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法雨禅寺
  法雨禅寺法雨禅寺又称后寺,在普陀山白华顶左、光熙峰下,距普济寺2.8公里,为普陀三大寺之一。法雨寺占地33408平方米,现存殿宇294间,依山取势,分列六层台基上。入山门依次升级,中轴线上有天王殿,后有玉佛殿,两殿之间有钟鼓楼,又后依次为观音殿、御碑殿、大雄宝殿、藏经楼、方丈殿。观音殿又称九龙殿,九龙雕刻十分精致生动,九龙殿内的九龙藻井及部分琉璃瓦从南京明代宫殿拆迁而来,被誉为普陀山三宝之一。整座寺庙宏大高远,气象超凡;不远处的千步金沙空旷舒坦,海浪声日夜轰鸣;北宋王安石曾赞之“树色秋擎书,钟声浪答回”。法雨寺创建于明万历八年,因当时此地泉石幽胜,结茅为庵,取“法海潮音”之义,取名“海潮庵”;万历二十二年改名“海潮寺”,三十四年又名“护国镇海禅寺”。后毁于战火。清康熙二十八年,普济、法雨二寺……[详细]
郑义门古建筑群
  郑宅原名“承恩里”,北宋初年郑氏在此始立宅,南宋时易名三郑、仁义里。元代因两次旌表为“孝义门”而改称郑义门,明代被旌为“江南第一家”。宅以郑氏宗祠为中心,宗祠坐东朝西,占地0.5公顷,建筑面积2463平方米。另有十桥九闸、东明书院遗址、文井、圣谕楼、老佛社、昌七公祠、九世同居碑及孝感泉等建筑与元、明古迹五十余处。祠内另有宋濂手植树龄六百四十八年的龙柏九株。郑义门位于浙江省浦江县盆地东北,距县城14公里。义门以孝义同居闻名于世,历宋、元、明,事迹载刊三朝正史。同居始于南宋至道年间,衰于明天顺三年(1459年),历十五世三百三十余年,鼎盛期合食人口达三千余人。此后,郑氏续立小同居传承家范延及清末,亦越十三世之多。江南第一家——郑义门为融古代建筑、儒学思想与传统民俗于一体的典型,具有很高的历史、文……[详细]
钱山漾遗址
  钱山漾遗址在湖州城南7公里钱山漾东岸南头的百廿亩村。这一带是太湖流域的冲积平原,河流很多。四周有许多小山。钱山漾东西宽约1公里,南北长约3公里,是东苕溪的一段。东苕溪发源于天目山,经德清,北流至湖州定安门南与驿西桥处,汇西苕溪注入太湖。由于东、西两苕溪水汇合,往往形成河水逆流;波浪冲刷,使遗址遭受破坏,数以千计的陶片、石器、遍于滩野。遗址出土了原始社会时代的残绢片和丝线,为我国迄今最早发现的丝织品,残绢片采用平纹织法,其经密、纬密每厘米各是四十根。遗址中,还出土了麻布片、麻绳等纺织品,说明当时太湖流域丝麻织品和养蚕、桑苎种植,已经相当发达。为我国蚕丝、麻纺织品最早的发祥地之一,遗址还出土了木桨,证明当时已有原始的木船或竹筏。出土的石、陶瓷制成网坠、骨制的鱼标、丝线或亭麻线编织成的鱼网,说明已……[详细]
湖镇舍利塔
  湖镇舍利塔位于浙江省龙游县湖镇下街舍利塔院内。始建年代已无考,但塔上第二、六层等多处铭文砖上有阳刻楷书“嘉祐三年七月江逵重造宝塔”等字样,明确显示了该塔重建于北宋嘉祐三年(1058年)年七月。2001年,湖镇舍利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舍利塔为六面七层仿木楼阁式实心砖塔,高31.5米,基座每面宽2.3米,须弥座高1.6米。外部结构完全仿造木楼阁式结构,是仿木砖塔中的经典之作。用砖头做出木构楼阁式塔的形制来,这是它的独到之处。塔的整体比例适度,形制修长,构造精巧,枋柱、斗拱、平座、壸门等一应俱全,尤其是大弧度起翘的层层腰檐,给人以玲珑轻灵的感觉,每个檐角上都垂挂有风铃;每层每面有壸门式壁龛,以供奉佛像(原有的汉白玉佛像多已散失,现为复制品);顶部塔刹保存完整,上有铜质葫芦,……[详细]
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
  大佛寺石弥勒像和千佛岩造像新昌大佛寺位于新昌县城西南,在南明山与石城山之间的山谷之中。寺内有大弥勒佛石像,寺外有隐鹤洞、锯开岩、濯缨亭、俊貌石、石棋坪、放生池及一些摩崖石刻等胜景。寺始建于东晋永和年间(345—350),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重点寺院之一。寺院依山而建,正面外观5层,寺内高大雄伟,巨大的弥勒佛石像正面趺坐于大殿正中。这座巨大的石像,雕凿于悬崖绝壁之中,历时约30年才全部雕成,为江南早期石窟造像代表作。佛像高大巍峨、气势磅礴,经测定,石佛座高2.4米,正面趺坐像高13.2米,阔15.9米,两膝相距10.6米,耳长2.7米,两手心向上交置膝间,掌心可容10余人。大佛寺西北约300米处还有一小刹名“千佛院”,院内有佛千尊,每尊长约7寸,宽近5寸,排列整齐,个个神采飞逸,充分……[详细]
东钱湖墓葬群
  1、东钱湖石刻群位于浙江省鄞县东钱湖北岸郭家峙至天童公路沿线。于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前后至明万历十二年(1584年)前后建成。主要是指南宋史氏望族和明代太子余有丁墓葬神道的地面石刻群体。 南宋时期的史氏望族墓道石刻群,是融古代哲学、美学、生态学等于一体的石刻艺术精品,它包括宋冀国夫人叶氏太君墓道、宋太师越国公史诏墓道等。这些墓道长50米至数百米不等,现存较为完整。石刻造型比例适度,线条流畅,生动传神。 石刻群的元明墓道中以明代少傅兼太子太傅余有丁墓道为核心。其墓道长200米,宽25米。整组石刻气势雄伟,刻划精致,在中国现存发现明墓中较为罕见。 东钱湖石刻群中的南宋墓道石刻成为中国南宋时期规模最大、数量最多、雕刻最精的墓道石刻遗存,填补了中国南宋时期美术史、文物考古史、雕刻艺术史的空白。……[详细]
杭州章太炎故居
  章太炎故居,建于明末清初,属中式宅院,位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仓前老街。在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的南端,余杭仓前的塘河畔,曾经诞生过一位中国近代民主主义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章太炎。章太炎故居就位于仓前老街的中段,包括故居本体、游客服务中心、国学研修中心、国学讲堂和临时展厅等部分。其中故居本体建筑面积811平方米,坐北朝南,共四进一弄,由轿厅、正厅、内堂、书房、避弄等组成,为晚清时期建筑。先生在此出生成长,并度过了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二十二个春秋。故居前三进为历史场景的再现,展示了太炎先生青少年时期故居的风貌;第四进辟为展厅,以多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太炎先生波澜壮阔的一生。故居匾额由赵朴初先生题写。艺术成就章太炎故居是至今保存完好且不可多得的、集清代木雕之精华的所在。无论是“扶雅堂”……[详细]
128、八字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八字桥
  导游:位于绍兴八字桥直街东端,广宁桥、东双桥之间,始建于南宋嘉泰年间(1201——1204)。重修于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地处三街三河四路的交叉点,桥呈东西向,桥体为石壁石柱墩式石桥梁,三向四面落坡,其中二落坡下再设了两桥洞,解决了交通问题,被称为古代的立交桥。:桥面条石并列,长4.85米,桥高5米。桥上置栏,望柱头雕覆莲。桥合石壁式,高4米,东西两面各立石柱9根,主孔下西面第五根墩柱上刻有“时宝——丙辰仲冬吉日建”。西端南面的踏跺下建一小孔,跨越小河。桥下石壁转角处被纤绳磨出的痕迹,至今历历在目,可见当年舟楫之盛。八字桥附近一带,古民宅保存较为完整,政府巳作出保护规划。地址:绍兴市越城区八字桥直街东端类型:桥游玩时间:建议15-20分钟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信息:无需门票。交通公交:乘坐公交8……[详细]
崇仁村建筑群
  崇仁村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崇仁镇嵊州市西北部。崇仁古村镇始建于唐,兴起于南宋,繁荣于明清。抗战期间,浙江大部分相继沦陷,唯独崇仁乡绅智退日寇免遭践踏,成为“孤岛”。杭、绍、甬、温等地商贩云集,有商家280余家,市镇建设与商业迅速发展。古镇规模宏大,总面积达3平方公里,明、清、民国发展脉络清晰,格局完整,古建筑数量众多,从明至民国序列完整,类型丰富,有传统的宗祠、民居、书院、厂房、店铺、作坊、寺院、祠所、完整的近现代乡镇政权管理机构:法院、公所、警署等,体现了社会体制嬗变的历史。崇仁村镇建筑中特别重要的建筑有:玉山公祠——规模最大的裘氏宗祠,五联台门——裘氏家族聚居的大型民居,近代乡镇自治政权建筑——镇公所、法院等。崇仁村镇建筑现状保存情况好,周围的历史环境未有大的改观。由原崇仁镇、富润镇……[详细]
顺溪古建筑群
  顺溪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平阳县。顺溪古建筑群为大型合院式民居建筑。陈迢岩大屋坐西北朝东南,由主院及东西院落组成,主院沿中轴线依次列台门、门厅、正厅、后厅(已圮),两侧分列厢房,总占地面积约605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210平方米。门厅梁架五檩三柱前后分心,正厅梁架十一檩六柱,五架抬梁式带前后两个双步,局部构架用上昂结构,木雕精美;陈有相大屋坐北朝南,平面略成方形,通面阔37.97米,通进深41.97米,总建筑面积约1700平方米。建筑布局与梁架结构与陈迢岩大屋类似,唯用材更为考究,雕刻更为精美,前厅天花藻井斗栱层挑,西厢房后尚存当年制瓷淘洗池、制坯房等建筑。陈迢岩、陈有相大屋建筑规模较大,布局颇具特色。大开间、多院落的组合形式及大天井的运用为其主要建筑特色,保留了一些早期建筑遗制,反映了处于相……[详细]
东阳白坦民宅
  600多年历史的白坦村现存40余幢明清及民国初期古建筑,福舆堂、务本堂规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福舆堂建于清嘉庆至咸丰年间,由两条轴线、四房建筑组成,整体平面呈“品”字形布局,六个院落,占地一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127平方米。村老年协会就入驻在第一院落。福舆堂汇聚东阳民居典型的三合院、四合院以及复合三合院、四合院平面布局形式,全宅大量采用东阳木雕装饰,也采用砖雕、石雕、书法、壁画、堆塑等技艺。吴持浩说,保护很重要,这里常有人来检查,房屋设有监控、消防栓、烟感器等,电线是用铁套管套着的,院落四角设置太平缸,有应急用水来源,平时缸里可以养睡莲。务本堂占地约31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3420平方米,建于清嘉庆至民国初。建筑呈横向布局,由三条轴线组成,务本堂居中,菊庄厅、三立堂分列左右,每条轴线间隔……[详细]
绍兴古纤道
  古纤道位于浙江省绍兴市。古纤道原名为“纤塘”、“远道塘”、“纤道桥”。始筑于唐宪宗元和十年(815年),它沿潇、绍、虞运河而建,从东向西贯穿绍兴全境,绵延40多公里,与今天的杭甬铁路、公路并行,是古代行舟背纤的通道和避风的屏障。古纤道从唐代修筑完成起,曾经多次毁弃和重修。今存古纤道的中心部位在柯桥至南钱清一段,长达7公里,宽1.5~2米。纤道时而两面临水,时而一面靠岸,地势时而险峻,时而平坦。处于水中的纤道,大约每隔二米砌一桥墩,用以调济水源。桥墩上以三直一横的条石平铺,犹如水中的飘带蜿蜒不绝,独具水乡风貌。靠岸的纤道全部使用条石从水底实砌,面铺长方形的青石。古纤道上有平桥、拱桥、梁式桥数百座,从柯桥到南钱清的一段,著名的桥梁就有荫毓桥、太平桥、余渚桥、板桥、行义桥、清江桥等,其中的太平桥始……[详细]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在五尺乡五尺村五下村隔岸降山头山东麓,坐西朝东偏南。系五间两进、左右廊、悬山顶,始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1930年5月,浙南红军游击队正式组建为工农红军第十三军,军长胡公冕,政委金贯真,政治部主任陈文杰,军部即设于此,并以附近山区为根据地。红十三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是当时编入正式序列的全国十四支红军之一,下辖三个团,共有6000人左右,经历大小战斗一百余次,曾攻克丽水、平阳、缙云县城,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红军所到之处,宣传十大政纲,开展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教育和发动人民群众,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土地革命战争,并为后来红军挺进师的活动和浙南游击根据地的建立以及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祠宇年久失修,破漏严重,1985年以来,国家拨款,地方集资,建造大……[详细]
楠溪江宗祠建筑群
  时代:明至清地址:浙江省温州市永嘉县碧莲镇、花坦乡、潘坑乡、五公式乡、东皋乡、渠口乡、大若岩镇。亮点:建筑形制古朴,保留了北方木构的一些做法,同时又融入地方特色手法,是研究明代南北方建筑交流变迁的珍贵史料该建筑群由永嘉郡祠、孝思祠、季氏大宗祠、邵氏大宗祠、郑氏大宗祠、谢氏大宗祠、叶氏大宗祠、陈氏大宗祠8座祠堂组成。楠溪江流域诸多古村落的形成源于中原战乱,百姓南迁,其村落文化是中原文化与东瓯乡土文化交融的结晶,宗祠建筑是当时社会背景和宗族文化的写照。其中颇富代表性的永嘉郡祠位于永嘉县碧莲镇上村,是村内的刘氏宗祠,始建于元,历经明清两代修缮,现存的建筑基本上保持明代建筑风格。1997年8月,该建筑群孝思祠、永嘉郡祠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新发现的文岩祠、谷氏……[详细]
高氏家族墓地
  高氏家族墓位于浙江省乐清市北白象高岙村。高氏家族墓建于明代。墓地依山并环宗祠而筑,布局独特,为高友玑及其家族成员墓地。高友玑(1461-1546),字肃政,号南屏,明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官至刑部尚书,谥襄简,著有《南屏遗稿》。其中高友玑墓最具规模、形制独特,主体建筑为三座四柱三楼式神位牌楼组合而成,并将祖孙四代七人的墓碑按昭穆之制分列其中,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时代风格,实属罕见。墓由神道门、华表等仿木石构和石像生组成。墓由神道门、华表等仿木石构和石像生组成。分三组,中为高友玑及其祖父、父亲墓,左为高友玑长子、三子墓,右为次子、四子墓,均按左昭右穆礼俗排列。三组墓各建神位牌楼,中间一组为四柱三牌楼,两侧均为六柱五牌楼,歇山顶。有碑亭两座,四柱单间,五铺作双抄偷心造,歇山顶。该墓为研究明……[详细]
蒲壮所城
  介绍:位于浙闽交界处的苍南县蒲城乡,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海防城堡建筑。唐宋以来素为戍守要地,明洪武十七年(1384)为防倭寇而建。蒲壮所城,原蒲州所城,后壮士所因孤立难守归并于蒲州所,改蒲州所为蒲壮所,现称蒲城。1996年,国务院公布 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继而成立文物保护管理所。 其城依山面海,南方正,北弧圆,平面呈“天圆地方”形。城墙周长2400米,高3-7米,底宽6-8米,顶宽4-7米,均用条 石和块石分内外各三层包砌,中间填夯土。东、南、西三座瓮城都呈方形,城楼除西城楼已毁外,另二处尚存。城外留有敌方、 护城河、寨堡和烟墩等;城内街巷至今全无变动,有城隍庙、妈祖庙等三十多处寺庙,还有许多典型的浙南院落民居及建城奠基石等,不仅提供了明代抗倭斗争的实物史料,也是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详细]
平湖莫氏庄园
  位于浙江省平湖市境内人民路37号。是清代富商莫放梅祖孙三代居住的庄园。占地七亩,共有房屋70余间,四周以六米高的风火墙与外界相隔绝,是一座典型的封闭式木结构第宅建筑群。作为第宅厅堂,莫氏庄园“小巧玲珑,布局紧凑,具有典型的江南民居特色。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的莫氏庄园,它是清末大地主莫放梅祖孙三代居住的大型封闭式古民居建筑群。整项工程前后历时三年,耗资十万两白银,于1899年竣工,系大型封闭式古民居建筑群,莫放梅祖孙三代相继在此居住了半个多世纪。“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今天,莫氏庄园作为平湖市对外宣传窗口单位、嘉兴市红色教育长廊~青少年教育基地和嘉兴市旅游定点单位,正担负起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之重任,使人们在观赏中了解历史,增长知识,得到熏陶,受到启迪。成为寓教……[详细]
小黄山遗址
  小黄山遗址位于浙江省嵊州市甘霖镇上杜山村小黄山,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面积50000多平方米,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距今9000年前后规模最大的聚落遗址。发现于1984年,2005年1月调查,2005年3月22日发掘。遗址堆积厚1—2米,依据文化堆积内涵和地层叠压的相互关系,小黄山遗址文化内涵分成四个阶段,第四阶段堆积遗物显示为良渚文化晚期遗存,前三阶段遗存为小黄山遗址堆积的主体,文化内涵丰富,自身特征鲜明突出。遗址低山丘陵的地形环境,接近生土的堆积特征,对探索长江下游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及重大的学术价值。出土的石雕人首距今年代在9000年上下,应是我国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中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石雕人首,具有很重要的艺术研究价值。水稻遗存的发现,为农业起源特别是稻作农业起源研究具有重大学……[详细]
青藤书屋(榴花书屋)
  一个幽静的小园,两间旧式的平屋,位于绍兴前观巷大乘弄的青藤书屋,以它特有的魅力吸引着中外游客。这里是我国古代十大画家之一的徐渭(文长)诞生和读书的地方。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和文学家的不朽作品,还能了解到这位幽默大师不阿权贵的品格和其一生的坎坷遭遇。:青藤书屋,原名榴花书屋,徐渭时改为今名。书屋坐北朝南,系石柱墙硬山造木格花窗平屋,共两室。前室南向,窗外有小天井,天并西首栽有青藤一裸;后室北向,现辟为徐渭文物陈列室。青藤书屋,原名榴花书屋,是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徐渭的住所,与相隔不远的闹市相比,这里如入禅境。进门是一面山墙,上 书“自在岩”三个字。踏入小径只见一个天井、一颗沿墙攀援青藤、一个方池(又叫天池),书屋开窗便可见天池方池,天池有一柱撑托墙体,柱子上刻着“砥柱中流”四个字。……[详细]
盐官海塘及海神庙
  盐官海塘位于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南门外,南濒钱塘江,以防钱塘江潮患而筑。海塘以占鳌塔为中心,全长1100米,塘面宽10米,总面积11000平方米,属海宁海塘中历史最悠久、最有代表性的一段。其始建年代无考,乾隆元年(1736年)始筑鱼鳞石塘,乾隆二年(1737年),盐官南门外绕城鱼鳞石塘告竣,现存的盐官海塘便是那时修筑的。塘采用上等条石以铁锔和铁锭固定,背水面填土加厚,断面呈梯形。盐官海塘上,有天风海涛亭、占鳌塔、中山亭及镇海塘铁牛等诸形胜,并是观海宁潮的驻足佳地。海神庙俗称“庙宫”,位于浙江省海宁市盐官镇春熙路150号。清雍正八年(1730年)始建,占地四十余亩,分南北向三条轴线,中轴线上有山门、仪门、正殿、御碑亭和寝殿,各殿之间以石筑甬道相接。东西两轴有天后宫、雷神殿、水仙阁、斋厅、道院及亭……[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