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文字幕AV无码专区_日韩成人无码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激情大臿免费视频_人妻熟人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内蒙古自治区 > 赤峰市旅游

赤峰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介绍

辽中京遗址
  辽中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宁城县大明城老哈河北岸的冲积平原上。中京是辽代的五京之一,从辽统和二十一年(1003年)开始,到统和二十五年基本建成,并设立了大定府,辽代帝王常驻在这里,接待宋朝的使臣。辽亡后,金代改称其为“北京路大定府”,元代又改称“大宁路”,明代初年在此设大宁卫,永乐元年(1403年)撤销卫所,从此沦为废墟。1959年~1960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等单位对遗址进行了调查和考古发掘。辽中京的城市布局仿照北宋汴京开封的布局制度,有外城、内城和皇城三重。外城的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4200米,南北宽3500米,南墙正中开辟有门,筑有瓮城,四角有角楼。自南门朱夏门到内城的南门阳德门,全长1400余米,正中有一条宽64米的大道,大道的两侧有用木板覆盖的排水沟,直通朱夏门两侧的城墙下的……[详细]
辽庆州白塔
  辽庆州白塔的真正名称是释迦牟尼舍利塔,是佛教徒为供奉释迦牟尼火化后的舍利而建,因其外观呈现白色,俗称辽庆州白塔,当地牧民称作“金金察罕索布尔嘎”。白塔位于赤峰市巴林右旗索博日嘎苏木驻地东北查干沐沦河的冲积平原上,地处庆州城的西北部,距赤峰300公里。白塔为八角七级、通高73.27米的砖木结构拱阁式塔,始建于1047年。塔的外观整体洁白如玉,挺拔秀美,座置平原,直插蓝天,背靠青山,面对白水。。塔上门窗、楣拱及砖雕斗拱、拱眼等处,分别装有圆形、棱形青铜镜856面,转角处为砖雕圆柱。塔顶八条脊上各铸有一个铜人,每个铜人前都有一个铜制的螭首,螭首前又有一个铜凤。塔上七层共设假门28个,每门两旁都有天王浮雕一尊,全塔共有天王浮雕56尊,这些天王个个头戴兜鍪,身披盔甲,手持宝剑或利斧,威风凛凛,雄武生动……[详细]
夏家店遗址群
  遗址面积38000平方米,其中包括150座房址、150座窖穴,从院落整体布局来看,每个院子都有主房、配房、窖穴,可以看出当时的家庭组合方式,院与院之间有公用的界墙、小巷,可以看出当时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聚落中心位置有一处地势高、建筑规格宏伟、房前还有一个小广场的院落,可以看出这家主人地位比较高,说明当时已经有了明显的等级区别,这一切都证明了夏家店下层文化时期社会发展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被俗称为“大灰包”,有其特定的历史含义,古人类在选择住址时有一定的要求:向阳、周边具备水源和能够控制一定的耕种范围,房子建好以后,生活中用火产生的灰烬就倒入房边的灰坑或直接堆在房子周围,时间长了,随着房子逐渐破旧、倒塌,外面的灰堆也越来越大,古人便把旧房子用灰烬予以回填,在旧房址之上再建……[详细]
兴隆沟遗址
  时代:新石器兴隆沟遗址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东部,地处大凌河支流上游左岸。兴隆沟遗址分为三个地点,分别属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聚落。2001年至200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内蒙古第一工作队对兴隆沟遗址进行了三次发掘,在房屋形制、聚落布局、居室葬俗、经济形态、原始宗教信仰、环境考古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对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及早期社会发展进程研究、东北亚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等均具有推动作用。兴隆洼文化中期聚落,总面积约5万平方米,是目前所知规模最大的一处,距今约8000—7500年。地表分布有房址灰圈150余座,自东向西分成三区。三年共发掘房址37座、居室墓葬26座、灰坑50余座,出土遗物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动物骨骼、自然石块等。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详细]
草帽山遗址
  时代:新石器草帽山遗址,位于内蒙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四家子镇北1公里的草帽山后梁上,是新石器时代遗址。在南北走向约2.5公里的山梁上分布着红山文化积石冢3处,2001年文物部门对其进行了清理挖掘,墓地面积达600平方米,石砌建筑十分规整,建筑形式前坛后冢,用琢成方形巨石砌筑的祭坛,层层叠起,有方有圆,匀称有序地筑成三层台阶,距今约5500年左右。被学术界认为是中国现存时代最早的地上建筑之一,是中国最早的“金字塔”,所出土的玉璧是红山文化玉器中迄今所知最明确的方形玉璧,陶器上的米字、十字等刻划符号在红山文化中也属首例。草帽山遗址对研究红山文化葬制、宗教祭祀、社会结构及中华文明起源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化保护单位。……[详细]
兴隆洼原始聚落遗址
  兴隆洼原始聚落位于敖汉旗宝国吐乡兴隆洼村东南约1.3公里的丘陵西缘,南为连亘群山、北向视野开阔、东有牤牛河上游的一条主流,遗址坐落在东西走向的山梁向北伸出的两道漫岗的坡地上,总面积达6万平方米。这里在2平方公里的范围之内分布有兴隆洼遗址2处、红山文化遗址4处、赵宝沟遗址3处、夏家店下层文化遗址3处,即这里在8200年至3600年间,均有先民居住。是敖汉旗乃至中国北方地区古文化的一个纵断面。1983年至199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兴隆洼遗址进行7次大规模的考古发掘,总发掘面积4万平方米,共清理古代房址153座。房址均为圆角方形,有的略作长方形,均为半地穴式建筑,其中最大的房址140平方米,尚未发现门道,可能以梯出入,中间为灶址,环灶有四个或六个较大的柱洞,沿穴壁边的四边各有5~6个……[详细]
辽上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辽上京临潢府故址是辽朝的开国皇都,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地处乌尔吉木伦河与沙力河汇合处。建于辽神册三年(公元918年)。上京城幅辽阔,气势雄伟,周长13.5公里。分南北两城,北为皇城,南为汉城,两城相连作“日”字形。皇城,宫殿和衙署所在,周长6344米。城墙夯打土筑,残高6—10米,宽12—16米,夯土层厚15—18厘米,断面呈梯形。城墙外侧筑有马面43个。四墙皆有城门,东曰安东,南曰大顺,西曰乾德,北曰拱辰。现在3门遗址存有豁口,南门已不存。门外设瓮城,残高4—6米,城外有上京城幅员辽阔,气势雄伟,周长13.5公里。分南北两城,北为皇城,南为汉护城河,河外有护堤。皇城由外城和内城(即大内)组成。大内在皇城正中偏北高台上,俗称紫禁城,作南北向长方形,有开皇、安德、五銮等殿址,为皇城主要宫殿……[详细]
克什克腾岩画群
  克什克腾岩画群属石刻类,由百岔河流域岩画、砧子山岩画、西拉沐沦流域岩画、苇塘河岩画四部分构成,共23处90组400余个单体图像。从年代上限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时间长达六千余年。内容有图腾崇拜、萨满崇拜、生殖崇拜、祭祀、舞蹈、狩猎和放牧等,图像大小不一,画境古拙,形象生动,人物粗犷有力,动物栩栩如生,再现了克什克腾地区不同历史时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意识形态、环境变迁的历史画面。1996年5月,克什克腾旗百岔河、砧子山、苇塘河、西拉沐沦河岩画群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5月,克什克腾岩画群经自治区申报、国家文物局确定和国务院核定,成功晋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白音长汗遗址
  时代:新石器白音长汗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林西县双井店乡白音长汗村南约0.5公里、西拉木伦河北岸东山坡上.1986年修建平双(河北省平泉县--内蒙古林西县双井店乡)公路时发现,经1988年、1989年、1991年三次发掘,揭露总面积7257平方米,文化内涵包括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南台子类型、兴隆洼文化白音长汗类型、赵宝沟文化、西荒山类型、红山文化、小河沿文化.红山文化遗存遍布整个遗址,有房址17座、灰坑33个、墓葬6座.遗物丰富多彩,种类多,富于变化。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辽太祖陵
  辽太祖陵位于巴林左旗林东镇,是辽国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的陵墓。周围古木参天,小溪潺潺,是一处清幽静谧的所在。辽太祖陵由陵区和奉陵邑祖州两部分组成,陵区的山门巧妙地借用了天然的山谷,构思奇巧,十分独特。原先的地面建筑宏伟壮观,后被毁,现仅存一些砖瓦碑石等。从其残存的石雕上,可以看出辽国契丹文化的特点,古朴拙致,秀丽自然,是研究契丹历史的重要资料。辽太祖陵位于赤峰市巴林左旗哈达英格苏木石房子村大布拉格山谷中,这里相传为契丹始祖发祥之地,辽太祖耶律阿保机驾崩后葬于此。位于巴林左旗石房子村西北。为守护和祭祀辽太祖陵墓的奉陵邑,陵在城西北约2公里的山谷中。城垣分为内外两城,东南向,外城周围约2公里,残墙高约6米,4个门址尚存,东门和北门还可见到瓮城痕迹。内城只筑有南墙,高略同于外城墙,墙上正中开设大门,……[详细]
大井古铜矿遗址
  大井古铜矿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官地镇中兴村大井自然村北1公里处,为青铜时代的遗址,年代距今2900年至2700年。该遗址文化性质单纯,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是中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一处集采矿、冶炼、铸造等全工序的古铜矿遗址。遗址主要遗存集中分布在山冈和坡地上,有采矿坑、冶炼坩锅、工棚建筑遗迹等。共有露天采矿坑47条,最长的有102米,最短的有7~8米,宽度为0.8~2.5米,深度为7~9米。矿坑之间不连接,有顺坡纵向开采的,也有横向开采的。大井古铜矿遗址的发现,不仅进一步证实了早在两三千年以前,中华民族的先民就生产、生活在这里,并使用着原始而艰辛劳动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商周青铜器文化;而且也为研究中国北方古代铜矿开采、选矿、冶炼、铸造技术及发展水平提供了实证。(国家文物局)……[详细]
南山根遗址
  时代:周南山根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存金沟乡南山根村,是周朝时期的文化遗址,属于夏家店上层文化遗址,遗址于1958年由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工作队调查一批青铜器的出土情况时被发现。出土文物有男女裸像青铜短剑、狐尾形饰、铃型器、狩猎纹铜环、铜刀、陶盆、陶鼎、陶碗、红陶罐等物品,其中男女裸像青铜短剑的出土在青铜剑中尚属首次发现,而且迄今仅此一件,其稀贵自不待言,同时也显示此剑的使用者具有特殊的身份。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武安州遗址
  时代:辽、金、元武安州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丰收乡白塔子村,南邻骏马河,是辽代至元代时期的古城遗址。由于河水冲刷和耕种所致,城垣保存较差,多已不存,只有北城墙尚依稀可辨,其余为断断续续的灰土带。可见有三重城垣,最外一重保存最差,略呈方形,边长近800米;第二重城垣呈方形,边长约650米;第三重城垣保存稍好,向北回收,略呈方形,边长约270米。城门遗迹已辨别不清。城之周围有三处寺院遗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赤峰清真北大寺
  清真北大寺又称礼拜寺,位于赤峰市红山区步行街北侧路西,始建于1739年(乾隆四年),距今近三百年。该寺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800余平方米,为坐西面东四合式前后两进院落。由正门、正殿、瑶殿、望月亭、左右配房、浴室等几个主要部分组成。在殿堂建筑的装饰上,以几何纹、植物纹图案为主,为了突出这些图案的特点,多系用平面化装饰手法,少见立体高浮雕手法,富有生活气息,充分体现清代伊斯兰教建筑传统的地方工艺技术。如:抱厦、礼拜殿和后窑殿(邦克楼)的清官式绘画艺术;新疆石膏塑制艺术;河州的砖石雕刻艺术等,这些都体现了这座建筑浓烈而辉煌的艺术特色。清真北大寺建成后几经修缮、扩建,是赤峰地区目前现存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一处古建筑,具有很高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是赤峰市重要的穆斯林宗教活动场所。20……[详细]
侵华日军木石匣工事旧址
  “侵华日军木石匣工事”始建于1941年春,当时,日本关东军476部队一个排约30名日军,进驻同兴镇义成永村四立本组,将四立本和敖包一带居民全部迁走,并抓来100多名劳工和车辆修筑军事防线,到1943年末才完工,共在四立本组修筑碉堡15座。工程竣工后,为保守秘密,40余名劳工惨遭杀害,抛尸荒野。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驻扎此地的日军被苏联红军消灭。克什克腾旗抗战时期侵华日军木石匣工事旧址群是由15座碉堡、2座掩体、1座洞库、1座房址和1条反坦克锥分布线组成,呈绵延1.5公里的环状分布带。碉堡、掩体、洞库、房址以本体中心为基准点,两侧向外延伸200米为保护范围;以长550米的反坦克锥中间线为基准点,两侧向外延伸40米为保护范围。旧址群保护范围同为建设控制地带。2019年10月7日,侵华日军木石……[详细]
宁昌路遗址
  时代:辽、金、元宁昌路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敖汉旗玛尼罕乡五十家子孟克河西岸平地上,东距河床500米,西侧靠山梁。现在城垣为长方形,南北约250米,东西宽225米,残高2米左右,其外又有围城墙,边长约600米,但因耕作平整只见灰土带。城内外有多处建筑基址,1974年农田大会战时均被夷为平地。是辽代至元代时期的城址,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太平庄遗址群
  时代:夏至商太平庄遗址群,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太平庄自然村村北的山岗上,为夏朝至商朝的文化遗址,是夏家店文化类型遗址在半支箭河流域分布的较为集中、完整的聚落遗址,由六处遗址组成,即庙东山遗址、老爷庙后山遗址、太平庄后山遗址、石砬子遗址、岱王山遗址,它们分布于相互临近的6个山岗上,彼此呼应,又各有特点。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详细]
三座店石城遗址
  三座店石城遗址位于松山区初头朗镇三座店村西北,阴河左岸的洞子山顶部及南坡。南距镇政府所在地2.5千米,东距赤峰市区约40千米。遗址西侧为临河断崖,北侧与阴河左岸的山脉相接,南侧为阴河河谷,以遗址所在村命名。三座店石城遗址属夏家店下层文化的山城类型遗址,该遗址基本未被后世扰动破坏,遗迹间也不存在复杂的叠压打破关系,保留着初始状态。遗址发现于20世纪60年代,2005年和2006年为配合赤峰市三座店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赤峰市博物馆、松山区文物管理所对三座店石城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全面揭露石城遗址。总揭露面积1万余平方米,包括大城的绝大部分和小城的全部。清理城墙251米,其中大城城墙129米,小城城墙122米,清理马面25个,其中大城15个,小城10个。清理房址65处、窖穴和灰……[详细]
39、福会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会寺
  福会寺位于赤峰市喀喇沁旗王爷府西1公里处,属喀喇沁王府的家庙,建于清康熙年间,是喀喇沁旗大-寺庙之一,与建于乾隆年间的灵悦寺,建于元代的龙泉寺形成喀喇沁旗一府三寺的人文旅游景观。福会寺有独特的-寺庙建筑风格,形象地说明了清代蒙古地区-教繁盛的历史。福会寺为长方形,占地6136平方米,座北面南,呈中轴对称式布局。现存单体建筑15幢,主要为砖木结构,绘以和玺、旋子彩画。山门,硬山顶,石雕宝相花门券和宝相花棱格假窗。钟鼓楼,十字脊,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配殿,歇山顶,斗口单昂三彩斗拱。经堂,歇山楼阁式,前出雨搭后抱厦,山花镶嵌砖雕“十自在图”。大经堂,歇山楼阁式,砖雕屋顶状方形假窗。后殿,硬山楼阁式,木雕宝瓶龙纹栏杆。各殿堂雕塑佛陀、菩萨,墙绘佛经故事。经堂内主尊木雕佛龛,造型严谨,体量高大,雕刻繁……[详细]
辽祖州祖陵遗址
  祖州即耶律阿保机四辈先人的出生之地。祖陵即辽太后及述律后的陵寝所在。位于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的西北部,距林东镇20公里。城内丛林茂密,泉水潺流。未进城区,但见两峰突兀,如斧削刀切,一左一右,对峙而出,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黑龙门”。环顾四周的峰峦,漫山绿树如盖,郁郁葱葱,小溪潺潺。祖州之秋,红叶婆娑,液泉流翠,景色绝佳。位于祖州城内的石屋(当地俗称“石房子”),由七块巨型花岗岩构筑而成,虽历经千年风雨,依旧安然端立。石屋怎样建造,作何用途,一直是千古之谜。古道、古桥、祖山、龟趺山、辽墓、翁仲、天梯山、木叶山等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来此考古、探察、登山旅游。辽祖州城位于巴林左旗哈达英格乡石房子村,地处群峰环绕的山谷中,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祖陵的奉陵邑。天显二年(公元927年)太宗置。祖州原为太祖所置“西楼……[详细]