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安徽省旅游

安徽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繁昌窑遗址
  繁昌窑遗址位于繁昌县城南郊1公里的箬帽尖和锥子山北坡下的岗丘上,是五代――北宋时期一处专烧青白瓷的大型古窑遗址。柯家村遗址是繁昌窑的主要集中地,龙窑均依山坡而建,山坡下为废弃匣钵、瓷片堆积场,形成东西1公里、南北1公里的遗址分布区,总面积l平方公里。柯家村遗址创烧于五代,废烧于南宋初。遗址主要烧制青白瓷,次烧白瓷,采取龙窑一钵一器仰烧法,早期有过支钉烧造的过程。青白瓷胎质洁白细腻,釉色莹润,呈现出不同的白中泛青泛黄,青中显白的色调。产品有碗、盏、杯、碟、壶、盆、炉、孟、罐等,造型工整,制作精细。柯家村遗址青白瓷是五代时期南北方制瓷工艺交流而创烧出来的一种新的瓷种,是江南影青瓷的发源地。此外,柯家村窑还开创了二元原料配方的方法,这是五代时期柯家村窑在制瓷工艺上取得的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它标志着……[详细]
六安县政治保卫局旧址
  六安县政治保卫局旧址始建于清朝末年,原为清代台湾巡抚刘铭传私家当铺,位于独山镇西街72号。旧址面阔三开间两进,前进高7.2米,后进高8.5米,为两层木楼、五架梁穿斗式、鼓形柱顶石,建筑占地面积298平方米。1931年5月至1932年9月,这里是六安县政治保卫局所在地。旧址于1981年1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9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被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裕安区人民政府将住户异地安置,旧址收归国有。旧址对外开放后,展陈内容主要包括:前进墙上张贴有六安县政治保卫局图文介绍,下方是审讯台,桌上放有审讯记录;中间是院落,连接前后两进房屋,院墙上 书-有一个大大的“当”字,院中放置一个圆形石盘,上面刻有“刘铭传当铺”及介绍文字;后进前方雕像是保卫……[详细]
123、癨园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癨园寺
  癨园寺坐落于青阳县九华镇九华街东北、插霄峰西麓。始建于明代,称 “癨树庵”,清康熙年间 (1662~1723年)为化城寺东序寮房。嘉庆年间 (1796~1820年)住持隆山在此重建殿宇,其规模为九华山寺院之冠,遂易今名,其后屡有修建。整组建筑坐东朝西,现存清代建筑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地藏殿、光明讲堂、方丈寮。经修复,目前已达 10余座殿宇斋寮,建筑总占地面积 240878平方米。作为山地寺庙,其总体布局顺应山形地势,将主要殿宇布置在四层台地上。山门、天王殿位于第一层台地,因地形而异,偏离大殿的中轴线,经转折、登高,进入大雄宝殿、地藏殿所在的第二层台地,其后登高可达第三层台地的方丈寮,再高处建有光明讲堂。除天王殿和大雄宝殿采用宫殿式建筑形式外,其余均为民居式建筑。癨园寺是九华山最大的寺……[详细]
北岸廊桥
  位于北岸镇杭徽公路右侧300米处,有二条小路沿着小溪通向廊桥。建于徽州歙县北岸棉溪河上的北岸廊桥大概是徽州廊桥中造型最为别致也最为壮观的一座,它建于清代中叶。该廊桥系3孔石桥,长33米,宽4.7米,高6米,桥廊为砖木结构,高约5米。东西两面长廊墙体装饰各有千秋:其东侧廊墙上辟有8个大型方窗,窗花均以砖砌成龟纹或梅花纹图案;其西侧廊墙则辟8个花窗,窗孔镂空造型为满月为古瓶为树叶为葫芦。跨河南北两端廊墙开有对称大门,均有厚木巨门可以开关,南端门额书“乡贤里”,侧书“西流毓秀”四字,北端门额书“谦庵旧址”。长廊内分11间,沿墙均置坐凳,只有北端第二间的西侧凭窗外置“美人靠”,当然是有别于其他坐凳之人的乡绅贵人的雅座了。门票·开放时间:20元。交通:乘歙县往深渡、杭州方向的车,半个小时即可到达。美食……[详细]
淮南王刘安家族墓地
  淮南王刘安家族墓地位于寿县城北2千米的大泉村及团结村境内,墓葬群北依八公山,南临淝水,分布在绵延2千米的狭长范围内。现存有封土墓葬两处:其中1处位于八公山乡团结村老母猪山南坡,立“汉淮南王墓”碑1座。另一墓冢位于八公山乡团结村陆家郢东,名为“刘家古堆墓”。“汉淮南王墓”,墓冢呈覆斗状,底部用青石叠砌一米高环周挡土墙,其周长120米,墓冢高64米。“刘家古堆墓”,墓冢呈圜丘状,封土夯筑,面积约6018平方米。两墓周边发现大量无封土的西汉时期中小型石板墓、土坑墓。在墓葬群范围内捡选有西汉、东汉时的标本,建筑构件残件。还出土过玉璧、铜剑、铜镜、陶俑等文物。刘安,西汉文学家、思想家,编著的《淮南子》是研究西汉的文化、天文、地理、经济、哲学等方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的著作。两墓均为西汉……[详细]
北岸吴氏宗祠
  时代:清地址: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北岸该宗祠是一处始建于清代的汉族祠堂建筑,属于汉民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位于歙县北岸村。建于1826年。宗祠是凝聚汉民族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作为汉民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三间三进。门厅为五风楼,八字墙须弥座石刻与檐下砖雕、博缝板木雕均极华美。中进享堂月报梁、金柱粗硕宏大。檐柱前有黟县青石栏,望柱头刻石狮,栏板上镌杭州西湖风景,洗练精致。寝殿台基前立石栏与两边台阶垂带石栏板相接,寝前栏板刻百鹿图通景,群鹿隐现于山林间,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中进后廊天井栏杆,由13方栏板组成,望柱上饰石狮,栏板上刻镌礼器,亦极工丽。下为蓄水池。寝殿右侧墙上置一砖雕神龛,三间殿字式,雕作细腻,充分显示了古代汉族工匠精湛的工艺技巧和完美的艺术造……[详细]
上庄古建筑群
  时代:明至民国地址: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上庄古建筑群主要包括胡适故居、胡适私塾、胡传旧居、胡寿基宅、敦履堂、胡开文旧居和胡开文纪念馆等古建筑。其中胡适故居建于清代,是胡适童年-及青年返乡完婚的住宅,胡适先生在故居内前后-了11个春秋;胡适私塾建于晚清,前后两进,是胡适幼年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胡传旧居建于清代早期,是一进三开间厅式建筑,是胡适父亲胡传出生和-的老宅;胡寿基宅建于晚清,是一栋集书法与雕刻于一体的徽派艺术建筑,胡寿基是胡适的学生,新华社记者,与胡适同族同宗;敦履堂建于明代,是上下对堂二楼通转的建筑,同时也是上庄村现存唯一的一栋明代建筑;胡开文旧居建于清代,前后两进,是我县最先根据外地建筑式样修建的洋式民宅;胡开文纪念馆建于清代,是上下对堂二楼通转建筑,是胡开文的嫡系后裔自建的纪念馆,……[详细]
张治中故居
  张治中故居建于1927年,由故居和桂翁堂组成,位于巢湖市黄麓镇洪家疃村,距巢湖市城区35公里,为巢湖地区典型的农村居民房舍。原有5间4进6厢共26间房屋,第4迸和后两厢抗战时期被日军烧毁,现存的有两进两厢、一侧室,19间房屋,由卧室、客厅、侍卫室、库房、厨房等组成,占地222平方米。故居为砖木结构,小瓦屋面,门首悬有赵朴初先生题写的“张治中故居”花岗岩匾额,故居内现陈列张治中图片60多幅,并按当年的原样陈列着张治中将军的-用品、部分遗物等。1988年6月故居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0年为纪念张治中诞辰100周年之际对外开放,2007年,被确定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故居南约100米,是张治中先生创办的黄麓师范,与故居隔塘相望。校内有张治中先生为纪念其先父所建的桂翁堂,现开辟为展示张……[详细]
亳州古地道
  亳州古地道位于安徽省西北部毫州市老城区。古地道原为三国曹操连通城内外的地下运兵道。现存大部分为宋代重修,砖结构,券顶为拱形砖券,有齐口和咬口两种砌筑方法。地道壁为单砖跑砌或丁砌。砖墁大部分为平砖交错横铺,也有少量立砖十字纹铺。已发现的古地道长4000余米,以大隅首为中心,分别向东南西北四城门延伸,并通达城外。地道有单行、平行、上下两层、立体交叉四种形式。还有猫耳洞,可容1-6人。道内转弯处为T字形,道内并设障碍券、障碍墙、陷阱、绊腿板(棍)。指挥中心位于大隅首,平面呈“工”字形,南北长10米,两头各有一间宽2.5米的八边形平顶主室,中间用上宽2米、下宽1.4米的梯形通道连接。古地道0土有土弹丸、雷石、铁刀、铁剑、箭镞、铁灯、衔枚、铜镜、陶器、瓷器、砚台等汉、唐、宋历代文物。2001年亳州古地……[详细]
老芜湖海关旧址
  老芜湖海关位于芜湖市新芜区滨江北路。老芜湖海关为旧中国四十处海关之一,这是根据《中英烟台条约》规定,于1876年开始建立的,1877年2月18日设立芜湖海关,定为三等海关,4月1日正式开关,专征轮船装运的进出口货物税款,由英领事署总税务司管理关务,兼管港口、航政、代办邮政、气象等业务,还负责稽查-0-。芜湖海关通用英语。税务司受命于外籍总税务司,总税务司办公地点在范罗山领事署内。历任税务司都为外籍人员,掌管海关人员的招募、调遣、晋升、撤换等。首任税务司是德国籍吴德禄,首任税务关道刘传缜。除了担负正常业务外,还秘密收集各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风俗等情报,称为海关秘密行政。每年芜湖海关年报《杂项》一拦内主要记载安徽各地各方面动态。同时,海关还广泛收集芜湖附近地区煤、铁、铜、锡等矿产分布情……[详细]
祁门古戏台
  祁门古戏台,在中国戏曲舞台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明清以来各个时期遗存的11座古戏台是一部完整的徽州舞台史及实物例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徽州建筑艺术的造诣和成就。祁门古戏台主要分布在城西新安乡、闪里镇汪家村、文闪河流域,历史上这一带文风昌盛。古戏台作为一种演出场所,不仅有娱乐功能,更有宗族教化功能:一方面可以维系宗族的血缘关系,徽州人讲究忠孝节义、尊祖敬上,演戏时打开享堂的隔门,可与0同乐,使人感到宗族的荣耀;另一方面体现出宗族的威严。祠堂是执法的场所,通过演戏既处罚了违法和触犯村规民约的族人,由他们出资请戏班演出,又教育了全村人,起到警世的作用。古戏台主要设置在祠堂内前部,与享堂相对,这是有别于其它地区戏台设置的典型特征之一。戏台分前台和后台。前台明间为演出区,次间为文、武场乐间,稍间……[详细]
冯玉祥故居
  冯玉祥旧居位于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为1936年—1937年冯玉祥两次回乡时的住所。主体建筑共有5幢22间房屋,有1936年冯玉祥回乡时的起居室(出资翻修的祖先老房)和添建的议事厅及侍卫室等。青砖小瓦木梁结构,占地面积469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江淮之间典型的民居建筑。室内陈列有毛泽东、朱德题赠的挽帐,周恩来题写的祝寿词及冯玉祥生平事迹照片、手迹、遗物等。冯玉祥(1882年—1948年),字焕章,出生在河北青县,祖籍巢县(巢湖市居巢区)人,是我国近代史上杰出的爱国将领,民主斗士,中国共产党的挚友。12岁从军,由士兵升副目、哨长、队官、营长。1914年任第十六混成旅长。1921年任第十一师师长,旋任陕西督军。辛亥革命后,任北洋军旅长、师长等职。北伐时任国-军总司令。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任第三……[详细]
罗东舒祠
  在徽州现存的众多古祠堂中,“罗东舒祠”是最著名者之一。它坐落于现在的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全称“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它规模宏大,营造精细,其建筑融“古、雅、美、伟”于一体,是徽州古建筑的典范之作,被誉为“江南第一名祠”。四进院落建筑层层升高“罗东舒祠”是罗氏族人为供奉其先祖罗东舒先生而建造的。罗东舒,是宋末元初的著名学者。据罗氏族人介绍,罗东舒幼年时期就聪颖过人,成年后,淡泊名利,隐居乡间,以耕作读书为乐。他积德行善,以仁义之心待人,赢得了“黄鲁直之才”和“欧阳永叔之贤“的美誉,当时的学者也都尊敬地称他为东舒先生。对这样一位备受人们爱戴的先祖,罗氏族人更是敬重有加。据说对他的祭祀仿照曲阜孔庙的礼仪,这在徽州祠堂中是不多见的。“罗东舒祠”坐西朝东,包括照壁、棂星门、前天井、左右两座碑亭、仪门、两……[详细]
黄山摩崖石刻群
  黄山摩崖石刻群黄山摩崖石刻,是黄山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朵瑰丽奇葩,它使神奇险秀的黄山更具灵妙之蕴。黄山风景区园林管理者为弘扬黄山博大精深的文化,保护黄山独特绝伦之瑰宝,对全山摩崖石刻进行普查与描漆出新,并辑录成集。黄山摩崖石刻,或一字,或几字,或数十上百字;或咏赞,或抒怀,或记游……皆凝聚着前人丰厚智慧与突发灵感,凝结着先贤对黄山何以美的深刻理解与高度概括,令人茅塞顿开,豁然醒悟。在黄山众多题刻中,邹鲁所写最多,达200多字,且字字方正,横平竖直,一丝不苟,可谓是楷书之范本;而行武出身的唐式遵则行书粗犷,青鸾峰壁“立马空东海,登高望太平”,若笔起龙蛇,一波三折,气势一发不可收拾;迎客松边青狮石上,有朴古苍拙汉隶“群峭摩天”,此乃明末清初专习《曹全碑》的书法大家郑谷口手笔……名流荟萃,大家云集,……[详细]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庙
  洪坑牌坊群及洪氏家庙位于黄山市徽州区岩寺镇洪坑村。该村是古徽州洪氏家族聚居的主要村落之一,历史悠久,官宦辈出,明清为繁荣期。现该村仍保存有明、清古建筑40余处,进士坊、世科坊、洪氏家庙为其代表性建筑。洪坑牌坊群包括世科坊、进士坊、吴氏贞节坊、吴氏节孝坊四座。进士坊及两贞节坊位村南,跨进出该村入口村道,清代建筑,茶园石砌筑。进士坊为清乾隆二年(1737年)旌表丁巳恩科进士洪本仁而建。两贞节坊系清代乾隆六年(1741年),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分别为旌表洪宪韶妻吴氏贞节、洪奕朴妻吴氏节孝而建。世科坊位于村中,原为祠堂门前坊(建筑已毁),该坊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年),系旌表洪坑洪氏一支由此至清光绪400年间各科进士。洪氏家庙坐西向东位于对面山脚,与世科坊东西相望,始建于明,现存为清代遗……[详细]
汪由敦墓石刻
  汪由敦墓坐落在安徽省黄山市休宁溪口镇木干村北,面临率水,背倚峰峦,周围群山环抱。墓葬座北朝南,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有三层拜台和神道。入口处耸立着一对7米多高的石雕华表,神道两侧陈列着石像生:包括石翁仲、石马、石虎、石羊等各一对。该墓封土堆的前缘顺山势用泛青色的山皮石砌就若干道曲弧形护坝,以形成面积颇见阔广的一座具有三层升宕的拜台。石象生石刻雕工精细,形象生动逼真,体积硕大,用料考究。汪由敦墓的墓葬形制、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徽州当时官宦人家的营葬格式。墓葬年代明确,墓前石雕上记有“乾隆二十三年三月奉旨雕刻”字样,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该墓碑体积硕大,用料考究。墓碑上的石刻雕工精细,雕刻形象、生动、逼真,反映了当时徽州地区高超的石雕工艺水平。2019年10月7日,汪由敦墓石刻入选第八……[详细]
137、振湖塔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振湖塔
  振湖塔位于巢湖岸边,系清朝光绪年间,由吴姓人集资兴建。塔七层,高十二丈,在水边平野上高高矗立,撑天柱似的显得雄浑壮丽。塔身为六面形密檐式砖石结构,门楣与塔内均嵌有铁浮雕佛像。塔内有螺旋式阶梯,缘梯而上可登塔顶,俯看四周,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塔的大门两侧镌长联一副,乃吴伯华长子吴兆楣所题,联曰:一柱挺峥嵘结构增辉所期真宰膺灵古往今来钟正气八维扶磊呵廛阚既庶溯自前人相宅湖山俯仰动遐思颇启人思古幽情。塔上有十二处石刻题词,其中十处系吴姓人所题。塔的最上层的顶端,绘一仙鹤,凌空欲飞,苍劲有姿。塔的六角均系铜铃,风吹铃动,叮当有声,妙不可言。但因年久失修,塔身及塔顶多处损坏,经市、县两级拨款已维修一新,现被列入全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塔及其四周各5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四周各150米。……[详细]
汤家墩遗址
  汤家墩位于安徽铜陵市郊区周潭镇七井村竹山组西南100米,是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86年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在该遗址地表及剖面发现陶鬲足、纺轮等文化遗物。1987年7月,窑厂工人取土,曾发现西周时期饕餮纹青铜方彝一件,十分精美,定为一级文物。1989年,对汤家墩遗址发掘200平方米,出土陶器、石器、青铜等百余件文物。汤家墩遗址为商周时期聚落遗址,为北高南低的长方形台地,高出周围地面3-5米,总面积13407平方米,文化层厚3米左右。汤家墩遗址对研究江淮地区商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汤家墩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遗址外,东、南、西、北各20米。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东、南、西、北各10米。……[详细]
禹会村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禹会村遗址又名禹墟,位于涂山南麓,蚌埠市西郊禹会区秦集乡禹会村。分布范围自合体东岸至大堤下,遗址到村东、村南,东西宽约300米,南北长约2000米,面积约60万平方米,是一处较大的龙山文化时期遗址。禹会村遗址地表遗存有陶器、石器、骨器等。陶器以夹砂红褐陶为主,另有少量器物为夹谷壳、蚌末陶;陶器陶胎厚重、火候低;器形有罐、碗、钵等,鼎足有侧三角形扁足、“鬼脸”式空足和尖锥足等。陶器的纹饰以素面为主,有少量划纹、弦纹、绳纹和捺窝纹。根据遗址分布特点和采集的标本分析,禹会村遗址是淮河岸边的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晚期的一处较大的古人类聚落遗址。根据C测定为距今约4100年,与传说中的大禹时代基本相符。禹会村遗址出土的遗物兼具南、北方文化的特点,又具有淮河流域自己的文化特色,反映了南北文化……[详细]
怀远教会建筑旧址
  怀远教会建筑旧址位于怀远县衙后街西门岗怀远第一中学院内,包括美国基督教长老会创办的含美学校、民望医院、民康医院三处教会建筑旧址。共计占地6万余平方米。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牧师柯德义来怀远传教,在怀远衙后街北侧创办含美学校。现存西式风格的小西楼和中楼,及中式风格的花厅。小西楼是美籍校长柯德义办公住宿之所,中楼为学生教室,花厅是接待厅。清宣统元年(1909年),美国基督教长老会牧师罗路南之父维廉,在衙后街西门岗南侧创办民望医院、民康医院。分东西两部分,有天桥可通。民望、民康医院现存楼房7栋,西式建筑,均为宣统元年(1909年)建造。目前,该旧址所有建筑均保存完好。怀远教会建筑旧址是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建筑美学成功结合的教会建筑,体现了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结合,具有较高的艺术及……[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