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青海省旅游

青海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和达那寺
  格萨尔三十大将军灵塔和达那寺位于青海省玉树州囊谦县吉曲、尕水、吉尼赛三乡交界达那山腰。达那寺,藏语全称为“达那僧格南宗”,汉译为马耳狮子天堡。因为坐落处有一岩山,形状酷似马的耳朵得名。达那寺大约始建于公元三、四世纪,那时是苯教寺院,在南宋时期改奉叶巴噶举派,迄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由藏传佛教著名高僧帕竹噶举创始人帕摩竹巴的高徒桑吉叶巴·意西泽巴创建。达那寺现在属于噶举派寺院,俗称白教。噶举派是所有藏传佛教中派系传承发展最多的一派,有四大派八小派之称。而达那寺是八小派中现今唯一一座叶巴噶举寺院。达那寺现存石木结构的经堂一座,高22米,占地44平方米,二层,藏平顶式帕摩竹巴灵塔殿一座及叶巴殿、僧舍等建筑。经堂里供奉着高9米的英雄格萨尔王及其部将的塑像,以及他们用过的战刀、盔甲和衣物等,还陈列着……[详细]
河西文昌庙
  文昌庙在贵德共有三处,一般特指河西文昌庙,藏语称“尤拉康”,位于县城西郊六公里处的下排村西侧山坪台东坡上。文昌庙西靠山坪,北临黄河,庙前温泉河婉蜒北流。文昌庙始建于明代晚期(1590—1600年间)。据朱辑五编《贵德县续志稿》记载,“距贵德城西十四里,旧有文昌庙,创自前明……”清同治六年(1867年)文昌庙毁于一场大火,同治十三年(1874年)筹资重建,光绪二年(1876年)落成。1958年遭破坏,1982年,在旧址上按原规模建起了新的文昌庙。 文昌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阶梯式庙宇,踏上第一层平台,一座三层的横枋斗拱组成的牌坊建筑便是文昌庙山门。牌坊三开间,中间宽而两边窄,主次有别。三开间都安装了钢管绾花的金属栅门,即美观大方,又多少透出现代建筑的气息。山门两边“工”字形的水泥基座上石狮虎视眈眈……[详细]
新寨嘉那嘛呢石经城
  嘉那嘛呢石经城,俗称嘉那嘛呢。位于离玉树州府所在地结古镇3公里的新寨村,海拔3600多米。嘉那嘛呢石经城于公元1700多年前,由藏传佛教高僧嘉那道丁桑秋帕永(又名嘉那-)创建。据有关史料记载,嘉那-是康巴人,他曾修行在峨眉山和五台山,后周游并朝拜藏区各圣地。200多年前来到新寨村时,发现了自然显现六字真经的一块嘛呢石,遂以此为缘住在该村,同僧俗群众一起刻凿嘛呢石度过了一生。解放初期,嘛呢石堆形成了东西长450米、南北宽100米、高3米的规模宏大的嘛呢石经城,并建有佛堂及佛塔、大经轮堂等建筑。占地面积25亩,嘛呢及-石有25亿块左右。嘛呢在佛经中解释为观音菩萨六字真经,六字代表解度六道众生、破除六种烦恼、修六般若行、获得六种佛身、生出六种智慧等殊胜功德。常育此咒或轩经则可利乐众生,功德无量。因……[详细]
尕海古城遗址
  尕海古城位于海晏县甘子河乡尕海村,周围是丰茂的湖滨草原,地处海晏通往刚察的必经之路。尕海古城东西长435米,南北宽436米,呈正方形。城墙宽12米、高4.8米,夯土筑,夯土层厚6厘米,城四面各开一门,门宽约7米,城内南高北低,东北部为一平坦的广场,西南部较高,为原来的房屋基址。出土的有汉代的五铢钱、灰色陶片、残铜镜等。此城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尕海古城是环青海湖古城池中的五城之一。与海晏县三角城同时建筑。此城选择了水草丰茂的湖滨草原。古城坐落在依山面水、平坦开阔的甘字河草原的东部腹地。历史上曾经是羌人活动的中心地带,属土谷文化范畴。汉武帝时期,北却匈奴,西逐诸羌。致使湟水流域许多羌人被迫迁往青海湖北部,因此历史上这里羌人集聚,空前繁荣。城东西长435米,南北宽436米,呈正方形。城墙宽12……[详细]
塔温搭里哈遗址
  塔温搭里哈遗址:位于青海省都兰县巴隆乡西南约10公里的塔温搭里哈(蒙语地名,即五个山头的意思),由于该地区降雨量极少甚至多年不遇,遗存保存相当完整,面积约20万平方米。遗址由四个大山包和三个小沙包包围成一圈,中间是一块黄土铺垫的广场,长约250米,宽约150米,广场上没有发现遗址和遗物,这样独特的布局在全国还是首次发现,是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遗址文化层直接堆积于地面之上,这与其它地区遗址埋藏于地下形成截然的对比,十分独特。遗址丘平面呈不规则形,上有松木木柱,木柱上有榫卯结构的建筑遗存和土坯墙建筑遗存。遗址中发现的房址有平面方形或圆形两种,房址周围有土坯建筑的大型围栏,里面堆积大量羊粪。遗址0土了大量的遗物,有丝毛织品、青铜器等。尤其是出土的绳线上,有的打着死扣结、有的打着活扣结,个别的绳上连……[详细]
塔里他里哈遗址
  时代:商至周塔里他里哈遗址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诺木洪乡诺木洪农场二大队三中队驻地南。遗址面积约250×250米,塔里他里哈蒙古语是火烧过的山或灰山之意,遗址由三个小山包组成。1959年,青海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及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遗址进行了试掘。出土遗物中,生产工具有铜器、骨器、石器、角器、陶器、木器。铜器有铜斧、铜刀、铜、铜镞;石器有石斧、石镞、石锛、石凿、石刀、石杵、研磨器、石球、石纺轮、砺石;骨器有骨铲、骨凿、骨刀、骨针、骨镞、骨椎、骨纺轮;角器有角铲、枪形器;木器有木纺轮、车毂;陶器有陶纺轮、陶球等。生活用具主要是陶器。陶器都是加砂陶,有灰、红两类,以灰陶较多。遗址中还出有较多的毛布、毛绳、毛带以及石珠、笛形器、骨哨、小陶牦牛等。塔里他里哈遗址是诺木洪文化命名地,也是……[详细]
果洛和平解放纪念地
  一九五二年七月一日,中国共产党果洛工作委员会、西北军政委员会果洛工作团共200余名军政人员从西宁出发,前往果洛,经过一个月的艰苦行军,于八月四日到达腹地达日县查郎寺,并于同月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结合果洛的特殊情况,在查郎寺召开了由三果洛地区各部落头人、宗教上层人士、各界代表共二百七十一人参加的联谊会,宣告果洛地区和平解放!升起了果洛草原上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为了纪念果洛和平解放,铭记现实幸福生活之源,坚守未来兴旺之本,感念先圣,教育后人,兹立斯碑。纪念碑于2008年开工建设,占地总面积70.56平方米,碑高8.4米,象征八月四日果洛和平解放;碑基座高2.15米,宽8.4米,长8.4米,按当时主席台设计的,总造价46.2万元,碑上有三只和平鸽,象征三果洛紧跟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携……[详细]
虎台遗址
  虎台遗址,位于西宁市西郊,为公元4世纪南梁(小国)的遗址。这个高大的土台是南凉王朝第三代君王溽檀于公元402年,用他的太子“虎”的名字命名修建的阅兵台,“虎台”之名由此而来。《西宁府新志》中记载,台的东面有四个高七丈多的土墩,墩与墩之间相距二百一十丈,只有东北角一墩高一丈多,台西面还有相连的六个小墩,不知为何时所筑。只是当年宏伟的建筑,景点特色:如今已经荒颓,只剩寑台一座,被包围在高大的现代化的楼群建筑之间。传说南凉王曾在台下阵兵十万,以炫扬武力。西宁诗人李焕章《虎台怀古》一诗对此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忆昔南凉图霸王,仗铖登台曾誓师。飞扬大纛接云汉,鼍鼓声中画角吹。鲜卑畏威来献马,青海部落拜台下。兵卫森列顾盼雄,观者如山语呕哑。今日读来,仍有一股铁马金戈的气势跃然于纸上。然而,这个兵卫森列……[详细]
马厂塬遗址
  马厂塬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县。马厂塬遗址是中国黄河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马家窑文化的一处遗址。1924年秋首次发现并清理了两座墓葬。新中国建立以来,青海省文物处考古队又对其进行了多次调查。马家窑文化的马厂类型即由此而得名。根据碳-14年代测定,马厂类型的时代约在公元前2200~前2000年。在1924年发现的两座墓葬0土了4件彩陶器。其中一件为装饰有4个大圆圈纹的小口广肩双耳瓮,两件为饰有平行横线和竖条纹的双耳罐,以及一件在内部绘有彩色雷纹的陶碗。当时墓地已遭到了严重破坏,在遗址上采集的众多陶器残片,风格与两墓所出的基本相同。马厂类型陶器的陶质比较粗糙,纹饰上有红黑相间或黑边红带的粗条纹,而更多的是单色花纹。常见的还有变体蛙纹、螺旋纹、菱形纹和编织纹等。此后发现的凡是属于相同风格的陶器,即被称……[详细]
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旧址(将军楼)
  将军楼公园座落于格尔木市将军楼遗址。将军楼始建于1956年10月,是“青藏公路”之父慕生忠将军居住、办公的地方。其前身为青藏公路建设指挥部。为了深切缅怀和纪念50多年前慕生忠将军和他率领的筑路大军,该公园以将军楼旧址及慕生忠将军纪念馆为核心,以纪念青藏公路、军垦拓荒戍边及格尔木发展历史,展现了历代建设者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幕生忠,1910年生于陕北吴堡县赫家山村,1930年参加陕北红军。1951年8月出任西藏工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兼进藏支队政委,率领1663人,经过四个月的艰苦跋涉,最终到达拉萨。1953年,幕生忠率粮草队从格尔木出发,先后两次进藏。1954年,青藏公路通车,从此结束了西藏不通公路的历史。在此,在青藏公路的通车中,幕生忠将军最功不可没,后人称他为“青藏公路之父”。2013……[详细]
门源古城
  时代:宋门源古城城垣呈长方形,东西长约360米,南北宽约300米,残高11.7米,底宽30米,顶宽5—8米,夯土层厚10—12厘米,城墙有马面,宽12米,有瓮城呈半圆形,城门一南向。靠近城墙,原有城壕,均填平且建有民房。目前城内无任何建筑物。旧时房舍早已荡然无存,唯破碎瓦片俯拾即是。根据《西宁府新志、地理、山川》及《大通县志、建置沿革》记载,门源古城建于宋代,被命名为大通城,浩门河并因城名而改为大通河,具体筑城年代当在1099年宋军收复河湟地区至1125年西夏攻占门源期间。关于古城被毁的原因,民间有骆驼客屠城的传说。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城墙西北角竖有青海省人民政府的石刻保护标志。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保安古屯田寨堡群
  保安古屯田寨堡群包括保安古城、年都乎城堡、郭麻日城堡和吾屯城堡,位于同仁县隆务镇以北8公里的隆务河中游东西两岸台地上,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明万历二年(公园1574年)重新扩建。明万历后,保安四屯在保安堡中军千总王延仪带领下,忠于明朝,守卫此地,并在计屯(年都乎城堡)、吴屯(吾屯城堡)、李屯(郭麻日城堡)、脱屯(保安古城)等四屯筑建城堡,防御“西海蒙古”。明末清初,兵源和粮饷仍出自四寨堡。清代雍正后增设营制,增设都司衙门,在堡内修建兵营、兵房及马房共500间,增募兵骑500余人,形成甘青地区历史上重要的口外重镇和军事阵地,成为明清中央政府在隆务河流域控制各部落的一个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详细]
撒拉族清真寺古建筑群
  撒拉族清真寺古建筑群 拉族古清真寺,均为明、清时期所建或重建后的遗存,木砖青瓦混作结构,建筑形制大同小异,各有其特点。均由中国传统建筑殿堂式礼拜殿、牌坊式大门、六角攒尖楼阁式唤礼楼、单面坡南北配房等建筑体座组合而成。它们历经数百年的沧桑历史,迄今,还保留着各自原始的建筑形态,展示着明、清时期的古建筑风格。 这些撒拉族古清真寺建筑群规模宏大,工程浩繁,气势雄伟壮观,风格独特。每一处建筑群的环境布局以及建筑结构的装饰尺度与彩色,都融进了伊斯兰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建筑特征。这些建筑群记载着灿烂的民族文化历史,是明、清时期统一西部边疆文化的见证。……[详细]
34、却藏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却藏寺
  却藏寺却藏寺位于互助县18公里处,距青海省会西宁58公里。周围四面大山环抱。整个山势,就像盘龙绕卧。左有凤凰山,前有狮子山,山上松柏苍翠,寺前良田千亩一片翠绿。却藏寺由一世却藏南杰班觉始建于清朝顺治六年即公元1649年。清朝雍正元年因为罗卜藏丹津事件被毁坏,以后又重建。1985年常住寺僧150余人。寺院有大小经堂和千佛殿,并有却藏、章嘉、赛赤、归化、莲花、阿群、夏日等-的“拉让”(-住的地方)建筑宏伟,主要建筑物释迦千佛殿高三层,九十九间。全寺有显宗、时轮学院,采用哲蚌寺郭莽扎仓教程,并在扎仓内设有本寺“却藏康村”。现在的主持是六世-罗桑丹贝旺秀。……[详细]
35、赛宗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赛宗寺
  赛宗寺赛宗寺,藏语称“桑云丹达吉林”,意闻思功德兴隆洲”。位于县治西偏南,在今桑当乡西18公里的赛宗山下。赛宗山位于兴海县中部,为安多藏区佛教四/ur峻美,酷似一象鼻下垂于寺前切莫沟中。山上沟壑纵横,洞窟遍布,苍松古柏,葱茏秀丽。传说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以及隆务寺高僧第一世夏日仓噶丹嘉措等都先后在此活动,留有遗迹。至今有所谓“吉祥坡奶莲花洞”、“宗喀、“练经洞”等充满神秘色彩的名胜古迹。由于赛宗山盛名遐迩,历史上各地信徒常来此朝山。据传,约在清末,果洛纳哇-来此,曾在赛宗山下建参康1座。本世纪二十年代,纳哇去世,该参康遂成遗迹。……[详细]
贡萨寺旧址与宗喀巴大殿
  贡萨寺位于距玉树州治多县城西9公里、海拔4300米的嘉吉阿尼噶宝山坡上,是12世纪由拔噶举派的创始人拔达玛旺秀的心传弟子秋杰次成帮巴创建,由此产生秋杰-转世系统。第二世秋杰索南扎巴扩建寺院并改宗为直贡噶举派。公元15世纪,五世0昂旺洛楹嘉措又将该寺改宗为格鲁派寺院。1981年寺院从治多县城北面闹布旺江旧址搬迁到现在的新址,并修建了大经堂、弥勒佛殿、密宗和0神殿及-寝宫等建筑,寺内存有《甘珠尔》、《丹珠尔》等佛经不计其数。贡萨寺宗喀巴大佛为世界最大的室内铜制镀金佛像,并被授予“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青海玉树州……[详细]
阿河滩清真寺
  阿河滩清真寺位于黄河北岸化隆回族自治县甘都镇阿河滩村,始建于元至治三年(1323)。撒拉族先民由黄河南岸迁驻于此所建,明万历年间进行了扩建,至今保留了元明时期的建筑风格。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由礼拜殿、学房楼、宣礼楼、牌坊、照壁组成长方形四合院。照壁正对牌坊式寺门,木结构的牌坊高6米,风格独特,气势辉宏。寺门上方横书有“念、礼、斋、课、朝”5字。进入寺门,为3层塔亭式宣礼楼高9米;院内正中央为礼拜殿,大殿为宫殿式,分前三间后三间,共540平方米。大殿和宣礼楼两侧为学房楼和平房。寺内所有建筑都保持了古朴的原始风。……[详细]
38、珍珠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珍珠寺
  珍珠寺藏语称“觉觉拉康”。位于县城东之公里处,在今河东乡政府所在地。《安多政教史》中载,“觉觉”系汉语“珍珠”“的变音,萨班蠢噶坚贸应阔端之请来安多;)途经青海,曾去贵德朝拜包纳塔,以阔端所赠珍珠一驮为资建寺,是为珍珠寺。按此,该寺当初建于南宋淳磁年间。历史上,珍珠寺无僧侣、寺主,历来由贡巴寺代管。寺内有正殿(二层6间)、观音殿(12间)各1座,厢房32间。正殿殿脊复以琉璃瓦,饰以馏金宝塔,内供三世佛巨型塑像,用料金贵,造型优美。该寺于·1985年拆毁,1987年群众自行重建佛堂1座3间,现有1名寺僧住寺。……[详细]
热水墓群
  热水墓群位于中国西部青海省都兰县热水乡热水沟的西岸,是一处唐代(公元618~907年)的墓葬群遗址。热水墓群分布在热水、扎玛日、沙尔塘、斜歪四个村境内长约7公里的区域内,包括各类型墓葬165座,其中大部分已被盗掘。1982~1986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发掘整理。墓区内的墓葬主要分为梯形和圆形两种。墓冢以夯土筑成或堆满砾石后盖以夯土,夯层间铺有沙柳枝条。夯土下方均筑有平面为等腰梯形的石墙,边缘砌有土坯或泥球,并在其外侧涂以红色石粉。墓室以石块砌筑,由墓道、中室、左右侧室和后室组成。墓葬均有封土堆,封土堆前还有规模巨大的祭祀坑,坑内出土有木车、木牍、丝织品、玻璃器皿、金银器等遗物,部分出土物的形制及图案具有浓郁的中亚艺术风格。热水墓群的发现,对于研究唐代中国西部地区的墓葬形制以及当地……[详细]
天佑德酒作坊
  “天佑德”青稞酒作为青海互助青稞酒股份有限公司最有传承性的高端产品,有着数百年的历史。“天佑德”始于明末清时期互助县有名的八大酿酒作坊之一的“天佑德”酒作坊。明清时期,互助民间有青稞为原料土法酿酒的历史,随着社会的发展,酿酒工艺进一步完善,在威远镇逐步形成实力雄厚、闻名遐迩的“天佑德”、“义永合”、“世义德”、等八大酿酒作坊。因酿造出了清香甘美、醇厚爽口的青稞酒而驰名中外。2013年5月,天佑德酒作坊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