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旅游

    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银州故城
      横山银州城遗址银州城遗址地处榆林地区横山县党岔乡,居无定河中游和毛乌泰沙漠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上,为当时重要的边关要塞。银州城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南北朝时期,以产良马而得名。古城系土筑成,缘河傍沟,群山拱卫,高耸云天,气势雄伟,俯视全城,分上、下两部分。上古城为小山岗,下古城是一片河旁冲积的平地,城墙用夯土板筑,夯层清晰,每层厚6.8厘米~12.13厘米,残高6~8米,厚9~10米,周长1583.3米;东城墙长326.5米,北墙长426米,外面加筑马面四座,长宽各4米,西墙及南墙结合部为弧形,边长830.8米,西面和北面各残留瓮城基址一处,东和南城墙的部分段落已被破坏,现一部分为农田,一部分被建筑物占用,但整个城址的轮廓完整、明晰。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建章宫遗址
      建章宫遗址位于未央区三桥街道办北部,汉长安城遗址西侧,属于汉代宫殿遗址。建章宫始建于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是汉武帝时期活动的主要宫殿。宫中主要建筑有前殿、奇华宫、神明台等。西汉末年,建章宫遭到破坏。地面现存遗迹主要为前殿等夯土台基,地下遗迹多被农田和部分城市建筑所叠压。建章宫前殿自修建伊始,实际上是作为汉代皇帝的皇宫使用的。其宫城的管理、官吏的设置、城内的布局均与皇宫——未央宫相近。建章宫前殿遗址、神明台遗址、双凤阙遗址是建章宫内地面尚存的宫殿建筑遗迹。1957年5月31日,建章宫前殿遗址被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陕西省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甘泉宫遗址
      甘泉宫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淳化县的甘泉山南麓,是一处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的宫殿遗址。甘泉宫遗址总面积约6平方公里。夯筑宫墙局部保留,最高处约5米,墙基宽约8米,城墙的西、南、北三面中部辟有城门。城址内发现有大型夯土宫殿台基8处以及部分宫室基址、水道等遗迹。城东北的通天台遗址内,发现有圆形夯土台基两座,高15~16米。台基周围还有宫墙,柱洞,门枢石,陶水管道等遗迹。遗址的西南部发现有陶窑10余座。遗址内出土有石柱础、铺地砖、空心砖、筒瓦、板瓦、瓦当以及陶器、铜器、铁器、货币等遗物。此外,遗址内的大型汉代圆雕石熊和宋代石鼓也很有特色。甘泉宫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秦汉乃至隋唐时期的宫殿形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详细]
    城固宝山遗址
      时代:新石器时代、商宝山遗址位于城固县东北约4公里的宝山镇宝山村后的一个山包顶上,1990年发现。遗址遍布整个山顶,面积约5万平方米,时代从新石器时期开始,跨越夏、商、周及汉代,每个时期的遗存都有,但以商代遗存最为丰富的遗址。2003年9月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分别于1998年——1999年、2001年——2002年对宝山遗址进行了2次研究性发掘,遗址以殷商文化遗存为主,发现一批烧烤坑,部分房屋和少数墓葬等遗址,同时出土了大量陶片和部分殷商青铜器、骨器。1998年——1999年发掘报告——《城固宝山》已经出版公布。宝山遗址位于汉江支流湑水河东岸二级阶地上,是目前长江、汉江流域发现的遗存最丰富的殷商遗址之一。其中烧烤坑为全国仅见,地方特征鲜明,大量出土的陶……[详细]
    汉惠帝安陵
      安陵是汉惠帝刘盈的陵。位于咸阳市渭城区韩家湾乡白庙村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盈,是刘邦和吕后生的儿子,生于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二百一十年)。。楚汉战争结束后,刘邦即位于汜水之阳,尊王后吕雉为皇后,在今临潼县武屯乡立王太子刘盈为皇太子,刘盈时年六岁。公元前一百九十五年,高祖崩,刘盈继皇位,是为汉惠帝,时年十七岁。惠帝在位期间,和亲匈奴,稳定边境形势,继续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修筑了长安城。长安城的修建工程十分浩大,以后又建了长安的主要商业市场--西市,还把皇宫从长乐官迁至未央宫,未央宫成为皇帝议事和居住的中央政府。惠帝为人仁弱,朝庭大权掌握在其母吕后手里,刘盈目睹母后囚禁戚夫人,残酷地把她致死,终日哭泣,染成重病,但又无可奈何,只觉得自己无能治理国家,就忧愁而死,年仅二十三岁。刘盈二十……[详细]
    唐永康陵
      永康陵位于咸阳城东北55公里处三原县陵前镇侯家堡。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的陵墓。李渊建立唐王朝后,于武德元年(618)追尊李虎为太祖景皇帝,增修陵园,称永康陵。陵墓高7米,底部周长430米。墓南尚存刻字华表、石人、石马等具有初唐风格的石刻。永康陵前神道的石狮(现存西安碑林博物馆),胸部壮硕,浅刻纹饰,与隋代造型相近。永康陵神道西侧仅存的天鹿,完全不同于东汉南朝的骇人猛兽,而是取近于鹿的蹄类动物形象,性格显得温驯。它们的设置职能是为了驱除邪祟,象征祥瑞。其形象模拟真实的鹿形,多了装饰趣味的翼状线刻。现在永康陵已经荒芜不堪,大部分被农田掩盖了,仅有几件残损的石雕,神道西侧的天鹿是永康陵仅存的一件比较完好的石雕。……[详细]
    康家遗址
      康家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相桥镇康家村北,为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遗址。遗址区发现房址300余座,东西成行,南北成排,多为东北一西南方向,个别为东西方向。单个房址为半地穴式,圆角长方形,有的平面呈内外双室的吕字型、凸字型。房内白灰地面,多设有灶,灶坑内有1~2件陶器。墓葬为单人葬,葬式有仰身直肢、侧身曲肢和俯身。另发现陶窑、窖穴和灰坑等遗迹。出土有陶、石、骨、角等类遗物近万件。陶器以灰陶为主,纹饰以绳纹,篮纹居多,器形中尖底器,三足器多。康家遗址是一处文化内涵丰富、聚落布局清晰的客省庄文化遗址,是剖析中国原始社会晚期的社会组织结构的典型遗址。(国家文物局)……[详细]
    铁边城遗址
      时代:北宋铁边城遗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延安城西北吴旗县城西北45公里处,地处陕、甘、宁三省交界处。铁边城为西夏毅宗奢单都二年(1058)所建,初名定边城,明英宗正统二年(1437)改名铁边城。背靠东山,西、东、南三面临川,开有三门,周长2500米。遗址夯筑城墙最高处残高9米,最宽处7米,城墙北面大部分有窑洞,保存完整。城东北角有水牢一座,现只留残墙断壁,长39米,宽15米。城东南角有一完整的烽火台,宽6米,高9米。北城墙外有校场和点将台,占地近1公顷。古城内文化堆积层厚2米,地面有大量砖石、骨头、瓦片、宋瓷片等。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京师仓遗址
      京师仓遗址位于陕西省华阴市矶峪乡西泉店村南。京师仓,又名华仓,修建于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0-前88年),是为首都长安贮存、转运粮食的国家大型粮仓。京师仓遗址,规模宏大,保存较好,是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的西汉粮仓建筑遗址,对研究汉代建筑史、经济史、漕渠航运史等具有重要价值。遗址依自然地势构筑,平面长方形,东西长1120、南北700米。发现粮仓6座,平面为长方形,一号分三室,余均两室。其中一号仓东西长62.5、南北26.6米,总面积1662.5平方米,分三室,中室大,东西49.3米,南北7.1米,据测算,该仓容量上万立方米。 ……[详细]
    郑家坡遗址
      郑家坡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西47公里处武功县武功镇漆水河东岸。1980年发现的,面积2000平方米。发掘区分南北两个小区,中间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壕沟。遗存主要有房基、灰坑、窑穴、陶窑,还有陶器、石器等物。房基的早、中、晚三个不同时期,是同一文化的不同发展阶段。文献记载周人早期活动在漆水下游一带,郑家坡遗址就处在这个范围之中,为探索先周文化提供重要的线索。遗址的出土文物佐证了《诗经》、《史记》等史料记载的真实性。它在讲解后稷农耕文明的同时,又向世界释放着先周文化的灿烂与辉煌,以及与西周文化一家亲的血缘关系。早期房基为半地穴式,门向北,门道为斜坡状,下端有台阶。门通道将房屋分作两室。陶窑为竖穴式,由窑室、窑箅、火膛组成。陶器有夹砂陶和泥质陶两种,以红褐陶为主,灰陶较少,磨光黑陶亦较少。陶器以手制为……[详细]
    紫云观三清殿
      紫云观三清殿 紫云观俗称薛村庵。位于韩城老城西北的象山脚下,距县城2.5公里,在象山中学校内。坐北向南,殿四座、房九间,占地1768平方米。经鉴定其中的三清殿为元代建筑。1957年8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清殿,建于高台上,梁架抬梁式,四椽木伏,用二柱,斗拱外挑四铺作,出单抄,垂拱,计心造,内转为四铺作出单抄。其特点是外跳无昂,转角铺作无角神。灰布筒瓦,琉璃脊、兽吻。正脊为琉璃筒瓦,九脊六兽足姜蹉踏道。 除三清殿外,还有三圣殿、四圣殿、犹龙殿各一座。观内现存石碑两通,一为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立。一为民国十四年1925年立。……[详细]
    鱼化寨遗址
      鱼化寨遗址位于雁塔区鱼化寨街道鱼化寨村西北侧,现存4万多平方米,是一处内涵丰富、保存完好的仰韶文化聚落遗址。2003年,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对鱼化寨遗址进行发掘,发掘面积1750多平方米,发掘出环壕2条、房址70座、灰坑窑穴170多个、墓葬58座,出土可复原的陶器100多件、各种生产工具和装饰品400余件。据考古钻探、发掘及整理结果分析,该遗址以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即仰韶文化早期为主,个别遗迹单位可晚至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对研究关中地区的史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2008年9月16日鱼化寨遗址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3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彬县开元寺塔
      彬县开元寺塔位于陕西省彬县县城内位于县城西南紫薇山下开元广场内。该塔创建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为八角七层楼阁式砖塔,塔体呈八角形,七层中空,塔高46.94米,塔底宽度14.04米。塔底层辟南北二券门,二层以上每层设四个券门,上下位置逐层相错,每层均作仿木结构三间,每层均叠涩出檐,塔顶为砖砌攒尖顶,上置铁质塔刹。每层有4孔拱状门洞,与长方形假门相间,逐层变换方位,叠涩出檐,腰檐上置平座栏杆,有琥珀枋、斗拱、撑檩和飞檐,也有瓦当、滴水,石作角梁,各悬风玲,外观凝重挺秀。塔内装置了放射性转角阶梯,铺有木板,可盘旋而上登临塔顶。整个塔体外观挺拔秀丽,显示了我国唐宋时期精湛、高超的建筑艺术。2001年彬县开元寺塔作为北宋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化羊庙东岳献殿
      户县化羊庙东岳献殿,古建筑,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化羊庙东岳献殿位于西安市鄠邑区庞光街办化羊峪口,建于元代,已有700余年历史,为西安地区现存少有的元代建筑之一,五间六楹,单檐庑殿顶,捏花琉璃脊,青布瓦屋面,檐下施平身出两跳五彩斗拱,室内由彻上明造,遍施彩画,梁柱斗拱等主要构件构成,保持着明显的元代建筑风格。化羊庙留存有宋真宗“万岁牌”一面;元世唱祖忽必烈之孙安西王忙哥刺敕令旨碑——蒙汉文石碑一通,碑高2.37米,上部蒙佯文,下部汉文。2019年铵10月7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古建筑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代:元至清;编号:8-0463-3-266)。……[详细]
    太平寺塔
      太平寺塔位于陕西省歧山县县城西端原太平寺旧址内。太平寺塔因建于太平寺内而得名。太平寺塔建于宋哲宗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历代虽然屡有修葺,但原貌并未改变。太平寺塔塔身砖砌,为楼阁式八角八层,高三十多米。自第二层起,每层都隐出假窗及栏杆。檐下均饰以五铺作出双抄的斗拱。第二层塔身下设有平座,以上各层只有假平座。平座下所施斗拱较檐下斗拱每面增加两朵。由于整个塔身斗拱繁密,显得特别秀丽、端庄塔身一至七各层塔檐均为五铺作出两跳斗拱,八层塔檐均为单跳斗拱,九层塔檐则用砖叠涩出檐。塔身的二、三、四、五、六、七层各层每面均用砖砌出隐柱,柱头有平枋,把每面分为三开间。在二、四层的正东、西面正中间辟有券门洞,门洞两侧间各用砖作出横格方形假窗;北面则作假门与假窗。在三、五、六层正东、西面的正中间则为竖形假门,……[详细]
    百良寿圣寺塔
      百良寿圣寺塔百良寿圣寺塔位于合阳县城东北16.8公里处的百良中学校园内,俗称百良塔。塔建于晚唐,为密檐式方型多层砖构实心塔。属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百良塔共十三级,高31.73米。每级四边出檐,檐仿宫殿结构,古朴典雅。除底层外,每级四角悬有风铃,清风许来,铃声入耳。塔顶方形,呈朝天升天状,取承受上天雨露之意。清康熙二年,在塔基底层加筑护墙,正南有门洞可通护墙顶端,洞额题“慈云洞天”,洞下有清顺治戊戌进士王又旦所撰《重修寿圣寺浮图记》石碑。百良寿圣寺塔型造型玲珑秀气,是古代建筑中的杰作。……[详细]
    大象寺塔
      大象寺塔大象寺塔,位于合阳县城关镇杨家洼村东北大象寺(亦名“大云禅院”)旧址,寺毁于抗日战争期间,独留此塔。塔建于宋代,为叠涩密檐式方形砖塔,下有4.8米见方的基座,底层西向有神龛,十三级,高约30米。第一层檐下普柏枋上设有斗拱,仿木结构,悬空出挑,有承重作用,为其它同类建筑中所罕见,为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此塔又是一座回音塔,站在塔北的胡同里用两块瓦片轻轻敲击,便可清晰地听到“咯哇——咯哇——”类似青蛙的叫声,其它三面均无此现象。该塔向东北方倾斜,塔顶已偏离重力中心5度,但仍安然无恙,是名副其实的“斜塔”。2003年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218、唐贞陵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贞陵
      唐贞陵位于泾阳县白王镇崔黄村东北,北仲山南麓。寝宫位于东、西陵沟之间的一座山头内。沟揽诤0�889米。墓主为唐宣宗李忱。1956年5月,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陵依山凿陵,陵周筑城垣,陵城占地629万平方米。1984年,县文教局在秦俑钻探队协助下钻探勘测发现,陵城形状不规则。南城垣走向平直,长1330米。东城垣南段平直,北段曲折。北城垣略呈弧形。西城垣依山势向西北逶迤而去。城基宽约3米。陵城设四门。四门左右各有一土阙,东、北两间土阙相距26米,南门两土阙相距仅67米,西门两土阙相距仅10米。陵城四角亦各有一土阙。陵内祭坛和石刻多件。……[详细]
    219、桥上桥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桥上桥
      桥上桥在华县赤水镇西的赤水河上有一座保护完好的古代双重石桥,即赤水桥上桥。桥为东西走向,桥面宽5米,长70米。桥身全部以花岗石条砌筑, 下桥为7孔拱形石桥,上桥为九孔拱形石桥,在第2孔至第8孔桥拱上方正中,各有一个石雕龙头,桥北有石雕龙尾。据《三续华州志》记载:下桥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1660年),竣工于康熙六年(1667年)。后因山洪暴发,河床淤高,桥眼堵塞,遂于道光十二年(1832年)又在原桥之上叠建了一座九孔石拱桥,从而形成了桥上桥的奇观。后来下桥被淤泥淹没,与八十年代初,被当地群众挖取砂石时发现,从而使”桥上桥”的奇姿展现于世。……[详细]
    清凉山万佛洞石窟及琉璃塔
      清凉山万佛洞石窟,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清凉山,又称万佛寺。万佛洞石窟共四个洞窟,由北向南编号。1号窟为主窟,平面呈不规则四边形,窟中间凿石成坛,两侧凿有石屏,屏壁上满布浮雕佛、菩萨、罗汉、弟子像等。坛上塑像为1985年重塑。2号窟有三世佛及弟子、罗汉像等。3号窟有弥勒坐像。4号窟口有天王像,内部有浮雕佛教故事图像。2013年5月,清凉山万佛洞石窟及琉璃塔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