层塔身形制相同,为砖砌宝瓶。首层南墙辟拱门,拱门上方辟方窗,拱门两侧券脸石刻楹联。券门内为方形叠涩顶塔心室。四壁中部位置施方楞木。首层顶部置……[详细]
井陉古驿道
  出天长镇往东南方向,是一座不大的山,山脚下一条山路弯弯曲曲地穿山而过。这样一条普通的、坑坑洼洼的山路竟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这就是在井陉境内的著名的秦皇古驿道。与知名的东天门一带的古驿道相比,这段古道看不到当年的车辙,只留下一条清晰的雨水冲刷的痕迹。吴同庭说,这条山路看似简单,可你瞧瞧两边,窄窄的小路两旁是壁立的石山,这是一条从山中开出的小路,在那么久远的年代,当时修路的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与东天门一段的古道是不同的。秦皇驿道是一条历史悠久的交通要道,西起-,北达京都,天长就位于这条道路的咽喉之处,扼晋冀交通要冲,素有“燕晋通衢”之称。古道天长一段全长20公里,如今城关、河东、三家店、板桥、核桃园等处古店铺、古驿站遗迹犹存。……[详细]
幽居寺塔
  介绍  位于灵寿县西北山区的沙子洞村,距县城55公里。该寺始建于北齐天保八年,后损毁,现仅存方塔、碑、幢及石佛像。方塔共7级,高约20余米,由下而上各层面积逐层递减,塔外壁上共雕有汉白玉小石佛像17尊,刻工精细,简洁秀丽。河北石家庄……[详细]
永平府城墙
  永平府,府治在今河北省卢龙县,(今隶属于河北秦皇岛市),地域包括现唐山市大部地区、秦皇岛大部地区和辽宁西南部地区,从明朝起称为永平府,永平府遗址在卢龙县城境内。殷商时期为孤竹国地,春秋属北燕,后为肥子国。秦汉至晋均属幽州辽西郡。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设卢龙县,属北平郡。唐至辽、金时期属平州。据《水经注》记载:“卢龙古城,始建于东汉建安12年(公元207年),魏武征踏顿所筑城池”--曹操率军北征乌桓,攻打卢龙镜内的乌桓蹋顿部,败乌桓斩蹋顿而南归。是年9月,曹操屯兵卢龙,并修筑了平州城,即卢龙。当时,城为土城。辽太宗大同元年(公元947年),又在旧城以南拓建新城,新城与旧城连成一体,呈月牙状,故卢龙古城有“月牙城”之称。元成宗大德年间(1297——1307),在城西建起西城漕运码头。明洪……[详细]
涧沟遗址
  涧沟遗址位于河北邯郸县涧沟村,遗址为沁河环绕,与百家村、齐村隔河相望,面积1万余平方米。1957年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对遗址北部进行了考古发掘,发掘面积1200平方米,发现龙山时代和商文化遗存。龙山时代文化遗存被商代文化层叠压,遗迹有灰坑、陶窑等。陶器以泥质灰陶最多,夹砂灰陶次之,泥质陶以磨光陶为主,另有泥质红褐陶。纹饰最多是磨光或素面,篮纹、方格纹较多。器类有鬲、罐、盆、壶、器盖等;商代文化层发现窑址2座,发现陶、石、骨器。陶器以泥质灰陶最多,夹砂灰陶次之,纹饰有粗绳纹等,器类可辨者有罐、盆、鬲等。现为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贝州故城遗址
  宋贝州城遗址,在今清河县葛仙庄镇城东,城西二村周围。城为土墙夯筑,南北长1.2公里,东西长2公里,城池呈长方形,现城垣断续南城角尚存200米,高5米。据旧志载,系“宋元祐六年监官赵荐之重修”。此时,贝州已更名为恩州,但人们仍称其为古贝州城。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约2000米,南北长约1200米,现仅存北、东两面城墙,北城墙残长878米,东城墙残长约111米,墙宽约13米,残存高度约6米,均用黄土夯筑而成。贝州城依隋唐大运河而建,城西设0-头,南城墙外护城河与隋唐大运河相通。贝州城是宋代军事重镇,也是隋唐大运河沿线的重要商贸中心,有“天下北库”之称。贝州故城遗址对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史、大运河文化具有重要价值。1993年被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贝州故城遗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详细]
秦皇岛港口近代建筑群
  秦皇岛港口近代建筑始建于19世纪末,包括码头、防波堤、装卸机具设备及各级管理人员工作生活场所等,目前共有17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13处属于秦皇岛港,这些建筑大多保存较好。港口方面对这些建筑底数较清,且抢救性地保留了大量文字和影像资料,并着手筹建秦皇岛港口博物馆。2013年5月,秦皇岛港口近代建筑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各庄遗址
  三各庄遗址位于任丘市七间房乡三各庄村,南距任丘市13千米,西约500米为白洋淀。遗址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100米,面积约3万平方米。该遗址于1991年发现,1992年进行了调查。文化层厚约1~2米,内涵丰富。暴露出的遗迹有灰坑、水井。采集标本有彩陶片,泥质红陶、夹砂红陶、磨光黑、红陶器物残片以及石器、骨角器、蚌器等。器物纹饰以素面磨光为主,少量刮条纹、刺剔纹、篮纹和划纹。彩陶以在磨光红陶上绘褐色动植物花纹最为常见。器型有钵、盆、碗、罐、杯、小口瓶、高柄壶、鼎、盘等。遗址内涵年代包含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两个时期,而以仰韶文化后岗类型为主。该遗址保存较好,尚未发掘。后岗类型文化、庙底沟类型文化在沧州地区是首次发现,对研究沧州及其周边地区的新石器时--古学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详细]
井陉瓷窑遗址
  在天长镇政府门前竖有一块标志“井陉窑东关遗址”,在古城的中心地带同样有一块“井陉窑城关遗址”的标志。这就是河北第四大瓷窑、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陉瓷窑遗址。井陉瓷窑分布在包括古城部分在内的两平方公里范围内,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属隋唐宋金元不同时期瓷窑址群。历经几次发掘后,因为担心由于技术问题而使遗址受到破坏,而将遗址封存了起来。虽然无法看到发掘时的盛况,不能一睹出土文物的精美,可是从吴同庭的讲述中还是可以窥见一斑。1995年,井陉窑出土了完整件,图案各异,工艺精美的印花模子。1998年又一次出土了唐五代金代的窑炉作坊。1999年在窑址中又找到了唐代莲花熏碗、白釉双鱼四系背壶,金代戳印鹿蝶花纹叶式枕。2000年又发掘了一处苗姓窑场遗址作坊,为金元制瓷史增添了重要资料,同样在2000……[详细]
开元寺钟楼
  开元寺钟楼和须弥塔开元寺位于正定常胜街西侧,原名净观寺,始建于东魏兴和二年(540),隋开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奉诏改今名。至清后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废毁,殿堂塌落,仅存钟楼和须弥塔。钟楼为砖木结构的二层楼阁式建筑,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建筑面积135平方米。单檐歇山顶,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结构、柱网、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筑艺术风格。甚至上层木构件还有相当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这是我省现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结构钟楼,也是北方时代较早的一座。1988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落架重修。钟楼上挂铜钟一口,高2.9米,口径1.56米,厚15厘米,造型古朴,为唐代遗物。须弥塔,俗称砖塔、方塔,坐落于钟楼西侧。塔身建在高约1.5米的正方形砖砌台基上,塔平面……[详细]
献县汉墓群
  献县汉墓群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沧州市的献县境内,是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河间王的王室墓葬群。献县汉墓群现存有河间献王墓、李王墓、惠王墓、刘淑墓、刘苌墓、毛公墓、贯公墓等墓葬37座,以河城街乡一带分布最为集中。墓地的排列多为几个大墓集中在一起,且大墓旁还有小墓,从而表现出各墓之间的渊源关系。墓葬属土坑木椁墓,封土堆一般高8~10米,最高的达28米,墓内出土有错金铜豹、鎏金铜雀、铜龙、耳杯、盘、铜俑、陶俑等大量随葬品。献县汉墓群的发现,为研究西汉时期诸侯王墓葬的面貌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详细]
北张庄墓群
  北张庄墓群位于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北张庄镇,推测是一处汉代赵国高等级墓地。墓群由10座大型墓葬组成,分布面积15平方千米,单体规模较大,残存封土呈方形。墓群可分为4个区域:一区墓葬1座,1号墓封土残高2.5米。二区墓葬3座,2号墓、3号墓、4号墓封土无存。三区墓葬4座,5号墓、6号墓封土高5米;7号墓与6号墓东西相对,封土高8米,保存完好;8号墓封土高约12米,保存完好。四区墓葬2座,9号墓封土高10米有余,保存完好;10号墓封土高9米,曾多次被盗,发现为木椁墓,出有玉璧、铜轮、铁镢等。北张庄墓群规模大、级别高,很可能是汉代赵国王陵及贵族墓葬区,对研究汉代赵国历史及诸侯王陵墓制度、丧葬习俗等具有重要价值。1982年7月23日,北张庄桥墓群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北张……[详细]
297、张柔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柔墓
  张柔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大册营镇岗头村西。墓地地势高峻,背依伏岭,前绕沙河。为元·蔡国公张柔家族墓,占地168200平米,有翰林学士王盘撰写的神道碑和蔡公张柔碑等。……[详细]
直隶审判厅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直隶审判厅位于保定市北市区法院西街东侧,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开工建设,至宣统二年(1910年)投入使用。该厅建筑分为两座,一座是天井式二层楼房,包括南楼、北楼、东、西配楼,有内外回廊,东、西、北三面有砖砌围墙,至今保存完好。直隶审判厅是中国从封建司法制度向近代司法制度演变的重要节点,在中国法制史上弥足珍贵。2008年10月20日直隶审判厅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直隶审判厅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北齐高氏墓
  北齐高氏墓群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衡水市景县城南约十五公里的王瞳镇、杜桥乡一带。当地群众称之为“高氏祖坟”或“皇姑陵”,是北魏至隋代的渤海高氏族墓。现存有封土墓10座,分布范围较广,总面积约37万平方米,分为四个保护区:隋庄保护区位于隋庄村东南约1公里处,包括3、4、6、7号墓;大高义保护区位于大高义村西约500米处,包括8、10、11、12号墓;野林庄保护区仅有2号墓,位于野林庄村北约700米处;李高义保护区有14号墓一座,位于李高义村东北约400米处。该墓群相传原有墓冢近百座,历经沧桑,封土流失,多数泯没;历年来,农民在打井和农田基本建设时,经常发现古代墓葬。1973年4月,河北省博物馆和文管处获悉当地村民在耕地中发现隋高六奇墓后,立即派人调查,收集到前几年出土文物多件(有墓……[详细]
柏人城遗址
  柏人城在隆尧县西部的双碑乡境内,是春秋时期的历史名城,距今已有2600多年,是华北地区罕见的古城池之一。柏人城系夯土建筑,它北邻抵水,三面环岗,依山傍水,形势险要,向为历代兵家所看重。城墙全长8017米,城廓面积约4平方公里。东城墙长2225米,西城墙长1451米,南城墙长1915米,北城墙长2426米,平均厚度为15.1米,最高处为9.15米。城墙夯土层为10厘米左右,每高60厘米铺有一层横木,横木间距为30至60厘米不等,其作用相当于现代建筑用的钢筋。此城原有9个城门,靠水的北面1门,南2门,东西各3门。城墙犹如山峦起伏,登临气势磅薄的柏人古城坦,一览平畴的大平原,烟村雾树,如锦似画,使人顿觉心旷神怡,志壮气豪。经过现存古城地表以上部分所作粗略估算,光是土方堆积量就达110多万立方米。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