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浙江省旅游

浙江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马家浜遗址
  马家浜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马家浜文化的代表遗址,距今约6000年。遗址分上下两个文化层:上层以灰黑色黏土为主,并有红烧土层和淤泥层,包含物有兽骨、石镑和各种质地的陶片,还有建筑遗迹;下层为含有大量腐烂的兽骨碎片的黑色黏土,包含的兽骨比上一层更多,还有骨锥、骨针以及石斧和陶片等。在上下层交接处的淤泥中发现了墓葬,出土30具人骨架。出土的器物有穿孔石斧、陶豆、罐、盆、玉珠等。从出土器物分析,当时马家浜居民的生活以狩猎为主,采集和捕捞为辅。马家浜遗址以其鲜明典型的文化特征,受到考古学界重视,并命名为马家浜文化,确定了它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的地位。马家浜文化的确立揭示了长江下游地区史前文化在中国史前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在中国文明起源中的作用提……[详细]
绍衣堂和横山塔
  时代:明地址: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绍衣堂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横山镇横山村。绍衣堂建于明洪武年间,四进三开间,面南向,砖木结构。建筑现仅存前两进,第一进由门厅和后廊组成。第二进为正厅,硬山顶,山墙两侧各有一宽近1米的夹弄。1989年12月12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横山塔位于浙江省衢州市龙游县横山镇横山村,原名“横峰塔”。塔建于明嘉靖十二年(1534年),平面呈八边形,高七层约30余米,为仿木结构楼阁式空心砖塔。1989年12月12日列入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因年久失修,砖块剥落,曾于2006年至2007年间落架维修。1989年12月12日,与绍衣堂一同列入第三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详细]
西湖十景
  “西湖十景”是指浙江省杭州市著名旅游景点西湖及其周边的十处特色风景。“西湖十景”经历三次定义(或评定),现说的“西湖十景”一般指2007年的三评西湖十景:灵隐禅踪、六和听涛、杨堤景行、万松书缘、岳墓栖霞、梅坞春早、湖滨晴雨、北街梦寻、三台云水、钱祠表忠。“西湖十景”是用文学语言给西湖及其周边的十处特色风景景区、景点、景物命名,组成一个“景观集称”。它不仅要使命名的审美特征、文化特征和功能特征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还要平衡好审美性、文化性、功能性三者的相互制约,并找到一个明晰的契合点,最大限度地接近、概括出景观特点。“西湖十景”,景名合一,令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深受国内外广大游客欢迎,堪称景点命名的典范之作。“西湖十景”景名之美,甚至打动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的评审专家,对西湖……[详细]
芙蓉村古建筑群
  芙蓉村古建筑群位于浙江省永嘉县。芙蓉村据传始建唐末,有陈氏夫妇为避战乱,由闽入浙,于此定居,村落格局说按“七星八斗”寓意布置。现保留有各类古建筑近五十座。建筑群由寨墙、寨门、民居、宗祠、牌坊、庙宇、书院、路亭等组成。村落略呈东西窄、南北长之长方形布局,寨墙由不规则块石垒砌。辟寨门七,其中东门为三间二层之木构建筑。村中建筑多为清代建造。宗祠以陈氏大宗祠为代表,门厅五开间带左右各一间,正厅五间十三檩,带两侧厢房五间,宗祠前有水池、侧门,空间开阔。芙蓉亭位于芙蓉池中,有小桥与池岸相通,三间两檐,周设美人靠,翼角平直,有古风。村中包括民居、庙宇等建筑,保留了楠溪江古民居所固有的风貌古朴的特点。芙蓉村古建筑群为古代村落建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实例。2006年芙蓉村古建筑群作为明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详细]
王国维故居
  王国维故居坐落在海宁市盐官观潮景区西门内周家兜,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少年时代的生活之处。原住宅前后围墙、石库门、台门等早废,其主要建筑于1985年6月-1986年7月按原貌修复。现庭院坐北朝南,建筑为木结构。前厅正中置放王国维半身铜像,陈列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王国维故乡、家世及其生平。第二部分,介绍王国维的主要学术成就,陈列王氏各种著作和手稿。第三部分,为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王国维的论著。王国维,字静安,号观堂,海宁人。近代著名学者,早年研究哲学、文学,1907年至北京任学部图书馆,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研究,辛亥革命后东渡日本,专习经学、小学、金石、甲骨。1924年北京清华研究院聘为导师,主要著作有《宋元戏曲史》、《观堂古金文考释五种》、《古礼器略说》等。地址:嘉兴市海宁市建安路4号类型……[详细]
166、三条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条桥
  三条桥位于垟溪乡和洲岭乡交界地,始建于宋,呈八字形伸臂,是泰顺历史最悠久的木拱廊桥,也可能是世界最早建筑的“廊桥”。我们现在见到的三条桥是清道光二十三年(公元1843年)重建的。当年在拆旧桥时发现有贞观年号的旧瓦,因此有人猜测三条桥最早可能建于唐代,按贞观23年唐太宗在位的最后一年计,距今也有1352年了。如真是这样,那“廊桥”建筑史该重写了。交通:泰顺县城乘汽车至洲岭乡(泰顺到洲岭每天8;00--14:30共4班车,洲岭回泰顺每天6:00--12:00共4班车,票价13元,2小时车程),再转乘乡村小巴(20分钟)或三轮摩托(40分钟)前往,从下车的地方到三条桥还要翻过一座山岭,步行20分钟。浙江温州市……[详细]
陈望道故居
  陈望道故居位于义乌城西街道分水塘村,由陈望道父亲陈君元建造,总占地面积约430.9平方米,整体布局基本保存完整,雕刻精美,具有浙中民居的典型特点。陈望道故居坐北朝南,为前廊式天井院砖木结构建筑,由一座三合式院落与前花园、柴房等组成。1951年陈家分家析产,陈望道名下的房产后捐给政府;2010年,其余部分全部收归国有。1984年向社会公众开放。陈望道在故居中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912年至1915年,他从浙江第七中学(金华中学)毕业后,回家乡创办学校。1919年浙江“一师风潮”期间,陈望道认识到必须对旧制度进行根本的改革。1920年,他为传播真理回到故乡义乌城西街道分水塘村,将日文版《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完成了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详细]
泰顺廊桥
  泰顺廊桥位于温州市泰顺县,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东北接文成,西北界景宁,南与福建省为邻,总面积1700平方公里,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境内山高路远,群峰叠翠,千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79座,平均海拔490余米。历史上许多名人贤士为避祸乱,陆续迁移到泰顺这个群峦起伏、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创造了具有山区田园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泰顺廊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廊桥”顾名思义,就是有屋檐的桥。历史上的泰顺,村落分散,交通偏僻。人们出外行走十几里都难以见到人烟。按照泰顺先祖们的“交通规划”,在相隔一定里程的大路(石砌路)边上,要建上一座供人歇脚的风雨亭。而桥上建造屋檐,不但可以保护木材建造的桥梁免受日照雨淋的侵袭,而且起到风雨亭的作用。有的廊桥还有供人暂居的房间。……[详细]
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
  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宪法和杭州,有着非常深的缘分。1953年12月28日至1954年3月14日,毛泽东主席率领宪法起草小组成员,在北山街84号大院30号楼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起草了宪法草案初稿,史称“西湖稿”,为1954年宪法的正式诞生奠定了重要基础。30号楼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民国时期的别墅,总建筑面积756平方米。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以立法形式将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并规定国家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宪法宣传教育活动。“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建设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启动,是中央批准设立的纪念场馆,于2016年12月4日第三个“国家宪法日”正式建成开放。2019年10月7日,五四宪法起草地旧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赵孟頫墓
  时代:元赵孟頫墓位于洛舍镇东衡村戏台山南。赵孟頫(1254-1322),字子昂、号松雪道人,谥文敏,浙江吴兴(今湖州)人,宋朝宗室,元代著名书画家,工书法,擅绘画,变革南宋院体格调,创立元代画风,精诗文、篆刻。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以及政治家。在宋代文坛上非常出名。1992年在距地表深1.5处,发现长3米、宽2.6米石板双室墓和宽11米夯筑神道,在距墓约30米神道两则,出土石翁仲2尊,高2.2米、宽0.8米;石马2匹,通长2.7米、高1.5米,均系太湖石质,雕琢精工。1993年墓地经重新修复后面积达3000平方米,依山而筑,面南向,神道两侧立有石马、石翁仲。1997年8月29日列入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为清代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大型宗族建筑群。位于浙江省诸暨市斯宅乡东白湖旁,占地1.3公顷。现存民居建筑多为清代所建,共有十四处之多。最具代表性有斯盛居、发祥居、华国公别墅。斯盛居约在1798年由里人斯元儒建造;“笔峰书屋”建于1822年;发祥居建于1802年前后,为斯元儒胞兄元二所建;华国公别墅是斯国华的家庙,学塾也设在其中,其建筑始建于清道光庚子年(1840年)。 斯氏古民居各个组群皆有高墙围护,构成各自独立的建筑组合空间,内部由若干合院组成,布局对称,轴线明确。 斯氏古民居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是中国古代江南民居建筑技术、美学和生态学的完美结合,是研究我国封建社会伦理宗法的重要实物资料。……[详细]
上马坎遗址
  上马坎遗址年代:旧石器时代上马坎遗址为单纯的旧石器文化。试掘18平方米,获得旧石器标本45件,石制品的原料主要为石英砂岩和砂岩,砍砸器、石球和镐常见,石器制作工艺原始、粗糙,打片技术基本上使用锤击法和转向打击法,石器的修理都用锤击法。石制品个体粗大,长度超过80毫米,小于50毫米的标本极少,属南方旧石器时代砾石石器文化,是我省旧石器考古的重大突破。上马坎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浙江旧石器时-古的空白,将浙江境内人类的历史提前到距今10多万年前。为研究南方旧石器时代主工业的分布范围、面貌特征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崭新资料,是我省发现的第一个地层堆积明确,时代特征鲜明,保存状况良好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详细]
功臣寺遗址
  功臣寺遗址位于浙江省临安市功臣山南麓,是一处唐至五代时期的大型廊院式建筑遗址。在对该遗址的发掘过程中,先后清理出部分早期建筑的基址、局部的围墙基础、砖(石)制的排水沟、砖砌路、天井铺地及一些砖瓦、吻兽和陶瓷器等历史文化遗存,经与文献史料相比对,可断定其为吴越国国王钱镠“舍宅为寺”而建的功臣寺遗址。遗址呈较为明显的廊院式平面布局,强调秩序和中轴对称,由前殿、天井、钟楼类建筑物、大殿、天井、过廊、后殿及两侧厢房等建筑组成。该遗址的发现对研究五代吴越国时期的社会、经济、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013年5月,功臣寺遗址被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功臣塔合并,名称为功臣塔及功臣寺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四连碓造纸作坊
  四连碓造纸作坊位于中国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泽雅镇,北斗山脚龙溪中游,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元末明初,福建南屏人为避战乱迁居泽雅。因泽雅水多竹茂,遂重操旧业造“南屏纸”,他们在此顺溪建造水渠、碓轮及纸坊,并与山水浑然一体。人们用水碓将水竹捣成纸绒、纸浆,制成屏纸。泽雅一带数千人从事造纸,因此到处是水碓、纸坊。如水碓坑、水帘坑等地名亦都与造纸有关,泽雅遂又名“纸山”。20世纪90年代日本农耕民俗考察团、中国印刷博物馆等团体多次到此地考察。他们一致认为泽雅纸山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活化石”,其中以四连碓尤为重要。四连碓造纸作坊建于明朝初年,水渠长约230米,顺流分级建四座水碓,可反复利用水力资源,故名“四连碓”。2001年四连碓造纸作坊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徐锡麟故居
  徐锡麟故居位于东浦镇孙家娄,晚清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占地1133平方米,徐锡麟青少年时代在这里生活、读书。位于绍兴市东浦镇孙家溇,清代建筑。由徐锡麟祖父桐轩公从一姓朱人家购置,后改造扩建而成,建筑坐北朝南,占地面积1100平方米,建筑面积575平方米,总体布局三开间三进,由门屋、大厅、座楼和藏书楼、桐映书屋等组成,砖木结构,粉墙黛瓦,外观封闭,是一处十分典型的江南清代民居。1873年12月,徐锡麟出生于此,并在此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期,以后又在此从事革命活动,从而留下了许多珍贵的文物和史迹。 徐锡麟故居坐北朝南。共三进,占地1133平方米,徐锡麟青少年时代在这里生活、读书。 整座建筑坐北朝南,用材粗大,四周除门户之外均是三拼石墙打底,十分坚固。总体布局三开间三进,前、后门呈一轴线,依次由……[详细]
三池窟大寨屋群
  三池窟大寨屋群位于浙江省台州市温岭市大溪镇三池窟村。三池窟因村内有头池、中池、饭箩头池三个池及村后又有一窟,故名。大寨屋建于20世纪70年代,在三年内严格按规划实施建成。村子中心开挖了一条长500米约人工河,屋以河建,河跟屋走,每一幢大寨屋整齐有序地座落在河的两旁,坐北朝南。每幢大寨屋由九间房子组成,共有32幢。占地面积为35304.92㎡,每间房子由楼房、平顶及前道地与后通道组成,总长约23米。屋高为8米,宽3。3米。楼屋住人,平顶为生活用房,前道地为晾晒场。建时就地取材,选用长屿石板、石柱及当地土烧制砖建成,体现了当时温岭民居的时代特征。如今30多年过去了,房子的房前房后始终保持原有的风格和设计。我们走在河边小道,沿河的参天大树映入清澈的河水,微风吹来,水波粼粼,让人陶醉。……[详细]
河阳村乡土建筑
  时代:明至清地址:位于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新建镇河阳村该建筑群为朱氏血缘村落建筑群。河阳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水,东西长约730米,南北宽约500,面积约0.4平方公里,始建于五代,元代规划重建。其乡土建筑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布局合理、风格独特,是研究血缘村落选址、规划、建设、管理以及乡土建筑、宗族礼制、风俗文化的重要实例,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与科学价值。河阳村乡土建筑整体保存较为完整,现存水系、街巷基本延续了元代重建时的布局,保存有明、清、民国时期的建筑一千五百余间,保存完整的古民居三十多处,祠堂十多处-。1995年列为第四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公布为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保护村,2011年列入第六批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陈阁老宅
  陈阁老宅座落于盐官镇宰相府第风情街邑庙街东端堰瓦坝。是雍正朝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陈元龙的宫式府第。主人陈元龙位高权重,为雍正朝文渊阁大学士,世称相国(宰相)。因明、清两代相国(宰相)又称阁老,故其故宅民间俗呼“陈阁老宅”。海宁陈家素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之称,世代簪缨,家学渊源,书家辈出。陈阁老宅历近400年,建筑端肃,布局雅致。现尚存正路轿厅、东偏房祠堂、寝楼、双清草堂和筠香馆。双清草堂西侧的古罗汉松,树龄高达600多年,至今苍翠挺拔,为难得的名木。宅内另有“陈家三宝”,即享誉书法界的明代陈氏法帖碑刻、雍正帝御赐的“躬劳著训”九龙原匾、青春依旧的古罗汉松,让人留连忘返。更有乾隆六下江南四驻海宁的史实和与乾隆身世之谜的民间传说。地址:嘉兴市海宁市盐官镇宣德路(宰相府第风情街上)类型:……[详细]
179、瑞云楼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瑞云楼
  王阳明的诞生地瑞云楼位于余姚北城,是王阳明父亲王华考中状元前租自莫氏。明成化八年,王阳明诞生时,他祖母梦见神仙瑞云送子的佳话,遂将此楼称之为瑞云楼。王阳明在此楼度过了他的童年生活,待王华任职京师,即择地龙山里第构筑新居,此楼又租给钱氏。至弘治九年(1496),王阳明的得意门生、大儒钱德洪亦降生于此楼,实乃历史之巧合。待王阳明贵显,每当回姚,必指点楼中藏胎衣处,顾念到母亲和祖母,因自己军务繁忙,对母、祖不得生养死殓,每每引起长时间的痛苦。此楼主体后在清乾隆年间被焚毁,而仪门、正厅等四周建筑基本完整,火烧场遗址一直保存至今。1996年由市政府拨款,在火烧场遗址上借用别处拆迁的明代建筑原材料,仍按明代风格,参照故文献《瑞云楼记》所述原样在原址修建,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罗家角遗址
  罗家角遗址位于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罗家角村,是浙江省迄今发现的最大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约70O0年左右。遗址文化内涵为马家洪文化遗存。考古发掘发现灰坑53个,还发现带榫卯的建筑木构件、大量的动物遗骸及稻谷等自然遗存,出土石、骨、木、陶器等遗物800件,在陶片中有少量精美白陶,不亚于商代的白陶。还发现了一批典型器物群,如宽沿盆和多角沿盘,喇叭形圈足豆、小网坠等,其文化面貌明显有别于钱塘江南岸的河姆渡文化。在第三、四层0土的156粒稻谷,经科学鉴定是距今7040年的人工栽培籼稻和粳稻,从而使嘉兴市境成为是迄今所知中国水稻的最早栽培地之一,世界最早的水稻栽植地之一。该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为太湖流域新石器时-古研究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国家文物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