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扬州市旅游

扬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1、何园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园
  何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的徐凝门街。何园又名“寄啸山庄”,是清乾隆年间双槐园的旧址。清同治年间,道台何藏舠在双槐园的旧址上改建成寄啸山庄,园名取自陶渊明“归去来兮……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之意,辟为住宅的后花园,故而又称“何园”。全园可分为东西两个部分,以两层串楼和复廊与前面的住宅连成一体。东园的主要建筑是四面厅,为一船厅,单檐歇山式,带回廊,面阔15.65米,进深9.50米。以此建筑为主景,南向的明间廊柱上,悬有木刻联句“月作主人梅作客,花为四壁船为家”;厅北有假山贴墙而筑,参差婉蜒,妙趣横生;东有一六角小亭,背倚粉墙;西有石阶婉转通往楼廊;南边建有五间厅堂,三面有廊。复道廊中的半月台,是中秋赏月的好地方。西园空间开阔,中央有一个大水池,楼厅廊房环池而建。池的北楼宽七楹,屋顶高低错落;……[详细]
2、个园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个园
  个园坐落于江苏省扬州市郊的东关街。个园的前身是清初的寿芝园。相传寿芝园中的叠石是石涛和尚的杰作。嘉庆、道光年间,两淮盐商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在园中种植千竹,并取“竹”之半,又取苏轼“可使食无肉,不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之意,称“个园”。个园内的景物布局紧凑,以叠石立意、气势雄伟而著称,尤以“四季假山”闻名于世。春山为个园月门,门上有石刻“个”字,形如三片竹叶。步入园门,修竹迎面,石笋参差,构成一幅以粉墙为纸,竹石为绘的春景画面,以假衬真,犹如“雨后春笋”。进月门,向北为桂花厅,厅前广植丛桂,后有清池一潭。池上有石桥可直达园北的七楹长楼,楼下有高大的梧桐树,并有几丛芭蕉点缀其间。夏山为绕桂花厅,是一座用太湖石叠成的玲挑剔透的“夏山”,湖石假山临池而立,有洞溪、曲岸、幽洞、钟乳……[详细]
3、扬州大明寺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扬州大明寺
  千年古刹大明寺雄踞在蜀冈中峰之上,依山面水,俯瞰风景秀丽、仪态万方的瘦西湖和万花园。大明寺集佛教庙宇、文物古迹和园林风光于一体,历来享有“淮东第一观”之盛名。大明寺始建于南朝宋孝武帝大明年间,故称“大明寺”。到了清代乾隆皇帝南巡,因避讳“大明”,敕名为“法净寺”。1980年,为迎接日本唐招提寺鉴真坐像回扬“省亲”,复名“大明寺”。由蜀冈脚下蜿蜒而上的百级台阶上行,苍松翠柏掩映,尘俗渐渐远去。大明寺山门前耸立着一座纂书“栖灵遗址”的木质牌楼。由南向北,牌楼、天王殿、大雄宝殿等主体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中轴线以东,布局着藏经楼、鉴真纪念堂、栖灵塔、卧佛殿和戒坛;中轴线以西,布局着平山堂、谷林堂、欧阳祠和西花园。大明寺以北,一水之隔是新建的鉴真佛教学院和鉴真图书馆。总面积近500亩的高冈之上,古典建……[详细]
4、盂城驿 AA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盂城驿
  盂城驿开设于明洪武八年(1375年),位于高邮南门外,是明代遗留下来的一处驿传建筑。盂城驿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驿站。盂城,高邮的别称,盂城驿故而得名。  盂城驿原规模宏大,有正厅五间、后厅五间、送礼房五间、库房三间、厨房十间、马神庙一间、马房十二间、前鼓楼三间、照壁牌楼一座。驿北为驿丞宅,驿旁秦邮公馆,堤上有迎宾房的皇华厅,东南有马饮塘……  明代驿站功能有二:一是供过往使臣投宿,相当于现代的招呼待所或宾馆。凡持有“驿关”的-,可按官阶高低及仆从多寡免费享受驿站提供的住宿、膳食、舟车、夫马;二是邮送过境公文。明制:在主要邮路上一般是每隔10里设一邮铺,次要邮路则是20-30里不等。盂城驿是我国古代南北大动脉——京杭大运河上的一处重要驿站。  盂城驿于1995年修复并对外开放。……[详细]
史可法祠墓(史可法纪念馆)
  史可法墓在扬州市广储门外街24号梅花岭畔。史可法,字宪之,号道邻。河南祥符(今开封市)人。崇祯进士,南明大臣,抗清名将,初为西安府推官,后升任南京兵部尚书。崇祯十七年(1644)明亡,南明弘光政权建立,以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督师扬州。顺治二年(1645)四月,清兵围困扬州,他拒降固守,城破被执,不屈而死。嗣子副将史德威寻遗骸不得,乃葬其衣冠于梅花岭下,实现他生前的遗愿。清初曾建祠于大东门外,后圮。乾隆年间(1736~l795)于墓西侧建祠,并谥“忠正”。咸丰间(1851~1861)毁于兵灾,同治九年(1870)重建。民国24年(1936)和37年(1948)曾进行过维修。现存建筑除遗墨厅、梅花仙馆,大部为晚清所建。新中国建立后,曾多次修缮,1988年辟为“史可法纪念馆”。史可法墓祠,大门临河……[详细]
高邮镇国寺塔
  江苏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一、二批1982年3月调整公布镇国寺塔宋、明高邮市城西运河中在古老的运河上,船只南来北往。当高邮城才隐约可见的时候,远远就能看到一座方形的宝塔巍然矗立在运河当中,这就是被古建筑家们称道的“南方大雁塔”——镇国寺塔。镇国寺塔是唐代僖宗(874~888)年间新建。僖宗李儇有个弟弟,大概是看破红尘了吧,走出宫廷,剃发为僧。他到处周游,遍访名刹。一日行脚到高邮,见西门内城角有一块平坦的旷地,原是建太平仓(即义仓,谷贱时加价收进,以免伤农:谷贵则减价出售,以利贫民)的地基,环境幽静而美丽。这里西倚平津堰,一堤烟柳,郁郁葱葱,运河流水汩汩,珠湖雪浪滔滔,身临其境,俗念尘思,顿然消失。僖宗的弟弟看中了这块地方,便请求他的哥哥在这里建一座寺庙,供他修行念佛。僖宗答应了他的请求,并赐给……[详细]
7、隋炀帝墓 AA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炀帝墓
  扬州隋炀帝陵位于扬州邗江区槐泗镇的隋炀帝陵是省级文保单位,是隋炀帝杨广的陵墓,作为帝王之墓,既是一个旅游景点,又有其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吸引着许多中外怀古者的到来。隋炀帝杨广(公元569-618年),在位十四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功过参半的帝王。大业十四年在江都被宇文化及缢杀,初殡于江都宫流珠堂,后葬吴公台下,唐平江南后,以帝礼改葬雷塘现址。清嘉庆十二年(1807年)大学士阮元为其立碑建石,扬州知府伊秉绶隶书“隋炀帝陵”。“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田。”其墓年久荒芜,清嘉庆十二年(1807),学者阮元发现后,重立墓碑,上镌隶体“隋炀帝陵”4字,由清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书。1983年后陆续修葺,修复了墓道和墓台。周围林木葱郁,多为松柏、石楠和女贞。1986……[详细]
普哈丁墓园
  普哈丁墓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伊斯兰教先贤古墓。俗称“回回堂”,亦名“巴巴窑”。在今扬州市解放桥南堍、运河东岸回回堂内。据传,普哈丁系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女婿阿里支系第16世裔孙。南宋咸淳年间(公元1265年—1274年)来扬州传教,德祜元年(公元1275年)7月20日病逝于由天津南下的舟中。遵其嘱葬于扬州城东古运河畔高岗。墓园原是专为安葬普哈丁的,后又陆续安葬了一些阿拉伯人。墓园是一座典型的阿拉伯式建筑,初建于公元十三世纪的我国南宋时期,明永乐皇帝视墓园为国宝,下诏予以保护。清政府也对墓亭进行了多次修建,亭壁上还嵌有光绪三十四年重修墓园时建立的“先贤历史记略碑”,碑文用汉字刻定,简要记叙了普哈丁在我国传教的情况。整个墓园建筑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墓域,内有普哈丁墓及其他阿拉伯人的墓碑……[详细]
扬州城遗址
  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今扬州老城区及西北郊,为隋、唐、宋时期扬州城池遗址,面积约16平方公里。扬州历代城池相互叠压,隋、唐、宋城遗址保存相对较好。1987年以来,经过科学、系统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基本查清了隋、唐、宋扬州城遗址的规模、布局、建城年代及其沿革关系。隋代扬州城位于蜀冈之上平山乡,系利用汉广陵城基础修筑而成,由隋江都宫城、东城组成,另毗邻蜀冈可能存有罗城。江都宫城平面近方形,地表以下夯土墙体保存高度达4米,周长5.1公里,面积约1.8平方公里。南城墙西起观音山向东至董庄,西城墙由观音山向北至堡城村西河湾,北城墙由西河湾向东经李家庄再折向至杨家庄,东城墙界址未探明。东城平面呈不规整多边形,由宫城向东至铁佛寺东侧,周长约4公里,面积约1平方公里。唐代扬州城由子城和罗城两部分组成。……[详细]
卢氏盐商住宅
  扬州卢氏盐商住宅被誉为“盐商第一楼”的卢氏盐商住宅,它以绵延的建筑群落、精美的建筑风格成为诸多珍珠中最耀眼的一颗,是扬州古城文化当之无愧的新看点。它是扬州晚清盐商最大的豪华住宅,坐落于康山文化园旁。宅主为商界巨富卢绍绪,据介绍,此宅建于清光绪年间,占地面积万余平方米,当年兴建此宅耗银7万余两。扬州卢氏盐商住宅即卢绍绪的住宅始建于1894年,占地面积6157平方米,建筑面积4284平方米。整个卢宅共11进,1981年,因使用不当,建筑前4进大厅毁于大火,余下建筑仅剩一半。修复后的卢氏盐商住宅前后进深达百余米,从外表看青砖黛瓦与一般住宅无异,但置身其中,明显地感到一种“藏富不露”的大气。据介绍,一般的建筑都是明一暗二,但卢宅却是明三暗四,让人感到十分开阔。令人惊奇的是,卢宅从第一进到第四进的天井……[详细]
朱自清故居
  扬州朱自清故居位于扬州市安乐巷27号的朱自清故居,再现了这位文学巨匠当年家庭-的场景;同时举办的朱自清生平事迹展,较全面地介绍了他光辉的一生。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伟大的文学家,学者和民主战士。朱自清祖籍浙江绍兴,1898年11月22日诞生于江苏海州(今东海),童年随家迁来扬州。朱自清祖父朱则余,号菊坡,本姓余,因承继朱氏,遂改姓。为人谨慎,清光绪年间在江苏东海县任承审官10多年。父亲名鸿钧,字小坡,娶妻周氏,是个读书人。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朱鸿钧由东海赴扬州府属邵伯镇上任。两年后,全家迁移扬州城,从此定居扬州。朱自清妻子名叫陈竹隐。幼年在私塾读书,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2年入高等小学。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详细]
扬州汪氏小苑
  扬州汪氏小苑原汁原味盐商豪宅——汪氏小苑除了一般园林的奇巧布局和精妙构造,砖刻木雕石雕等各种装修雕琢也值得玩味。当然,最引人入胜的是小苑中有不少暗门密室,据说有藏室洞至今未被找到呢!汪氏小苑坐落在东圈门历史街区地官第14号,是扬州保存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大型盐商住宅之一。占地3000余平米,遗存老屋近百间,建筑面积1600余平米。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庭院玲珑精巧,文化底蕴丰富。小苑以其独有的特色和鲜为人知的盐商秘闻多少年来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来访。小苑组群布局规整:住宅横为三路并列,纵为主房三进延伸,前后中轴贯穿,左右两厢对称,体现儒家中庸之道思想。正厅旁厢边廊,堂后寝室耳房,体现尊卑有等、男女有别的封建伦理观念。构屋取奇数组合,体现奇数为阳,偶数为阴的神秘风水意识。住宅庭院比例均衡,通……[详细]
吴氏宅第
  吴氏宅第位于在扬州市区泰州路中段。吴氏宅第建于1904年,为吴道台(光绪已卯年中举,曾任广东、甘肃、新疆、浙江布政使、巡抚等职)用40万两纹银,邀其表兄周颖孝督建,从浙江请设计施工人员,仿造宁绍台道衙署,结合扬州建筑风格,建设而成。吴道台宅第原占地面积7930㎡,建筑面积5584㎡,现存面积2650㎡,坐北朝南。原有五条轴线,吴道台宅第除住宅部分外,在原北河下街东面,有一花园,名为“芜园”;北面有吴氏祠堂。1945年夏天发生火灾,烧毁将近3/5的面积。日军侵占扬州时又强行将花园与祠堂铲平,作为日军的练兵场。吴道台宅第现存建筑有大门厅、测海楼、小洋楼、观音堂、大仙堂、爱日轩、轿厅、仪门、照壁等组成。第二条轴线至第五条轴线均为住宅部分,吴道台宅第成四方形,四周均为青砖垒砌的高大风火墙。中轴线上有……[详细]
二分明月楼
  导游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当地员姓豪门取唐徐凝“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之句所造。楼上悬清代钱咏所书“二分明月楼”匾额。园中有迎月楼、夕照楼、梅溪吟榭等建筑,匾额楹联皆为金农、郑板桥等名家手迹。至今园内有井一口,井栏上刻“道光七年杏月员置”,镌刻了园史的真实。主楼寓园中悬清代诗人钱泳书匾“二分明月楼”。折角向东有黄石山一座,在山上依山势筑东阁三间,西向主楼和东部夕照阁相连,这样明月西沉时可依阁送月;西南角又置迎月楼三间,与东阁正好错开,又能遥遥相望,这样月上东山时可在阁中迎月。全园布置紧扣一个“月”字,众多姿态各异的月亮桥、月亮门、月亮窗遍布其中,独显扬州得月之势。交通扬州市区广陵路263号。2路、11路公交可达。地址:扬州市广陵区广陵路236号(近广陵小学)类型:园林/花园历史建筑游……[详细]
15、逸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逸圃
  时代:清地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东关街356号,东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个园”“逸圃”系民国初年钱业经纪人李鹤生所筑,现为扬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逸圃东邻个园,在东关街356号,系民国初年钱业经纪人李鹤生所筑。在扬州住宅园林中,园林多半建于住宅之后,唯此园筑住宅左偏。大门八角形,门额上嵌“逸圃”二字刻石。进入大门,即抵园门,将人一路引向住宅之后。迎面火巷北去,巷西为住宅五进,巷东原有湖石假山贴墙而筑,委婉屈曲,壁岩森严,与墙顶之瓦花墙形成虚实对比。山旁原筑牡丹台,花时若锦。假山北头的尽端,原倚墙作五边形半亭,亭下有花厅三间,装修极精,外廊天花,皆施浅雕。扬州名画师王板哉、吴砚耕曾设砚于此。由花厅西行北折,于火巷东侧,辟一花瓶形门,题额“问径”,内有庭园一隅,置花木山石,其北为小轩三间。轩背置小……[详细]
西方寺大殿
  西方寺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市区驼岭巷18号。唐永贞元年(805年)始建,明洪武五年(1372年)重建。后屡有修葺。咸丰三年(1853年)除大殿外,余皆毁于兵火。同治、光绪间相继复建。现存大殿,歇山重檐,楠木结构,通面阔三间,梁枋有彩绘。柱下有木木质,基本完好。另有两厢廊房、方丈室等清代建筑。清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金农居此度过晚年。1992年起进行全面大修,重建了山门殿等建筑,辟为“扬州八怪纪念馆”,对外开放。2019年10月7日,西方寺大殿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龙虬庄遗址
  龙虬庄遗址是江淮东部最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高邮市市区北约10公里处的龙虬镇。龙虬庄遗址从1993年开始发掘,总面积4万多平米,现已发掘面积1335平米,清理了新石器时代的房址4处、灰坑35个,墓葬402座,出土了石器、玉器、陶器、骨角器等各类文化遗物二千余件。考古发掘证实了在距今7000年至5000年之间江淮东部存在着一支面貌独特、序列完整的原始文化。龙虬庄的居民有着自己的文化传统、社会组织和宗教信仰,不仅从事采集和渔猎生产,还饲养家禽和农业生产,制造各种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原始艺术品。1997年9月,中外考古专家云集高邮,对遗址实地考察研讨,确立了江淮地区史前文化——龙虬文化。它的发现,再次证明了江淮地区和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发源地。1993年龙虬庄遗址被评为……[详细]
18、重宁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宁寺
  重宁寺时代:清地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维扬区长征路15号该寺曾与天宁寺、建隆寺、慧因寺、法净寺、高旻寺、静慧寺、福缘寺并称为清代扬州八大名刹,始建于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重宁寺因为是奉旨而建,所以规模、形制、质量都比一般寺庙为胜。历史上的重宁寺,不仅规模宏大,而且佛像精美,有关形制完全是按照皇家的规格来制作的。李斗说,扬州八大刹的佛作,可与苏州寺庙媲美,“而重宁寺佛作,则照内工做法”。按清代的建筑法则,分为官方、民间两大类,官方建筑法则又分内工、外工两种。所谓“内工”是指宫殿园囿造法,所谓“外工”是指城池仓库造法,两者都属于皇家建筑法则。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克扬州,建成70年的重宁寺与城内绝大部分寺庙一样遭遇毁灭的命运。光绪十七年(1891)和光绪二十七年(1901),重宁寺两……[详细]
19、仙鹤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仙鹤寺
  仙鹤寺位于扬州市广陵区南门街111号,始建于南宋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相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十六世裔孙普哈丁创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哈三重建,嘉靖二年(1523)商人马重道与寺住持哈铭重修,清代又重修大殿等建筑。普哈丁,传为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第十六世裔孙,南宋末年来扬传播伊斯兰教,并在城内营建礼拜寺(今仙鹤寺),德祐元年(1275)卒后葬于扬州。普哈丁是继二贤之后于宋代来扬州传教的阿拉伯人士,由于他乐善好施、扶弱济贫,赢得了扬州穆斯林的拥戴,受到了当时地方官的礼遇和保护。仙鹤寺整体建筑布局形体似仙鹤,寺门为鹤头,南北两井为鹤眼,寺门至大殿的甬道为鹤颈,大殿为鹤身,南北两厅为鹤翅,院中两棵柏树为鹤腿,大殿后临河的一片竹林为鹤尾。寺占地面积1740平方米,建筑面……[详细]
两淮盐运使司衙署门厅
  两淮盐运使司衙署门厅位于扬州市广陵区国庆北路251号。此地原为明清时两淮都转运使司衙署,长官为盐运使。衙署门前旧为运司街(今国庆路),八字门前有东西辕门,南北原建有牌楼,对面有照壁,另有东圈门、南圈门、北圈门,如三星拱卫。门厅内建仪门、大堂、二堂、三堂、景贤楼、清燕堂以及银库、内宅(公廨)等,清增建题襟馆、苏亭、仪董轩。现仅存门厅,清代建筑,占地面积805平方米,建筑面积100平方米,悬山结构,盖筒瓦,面阔三间,进深五檩,门厅两侧筑有八字墙,门前有石狮一对,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遗产点。盐运使始置于元代,称为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简称“运司”,主要设于产盐区,有两淮、两浙、福建等地区都转盐运使司。明清时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管辖两淮(淮南、淮北)盐务,具体掌管食盐运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