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代、汉代古城址,位于兰陵县向城镇,文峰山东侧。见载于《春秋》、《春秋谷梁传》、《齐乘》、《续山东考古录》、《沂州府志》、《峄城县志》、《读史方舆纪要》等历史典籍。鄫为古国名,系夏朝第七代王杼,封其次子曲烈的封地,鲁襄公六年(前567年)被莒所灭,鄫太子巫附赴鲁,为纪念故国,去邑取曾姓,鄫国自曲烈始封,历夏、商,周,至世子巫传五十四代。此故城自周至汉,先后为鄫子国、鲁国、楚国及秦汉东海郡缯县所属,至隋唐时期为州县治所。城垣为人工黄粘土夯筑,平面略呈方形,东墙长584米,西墙长560米,北墙长564米,南墙长530米,城墙墙基宽30米,最高处达9.5米,现城墙保存基本完好,城中间有一高台遗址,东西长310米,南北宽120米,为鄫国宫殿和汉代缯县府衙遗址。现城墙遗址保存完好,城墙外有护城河,西护……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