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81、汤和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汤和墓
  汤和古迹园位于蚌埠市龙子湖区曹山南麓,占地54.19亩,依山傍水,环境优美,风景秀丽。其墓是依山开凿而建的长方形石坑砖石结构的多室墓,墓长10.3米,宽5.8米,深6.2米,由前室、后室和一侧室构成。墓前有神道,原长225米,现长160米。神道两侧有石像6对:望柱1对、战马及侧立牵马士1对、跪羊1对、坐虎1对、文臣1对、甲士1对。神道前端立一块高6.35米的神道碑。墓主汤和,字鼎臣,生于公元1326年,死于公元1395年,享年70岁。濠州(今安徽凤阳)太平乡东湖村人。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同村老乡,引路兄长,忠实战友,得力助手。明朝开国元勋。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十一月十一日,朱元璋大封功臣时,汤和被授二十八侯之首——中山侯,位列六公之后,排名第七。公元1378年,汤和被增补封为信国公。死后……[详细]
程大位故居
  程大位故居坐落在市内前园村,始建于明弘治年间,距今已490年历史,几经原样修缮,现辟为旅游景点,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程大位(1533~1606),字汝恩,号宾渠,屯溪区屯光镇前园村人,明代著名数学家、珠算发明家。故居坐落在屯溪区率口渠东,占地540平方米,建于明正德年间。宅第主楼坐北朝南,三开间两进(俗称“一脊两堂”),二层,砖木结构,门楼里外挑檐,曲梁斗拱,马头山墙。西侧为把祖楼,五开间,倚主楼而建。入口处就势建“宾园”一座,园内有仿古回廊、草坪及花圃。临宾园原有人工水渠一道,当地程氏后裔称该渠为“宾公渠”,公号“宾渠”即派出于此。故居为两层,一脊二党三开间,东西厢房列两边,建筑面积五百多平方米。前堂为客厅,立有程大位画像和悬挂六角宫灯,横梁上程大位故居匾额为著名数学家苏步青教授所题。两厢……[详细]
李家圩地主庄园
  李家圩地主庄园坐落在霍邱县城西32公里西山脚下,是全国四大地主庄园之一,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庄园由李图南始建于清咸丰六年(1856年)。后来,大地主李梦庚勾结官府-达20万亩,分布在今皖豫的霍邱、金寨、颍上、固始等地。李梦庚曾炫耀“马跑百里不吃人家草,人行百里不喝人家水”。并在上海、南京、天津、青岛、大连等地开设工厂、银行、当铺、学校、戏院45处。至解放前夕,在全国仅次于四川的刘文彩地主庄园。李家圩地主庄园近方形,圩东西距离250米,南北距离240米,庄园南方为双圩河,东、西、北三方内圩河,圩河内壁用石条自水底垒砌,上接围墙,高耸丈余。圩内三宅也称东、西、中院,三院的3个头道门楼前为第一道圩河,各设一吊桥,头道门楼屋顶上五脊三兽,正中央铁打的雄鹰,展翅俯冲,呈抓鸡状。明间“吞金”,两扇……[详细]
芜湖天主堂
  芜湖天主堂位于芜湖市镜湖区吉和街28号。1889年法国传教士在鹤儿山建芜湖天主堂,1891年爆发芜湖教案,教堂被烧毁,后由清政府赔款12300多两白银在原址重建,于1895年竣工。后又增建主教楼、圣母院、天主教修士楼等建筑。4栋楼总建筑面积9731平方米。天主堂是欧洲中世纪哥特式建筑,坐东朝西,砖木结构,平面呈十字形,面宽17米,最宽处2670米,东西长达3925米。教堂门楼左右两侧为两座造型挺秀的尖塔钟楼,钟楼高约18米,建筑面积2043平方米。天主堂南侧有四层高的修士楼,面积约4000平方米。主教楼、圣母院均位于芜湖市吉和北路19号第一人民医院内。主教楼,又称主教公署,建于1933年。两层券廊式建筑,建筑面积1612平方米。圣母院,又称修道院,建于1933年,由芜湖天主教会创建,西班……[详细]
圣雅各中学旧址
  圣雅各中学旧址位于芜湖市镜湖区狮子山顶,由博仁堂、义德堂和经方堂三幢单体建筑组成。其中博仁堂建于1910年,占地545平方米,建筑面积1808平方米;义德堂建于1924年,占地307平方米,建筑面积754平方米;经方堂建于1936年,占地336平方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简介安徽省47米,建筑面积672平方米。三幢建筑处在同一个水平位置上,主体建筑博仁堂居前,义德堂、经方堂一东一西居后,构成品字平面。建筑均为红砖砌筑,基座部分有通气孔,四坡屋顶,红色机制瓦铺盖屋面;砖砌立柱外凸,立面线脚复杂优美。博仁堂坐北朝南,以钟楼为中轴线,东西对称,平衡严谨,由基督教圣公会会长卢义德求助于美国万博仁师母得款兴建。义德堂坐东朝西,位于博仁堂东北,亦由卢义德募捐兴建。经方堂坐西朝东,位于博仁堂西北,由李鸿……[详细]
昌溪周氏宗祠
  时代:清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昌溪乡周邦头村该祠始建于明孝宗弘治十年,主体建筑面积747.12平方米,自奠基至竣工,历时五载。宗祠建筑为明代徽派古建筑典型风范,简洁的布局,古朴庄重;精致的雕饰,细腻入微,极显徽派古建筑特色。脊顶以特制镂花雕砖压顶,上有十三对剔透麒麟相对而立,两边犄角上翘,直指苍穹,显富丽凝重;外墙皆用双层“三六九”型青砖砌就,坚固之极,四面墙裙嵌以青石座基,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整个祠堂布局分栅棚、丹墀、正厅、后进和寝陵五大部分,是“三进两明堂”的代表作。宗祠的选址堪具匠心:座北朝南,背靠来龙山,青松翠柏,古木葱葱;门临昌源河,绿波荡漾,流水潺潺。祠前辟有两个大坦,可容千人,全以鹅卵石缀成。通街大道,穿坦而过,上溯昌溪、石潭,下通深渡、县城,人来人往,更添宗祠熙攘景象。正门之……[详细]
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
  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位于淮南市大通区,包括万人坑、站后碉堡、碉堡水牢、秘密水牢、窑神庙、日军司令部、日军弹药库、日军地堡、日军南宿舍碉堡九处遗址。万人坑位于淮南市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南部,共3个南北向长方形坑,每坑长18米、宽3米、深3米,坑与坑间距2.4米。自民国27年(1938年)夏建成至民国30年(1941年)冬,被日军残害致死、食用日军发放的发霉麦麸病死的万余名矿工及矿工家属尸骨被日军投入“万人坑”中,从而掩盖其罪行。1968年重新将“万人坑”挖开,并加以修复,在其上建立了阶级教育展览馆。1978年省政府及淮南矿务局(淮南矿业集团前身)投资70余万元修建万人坑展厅及教育馆(因资金不足未能全部完工),举办了《日军侵占淮南陈列》。1995年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万人……[详细]
歙县太平桥
  太平桥又名河西桥,始建于宋端平元年(1234年),初为浮桥。元朝末年(1310~1360年)因兵乱被毁,改建为木桥。明弘治年间(1488~1506年)改建为石桥。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整修1次,清康熙56年(1717年)重修,清乾隆9年(1744年)扩建为大型石拱桥。清道光17年(1837年)和道光22年(1842年)2次遭洪水冲击受损。道光23年(1843年)重修,历时7年,于清咸丰2年(1850年)竣工,用银10万余两。清光绪11年(1885年)和光绪23年(1987年)先后整修2次,每次用银千余两。民国18年(1929年)芜屯路歙县至屯溪段建成后,该桥被利用通行汽车。太平桥主要选用淳安优质茶园石,用糯米汁拌石灰砌筑而成,施工精细,其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居全省古桥之冠。1969……[详细]
和县猿人遗址
  和县猿人遗址位于安徽省和县陶店镇江家山的北坡。和县猿人遗址是寒武纪的石灰岩洞穴堆积。1980年10月和1981年6月曾对该遗址进行过两次考古发掘,获得人类化石头盖骨1个,下颌骨1段,顶骨1块,额骨眶上部1块,上下臼齿11枚,上内侧门齿1枚。这些化石材料至少代表了三个以上的个体,其中头盖骨属于一个青年男性的个体,除颅底缺失较多外,脑颅的绝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它在形态上具有直立人的许多典型特征,如头颅的穹隆低矮,额骨明显后倾,颅骨骨壁较厚,脑量较小(约1025毫升),颅骨的最大宽位置较低,有发达的眉嵴和枕嵴,枕骨的枕平面与项平面之间成明显的角状过渡等等。和县人头骨在总的形态特征上和北京人的较为相似,但又有一些较为进步的特征,目前认为它与晚期的北京人年代相当。在发现和县猿人化石的同一层位上,还发现……[详细]
古城汉墓
  古城汉墓位于濉溪县铁佛镇古城行政村孙楼自然村北,现封土形状近椭圆形,残高约5米,面积约2160平方米。1992年发掘。墓葬为同封异穴,封土下的两座墓葬均墓向朝西。南侧的一号墓为多室砖室墓,东西长163米。由对称两甬道及前、中、后三个墓室,共8个单元组成。青砖铺地、顶。其南侧甬道、后室及北侧中室有壁龛。砌墙砖大多为素面,少数有纹饰。顶上用白灰涂刷。在南北室相通的券门顶部的砖立面有隶书阴刻“光和五年”纪年文字。北侧的2号墓为画像石墓。总长度15米,以石条为框架,顶部及墙体均用花纹青砖砌筑,由1条墓道、2个甬道、2前室、2后室、8个耳室组成。花砖铺地,石门上刻凤鸟和铺首衔环图案,门额刻有双龙穿壁图案。甬道及前室的横梁上也雕刻有画像,内容为珍禽异兽,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三足鸟、瑞象等,采……[详细]
屏山舒氏祠堂
  光裕堂——舒氏家族的总祠堂。在传统建筑中,屋之门类似于人之面。古人言“宅以门户为冠带”,门坊在建筑模式上代表家族的脸面,也是整栋建筑装饰之精华所在。与在西递看到的胡氏祠堂不同的是,舒光裕堂采用的是贴墙牌坊的形式,是徽派建筑中罕见的“牌楼门”。“看过九都菩萨厅,再进衙门也不惊”,可见光裕堂气势之恢弘。而在古代,祠堂的建造充分表现了封建社会伦理纲常的等级理念。第一层是“恩荣”及飞龙腾飞,代表着皇恩;第二层为、“锦衣还乡”砖雕,代表着功名;第三层镌刻“世科甲第”,代表着科第;第四层雄狮欢腾,代表着子孙;最底层为松鹤延年画,代表着孝悌。就是这样以家族为本位,重宗法、重血缘的理念,才让这样一个庞大的家族生生不息。若要追溯屏山村的历史,用舒光裕堂中的一副对联来概括再确切不过:源溯庐江,舒国舒城寻旧派;秀……[详细]
中共和少共六安县委旧址
  中共和少共六安县委旧址原为朱君贤、朱君龙私宅,始建于清朝末年,位于独山镇西街81号。旧址面阔三间,前后三进共13间。前进高7米,明间为排山抬梁式,稍间为穿斗式,有阁楼。五架梁上有雀替,饰牡丹花卉。正脊和三架梁均用瓦楞柱,梁头为象鼻式。前后进以廊坊相连,天井铺设有鹅卵石。条石墙基,青砖墙体,一斗一卧,单马头墙,屋面小青瓦覆盖。内门设有海棠图案、外窗棂用铁制成。建筑面积285平方米。1931年5月,中共六安县委和少共六安县委在这里办公,鲍益三和方永乐分别任书记。次年9月、苏区沦陷后停止办公。这里曾开办过朱延和老药店,1956年合作化时期收归公有,先后设过粮行、供销社、医院、派出所。1958年返还给朱氏后代朱发荣、朱发炯。旧址于1981年1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9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详细]
泾县张氏宗祠
  后山张氏宗祠,俗称“张家祠堂”,位于泾县丁家桥镇后山村。始建于清晚期,与张氏宗祠共同体现了张氏宗族曾经的繁盛。张氏支祠其坐北朝南,前后两进一个天井,建筑面积525.18平方米,保存较好。门楼上部以额枋形式用砖雕包砌突出“张氏支祠”四个大字。砖雕构件共六块,由二龙戏珠、九狮滚珠遍地锦、迎送图等图案组成,是整个支祠建筑中最为精美部分。宗祠门楼高大轩昂,加之门前的石狮、台阶,凸显出庄严凝重之感。前檐墙以上部的砖雕和下部石雕形成近似包框墙的形制,中部大面积水磨花砖贴面。花砖因其自身所具有的黑白相间的纹理,加之工匠的匠心独运,用其拼砌出山水、云树等图案,使其极具国画的水墨韵味。与黑漆栅门相互映衬,突出了祠堂的非凡气势。精美的雕刻艺术是其的又一特色,,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张氏……[详细]
呈坎村古建筑群
  呈坎古建筑群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主要的建筑时代为明初至清末。该村自唐代以来,高官、隐土、巨贾、史志学家、作家、制墨家、书画家代不乏人。据《新安府志》载,仅明代呈坎罗氏官至主簿以上者达110人。该村至今仍比较完整地保存着明代古村落的整体布局和街巷水系,有明清古民居建筑140处。呈坎古民建筑群系指村内代表性古民居建筑20处(其中明代民居18处,清代民居2处)。这20处构筑明代古村落特征的建筑,包括1处祠堂、1处社屋、1处更楼、2处石桥和民居15处。分布在该村方圆0.7平方公里的山区盆地内。文献祠堂位于村西首,是呈坎罗氏宗祠,族人祭祖、议事、举行重大礼制活动的场所。长春社位于村南首,是村民祭记土地神、五谷神之所;位于村中衔巷交叉口处的钟英更楼是打更巡夜供瞭望和报时之场所;横跨众溪的环秀桥……[详细]
毛竹山、官山遗址
  时代:旧石器时代毛竹山、官山遗址,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宁国市城区西北四五公里处的西津办事处罗溪村,属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东距西津河600米,距皖赣铁路150米,分别坐落在两条西南东北走向的陇岗上,间距500米。由安徽省考古研究所于1986年底调查发现,1997年发掘。遗址略呈半圆形分布,长10米、宽6米,发掘出1100多件砾石和石制品,其类型主要有砍砸器、刮削器、尖状砍砸器、石球和尖刃器。遗址中间部分是一面积四五平方米的空白区。遗址埋藏在网纹红土的底部,地质时代为中更新世中期。遗址于1988年发现。1997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进行了发掘。毛竹山遗址面积50万平方米,核心区轮廓略呈半圆形,由1100多件砾石和石制品构成环带。在环带体上分布一批由砾石和石制品构成的直径02~04米的圈状遗……[详细]
96、笃修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笃修堂
  笃修堂:明代建筑,是江村近代兄弟博士江绍铨、江绍原及清代光绪年间“叔侄翰林”江树昀、江希曾的祖居,是江村现存年代最久的古民居。笃,诚实之意;修,修养之意。现只保存了原来的五分之一,也是清代医学家江希舜的祖居。江村明清进士18人,此屋占居4人。此堂之曾经历史辉煌,可见一斑。该堂门两侧有两根扁形的石柱,是旗杆石。旗杆石圆的、方的在古村落中比较常见,扁形的则十分少见,按封建等级规定,只有两品以上的官才能用扁形的旗杆石。它是身份地位的象征。大门时牌坊式门楼,砖雕精美,此门楼五檐门罩也只有二品以上大官才能采用。要进屋,先得跨上几级台阶,可谓门槛很高,身价便越高。进屋有一道门,中间的是中门,两边便是边门。通常中门是关闭的,只有七品以上的人物来访,主人才打开中门,迎接贵宾,否则,只能走边门。女子也只是在婚……[详细]
凌家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凌家滩遗址1985年发现于安徽省含山县铜闸镇凌家滩村,遗址总面积约160万平方米,经测定距今约5300年至5600年,是长江下游巢湖流域迄今发现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自1987年以来,由安徽省文物考古所主持的4次考古发掘发现,聚落遗址内,包括居址、墓地、祭坛、作坊以及近3000平方米的红陶块建筑遗迹。同时,发掘出土大批精美玉礼器、石器、陶器等,反映出同时期其他遗址中所罕见的精美程度和工艺水平。由此推断,远古时期的凌家滩是一座繁华的城市。凌家滩遗址因其各类遗存齐全,文化内涵丰富,被列为上世纪中国100处考古遗址大发现之一。专家评价,凌家滩遗址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唯一一处新石器时代的远古文明,为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可靠的依据,是中华文明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凌家滩遗址是中国……[详细]
朱然家族墓地
  朱然墓园,位于市区南部雨山乡境内,为三国东吴大将朱然之墓。发掘于1984年6月,出土许多珍贵文物,部分漆器填补了三国美术史的空白,也是已发掘东吴墓葬中墓主身份最高、墓葬规模最大的、时间最早的一座大墓,被列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墓园内有文物陈列馆。陈列馆为一座汉代风格的仿古建筑。馆以墓体为基础,古朴凝重。馆内大厅中央部分是墓穴,穴中置棺木一尊。四周陈列有墓0土的文物和有关朱然墓研究的图片、中外文献资料等。游客在参观中,可以领略到1700多年前三国时代的社会风貌。墓道位于墓坑正南,为阶梯式,共26级,坡度19度。墓道长9.10米,土色与封土相同。墓坑在封土下,上口距地面深35厘米,墓坑形状不甚规则。坑底稍小于坑口,距墓上口深3.60米。墓壁不甚光滑,墓坑内填有灰白色土。墓室位于……[详细]
六安县赤卫军指挥部旧址
  六安县赤卫军指挥部旧址原为马氏宗祠,始建于清朝中期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位于独山镇西街23号,三开门四进共12间。前进高7.1米,建筑占地面积373平方米。旧址正门为扇面墙,墙上做圭脚砖雕,两稍间封护檐,用砖制斗塔出挑,后殿正方雕有双龙戏珠、耕读图等。两边便门上方分别阳刻“礼门”“仪路”。前院里原先有两棵100多年的银杏树,因大火焚烧而枯死。后人又在原地补植两棵。1928年前后,这里为国民党独山自卫团魏祝三团部驻地。1931年5月至1932年9月,这里是六安县赤卫军指挥部所在地。苏区建立后,马氏宗祠是六安县赤卫军和苏区开展革命活动的重要场所,许继慎、徐向前、毛正初等红军将领曾在这里驻军。百年银杏树旁有拴马桩,就是当年许继慎、徐向前、毛正初等拴马和出征的地方。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千里挺……[详细]
英驻芜领事署旧址
  芜湖市英驻芜领事署位于芜湖市镜湖区范罗山。清光绪三年(1877年),英国人在范罗山山腰至山顶,陆续监造了3座西式二层楼房,均为券廊式砖木结构。其主建筑坐北朝南,面阔25.38米,进深17.10米,高9.70米,建筑面积近900平方米。东、南、西三面均有深达3.5米的拱券回廊,廊柱挺拔,圆券清秀,建筑物下部为石砌基座,廊柱以优质红砖砌筑。四面坡顶采用深色瓦楞铁皮屋面,配以白色门廊石柱和连续拱券,拱顶夹砌青砖,色彩搭配协调柔和。南面有主入口,东西两侧有次入口,大楼之间为八角形大厅,大厅两面各有2间办公用房,每间皆有壁炉。大厅后面有装潢考究的三折木楼梯,通往二楼领事官用房。楼梯平台下侧有出口通往后院附属用房,西北角另有辅助楼梯通往三层0,登此,可以通过6个老虎窗观察四面八方。第二座为民国初期建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