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曹湾山遗址
  曹湾山遗址,别名为老鼠山遗址,位于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是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曹湾山遗址堆积丰厚,内涵丰富,出土的大量文物标本为研究温州史前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曹湾山遗址的发掘是温州地区先秦遗址考古的一个突破,具有较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曹湾山海拔61米,是一座由主峰和多座小山头连成一体的岗丘型山岗,山体总面积36公顷,是孤立于戍浦江平原上的一座小山。戍浦江经曹湾山西、南、东三面后向东注入瓯江。曹湾山考古队由省考古所、市文物局和市考古所联合组成,领队由省考古所王海明担任,11月28日进驻渡头村,开始了为期半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发掘工作的初期,主要任务是对曹湾山的地形地貌进行调查和勘探,以摸清遗址的大致分布情况。通过几天的调查和……[详细]
好川遗址
  好川古文化遗址位于遂昌县城西12公里的三仁畲族乡好川村。1997年夏季在好川村东部土名岭头岗的小山岗上进行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四千平方米,清理墓葬80处,出土石器、玉器、陶器、漆器等计1062件。经专家鉴定,属于良渚文化晚期,距今四千年左右,在浙西南地区是首次发现,为1997年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好川文化与周边的良渚文化、花厅基地、昙石山文化、樊城堆文化、山背文化、石峡文化、肩头弄文化、马桥文化以及松阴溪流域商周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又有着自己浓厚的个性特征。它的文化面貌新颖独特,文化内涵丰富多彩,文化因素多元特点明显,因此许多考古家将此命名为“好川文化”。好川文化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浙西南浙闽赣三省交界地区新石器时-古的空白。相关介绍:遗址地处仙霞岭南麓的大山深处,山高坡陡,森林茂密,雨量充沛,动……[详细]
宁海古戏台
  宁海古戏台位于浙江省宁海县宁海古戏台现存约有一百二十多处,多有戏台藻井。其中最精美者为崇兴庙和岙胡胡氏宗祠三连贯藻井、戏台,及以下浦魏氏宗祠和潘家岙潘氏宗祠为代表的二连贯藻井、戏台。单藻井戏台数量更多,也不乏有精美之作。藻井,古代多用于重要建筑上,也常见于戏台之中。在实际功用上,它起着扩音与拢音的作用,使舞台艺术更臻完美。在工艺上采用最精湛的手法,集上乘的美学构思、雕刻、彩绘于一处,着重渲染它至高华贵之态。三连贯藻井往往依附在最精美的古戏台建筑中,使其成为不可分割的重要部分。而二连贯藻井也分布在较为华美的古戏台建筑中。三连贯藻井戏台目前在我省其它地方尚未发现,仅宁海三处(另一处为西店镇樟树村孙氏宗祠)。二连贯藻井戏台在宁海尚有10处,而下浦魏氏宗祠与潘家岙潘氏宗祠最具代表性。单藻井戏台全县约……[详细]
江北天主教堂
  宁波江北天主教堂位于江北区中马路40号,由浙江教区的法籍苏主教兴建。清光绪二十五年增建钟楼。整座钟楼,由大堂、主教公署、本堂区及寝室、更衣室、藏书楼、慈母堂、印书房等组成。建筑面积4846.4平方米。教堂钟楼具有哥特式风格,保存完好。整个建筑群由主教公置、本堂区、及若干偏屋组成。建筑完整划一、气势宏伟壮观,尤其是高耸挺秀的教堂以其独有的哥德建筑风貌,夺我省天主教堂之魁。被推荐为国家级优秀近代建筑物,并被列为浙江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宁波江北天主教堂,位于宁波市新江桥北堍。它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光绪二十五年增建钟楼。整座建筑由教堂、钟楼、偏屋组成。造型具有典型罗马哥特式风格,至今保存较完好。它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也是当年法帝入侵我国的历史见证。天主教传入宁波,已有350多年历史。明崇祯……[详细]
锦堂学校旧址
  锦堂学校旧址位于观海卫镇、吴锦堂故居旁边,为爱国华侨吴锦堂为振兴中华、启迪民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在家乡独资创建。学校整体工程规模宏大,建口字形教学楼一幢,共计104间及杂平房19间,还辟有操场、花园、蓄水池、学堂河,历时3年,耗资23万余银元。浙江巡抚呈光绪皇帝的请赏奏折中称其为“浙江私立学校之冠”。今留存下来的为主体建筑、欧式风格口字形二层教学楼。建筑每间进深6.6米,前有檐廊1.6米;中间正方形大天井栽花植树,形成了一个独立而幽雅的学习环境;楼上木地板、铁护栏、梁柱间以拱形装饰;屋顶披小青瓦,墙体青砖错缝平砌,白灰嵌缝。吴锦堂先生的办学目的是富国强民。此校虽建于晚清时期的封建社会,但欧式风格的校舍、先进的教育设施、新颖的学科设置及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理念,令国人耳目一新。学校开设了……[详细]
46、吕府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吕府
  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区新河弄169号,为明代嘉靖(公元1522年至1566年)年间礼部尚书吕夲府第。吕府建筑群是浙江省内具有一定文物价值的两出明代古住宅建筑群之一(另一处是在浙江省东阳县的卢宅,卢宅是明、清时代完整的建筑群)。吕府东起万安桥,西迄谢公桥,占地48亩。南向共有十三座厅堂,故又称吕府十三厅。所有建筑依三条纵轴线和五条横轴线布置。中央纵轴线依次为轿厅、永恩堂、三厅、四厅、五厅。东西两纵轴线,依次为牌坊和厅四座。第五条横轴线上是楼房,其余均为平方,建筑群南、西、北三面环水,只是东西是一条石板路通向街市。这种格局很像《水浒传》中描写的祝家庄。为便于交通,内设两条南北向“水弄”和一条东西向的“马弄”。现仅永恩堂保存较为完整。永恩堂原为正厅,吕夲死后改作祠堂,是吕府主要的建筑,面宽36.50米……[详细]
新河闸桥群
  新河闸桥群位于浙江省温岭市新河镇。新河闸桥初建于宋代,后历代都有修建。新河闸桥群由中闸、糍闸、北闸、下卢闸等四座闸桥组成。其它如中闸、北闸、下卢闸等,均为两孔闸梁桥,建筑年代略晚,细部做法也较粗放。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麻糍闸位于新河镇原高桥乡驻地东约500米的河上,传为朱文公建。传说桥石将断,仙人以麻糍粘之,故名。闸计两孔,东西走向长11.1米,宽3.7米,两孔跨度均为4.75米,闸正中开两闸槽。两孔梁式闸桥,制度精良,桥墩中间两侧做出两道竖向闸槽,以安放木闸板;与此对应,桥面中心不施梁板,留出空隙开启闸门,其做法古拙。桥墩两端均做出分水尖,其上部做成类似普柏枋的线脚,之上的桥墩部位隐出柱础、立柱及重栱结构,其栱瓣、栱眼、齐心斗等做法具有宋元建筑的风格特征。墩下部做成分水尖,分水尖上叠砌……[详细]
塔山遗址
  在浙江省象山县丹城塔山东南麓,依坡濒海,面积约3万平方米。1988年发现后,在浙江省考古研究所主持下,1990年、1992年两期发掘601平方米。,使象山地域人类活动的历史,从春秋战国时期,上溯到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象山地处浙江东南沿海,在宁波市最南端,从历代《象山县志》记载来看,春秋战国时期始有人类在象山活动,因而一直以来都认为象山的历史不很悠久,但塔山遗址的发现、发掘,却把象山的历史推进到6000年前。塔山遗址位于象山县城塔山南麓的缓和山坡上,面临大海,据地质调查,离古海岸线只有几十米,总面积约20000平方米。1990年在省考古所的主持下于1990年、1992年两期发掘,证实了塔山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此遗址文化层堆积厚80-230厘米,分作十个地层,分属于三个大的历史时……[详细]
吴镇纪念馆
  时代:元吴镇墓,位于浙江嘉善县,元代。坐北朝南,通高2.3米,墓径5.2米,墓基八边形,用条石砌成,条石棱角上刻有如意纹,石墓以上再叠三层条石,顶上堆土植草。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墓前是明万历知县谢应祥篆书此画隐吴仲圭高士之墓碑,碑高1.36米,宽0.62米,厚0.22米。吴镇自题梅花和尚之塔碑,仅存下半截,现置于梅花庵内。墓前东南1米处有梅花泉,前方甬道尽头是梅花亭,歇山顶,面阔进深均为3间。亭内立有明泰昌元年(1620)陈继儒撰写的行书《修梅花道人墓记》碑,高2米,宽0.94米,厚0.23米。亭西侧是洗砚池,1986年修复。东侧回廊上置有吴镇画竹刻石8方(称为八竹碑),为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钱石耕据原拓本重刻。西侧碑廊有吴镇草书心经碑石3方,刘墉、皇十一子(……[详细]
春晖中学
  1908年,上虞富商陈春澜捐银五万元,在小越横山创办春晖学堂;1919年,陈春澜再捐银二十万元,委托乡贤王佐和近代著名教育家、民主革命家经亨颐等续办中学。今存一字楼、科学馆、图书馆、曲院等,各幢建筑均有长廊相连。经亨颐所居“长松山房”、夏丐尊所居“平屋”、丰子恺所居“小杨柳屋”、弘一法师所居“晚晴山房”等均现当年雅学风姿。春晖中学位于白马湖畔。民国十年(1921年),近代著名教育家经亨颐策划,陈春澜捐资创建。从1921年到1925年,在这里任教的有: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朱光潜、匡互生、王任叔(巴人)、杨贤江、刘董宇等。而到过春晖中学居住、讲学的有蔡元培、李叔同、何香凝、黄炎培、柳亚子、张闻天、俞平伯、吴觉农、蒋梦麟、于右任、吴稚晖……:今存一字楼、科学馆、图书馆、曲院等,各幢建筑均有长廊……[详细]
仓前粮仓
  仓前粮仓位于余杭仓前街道灵源村,南临余杭塘河。前身是南宋绍兴二年(1132年)为备赈济而设立的临安便民仓。现存4栋单体建筑,均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661平方米。其中2栋为老式木房作粮仓,为房式仓。二十世纪60年代,按苏联模式加建2栋平房,为苏式仓。是全国首批“无虫、无霉、无鼠、无雀”粮仓。仓前粮仓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前粮仓起源于南宋时期的临安便民仓。清嘉庆年间的《余杭县志·仓敖》记载:“临安便民仓,在县东十里,今名其地曰仓前”。临安为南宋时杭州的府名,余杭为属县,仓前属余杭县管辖,地处县城东面;便民仓,则是用来储存粮食供朝廷赈灾济民所用。仓前,原名灵源,自古就是著名的稻米之乡,粮源丰富;京杭大运河的支流余杭塘河横贯其中,运输十分便利,离杭州又较近,一旦需要即刻到达,南宋朝廷看中其得天独厚……[详细]
椒江戚继光祠
  戚继光纪念馆位于椒江城区东山西南麓。占地面积2010平方米,陈列面积640平方米,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省爱国主义和国防教育基地。戚继光(1528—1587),字元敬,号南塘,山东蓬莱人。出身将门,自幼读书练武,十七岁袭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曾专任山东海上防御倭寇之职,后调任浙江台(州)金(华)严(州)参将等职。屯驻海门卫。在台州四年,转战台州各地,历经桃渚、海门、新河、太平等战,取得了九战九捷的胜利,大创倭寇。又四年,在讨平福建、广东的倭寇后,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扫清了持续二百多年的倭患。海门人民为纪念戚继光的抗倭功绩,明代即于城隍庙戚家军驻兵处建立戚公祠,奉以香火。解放以后,党和人民政府重视保护文物古迹,多次拨专款维修,于1987年1月戚继光纪念馆正式开馆。纪念馆坐北朝南,前为照……[详细]
矾山矾矿遗址
  苍南县矾山,因矾得名,已探明的明矾储量约2.4亿吨,约占全国的80%、世界的60%,素有“世界矾都”之称。矾山的采炼明矾开创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640余年历史,目前,矾山仍保留着明矾始祖宫、登山石步道、古矾窑、矿工石头屋、矿主老宅院、工人大礼堂、苏式办公楼等一大批人文历史景观,经初步勘察共有5大类、100多处矿业遗址。矾矿至今仍保留沿用了半机械、半体力的采炼技术,其炼矾遗址是浙江省“文保”单位中唯一仍在生产的工业“活遗址”。明矾主矿山——鸡笼山有10个采空中段、内有天井、斜井、盲斜井等一系列设施,构成完整的生产、运输和安全系统,采空区面积达353万立方米,数不清的地下矿洞环环相套、层层相叠。硐内常年恒温16℃,有完整的生产、运输、安全系统,在文革时期建成的地下大型会议室,现仍可见硐壁上有部分……[详细]
54、曹娥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娥庙
  位于绍兴市上虞百官镇曹娥江西岸。东汉汉安二年(143)五月,曹娥为救父,投江而死。元嘉元年(151),县令度尚葬娥于江南道旁并立碑。宋元八年(1093),由江东移至西岸。今庙为民国23年(1934)于原址重建,坐西朝东。中轴线上有门楼、大殿、后殿、重楼;北轴线上有曹娥碑、双桧亭、曹娥墓;南轴线上有山门、戏台、土谷祠、东岳殿。殿内枋柱雀替及门窗多为镂空细雕,十分精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曹娥庙,早年又叫灵孝庙、孝女庙,是为彰扬东汉上虞孝女曹娥而建的一处纪念性建筑。几经迁徙、扩建、修葺,奠定了现有庙宇布局严谨、错落有致、气势恢宏的建筑基调。曹娥庙坐西朝东,背依凤凰山,面向曹娥江,占地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840米,主要建筑分布在三条轴线上。北轴线为三开间,依次有:石牌坊、饮酒亭、碑廊、双桧亭……[详细]
55、文澜阁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澜阁
  文澜阁位于杭州西湖孤山南麓。文澜阁始建于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是年,《四库全书》告成,当时先抄四部,分藏紫禁城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奉天文溯阁、热河文津阁“内廷四阁”。后乾隆皇帝因“江浙人文渊数,允宜广布,以光文昭”,又命续抄三部,分藏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是为“江南三阁”。现江南三阁惟文澜阁及所藏《四库全书》存世,成为“东南瑰宝”。文澜阁是将杭州圣因寺后的玉兰堂改建而成的,改建的各项工费均由浙江商人捐办。据时人记载:“阁在孤山之阳(南麓),左为白堤,右为西泠桥,地势高敞,揽西湖全胜。外为垂花门,门内为大厅,厅后为大池,池中一峰独耸,名‘仙人峰’。东为御碑亭,西为游廊,中为文澜阁。”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文澜阁焚毁,部分藏书散失。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开始重建,……[详细]
田螺山遗址
  田螺山遗址位于余姚市三七市镇相岙村村口,是浙江省新近发现和发掘的又一处重要的河姆渡文化遗址。遗址总面积约30000平方米,文化堆积厚度超过3米,分为6个文化层,距今年代约为5500--7000年。田螺山遗址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河姆渡文化中地面环境保存最好、地下遗存相对完整的一处史前村落遗址,她向人们提供了极有价值的研究视角,对于充实和完善河姆渡文化内涵,推进河姆渡文化考古研究的整体局面提供了宝贵契机。田螺山遗址的发现完成了河姆渡文化早期遗址在姚江流域空间分布“由点到面”的历史跨越,对研究河姆渡文化的时空分布格局和社会规模具有突破性的价值。遗址发现的多层次的干栏式建筑以及埠头、独木桥等遗迹对河姆渡文化聚落研究具有关键的价值。田螺山遗址的地层堆积和文化内涵,解释了河姆渡文化早晚期遗存面貌较大差异而文……[详细]
江厦潮汐试验电站
  江厦潮汐电站位于乐清湾内,这里海潮涨落的落差大,平均潮差5.08米,最大潮差超过8米,适宜开发潮汐能。为了给大规模开发利用潮汐能探路,1970年国家水利电力部决定在乐清湾选址建设潮汐电站。电站不大,由大坝、发电渠道、厂房、泄水闸、开关站组成。这是第一座由我国自行研制的潮汐能国家级试验基地,属于单库双向电站。温岭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副站长王浩平介绍,30多年来,电站机组各项科学试验课题均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86年电站被国家科委等有关部门授于国家“六五”科技攻关先进单位。2005年,龙源电力集团公司承担国家“863”新型潮汐项目的研制工作。江厦潮汐试验电站在潮汐发电的同时,库区农、渔业经济综合开发逐步发展,所围海涂5600亩及水库水面均由当地乡镇分给农民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江厦潮……[详细]
坦头窑遗址
  瓯窑是以温州永嘉为核心的中国著名窑场,它初创于汉代,发展于六朝、延及两宋,唐代是瓯窑发场的鼎盛时期,坦头瓯窑窑址是唐代瓯窑的典型窑场,代表了瓯窑的最高制作水平。坦头窑遗址位于永嘉县三江街道龙下村东南一处朝西的山坡上,西距楠溪江约两公里,目前可初步确定两个窑场遗迹。2017年5-12月,为了配合杭温高铁建设,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永嘉县文物馆对窑址的北坡Y1部分进行了联合发掘,发掘面积950平方米,取得了重要考古成果。坦头窑遗址窑炉为依山而建的南方传统龙窑,长近40米,宽近1.3米,为东西走向,保存相当完整。窑炉保留包括窑前操作室、火门、火膛、窑室、窑尾排烟室、多个窑门、窑炉两侧的柱洞与护窑墙以及石砌地面等在内的较完整器物结构。窑炉的南端为作坊遗迹,由……[详细]
庄桥坟遗址
  庄桥坟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林埭镇群丰村,是一处大型的良渚文化遗址,是新石器时代的古人类遗址,遗址于2003年5月被发现,出土有椭圆形豆、盖豆、泥质红陶罐、盉、高柄豆等物品。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桥坟遗址是一处4500年前的良渚文化遗址。发现三座人工土台,清理墓葬236座;共出土陶、石、玉、骨角、木等各类器物近3000件。同时出土的带木质犁底的组合式分体石梨,石梨反映了良渚文化时期梨耕农业和梨耕文化发达程度。一起出土的还有大量的炭化米,以及葫芦、梨等植物的果核;鹿角、狗、猪、鱼类等动物骨骸。同一遗址明显分为居住区、墓葬区、农业区、生产区和四大片,这是前所未有的重大发现。它们之间存在着比较合理的功能分区,对于认识良渚文化时期的聚落形态,规模和社会组……[详细]
60、通济堰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通济堰
  导游:通济堰是一个以引灌为主,蓄泄兼备的水利工程;它由拦水大坝、进水闸门、三洞桥、渠道、叶穴等组成。碧湖平原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落差20米,通济堰即根据这样的地理形势营造,从而基本实现了自流灌溉,不需再靠外力支援。通济堰的上游集雨面积2150平方公里,每天能拦入堰渠二十多万立方米,灌溉着整个碧湖平原中部、南部四万多亩粮田。据村民说,护堰世家诸葛一家,世代在通济堰边居住,只要发现有堵塞渠道、砍树等破坏行为,便会出来制止。五十年代进行维护时,在大坝底部还发现古代留下的巨松基础,就是俗称“眠牛”的松木铺垫办法。:通济堰位于浙江南部碧湖平原一个名叫“堰头”的小村边,它建于南朝萧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我国最古老的大型水利工程,也是迄今为止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拱坝,为国家级重点……[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