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湖南省 > 邵阳市旅游

    邵阳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
      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位于邵阳市邵阳县塘田市镇对河村夫夷河畔(原邵阳县第四中学)。1938年夏,中共湖南省委为了在湘西南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时任湖南省文化界抗敌后援会研究部主任吕振羽受党组织委派,在塘田市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旨在培养抗日军政干部。吕振羽(1900—1980),湖南邵阳金称市镇溪田村人。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卢沟桥事变后,奉命回湘组织湖南文化抗敌后援会,任常务理事和研究部主任。1938年夏,中共湖南省工委派遣吕振羽回家乡创办塘田战时讲学院,邀请国民政府-副院长覃振挂名任院长,吕振羽任副院长兼党代表,主持实际院务。学院于1938年6月开始筹备,9月开学,分研究班和预备班二级,其专修课不同,其中“中国革命运动史”、“抗日战争讲座”、“战时防护”、“军事训练”等为二级学员共修。为动员……[详细]
    武冈古城
      自古享有“黔巫要冲”之誉的武冈,位于湖南省西南部,资水上游,雪峰山东麓、南岭山脉北缘,地处邵阳市西南五县中心,属祁邵丘陵区,三面环山,中部为连片溪谷平原。境内一般海拔300—500米,年平均气温16.6℃,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北纬26°32′42″—27°02′09″,东经110°25′26″—111°01′58″。总面积1549平方公里,约占全省总面积的0.73%。辖8镇9乡,4个街道办事处,总人口81万人。武冈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的先祖就在此繁衍生息。汉文、景帝年间(公元前179—141年)置武冈县,属长沙郡,有长沙西汉墓出土的官印“武冈长印”为据。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封长沙定王之子刘遂为都梁侯国敬侯,置都梁侯国,治址在今城东七里桥,历131年。宋徽宗崇宁五年(……[详细]
    宝庆石城墙(宝庆府古城墙)
      宝庆府古城墙位于邵阳市大祥区资江南路,系宝城古城的北城墙,它巍峨矗立在资水之湄,成为资江文化休闲街上一道最为醒目的景观。滔滔不尽的资江水和邵水,紧倚城墙而走。荡水而立的古城墙,盘旋灵动,古韵犹在,并无寂寞之感。古城墙外侧由青砖或红砂石包砌,墙体古朴,墙砖斑驳陆离,尽显两千多年的沧桑变化。一、宝庆府古城墙承传着邵阳2000多年的历史信息(一)、邵阳2000多年以来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宝庆府古城,即汉初(公元前206年起)昭陵县古城,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所置昭陵郡亦治此。晋邵陵县、邵陵郡治,隋末到唐初的建州、南梁州,唐至北宋时期邵州皆治此,南宋至清朝末年的宝庆府(其中元代称为宝庆路总管府)均治此。民国时期的湖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公署(又称邵阳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邵阳地区专员公署、……[详细]
    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
      邓小平征战绥宁指挥所旧址位于邵阳市绥宁县寨市苗族侗族乡西进街居委会龙家祠堂。1930年10月,邓小平、李明瑞、张云逸等率领红7军主力从广西河池出发,转战桂黔湘边境,并相继向中央苏区转移。12月中旬,为获取补给,红7军在桂北重镇长安与桂敌白崇禧部激战七昼夜,伤亡500余人。为保存实力,红7军主动撤出战斗,向湘桂边境敌军实力相当薄弱的绥宁进军,并于12月20日进至绥宁南部的陇城、双江(两地今已划隶通道侗族自治县)等地。接着,兵分两路,向绥宁县城寨市奔袭。主力由双江经下乡、临口、小水(以上几地今已划隶通道侗族自治县)、多龙、大冻桥进抵寨市;一部兵力担任侧翼掩护,由双江经箐芜洲、溪口、杉木桥(以上几地今已划隶通道侗族自治县)、天堂界、大冻桥抵达寨市。两路人马会合后,即于21日凌晨向驻守绥宁县城的县保……[详细]
    武冈古城墙
      武冈城墙始建于宋代,夯士结构,全长约9公里,宋元之后,仅余垣垒。明洪武初,江阴倭吴良(建筑家、曾主修明十三陵)主修武冈城墙,采用方形青石垒筑,周长746丈,高2丈,宽8尺,东西南北各有城门,东曰宣恩门,西曰定远门,南曰济川门、北曰迎祥门。明正德三十年(1518)知州龚震于治前凿城为门,上建谯楼,以便民出入,称新南门。明嘉靖29年(1550年),岷康王奏添东北城1里6分,增设东南北三门。明隆庆元年(1552年)上命宝庆同知段有学,计费砌,建城门三、南曰薰和门,东曰迎恩门,西曰庆委门,城墙长736丈7尺9寸,上广8尺,垛头高4尺。明崇祯12年(1639年)岷王朱企丰将城墙增高拓宽,并再展北,计七里三分。清乾隆年间,南门城垣毁,北门闭塞,宣恩、定远变塞,仅留8处城门。清咸丰十年(1860年)补修州……[详细]
    武冈中山堂——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
      武冈中山堂——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位于邵阳市武冈市二中校内,紧临法相岩公园。武冈中山堂是1943年黄埔军校第二分校为纪念孙中山先生而建,它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系砖木结构单檐庑殿顶建筑,由正厅、左右厢房、花园等组成,正厅上方有“中山堂”石刻匾额。1924年5月,在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军官学校,俗称黄埔军校。1929年建立武汉分校。1938年,日军进逼武汉,武汉分校奉命迁来武冈,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在黄埔系列中被誉为“第三大军事学府”。第一任校主任李明灏,毕业于日本军士官学校,与彭德怀、陈赓、左权等中共党员交情甚笃,是国民党军队中的抗日爱国将领。二分校在武冈办学7年,先后招收第14期至第19期学生,共6期10个总队(团级),培养近1……[详细]
    洞口宗祠建筑群
      洞口宗祠建筑群(含兰陵会馆、钟元帅庙、谭氏宗祠、潘荣公祠、曾八支祠、尹定公祠、黄氏宗祠、廖氏宗祠)有“天下宗祠”美称的湖南洞口县,境内保存着百十座古宗祠建筑群,结构完整,美轮美奂。一座座宗祠恰似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湘西南的青山绿水间,但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近年来,随着19座宗祠陆续列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洞口宗祠之美才逐渐为世人所发现。洞口宗祠的选址无不刻意讲究风水,均为依山傍水而建。最让人叹为观止的应数萧氏宗祠,它位于县城城区西南平溪江中的伏龙洲上。洲头古木参天,祠堂华彩的身影倒映在清澈的流水中,一静一动,相得益彰,辉映成趣。洞口宗祠分别采用石刻、木雕、泥塑、彩绘等各种形式,不拘一格,匠心独运。江潭王氏宗祠的木雕装饰,既有雕梁画栋的大气磅礴之作,也有玲珑剔透的微雕小品,尤以祖……[详细]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指挥所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指挥所旧址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寨市古镇西河街,系绥宁老县城所在地,是邓小平、张云逸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重要军事活动的纪念地,也是邓小平、张云逸当年指挥部旧址。1930年12月20日,时任红七军前委书记兼政委的邓小平与军长张云逸一起在此指挥了攻占绥宁县城的战斗。这是自百色起义以后,红七军连续征战扭转战局取得的第一场重大胜利,这一胜利的战略意义在于从军事上纠正了当时李立三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鼓舞了士气,保存了革命火种,壮大了革命力量。该旧址始建于宋代,系砖木结构的二层四合院,门联、浮雕精美、鳌头高耸,充分反映了湘西南苗、侗族地区的建筑特点。旧址周围至今仍保存有宋代的水井、明代的城墙、铁钟、风雨桥和石板街等。在指挥所旧址附近的山头上还完整地保留了一座红军哨堡、两条红军标语和四……[详细]
    蔡锷公馆
      蔡锷公馆位于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山门镇回龙街,地处黄泥江北岸,秀云山西麓。原为“武安宫”,始建于清康熙21年(1682)。蔡锷青少年时代大都在洞口县山门镇度过。蔡锷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杰出的军事家。蔡锷公馆座东北朝西南,砖木结构,前后三进,各面阔五间,进深二间,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第一进牌楼与戏楼合建一起,正面砖筑牌门,石灰抹面,叠氏檐口,饰工笔彩绘,大门石刻对联“修文演武又能手,护国倒袁一伟人”。门上方楷书浮塑“蔡锷公馆”四个大字。牌楼分上下二层,左边楼系当年蔡锷的卧室兼书房,底层系蔡锷父母的寝室,右边二间为当年蔡家蒸酒打豆腐的作坊。戏楼于1945年烧毁。原二进为礼堂,后修为木质结构走马廊二层楼房。第三进为神主堂,祀有蔡公塑像,屋面为单檐硬山,盖小青瓦。1997年被公布为湖南省爱……[详细]
    10、荫家堂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荫家堂
      荫家堂是一座古老的建筑体住宅,它坐落在邵东县杨桥乡清水村。大院依山傍水,交通方便,在县城乘车约四十分钟直达。史料记载,荫家堂建于一八二三年(道光三年)七月十日,由大学生申承述兄弟五人,遵照父亲申佐熬奉政大夫的旨意主修。建筑占地八千零八十一平方米,共有住房一百零八间,杂屋三十六间,现保存完好。整个大院建筑为砖木结构,全部用青砖砌成的二层楼房,结构复杂而又严谨,布局形似棋盘。堂屋两侧各有四排住房和一排杂屋,两边对称,大小一致。院内四条走廊横贯,正堂内神龛完好,巨匾-“荫家堂”三个金色大字,四周嵌有镀金菩萨,大院内有三十个天井,一百三十八个大圆木柱,天井四周均以刻花石料砌成。院前有一块二千平方米的晒坪和一条石板路。屋顶、屋檐、青砖及石墩上均以龙、凤、牛、羊、马等雕刻装饰,造型逼真,栩栩如生。荫家堂……[详细]
    邵阳北塔
      在资水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高26米,七级八角,为砖石结构,铁顶。塔内宽敞,有砖砌旋梯、可登塔顶。北塔与东塔遥相对峙,又与砥柱矶上的亭外亭隔江而望,碧水古塔,别有情趣。邵阳北塔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北塔区江北乡北塔村。始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年),万历十年(1582年)竣工。明万历年间南京礼部尚书邵阳人车大任所撰《北塔》载,修建北塔的原因,是因“宝庆府城之东北二里许,资江邵水二水汇流其间,一折而北,地势低矮空旷,以形家言,宜建塔镇之,以培风水而振人文”。北塔建成后,在塔的附近又建有北塔寺和无念阁,相传明代高僧镇江人大错和尚钱邦芑(音“起”)曾在此静养。因此,这里在明清时期又曾是一个佛教活动场所。该塔为楼阁式砖塔。青石构筑的塔基,平面呈方形,每边长6.25米,高1.92米。塔身八……[详细]
    蔡锷故居
      蔡锷故居位于湖南省邵阳市大祥区的蔡锷乡(1948年,属邵阳县亲睦乡。1950年3月,属蒋河桥乡。1952年3月,邵阳县析置邵东县,为邵东县第三区蒋河桥乡。1985年3月,为邵阳市郊区蒋河桥乡。1996年5月,更名为蔡锷乡。)蔡锷村。蔡锷故居可以分成两部分,一是停车场,大概长宽各20米,还是黄泥草坪地面,有些地方有积水,还可以看到明显的车辙。一部分是故居和陈列馆,占地面积约4亩,其中建筑面积约300平方米。故居坐南朝北,东侧坐东朝西建有两层楼的陈列馆,故居和陈列馆后面有片茂密的小树林。故居前面正对着有一条米把宽的砂石路,其余空地有稀疏的柑橘树。故居系土砖平房,正面3开间,东面一偏房为厨房。原房于1950年倒塌,后辟为橘园。1991年当地按原貌进行了修复,并将东边的民居改造成蔡锷生平事迹陈列馆。……[详细]
    丹口苗文石刻群
      丹口苗文石刻群位于城步丹口镇陡冲头村,是2011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要新发现。2014年6月至12月,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历时半年的系统调查和考古试掘,该遗址的文化内涵、埋藏性质、时代跨度、分布范围等多个方面均取得了突破进展,初步确认为“三体”苗文。2016年11月19日,湖南省文物局特邀文物保护与考古、民族、民俗、古文字研究等方面的专家,在城步召开苗文摩崖石刻群专题论证会,专家们一致认定石刻文字就是苗文,且分布集中,保存完整,是非常值得重视的珍贵文化遗产。丹口苗文石刻群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唯一集中发现的性质最明、年代最早、类型最多的古代苗文石刻,对研究苗族社会历史和文化面貌的发展变化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2019年10月7日,丹口苗文石刻群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详细]
    邵阳魏源故居
      魏源故居坐落在隆回县司门前镇学堂弯村之沙洲上。距司门前镇3公里,距隆回县城60公里。总占地面积约2300平方米。1794年,我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爱国主义思想家、史学家和文学家魏源诞生在这里。魏源名远达,字良图,号默深。著名学者,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湖南邵阳人。是我国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人中最优秀的代表人物。他提出了改革吏治、开通言路、吸收外资、振兴工业、提拔人才、开启民智、严禁鸦片和增强国防等一系列救世治国之道,后人评他“生前有学名、有政绩”、“死后遗泽人间,博大精深”。他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不但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魏源故居198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定为湖南省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6年11月,魏源故居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故居始建……[详细]
    洞口廖氏宗祠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廖氏宗祠位于湖南省洞口县湛田乡湛田村,始建于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崇祯九年(1636)重修,清乾隆十年(1745)复修,道光十八年(1838)、民国六年(1917)先后补修,占地1430㎡,2013年5月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廖氏宗祠”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