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陕西省旅游

    陕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岭山寺塔
      岭山寺塔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南宝塔山上,俗称延安宝塔,始建于唐大历年间(766-779年),宋庆历年间(1041-1048年)重建。金大定九年(1169年)在塔旁建寺,塔从寺名,为岭山寺塔八角九级楼阁式形制,高44米,底层至二层上塔梯道取壁内折上式,二层以上为木扶梯。岭山上除寺塔外,还有宋代范仲淹所立书院、范书摩崖石刻及明代铁钟等文物古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名延安宝塔,已成为革命圣地延安的象征,被列入延安革命遗址范围。位于延安城东南嘉岭山上。兴建于唐代宗大历年间,金、明两代曾进行过维修。现存建筑属于明代风格。为八棱九层楼阁式结构,通高44米,底层每边长4?6米。辟有高2.35米南北塔门两个,塔内有楼梯,可攀至最高层。1959年、1984年两次维修,安装了楼梯和避雷针,加固了塔基,设置了地面……[详细]
    慧照寺塔
      慧照寺塔慧照寺塔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北三十公里的下邽【guī】镇。慧照寺塔底基呈正方形,面积约三平方丈。共九层,高约36米,层间有砖砌出檐,四面均有假券门。据说此塔系唐代建筑,宋、元、明各代均有修葺,现在保存完好。慧照寺塔前有大雄宝殿,殿内有高七尺多的大铜佛五尊,盘膝-,闭目养神。佛像下是铜铸莲花底座,座周的每个莲花瓣上各铸有一尊小佛像,共约六十余尊,姿态多样,制作精巧。从形制来看,这些铜佛像是明代遗物。1957年,慧照寺塔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加固了塔基,规划了保护范围,修了排水沟,对其进行保护。……[详细]
    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
      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咸阳城北45公里处泾阳县安吴镇安吴堡村。是在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领导下,以西北青年救国联合会的名义,在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陕西省泾阳县安吴堡举办的培训青年干部的重要场所。它是抗日青年的旗帜、革命青年的熔炉、中国青运史上的丰碑。2013年5月,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汉高祖长陵
      长陵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约20公里的窑店镇三义村北。长陵又名“长山”,是汉高祖刘邦的陵墓。刘邦(公元前256~公元前195年),字季,沛县(今江苏沛县)人。秦末率沛县子弟三千抗秦,后称帝,建立西汉王朝,是中国第一位“以布衣提三尺有天下”的皇帝。长陵的陵址选在咸阳原的最高点,即秦咸阳宫的旧址之上,远望就像是山峰兀立,气势雄伟。南与未央宫隔河相望,北倚九山,泾渭二水横贯陵区。在此可俯瞰长安胜景,自古以来就是关中著名的枢纽要地。1970年~1976年,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长陵进行了全面的勘查,发现了大量的实物遗存。长陵是汉高祖刘邦和皇后吕雉的合葬陵墓,陵园遗址至今尚存。陵园的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000米,东西宽900米,西墙的正中发现了一座宽23米的城门遗址。西城墙的地面上至今还保留着一条长60……[详细]
    秦雍城遗址
      秦雍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的南部。雍城是春秋至战国中期秦国的都城,秦国从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在此建都长达300余年。197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秦雍城遗址进行了历时十年的考古发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果。城址的总面积为11平方公里,城内布局严整,道路纵横交错,现已发现三处大型的宫殿区。1号宗庙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由大门、中庭、祖庙、昭庙、穆庙、围墙等组成;殿堂都是土木结构的,大屋顶,四面坡,屋顶由双楹柱支承,这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先秦建筑群遗址。3号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达21800平方米,自南向北有5座宫院,是迄今发现的先秦时代最完整的朝寝区。城址的西南部是秦公的陵区,占地21平方公里。在此勘探发掘出了大型的墓葬和车马坑共43座,布……[详细]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位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的西安市。它是隋代和唐代的都城,年代约为公元582~907年。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发现于1956年,总面积约83.1平方公里。城址的总体布局为中轴对称形式,由外廓城、宫城、皇城组成,并设有东、西二市。宫城位于外廓城北部正中,皇城位于宫城之南。城内街道宽敞整齐,有南北向大街11条,东西向大街14条。城址0土了大量建筑构件,还发现有多处隋唐时期的窑藏,其中仅何家村窖藏一处即出土金银器205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出土唐代金银器数量最多、价值最高的一批。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的发现为研究隋唐都城的形制、布局和历史沿革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它的形制和布局,不仅成为中国中世纪城市的典范,对临近国家都城的形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国家文物局)……[详细]
    开明寺塔
      开明寺塔位于洋县城内广场中。塔在原开明寺北,故称开明寺塔,寺早圮废,仅余此塔。《洋县志》载:“开明寺塔:与寺俱建于唐初”。《汉中府志》载:“开明寺:县南二百步,0院也。唐开元中(公元713-714年)建,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重修,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为丛林。有浮屠高十三层”。塔为方形单层多檐式砖塔,塔身北面正中设券门,内辟方形小室,室长、宽各为1.5米,至顶高约3米。共十三层,各层高度和直径,均自下而上逐层缩小。至顶复以半圆形的复钵及八边形的刹柱和宝盖。自第二层以上,塔身各面共有佛龛五十二个及方形单层小塔一百个。佛龛内都有石雕佛像,各层塔角都有风铃,今已不全。塔古朴,雄峻,为洋县内仅有的古建筑物。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姜寨遗址
      姜寨遗址〔概况〕姜寨遗址,于1972年9月发现,1979年发掘。包括氏族公社时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其址在县城北一公里处的姜寨村南,临河北岸上。是我国对新石器时-古发掘中,迄今所见最完整的村落遗址。遗址中间偏东有公路南北穿过,西北角极少部分为姜寨村所压,面积5万平方米左右。村南有临河,为天然屏障,东、北两侧有弓形环绕的围沟3条,是村落的防卫设施。村落分为居住区和墓葬区两大部分。沟内为居住区,中心是广场,广场四面各有房群,房门都面向中心广场。东南部临近围沟处的大型房子是氏族公众活动的地方。〔出土文物〕(1)房址,共120多座,其中属仰韶文化(为新石器时代文化,于1921年于河南渑池仰韶村首次发现故名,属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期包括不同时代的各种类型:半坡早期类型、史家类型、庙底沟类型、半坡晚期类型……[详细]
    走马梁汉墓群
      走马梁墓群·汉代·榆林市榆阳区牛家梁镇边墙村。保护范围:1、走马梁区:东西3000米,南北2300米。东至明长城障城以东1000米,西至障城以西2000米,南至障城以南800米,北至障城以北1500米。2、塌崖畔区:东西350米,南北2000米。东至沙沙墩,西至塌崖畔西坡中日友好林,南至塌崖畔南坡底,北至明长城。3、驮水梁区:东西300~400米,南北1000米。东至驮水梁东坡底,西至驮水梁西坡底,南至马圈沟小路,北至驮水梁北坡底。建设控制地带:1、走马梁区:保护范围四面外延100米。2、塌崖畔区:保护范围四面外延50米。3、驮水梁区:保护范围东、西、北外延50米,南外延100米。2003年,走马梁墓群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咸阳西汉帝陵
       西汉帝陵,分布在陕西省咸阳市北原(亦称五陵原)上。西汉(公元前206-公元8年)经历了11个皇帝,除文帝刘恒霸陵、宣帝刘询杜陵在西安效区外,其他9个帝王陵墓均在咸阳市北原上。自东向西依次为景帝刘启阳陵、高祖刘邦长陵、惠帝刘盈安陵、哀帝刘欣义陵、元帝刘渭陵、平帝刘康陵、成帝刘延陵、昭帝刘弗陵平陵、武帝刘彻茂陵。  帝陵园为方或近方形,四面各一门,门前有阙。霸陵因山为陵,其余帝陵有高大的覆斗形封土,底部方或近方形。如阳陵园边长418米,周围有墙,宽3.5米,陵墓封土底边170、高32.28米。出土了大量珍贵文物,以造型逼真的陶人、动物俑以及精致生活用器、工具、车马器、武器等为代表。陕西咸阳……[详细]
    仙游寺法王塔
      仙游寺法王塔座落于中国西北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境内的终南山山麓,是一座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的砖质佛塔。仙游寺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9年)。仁寿元年(公元601年),隋文帝杨坚为安葬佛舍利在仙游寺的西北侧修建了舍利塔,即现在的法王塔。法王塔是一座早期砖仿木楼阁式密檐塔,塔高30米,基础9米见方,共7级。塔身每层均以砖砌出叠涩塔檐,每层的正面还开有塔门。整个造型极为古朴、庄严。1998年,在塔身的搬迁过程中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有双面刻纹石碑一块、石函一具。石函内藏有鎏金铜棺1具,棺内有一精美的琉璃瓶,瓶中存有舍利子10颗。仙游寺法王塔中国现存的唯一一座隋代砖塔,对研究隋代佛塔建筑以及佛教发展史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文物局)景点位置陕西省周至县终南山山麓……[详细]
    花石浪遗址
      花石浪遗址是距洛南县城北5公里之县河、石门河、洛河三段交汇的夹角村东河花石浪。在花石浪东面的山坡上,有一个高约4米、宽约2米,洞深8.8米,面积20平方米,洞内堆积有3层古人类居住面的普通小洞。花石浪龙牙洞洞穴遗址最初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遗址范围包括龙牙洞内部以及洞外附近南洛河及其支流石门河二级河流阶地坡积物部分。龙牙洞为发育在石灰岩山体上的裂隙型深洞,洞内面积约20平方米。1995年至1997年经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商洛地区文管会及洛南县文管会连续三年的发掘清理证实,龙牙洞遗址是一处罕见的、保存基本完好的、内涵十分丰富的旧石器时代早期人类文化遗址。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以热释光测年法测定其文化层堆积的时代为距今约50—25万年间。花石浪龙牙洞遗址出土了极为丰富的早期人类文化遗迹及遗物,它们……[详细]
    韩城大禹庙
      韩城是大禹凿龙门之地,黄河龙门闻名天下,韩城境内龙站以下沿黄河一带有三十多个村庄,人们为纪念大禹凿龙门功绩,多数村庄都建有大禹庙,也称禹王庙,现保存最为完好的是周原大禹庙。周原大禹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完好,堪称禹庙之最。周原大禹庙,位于城东2公里黄河崖畔周原村。占地面积1983平方米。现存主要建筑有献殿和正殿。献殿面阔明3间暗5间,前檐柱为八角形石柱。正殿面阔3间,殿内全部作神龛,龛为木作砖基,制作精致,有浮雕透雕和绘画,龛上藻井有彩色绘画168幅,花鸟人物,栩栩如生。龛内有3组彩塑神像,共12尊。主像为禹王坐像,居殿中央,神态庄严,高2.5米,两旁侍配4尊。东为三头六臂驾龙腾雾的0神像,手执法器,面目狰狞,高2.45米,两旁侍配2尊。西为唐将汾阳王郭子仪夫妇并坐像,高2米,两旁……[详细]
    秦咸阳城遗址
      秦咸阳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东15公里的咸阳塬上、渭河的北岸。秦咸阳城是战国时期秦国的都城,也是秦统一六国、建立秦王朝后的都城。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迁都咸阳,商鞅首先在城内营筑冀阙,以后历代秦王又增建了许多宫殿。秦始皇统一全国的过程中,吸收了关东六国的宫殿建筑模式,在咸阳塬上仿建了六国的宫室,扩建了皇宫。滔滔的渭水穿流于宫殿群之间,就象是银河亘空,十分壮观。整个咸阳城“离宫别馆,亭台楼阁,连绵复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各宫之间又以复道、甬道相连接,形成当时最繁华的大都市。1959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和陕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联合对咸阳城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和发掘,1974~1975年发现了咸阳宫遗址。在咸阳城址北部的阶地上,约相当于城中轴线附近的地方,有一组高台宫殿建筑遗址,它坐落在秦时的上原谷道……[详细]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
      元君庙-泉护村遗址元君庙-泉护村遗址位于陕西省华县柳枝镇泉护村、安堡村,为新石器时代(约公元前4000年-前2000年)遗址。遗址中发现有仰韶文化的典型墓地和居址。墓地在元君庙,属于仰韶文化半坡类型。发现墓葬共57座,其中45座分属于东西两个同时并存的墓区,每区墓葬可分三期,依早晚次序分列成3个纵行。除一部分单人墓外,28座是同时葬入的多人合葬墓,每墓少者2人,多者25人,均仰身直肢,头向西。居址位于泉护村,属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房址有半地穴、地穴式两种。半地穴式为方形圆角,地穴式口部椭圆形。陶窑为横穴式,2、3座为一组。元君庙-泉护村遗址面积大,文化遗存相当丰富,已成为研究仰韶文化、探讨中国原始氏族社会结构的代表性范例。……[详细]
    196、袁家村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袁家村
      袁家村全村共62户,286口人,是上世纪70年代农村建设的老典型,在原任村党支部书记郭裕禄同志的带领下,袁家村发展集体经济,大搞乡镇企业,走上了共同富裕的康庄大道。80年代,每户都住上了两层楼房,经济基础较好。进入新世纪以来,袁家新一代领导班子不甘落后,不断寻找带领群众致富的新路子。2007年初,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发展乡村特色旅游,袁家村党支部书记郭占武积极响应,出资27万元在全省买点子,又借鉴成都锦里景点的经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袁家村景区于2007年国庆节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景区占地1000亩,是一个集关中民俗体验、休闲养生、餐饮娱乐、农业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休闲文化景区。景区内含村史博物馆、作坊街、酒吧街、小吃街、宝宁寺、艺术长廊等旅游休闲街景。……[详细]
    兴国寺万凤塔
      位于洛川县土基乡富城村南二里左右。富城村是故富城所在地,所以又称万凤塔为富城古塔。万凤塔平面为八边八角,塔身系砖砌成,底边长3.2米,塔高40余米,分为十三层。塔正面门额上刻有“万凤塔”三字。塔身外每层均着唐宋门窗斗拱装饰。塔的用砖中,亦见有唐代手印砖。塔身处每层又造有小龛,内置各种石刻雕像。雕像多为佛像,但第三层小龛中,分别置有西游记中人物唐僧、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一组雕像。万凤塔的建造形式与富县直罗柏山寺塔极为相似,其建造年代应也相同。万凤塔系唐代建成,宋、明两代均有重修,因而留下各时代特点。万凤塔东五里处有富台一座。在此眺望,更觉万凤塔壮观。相传富台为宋代县令本纯右建造。有《富台》诗赞道:“两载低眉着小冠,一台高筑地平宽,向阳花木齐教。……[详细]
    净光寺塔
      净光寺塔净光寺塔位于眉县县政府大院内,建于唐代晚期。该塔高22米,为楼阁式7层砖塔。据传,原塔初建为木塔,后改为砖塔,塔身为十三级,在古建筑中如鹤立鸡群,高耸入云,故名“凌云塔”。由于年代久远,历史上经多次地震和长期风雨侵蚀,塔的上部坍塌,塔身始向北倾斜。在明万历年间修复时,降为七级(即现状),此后又遭几次大地震的破坏,塔身更加倾斜。近年来,倾斜速度加快,严重偏离重心,已被列为濒危古建筑,政府拨专款,采取抢救措施,已开工纠偏。自塔倾斜后,人们即称其为“斜塔”,原”凌云塔“名,反少有人知。现存古塔身高20.44米,塔基呈方形,周边长4.41米,为七级方形实心楼阁式砖塔,造形独具一格,其结构在国内较为罕见,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详细]
    东龙山遗址
      东龙山遗址东龙山遗址位于商州城东8公里的丹江北岸,1997年6月商洛地区文物管理委员会调查发现,即与考古所联合发掘,已揭露面积1500平方米,发现房址15座、灰坑221个、墓葬75座,出土一批夏商周时期的石器、骨器、玉器、陶器和碎铜器,分别测定了夏与商的分期和商与周的分期,已被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专家组列入文化分期与年代测定专题。尤为重要的是,在遗址上部的发掘中,发现了40余座夏代早期的墓葬,其出土器物表现出较强的地域性特征,在考古学术上填补了龙山文化与二里头文化之间的缺环,它将被命名为一种新的文化类型——东龙山文化。这一发现,还可为古商国的起源以及商族始祖的活动提供可贵的资料。……[详细]
    庆善寺大佛殿
      庆善寺大佛殿庆善寺位于陕西韩城市古城内,是韩城市唐代驰名的大寺院之一,位于古城南北大街东侧,故俗称东寺。据清乾隆县志记载:“《明一统志》:在县治东南,唐贞观二年(628年)敕建,宋至和元年(1054年)重修,有仁宗赐额。”历金、元、明、清各代修葺,规模恢宏,建筑雄伟壮观,享誉盛名。其寺民国时期曾为县参议所在地,名曰“中山堂”。建国后其大殿为当时的县府重大会议礼堂,更名“群众堂”。1949年春彭德怀将军来韩城在这里作过关于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和解放战争形势报告。改革开放后将其寺用作市招待所,并进行了改建,仅保存了一座建筑宏伟的大佛殿。1985年6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同志经韩城去山西,在这里就餐、休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