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江苏省 > 南京市旅游

南京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南京南朝陵墓石刻
  体现南京南朝古都神韵的艺术瑰宝——南朝陵墓石刻,在江苏省内共有32处,其中南京地区有19处,分布在江宁、栖霞等处,其年代最早始于南朝刘宋,距今约1500年,19处陵墓石刻中,帝陵共3处,另有失考墓7处。这些陵墓大多取坐北朝南方向,石刻距陵墓约千米左右,一般都包括镇墓神兽、神道石柱、神道碑等几种。镇墓神兽分双角天禄、独角麒麟与无角辟邪三种,形态基本相似,均体形高大,昂首挺胸,口张齿露,目含凶光,腹部两侧刻有双翼,四足前后交错,神态威猛庄严。天禄与麒麟仅限用于帝陵,辟邪则专用于王侯墓前。位于栖霞区狮子冲陈文帝陈倩永宁陵前的天禄、麒麟,是帝陵石兽的代表作。它们相向而立,造型矫健灵活,雕刻手法细致圆熟,已脱尽汉代简朴作风,给人以挺拔、丰满的印象。而位于仙鹤门张家库村的梁临川王萧宏墓,墓前的辟邪雄浑简……[详细]
堂子街太平天国壁画
  南京太平天国壁画南京太平天国壁画位于汉中门附近堂子街88号一座古宅,太平天国时壁画比较盛行,每攻下一城一县,都在墙、门、梁、枋上作画。这座建筑第三进的墙壁与屏风门和第五进的木板壁与门楣上,保留下来18幅墨迹清晰、色彩艳丽的壁画,经太平天国史专家罗尔纲鉴定,确认为太平天国时期的艺术作品。太平天国壁画存于绩溪县旺川村曹氏支祠(九思堂)共七幅。内容为攻城、进军、神怪故事、俚歌、题字等。其中一幅主画称《攻城胜利图》,长2米、宽1.5米。据考证,是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二月二十日太平军首次攻克旌德县城的-。壁画如实地再现旌德县城特点。壁画之内容:城西北两面负山,北门外有七级浮屠。城内有孔庙、文昌阁、城隍庙。东门有屋挂着清军团练局的招牌。攻城军旅,自左向右挺进,以旌旗为先导,旗上边有“太平天国”、……[详细]
明古城墙
  导游应天府的正南门——中华门,古称聚宝门,是南京城墙上最大的一座城门,也是我国最大的一座城堡。瓮城工程雄伟,结构复杂,城分两层,门有四重,建有27个藏兵洞,能藏兵3000。它是我国最大的瓮城,现设有瓮城历史陈列室。南京城墙全长33.5公里,高度为12米以上,厚7.62米至12.19米。城以花岗石为基,巨砖为墙,每砖侧石均有造砖者的府县官衙和年月日,规格一致,筑成时用石灰、桐油、糯米汁混合夹浆,十分坚固,屹立数百年,巍然无恙。城墙上有碉堡2000座,城门24个。保存比较好的有城南中华门、西北挹江门、城东北玄武门、城东的中山门等。交通游2、游4、2、16、26、33、49、88、101、102、105、106、305路到中华门站,或从禄口机场过来,可坐机场大巴到中华门长途车站下,或坐地铁1号线到……[详细]
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
  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1982年2月太平天国天王府1853年南京市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292号。太平天国天王府遗址一带在明朝时曾为汉王府,清朝时为两江总督衙门所在地。1853年3月19日,太平军攻占南京,之后就定都于南京,改称天京,并在两江总督府衙旧址的基础上,修建宫室,作为天王洪秀全的王府。1951年,在太平天国金田起义一百周年之际,由郭沫若题写碑文的“太平天国起义一百周年纪念碑”,立于天王府的照壁前,供游人缅怀凭吊。太平天国天王府是太平天国的宏伟建筑,规模极大,周围十余里,重墙两道,每道围墙都高达二丈多高。建筑分外城、内城两部分,两城分别名为“-”和“金龙城”。-的正门是天朝门,门前边有御沟,沟宽、深各两丈,沟上有桥,桥前面有一块镌刻着“天朝”的石坊。金龙城的正门是……[详细]
南京浦口火车站
  南京浦口火车站南京浦口火车站又称南京北站,为上海铁路局区段站和南京铁路分局一等直属站。于1911年建成通车,车站地处南京长江北岸和宁连、宁通高速公路,312、104国道相连,与南京港二、三公司相邻,水陆交通十分便利。在中国近代史上,浦口火车站是一个经常出现的地名,宋教仁遇刺、孙中山灵柩运达南京、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朱自清《背影》中的镜头皆发生于此,具有独特的民国特色,蕴含着深厚的民国历史底蕴。近年来逐渐成为以民国为背景的电影及电视剧的重要外景基地。热播一时的《情深深雨蒙蒙》、大制作《国歌》等均在此拍摄过大量场景。车站下辖的货客车间、浦镇站、梅桂营站、林场站、永宁镇站、东葛站,以及经济开发公司和运贸公司均办理货物运输,主要办理至全国各地的整车、零担、集装箱货物运输以及水陆、公铁联运,年发送……[详细]
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
  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位于南京市玄武区长江路266号,是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今江苏省美术馆的前身,于1936年建成,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美术馆,它代表着中国美术馆事业正式开始,1960年更名为江苏省美术馆并沿用至今。国立美术陈列馆曾经举办过很多影响力很大的展览,包括好几届全国美展以及各种国画、油画、版画的大展。1937年举办的“教育部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从南京图书馆保存至今的《第二次全国美术展览专集》看,该展筹备会委员和审查委员艺术身份之显赫,参展艺术家作品分量之重,展览规模之大,在整个20世纪,没有一次美展能够超越。2018年11月24日,国立美术陈列馆旧址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项目”。2019年10月,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历史沿革民国建立伊始,诸多文化名流如鲁迅、……[详细]
千佛崖石窟及明征君碑
  栖霞山千佛崖石窟是南京唯一的一处六朝佛教石刻遗迹。栖霞山千佛崖位于栖霞山纱帽峰到虎山峰的山崖上。栖霞千佛崖造像始于南齐。相传当年明僧绍舍宅入寺后曾梦见栖霞西峰石壁有如来佛光彩,乃立志在此岩壁上开凿佛像,不料未及实施而终。其子临沂令明仲璋为实现父亲遗愿,出资鸠工,与法度禅师一起于南齐永明二年(484年)在西峰石壁上开凿佛龛镌刻佛像,即千佛崖上无量殿。无量殿的大佛造像设计人为齐梁时期建康著名的高僧僧佑(445-518年),无量寿佛像坐身高三丈一尺五寸,总高近4丈。观音、势至两菩萨之像分侍左右两侧,各高三丈三尺,这三尊佛菩萨,合称西方三圣。因此该龛又称为三圣殿,俗称大佛阁。这三尊大佛和菩萨,体形巨硕,拔地参天,体现一种崇高庄严之美。无量殿前左右现有两尊接引佛是隋代的遗物,为民国时从舍利塔移至此地……[详细]
廖仲恺何香凝墓
  南京廖仲恺何香凝墓位于钟山南麓天堡城下,南京钟山风景名胜区。明孝陵以西,面临前湖,环境幽美,建筑雄伟。这座墓葬原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7月,它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廖仲恺(1877-1925年),字恩煦,广东惠阳人,同盟会的骨干, 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故友。在中国0提出组织革命统一战线后,他协助孙中山改组-。孙中山逝世后,他坚持“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右派所不容,1925年8月20日在广州-中央党部门前被刺遇难, 1926年6月,其灵柩由夫人何香凝女士运来南京,9月于此举行国葬。 何香凝(1878-1972年),廖仲恺夫人,广东南海人,生于香港,早年留学日本。1905年参加同盟会,拥护国共合作,任-中央执行委员会妇女部部长。在廖仲恺先生遇难后,她继续团结-左派……[详细]
甘熙宅第
  甘熙故居始建于清嘉庆年间,俗称“九十九间半”,与明孝陵、明城墙并称为南京市明清三大景观,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旅游价值,是南京现有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私人民宅。在南京地区规模较大的多进穿堂式民居,都俗称为“九十九间半”,究其原因,九是最大的阳数又是吉数,过九到十就到了头,而到头就意味着走下坡,所以中国自古就有“九五之尊”的说法。中国最大的宫廷建筑是故宫,号称“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最大的官府建筑为孔府,号称“九百九十九间半”,而民居则最多不过“九十九间半”了,这半间既表示没达百间的谦虚,又有仅半步就到目标的得意。甘熙故居其实总共有房间三百余间。行政位置:南京市白下区南捕厅15、17、19号和大板巷42号地理位置:东经118°46′41″北纬32°01′42″历史文化沿革:甘熙故居由三组五进……[详细]
金陵刻经处
  基本类型:FIB(作坊)行政位置:南京市白下区淮海路35号地理位置:东经118°47′08″北纬32°02′20″历史文化沿革:金陵刻经处是清同治五年(1866)由杨仁山居士创办。现刻经处是中国佛教协会领导下的佛教文化机构,是全国佛教学研究的图书资料中心和出版中心。杨仁山(1837—1911),名文会,安徽石棣(今石台县)人。27岁时(1864)得《大乘起信论》而属意佛学,遂同王梅叔等人创办金陵刻经处。曾通过日本学者南条文雄从日本寻得中国已佚之隋唐佛教著述,刻印流通。光绪三十三年(1907)于刻经处设佛学堂—祗洹精舍。宣统二年(1910)同人创立佛学研究会,推杨仁山为会长,成为中国佛学院的先河。与杨仁山交游者有谭嗣同、章太炎等。谭嗣同之《仁学》一书就是光绪二十二(1896)在刻经处完成的。杨……[详细]
南京城墙
  南京明城墙东傍钟山,南凭秦淮,西据石头(即清凉山、石头城),北控后湖(即玄武湖),自1366年(元至正二十六年)八月开工兴建,至1386年(明洪武十九年)十二月完成,历时二十年零四个月之久。南京明城墙,从内到外由宫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构成。目前,人们习惯所称的“南京城墙”,实际上是南京明城墙的京城。南京城墙长达35.267公里,高度一般在14米至21米之间,最高处达25米,可谓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一城垣。南京城墙用巨大的条石砌基,用巨砖砌筑墙身,以糯米汁拌石灰浆作粘合剂,十分坚固。沿城有垛口(雉堞)13616个、窠棚(堡垒)200座,均为御敌之用。沿城-尚有数十米宽的护城河,可谓“金城汤池”。南京城墙的城门历称“内十三、外十八”。内城(即现存南京城墙)明初原开13座城门,即正阳门、通济门……[详细]
杨柳村古建筑群
  杨柳村民居群时代:清地址: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湖熟镇杨柳村杨柳村地处外秦淮河平原,全村居民1348人,村庄依山傍水,北靠马场山,前临杨柳湖,富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杨柳村始建于明万历七年(1579年),村庄一个个自成体系的独立宅院又名为“堂”,各堂的名称是:翼圣堂、翼经堂、四本堂、树德堂、思承堂、礼和堂、酌雅堂、安雅堂、崇厚堂、序乐堂、居易堂、天乐堂、映雪堂、祖耀堂、文光堂。原来的宅院之间闾巷,全部以青石板铺路,条石为阶。古时有“青石墁地石门楼,走进杨柳不沾泥”说法,是一条洁净的“青石街”。杨柳村古建筑群,清康熙、乾隆年间建造。原有36个宅院,现存比较完整的有17个宅院,共37进366间,建筑面积11160平方米。这些古建筑的门楼雕刻一般保存完好。其中比较好的13个门楼的题字为“旋马遗规”……[详细]
古蒲塘桥
  古蒲塘桥蒲塘桥,位于溧水县蒲塘镇南,是溧水县现存的最大的一座古桥。据县志记载,蒲塘河又名老新桥河,经石臼湖通扬子江,逶迤不竭。旧有蒲塘桥,为溧水至宣城驿路上的大桥,南宋末桥废。官府在此设蒲塘渡,有司以丁夫操舟济人。元兵渡江后,此渡口一度停办。元代皇庆元年(1312)溧水州同知倪显,教授陈瑞究复设蒲塘渡。但“春夏水湍激,秋冬水落,旁石峻险,辄坏舟。行者于是乎告艰矣”。“弘治间(元公1488─1505年)巡撤侣公道经之,命有司劝邑之富民并力复桥,未果。”其后,邑民赵琪兄弟请独自建桥。“逐捐所积蓄购石募工匠……所费无虑三千金,皆出自己囊,无一毫取诸他。”桥始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春二月,落成于正德七年(1512年)冬十月。共费时五年。桥成之后,复用原名蒲塘桥。正德十年九月,县令陈宪嘉赵氏义举……[详细]
雨花台烈士陵园
  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台丘陵中岗,是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面积113公顷。陵园包括雨花台主峰等5个山岗,以主峰为中心形成南北向中轴线,自南向北有南大门、广场、纪念馆、纪念桥、革命烈士纪念碑、北殉难处烈士大型雕像、北大门以及西殉难处烈士墓群、东殉难处烈士,纪念亭等。东晋太守梅颐曾屯兵东岗,故东岗又称梅岗。南朝梁代(502~557)佛教盛行,相传有高僧云光法师在此讲经,感动神明,遂落花如雨,坠地成石,故得名雨花台,彩色石子称雨花石。古雨花台有金陵南大门之称,为金陵著名风景区、兵家重地,遗留名胜古迹甚多。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雨花台沦为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人与爱国志士之主要刑场,连同军阀与日伪、汪伪统治时期,在此牺牲之共产党人与爱国志士近10万人。省港大-领导者、中共政治局候补委……[详细]
35、七桥瓮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七桥瓮
  七桥瓮明代称上坊桥,清代改称七桥瓮,因桥的构筑是七孔半圆形的石拱,拱形如瓮,故民间俗称为七桥瓮。七桥瓮建于明代初期,地处南京城东南,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横跨秦淮河,是进城的咽喉之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特别是太平天国建都天京(今南京)的十余年间,为击退清兵,这里发生多次激战,辛亥革命光复南京之役中,江浙联军也曾在此大败清军。七桥瓮是南京地区著名的石拱桥,也是现存规模最大的砖石构筑拱桥。全长99.4米,宽13米,高25米,桥身酷似弯弓,全部青石花岗岩叠砌,石料长宽各0.65米,厚0.18米,桥身质地坚固。中间桥瓮为最大,其余两两相对,依次缩小,桥拱上方,沿桥双侧各嵌有15只面目狰狞的兽头石刻,雕刻精美,栩栩如生,六只桥墩成梭船形,两头尖的船形桥墩可以减少水流对桥体的冲击,桥墩两侧上面也各雕刻六只……[详细]
临时政府参议院旧址
  临时政府参议院旧址临时政府参议院旧址在湖南路10号。现为江苏省军区司令部。光绪三十四年(1908),清政府为蒙骗人民“预备立宪”,颁布了《各省咨议局章程》。宣统元年(1909)端方奏请建筑咨议局,由孙支厦仿法国文艺复兴建筑式样设计。同年9月1日,江苏省咨议局成立,张謇为议长。1911年辛亥革命,宣布起义的17个省的代表共45人,于12月10日聚集于此,商讨组织临时中央政府。12月29日推选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并宣布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并确定1912年为中华民国元年。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后,原江苏省咨议局院址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参议院院址。国民政府在参议院通过了我国第一个表现资产阶级民主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孙中山于1912年4月1日辞去了临时大总统职务。以后参议院又改为-中央党部办公地。193……[详细]
北极阁气象台旧址
  北极阁是南京城内的一座丘陵,又名钦天山,位于鼓楼东面,北依台城、玄武湖,西连鼓楼岗,东连覆舟山,因刘宋时山上建立日观台而得名。北极阁是南京城内的一座丘陵,又名钦天山,位于鼓楼东面,北依台城、玄武湖,西连鼓楼岗,东连覆舟山,因刘宋时山上建立日观台而得名。古名“鸡鸣山”,因形似鸡笼又名“鸡笼山”,明时“国朝于山巅置仪表,以测玄纬,名观象台,更名钦天山”。南朝时为皇家苑囿。明洪武十八年复建观象台。清康熙七年,清皇室将观象台天文仪器全部运至北京,建“万寿阁”、“御碑亭”。1927年,竺可桢筹建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同年在此建立中国近现代第一个国家气象台——北极阁气象台;为中国近现代气象发祥地。1948年,中央研究院评选出81位院士,在北极阁举行了第一次院士会议。南京到了近代,原钦天监在山上所设观象台……[详细]
仙鹤观六朝墓地
  时代:三国、晋、南北仙鹤观六朝墓地位于中国江苏省南京市东郊仙鹤门外仙鹤山东峰之下(峰巅旧有仙鹤观),今栖霞区仙林大学城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竹园餐厅西侧,为东晋时名臣高嵩家族墓,墓共三座,均为砖室墓,由封门墙、甬道和墓室等组成,顶部分“凸”字形穹窿顶和“凸”字形券顶两种,其中编号M2的一座墓主为高嵩及夫人谢氏,分别葬于泰和元年(366)和永和十二年(356)。该墓由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主持发掘于1998年6~8月、9~12月,出土文物以玉器和金银器为主,为截止2013年中国国内发现的墓葬形制最完整,出土玉器、金银器最多的东晋贵族墓葬,并入选1998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2013年5月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金陵女子大学旧址
  金陵女子大学旧址位于鼓楼区宁海路122号,现为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金陵女子大学是中国第一所女子大学,1915年由美国基督教会、长老会、英国伦敦会等7个教会创办,校址初设于南京绣花巷李氏宅院中。1921年,在宁海路一带购置160亩土地,开始建校工作。1930年,金陵女子大学更名为金陵女子文理学院,1951年并入金陵大学。1952年,在原址建立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南京师范大学。金陵女子大学建筑由美国著名建筑师墨菲和中国著名建筑师吕彦直共同设计,陈明记营造厂承建。民国十一年(1922)开工建设,翌年建成6幢中国古典宫殿式的建筑,分别是会议楼、科学馆、文学馆及三幢学生宿舍。民国十三年(1924),又建成了1幢学生宿舍。民国二十三年(1934),建成了国书馆和大礼堂。整个建筑群充分利用……[详细]
金陵大学旧址
  金陵大学旧址位于汉口路22号。1910年,由美国传教士创办的汇文书院、宏育书院两所教会学校合并,成立金陵大学堂(又称金陵大学)。不久后,美国教会募集资金在鼓楼西南坡购地2340亩,兴建新的校舍。至1926年,学校已形成一定的规模。1951年,学校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合并,改为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金陵大学文理学院并入南京大学,成立新的南京大学。金陵大学旧址建筑群包括:南京大学东大楼、东南大楼、北大楼、西大楼、小礼堂、小礼拜堂、图书馆(现为博物馆)、四座宿舍楼(甲乙、丙丁、戊己跟庚、辛壬楼),共11幢楼,建筑面积约2万平方米。这些建筑物一律都是青砖墙面.歇山顶,上覆灰色筒瓦,建筑造型严谨对称,进深较大,窗户较小.显得封闭稳重,体现了中国北方官式建筑的特征。金陵大学以中国北方官式建筑风格为基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