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长治玉皇观
  长治玉皇观(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长治县荫城镇长春村长春玉皇观位于荫城镇长春村内。坐北朝南,东西长31.4米、南北宽88.15米,占地面积2786.75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据观内碑碣记载,明成化九年(1473)大修,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屡有修缮,现存正殿为元代遗构,大佛殿为明代遗构,其余皆为清代建筑。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有戏台、山门、正殿、大佛殿;两侧仅存钟、鼓楼,西耳殿。观内存明、清各代重修碑5通,碣1方。创建年代无考。据大殿正脊大吻、正门门扇题记,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五凤楼和东配殿为元代遗构,余皆为明清所建。观坐北朝南,中轴线上依次有山门(五凤楼)、拜厅、后殿;两侧有配殿、钟……[详细]
202、狐突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狐突庙
  狐突庙狐突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宋至清地址: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年),元至元二十六年(1298年)重修,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增补扩建。庙址坐北朝南,由两进院落组成。现存献殿、正殿与碑廊等建筑,占地面积1875平方米。献殿面宽七间,进深六椽,单檐硬山顶,布灰筒瓦覆盖,琉璃剪边,斗栱三踩单昂,明间平身科斗栱出45度斜昂。殿之明间辟板门,余间皆装直棂窗。殿内山墙绘壁画60余平方米,内容为利应侯布雨、回宫图。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明嘉靖年间扩建为前后二室,前为朝堂,后为寝宫。前殿为卷棚悬山顶,后殿单檐歇山顶,以勾连搭形式相连接。殿内现存元代彩塑8尊,狐突夫妇像高2米端坐中央,两侧为侍女像6尊,高1米。前檐明间悬“三晋名臣”横匾一方。左有配殿……[详细]
二郎庙北殿
  二郎庙北殿位于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蒲掌乡北阳村。庙宇坐北朝南,现存北殿为元代遗构。砖石台基,殿身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梁架结构为四椽袱通檐用二柱,柱头斗拱四铺作单昂,补间斗拱四铺作单抄,每间一朵,当心间补间斗拱出45°斜拱。2006年5月,二郎庙北殿作为元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西溪二仙庙
  西溪二仙庙(第五批国保)时代:金至清地址:陵川县城关镇西溪村亦称真泽宫,据碑文记载,寺创建于唐乾元年间(758-759年),宋崇宁年间(1102-1106年)加封“真泽宫”,金皇统二年(1142年)扩建,后历代皆有修葺。现存建筑后殿、东西梳妆楼为金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整个院落呈长方形。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拜亭、中殿、后殿,山门和中殿之间的东西两侧设廊,中殿至后殿之间的东西两侧建梳妆楼及配殿,后殿两侧各置耳房三间。山门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前廊式悬山顶,上建戏楼三间。中殿重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清乾隆年间重修。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殿前设拜亭,拜亭较大,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卷棚顶。后殿建于高0.89米的高台……[详细]
崞阳文庙
  崞阳文庙时代:元地址:原平市崞阳镇文庙街始建于元代,明清均有修葺。现存建筑主要有影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等,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大成殿为元代建筑,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单檐歇山顶。殿顶施绿、黄、蓝琉璃饰件。崞阳文庙,位于原平市崞阳镇北街村文庙街。据光绪版《崞县志》记载,始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后经明、清两代修缮。东西长114.5米,南北宽146米,占地面积16717平方米。坐北朝南,三进院布局,中轴线依次建有影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和大成殿。现存建筑大成殿、戟门为明代遗构,余皆为清代建筑。庙内存元碑1通,清碑6通。2004年,山西省人民政府将文庙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2019年10月7日,崞阳文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南林交龙泉寺
  时代:元至清南林交龙泉寺位于曲沃县北董乡南林交村。始建年代不详,据寺内大殿脊槫墨书题记记载,寺院始建年代为元延五年(1318年),明清两代屡次修葺。寺庙坐北朝南,现存影壁、大殿和东、西厢房。其中大殿为元代建筑,影壁为明代建筑,东、西厢房则为清代所建。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影壁、大殿,两侧为东西厢房。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通面阔12.5米,通进深19.8米,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饰。前檐墙经后人改造,原状已不存。前檐柱头斗栱为五铺作出双下昂。补间铺作逐间施一朵,形制基本同柱头铺作,令栱抹斜。梁架结构为殿内厅堂做法,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四椽栿上置蜀柱承托平梁,平梁上施蜀柱、叉手,叉手与丁华抹颏栱相交承托脊槫。各槫下襻间均为捧节令栱。殿内金柱上部施卷刹,柱础石保留有线刻图案,外檐柱生起……[详细]
阳武朱氏牌楼
  亦名朱氏石坊,位于原平市城西14公里的阳武村。是晚清中议大夫陕西延榆绥兵道加盐运使武访畴为其母朱氏所修的节孝牌坊。武访畴10岁丧父,32岁中进士,仕途顺利,为官清正,颇受好评,晚年讲学于西河书院。武访畴母亲朱氏,阳高县人,28岁时丈夫不幸亡故,朱氏矢志守节,抚育孤儿,享年73岁。武访畴为官陕西时,朱氏曾随衙居住,经常教诲儿子做官要做好官,是被礼教认为标准的道德楷模,所以在道光十五年,清宣宗圣旨特加“旌表”。朱氏牌楼原为三座,现存两座,主楼座落于村中,配楼建于村外,两牌楼均为石建。其主牌楼为四柱三楼,总高10.54米,面宽15米。牌楼面宽三间,主体由四根霸王柱承负支撑,霸王柱之间镂雕二龙戏珠雀替联接,活龙活现,雕刻精致。上下檐额雕有二十四孝图案,并配雕龙凤花卉等吉祥之物。朱氏牌楼,远看高大宏伟……[详细]
汾阳关帝庙
  关帝庙时代:明地址:汾阳市鼓楼南街东侧原名关王庙,因庙内原有铸铁关羽骑马像一尊,故俗称为铁马老爷庙。据庙内题记可知,始建于明正德、嘉靖年间,以后各代均有修葺。庙坐北朝南,现存主要建筑有:关帝殿及其偏殿、中殿及左右朵殿、献殿、东西配殿、藏经楼、斋房院、照壁等,总占地面积5500平方米。正殿为砖石台基,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单檐悬山顶。前加面宽三间,进深三间的卷棚歇山式抱厦。殿顶为筒板瓦覆盖,正脊、垂脊均采用浮雕莲花琉璃脊筒,正吻、垂吻、戗吻均完好,脊刹为兽驮宝珠,背后题迹:“大明嘉靖二十四年五月建”。中殿与献殿采用勾连搭手法相连,面阔三间、进深四间。中殿为单檐悬山顶、献殿为单檐歇山顶。拱眼壁均采用琉璃块镶嵌,浮雕神采各异的龙凤图案。中殿脊刹后书:大明正德十五年重建。配殿为面阔七间进深两间的廊房式……[详细]
太谷光化寺
  光化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太谷县城西南7公里处的白城村始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年),原名隆兴寺。北宋咸平二年(999年)重修后更为现名。元、明、清各代屡有修葺。现仅存建筑大雄宝殿、后殿、西配殿。大雄宝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清代所建。寺坐北朝南,大雄宝殿居寺院正中,面阔五间,进深八椽,单檐歇山顶。建筑面积250.6平方米,前、后檐明间设板门一道,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栱计心造,里拽斗栱五铺作偷心造。下昂由乳栿延伸制成。殿内梁架为彻上露明造,为四椽栿对前后乳栿用四柱。寺内存有清碑1通。门票60元开放时间30元景点位置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在城西南7公里白城镇……[详细]
五台山南山寺
  南山寺时代:明至民国地址:五台山台怀镇南2公里山腰间佑国寺、极乐寺、善德堂三处合称。寺始建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明称大万圣佑国寺,明嘉靖二十年(1541年)重建。清道光九年(1829年)扩建,称极乐寺,民国年间,东北姜福忱等人进行改建,总称南山寺。现存建筑为明至民国年间遗构。寺址依山而建,坐东朝西。共有院落18处,亭台楼阁、殿堂房屋300余间,总占地面积3.7万平方米。山门下筑石阶108级,门前影壁砖雕细致,门上钟楼建造精巧,寺内殿宇形式结构各具特色。整个寺院共由七层三部分组成,下三层为极乐寺,寺左侧四合院内,大雄宝殿位居正中,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硬山顶,殿内塑释迦及二弟子和胁侍菩萨,石雕汉白玉送子观音分置其前,雕刻工艺尤精。两侧分列明代塑像十八罗汉,是五台山罗汉中的佳品。墙壁……[详细]
池神庙及盐池禁墙
  池神庙位于运城市盐湖区南城街道解放南路南端。坐北朝南,南北长250米,东西宽85米,分布面积21600平方米,整个建筑依据地形建在一个30度的斜坡上,背靠卧云岗,俯瞰盐池。池神庙是自唐以来为供奉盐神而建的庙宇,历代多有维修,现存建筑主要为明、清遗构。池神庙现仅存三大殿、戏台、西厢房和偏院等古建筑,另有唐至清碑刻四十多通。三大殿位于庙最北端,呈一字形东西排列,中殿为盐池之神殿,东殿为条山之神殿,西殿为风洞之神殿,皆为面宽进深三间,四周回廊,重檐歇山顶建筑;下檐三踩单昂斗栱,上檐五踩双昂斗栱,耍头均作麻叶形;三殿柱头皆有明式卷杀,殿前月台宽阔,并设石栏杆和踏跺石阶供上下。戏台位于三大殿南面,坐南朝北,面宽七间,进深四椽,单檐卷棚顶。台基中部设拱券供穿行。偏院位于西大殿之西侧,坐西朝东,现存南房、……[详细]
司马光墓
  司马光墓及祖茔坐落于山西省夏县城北15公里的鸣条冈。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夏县涑水乡人,世人都称之为“涑水先生”。他是北宋宝元年间的进士,宋代著名的史学家、政治家,著有《资治通鉴》、《涑水纪闻》等重要的文献。墓园占地近3万平方米,东倚太岳余脉,西临同蒲铁路。司马光祖族多人都葬于此处,明、清及民国曾多次修葺。陵园的中部是祠堂,左边是茔地,右边为余庆禅寺。墓前有石人、石马、石虎、石猪、石羊等二十多件石雕。墓园的院墙以红砖垒砌,环绕在墓的周围。祠堂建于金皇统九年(1149年),祠堂的正中原来塑有司马光像,周围立碑,今天塑像已毁弃不存。祠堂前有五座碑亭,碑亭内保存有司马光神道碑四块,俗称“杏花碑”,原碑为苏武撰文并书,宋哲宗御篆额,曾没于土中,后在杏树下掘出,因此得名,但……[详细]
薛瑄家庙及墓地
  薛瑄家庙及墓地时代:明地址:万荣县里望乡平原村薛瑄(1389—1464年),明代学者。字德温,号敬瑄,贞子。河津县(现万荣)里望乡平原村人。官至礼部右侍郎,谥文清。学宗程朱,有“河东派”之称。著作有《薛文清公全集》。村中有“薛夫子家庙”及故居。家庙原有前后两院,现存前院,坐南朝北,南北长31.6米,东西宽13.4米。庙内存有《薛文清公全集》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木雕书版1080块。2块明代石碣,1通薛瑄线刻像碑。木刻对联三幅,傅山所书一幅。故居坐西朝东,南北长14米,东西宽11.8米,西房面阔三间,进深一间。保存完整。“文清祖茔”在村西300米处,坐南朝北,由北向南有砖影壁、牌楼、栓马石柱、石虎、石羊、石马。墓地南北长160米,东西宽101米。周围有土墙,现存19通明代石碑,墓冢百余座……[详细]
武乡真如寺
  武乡真如寺原名真如院,清代改为现名,位于武乡县韩北乡土河村。坐北朝南,现存一进院落。据有关文献记载,元至治三年(1323年)、至顺四年(1333年)在宋代祭祀真如场所的基础上扩大建筑规模,增建大殿和南殿。明、清两代均有增补。现存大殿为元代建筑,南殿为明代建筑,其余则为清代所建。寺院由南至北依次为:南殿、大殿,西侧廊房,东侧仅存廊房遗址。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饰。前檐柱头施五铺作双下昂斗栱,耍头斜杀内凹,令栱抹斜。当心间斗栱斜出耍头。不设补间铺作。殿内厅堂造,仅施内柱两根,当心间梁架为四椽对搭牵,次间则施五椽直通前后檐。梁栿为自然材。南殿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筒板瓦屋面。檐下柱头斗栱为三踩单下昂。明间和次间各施平身科一攒,明间出斜栱,次间形制同柱头科。……[详细]
晋绥日报社旧址
  晋绥日报社旧址时代:1940年地址:吕梁市兴县高家村镇高家村村内晋绥日报社旧址位于兴县高家村镇高家村村内。《晋绥日报》(原名《抗战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晋绥分局机关报。为了统一根据地宣传工作,中共晋西区党委于1940年9月18日创办了机关报——《抗战日报》,贺龙亲笔为之书写了“人民呼声”的题词。《抗战日报》于1946年7月1日改名为《晋绥日报》,内容主要是社论、国际国内新闻、地方消息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指导地方的工作。晋绥日报社下设部、总编室、采访通讯部、采买供给部和印刷厂。晋绥日报社积极宣传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方针,是中国共产党开展抗日武装斗争、推动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宣传阵地。晋绥日报社是晋绥日报宣传精神文化的物质依托,是统一根据地宣传工作的载体,是有特色价值的爱国主义教育……[详细]
沙梁坡汉墓群
  沙梁坡汉墓群沙梁坡汉墓群(第六批国保)时代:汉地址:天镇县南河堡乡季冯夭村东南大同市天镇县沙梁坡汉墓群,位于天镇县城南5公里处的冯家夭村东南沙梁坡上,现存有封士的汉代将士墓43座。经测定,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为东汉时期戍边将士墓地。分布范围南北长约5公里,东西宽约2.5公里,封土堆一般高为5至8米,周长约为50 至90米。全部由黄土堆夯垒而成。大大小小的墓葬散落在一眼望不到边的沙土坡上,墓葬之间的距离近30多米,远的三五公里,错落有致,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墓群。 汉墓群为南北向分布,东西向排列。南北长5公里,东西宽2.5公里,现存地层表面可见的汉墓有41冢,高8——12米不等,周长50——90米,1978年洪水冲出汉墓一座,棺木经C14年代测定:(BP)2340±100年,并出土东汉草叶纹铜……[详细]
上贤梵安寺塔
  梵安寺塔高约45米,底边周长25米,为7层8面8角重檐砖塔,中间为空心,每层均有拱石石旋塔门,第一层塔门南开,底有地宫,有地道通往塔外。塔底数层大青石条,上筑红砖古塔,无基无顶,十分奇特,二层以上有木制阶梯,串连各层,通至塔顶,塔为平塔,塔内原有楼梯可直上塔顶,据传塔顶原有一小庙,内供有铁佛,日本军侵占后铁佛、阶梯被毁。塔重修碑记也仅余碑额一方,省文物研究所认定,该塔为现在最大的无基无顶古塔,在古代建筑研究中有一定价值。该塔有三奇,其一是无塔尖,一般塔均有尖,而梵安寺塔没有;其二是塔顶盖庙,甚为罕见;其三是40多米高的塔无地基,完全建立在黄土上。相传,不知何时圣人造了一座高塔,塔顶直插云霄,磨得天叫,搅得天际不安,张天师见到大怒,一鞭将塔打为三截,底截在上贤;中截落在汾阳冀村村北寿圣寺,梢截……[详细]
川底佛堂
  时代:元至清该庙位于山西晋城泽州市以西约二十余公里的川底村中,现存一座狭小的四合院,正殿最古,两厢为清代建筑。这座佛堂没有留下有价值的创建碑刻题记,正殿根据建筑形式推断为金代建筑。正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九脊顶,建在高于地面的台基上,檐柱全部采用四楞抹角石柱,阑额和普拍方过柱相交出头,柱头铺作四铺作单假昂,令栱、短替木托橑风槫,柱头铺作里转为一跳华栱上托压跳,四面各在当心间各用一朵补间铺作,四铺作单昂,用真昂,前后檐昂尾抵平槫,两山昂尾抵于平梁下。转角铺作正出为一跳华栱,斜出为一跳假昂上加一道由昂。2013年5月,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村里老乡介绍土改时庙里两厢的房子分给村里两户人家居住,正殿是村里的开会场所,后来由于渗漏严重无法维修弃之不用,现在正殿状况非常糟糕,前后檐屋顶都塌……[详细]
师家沟古建筑群
  师家沟古建筑群(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村落居于三面环山、一面临沟的向阳坡地上,村中砖构的窑洞式宅院依山势而建,高低错落,环村一周的石板路将村庄围入其中,村中的宅院均为师氏家族所有。路外散布着师家的祠堂、节孝牌坊、油房、染房、酒醋房和长工院等,整个主体建筑占地面积约1.6万平方米。师家沟民居建于半山坡上相连的两个台地上,总体平面近于方形。院落的组合以中国传统的四合院为主,结合地形的变化和窑洞式建筑的特点,出现了一些与四合院组合的三合院和立体组合的二层多进合院形制。四合院的组合以封闭对称式平面为特征,宅门位于院落的西南角,宅门西向,同北方传统四合院中将宅门置于东南角、居中或向南的做法不同,体现了汾西地区民宅的特点。在总体布局中有着防御特点,整个宅院除通过共同的交通通道联系……[详细]
柏草坡龙天土地庙
  柏草坡龙天土地庙(第七批国保)时代:元至民国地址:山西省吕梁市汾阳市峪道河镇柏草坡村中部柏草坡龙天土地庙位于汾阳市城北11.5千米峪道河镇柏草坡村中。坐北向南,一进院落,东西28.81米,南北49.71米,占地面积1432平方米。据史料记载,该庙始建于金代,元以后屡次维修。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主要有:戏台、献殿、龙王殿,东面配殿3座。龙王殿为金代始建、元代重建,其余皆为清、民国时期建筑。龙王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前檐设斗栱,四铺作,华拱出跳状如翼形栱,其上不设交互斗和令拱,斗栱里转单杪承搭牵,搭牵做蚂蚱头。后檐斗栱不出跳,把头绞项作,三椽栿出头。殿内梁架为四架椽屋搭牵对三椽栿用三柱,梁上设驼峰承大斗,斗内出捧节令栱承槫,平梁上叉手交捧节令栱直抵脊槫。脊槫下皮有金承安五年(……[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