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山西省旅游

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临汾铁佛寺
  铁佛寺,也称“大云寺”,位于山西省临汾市西南隅。始建于唐贞观(627~649年)年间,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地震毁坏,五十四年(1715年)重建。整座寺院坐西向东,共三进院落。一进院落由山门、天王殿组成;二进院落由天王殿、大雄宝殿及南北配殿组成;三进院落由大雄宝殿、南北厢房、藏经楼及院落中心的琉璃金顶宝塔组成。根据碑文或梁架题迹可知:琉璃金顶宝塔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的遗构,藏经楼为光緒八年(1882年)的遗构。大雄宝殿、天王殿、南北配殿、南北厢房虽无梁架题迹等文字记载,但从其梁架结构和构件特征分析,应为清代中期的作品。琉璃塔是寺院的主体,位于大雄宝殿之后数米,塔为平面方形楼阁式五层砖塔,总高35米,底层每边长12.4米,二层以上急剧收刹,第五层平面呈八边形,塔顶用风磨铜铸造的……[详细]
寿阳普光寺
  普光寺普光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宋至清地址:寿阳县西45公里处的西洛镇白道村始建年代无考,主要建筑包括正殿、东西配殿、东西厢房、东西耳房等,现存建筑21间,布局规整,中轴线对称,总占地面积约1100多平方米。正殿为宋代早期建筑,东西配殿为明代建筑,其它建筑为清代建筑。正殿面阔三间,通面阔12.92米,进深三间,通进深14.1米,平面近方形。进深大于面阔,这种布局尚属少见。柱头斗栱为四铺作单下昂,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前后搭牵用四柱。内壁壁画共三层,中间一层为明代所绘,底层尚不知何时代,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其结构形制和用材规范上保留了宋代建筑的特点。……[详细]
介休五岳庙
  介休五岳庙介休五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清地址:介休市城内东大街草市巷创建年代不详,元、明、清历代均有修葺,是一处建筑宏伟的道教古建筑群。庙坐北朝南,总面积为2158平方米。现存建筑有临街影壁、八字影壁、山门、戏楼、钟鼓楼、正殿、献殿、东西配殿、后寝殿等。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硬山顶,殿内明间金柱上有“二龙戏珠”悬塑。献殿平面呈“凸”形,面阔三间,进深二间,前出单檐歇山顶抱厦。庙的山门、戏楼、钟鼓楼三座建筑屋面结构组合连接,为一座三位一体的建筑。五岳庙的建筑顶部脊饰全部以孔雀蓝为主调的琉璃饰件装饰,色泽纯正,造型优美,均为当地烧造。……[详细]
周村东岳庙
  周村东岳庙周村东岳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宋至清地址:泽州县周村镇周村北门始建年代无考,宋元丰五年(1083年)重建,后历代重修。一进两院,现存正殿、关帝殿、财神殿、钟鼓楼,占地2200平方米,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正殿、关帝殿为宋代遗构,财神殿为元代遗构,余皆明清所建。正殿建在高1.5米砖石台基上,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柱头斗栱为四铺作单下昂,昂为真昂,后尾挑于摶下。关帝殿建在高1.3米石砌台基上,面宽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前檐出勾连搭歇山式抱厦,柱头斗栱为四铺作出单抄。庙内现存宋、明、清不同时期壁画,大小碑刻20余通。……[详细]
李庄武庙
  年代:元、清地点:潞城市黄牛蹄乡李庄村中李庄武庙又名关帝庙,位于潞城市黄牛蹄乡李庄村,距潞城市14.34千米。武庙现址东西长57米,南北宽22米,占地面积约1254平方米。庙宇坐东朝西,现存中轴线建筑为山门、鼓楼、香亭、大殿;北侧依次为妆楼、戏台北配房、一进院北厢房、一进院北廊房、二进院北廊房、香亭北配房、大殿北耳房;南侧紧邻峭壁,建筑依次为一进院南廊房、二进院南廊房、香亭南配房。庙始建年代不详,据庙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重修碑记及维修大殿时见元至大二年(1309年)修造题记,应为元代建筑,清道光和光绪年间曾有修葺和增建。现存鼓楼为明代遗构,余皆清代遗物。山门(倒座戏台)位于庙宇最前端,一层为山门,二层为倒座戏台,戏台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板瓦屋面。鼓楼位于山门与大殿之间,面……[详细]
介休东岳庙
  介休东岳庙位于山西省介休市城南7.5公里的小靳村。庙始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碑记,蒙古至元七年(1270)与大德七年(1303)地震后重修过。最晚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重修。庙院坐北向南,占地3100平方米。现存影壁、山门、戏楼、钟鼓楼、献殿、正殿、后寝殿等建筑,为元、明、清代遗构。庙内现存明清彩塑30余尊,碑碣16通。山门、正殿、寝殿内皆有完整、精美的壁画。东岳庙整组建筑规模适中,布局紧凑,环境幽雅。2006年5月,介休东岳庙作为元至清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点位置山西省介休市绵山镇小靳村……[详细]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黄崖洞兵工厂旧址(第六批国保)时代:1939——1943年地址:黎城县黄崖洞镇下赤峪村“黄崖洞”是一个山区的名称,泛指方圆约10平方公里的地区。当时兵工厂建在水窑山谷中,包括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现存当年的厂房残基和后来修复的部分工房,家属区仅剩残垣断壁,从工厂区向北是黄龙洞,该洞为天然石洞,在峭壁之上,是当年的弹药库,洞对面突崖根有左权将军的办公室。黄崖洞兵工厂是在1939年将韩庄修械所迁到此地扩建而成的,当时年生产武器可装备16个团,主要供给华北战场。1943年日军侵入兵工厂,工厂破坏严重,遂撤往平顺西安村。黄崖洞在黎城县北东崖底镇上赤峪村西的板山岭下,面对狭长的河谷平地,面积约10平方公里,因一座海拔1600米的黄色崖壁上有一个可容百人的天然山洞而得名。这里是八路军兵……[详细]
灵泽王庙
  灵泽王庙灵泽王庙(第六批国保)时代:金明清地址:襄垣县夏店镇太平村创建于金大安二年(1210年),明清均有增修。庙坐北朝南,现存建筑大殿、角殿、耳楼、东西配殿、东西廊房、山门、戏楼、钟鼓楼等,是一座保存完整,集金、明、清各代建筑为一体的建筑群。灵泽王大殿为金代建筑,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殿顶举折平缓,出檐深远。斗栱五铺作计心造,重栱双下昂。梁架结构为前乳栿对三椽栿通檐用三柱。前檐石柱为四角抹棱起线,均有金代确切记年,整座大殿梁栿用材硕大、结构简洁。山门之上建戏楼与正殿相对,东西角殿和东西廊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主次分明。灵泽王庙又叫李卫公庙。李卫公本名李靖,据《汉书》和《潞城市志》记载:李靖(571—649年),原为陕西三原人,后落籍潞城沟东村。隋大业末年,任朔县(今朔州)县丞。唐……[详细]
芮城清凉寺
  清凉寺清凉寺(第五批国保)时代:元地址:芮城县东北25公里西陌镇坡头村西清凉寺是一座元代名刹,坐落在美丽的甘枣山下寺里村,著名的恭水潺潺而来,从寺后一分为二,环绕寺周到山门前又二水合一。走下山门,茂林修竹,绿阴蔽天,鸟语呢喃;放眼望去,寺周围院落参差窑洞错落;再往远看,甘枣山奇峰峭立轻岚缭绕,梯田层叠果林如带,整个寺庙与山村相互辉映融为一体,远离闹市尘嚣,保持着古朴而恬静、幽雅而适意的田园风光最是一个休闲的好去处。倘若此处的空气能拿出去卖美元,怕也价格不菲呢。清凉寺除了保存有元、明、清各代价值颇高的数十幢石碑外,现存的大雄宝殿也历经岁月沧桑,仍是原汁原味的元代建筑,殿宇设计气势磅礴,造型巍峨壮观,斗拱古朴壮美,梁架粗狂豪放。为扩大殿内实用面积而使用“减柱造”手法,大爬梁自前檐斗拱后尾直接挑承……[详细]
北义城玉皇庙
  北义城玉皇庙北义城玉皇庙(第六批国保)时代:宋至清地址:泽州县北义城镇北义城村西北庙始建年代不详,正殿檐柱有宋大观四年(1110年)重修题记。现存建筑有玉皇殿、献殿、耳殿、东西配殿、舞楼、厢房,除正殿尚为宋代遗物外,其余均为后世风格。玉皇殿建于高1.2米的砖砌台基之上,深广各三间,平面正方形,单檐九脊顶,琉璃剪边,外观庄重稳健。前檐柱四根,青石质,八棱,侧角生起明显,斗栱四铺作出单抄。殿内梁架彻上露明造,结构为三椽栿对前搭牵通檐用三柱。玉皇殿完好保存了宋代木构建筑风格,与檐柱上大观四年题记相互佐证,是研究宋代木构建筑的重要实例。……[详细]
山神峪千佛洞石窟
  在山西交口县城西20公里山神峪村。此地吕梁山脉纵横交错,林木茂密,山峪深遂。相传古时有位白须老者居此,出入隐现,人莫能测,乡人誉为山神,地名因之。峪西侧山崖下,凿有石洞一区,洞内石壁满雕佛像,计有一千零五十五尊,名曰千佛洞。洞中释迦像衣着庄重,面目慈祥,纯系民间雕造风格。洞之创始年代不详,按其造像特征和手法,应为元初石窟。窟前有元建庙堂一所,分前后两院,前院山门、钟鼓楼,窟洞式元量殿居中,内供元量寿佛;后院左右配殿对峙,千佛洞居中。高低错落,布局严谨,四周山林掩映,清静幽雅。2019年10月7日,山神峪千佛洞石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田庄全神庙
  田庄全神庙时代:元至清地址: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田庄村中田庄全神庙,创建年代不详,据正殿西山墙存碣记载,明万历三十九年(1611)重修,坐北朝南,一进院落。南北长30.1米,东西宽18.2米,占地面积548平方米。。中轴线分布有舞楼(不存)、正殿,两侧分布有妆楼、钟楼(东)、厢房房、耳殿。现存建筑正殿为元代风格,其他为明清遗物。正殿石砌台基,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前檐斗拱五铺作双抄,琴面昂,补间隐刻斗拱。梁架采用四椽栿对乳栿,通檐用三柱。2019年10月7日,田庄全神庙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353、游仙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仙寺
  游仙寺(第五批国保)时代:北宋至清地址:高平市城南10公里宰李村西游仙山南腰间寺因山而得名,曾名慈教寺。创建于宋淳化年间(990一994年),后历代屡有修葺。现存建筑毗卢殿为宋代原构,三佛殿为金代遗物,其余均为明清所建。寺坐北朝南,三进院落。中轴线上为山门、春秋楼、毗卢殿、三佛殿、七佛殿,两厢有配殿,厢房和廊庑。三佛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筒板瓦顶。前檐插廊,斗栱只用于前檐,五铺作单抄单下昂计心造。梁架结构为四椽栿对乳栿用三柱,平梁上用蜀柱、合沓及叉手,结构简练。毗卢殿面阔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筒板布瓦覆顶,平面方形。前檐当心间置隔扇门四扇,两次间设坎墙,装四抹隔扇窗,窗额上装障日板,后檐当心间也为隔扇。檐柱有侧角和生起。檐下斗栱五铺作,柱头为双抄偷心造,补间为单抄单下昂偷心造,……[详细]
五台山尊胜寺
  尊胜寺始建于唐代,当时称善住阁院;明万历十九年复修后改称为尊胜寺,清同冶七年作了部分补修。寺内清康熙二十四年碑记载有该寺的历史。尊胜寺坐北向南,上下五层。在中轴线上排列有天王殿、大雄宝殿、三大士殿、藏经楼、诸天殿、五文殊殿等六进殿宇,再加上寺院对面的观音殿,共七座大殿,共有殿宇楼阁200余间。藏经楼是一座二层建筑,阁内下层供奉有十二圆觉菩萨,比例和谐。寺前有一对石狮,连座高约3米,是五台山形体最大、形态最美的石狮,雕刻精细、神态生动,不失为五台山石狮中的杰作。尊胜寺,位于五台县茹村乡龙王堂村东1000米的虒阳岭。据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碑文记载,初名翠岩山院,相传唐仪凤元年(676)印度僧人佛陀波利,前来唐土朝台时在虒阳岭遇文殊咸化,后于唐弘道元年(683)回国取《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于长……[详细]
洪洞关帝庙
  洪洞关帝庙位于洪洞县大槐树镇城中心关帝街。坐北朝南,占地2072平方米。据清光绪八年修订《洪洞县志》记载,关帝庙在恒德坊街北,元大德十年(1306年)里人苏汉臣重建。明嘉靖十年(1351年)创建关帝楼;清顺治二年(1645年)增建戏楼;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扩建;经过明、清屡次修葺,始成现在的建筑规模。现存正殿保留元代遗构,献殿为明代遗构,其余为清代建筑。洪洞关帝庙中轴线由南向北依次为关帝楼、戏台、献殿、正殿,两侧分别有东西廊房和钟鼓楼。关帝楼又名春秋楼,为一座四面贯通的过街楼。钟、鼓楼,位于戏台东西两侧,高约13米,十字歇山顶,两层建筑。戏台坐南朝北,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卷棚式屋顶。献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单檐卷棚式悬山屋顶。正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歇山式琉璃屋顶,四隅双柱上端回收。……[详细]
营里千佛洞石窟
  千佛洞时代:北齐、隋、唐地址:乡宁县城东5公里营里村悬岩上俗名佛洞庙。山上树木茂密,在丛林山花之中,突出巨石一方,长宽高各20米,体积近8000余立方米,佛洞即开凿于巨石之腰。洞前寺宇两进院落为明清建筑,规模不大,有山门、厢房、配殿、献殿等,巨石位居最后,千佛洞则成为寺后佛堂。石窟高3.1米,宽深各4.5米,四壁满雕千佛,现存951尊。雕像刀法简练,姿态庄重,造像手法具有北朝至隋唐风格。洞后局部有后代绘制的壁画,为佛传故事,窟内主像风化严重。窟前寺院内保存有清乾隆七年(1742年)及民国年间石碑2通。2019年10月7日,营里千佛洞石窟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大武鼓楼
  鼓楼时代:明地址:方山县城南鼓楼又称观音楼。据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观音楼记》碑载,创建于明景泰四年(1453年),后又多次维修。1986年至1989年翻修时,将楼整体抬高1.5米。现存建筑除个别构件外,均为明代原物。楼通高18.5米,平面方形,面阔进深各三间,三檐十字歇山顶,布瓦覆盖,黑色琉璃瓦剪边。一层基础砖砌,高1.5米,上立柱16根。四面敞开,为十字通道。二层设平座,楼之斗栱形制因使用位置不同,也略有差异。第一、二层檐下三踩出单昂;第三层檐下单翘单昂出五踩;平座三踩出单翘。楼内现存彩塑2尊。2019年10月7日,大武鼓楼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上冯圣母庙
  圣母庙圣母庙(第三批省保)时代:元、明、清地址:夏县埝掌镇上冯村上冯圣母庙位于夏县县城北向15千米的埝掌镇上冯村委会院内,始建于元延祐三年(1316年),庙宇坐北朝南,现存有圣母殿、配殿、香亭各一座。圣母殿为元代建筑,香亭为明代建筑,配殿为清代所建。圣母殿面阔三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当心间立柱采用八楞柱,柱头有卷刹,斗栱为四铺作单下昂,蚂蚱形耍头,当心间有补间斗栱一朵,并出45°斜昂,稍间无补间斗栱,前檐柱头斗栱后尾设斜栱挑承垂莲柱,四架椽屋四椽栿通檐用二柱。四椽栿与平梁之间设驼峰支撑,平梁上设脊瓜柱和双叉手,屋顶用椽为六楞椽,殿内四椽栿后部设立柱支撑。后墙保留有神龛泥塑痕迹,殿内两山面保留有悬塑空中楼阁,前檐栱眼壁正面画龙纹图,背面画人物山水图。香亭即献殿,由前檐歇山顶抱厦一间与后部的……[详细]
359、安禅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安禅寺
  安禅寺安禅寺(第六批国保)时代:宋至明地址:太谷县旧城内西南隅安禅寺巷太师附小院内寺院创建年代不详,宋咸平四年(1001年)再建,元延祐三年(1317年)重修,清光绪年间再次修葺。现仅存藏经殿、后殿。藏经殿为北宋早期建筑,后殿为清代建筑。藏经殿坐北朝南,面宽进深各三间,平面近方形,单檐歇山顶,建筑面积139.24平方米,坡度平缓,出檐较深,栏额至角柱不出头。斗栱四铺作内外出华栱。各组斗栱均为隐刻栱,之上再置隐刻栱一斗三升,上为压槽枋。殿内无柱,梁架结构为四椽栿通檐用二柱。脊槫下有“大宋咸平四季······”题记。……[详细]
马茂庄汉墓群
  马茂庄汉墓群(第五批国保)时代:东汉地址:离石区城关镇马茂庄村西的二阶台地墓群分布范围约2平方公里。1990年冬,山西省考古研究所首次科学发掘3座汉画像石墓,出土42块汉画像石。1993年春,又清理3座汉画像石墓,出土17块汉画像石。同年马茂庄左表墓被洪水冲刷出土后发现该墓群,共收集村民建房时发现的汉画像石6块。画像石墓分南部和北部两个区域。发掘的6座汉画像石墓皆出自于北部,有4座墓向南,1墓向西,1墓向北,且相距不远。全部是砖石混合结构的墓葬,均有较长斜坡墓道(其中2座在近墓门处旁设一个小室)。除了1993年春发掘的一座单室墓外,其余均为前、后室墓(其中较大的墓前室还附有一个或两个耳室)。墓室皆以绳纹条砖(36×18×6厘米)泥浆错缝砌筑,墓室内壁平直或略外弧。墓门外均以条砖错缝封砌。甬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