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yo class="konebxv"></vyo>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疆旅游

新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热瓦克佛寺遗址
  导 游 热瓦克佛寺遗址位于和田洛浦县玉龙喀什镇40公里的库拉坎斯曼沙漠中,周围沙丘茫茫无边人迹罕至。热瓦克,维吾尔语意为亭台楼阁,因佛塔中土塔耸立,故名热瓦克,又译洛瓦克、姚瓦克、拉瓦克。介 绍 热瓦克是一组以塔为中心的佛寺建筑,由正方形的院塔和院外的庙宇组成。寺塔坐北朝南,南端中部和西角有两个门形缺口,院墙每边长45米。东墙外有一小庙,部分墙壁残存,内壁涂石膏,庙东墙内壁有穹形壁龛,壁上满刻逐层缩小的穹形纹路,线条规整流利,据说曾有立佛在内,此庙现毁坏殆尽。 四面院内外壁上均有泥塑佛像残迹,以西、东墙居多,塑像有些埋在沙丘中,有些裸露于外,有些则毁坏不存。佛高约3米,每隔0.6米即有一尊。在未风化的墙壁上均有壁画,供养人像,此丘云气纹和图案插于佛佝之间,色彩单调,以褚色为主,泥塑佛像有明显……[详细]
小河墓地
  小河墓地位于罗布泊地区孔雀河下游河谷南约60公里的罗布沙漠中,东距楼兰古城遗址175公里。小河墓地整体由数层上下叠压的墓葬及其它遗存构成,外观为在沙丘比较平缓的沙漠中突兀而起的一个椭圆形沙山。小河墓地给人的第一强烈印象就是墓地沙山上密密麻麻矗立的140多根多棱形、圆形、浆形的胡杨木桩,都4米多高很粗壮,多被砍成7棱体到11棱。小河墓地,被评为2004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小河墓地被世界考古学界认为是中亚历史和考古上沙埋文明中最难解的千古之谜。20世纪初由罗布猎人奥尔德克首次发现。1934年,瑞典考古学者贝格曼(F.Bergnm)在小河墓地发现了他认为是“世界上保存最完好的木乃伊”,这些木乃伊通过鉴定被认为是“印欧人种”。1939年,他在斯德哥尔摩发表《新疆考古研究》一书,对他在小河流域考古调查……[详细]
唐朝墩古城遗址
  唐朝墩古城遗址古城位于奇台县城东北角,与县城紧紧相连,东临水磨河,西南方紧连居民区,北靠菜园子(蔬菜生产基地)。该古城东西宽315米,南北长490米,为一长方形城郭,四面有城门、城垛,北城墙上有烽火台,目前,残存北面城墙。解放前,人们常从遗址中拣到唐朝时代的器皿,解放后,且文物管理所陆续从遗址内采集到红陶侈口平底盆,灰陶平底三耳大瓶,灰陶单耳罐,宋青瓷器残片,元代双鱼镜,元代察合台银币……,奇台县城得名—古城。1962年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朝墩古城久远,据史料记载,此城为唐代北庭都护府属轄的四个县中的蒲类县城,始建于唐贞观十四年(640年),设县于唐长安二年(702年),是北庭都护东路的咽喉重镇,丝绸北道的必经之地,也是长安至碎叶城的国际通道。元代归别失八里元帅……[详细]
麻扎塔格戍堡址
  麻扎塔格古城堡位于和田河下游西侧麻扎塔格红山嘴上。麻扎塔格当地人亦称红白山,《宋史·于阗传》称“通圣山”。汉唐时是南北东西交通枢纽。该山从新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部迤逦而来,至新疆和田河处戛然而止,翘然挺立,北有白山嘴,南有红山嘴,自然景观苍茫独特。城堡南距新疆和田市180公里,在和田墨玉县境内,初步断定为唐代遗址。城堡保存完整,城门口、了望台、城墙历历在目。古城堡所有建筑由棕红色胶泥夹胡杨树枝垒成,城堡的下部有地道与地下仓库相通。在城堡西50米处有峰火台一座,高7.5米。城堡东北山坡20米处的台地上,有一处佛教寺庙遗址。城堡东45米处,河岸的山腰上有一麻扎,据传在十一世纪初的宗教战争中,有一个叫玛江汗的和田佛教徒暗中为伊斯兰教军队传送情报,后被佛教徒察觉处死。-队占据和田后,为他立了此墓,供……[详细]
吐峪沟石窟
  吐峪沟石窟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地区鄯善县吐峪沟乡,是吐鲁番地区目前已知开凿年代最早的石窟,是高昌时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石窟。石窟始建于4世纪。5~6世纪,北凉至麹氏高昌时期建寺凿窟达到热潮,并成为皇家寺院所在。7~12世纪,回鹘高昌时期也有开凿或改凿洞窟。13世纪,随着伊斯兰教的传播逐渐废弃。20世纪初,外国探险队至此盗割盗掘,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洞窟沿吐峪沟两侧南北长约500米的范围内分布。分东西二区,现存洞窟总计为94个,编号洞窟46个,其中仅有9个窟留有壁画。其窟形可分为方型窟、中心柱窟和纵券顶窟。方形窟以其窟顶形式,又可分为平顶式、覆斗式、穹庐式。石窟类型有支提窟、毗诃罗窟和讲经窟3种。以禅窟和讲经窟数量最多,计37个窟,且分居于礼拜窟左右,与克孜尔石窟布局相似,反映了中国……[详细]
26、坎儿井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坎儿井
  坎儿井与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吐鲁番的坎儿井总数近千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的结构,大体上是由竖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涝坝”(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组成,吐鲁番盆地北部的博格达山和西部的喀拉乌成山,春夏时节有大量积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潜入戈壁滩下。人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 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潜流灌溉农田。坎儿并不因炎热、狂风而使水分大量蒸发,因而流量稳定,保证了自流灌溉。坎儿井,早在《史记》中便有记载,时称“井渠”。吐鲁番现存的坎儿井,多为清代以来陆续修建。如今,仍浇灌着大片绿洲良田。吐鲁番市郊五道林坎儿井、五星乡坎儿井,可供参观游览。 坎儿井的名称,新疆维吾尔语称为“坎儿孜”。伊朗波斯语称为“坎纳孜”(Kanatz)。苏联俄语称为“坎亚力孜”(k,lplItK)……[详细]
山普拉古墓群
  山普拉古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洛浦县城西南14公里的戈壁台地上,该墓的年代为战国至三国之间,公元前217至283年。墓葬分东、西两部分,分布在东西长6公里,南北宽1公里,面积6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墓群结构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二是菜刀形棚架式墓。前者为单人葬与合葬,后者为多人丛葬。己发掘墓葬38座,马坑2座。出土文物丰富,除大量生活用具外,精美的丝织品、汉代铜镜和带有异域风格图案的毛织品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典型例证。(国家文物局)……[详细]
拜其尔墓地
  拜其尔墓地在近日结束的新疆拜其尔墓地考古发掘中,新疆考古专家们出土了一件北山羊铜饰品,这是新疆首次在考古发掘中发现此类史前铜器。浑圆的身体,健硕的四肢,铆接在一个管状饰件上的北山羊雕刻得栩栩如生。这件北山羊铜饰品高约10厘米,羊头上有两只和身体高度几乎相同的长角,口、鼻、耳、目分明,下颌还有一撮长须,被发现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托乎提·吐拉洪称为一件难得的艺术品。北山羊又被称作亚洲羚羊,形似家山羊而体型较大,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甘肃、青海、内蒙古等地。托乎提·吐拉洪说,这种北山羊铜饰品代表了北方草原文化,在我国内蒙古区域内和中亚一些国家的考古发掘中已有发现,但在新疆考古发掘中还是首次出土。北山羊出土于新疆伊吾县拜其尔墓地,此处墓葬群分布在一片南北长10……[详细]
库车友谊路墓群
  库车自古就是龟兹文化发祥地,在库车县友谊路地下街建设工程中发现的东晋十六国时期砖室墓群,体量大、性质特殊,是新疆考古工作中的重大发现,填补了新疆考古工作中的空白。这些古墓群,从墓葬的形制上看有竖穴墓和砖室墓两种,分别有竖穴墓葬2座,砖室墓7座,是在新疆首次发现的典型的汉式砖室墓。其中,砖室墓又分为单室券顶砖室墓、单室穹隆顶砖室墓、前后双室穹隆顶墓三种形式。单室穹隆顶砖室墓墓门上部有照墙(部分有砖雕),前后双室穹隆顶墓的前后室四隅起券处有灯台,墓葬形式为合葬。 通过与在江苏、山东、陕西、河南、山西以及甘肃酒泉、嘉峪关、敦煌、青海大通县等地发现的墓葬资料对比,库车发现的砖室墓的形制、构造方式、砖的规格等,与甘肃敦煌佛爷庙湾、青海大通上孙家寨等地发现的魏晋尤其是西晋时期的墓葬极其相似,可推定为魏晋……[详细]
昌吉州境内烽燧群
  昌吉州烽燧群东起木垒县,西到玛纳斯,贯穿在古丝绸之路上,长300多公里,时代从最早的唐朝至最晚的清朝,跨度有1000余年。每个烽火台之间间隔也不一样,有五里墩和十里墩,昌吉市的烽火台间隔呼图壁的烽火台三十里,被命名为三十里大墩烽火台,是清朝时期修建。三十里墩烽火台坐落昌吉市榆树沟镇芦草沟古城西面约78米处,整个烽火台躲藏于茂盛的榆树林中,邻近是一个旷费的炼油厂,烽火台主体是四棱台形,底边长5.1米,顶边长约2米,高5米,占地26平方米,整个台体以黄土夯筑,夯层厚十多公分。通过200多年的风吹雨淋,烽火台一侧有些垮塌,其它三面保管较完好,但已找不到上去的台阶。呼图壁县两座烽火台分别位于五工台镇和二十里店镇,这两座相距不足10公里的烽火台一座是唐代早期的,另一座是清代晚期,年代相距近1000年,……[详细]
乌拉泊古城
   乌拉泊古城位于市西南郊约10公里处的乌拉泊湖畔,遗址海拔1100米,略呈方形,南北长550米,东西宽450米,城周长逾为2公里,城垣高大宽厚,残高达4米,底基宽5米,城墙的四角及城门均向外突出。 城门均在每边的中央部分,城区分三部分:东北、西北、西南三个小城。该城的瓮门,城楼,角楼等都格外宏大,城垣中部还有对外了望的孔道,从其浩大的工程建筑及军事设施来看,它显然是具有重大军事意义的设置,军级建制的屯兵驻地。 古城距今已逾千年。有人认为,它就是唐代的轮台城,城内地面上曾发现辽,元时期的文化遗物,如陶罐,陶盆,莲纹方砖,古钱币及玉器等,现列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详细]
于田艾提卡清真寺
  艾提卡尔大清真寺于田县艾提卡尔大清真寺建于公元1200年前,距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总面积13449平方米。其中:寺内面积3066平方米,院内面积10439平方米,大清真寺共由11层,153个大立柱建成,面积比新疆最大的喀什艾提卡尔大清寺还要大,是和田地区规模较大的一座穆斯林群众的一座大型宗教活动场所,一般居玛日(星期五)做礼拜的信教群众达4000-6000人左右,肉孜节、库尔班节可容纳信教群众10000—16000人做礼拜。于田县艾提卡尔大清真寺从始建到现在共有7次扩建维修。1947年—1949年解放前夕,进行过一次民族建筑风格为主的扩建维修。解放后,从1985年—1988年做第6次维修,在历次维修中都保持了原貌。1997年—1998年重建北门,门塔总面积227平方米,这是第7次扩建。北大……[详细]
海头古城
  海头古城在楼兰古城西南48.3公里处,它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罗布泊地区仅次于楼兰的第二大城。南北城墙长107米,东西城墙长约190米,总面积约2万平方米。海头古城附近是罗布泊地区另一个遗址集中区,在其西北约3公里处有LL古城,再向西北4.8公里有LM住宅群遗址。文物部门将海头古城称做罗布泊南古城,1914年斯坦因在罗布泊探险时将其命名为LK城址。海头古城是1907年斯坦因的维吾尔向导托克塔阿訇首先发现。1910年日本人桔瑞超在罗布泊探险时在此城获得李柏文书。当时他误认为此城是楼兰古城。同年,我国学者王国维在考译李柏文书时发现,两件文书均注明“海头”二字,日本学者森鹿三也根据桔瑞超提供的李柏文书出土地点的照片证实这里不是楼兰古城,而是LK城址。以后人们就将罗布泊南古城LK城址称作“海头古城”。在公……[详细]
库车大寺
  库车大寺是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民群众做礼拜的宗教场所。大寺座落在库车县城黑墩巴扎最高处,距库车新城4公里,是新疆境内仅次于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的第二大寺。伊斯兰教在库车传播后,约在15世纪营建此宗教建筑,初始为土建寺院,17世纪改作木结构寺院。1918年遭火灾被焚,1923年由当地阿吉主持集资、募捐重建了这座清真寺。1927年竣工。寺院面积1165平方米,主体建筑有两部分,一是大寺院主体,内有旋转楼梯至寺顶,供阿訇喊“乃玛孜”之用。全为砖木结构。二是供信徒礼拜时使用的大殿。大殿分前厅和后室两部分,面积约65平方米。大寺门楼高18.3米,全部青砖砌成,高耸的门楼与宣礼塔,庄严挺拔。塔柱雕以伊斯兰风格图案,穹窿式楼顶,形似天宇,可容纳3000人大礼拜。在寺内庭院东南角有一处声威显赫的宗教法庭,它是政教……[详细]
切木尔切克古墓陨石景区
  切木尔切克古墓葬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是阿尔泰草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充满神秘色彩的古墓群,给人带来一种外来文化的感受。据考古工作者对它的初步分类,大致分作四大历史时期的产物,最早的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千年左右的塞人文化,而多数是唐代突厥人的活动的遗迹。墓区除古墓以外,还有文字石刻、岩画,这些可能是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匈奴、突厥等民族的遗迹。古墓大约有100余冢,分布在约5平方公里范围内,墓有大、小两种,有的较集中,有的较分散。较大的一座长约65米,宽35米。切木尔切克陨石群位于阿勒泰市切木尔切克乡西部5公里处。陨石堆砌在平缓的丘陵地带。陨石块堆积的小丘,高约3米,散落范围东西长39米,南北宽11.3米,约百余块,石块呈灰黑色,质地密实、坚硬,略有磨圆,棱角大多呈平滑状,轻击石面发出铿锵的金属……[详细]
丹丹乌里克遗址
  导 游 丹丹乌里克遗址位于和田策勒县达玛沟乡北约90公里的沙漠中,知名度很高,具有很强的神秘色彩,是文物工作者及旅游探险者的向往之地,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介 绍 该遗址从建筑材料上看,残存的墙壁和寺塔都是用晒干的土坯垒成的,有的还使用了烧过的砖。房屋则是用胡杨木构成,墙壁是芦苇纺织的,缠得紧紧的一小捆一小捆芦苇夹在棍子上,再在直竖的芦苇把子上涂抹一层和着碎草的墙泥。墙内外两面都刷了白灰,再绘制出优美的壁画。城区曾出土有佛像、壁画、陶器及古文字等,还有一些由成排的胡杨、杏树、李树等组成的花园。 遗址周围沙丘连绵高大,遗址相对处于低洼的地带,有枯死的胡杨林树干。从遗址所处位置看,可能是达玛沟水系的末端绿洲或克里雅河分支所形成的绿洲。从遗址0土文物分析,遗址可能属于汉至唐时代的遗址,与约特干……[详细]
阿日夏特石人墓
  阿日夏特石人墓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境内,为隋唐时期突厥墓。南北长800米,东西宽400米,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平面为长方形。有墓葬100余座,形制不一,有圆阵、方阵。有的圆阵为双层的大圆阵或小圆阵,在大、小圆阵之间有用卵石摆成放射状的卵石甬道。有的圆阵的外围由双层卵石排列而成,有的内围和外围均由双层卵石排列而成。双层卵石之间及“放射状”卵石围成的甬道之间的距离均为1米。在该处古墓中,有一座1995年夏发现的巨大的石围石堆墓,由内围和外围两部分组成,内围是古墓的主体。墓基是由大小不等的单层卵石均匀排列围成的圆阵,墓基至顶部斜高16.5米,分布着十七个由双排卵石砌成的甬道,内、外围均由宽1米的双排卵石砌成的双层圆阵。外围的甬道长12.1米。从整体看,整个石堆墓呈放射形状……[详细]
满汗王府
  土尔扈特蒙古族在和静定居的200多年里,曾建立了许多王宫和庙宇,有的已成为不朽的艺术杰作。坐落在县城以北的满汗王府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王宫。满汗王府民族博物馆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和静县城中心。距库尔勒市80公里,是展示“东归”历史文化及察吾呼沟文化等专题型博物馆。该馆包括土尔扈特“东归”前后历史文化、建筑实体、艺术展品及察吾呼沟文化出土文物两部分。民族博物馆前身为满汗王府也称王爷府,1990年改名为民族博物馆,1927年落成,为中欧结合的宫殿式建筑,造型别致,占地面积8510平方米,是土尔扈特部落最后一个汗王府和盟长公署,曾一度是南路旧土尔扈特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最高权力机关。主体建筑由正殿和东、西两宫组成,坐北朝南。正殿为两层0式建筑,正殿大厅为汗王兼盟……[详细]
七个星佛寺遗址
  七个星佛寺遗址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位于焉耆县七个星镇西南部的一道低矮的山梁和坡地上,是佛教文化东传的一个重要枢纽,也是焉耆国的佛教中心。七个星佛寺遗址,由地面寺院建筑和洞窟建筑两部分组成。残存佛像基座,窟内有乐伎、朵云纹、飞天等壁画遗存,出土泥塑佛、菩萨、天王,供养人等头像。遗址1961年被确定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名称为七个星佛寺遗址。七个星佛寺遗址地处古丝绸之路北道,位于新疆焉耆县七个星乡西南部的一道低矮的山梁和坡地上。始建于晋代,是佛教东传西渐过程中重要的一处佛教场所的遗存,也是西域36国之一的焉耆国中最大的一处佛教场所。由地面寺院建筑和洞窟建筑两部分组成,寺院残存建筑93处,洞窟残存11窟。该遗址中,出土了吐火罗文书写的纸质文书——《……[详细]
楼兰墓群
  楼兰墓群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若羌县罗布泊西北荒漠中,包括楼兰城郊墓葬、古墓沟墓葬、铁板河墓葬、小河墓地、咸水泉墓葬、营盘墓葬等多处文物点。墓葬分布在南北约30公里,东西约26公里的范围内,面积约250平方公里,共计500余座。已发掘墓葬20余座,出土文物300多件。墓葬形制一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单墓道长方形竖穴棚架土坑墓、斜坡墓道洞室墓等。其中已发现的部分汉晋时期的斜坡墓道洞室中有中心柱,个别墓室中有彩绘壁画和彩棺,很有特色。随葬物品主要有丝、毛、棉织品,钱币、项珠、铜镜、木器、漆器、铜器、铁器、草编篓等。其中最具特色的是织有隶书文字的汉代织锦。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等因素,随葬品中的木漆器、毛丝织品等保存较好,部分墓葬还出土保存完好的干尸。楼兰墓葬年代久远,文化内含丰……[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