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61、时思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时思寺
  导游:时思寺原是宋绍兴年间的梅元屃守墓庐,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创为时思道场,明宣德间又改为寺。因此时思寺是一处佛道合一的宗教建筑。时思寺前沐鹤溪自北向南汩汩流至不远处直泻深谷,形成百仞飞瀑,名“雪花漈”。寺前彼岸为狮山,附近有“石马潜渡”、“友舌喷珠”等景点,与时思寺合称为大漈八景,曾被誉为“雾中桃园”。寺北侧巨杉与山门内两株参天古柏与时思寺相映生辉,更具古刹幽邃的意境。时思寺目前保存完整,它既有宋代建筑遗风,又受福建地方建筑之影响,构造与形制独特,是浙江元明建筑体系中一组独立的类型。:时思寺位于景宁县大际乡(大漈)西二村,海拔1000多米的白象山上。为宋元时期建筑。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相传梅氏一六岁幼童守祖父墓,居庐三年,不离其侧,宋高宗闻报,旌……[详细]
笕桥中央航校旧址
  笕桥中央航校旧址位于笕桥镇东北部横塘村。1930年,蒋介石决定在原中央军校航空班的基础上,择址杭州笕桥,扩建为中央航空学校。1931年春,校舍和机场等建成,设立机构,采购飞机,招生办学,并先后在洛阳、广州设立分校。至1937年抗战前,共培训学员500余名。抗战爆发后,航校先后迁往云南昆明、巴基斯坦拉合尔,并改名为中央空军军官学校,而笕桥机场作为空军的主基地使用。至抗战胜利学校又迁回杭州原址。1948年冬,迁往台湾。杭州解放后,航校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部队接管,仍作为航空学校和军用机场使用。1957年,改为军民两用机场。2000年,因杭州萧山机场建成使用,民航撤出笕桥机场。 笕桥中央航校旧址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组织健全完善,管理最严格的航空专业人才培训基地。学校设施齐全,设备先进,由国内优秀的……[详细]
桃渚古城
  桃渚城位于浙江省临海市东南41公里东海之滨的桃渚镇城里村。桃渚城始筑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桃渚千户所,筑土城,为防御倭寇的入侵而建,后内迁至中旧城;1442年再次内迁;1443年新建桃渚所城,保存至今;1559年抗倭后增建东西敌台两座;1564年修桃渚城。桃渚城平面基本呈方形,城池前有护城河,西南两面为一片旷野。根据《台州府志》和《临海县志》的记载,“城高二丈一尺,周围二里七十步”。城的平均高度一般在4.6米左右,平均宽度5米左右,城基宽10米。城上原建有敌台十四个,敌台的城墙外壁均做成“马面”。现尚存十二个,东面城墙三个、南面城墙二个、西面城墙二个、北面城墙一个,以及四角各一个。桃渚城有城门三道,东、南、西各一。东城门偏南而设;南城门偏东而设;西城门与东城门相似,亦偏南而设,城门……[详细]
茅湾里窑址
  茅湾里窑址位于杭州市萧山区南18公里的进化镇大汤坞村裘家山茅湾里。茅湾里印纹陶原始瓷窑遗址包括裘家山、狮子山、蜈蚣腿等地,面积约20000平方米。1956年调查发现,采集有大量的印纹硬陶器及施青黄色釉的原始青瓷片、红烧土块、釉渣等。文化层堆积丰富,分布范围较广,保存完好。其附近还有大坟山、梅园、安山、后山等多处印纹陶原始瓷窑遗址发现。茅湾里窑址以烧制印纹硬陶和原始青瓷为主。靠近席家村方向的主要为印纹硬陶。硬陶以含铁量较高的粘土为原料,因烧成温度不同,胎色呈赭褐色、深黄色、深灰色。纹饰为拍印而成,主要有米字纹、网格纹、方格纹、云雷纹等。用泥条盘筑法,高温焙烧,质地坚硬,叩之有铿锵声。大汤坞方向的窑址以青黄色薄釉原始青瓷居多。胎以瓷土为原料,色灰白,质地较坚硬密实。制作采用轮制,器型规整,器底壁……[详细]
白云庄和黄宗羲、万斯同、全祖望墓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管江岸,始建于明代。它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人称白云先生,卒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清康熙七年(1668年),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应万泰等邀请,先在万泰的广济街宅,后迁至延庆寺,康熙九年(1670年),迁至白云庄授徒讲学,开“证人书院”。清乾隆年间,黄宗羲的私淑弟子全祖望,为了区别于黄宗羲在绍兴的“证人书院”,特冠以“甬上”两字,称“甬上证人书院”。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南雷,世称梨州先生,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详细]
卢宅建筑群
  东阳卢宅全称叫卢宅明清古建筑群,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宅位于浙江东阳县城东门外,建于明景泰七年(1456年)至天顺六年(1462年),其后又不断修建而成一区规模庞大的住宅群体。全宅占地约5公顷,由十余组按南北轴线布置的宅院所组成。主轴线沿照壁穿过三座石牌坊转折至肃雍堂、乐寿堂而止于世雍堂。住宅周围有河流环绕,通过跨河的九座桥梁而沟通宅内外联系。宅前大道西通东阳城东门。从门前众多牌坊可知,这是一处世代为官的家庭聚居地。  肃雍堂是全宅的主厅,其布局和曲阜衍圣公府相似,前有门屋两重,堂前两侧设东、西厢。肃雍堂平面作工字形,以穿堂将前后二堂联结成一体。其中前厅原是歇山屋顶,后虽改为两厦悬山顶,但室内木构架仍保留歇山转角做法,斗拱式样也很华丽。按明制规定,品官住宅不准用歇山顶,因此肃雍堂前厅的屋……[详细]
67、五桂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桂楼
  五桂楼坐落在梁弄下街洞门弄,是一幢二层三楹木结构清建筑,系里人黄澄量为藏书而建造的。黄的的先祖颇有雅名,南宋时,五兄弟同中进士,同朝为官,衣锦还乡时,宋高宗赠《送五子还乡》诗中有“仙藉桂枝香”句,而取名“五名楼”。五桂楼有五马山墙以防风火,前后有四米高的围墙,围墙东西两侧有大门,西侧为正门。进门便是卵石砌成的庭院,石刻木雕,花草竹木使庭院绿荫婆娑,花香袭人,灰尘不蒙,市声不喧,显得幽静,古朴、清雅。楼下为三楹统间前后分隔,前厅为讲学会文之所,后厅是楼梯,楼上有书橱二十四架,藏有5万多卷古书善本,名画碑贴和手抄本,有木雕板近百块,屋顶呈“众”字形,有暗阁,明看二层,实为三层。据传,凡遇战乱,善本多藏千顶上暗阁,暗阁中至今仍保留有“柱百竿”一根,长9.8米,竹竿上记着当时建楼的各种尺寸数据和梁架……[详细]
跨湖桥遗址
  跨湖桥遗址位于浙江省萧山城区西南约4公里的城厢街道湘湖村。遗址西南约3公里为钱塘江、富春江与浦阳江三江的交汇处,在此形成曲折之形,往北再折向东流入东海。遗址南北均为低矮的山丘,往北越过山岭可见钱塘江,南面为东西向连绵不断的会稽山余脉。跨湖桥遗址,是由古湘湖的上湘湖和下湘湖之间有一座跨湖桥而命名。由于长期的湖底淤泥沉积,遗址的表土厚达3、4米,从而使遗址内的文物保存比较完整。跨湖桥遗址原有面积数万平方米,经过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1030平方米左右。遗址堆积厚2-3米,文化内涵丰富,面貌独特,碳14测年距今7000-8000年。出土有大量的陶器、骨器、木器、石器以及人工栽培水稻等文物,经碳14测定和热释光测定,其年代在8000-7000年之间。釜、豆、盆、钵……[详细]
绍兴秋瑾故居
  坐北朝南,依山而筑。秋瑾曾经在此习文练武,度过她的少女时代。一九○六年回乡后,这里又成了她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建国以后,对秋瑾故居进行了几次整修,并把它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秋瑾故居原来是明代大学士朱赓别墅的一部分。故居共五进,第一进是门厅,第二进为三间平房加一楼一底房屋,是秋瑾居住、生活的房间,其余三进为秋瑾母、兄等人的住处。秋瑾所居住的二进房屋有客堂、会客室、餐厅、卧室,秋瑾曾在这里接待同志,秘密商议起义事宜。卧室的后墙为夹墙,在夹墙的密室内,是秋瑾收藏武器和文件的地方。故居曾经多次修缮,在第三、四进设立有秋瑾史迹陈列室。故居大门上面悬挂着辛亥革命老人何香凝所题的“秋瑾故居”匾额,笔力遒劲,情意内蕴。进入故居,就是一……[详细]
飞来峰造像
  飞来峰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灵隐寺前。飞来峰是一座高约209米的石灰岩山峰,山上怪石嶙峋,奇幻多变,石间分布着五代至元代的造像约300多处,是浙江规模最大的一处造像群。飞来峰造像群中五代时期的造像至今尚存有10多尊,都是佛教“净土宗”的“西方三圣”,分布在山顶和青林洞的洞口处。在青林洞入口的西侧有后周广顺元年(951年),滕绍宗舍钱雕造的弥陀、观音、势至等像,是飞来峰有题记的造像中时代最早的一龛,龛中的三尊造像都是坐在高束腰仰莲须弥座上,身后饰有火焰纹的背光,带有晚唐的造像风格。北宋的造像最多,有200余尊。分布在金光洞内的是小罗汉。玉乳洞内的是六祖像,形体较大,是天圣四年(1026年)的作品,风格比较古朴。青林洞南口的崖壁上有一龛乾兴元年(1022年)的浮雕“卢舍那佛会”,浮雕的技法娴熟,……[详细]
东阳土墩墓群
  东阳土墩墓群位于江苏省东阳市江北街道、六石街道、巍山镇一带2006年6月10日以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东阳市文物办对西周古墓群进行发掘,1号坑、2号坑、3号坑都许多重量级发现,至7月23日,4号坑的发掘、清理工作基本结束,共出土三具人类骸骨和包括一尊三脚瓷鼎在内的105件珍贵文物。东阳土墩墓群现有5处保存较好,分别是祥湖石角山石室土墩墓、派园石墎洞山石室土墩墓、石宅银角山石室土墩墓、派园下马柴自然村前山土墩墓、古渊头峋界尖土墩墓。这些墓葬均坐落于小山之巅,作东西向,规模宏大。石角山、派园、银角山三座石室土墩墓墓室均由巨大的石块构筑而成,选用巨石多为板状、条状或方形,有的巨石长及数米,重达数吨,为其他地方石室土墩墓所罕见。现已清楚的墓室平面有“凹”字形、“凸”字形和长条形三种。前山土墩墓20……[详细]
处州普济桥
  普济桥,名称来源于“普渡众生,济世为怀”的禅宗佛意。位于玉岩村南水口,建于明正德年间,跨大源坑,东西走向,为双孔石墩双向伸臂木梁廊屋桥,孔跨6.5米,桥长26.5米,宽5.5米。东西桥台用条石横联错缝砌筑,桥墩用条石砌成船型,迎水面砌成分水雁翅,桥墩宽3米。桥墩上纵横叠交五层垫木伸臂梁,在第五层垫木上架设木大梁7根,大梁上置方形枕木17根支撑桥板。桥面上建廊屋,面阔9间,通面阔25.9米,进深为五架梁前后单步梁。廊屋明间和尽间为重檐歇山顶,至今明间仍保持原状,明间四根金柱柱头用平板枋联系固定,其上置柱头科、平身科18攒,外拽为七踩双翘单下昂斗拱,内拽为七踩“卍”字斗拱,内拽构件斗拱藻井天花。檐柱上施丁头拱承托挑檐檩,屋顶覆小青瓦。桥廊内两边设长凳供人们休息,内设木护栏,外加木板雨披,栏杆外挑……[详细]
宁波天童寺
  天童寺位于鄞东,太白山麓,距宁波市区26公里处,以“东南佛国”闻名海内外。相传西晋永康元年(公元300年),祖师义兴周游至鄞县东谷,由于酷爱那里的山水,故开山修寺,虔诚诵读-,孜孜不倦,感动了玉皇大帝,随即命令太白金星化作童子下凡侍护,所以寺称天童山名太白。天童寺占地近6万平方米,傍山而筑,梯级布局,有外万工池、七塔,内万工池、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楼)、先觉堂、罗汉室、钟楼、御书楼等建筑物720间之多,殿宇金碧辉煌、结构玲珑剔透,画栋雕梁、建筑精美,规模之大为国内罕见。唐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法璇僧在太白山谷重建,名“太白精舍”,今人称之为古天童。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僧宗弼、县聪等迁太白精舍于太白峰下即现今天童寺,成为禅宗十方丛林。唐会昌元年(841年)镜禅师住持天童寺……[详细]
74、溪东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溪东桥
  溪东桥位于于浙江省温州泰顺县泗溪镇,为叠梁式木拱廊桥。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道光七年(1827)重修。桥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离水面9.5米。处在“将军逗狮”风水模式中的溪东桥,“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此桥无桥墩,由粗木架成八字形伸臂木拱,颇为罕见。东溪早时以碇步渡水,津道多阻,林正绪倡首建造蜈蚣桥(即溪东桥)。林正绪生平端方正直,好行义举,乾隆癸亥年(1743)邑侯张考首书“达尊有二”匾相赠。此桥修建者是修北涧桥的人的徒弟,故而有人也将这两桥称为“师徒桥”。因此桥外型美观,号称“最美的廊桥”。溪东桥系木拱廊桥结构,位于泗溪镇-墙村。溪东桥与相隔几百米……[详细]
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
  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紫阳山,开凿于元代至治二年(1322年),题材为佛教密宗造像。麻曷葛刺是大日如来的梵语音译,意译是“大黑天”,元朝统治者奉为军神或战神。龛形呈横长方形,龛顶略有弧度,高2.45米,宽4.1米。龛内又开三个小龛,中间为本尊麻曷葛刺像,左侧为文殊骑狮像,右侧为普贤骑象像,三像后为尖拱形火焰背光。龛楣上有浮雕金翅鸟三只,左右还有飞鸟和奔兽。大龛北侧壁有元代至治二年汉文造像题记,十分珍贵。麻曷葛刺造像造型较大,保存良好,刀法简练,和杭州飞来峰藏传佛教相比有不同的风格,因此这处造像是研究藏密“梵式”造像发展的重要实物。2001年宝成寺麻曷葛刺造像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钱业会馆
  宁波钱业会馆位于市区东门口不远处的战船街10号。清同治三年(1864年)钱业同业组织形式称钱业会商处,在江厦一带滨江庙设有公所,曾毁于兵火,后于1862年由钱庄业筹资重建。至民国十二年(1923年)因原有公所“湫隘不足治事”乃购置建船厂跟(今战船街)“平津会”房屋及基地一方,兴建新会馆,即现在的钱业会馆,至1926年竣工。它是昔日宁波金融业聚会、交易的场所。始建于民国十四年,是一座占地1500余平方米,由前后二进,亭台楼阁、园林组成的中西式砖木结构建筑,其建筑风格别具特色:前进廊舍环绕;两旁石刻、碑记;中有戏台;后进议事厅,是旧时宁波金融业最高决策地。厅前亭园花草,清静幽雅,是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钱庄业的历史文化建筑。解放后,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会馆内环1994年9月在钱业会馆原址,建……[详细]
杭州马寅初故居
  位于庆春路210号的马寅初故居,系三层砖木结构楼房,建于清末民国初。原属马星竹所有,后由马寅初购买。马老先后于1936年、1946年、1947年、1949—1951年在此居住。其间,马寅初撰写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互影响》、《向王若飞诸同志学习》等20余篇文章。还在浙大、上海沪江大学等发表了《关于目前之经济危机》、《经济与民主》等20余场演讲。1946年6月13日,马寅初在杭州20多所学校联合召开的“反对内战,反对-”的-上发表演讲,并与学生一起冒雨-。1949年8月26日,他被任命为解放后浙江大学第一任校长,9月赴北京出席全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会上被推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常务委员和财政委员会副主任,还兼任华东军政委员会副主席。10月1日参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1950年11月16~22日……[详细]
石楠塘徐氏宗祠
  石楠塘徐氏宗祠位于金华市婺城区雅畈镇石楠塘村南的武义江畔,为明代宗祠建筑。照壁前为武义江,有小码头可供舟船停泊。整个建筑坐北朝南,由照壁、门厅、正厅、后堂组成,五开间,三进两天井,呈方形布局。面积近1047平方米。石楠塘徐氏宗祠,照壁前为武义江,有小码头可供舟船停泊。整个建筑坐北朝南,由照壁、门厅、正厅、后堂组成,五开间,三进两天井,呈方形布局。面积近1047平方米。照壁的上部和门楼的一部分已经被拆,其他基本完整。通面宽20米,通进深52.35米。门厅、正厅面阔五间,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九架前后廊,用月梁,梁两端雕刻龙须纹。单步梁作鸱鱼状。为抬梁式和穿斗式相结合。后堂面阔五间,梁架明间为抬梁式九架前后廊,两山为穿斗式。两侧过厅,面阔各为三间。门厅、正厅、后堂及厢房均用石梁、方型抹角石柱,礩形柱础……[详细]
大窑龙泉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大窑龙泉窑遗址分布在今浙江省丽水地区及其周围的武义、永嘉、文成、泰顺等县。龙泉窑址是中国古代南方著名的青瓷窑址,以龙泉县境内的窑址最为密集,有300多处,其中瓷器质量最好的窑址多集中在龙泉县的大窑村一带,这里是龙泉窑的中心,故而统称为“龙泉窑”。龙泉县位于浙江省的南部,瓯江的上游,瓷土矿藏十分丰富,河流的两岸山峦起伏,森林茂密,盛产烧瓷用的燃料——松柴。瓷窑可利用溪流的山坡选址,制瓷原料可依赖廉价的水碓粉碎并加工,成品也可从瓯江顺流而下运到温州,瓷器的输出十分方便,这些都是对瓷业生产十分有利的条件和环境。龙泉窑创烧于北宋早期,盛极于南宋晚期,北宋至南宋初年,主要生产盘、碗、壶等日用品,制作工整,普遍使用刻花,并辅以蓖点纹、蓖划纹及波浪纹、云纹等,釉层比较薄,釉色青中泛黄。到了南宋中期,出现了……[详细]
护法寺桥和塔
  时代:宋地址: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钱库镇望里社区0寺始建于唐代大中(847—866)年间,是当地著名寺院。明、清都有重修,清光绪二十八年最后一次重建,民国三十三年(1944)毁于兵火。其遗址至今仍清晰可辨,规模颇大。2002年,在原0寺的旧址,又新建一幢大雄宝殿。0寺始建时,没有寺、塔。到宋元祐三年(1088),才在寺前先后建成一座石桥和七座单檐塔,又称0寺桥和0寺塔。0寺桥,为梁柱式石桥,造型古朴大方,结构稳固,保存完好,具有浙南山区北宋初期石桥风格。桥长10.30米,宽2.30米,通高3.90米,3孔4墩,左右两孔净跨2.25米,中孔净跨3.75米。在中节北首桥板侧沿横刻“时元祐三年(1088),岁次戊辰,十二月癸酉朔二日建”,可得知此桥建桥确切年月。0寺塔,建于北宋,仿木构楼阁式六角平檐……[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