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河北省旅游

河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逯家庄壁画墓
  1971年,在安平县逯家庄发掘了一座东汉多室墓。在后室顶部有白粉书写的“憔熹平五年(176年)”隶书题记,为该墓的确切年代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中室及其南耳室和前室南耳室内,均发现彩绘壁画,室这次发掘的重要收获。中室四壁绘的室墓主人“出行图”,上下共四层,每层均有大量车、骑及伍佰(武官)、辟车(文官)之类的导从,和一辆主车。最下一层主车的乘者室墓主人,后面室墓主人的妻子。中室南耳室墓门旁绘守门卒;南壁绘墓主人坐在帐中,帐后有二侍女拿着香熏,帐左侧有二近侍;东壁绘二吏持芴,躬身而立;北壁绘一建筑图,房屋栉比,层层进深,后部有座高耸的望楼,其上有伺风鸟、测风旗和报警鼓。前室南耳室会有守门卒、侍卫及一些内橼的官吏。壁画内容丰富,场面很大,仅“出行图”就绘有车马60多辆。壁画线条简练流畅,颜色鲜艳。这……[详细]
涞源兴文塔
  兴文塔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兴文塔始建于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据史料记载,明代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由僧道两家共同主持对此塔进行了维修。经专家考证明,此塔结构样属于辽代建筑,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兴文塔建筑形式为八角五级0式实心砖塔,修缮后重新测量,通高27米,占地面积37.6平方米,此塔由须弥座,塔身、塔刹3部分组成。第一层塔身最高,以上每层高度均匀递减,全塔除角梁外,均采用仿木构件。须弥座下枋刻仰莲,上枋刻俯莲。用砖条砌成空,八个龟角刻花纹。塔顶呈八角攒尖式。塔刹建在小型须弥座上,须弥座上用砖砌成受花,受话内置铁铸八棱型覆体,覆体上饰四节铁铸塔刹,塔刹第一节顶端为莲花。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为宝珠。兴文塔的装饰华丽,该塔檐部和平座均饰斗拱支撑,斗拱为柱头一朵,补间一朵,第……[详细]
涿州双塔
  涿州双塔位于河北省涿州市老城内东北角。南塔称智度寺塔,建于辽太平十一年(1031年);北塔称云居寺塔,建于辽大安八年(1092年)。两塔均为舍利塔。双塔相距约300米,平面均为八角形,都是仿木楼阁式砖塔。智度寺塔高44米,共五层;云居寺塔高55.69米,共六层。智度寺塔位于云居寺南侧,俗称南塔。塔内多处设迎风、彩光口,回廊墙壁上有佛龛,现保存完整。涿州双塔是中国现存辽塔中保存较少的楼阁式砖塔,完全模仿木构楼阁,做工精细,在建筑史上有比较大的影响。(国家文物局)……[详细]
磁县讲武城遗址
  讲武城遗址讲武城遗址位于磁县城南漳河北岸讲武城村。讲武城唐以前称武城,宋代以后改称讲武城。讲武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曹操击败袁绍,占据邺城后,经常活动在这里,把此地作为培养武将的基地。古城平面呈平行四边形,除南墙及东墙南段被彰河冲毁外,其余大部分尚存。1958年发掘,出有板瓦、筒瓦等建筑构件和豆、罐、盆等生活用品,从遗物上看属于战国古址,汉代以后曾经补筑、改造或扩建,继续沿用。2006年5月25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赵宋祖陵
  时代:五代、宋赵宋祖陵,历史记载很多。以前都称“宋三陵”,即:宋僖祖赵朓的钦陵、宋顺祖赵珽的康陵、宋翼祖赵敬的靖陵。其真实地点就在保州,即今清苑县。北宋的陵寝制度大体上是沿袭唐代的,不同的是宋陵仍在平地营建陵台,各陵集中于不到二十里的范围内,形成一个相当规模的陵区。出土的文物规格很高,大多为北宋初期和中期的遗物,跟河南巩县北宋皇陵的规模、形制和雕刻风格极其类似。在中国历代皇帝、贵族、官僚的墓地上,显著地代表墓主等级地位的,就是墓前神道两旁陈列的石刻群。在东安村发现的两个石虎,相距约7米,在距地表约半米处发现。石虎是中国封建时代贵族、大臣墓前石兽的一种,作为中国古代封建帝王陵寝前的陪葬石刻动物,有展示死者生前威仪和驱鬼避邪的功用。在西列石虎南侧4.5米处,有石象东西各一个。此外,还出土了石人,……[详细]
孟家泉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孟家泉旧古器文化遗址位于河北省玉田县城东石庄村北,北依京沈公路,西临荣辉河,南靠京秦铁路,周围地势平坦,交通发达,村庄稠密,景色宜人。遗址东西长90米、南北宽75米,原为一水域广阔的水泉,也是荣辉河源头之一,八六年水泉出现干涸现象,时有群众挖山取土,发现龙骨,即动物石,为此被确定为旧古器时代文化遗址。一九八六年六月,中国科学院与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李毅来孟家泉,同市县文物部门共同试掘,并对部分出土标本做碳14测定,认定孟家泉遗址为旧时器时代文化遗址,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九八六年九月,古人类学家贾兰坡教授进行勘察,给予高度评价。十月,中科院李毅、董视安等人正式发掘,打了一个5×5的探方,出土了部分马、羊牙、鱼牙和智人牙一颗。一九八七年四月,这些出土标本参加省成果展……[详细]
筛子绫罗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筛子绫罗遗址,位于河北省蔚县下宫村乡筛子绫罗村东200米,为新石器时代遗址,遗址面积为100000平方米。1979年考古发现有石器、陶窖、夹砂灰陶等物品,是研究龙山文化的重要遗址之一。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吉林大学考古系,以及张家口博物馆联合组成的张家口考古队,继1979年发掘了蔚县三关遗址之后,又在蔚县陆续发掘了筛子绫罗、四十里坡和庄窠等多处新石器时期的遗址,这些遗址不仅出现了仰韶时期的文化遗存,同时还出现了红山文化和龙山文化等多种文化重叠的现象。在筛子绫罗遗址,考古队同样发现了7座房屋遗址和多个灰坑。这7座房屋遗址均为长方形或正方形,面积和门的朝向无一定规律,居住面也都用火烧烤过。同时,还发现了……[详细]
正定府文庙
  正定县文庙,尚存照壁、泮桥(已埋地下)、前殿、东庑、西庑和大成殿。据清版本《正定县志》卷十一《学校》记,正定公文庙,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从此志所刊“学宫图”和志文记载可知,正定县文庙座北向南,中轴线南端为一照壁,向北依次为根星门、伴池、城门、大成殿、崇量祠、文昌阁、乡贤祠、名宦相位于戟门前东西两侧。兴文阁在伴池东侧,东西围墙南端设义路、礼门。大成殿前东西庑各十三楹。现庙内仅存照壁、戟门、东西庑和大成殿,占地面积5000平方米。照壁残缺,城门与西庑北半部为灰瓦小式建筑,东庑翻修为15间硬顶建筑,主体建筑大成殿为单檐歇山顶,建在58厘米高的台基上,面阔五间,通面阔2353厘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080厘米。前出东西宽1861,南北深1295厘米的月台。大殿在梁架、用柱、斗拱等方面均保留……[详细]
三关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战国位于河北省蔚县西合营东岗地上,西邻三关河。周围地势平坦,遗物暴露较丰富。主要为相当仰韶文化的遗存,还有相当龙山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和战国文化遗存。遗址断崖处可见灰土层和灰坑,灰土层最厚达5米。三关遗址相当于仰韶文化的居址,均为矩形半地穴式,房内有圆形竖井型灶坑。居址的穴壁和居住面均抹有草泥土,经火烧烤,表面坚硬平整,居址内有柱洞五个,分布于中间和四隅各一个。出土器物有:小口尖底瓶、圜底钵、葫芦瓶、纹口彩陶钵、夹砂红陶瓮等。陶器中细泥陶和夹砂陶最多,泥底陶和夹蚌党陶次之。纹饰除素面外,有线纹、绳纹、弦纹、篦点纹和彩陶精陶以黑陶为之,兼用黑赫、黑红两种。图案多用弧形三角和圆点构成。石器有琢制的斧、磨棒、磨制的凿、纺轮等。斧体短,正丸上锋,横刻面呈矩形。磨棒场有掘攥的痕迹,……[详细]
磁山遗址
  磁山遗址分布在河北省武安县县城西南洛河北岸的台地上。该遗址是中国华北地区著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发现于1973年,遗址的年代早于仰韶文化,约为公元前5400年~公元前5100年。遗址的文化堆积极为丰富,又颇具地方特色,对于探讨仰韶文化的渊源和追溯更早期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具有关键性意义。由于该遗址的典型性,故将在这里发现的文化类型命名为“磁山文化”。目前在河北的中南部,从武安到容城一带已发现十余处属于磁山文化的遗址。农业是当时的主要生产方式,在遗址中发现了两座房基,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在房基的四周出土有窑穴460余个,在其中80个窖穴中发现有已经炭化的粟,有的堆积厚达2米以上。石斧、石刀、石镰、石铲、加工粮食的石磨盘等生产工具的使用在遗址里非常普遍。当时人们已经学会驯养鸡、猪、狗等家禽家畜。……[详细]
平乡文庙大成殿
  平乡文庙大成殿位于河北省邢台市平乡县平乡镇学前铺。该殿始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年间(1008—1016),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据《平乡县志》学宫图可知,文庙建筑分为东西两路,大成殿位于西路中轴线的中心位置,东路为附属建筑,整个文庙建筑群的占地已不祥,但规模宏大,功大成殿建筑面积315平方米,为元代建筑风格,单檐歇山绿琉璃屋面,面阔五间(25.8米),进深三间(11.27米),殿高12米,四椽伏对乳伏用四柱,重昂五铺做斗拱置于平板枋之上。功能齐全,主次布局分明。目前文庙的其他建筑已毁,仅存大成殿。大成殿自始建以来曾于宋徽宗大观元年、明洪武七年、明永乐三年、明英宗正统六年、明武宗正德十五年、明穆宗隆庆九年、清乾隆十六年先后七次进行过重修改建,为县学所在地,是历代全县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关。抗日……[详细]
化子洞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化子洞遗址位于承德市平泉县党坝镇瀑河东岸的一处高于水面约6.5米的二级台地上。2000年春发现。洞口上部岩石外凸约3米,形成一岩厦。洞内现已坍塌,无法进入。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对党坝镇化子洞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地层堆积厚约4米,文化层可分为11层。其中以第7层较为重要,此层由一层灰烬一层土相间堆积而成,分层现象明显,最厚处达0.88米,每一层厚约2至4厘米不等,有的土层表面有局部轻度的烧结面,推测应是一处人工用火遗迹。出土遗物有石制品、骨器和动物骨骼。石制品以细石器为主,以燧石为主要原料。细石核以小型的船底型为代表,细石叶数量很大。石器种类比较单一,以各式刮削器为主。普通石片也占有很大比例。骨器有骨锥、骨针以及两面穿孔的骨珠饰……[详细]
金山寺舍利塔
  金山寺塔挺立在金山半山腰中的高1米、边长6米方形石砌平台上,塔通高8.18米,平面呈八角形,为十三层密檐式结构。须弥座塔基,高约1米,束腰部分浮雕海兽,环列八面,束腰上下有海马、海狮、缠枝、牡丹、海石榴等各种几何纹图案,使基座显得多姿多彩。再上是1.55米高的八棱塔柱,其南面正中浮雕无量寿佛兰尊,上刻“无量寿千佛舍利宝塔记”,下刻有“皇太后圣寿无疆、当今皇帝圣寿万安、东宫位福寿千秋、公主寿千秋”。铭款刻“大元大德十一年重阳日作,太平会铭记”等字样,左右两边阴刻细线条三爪云龙戏珠图案,上下两端阴刻双钩蔓草纹,最下边是阴刻莲花作为承托图案,其余各面或浮雕或阴刻840多个形态各异的佛像。第一层塔檐雕有斗拱和檐橡,另外每层塔檐还钻有系挂塔铃之用的困孔八个,共计104个。塔檐上置仰莲刹座和葫芦形塔刹。……[详细]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旧址
  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旧址俗称“小灰楼”,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中华北大街与兴凯路交叉口路,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小灰楼”因用水泥砌成,表面呈灰色而得名。全国解放前,小灰楼曾经历过三个历史阶段。日伪华北建设总署石门河渠工程处;1945年日军投降后做过1先遣军司令部;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小灰楼成为首届0石家庄市委办公驻地,后移交给晋察冀边区银行使用。1948年,0人民银行筹备处从西柏坡迁至小灰楼。12月1日,中国人民银行在这里正式挂牌宣告成立。同日,我国第一套人民币在这里诞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银行总行迁至北京,上世纪50年代,“小灰楼”移交给当地驻军使用。1999年,小灰楼被公布为石家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人行石家庄支行收回小灰楼使……[详细]
135、金门闸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门闸
  金门闸位于河北省涿州市东北部义和庄乡北蔡村北3.5公里永定河右岸。此闸创建于清康熙四十年(1701),原为草闸,其作用为引莽牛河之水入永定河借清刷浑。后因河底淤滞,高于莽牛河,原闸作用遂废。后于乾隆三年(1738)移建减水石坝于今之位置,其名仍沿用旧称。永定河水性湍悍,挟沙而行,沙淤河高,河高坝下,故必数年一小修,其间乾隆三十八年(1773)、道光四年(1824)、同治十一年(1872)均为大修。唯宣统元年(1909)之重建的金门闸,是废草闸而建石坝之一百七十年后,又复还其闸,并保存至今。金门闸共计十五空,南北长100.6米。1937年,改南端两空为铁闸门,作农田浇灌之用,其余各空均废。闸之南坝台有清乾隆题诗碑及乾隆《金门闸浚淤碑》、道光《上谕》碑、同治《重修金门闸减水石坝记》、宣统元年《重……[详细]
南贾乡石塔
  南贾乡石塔位于邢台县南石门镇南贾乡村南。现仅存石塔1座,由塔基,莲花座,佛龛,七层出檐的塔身,葫芦形塔刹组成。塔基为一方形石块,青石质,边长1.4;莲花座为方形,边长1.05米,雕覆莲纹1层,上为石塔主体,佛龛所在,正面为佛龛,高0.36,宽0.29米,龛口上有火焰状石雕装饰,两侧有力士,但头均以被砸。佛龛进深0.55米,内高1.05米,内为一佛二弟子。塔身现存原石雕出檐共7层,村民们后加1层及葫芦形塔刹。塔体通高4.6米。佛龛所在的塔身处四面均有题记,但多已看不清楚,在塔身正面佛龛的左侧有“天启”字样,但根据该塔形制及内中造像推断建造时期应为唐代,明代续有题记。据村民讲,南贾乡所在地俗称双塔岭,在北侧原还有一座塔跟此塔对应,但现已无存。如今佛塔最有价值的塔身佛龛部分被盗走。2013年5月3……[详细]
四方洞遗址
  河北省承德市鹰手营子东北1.5公里的柳河岸边有一个山洞,因洞口呈较规则的四方形,人们称之为四方洞。此处为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承德城南鹰手营子矿区营子镇东北1.5公里处山脚洞穴内。洞口朝西北方向,柳河西岸处。其洞口呈方形,俗称“四方洞”,又称“大方洞”。该遗址是河北省境内发现的第一处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也是在燕山山脉深处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足迹,对研究承德地区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面积约44000平方米,洞内春暖夏凉。1988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成联合发掘队,对遗址进行了首次发掘,从上下两个文化层中,共出土石器575件,动物遗骨1765件。……[详细]
大道观玉皇殿
  大道观玉皇殿位于河北省定州市城内兴华中路。始建于元代,明代重建。该殿颇具元代建筑的典型减柱造特色,东西长七间,南北宽四间,庑殿顶琉璃瓦剪边,设三跺单翘单昂斗拱。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大道观东曾有池塘,养鱼栽荷。州人每逢中秋佳节携酒前往赏月,因景取名“西溪玩月”,被列为定州八景之一。殿内四壁现存明代万历年间(1573-1620年)沥粉贴金帝王出巡图。画面人物栩栩如生,画工可与五岳之一的北岳庙壁画媲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道观原为中轴式群体建筑,由南向北依次为大照壁、关帝殿、二神殿、六神殿、玉皇殿、老君殿五座大殿,现仅存玉皇殿。玉皇殿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面阔七间,南北进深四间,采用了元代常用的减柱造,庑殿顶,琉璃瓦剪边,设三踩,单翘单昂斗拱。昂嘴造型似为明清中叶时期造型,但昂嘴根……[详细]
邢台道德经幢
  邢台道德经幢,位于今河北省邢台市旧城内东北部,现南长街办事处后院内。经幢高约七米,以亭覆庇,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八面棱形,分为三截。一至七面,阴刻楷书《道德经》原文及玄宗皇帝对《道德经》的逐句注释。经幢文革期间被毁,后修复。 经幢高约七米,以亭覆庇,由顶、身、座三部分组成,八面棱形,分为三截。 刻文内容 一至七面,阴刻楷书《道德经》原文及玄宗皇帝对《道德经》的逐句注释。第一面开头阳刻篆书“大唐开元圣文神武皇帝注道德经一部”十六个大字,每个字高十点三公分,宽十一点二公分。 第八面上部,书写“大唐开元二十七年,岁在单阏月中南吕五日乙丑,皇五从弟中散大夫使持节邢州诸军 事守邢州刺史上柱国质建”句。 第八面的中部,为大宋端拱元年(九八八年)邢州军事柱国何缵撰文、卢华书撰、李思顺镌刻的“重修邢州……[详细]
140、宝云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宝云塔
  宝云塔原名擎天塔,位于衡水市区西南的旧城村东。该塔原在宝云寺内,因此称宝云塔。明朝永乐十三年(1415年),因洪水淹没县城,故将县城由旧城村迁至今址,宝云寺亦随城一起搬迁。但寺虽迁,塔未动,一直在原址耸立。该塔在绿树掩映下,巍然高耸,蔚为壮观。宝云塔为砖木结构,高36.6米,底座周长28.8米。第一层的南面有一拱券佛龛,龛里原有一尊石雕莲花坐佛。另在塔顶有一葫芦形塔刹。与景县舍利塔不同的是,塔的各层建筑风格各异,或为鸳鸯斗拱,或为梅花斗拱等。全塔成九层八面棱锥体,雄浑古朴,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建筑才能。塔的第一层,双层塔檐,并在南面和北面各有一券门。第二层东面和西面开有券门,第三层又是南北各有一券门,到第四层以上,则四面各有一门。由底层至第七层,塔内有砖阶盘旋而上,但塔底部为穿心式,在塔内拾级而……[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