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西省旅游

江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丽阳窑址
  丽阳古瓷窑址,位于江西省景德镇市西南21公里,遗址分布在丽阳乡彭家村和丽阳村之间的瓷器山西坡和碓臼山南坡。烧造时间从五代到明代,是景德镇市区以外—‘处相对集中的瓷器生产地。丽阳古瓷窑址的范围较大,烧造时间从五代到明代,是景德镇市区以外—‘处相对集中的瓷器生产地。该窑址发现并发掘元代晚期的龙窑窑炉和明代早期的葫芦形窑炉各一座。丽阳古瓷窑址位于景德镇市西南21公里,遗址分布在丽阳乡彭家村和丽阳村之间的瓷器山西坡和碓臼山南坡。该处瓷窑遗址的范围较大,烧造时间从五代到明代,是景德镇市区以外—‘处相对集中的瓷器生产地。该窑址发现并发掘元代晚期的龙窑窑炉和明代早期的葫芦形窑炉各一座。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丽阳古瓷窑位于丽阳村碓臼山南坡,长24.3米,窑室最大的宽度……[详细]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古建筑群 “龙虎山古建筑群”于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主要包括嗣汉天师府内的三省堂、私第门、宫保第、广缘斋、仁靖真人碑、大铜钟、灵泉井和上清宫内的东隐院等8处文物,其年代分属南宋、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 三省堂是嗣汉天师府内保存下来最为完整的抬梁式木构建筑,始建于明代,“皇清同治六年谨修”,为江南院落式布局,南北座向,分前、后、中三厅和东西厢房,面积近千平方米,是历代天师的住宅,堂内圆柱粗大、明代石雕须弥座尤存。 宫保第位于嗣汉天师府中部偏西侧,始建于明代末期,徽派民居建筑,“宫保”二字,为第50代天师张国祥于明万历年间诰封“太子少保”的统称。广缘斋与宫保第毗邻,徽派民居建筑,建于明末时期,一直是天师府道众和往来宾客用膳之所。 仁靖真人碑位于宫保第东侧约30米处,青石雕刻,整个碑文由……[详细]
玉山考棚
  玉山考棚旧称“试院”,南临玉山县城十字街。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知县丁如玉始建,后坍塌。道光十八年(1838年),知县张兼山发动全县乡绅捐款,在原址上重建。咸丰年间遭兵灾焚毁,板壁、号榭、几案尽毁。同治六年(1867年),知县王大枚设善后工程局修葺如故。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以后,江西省立玉山临时中学、玉山简易师范学校和卫生学校先后迁此办学。1972以后,为玉山县轴承厂职工宿舍。玉山考棚南面为门厅,北面为公堂,相对而立。门厅和公堂之间是两排东西相向、各有五十开间的号舍,布局结构保存完整,中轴线院落关系明晰,主体建筑基本保持了清同治时期的建筑格局,形制特征、材料和工艺特点等方面保留了历史原状,与《钦定大清会典事例》“考棚有堂,上设公座,堂外甬道东西两侧设考案”的记载相吻合,在国内可查……[详细]
安源路矿工人补习夜校旧址
  安源路矿工人第—所夜校旧址位于安源镇老后街五福斋巷内,是一座二层四栋三间砖木结构的楼房,楼房上下对称,四周均为宽1.3米的走廊,原本是距安源4千米的丹江大地主王守愚(萍矿顾问)家的。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921年冬,毛泽东偕李立三等来安源开展工人运动,为了取得合法地位和公开活动的条件,以便广泛接触工人群众,决定从办平民教育入手,来发动和组织工人,在老后街五福巷租用了这栋房子的楼上三间做校舍,办起了平民小学,免费招收工人子弟入学,李立三担任教员,住在二楼。自办了平民小学后,李立三经常以访问学生家长名义广泛接触工人,在这个基础上,于1922年创办了第一所路矿工人补习学校。白天小学生上课,晚上工人上课,所以补习学校也被称为夜校。补习学校最初有学员60余人。路局工……[详细]
大宝光塔
  大宝光塔位于江西省赣州市赣县田村镇东山村宝华寺大觉殿内,距县城东北约68公里,唐咸通十五年(874)二月八日建,坐西北朝东南,大理石雕逐而成,平面近似正方形,长2.98米,宽2.96米,面积8.8平方米,是一座亭阁式和尚墓塔,由塔基、塔身、塔顶三部组成,塔基由三层须弥座构成,各层上下枋,均用层层方角皮条线叠出,每层须弥座束腰部分刊挖壶门,壶门内底一层浮雕各具形态的狮子,每面四个:二层浮雕麒麟,凤凰及卷云纹:三层浮雕盘膝跌座菩萨,每面五尊。塔身坐在一仰覆莲座上,中辟塔室,下面开一眼光门,门两侧各浮雕一尊全身介胄,手执宝剑的护佛金刚,金刚上浮雕人首鸟身飞天,塔身四角用八角倚柱,柱下用铺地莲瓣纹柱础,柱础有明显的侧脚、升起,并略有卷杀,阑额不出头。斗拱为单抄单下昂五铺作,补间铺作一朵。塔顶由四层坡……[详细]
安源国家矿山公园
  这是一个亿万年的造化。这是一个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地方。中国近代工业文明也在这里开启大幕,演绎了一场民族工业昂扬崛起的活话剧。中国无产阶级革命也在这里扛起大旗,进行了一场推翻0艰苦卓绝的远征战。在2012年第一轮红日光照这块蕴藏着许多故事的土地上时,我们来到这里——安源国家矿山公园(正在申报待批),进行了一个世纪的回眸……走进安源,站在高高的牛形岭上,有三个标志性的“视点”映入我们的眼球:高耸云天的矸石山、巍峨屹立的盛公祠、壮观的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那座由煤矿工人血与汗堆积起来的矸石山,仿佛每块黑色的石头都有坚强的生命,让人们体悟到代代安源工人为民族工业崛起的强大力量;那栋圆拱型门窗欧式建筑的盛公祠,仿佛每块斑驳的青砖都在深思萍乡煤矿总局的兴衰沉浮,让人们聆听到清末“洋务派”头领盛宣怀、张之……[详细]
47、青云谱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云谱
  青云谱位于江西省南昌市区的南部,因境内的“青云谱道院”而得名,有“英雄城南大门”之称。青云谱为八大山人故居。青云谱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道院。相传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周灵王太子晋(字子乔)到此开基炼丹,创建道场,“炼丹成仙”。西汉时南昌县尉梅福弃官隐居于此,后建梅仙祠。晋朝许逊治水也在此开辟道场,始创“净明宗教”,易名为“太极观”,从此正式形成道统,属净明道派。至东晋大兴四年(321年),为道士许逊之“净明真境”,唐贞观十二年(641年),刺史周逊奏建,名“天宁观”。大和五年(831年),改称“大乙观”,由道教天师万元振在此修道,至北宋至和二年(1055年),敕建为“天宁观”。唐太和五年(831年),刺史周逊又易名为“太乙观”。宋至和二年(1055年),又敕赐名为天宁观。历代屡废屡建。清顺治十八年……[详细]
流坑村古建筑群
  流坑村有着古老骄人的历史和高度发达的文明。五代南唐升元年间建村(937-943),始属吉州之永丰县,南宋时割隶抚州之乐安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个村子大都姓董,是一个董氏单姓聚族而居的血缘村落。董氏尊西汉大儒董仲舒为始祖,又认唐代宰相董晋是他们的先祖。据族谱记载,董晋的孙子董清然在唐末战乱时,由安徽迁入江西抚州的宜黄县,他的曾孙董合再迁至流坑定居,成为流坑的开基祖。宋代是流坑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董氏崇文重教,以科第而勃兴,成为江南大家族聚居的典型。时有“一门五进士,两朝四尚书、文武两状元,秀才若繁星”和“欧(欧阳修)董(流坑董氏)名乡”之美称。元代,遇兵燹,村子遭毁。明清时代,村中有识之士绍继祖业,兴教办学,修谱建祠,并发展竹木贸易,使流坑村又一次繁荣兴盛。从宋初到清末,村中书塾、……[详细]
白口城遗址
  白口城遗址:位于泰和县城西南3公里赣江南岸,城址面积23万平方米,形状呈倒梯形,分为内外城。外城全长1941米,除西北部部分损毁外,大部保存完好。内城平面呈方形,处在城内北侧,全长861米,面积4.3万平方米。外城现存7处豁口,西北角、南正中及北上中3处豁口可以肯定为城门。内城为东、西北、南面3处豁口,均可确定为城门。西北角城门宽35米,其底基距赣江水面落差仅2米,赣水上涨时,河水可直接入城内,推测可能为水门。西正中门宽28米,为“凸”形结构,从其上残存叠压瓦片分析,此处原可能为一处门阙。北正中城门宽15米,入门较陡,可分别进入内城和外城。内城西北门为“凹”形结构,似为“瓮城”,也有大量瓦砾堆积。内城南门宽17.4米,城门两侧见大量瓦砾堆积,并采集到一块完整四叶云纹瓦当。内城西南角有一长方形……[详细]
安源工人补习学校旧址
  安源工人补习学校旧址是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萍乡红色旅游景点,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五福斋巷内,为二层砖木结构楼房,面积约800平方米,周边有一米余宽的檐廊。  工人补习学校是为安源工人运动作出了突出贡献的0人李立三创办的。李立三(1899年—1967年),原名李隆郅,又名李能至,湖南醴陵县人,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9月回到上海后,由0中央派驻湖南。不久,按照毛泽东的布置,李立三来到安源工作,着手筹办平民小学,招收约40名工人子弟免费入学,并亲自任教,其经费主要由劳动组合书记部和湖南平民教育促进会承担。在办学过程中,李立三以访问学生家长的名义,广泛接触工人,了解各方面情况,宣传工人阶级团结奋斗、自己解放自己的道理,说明这种主张就是社会主义,而社会主义就是工人的主义。通过思……[详细]
中央邮政局旧址
  1931年底,在这谢氏祠厅中成立了中央邮政局。当时,只办理几件简单的邮政业务,专门为中央首脑机关服务。中央邮政局归中央内务人民委员部管辖,下设邮务科、审查科、电话总机室和递信班。全局人员共50多人。邮务科主要负责分发信件、报纸等;审查科主要审理邮件有无偏差,有时还派人进行巡视工作;电话总机室是1931年9月随红一方面军总部迁来的电话队为基础组成的,“一苏大会”前夕,他们在叶坪架通了各机关的有线电话。递信班负责信件、文件、命令、报纸的传递工作。当时邮路干线有4条:中央邮政局——湖陂——坪山岗;中央邮政局——瑞金县城;中央邮政局——大柏地;中央邮政局——壬田。递信人员都是贫雇农、工人出身,因当时交通条件不好,全靠两条腿走,肩上挑着100左右斤重的邮箩,工作非常辛苦,而且送信危险,有的同志还遭暗杀……[详细]
凤凰山铁矿遗址
  时代:唐至明位于分宜县湖泽镇铁坑村的凤凰山铁矿遗址,是具有千余年历史的古炼铁场遗址。据史料记载,凤凰山地区的采矿、冶铁历史早在唐朝晚期就已开始,宋朝时期的采矿、炼铁业相当发达,官府曾专门在此设置“贵山铁务”作为管理铁业的官方机构。明朝凤凰山采矿业达到鼎盛,出产的铁占全国总量的五分之一。从晚唐至明清,千余年来凤凰山古铁矿遗址炉火不断,是新余钢城之名的佐证,也见证了我国铁矿历史的发展。凤凰山铁矿遗址南北长500米,东西宽300米,总面积在15万平方米以上,其遗址厚度在1.5~3米,最厚达4米以上。在遗址中除发现冶铁炉、铸模等遗迹外,还采集到铁渣、铁硫、铁矿砂、铁粉、铁刀以及生活用具陶瓷残片、建筑材料断砖碎瓦等。在铁坑村东南面的凤凰山铁矿遗址、茶山里等处发现因村民采掘褐铁矿粉而暴露的古代冶铁炉、铸……[详细]
老虎墩遗址
  老虎墩遗址位于江西省靖安县高湖镇中港村,是一处典型的土墩遗址,高出周围稻田约2~3米,现存面积约4300平方米。遗址于2007年发现。2009~2011年秋冬,对遗址展开三次考古发掘,发掘面积共计1241平方米,揭示了遗址从新石器中期到明代的丰富内涵,包括新石器晚期墓葬121座、汉晋墓葬8座、灰坑83个,祭祀坑32个,房址8处和道路1条,出土大量遗物。老虎墩新石器时代遗存最为丰富重要,可分为四期,其中第一、三、四期遗存均可明确为新的文化类型,第二期遗存与樊城堆文化、薛家岗文化郑家坳类型关系密切。第一期,距今8000~7600年左右,遗迹有少量房址、道路和灰坑,出土大量陶器和少量石器,陶器器类有凹折沿釜、高领罐、双耳罐、圈足盘等,见有少量彩陶。第二至四期,距今4600~3800年左右,为新石器……[详细]
赣州通天岩石窟
  通天岩石窟位于赣州市西北约10公里处。通天岩石窟是赣州市郊的著名风景区,也是中国南方石窟造像比较集中的一处。通天岩风景区主要由忘归岩、同心岩、通天岩、翠微岩组成,岩洞深邃,山径蜿蜒,溪水潺潺,景色秀丽,让人流连忘返。忘归岩,因为岩石横空而出,形状好似一头巨狮,故而又称为“狮岩”。山岩间有一个天然的石洞,每当盛夏酷暑,清风徐来,沁人心脾,令人留连忘返,故而称“忘归岩”。在岩壁之间有石龛造像和摩岩石刻。同心岩在忘归岩的东边,岩壁间有明朝刘昭文书刻的“同心岩”三个字,还刻有龙虎造型。此处地势平坦开阔,摩岩石刻和石龛造像依次刻于游路一侧的岩壁间,恰如露天的博物馆一般,游人可以便走边赏。同心岩向前,就是通天岩。这里山势合抱,峭壁耸立,中有一洞,洞内一窍直通山巅,“通天岩”即由此而得名。宋代的著名学者阳……[详细]
锁江楼塔
  锁江楼位于九江市区的长江边上,如要乘船进入九江水域时,锁江楼的宝塔(文峰塔)就会映入眼帘,因此,锁江楼就成为了九江的象征。锁江楼原有一楼一塔,明朝万历十四年(1586年),时任九江郡守吴秀,为防水患,据阴阳家之言,在九江临江的回龙矶上募资修建了锁江楼,时称江天锁钥楼,高三层,楼旁有四头镇水铁牛,后又在在楼南建立了一座高25.26米的宝塔,名为文峰塔,又称回龙塔。塔内有木梯可盘旋而上。位于长江之滨,九江市东北隅,傲然屹立,高耸蓝天,潇洒古朴,伟岸气昂,塔影锁江,风雅微妙。塔高35米,造就七层,六面锥状,青砖砌身,石凿拱顶,宛如撑天大柱突兀江畔。塔内原有木梯,沿梯盘上,登临顶端,极目环顾,北瞰远山渺黛,南视古城幽雅,仰观蓝空蔚媚,俯看碧江波粼,正如当年悬挂在此对联所云:“百荻波光当岸绕,黄梅山色……[详细]
56、槎滩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槎滩陂
  时代:五代地址:江西省吉安市泰和县槎滩陂是江西最早的水利工程,为南唐金陵监察御使周矩父子凿石所建,距今1067年,至今仍灌溉泰和4万多亩粮田。槎滩陂分为主坝和副坝两部分。在主坝上的基角处,暴露出众多的红石条是最早的筑坝材料,已阻水千年。这些红石条分四五层垒叠筑起。浸于水中的红石条有4米长,宽0.4米,厚约0.5米。据史料记载,周矩在天成末年(公元930年)随儿子周羡和女婿吉州刺史杨大中迁居泰和的万岁(今泰和螺溪镇)。他体察民情,深知群众受旱欠收之苦,便决定兴修水利。公元937年,周矩经过多年的谋划后,选择了属赣江水系禾水支流的牛吼江上游的槎滩村畔,用木桩、竹筱、土石压为大陂。据《泰和县志》记载:古陂长一百余丈,横遏江水,开洪旁注,故名槎滩陂。又于滩下七里许,伐石筑减水小陂,储蓄水道,俾无泛滥……[详细]
浒崦名分堂戏台
  浒崦名分堂戏台 名分堂戏台位于乐平市镇桥镇浒崦村,由晴雨台、厢楼(看台)和名分堂(程氏宗祠)四面环合组成,属晴雨双面祠堂台,又称鸳鸯台。据民国26年的《浒崦程氏》宗谱记载,程氏世居浒崦40余代,名分堂始建于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祠堂建成14年后,才开始筹建戏台,造型取中国古典牌楼式样,据传当时募集能工巧匠70余人,精心设计建造,历时三年竣工。名分堂戏台是戏曲文化和宗族意识联姻的产物,它将戏曲活动请进了森严壁垒的宗族祠堂,曾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进行修整,修旧如旧。 晴雨台是名分堂戏台的主体建筑,以“建筑奇巧复杂,装饰豪华艳丽”著称,建筑面宽25米,进深12米,高14米,状式古楼阁,梁柱粗壮,雕塑满台精工,气势宏状,装饰通体施金,金壁辉煌。晴台面俯广场,雨台则正对正堂,两台相互背……[详细]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战役遗址
  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遗址该遗址包括左坊红一方面军总部旧址和登仙桥大捷旧址。1932年12月国民党发动了对中央苏区的第四次“围剿”,1933年元旦,为了争取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在根据地消灭白点,巩固根据地,加速赤化金溪、资溪、余江、贵溪等地区,扩大中央革命根据地,朱德总司令率红一方面军在黎川县誓师,发起了金溪战役,总部驻扎在金溪左坊镇后龚村一带。金溪战役是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先声战,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朱德等灵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典范之作,对争取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起决定性作用,打通了中央苏区与赣东北革命根据地的联系,壮大了红军队伍。此次战役被中央军委称之为“是粉碎国民党四次‘围剿’的先声”,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伟大胜利,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不朽的一页。1933年……[详细]
中国共产党湘鄂赣省委旧址
  中国0湘鄂赣省委旧址位于仙源月山下王家屋。旧址坐西朝东,依山而建,土木结构,民居建筑,房屋呈“凹”字形布局,共有5厅10房,总面积877平方米。0湘鄂赣省委932年4月由修水上衫迁驻万载小源。至今旧址中厅正墙上,依然保留有“办公厅”三个大字。省委机关迁驻小源后,积极发展党的组织,壮大武装力量,统一全省财政,奖励生产,发展文化教育,颁布一系列方针政策,有力地巩固了苏区政权。1932年9月,全省第二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小源水口召开,会议传达了中央指示精神,确定了全省党的总任务,通过了《大会宣言》、《政治决议案》等11个文件,选举了由林瑞笙任书记的第二届省委执委。此后,在省委的领导下,苏区各项事业迅猛发展,湘鄂赣革0据地不断壮大。至1932年下半年,湘鄂赣省委管辖湘鄂赣边境地区近30个县委、中心县委,……[详细]
安源盛公祠
  安源盛公祠位于江西省萍乡市安源区安源镇,为原萍乡煤矿总局旧址,1898年煤矿开办时建造。初为矿局总公事房,后为矿局所聘德国工程技术人员住房。1916年汉治萍公司总经理盛宣怀去世后,矿局为纪念盛宣怀,将此屋命名为盛公祠。屋前存有为驻守所筑炮台遗迹。该建筑物为德国样式,因建立山坡顶部,显得突兀雄拔,三层砖木结构,有一定的建筑艺术价值。现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萍乡旅游景点。震惊中外的安源路矿工人大-时,1922年9月16日上午,-司令和路矿头目在矿局总公事房约见-,-在刀光剑影中一身是胆地走进大楼,大义凛然地声言:“不从磋商条件入手,无解决之希望!”-司令威胁说:“如果坚持作乱,就把代表先行正法!”-毫不为动,坚定地说:“万余工人为此要求,虽把代表斫成肉泥,仍是不能解决!”这时公事房被数千工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