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三圣瑞现塔
  三圣瑞现塔三圣瑞现塔(第六批国保)时代:金地址:陵川县西河底镇积善村西的昭庆院内俗称积善塔,距县城西南三十五公里。据塔内第三层所嵌碑文记载:“大定六年,舜都骷髅和尚行化至此,曾从昭庆院西掘出一只石龟,中藏肉鬓珠一粒,背刊‘古禅寺三圣瑞现塔’,复刊‘隋仁寿元年僧丰彦藏字’。于是骷髅和尚便将旧得舍利和石龟同藏于下,并建塔在其上面。大定九年工程告竣”。由此可知,此塔原为藏舍利而建,创建于隋而再建于金。塔平面形制正方形,共十三层,高约30米,为密檐式砖塔。每边长为6米,第一层塔身为平素的砖墙砌筑,每层迭涩出檐,各层逐渐缩小,从第五层收分较大,从第三层仰视塔内,像是一个倒悬之井,空洞直达顶端,塔正面各层均有通风窗口,塔内可循层攀登其上。……[详细]
南涅水洪教院
  洪教院洪教院(第三批省保)时代:金地址:沁县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始建年代不详,金大定年间(1161---1170年)重修,正殿明间檐下悬挂匾额一方,题“敕之院”,右侧题“大定九年六月”。据寺内现存元代石碣记载,元至元八年(1271年)整葺法堂,补修佛殿、院基,明、清两代均有修葺。院坐北朝南,占地面积2465平方米。呈三进院落,中轴线依次有山门(仅存遗址,建筑已毁)、前殿、过殿、正殿、东西配殿。正殿为元代建筑,前殿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遗构。正殿坐落于高1米的砖砌台基之上。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平面方形。单檐悬山式屋顶。檐下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后搭牵通檐用四柱。寺内还保存有元碣1块,清碑1通。2013年5月,南涅水洪教院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
  许家窑——侯家窑遗址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阳原县侯家窑村与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之间的梨益沟西岸,是一处旧石器时代中期遗址。许家窑——侯家窑遗址面积约1平方公里。1974年首次发现,1976年开始,先后对其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发掘。遗址内出土有人类化石20余件,石制品万余件以及大量的骨角器和哺乳动物化石。石器具有华北地区小石器文化传统,以石球数量众多为其特色。经测量,出土的人类化石的年代约为距今10万年,后被称为“许家窑人”。许家窑——侯家窑遗址是一处重要的古人类遗址,它也是旧石器文化的标尺性地点。“许家窑人”的发现,弥补了旧石器时代早期“北京人”与旧石器时代晚期“峙峪人”之间的空白,对于研究中国古人类的迁徙、进化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家文物局)……[详细]
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
  1937年10月下旬,八路军总部离开五台山区,开赴太行山。八路军总部走后,聂荣臻留下建立晋察冀军区。现在台怀以南15公里的金岗库还保留着晋察冀军区总司令部旧址。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位于五台县南茹村。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总部在-总司令率领下于9月22日到达五台县河边村(今属定襄)。翌日,到达五台县城。五台县举行了欢迎大会。-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阐述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当日下午,总部驻南茹村。-和彭德怀等同志在这里战斗40余天,他们帮助地方建党建政,创建了五台游击队。一二九师曾路居五台东冶镇,一二九师副师长-回到久别的故乡,在东冶沱阳学堂作了抗日救国的演讲。后来,就在南茹村指挥了著名的平型关夜袭阳明堡日军机场等战役。2013年5月,南茹八路军总部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繁峙三圣寺
  三圣寺三圣寺(第六批国保)时代:金至清地址:繁峙县东35公里西沿口村始建年代无考,可考之建年为元代,明清两代屡有修葺。寺坐北朝南,地势较高,由前后两进院落组成。中轴线上依次有影壁、前院山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和地藏殿及后院东西配殿、大雄宝殿与禅堂。西侧为清建五谷神庙和奶奶庙。大雄宝殿(即三圣殿)为寺内主体建筑,位于后院。殿身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殿顶举折平缓,翼角起翘圆和。斗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重栱计心造,补间出45度斜栱及斜昂,梁架为彻上露明造,六椽栿通达前后檐外。殿内有塑像14尊,其中6尊为元代所塑,8尊为明代所塑。殿内四壁满绘壁画,为明清作品。寺内还保存元代石狮和唐代石雕小狮子各1只。三圣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繁峙县砂河镇西沿口村北。创建年代不详,现存建筑为金代建筑。……[详细]
挂甲山摩崖造像
  (包括谢悉坤柔圣母庙)挂甲山摩崖造像(包括谢悉坤柔圣母庙)时代:隋、唐、元地址:吉县城南0.5公里挂甲山摩崖造像始凿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唐、宋、金时期多有补刻。现存摩崖石刻隋、唐风格尤甚,个别龛为金代风格,宋代摩崖造像无实物保存,唯有石刻题记存留于此。造像凿刻于坐南朝北的山崖下端,由西至东共有造像5区,每区2一3龛,多为火焰式或尖拱形。雕饰手法基本采用剔地突起与线雕相结合,与其它石窟中圆雕相比,别具一格。谢悉坤柔圣母庙始建于宋天圣元年(1023年),元延祐七年(1320年)重修,明隆庆四年(1570年)局部重建。现仅存圣母殿,为元代遗构。大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减柱造,前檐施大额枋两层。2019年10月7日,挂甲山摩崖造像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定襄洪福寺
  洪福寺,在定襄县城东北23公里。洪福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斗拱柱头用单抄双下昂。补间用45°斜拱,构造坚实而美观。正殿门上正中悬“毗卢真境”匾额,系清道光九年(1829)本村李航之书。殿内主塑有9尊佛像,零星塑像及悬塑甚多。正中大佛为“释迦牟尼”佛,置有火焰背光。两旁分别为弟子迦叶和阿难立像。再两旁为文殊和普贤及两尊胁侍菩萨像。外侧则为0金刚两尊。东配殿中,主塑地藏王菩萨,两旁为4尊龙王,又两旁为十殿阎王,还有判官功曹等。寺院内有金代天会十年(1132)经幢1通,历代补修碑6通。……[详细]
东羊后土庙
  东羊后土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尧都区土门镇东羊村始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2年),元大德七年(1303年)地震毁,元至正五年(1345年)重修,现存大殿、献亭、戏台等,其中戏台仍保持元代风格。戏台坐南朝北,平面正方形,面宽7.47米,进深7.55米。正面敞廊,三面封闭,十字歇山顶。台阶高1.75米,台宽7.75米,深3.5米,台前竖有二根园形抹角石柱,下有覆莲柱础,柱上浮雕莲花和牡丹花生童子的图案,内檐梁架斗栱三层,叠成八卦形藻井,结构别致精巧,故戏台又称八卦亭。戏台后墙壁画栩栩如生,东羊元代戏台是全国仅存七座早期戏台中最为精巧的一座,工艺精湛。是研究元杂剧在平阳一带发展历史和金元时期戏台建造规制的重要实物资料。……[详细]
石室蓬莱宫
  石室蓬莱宫,位于山西长治屯留县路村乡石室村。属后凉吕光龙飞元年所建。有献殿、汪皇殿、角殿共计28间。整个建筑规模宏大,做工精巧。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坐北朝南,一进院布局,南北长45米、东西宽26米,占地面积1170平方米。创建年代不详,正殿脊檩有清咸丰九年(1859)重修题记,现存戏台为清代遗构,其余建筑皆为明代遗构。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建有戏台(山门)、献厅、正殿;两侧有东、西妆楼,东、西廊房,东、西配殿。庙内存碑4通。正殿建于高1.05米砂石台基之上,面阔三间,进深五椽,六檩式构架,单檐悬山顶,灰板瓦屋面,装修板门、直棂窗;山墙残存清代壁画4平方米,梁架彩绘金龙。山门由上下二部分组成,下为山门过道,明间设板门为入庙通道;上为倒座戏台。2013年5月,石室蓬莱宫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详细]
隋代花园绛州大堂
  绛州大堂,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绛县城的新绛中学园内,是绛州州府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唐代,为历代州府理事之所,唐太宗李世民曾命张士贵在此设帐募军,所以又名“帅正堂”。“薛仁贵从军”等故事也源于此。张士贵(公元585—657年),字武安,河南卢氏人。善骑射,臂力过人。隋朝末年隋炀帝横政暴敛,百姓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各地农民不断-起义,张士贵凭着自己的一身好武艺,也揭竿而起,攻城拔寨,远近闻名。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当李渊、李世民父子从太原南下,军至绛州府招募将士时,张士贵受李渊的招纳,投其麾下。李渊授帅封金印给张士贵,拜为右光禄大夫。张士贵遂在此挂起帅旗,效力于李氏征战,此后,张士贵参与了北拒刘武周,东讨战功,后官至正三品左领军大将军,受封虢国公,唐高宗显庆二年(公元657年)六月率……[详细]
定襄关王庙
  定襄关王庙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城北关。早年为寿圣寺西配殿。原正殿唐祀定襄王李大恩,宋宣和祀灵显王李靖,东配殿供玉皇大帝,西配殿供关王。后寺废,现仅存西配殿。殿内现存元至正碑一通,金泰和八年碣一块。金泰和八年所立石碣《新创关王庙记》载:“将,以义为主,勇武辅之,然后可以不比于物议。求之三国之际,得蜀将关侯其人也。按本传,公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是时威震华夏,战功尤多,其事业著见,进封昭烈武安王。至于民间,往往神事之。”据此,定襄县于金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塑关王像,实为中国现存已知较早的关王庙之一。关王庙坐西向东,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花琉璃脊兽,绿琉璃瓦剪边,琉璃瓦当,三角形滴水。屋脊使用彩色琉璃脊,鸥吻尾飞动向内,原为绿色琉璃,现因釉面剥蚀,内里红陶暴露在外,别具古朴风……[详细]
普救寺塔
  普救寺塔普救寺塔(第一批省保)时代:明地址:永济市区西北12公里的蒲州镇西厢村北隅位于永济市普救寺内。本为舍利塔,唐话本《莺莺传》与著名的《西厢记》故事素材均源于此。创自隋唐,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宋元时期均有重修,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由蒲州知州张佳胤介导重建。是普救寺大规模复原前寺内仅存的建筑。塔位于寺内西侧后部,平面方形,十三层,高约50米,是一座仿唐风格的楼阁式砖塔。塔身逐层叠涩出檐,手法平直,末形成明显的内凹反曲线。一至六层层距较大,收刹和缓,唐风犹存。七层以上层距骤然缩小,收分急促,与下部形成完全异趣的两种风格。塔内中空,击石回声响亮如蛙鸣。1986--1988年,对普救寺建筑进行了复原。2019年10月7日,普救寺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翼城四圣宫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翼城县城东南50公里外西闫镇曹公村。创建于元代,因供奉“尧、舜、禹、汤”四圣而得名。四圣宫建筑保存比较完整,中轴线由南向北建有舞楼、献殿(已毁)和正殿,东、西两侧有廊房和看楼。正殿和舞楼均为元代建筑,其中舞楼建于元代至元年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造型古朴庄重,是元代戏台建筑中的优秀作品。四圣宫东侧有关帝庙,建有戏台(已毁)、正殿及东、西看楼,是自成一体的一组清代建筑。……[详细]
294、公主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公主寺
  公主寺,位于繁峙县城东南15公里的杏园乡公主村。据《清凉山志》记载,公主寺属五台山北台外寺庙。北魏诚信公主曾在此出家,故名。后毁于兵火。唐代有一尼姑来到此地,在遗址地下掘得尺璧,献给武则天,武则天敕令于此处重建公主寺。今公主寺旁边还有一座小寺叫附马庙,民间传说是诚信公主的丈夫出家修行处。公主寺现存建筑物均属明代遗物,寺庙坐北朝南,一进三院,共有各种建筑物33间。走入山门,正面是过殿,左右各修一个小院。每个小院里坐南朝北各建有一座戏台。东院戏台对面为三间小殿,称奶奶庙。过殿三间,称毗卢殿,里面塑毗卢佛及十八罗汉。公主寺第二进院里,正殿三间为大雄宝殿,内塑华严三圣,东西壁上有明代壁画,线条流畅,着色庄重,艺术精湛,价值较高。过殿也为明代建筑,面阔三间,单檐悬山顶,五架椽屋,殿内除保存有200余平……[详细]
襄垣永惠桥
  时代;金该桥位于山西省长治市襄垣县城北门与北廓门之间甘水河两岸,永惠桥俗称北关桥。永惠桥是一座单孔青石结构的拱形桥,桥南北长33.6米,东西宽8.34米。横跨于襄垣县城北门外的甘水河上。永惠桥采用纵联式砌筑法拱劵技术,拱劵石以叠涩收分法垒砌,形成下大上小的立体式梯形结构的桥座,体现了我国古代拱形技术的科技水平。据清乾隆县志载:永惠桥始建于金天会九年(1131年)。历经明成化年间,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清道光十九年(1838年)多次维修。现存永惠桥及附属文物五龙庙山门、正殿、乐楼。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96年1月12日,授予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授予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一座古建筑及历史纪念建筑物。2013年5月,襄垣永惠桥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详细]
翼城关帝庙
  关帝庙所祀之神是三国时的蜀国大将关羽。位于需、城内村南大街西侧的关帝庙,始建于清乾隆七年,重修于1988年,是临汾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翼城县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建筑之一。关羽,谷称“关公”,字云长,山西解州常平村人。他忠义勇武,名播天下,历代帝王便把集“忠孝节义”于一身的关羽作为样板,大加吹捧和封赏,用来“教化”臣民。宋代封其为“义勇武安王”,明万历年间特加封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清顺治元年封为“关圣大帝”。明清时代,关羽不仅是一位义结千秋、忠贞不二的英雄好汉,而且还有司命禄、佑科举、治病除灾、驱邪避恶、巡察冥司、乃至招财进宝、庇护商贾等多种法力。由于关公成了国家祭祀的高级神祗,因此佛道两家争相把他拉入自己的教门充当0神,以壮声威。正是由此,民间各行顶礼膜拜,历代统治者也以其为……[详细]
大阳汤帝庙
  大阳汤帝庙大阳汤帝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元至清地址:泽州县大阳镇西街始建年代不详,据《山右石刻丛编》载“大阳成汤殿自乾德五年(967)我祖刘公之所建也”,现存为元、明、清时期建筑。汤帝庙坐北朝南,二进院落,中轴对称布局,南北长64.95米,东西宽46.75米,占地面积3037平方米。自南而北依次为:戏楼、山门、中门、成汤殿,两侧分别为东西耳楼、东西耳房、东西掖门、三嵕殿、虫王殿等。成汤殿,元代建筑,是庙内主要建筑。其构造充分体现了元代减柱造、移柱造的风格特征。面阔三间,进深八椽,单檐悬山顶。柱头斗栱五铺作,双下昂,蚂蚱形耍头,重栱计心造。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前后乳栿通檐用四柱。庙内现存明清重修碑、记事碑数通。……[详细]
隰县七里脚千佛洞石窟
  千佛洞千佛洞(第二批省保)时代:明地址:隰县城北7公里七里脚村的城川河东岸洞窟开凿于南北走向的山坡崖壁下部,石窟共有两个洞窟,南北并列,窟口均西向,窟内存雕像约70余尊。第一窟位于崖下南侧,平面呈马蹄形,穹窿顶,面宽2.72米,进深2.35米,高8米。内雕一佛二菩萨像。第二窟,位于崖下北侧,洞窟平面呈长方形,素面平顶,面宽2·9米,深2.3米,高2·76米,正壁前置高坛基,高0·6米、深0·63米。左右壁壁面高浮雕有佛像24身,上下四排,每排六身。前壁窟门上方雕五身佛像,形象、服饰、手势均同左右壁。以上二窟均无确切的创建题记,第一窟从洞窟的形制、佛及菩萨的特点具有明显的北魏特征,第二窟造像风格具有唐代特征。2013年5月,隰县七里脚千佛洞石窟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代县边靖楼
  边靖楼又称鼓楼、谯楼,位于代县上馆镇西北街村东南。创建于明洪武七年(1374),成化十二年(1476)重建,清康熙、雍正、嘉庆、道光、光绪历朝皆有修葺。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402平方米。由砖砌城台、木构楼阁和登台步道三部分组成。通高40米,城台基宽49.9米、深40米、高13.3米,中设南北向券洞,洞高约9米。楼身面宽七间,进深五间,三层四檐歇山顶。四周围廊,二层设有勾栏,三层于勾栏下设平座,各层檐下均设斗拱,二层柱头科五踩双翘,三层、四层斗拱均五踩双昂。一层前后檐置板门,二、三层前后檐辟门,四周六抹格扇窗。檐下悬“声闻四达”和“威镇三关”巨匾2方。廊下存明碑2通,清维修碑3通。200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详细]
繁峙正觉寺大雄宝殿
  正觉寺,位于繁峙县繁城镇东城街村二道街35号。始建年代不详。北宋初称天王院,宜和年间朝廷赐名“正觉禅院”。元朝坚州副元帅王兆重修。寺址原在滹沱河南岸杏园村北,明万历年间随县城迁建于今县城中央。寺院与鼓楼在一条中轴线上,坐北向南,平面呈长方形,占地2667平方米。天王殿于1982年拆毁,改建现代二层楼1座。现存建筑有正殿、东西配殿、过殿,均被粮食局占用。正殿面阔5间,进深3间,歇山顶,通板瓦布顶,斗拱和殿内梁以上,粮食局用泥封抹,结构不详。暴露部分有:用粗大的内额横跨3间,5间大殿仅用金柱两根,金柱之上用斗拱托巨大雀替,内额之端用丁袱与山面斗拱相连,四椽袱交札于内额之背;后转角处用垂连柱,用材砍削规整,为金代遗物。其余房屋均为清代建筑。现存石狮子2座,绘水陆图功德碑半方。2013年5月,繁峙正……[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