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云南省旅游

云南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大波那遗址
  祥云大波那遗址,云南青铜文化遗址之一。亦称祥云大波那木郭铜棺墓葬。地点在今祥云县云南驿大波那。1963年发现。形状为一座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内有长条形巨木叠组的郭室,内置两面坡房屋状铜棺,由7块铜板组成,用4块构成房屋的四壁,上盖两块人字形坡面屋顶,棺底垫一块铜板,铸有12只脚。棺的两侧壁及屋顶铸几何形花纹和云雷纹。两头横壁铸鹰、燕、虎、豹、野猪、鹿、鳄鱼等动物。随葬品丰富,铜器有锄、锛等农具和纺织工具;陶器有豆、罐等;兵器有矛、剑、啄、钺等;-用具有釜、杯、尊、勺、豆、匕、箸(筷)等;乐器有铜鼓、葫芦笙、环钮圆筒钟;还有房屋模型和猪、牛、羊、鸡、狗六畜模型及各种饰物。经测定为公元前465±75年,相当于春秋晚期至战国初期。从遗物判断,墓主的族属应为《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的“椎髻、耕田、有邑……[详细]
营盘村墓群
  营盘村墓群位于云南省永胜县城东南30公里的六德乡营盘村。碑林面积约5平方公里。放眼望去,包石象立,满山遍野。尤位集中的坟区约3平方公里。墓群依山而筑、华表、碑石林立,皆掩隐在绿荫叠翠之中。墓碑数以万计,但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墓碑格式独特,雕刻的凤凰、麒麟、太极图等图案及花纹,工艺精湛,碑文一律是规范的楷书、隶书或行书,文字工整,刻迹较深。墓群大多为明末清代新建,整体气势恢弘,展现了他留先民入定开基的年代及其繁荣的政治,经济、文化时代。他留罕见的大碑林堪为碑林文化之奇观。他留城堡内道路纵横交错,宽约1.5米,皆由条石铺成,多处残存着圆形、椭圆形的水井,井沿光滑,间或可见一些重约四五百斤的“饮马石槽”,扇形、方形不一,地面散见大量的青花陶瓷碎片,均为江西景德镇陶瓷。从城堡建筑的规模、材料和其它遗……[详细]
曼飞龙塔
  曼飞龙塔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县勐笼乡曼飞龙寨北的后山顶上。曼飞龙塔始建于清乾隆年间(1636~1695年),是西双版纳著名的小乘佛教建筑。塔为砖石结构,塔群由大小九塔组成,塔身洁白,塔尖金黄,宛如玉笋破土而出,因而又有“笋塔”之称。再加上山腰橡胶树成林,山顶辟平建塔,绿树白塔相映,十分壮观。塔基为一米多高的八角形须弥座,周长42.6米,座的八个角各砌一个佛龛,龛边有彩色云状纹饰,龛内供奉有佛像。主塔居中,通高16.29米,挺拔秀丽,另外八个小塔分列八角,各通高9.1米。九塔都是圆形、实心,塔呈葫芦状,塔身洁白,有各种精美的装饰和彩画,顶部莲花瓣座上是贴金的喇叭状锥体塔刹和相轮,外形如一串串葫芦。造型挺拔巍峨,极富有韵律节奏感,堪称是石制塔的代表佳作,是国内罕有的建筑珍品。曼飞龙塔……[详细]
元谋大墩子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大墩子遗址西距元谋县城4.5公里,东靠莲花山,南距“元谋猿人”产地——上那蚌村4公里。遗址地处张二村河上游的两条季节性河沟之间。系一高出河床14米的河旁台地;东西长160米,南北宽10-56米,面积约5000平方米。遗址南因河水长期冲刷已成断崖,地层剖面十分清楚。1972年2至4.月,云南省博物馆在大墩子做了两次试掘,揭露面积235平方米。同年11月至1973年1月,云南省文化局举办的第一期文物考古学习班在这里实习,又发掘261平方米。元谋大墩子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文化堆积较厚,内涵也很丰富。它为研究我国长江流域的古代文化和云南边疆的原始社会历史,累积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大墩子遗址所反映的社会经济状况是以农业为主,兼营狩猎、采集与饲养家畜。从大量出土的磨制石器看,当时的农业虽较粗放……[详细]
弥渡五台大寺
  五台大寺位于苴力镇下辖行政村——五台村委会,是苴力镇域内儒、道、释三教同流的宗教建筑群,整座寺宇坐东南西,前瞻太极群峦,后依五台翠屏,东、南、北三面皆古木苍天,青松掩映,景色宜人,真所谓“九州仙缘归佛地,五台玉案拱慈尊”。现存古建有观音阁及两耳、弥勒殿、王母阁及两耳、老君殿、孔子殿以及构成寺宇大院的南北两边的厢房、中厢和西厢房,还有原属寺庙养牲畜的北院,占地面积为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831.36平方米,是弥渡县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民国抄本《弥渡县志稿》中记载五台大寺的修建年代为明初,后清雍正、道光、光绪又增修扩建,民国13年(1924)及民国36年(1947),祥云桂花亭人普凤祥先后组织乡绅、信众对五台大寺进行修缮和扩建,使五台大寺达到了“三阁五殿”(观音阁及两耳、弥勒殿……[详细]
爨宝子碑
  全称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碑。位于曲靖市麒麟区建设路曲靖市第一中学内。碑为青砂石质,半圆--方形。通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碑额为半圆形,保存较好,题衔“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共5行,每行3字,正书,左行直书。碑身正文凡13行,每行7~30字不等,计336字。下列职官题名13行,每行4字,计52字。全碑共计403字,除题名末行最后1字缺损外,其余都清晰可辨。近人孙太初说,碑文在清咸丰二年(1852)以后被人剜补过,一些笔画已失原样。原右下方刻有清咸丰二年南宁知州邓尔恒题跋,记述碑的出土和移置情况。碑署“太亨四年岁在乙巳四月上恂立”,可知碑立于晋安帝义熙元年(405)。“太亨”是东晋安帝司马德宗壬寅年(402)改的年号,即“大亨”,次年改元兴二年,至“乙巳……[详细]
顺荡火葬墓群
  顺荡火葬墓群在距云龙县城70多公里的最北端,有一个古老的小集镇,无论是由县城沿沘江直上,还是从兰坪顺沘江而下,它都会突然间奇迹般跳跃在你的眼前———它就是古老神秘的顺荡井。顺荡火葬墓群就位于云龙县白石镇顺荡村的莲花山上,火葬墓群坐西朝东,墓葬多为横向排列,整个墓地依山势缓缓而下呈等腰三角形台地,总面积1.5万平方米。墓地现存古墓千余冢,完好的梵文碑92块(梵文碑85块,梵文经幢7座)。火葬墓群是明代的古墓葬群,从明永乐到嘉靖年间都有,可见明代中期是最鼎盛的时期。火葬墓群是当地白族墓葬,墓碑所刻死者多为杨、张、高、赵四姓,即现在顺荡居民的祖先坟茔,是整个云南省境内保存得较为完整的火葬墓群之一,多数梵文及碑刻均较为清晰,是研究古代民俗和民族文化的重要史料,也是极为珍贵、精美的艺术品,是研究梵文历……[详细]
河泊所遗址
  河泊所遗址分布于昆明市晋宁区上蒜镇石寨、河泊所、金砂等村部分区域,东邻金砂山、西面滇池水、南望小平山、北接石寨山,是滇池地区最早的人类-遗迹,也是石寨山遗址的重要组成部分。河泊所遗址于1958年发现,2008-2010年中美联合考古调查再次认定,2014年开始由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蒋志龙教授带队对该遗址进行调查发掘。现已探明河泊所遗址分布总面积约400多万平方米,核心范围约100万平方米,其主要年代为战国至汉代。河泊所遗址是集各类功能于一体的遗址群,遗址中发现有专门的居住区、祭祀区、玛瑙等工艺品加工区、金属铸造区等不同功能区。经过考古试掘和发掘,清理各类房屋基址40余座、汉代水井13眼,“瓮棺”300余座等等。房屋类型多样,包括半地穴式、地面起建和干栏式房屋等。遗址出土遗物以陶器为主,包括釜……[详细]
茶马古道云南剑川段
  茶马古道云南剑川段属于滇藏茶马古道的一部分。滇藏茶马古道的主线为大理→洱源→剑川→丽江→石鼓。沙溪历史悠久,早在2400年前,这里的经济很发达,不仅能冶铸精美的青铜器,还开始冶炼铁器。从沙溪鳌峰山出土的玛瑙珠、绿松石、海贝等东南亚地区产物看,这里已经是对外交流的通道。南诏、大理国时期,以寺登街为中心的沙溪地区,已是滇西北交通要衢。茶马古道云南剑川段始于沙溪镇鳌凤村南山脚,经福寿长村村道后沿平甸公路折至鳌凤古城隍庙后折至鳌凤村后沿村内小道上鳌峰山,从鳌峰山中间穿过到达沙溪中学前道路,沿路至南寨门,过南寨门达寺登街街场,折向北古宗巷结束。古道全长约4.2千米,是由古道、照壁、桥梁、寺庙、民居组成的一条文化线路。剑川段还涵盖玉津桥、石鳌桥等重要古道遗迹。有古桥(含遗址)4座,古村落1处,古集市1处……[详细]
曼春满佛寺
  曼春满佛寺坐落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勐罕镇傣族园内,始建于公元583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是当地有名的佛寺之一,传说是佛教传入西双版纳后修建的第一座佛寺。但原先的佛寺在上世纪60年代被毁,现在人们看到的佛寺是70年代末修建的。 曼春满佛寺在东南亚享有盛名,每年的重大佛事活动期间,斯里兰卡、泰国、缅甸、老挝、西双版纳等地的僧侣和信教群众都要云集曼春满佛寺举行朝拜和诵经活动。因此,这里的香火旺盛,这里的佛寺、佛塔、飘渺的香火和小和尚的诵经声,增添了幽静和神秘。屹立于中央的大殿是建筑群的主体,占地490平方米,大殿长23.5米,宽21米,呈长方形。屋脊端有吉祥鸟卧立,中间是若干陶饰品,室内佛殿高大宽阔,44棵直径分别为0.4米和0.6米的圆形水泥柱分排在殿宇两旁。圆柱高的12米,矮的也……[详细]
南诏太和城遗址
  南诏太和城遗址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七里桥乡太和村西的鹤顶峰麓,距大理古城南7.5公里,是一座山坡上的城市。古城西起佛顶峰,以南延伸至洱滨村,长3350米,以北延伸至洱海岸边,长3225米,全城面积约3平方公里。太和城原为河蛮(白族的先民)所建立的城邑。唐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南沼王皮罗阁在唐王朝的支持下,攻占太和城。次年(公元738年)以太和城为都城建立南诏政权,直到唐大历十四年(公元779年)南诏王异牟寻迁都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西)止,历时42年,太和城是南诏前期的都城。山顶有金刚城,建有鹤顶寺,在洱海金梭岛上建有南诏避暑宫,城内立有著名的南诏德化碑,可供考察、游览。太和城一直到明朝后才逐渐荒废,现在保留着一些断壁残垣。现存苍山顶的金刚城及南、北两道城墙。城墙多依山势用土夯筑而成,残存……[详细]
昆明卢氏公馆
  卢汉公馆位于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翠湖南路4号,翠湖公园东门对面,为前云南省主席卢汉的住宅。公馆建于20世纪30年代,是现今昆明地区保存较为完好的砖石结构法式建筑。整个建筑呈八角形,两层,砖墙、木屋架,部分钢筋混凝土结构;其屋顶为陡坡影山平瓦,侧面皆为正三角形,具有明显哥特式的风格。石柱、门套、窗套等石构件多有浮雕装饰,室内配有壁炉,内装饰全部采用进口柚木,主次卧室及餐室皆有落地式门窗与阳台相通。东西侧为三面体里面凸窗。红瓦黄墙,配之以灰色边框线条。1949年12月9日昆明起义时,卢汉在此将国民党第八军军长李弥,第二十六军军长余程万,军统云南站站长沈醉等人扣押,当日午夜卢汉宣布起义。卢汉公馆是云南近代名人私宅,且见证了昆明和平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2003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将其……[详细]
玉溪窑址
  玉溪古瓷窑址位于红塔山脚的瓦窑村,1960年调查发现并认定古瓷窑遗址分古窑、平窑、下窑。瓷片分布面积约18700平方米,其中古窑面积最大,约15000平方米。1986年初,出土瓷片、残瓷器、残窑具上万件,重约2吨。发现龙窑2座。1号窑长28.8米,3号窑长33.8米,宽均为2米左右,顺坡上爬,窑头低、窑尾高、形状似龙,古称龙窑。出土的产品有碗、盘、杯、碟、瓶、罐、盆、壶、钵等。花纹制作法有绘、刻、划、印、贴、捏等。图饰主要有花草、兽、禽、鱼藻和房屋等,形态生动别致。釉色有青瓷、青花瓷、酱瓷(黑釉),以青花瓷为最多。玉溪古窑的青花瓷器的纹饰与景德镇青花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又有明显的地方色彩,受当地原料的影响,釉色略黄。有关专家认为,玉溪古瓷窑年代属元末明初时期。玉溪古瓷窑的发现,证明云南也是早……[详细]
朱提故城遗址(诸葛营城址)
  朱提故城遗址又名诸葛营城址、桃源遗址,位于我市昭阳区太平街道办事处永乐社区,是汉晋时期朱提县(郡)治所在地。遗址分为上诸葛营、下诸葛营,面积约50万平方米。诸葛营城址是云南地区目前发现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汉晋城址。城址布局完整,城墙、壕沟等保存状况良好,为研究该地区汉晋时期的城市营造及布局提供了真实的资料。新的考古材料证实了该城址为朱提县(郡)治所,对研究汉代经略西南夷的历史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研究秦汉以来丝绸之路南亚廊道在滇东北地区的兴衰历程提供了重要证据。2018年10月,省政府公布诸葛营城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年,昭阳区政府划定了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东南面至后河、东北面至永乐社区第9村民小组村子水泥路、西北面至秀水河、西南面至金鹰大道;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各向外延……[详细]
曼飞龙佛塔(曼飞龙白塔)
  导游:塔为砖石结构,建于傣历五六年(1024年),傣语“塔糯庄龙”,意为大头笋塔,系小乘佛教建筑。主塔居中,通高16.29米,塔盘直径8.6米,8个小塔分列八角,通高9.1米,座下设有佛龛,内供佛像。距白塔南3.5千米处还建有一座金塔(又称黑塔,布朗塔),可从大勐龙镇步行500米即到。每年泼水节期间,曼飞龙寨子的傣族群众相聚在塔前,追逐泼水,欢度傣历新年。介绍:曼飞龙佛塔也叫笋塔,白塔,位于景洪市大勐龙乡曼飞龙寨子后面的山顶上,距离景洪市70千米,距离大勐龙镇3千米。塔群由大小九塔组成,洁白的塔身,白塔是因其洁白而享名,金色的塔尖,宛如玉笋破土而出,因此又有笋塔之称。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景洪市大勐龙坝曼飞龙山类型:古迹寺庙古塔电话:0691-2129850开放时间:8:00-17:00……[详细]
碧色寨火车站
  碧色寨位于红河哈尼彝族自治洲蒙自县的草坝镇,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火车站之一。这里渗透了众多中国劳工的血汗,也见证了一段段历史。车站至今仍保留着法国式铁路用房,挂在车站墙上饱经风霜的时钟,英文Paris(巴黎)字样依然清晰可见,让人想起当年的繁华。碧色寨是滇越铁路上百年老站。这座边地火车站是火车迷们的必游之地,也是摄影爱好者的心头好。除了铁路边上那些黄色的老房子,铁路两边山坡上还有许多古旧的建筑,包括以前法国人的养牛房、站长室、职工食堂、酒吧。当年此地不仅车水马龙,更是洋人汇聚之地。现在这里有一幅木制地图,标明了铁路两岸村庄里的当日遗存。可以根据地图在村庄里寻找当年的印记。目前碧色寨车站仍然在运营,有机会可以和这里的工作人员聊聊。碧色寨车站位于蒙自县城北10公里的草坝镇碧色寨村山梁上,居犁耙山……[详细]
东西寺塔(惠光寺塔和常乐寺塔)
  导游:东寺塔位于昆明市书林街,西寺塔位于东寺街,与东寺塔遥相对望;看点:东西寺塔都是南诏国时期的古塔。东寺塔全高40.57米,西寺塔高36米,两塔均为十三级密檐方形砖塔;介绍:东寺塔是昆明最早古塔之一,塔顶四角立有4只铜皮做成的鸟,俗称金鸡,所以也有“金鸡塔”之称,4只金鸡口角处噙有一个两头有孔的铜管,管内有金属-,鸡头、脖子、腹部全是空心的。据说以前每当风吹过,-受到振动,便会发出悦耳的鸣叫声,但是后来由于日久天长的灰尘积塞,金鸡才缄口不鸣了;交通:到达昆明后,可步行前往;也可乘2路、3路至金碧路下车,沿书林街向前步行10分钟左右即可到达;地址:昆明市西山区东寺街(金马碧鸡坊南)类型:古迹古塔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电话:0871-5172522开放时间:7:00-20:00门票信息:门市……[详细]
曼短佛寺
  曼短佛寺曼短佛寺,位于勐海县城西南面的昆烙公路边上,距县城约10公里。是当地傣族从事宗教文化活动的中心。曼短佛寺傣语称为瓦拉扎探。据史籍记载,此佛寺始建于公元950年,距今已有1049年,是小乘佛教传入后建的最早佛寺之一。佛寺整体由大殿、戒堂、彭房、僧舍、佛塔和窝苏(八角亭)等建筑群组成。主体建筑大殿阔4间,宽约10米,深8间,长约18米。大殿是拍梁、穿斗结合的梁架结构,重檐歇山式屋顶,上下两檐都是五面坡。平面布局不用檐柱,四面偏厦是墙抬梁,墙体与檐口间设有斜撑。殿内外的构件上均有龙、凤花卉等图案的雕刻装饰,形象逼真,原始古朴。曼短佛寺的建筑造型和装饰艺术集中地体现了傣族古代建筑技术和历史文化的精华。1994年以来,当地群众以佛寺为依托开发为旅游景点,以傣族食品烧烤风味为主,销售其它旅游纪念……[详细]
宝丰隆商号
  宝丰隆商号,个旧市西南隅的宝丰巷42号始建于1916年,由个旧富商李聘丰动工兴建,1926年竣工投入使用,是我市现存的民国年间最大和最有影响的炼锡炉坊和商号。其建筑耗资颇巨,时称个旧楼房之最,也是目前我市保存较完好的锡冶炼遗址,还是重要的工业遗产之一,对研究个旧锡冶炼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坐西朝东,为中西合璧混合结构建筑,占地面积7714平方米,建筑面积5132平方米,现存建筑有:前大院,前大院为中西合璧走马转角楼四合院建筑,其包括东门楼及戏楼、仿法式主楼、左厢房、绣楼、配房、左碉楼等,宝丰隆商号建筑最具特点的是建筑体量大,在历史上冶炼炉为最大的一处。整个建筑依山势而建,盘丘而上,建筑规模宏大,建筑风格独特,中、西式建筑风格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这是中西文化在个旧地区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建筑,……[详细]
耿马石佛洞遗址
  耿马石佛洞遗址耿马石佛洞遗址这个大型的天然石灰岩洞穴,出现了洞穴里建房屋的情况,这在国内仅见、世界罕见。出土的多棱六星形器、六星璧、双翼矛等都有极高的加工水准,为世界所罕见。多棱六星形器中心圆孔,外围棱状态,究竟是如何加工,做何用途,至今仍是个谜。石佛洞遗址出土遗物种类繁多,数量丰富,分为石器、陶器、骨器、动物骨骼、炭化稻米、果核、种子和人类遗骸等,总数在2000件以上。石器的加工磨制十分精美,对称、规整、光滑、锋利是这批石器的基本特点,除多菱六星形器外,六星璧、双翼矛等都有极高的加工水准,表明当时的石器工业水平已经很高,具备了加工复杂、对称的高难度石器的技术。陶器种类多样、造型独特、装饰纹样精美,以磨光折肩釜最具代表性,而连续涡纹装饰的折肩釜是观赏价值很高的原创艺术品。骨器也出土了几件精品……[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